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气泡到底能不能鉴别瓷器 > 导航 >

辽代陶瓷收藏 这些特点你不能不了解

辽代陶瓷收藏 这些特点你不能不了解

气泡到底能不能鉴别瓷器 古代瓷器收藏 陶瓷艺术

2020-11-18

气泡到底能不能鉴别瓷器。

辽,也称契丹王朝,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契丹族建立的统治政权。建国之前,契丹部落百姓过的是游牧生活,生活来源以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而自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王朝始,辽朝百姓逐步大幅转向以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式生活,各种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制瓷业则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辽代制瓷业的生产及兴盛跟辽和北宋之间订立“澶渊之盟”有极大关系,这个盟约使得辽朝能坐享岁贡,不仅为其瓷器生产提供了参照器物,更提供了丰厚的生产资本。

辽瓷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兴盛起来,它继承了唐朝制瓷的传统技术,吸收了五代及北宋中原地区的新工艺,在这个基础上又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创新,最终独成一家,以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著称于世。

辽瓷造型既有契丹形式也有中原形式。属于中原器型的瓷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例如杯碗钵盘盆瓶罐等,大多数是白釉瓷器,其瓷胎精白坚致,釉水莹润似玉,色泽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白釉瓷外也有少量黑釉、绿釉瓷器以及黄、绿釉三彩陶瓷器。三彩器是辽代陶瓷中最华丽的一部分,出现在辽代中期以后,受唐宋三彩影响较大。辽代三彩器以黄、绿、赭三色巧妙搭配,虽然不如唐三彩华丽细腻,也不如宋三彩明净典雅,但是它色彩热烈、工丽精致,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气息,亦为瑰宝。

属于契丹形式的陶瓷制品主要是鸡冠壶、鸡腿瓶、摩羯鱼壶、凤首壶、穿带壶、海棠式盘等。时代越晚契丹形式的瓷器就越少。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也是该朝独有造型,原型是契丹族游牧生活时用来盛水的皮囊壶。鸡腿瓶,则是因其细长像鸡腿而得名,属于盛酒器皿,一般放在马背上的兜子里,为了防滑,瓶身还特意制作出一棱一棱的纹理。摩羯鱼壶的造型最为奇特,反映的是鱼化龙的瞬间——龙首鱼身的状态,在当时被认为有护法、驱凶辟邪的作用。

辽代陶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画出了非常绚烂的一笔,它兼具写实、表意,其中不乏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品佳作,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倾心追捧。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残破的古陶瓷能不能修复


陶瓷器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但是,随着时空的变迁,加之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古陶瓷大多已消失殆尽,侥幸遗存至今的又多有残缺,以至人们无法全面认识其本来面目。为了使残破的古陶瓷能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还其本有的历史、科技及艺术等诸多内涵,我们就必须将其修复还原,使之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古陶瓷修复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

1.清洗。瓷器清洗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与青铜器清洗一致。

①首先用清水粗洗灰尘、泥巴,再用水加洗洁别精洗油腻、污垢及。断裂碴口。用刷子、竹签、小刀等手工清洗。

②机械去污,即对有些坚硬的附着物用小型超声波清洗机或电动刻字笔等清洗。

③化学去污。瓷器上的碳酸钙、镁等用稀释的盐酸或甲酸清除。

④对于“冲口”和“炸底”的清洗,可先用棉花搓成条状,蘸水固定两端,覆在“冲口”、“炸底”上,用滴管将浓硝酸滴到棉花条上,饱浸度为80%—90%即可,再用塑料膜封上,隔日开封即可,一次不行可重复几次。有些带冲口的瓷器可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溶液浸抱,使冲口内的黄浸泡出来。

注意:对于曾修复过的瓷器窃进行拆洗重修者.处理的方法是加温或浸入热水中,加少许碱,即能软化拆洗。另外釉上彩绝对忌用强酸、强碱清洗,以免脱彩。

2.拼对。根据器物的形状、纹饰、颜色进行试拼编排,用笔写上记号,并计划好粘接的顺序。

3.粘接。修复瓷器粘接剂的选择是关键。由于有些瓷器破损严重,对粘接剂的性能要求就高,只有选用粘接强度高、耐老化力强,而且固化时间适中的粘接剂才能够修复出质量高的瓷器。一般选用国产的环氧树脂粘合剂.环氧树脂粘接剂种类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种胶可用于修复瓷器,但选择时要考虑到既无色透明又粘结强度高,而且耐老化,在室温条件下便于操作的树脂胶。粘接是修复瓷器中难度较高的工序,操作时要按照事前定的方案照顾到上下左右,碎的较多的可以从底部开始拈,有些可从口沿开始粘,必须做到每粘一块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如果一块错位,最后将无法合严。粘接时还要注意不要涂胶太多,要将胶涂在瓷片中心,合对时一定要加压,并用白布带捆绑好,流出的胶马上用丙酮擦净。

4.补配。对瓷器残缺的部位可采用石膏补配、树脂补配、瓷配瓷修配、环氧树脂补配、瓷片补配、软陶补配、烧瓷牙材料补配等等,按陶瓷损坏的程度选择适用的方法。瓷配瓷的方法:比如茶壶的嘴或把,可重按原样复原新烧一个,并做出与原瓷一样的包浆,做旧后在粘接在古陶瓷上。有些瓷器有缺损,修复时要进行补配、补配可用石粉、补牙粉、瓷粉等调合,可加入与釉色相同的颜料。有些残缺部位用软陶,捏塑成型后加热烧成陶质后刮腻子即可。

5.打底子。经过粘接的瓷器会留有一条条粘接细缝,.要用颜色填平,即为打底于,也叫刮腻子。要选择附着力强的涂料并加上适量的填充料,调制成填补料,然后用小牛角刮刀一层层地刮涂上去,每刮涂一层要等待其干燥后用细水磨砂纸打磨一次直刮涂到细缝填平为止。最好用细砂纸慢慢打磨,打磨到以手触摸接缝处感觉光滑无阻挡即可。

6.作色。作色是瓷器修复中最难的一道工序,修的水平高低主要看所作之色是否与原物一致。目前香港、日本等地生产的化工涂料效果较佳,国产涂料主要以丙稀酸快干色涂料为主,掺与其他颜料一起使用,这种涂料有附着力好,耐老化强度高、光色鲜明等优点;但瓷器的颜色大都很丰富,必须调配,只有调配的颜色与原物一致修复出来的瓷器才能逼真。

具体作色方法如下:

(1) 单色釉:将硝基漆或丙稀漆颜料挑入小杯中,与三倍乙酸乙酯调调匀,颜色要准确,具体的操作有两种方法: ①传统曲方法:用毛笔涂抹或弹染。在涂、 弹之前必须先将已调好的颜料在釉面上试涂,待颜色调到与釉色完全一致后才能上色。之后,再涂上丙稀罩光漆上釉。 ②喷笔(喷枪):目前所采用的较为实用的机械操作方法, 适用于小型器物或破损细小的部位。因此,喷色的地方要小而准,然后再喷上丙稀漆上釉。在喷色之前对调好的颜料也要用喷笔试色,以防偏色。此两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品种瓷器的作色和做釉。

(2)釉下彩:若遇彩绘处破损,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尽量避开彩绘;另一种是涂盖彩绘后再用毛笔画出,颜料用硝基漆或丙稀漆。然后喷上丙稀罩光釉。

(3)釉上彩:先喷上丙稀罩光釉,用丙稀漆加清漆(增加透明感)。在被损处补画彩绘、注意,补绘时用笔要一笔到位,不可重笔。

(4)斗彩;釉下彩部分同釉上彩,釉上彩部分同釉上彩。

清代陶瓷鉴定,你了解多少?


~清代陶瓷鉴定,你了解多少?

清代陶瓷鉴定,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2014年谈及中国古董珍玩拍卖市场,清代陶瓷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清代陶瓷鉴定,您了解多少呢?下面盛世收藏网小编将为您拉开帷幕。

要想知道清代陶瓷鉴定,首先要了解清代时期陶瓷都有那些艺术装饰,清炒时期的瓷器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图案种类如此之多,大家在对于清代陶瓷鉴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方可。

清代陶瓷鉴定--顺治时期(1644~1661年)

清代陶瓷鉴定从造型上讲: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清代陶瓷鉴定从工艺上讲: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清代陶瓷鉴定从胎釉上讲: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清代陶瓷鉴定从青花上讲: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清代陶瓷鉴定从纹饰上讲: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清代陶瓷鉴定从款识上讲: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清代陶瓷鉴定--康熙时期(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清代陶瓷鉴定从造型上讲: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清代陶瓷鉴定从工艺上讲: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部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似针鼻眼。

清代陶瓷鉴定从胎釉上讲: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增强。明代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清代陶瓷鉴定从青花上讲: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鲜丽明快、洁亮。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大画家“四王”的笔法,出现层次。好的青花有玉质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外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还有花觚与笔筒,主要是青花,口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装饰之。

清代陶瓷鉴定从纹饰上讲: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技法采用单线平涂,填蓝处往往扩散外溢不工整。后期技法流畅、工细,点蓝用山水画的披麻皴。题材,前期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等。后期,题材广阔、包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康熙时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清代陶瓷鉴定从款识上讲:前期楷书,后期用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还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采用馆阁体,较为软弱。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私家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珍藏、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奇石宝鼎之珍等。干支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一般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发灰。芝麻酱口、康熙都有。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秋叶、方胜、团鹤、团凤等,还有画笔、银锭、如意的,含意为“必定如意”。图记款,明代有,但较少。康熙还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仅有双圈的。康熙早期本款极少。

清代陶瓷鉴定--雍正时期(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口薄,微撇、身矮。还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精工细琢,讲究修胎,不见接口。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细致洁白,瓷化程度好,胎体厚薄匀称,釉汁滋润。

4.青花:继承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分仿明代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口料,而是用人工点染,使之晕散。民窑器发青带灰,足根圆,图案呆板。雍正时,唐英督造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色泽鲜艳,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始,偏重于图案化,刻板,雍正时继续。纹饰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藏文,呆板。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书画以女为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为多,“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都有。伪托款,以仿成化、宣德为多。民窑常见方块款、肥皂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乾隆前期都有。

清代陶瓷鉴定--乾隆时期(1736~1795年)

1.造型:瓷胎厚薄兼有,形式无所不包。有日用器、陈列品、文房四宝、祭祀用品,还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突破,常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现象,乾隆时都无搭釉,双环活络。大件器,不变形,工整,厚薄匀称,成型线条生硬,不及雍正时柔和。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泽好,部分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继承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呆板,不及雍正鲜艳,但图象清晰,呈色稳定。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鲜,康熙青灰。浆胎青花,份量轻、有开片,乾隆仿康熙,釉面不平整,有桔皮纹。还有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官窑繁复。后期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以及山水、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增多,楷书款减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清代陶瓷鉴定--嘉庆以后的青花瓷(1796~1911年)

1.造型:厚重笨拙,线条生硬。瓶罐有饰耳的制作方法,如夔凤耳,蝙蝠耳、狮首耳、双龙耳、鹿头耳等。新的品种有:青花邓罩、药瓶、脸盆、壁瓶、痰盂等。

2.工艺:粗糙,足根圆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匀。

3.胎釉:胎质细致而脆,密度不强,硬度不够。釉色细薄,不够滋润。道光时釉面有波浪纹、不平整,光绪时部分有桔皮纹。

4.青花:发色鲜艳少,白洋闪灰多,个别闪灰褐色。总的特点是具有漂浮感,底釉较薄。出现洋蓝,呈色漂浮刺目。

5.纹饰:不够精细。吉祥图案流行,勾莲图的盘碗较多,福禄寿三星图,始于雍正,同治、光绪时增多,蝙蝠、寿桃、麒麟送子,还有五福捧寿(团寿字)。道光后,带有瓜蝶画在一起,意为瓜迭绵绵。还有金鱼、鸽子、狗、猫等。

6.款识:帝王年号款。嘉道时楷篆两用,咸丰后多为楷书。图记款,有蝙蝠、寿桃、百结等,各朝而异。嘉道时画双蝠,道光咸丰时蝙桃各一,咸丰时二寿桃,同治时一寿桃,道光以后有百结。

清代时期的陶瓷文化,中国人民对于瓷器的烧造水品可谓是登峰造极。为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留下耀灿烂的一页。在收藏价值不断升温的今天,建议您在够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以免上当受骗。本文真对清代陶瓷鉴定,希望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

---------------------------------------------

为你提供: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专业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展览展销、

报刊杂志推广,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

主编微信ID:lx1262617936

邮箱ID:[email protected]

瓷器气泡鉴定,你真的了解吗?!..


元代釉里红气泡特征

瓷器釉下存着气泡,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

这已被陶瓷专家们所应用,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据之一。

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时间久远的瓷器一般死亡气泡,它的折光与釉面的包浆共同形成了瓷器有面雅静的萦光。

但是,不同生活史的瓷器;施釉厚薄不一样的瓷器;釉质不一样的瓷器;施釉工艺不同的瓷器,即是在同一朝代生产的,釉下气泡死亡的程度也不同。观察得到清末以后的瓷器釉下气泡无死亡。

气泡——是指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

它的形成原因,是釉中和胎内水份及空间气体经高温烧制过程而运动,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

这一气泡层内,气泡的大小、多少、层次布局;因各个时期的制瓷材质、窑温、燃料和烧制技术的变化而有所不间。

气泡的寿命受胎和釉的保护而存在,在瓷器生活史中,因釉面所处的条件不同;气泡的寿命也不同。

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瓷器气泡的生命有着自行消亡的变化,它像一个晴雨表,非常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瓷,这也是在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基础上的一个科学的突破。

一、以气泡鉴定瓷器已被陶瓷专家们应用陶瓷专家们通过众多的观察,已经得出了社会公认的结论。

如宋瓷五大名窑中,宫、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扌赞)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宽德气泡少。

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冯先铭先生将成化瓷气泡作为官窑瓷气泡的分界线,成化以后的官窑瓷气泡,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

但是,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难以相信,可以说凡瓷器釉内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二、气泡死亡与釉面萤光的关系传统的古瓷鉴定法是看釉面的光度。

如是强光刺眼(又称贼光)即是新瓷。如釉面莹光柔和,即可断定是老瓷。因此也引起了作伪者利用兽皮磨擦,强酸浸泡使瓷失光的办法,但也免不了苍白、呆板;失之古瓷之神。因保护条件不同,古瓷釉面也不绝对部为莹光。

古瓷形成莹光的原因,除在空间中自然失光并形成了包浆外,经常阳光曝晒更会减弱釉光。

釉下气泡的死亡对釉面光线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

通过观察,凡形成莹光的瓷器,釉下气泡都有程度不同的死亡,死亡气泡的色泽是不同的,处在死亡过程中的气泡呈徽黄,进而成黄;死亡的逾久,逾近黑色,瓷器逾老,气泡死亡的通多,瓷光逾弱。

气泡死亡的原因有四:

1.是窑烧中气泡破裂;表面中间留有针眼的死气泡。

2.是有开片的瓷器,处在釉面开片裂纹上的气泡先死。

3.是受外因侵袭,如空气、手触等,生境如土炮、水浸等。

4.是瓷器在个问和空间运动中的自然松弛老化,使气泡在不是绝对封闭的釉中,气体逐渐散失,首先是浅层次,再后是深层次,气泡陆续死亡。

青花气泡死亡

三、死气泡状态与瓷器鉴定以死气泡的状态鉴定瓷器,必须具备相对的同等条件。

如不同朝代的瓷器,同是传世品青花瓷或同是出上青花瓷;同时传世品釉里红或同是出土釉里红,同是汝瓷(包括仿汝),同是定窑瓷(包括仿定瓷)等方可比较。

对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的比较中,仅以白釉、青白釉面下的气泡相对比,因青花料质不同,厚薄不同,对气泡的保护能力也不同,难于比较。

白釉或青白釉虽有不同,但差异尚小。比较鉴定的主要目的是达到有助于准确的断代。陶瓷界惯说二百年以上的古瓷才能摆脱贼光,具备柔和悦目的萤光。

以帝王朝代分大体是在乾隆末年(1796年),也就是乾隆以前(含乾隆)的瓷大都程度不同的具有莹光。

但宋元钧瓷、龙泉瓷和元代青花瓷多有例外,因它们的釉面保光性能持好,钧瓷是含铜的乳油釉,元青花以干粉施釉。

多种这类瓷器,釉下气泡均基本保持完好,也有个别气泡开始具有混污现象,有变死趋势。龙泉窑的石灰碱釉釉层厚,仅在釉薄的突核处才有死气泡现象。

一钩窑早期传世钢红彩斑茶碗,高4.8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4厘米,青釉下已有好多气泡死亡,呈褐色;有的是黑色,但银红彩覆盖下的气泡依然完好。

另一龙泉容香炉;仅在口边角和孩纹凸处有些死气泡,平面釉厚地方都气泡完好。

元青花气泡

元青花的上釉工艺不尽一致:

一种是施以干粉的喷釉法,这种釉下很少有气泡,一些大气泡多出现在青花色泽边缘。在干粉白点间隙,时有小气泡。

第二种是白釉或青白釉面上加施透明釉的,该种不施干粉;釉下无白色雾蒙层,气泡大小均清晰可见,此种釉保护气泡能力特强。

第三种是青花上面仅施以青白釉;釉面下边气泡多有死亡,变褐变黑,如所藏龙纹梅瓷的气泡即是很好的说明。

宋瓷距今已有九百至一千年,给予了气泡很长的老化时间,即是施透明釉带玻璃光的汝窑瓷器也出现了黑色死亡气泡,甚至有的能占到10%。

宋汝瓷天青釉三足隔式炉,鹰首壶和龙凤纹队足洗,未定窑早期六辨瓜校盖罐等都有相当的死亡黑气泡。

如何利用气泡鉴定明清青花瓷器,除准确介定朝代气泡特点外,还要诊酌釉面对气泡的保护能力,重点看瓷器自身生活史对气泡寿命的影响程度,气泡颜色的老化程度,是初趋变色刚要死亡,还是已死变黄进而老化成黑,以作为断代的一项依据,结合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宋代汝窑气泡

四、对不同时代的瓷器进行了气泡对比鉴定,结果如下:

宋代定窑早期白釉瓜棱罐黑色(土浸)60%、宋代汝窑三足高式炉黑色10%、宋代耀州窑六瓣花口盘A多数为黑色30%、宋代耀州窑六瓣花口盘B多数为黄色20%、宋代龙泉窑香炉仅凸处有黄色死气泡、元代青花八桂兽扭罐(罩透明釉基本无死气泡)、元代干粉釉凤首扁瓶有花边缘处有大气泡.基本无死亡、元代青白釉青花小口罐黑色10%、明永乐釉里红鱼藻纹盖罐褐色10%、明宣德海马纹青花胆式瓷黑褐色8%、明成化青花风纺大碗黑褐20%、明嘉靖乙末年知县徐(王几)造青、花八面首贯耳弦纹梅瓶黄色8%、明万历龙凤效五彩盖罐黄色40%、明代青花元宝黄色10%、清康熙双留款青花罐黄色8%、康熙吉庆堂青花风穿牡丹尝瓶褐色8%、康熙树叶款五彩人物盖合黄色8%、雍正仿成化斗彩盘褐色10%、乾隆防雍正青釉瓜棱瓶褐色8%、嘉庆半边款五彩大碗偶乐发现死气泡、清同治五彩益合基本无死亡气泡、道光青花小碟四件(半边款)釉面较差黄色16%、清同治苏府藏宝款刀马人尝瓶一对,基本无死亡气泡、光绪红釉描金团龙纹瓶基本无死亡气泡民国仿雍正羊首樽无死亡气泡、民国花鸟题诗水注无死亡气泡、民国花鸟题诗药臼无死亡气泡。

五、由上分析,虽然各瓷器的生活史不同,但大体可以归纳为:

宋代瓷器气从死大后,多数大一黑色,少数为褐、黄色;元代瓷器气泡因釉而易;明代如釉面较肥厚的永乐、宝清瓷器釉面俱有较强的气泡保护能力。死亡气泡多为褐色;清代中早期瓷器气泡死后多为黄、微黄色;清后期、民国和现代瓷器基本上无死亡气泡。

气泡在死亡过程中由浅色变深色,在质感上由水莹状变成固体状,随着釉面的损毁,有的逐渐成为黑洞。

瓷器气泡的发展变化是随着制瓷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而变化的,同样存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典型的朝代气泡都是质变后的结果,对量变阶段,即过渡阶段的气泡的变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因此,除典型的朝代气泡应予以肯定外,对边缘过渡阶段的气泡尤应研究和肯定归属,结合其他断代标准进行准确的断代鉴定。

辽代陶瓷的釉色特征


辽代陶瓷的釉质精良,莹润如脂,色泽鲜艳,平滑光亮,给独特多姿的造型穿上色彩斑斓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辽代陶瓷釉色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以及“黄白绿”综合运用的“三彩釉”为基本格调,兼有黑釉、紫釉、茶叶末色釉、蓝釉、红釉、酱釉、混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的存在。其中的白釉多施于地子,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当然,其他的用釉方法仍有很多。辽代陶瓷器物,也有通身施黄绿两种彩釉的,这样的彩釉器称为辽二彩器物。在一器物上施一种釉色的叫辽一彩,通常也称其单色釉。

三彩釉的釉色绚丽,白黄绿釉相间,鲜艳耀眼,非常漂亮。辽三彩琢器的棱角挂釉较薄,在凹陷之处挂釉较厚,但盘碗等圆器则反之。施三彩釉的釉面基本规整,各釉色衔接清晰,无衔接痕,有明显的芝麻开片。

辽代瓷器除“白黄绿”三大釉色之外,还有其他各种釉色。黑釉,亦称乌金釉,色泽油黑明亮,釉质坚硬;棕色釉,和宋紫定釉相近,其器十分名贵;茶色釉、红色釉、蓝色釉,也各具特色;个别器物也有描金装饰的。混釉填别名搅釉,是同时把几种釉混在一起,施于器物上多种釉色的综合反映,有窑变的釉色效果。

家中古董,手中珍玩,想知道年代吗?想了解现在的市场行情价格吗?想急于出手,而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吗?

关注这里竭诚为您提供:

☆免费鉴定

☆古玩展览

☆藏品销售

☆拍卖服务

我们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专业的鉴定销售团队,真诚的与您合作,开启财富之门。

财富热线/微信ID:13636666043(陈总)订阅号:chen13636666043

邮箱:[email protected](来件请注明联系方式)

收藏瓷器了解瓷器新动态


我国的瓷器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瓷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陶瓷的演变规律,所以,便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瓷器鉴定。

1.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

2.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明初期九龙纹大缸30,000.00-30,000.00万110,400.00万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36,000.00-36,000.00万78,200.00万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3,000.00-5,000.00万25,266.00万

清乾隆30年(1730)55,000.00-55,000.00万23,000.00万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18,000.00-18,000.00万19,320.00万

清乾隆郎世宁绘“雍正十12,888.00-12,888.00万15,840.00万

当前,瓷器成为众多藏家的必藏品。当然,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价值。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第一要古。古瓷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容易,因此,古瓷越古越少,越古越贵。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钧瓷、汝瓷,便因其稀缺而弥足珍贵,尤其是御用钧瓷。据有关资料统计,至今传世的北宋晚期御用钧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则数元代青花瓷了。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钧、汝、官、哥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钧瓷的珍贵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其造型古朴端庄,胎质坚固敦实,釉色艳丽绝伦,气质含蓄雍容而独步天下,雄冠世界瓷林之首。钧瓷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都不菲。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古瓷升值潜力很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珍品成交价才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经是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了。

己鉴定古瓷器科学有效的简便方法太简单了!将瓷器放入一盆清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夜)如果瓷器胎釉中释放大小气泡,则千万个小气泡布满器身,这是千年以上古瓷无疑!有的还有淡淡的棉絮飘逸。(凡近现代瓷器均无此现象)这是因为古瓷经千年岁月胎釉已经老化生成许多空隙,这些空隙是当年柴窑逐渐加温形成的细微裂隙,裂隙中充满了空气;也是古瓷胎釉疏松,时间长了形成裂隙;亦有大量死亡气泡内空,岁月更替充满了空气。水灌后水分将空气排出,所以形成了千千万万的细小气泡。近现代的瓷器用煤或气燃烧,升温快,气体排出也快,胎釉实坚,所以胎釉中没有裂隙。经多次多标本实验,300年之内的瓷器即使在水中浸泡时间再长也不会有气泡排出。这种方法胜过所有专家的“眼力”,如有老瓷器,不用花钱求人,自己鉴定即可,这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御世收藏:推荐国内优秀艺术家及作品,提供艺术品鉴赏、鉴定、交流、收藏等综合服务,我们秉承“投资创造价值,价值引领投资”的理念,与50万高端用户共同领略文玩艺术之美。

▍主编微信:18521599346朱先生,欢迎前来咨询!

收藏现代陶瓷不能只停留在景德镇


现代陶瓷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的名人瓷,最近几年价格涨得让人咋舌,一些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过十万元,这让一些人开始慨叹:“现代瓷也收不起了。”

事实上,除了广为人知的江西景德镇名人瓷外,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国,许多地区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优秀工艺,比如湖南醴陵的釉下彩瓷、广东的石湾公仔、河南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山东淄博的刻瓷、河北唐山的骨质瓷、河北曲阳定瓷、陕西耀州青瓷、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潮州描金彩瓷,以及广州的织金彩瓷等等。只要多了解陶瓷行业,就可以寻找到更具升值空间的投资洼地。

醴陵名人瓷价格只有景德镇的一半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现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这些作品尤其能反映新中国的陶瓷艺术品水平。而要论知名度,能与景德镇名人瓷相比拟的就是醴陵瓷器,自清代就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著称,新中国成立之后,醴陵瓷更是受到青睐,成了为毛泽东烧制瓷器的“官窑”。

在近日入驻广州玉鸣轩艺博城的红官窑广州旗舰店记者看到,同样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艺术陶瓷,醴陵名人瓷的价格不到景德镇名人瓷的一半,价格更容易被工薪阶层所接受。

近年来醴陵名人瓷也正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06年前,醴陵只有两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10年就有14人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省级大师也有几十名。

日用瓷精品是否也有收藏价值?

但醴陵瓷最负盛名的还是“毛瓷”,目前在拍卖市场上,1974年版“毛瓷”的拍卖价已经过百万元,而且一瓷难求。

据红官窑瓷业有关负责人介绍:1974年,醴陵群力瓷厂(红官窑前身)为毛主席烧制了一批釉下彩薄胎瓷,当时一共烧制了两万多件成品,有关部门从中精选了件上乘佳品带走。对于成绩突出者,各发一件“次品”作为奖励,其余的全部销毁,这为“毛瓷”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目前存世的醴陵“毛瓷”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南海丰泽园、红官窑釉下五彩博物馆等处,流落民间的不足200件,所以在收藏界珍若拱璧。

2008年,为献礼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红官窑瓷业启封现已绝迹的1974年留存的雪峰山多水高岭土,按照1974年毛瓷工艺再造1893套毛瓷。目前在拍卖市场上,1974年版毛瓷的拍卖价已经过百万元,而且一瓷难求。2008年版毛瓷的价格比发行价也涨了近一倍,今年3月,一位浙江商人就出价380万元从红官窑一次性收购了200套2008年版的再造“毛瓷”。

但这种日用瓷精品是否也有收藏价值?对此收藏界人士分析认为,现代瓷收藏非名人瓷专美,凡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精品都具有收藏价值。事实上,当年清宫留下的很多东西都是日用瓷,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并不低于今天的国家级大师作品。在现代瓷的收藏领域里,目前日用瓷被严重忽略。

石湾公仔也可比肩景德镇名人瓷

而盘点广东本地陶瓷,能够比肩景德镇名人瓷的当属石湾公仔。由于历来是民窑烧制,石湾公仔的制作方式不受约束,经过近千年的积淀和发展,技艺更是日趋精妙。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近年来石湾公仔的价格也有了大幅的增长,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近日在出席广州友谊商店的收藏沙龙时表示:“现在仍是收藏石湾公仔的时候。

1977年的时候,一件刘泽棉的原作只卖4000元,现在至少60万元。但其他很多国家级大师,一件原作都不超过20万元,省级大师的原作更是只有几万元。这与景德镇名人瓷没得比,与福建德化白瓷的价格也差很远。正因为石湾公仔一直未被暴炒,所以目前的收藏价很多工薪阶层都能接受,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大。”

如何选择有收藏价值的石湾公仔?庞文忠说:“价值最稳固、升值最快的当然是名人作品,但如果经济实力一般,也可选择有潜力的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关键看作品题材是否独特、创新。目前石湾公仔也分原作、限量品、精品、普通品,价格和收藏价值都是依此递减。”

具体来说,石湾公仔原作只有一件,从创作到制作完成都由陶艺师全程负责;限量品是在原作的基础上,以模具复制出来,最后由陶艺师把关,数量一般数十至过百件不等;若没有注明数量多少,则只能算是精品,精品是由陶艺师授权,经流水线注浆倒模生产出来的,胎体较薄,只有5毫米左右,艺术价值当然跟原作没得比,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也称为“注浆品”。原作、限量品都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印章和收藏证书等“身份证明”。普通品无签名无证书,偶有印章,仅具欣赏价值。如已故的中国工艺美术师庄稼的作品《丝绸之路》,普通品标价才2500元,原作至少需数十万元。

钧瓷的这些杯型你都见过吗?


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但今天要说的是钧瓷品茗杯的名字是跟它们的形相联系的。

茶杯,是用来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这个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往往是我们每天接触的,反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作为茶杯来说,有大小不一,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有材料不同等,乃至每个杯子的名字都不同。今天小编从杯子的杯型带大家了解它们的名称。

1.压手杯

杯的一种样式。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于手,故称“压手杯”。

3.撇口杯

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也高于上一个。

4.折腰杯

是用于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从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折腰杯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

5.斗笠杯

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6.六方杯

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窑。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

7.圆融杯

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8.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型,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黏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于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9.鸡心杯

造型为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系明代产品,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现均有传世品。

11.鸡缸杯

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花雌、雄鸡及雏鸟,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12.爵杯

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翅,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耳。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13.罗汉杯

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制作,使之既具有细腻、柔和的效果。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14.卧足杯

卧足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15.铃铛杯

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16.马蹄杯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斯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17.高足杯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

以上钧瓷杯由茗钧堂【白胜利】大师制作!

钧瓷收藏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钧瓷收藏一直是钧瓷届的热门话题,每个人爱好钧瓷的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简介,钧瓷在釉、胎、款等各方面具备一些审美特征,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钧瓷釉色特征

钧瓷的釉面以窑变“万彩”著称,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其釉料为多种配方制成的二液相分相釉,从工艺的角度而言,其釉质表相特点的分类较多,如:乳光釉、亮光釉、亚光釉、无光釉、厚釉、薄釉、玻璃釉、毛孔釉、蜡光釉、石光釉、纹片釉、开片釉、橘皮釉等。

钧瓷窑变图

而经过窑变后的成品钧瓷,可以说具有无穷尽的颜色变化特征。因此,要想确切地弄清钧瓷有多少种颜色,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将钧瓷的颜色归纳为几个色泽体系。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完全准确和贴切地形容钧瓷在色泽方面万紫千红的特征。因为每一件钧瓷都有可能呈现数种、数十种甚至于更多的色彩种类,因而我们只能以其占比例较大的主色调来类,也就是说这种分类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1.青蓝色系

青蓝色系的种类有:青、天青、豆青、冬青、粉青、靛青、翠青;绿、葱绿青、粉绿、瓜皮绿、麦芽绿、孔雀绿、铜绿、果绿;蓝、靛蓝、青蓝、瓦蓝、天蓝、湖蓝、粉蓝、宝石蓝、孔雀蓝、墨蓝、蓝褐、铁棕、黑褐;鱼肚白、牙白、玉白、鸡骨白、月白等。

提梁壶 | 温红远作品(孤品)鉴赏

2.红色系

红色系的种类有:红、祭红、鹤顶红、鸡冠红、大红、枣红、酱红、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红、海棠红、橘红、矾红等。

梅瓶 | 苗锡锦作品(孤品)鉴赏

3.紫色系

紫色系的种类有:紫、鸡冠紫、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葡萄紫、乳紫、丁香紫等。

牺耳尊| 张建钊作品

二、釉型特征

1.开片

开片又称“迸片、炸片”等。开片现象是指钧瓷在窑炉的点火、升温、高温、降温、冷却等烧制程序中,釉质与胎体因冷却系数不一致,而造成的釉面开裂的现象。是一种缺陷美。钧瓷开片多呈不规则状。

2.珠点

珠点又称“珍珠点、水珠点”等,是钧瓷成品中存在于釉体间类似于水珠状的一种闪闪发光的晶体,色泽因钧瓷个体间的颜色差异而异。

3.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在宋代钧瓷中就已经出现,因其蜿蜒曲折,类似蚯蚓行走过的痕迹而得名。其成为因底釉厚重、胎存隐纹,在高温下纹内气泡蠕动,面釉填充所致。

钧瓷蚯蚓走泥纹

4.丝缕

丝缕也称“流彩、菟丝缕”等,因钧瓷的釉质、火温、气氛诸多因素在烧制过程中的互相作用而呈现出的丝状流彩,色泽有单色或多色。

5.满天星

满天星也称“鱼子粒”。缘于胎体中的气泡未被排出釉层,密集相依于胎体的现象,因酷似多个星状物或鱼儿排出的卵粒而名。色泽因钧瓷个体间的颜色差异而异。

钧瓷窑变鱼子纹

徐剑峰

钧瓷的斑块在唐钧、金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和唐钧、金钧中斑块相比,现代钧瓷的斑块形状已不局限于脂团状、脂流状、点状、丝线状等形态,而是多种多样,有些甚至于呈现出逼真的物体状,如鸟兽形态、植物形态、山川形态等。色泽也不再局限于浅蓝色或灰白色,而是多种多样,有的与该瓷器主色调相近,陪衬着该瓷器的色彩主题。有的与该瓷器主色调相左,以为该瓷器的点缀。并形成多种风格。

三、胎色特征

1.白胎与酱胎

钧瓷的胎色是指钧瓷在制做过程中,因底部或其它因烧制原因不能施釉的部位没有施釉,因而在成品中裸露出的瓷胎颜色。瓷胎颜色按照细化的分类可分为:粗胎、细胎、泥胎、石胎、土胎、砂胎、黑胎、灰胎、褐胎、红胎、油胎、白胎,等等。而实际上以直观和笼统的概念而论,钧瓷成品的胎色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为白胎,另一种是酱胎,也就是说,除白胎之外的各种胎色,均被称为“酱胎”。 “酱胎”也属一个狭义的说法,广义的称谓。除此之外,对于“酱胎”另有“面酱胎”或“芝麻酱胎”之称。都属于笼统性的概称。

钧瓷酱胎

酱胎是自宋至今,钧瓷成品中的一种主要胎色。其原因主要是在可塑性坯料中,粘土(俗称“肝子土”、毛土)占有较大的比重所致(现代钧瓷由于用料广泛,制做工艺多种多样,酱胎因素已不仅限于此)。

白胎是钧瓷成品中裸露出的瓷胎部分,呈现出一种白色或灰白色一类的色泽。其原因主要是在可塑性坯料中,高岭土(民间俗称“白土、白泥、白瓷土”)占有较大比重所致。白胎的钧瓷成品一般见于清末民初期间的青色系钧瓷产品。在其它年代和类型的钧瓷,以及现代钧瓷中,均不多见。

粘土和高岭土在禹州境内均有储量可观的矿藏。

梅瓶-孔家钧窑作品-柴烧(孤品)

2.铜口铁足

“铜口铁足”是钧瓷成品,特别早期煤窑烧制的钧瓷成品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征。“铜口”是指钧瓷产品的顶口部的边缘凸起部位,釉色呈现程度不同的铜褐色色泽。“铁脚”则是指钧瓷产品的底脚部分未施釉处呈现程度不同的铁褐色色泽。在可塑性坯料中木节粘土(俗称“肝子土”)占有大比重的钧瓷产品中,实际上也就是酱胎的胎色。因与铁褐色的色泽相近,多称“铁脚”。而在白胎钧瓷成品中,其底脚裸露出的瓷胎部分白色仍然有可能是主色调,间杂有程度不同的铁褐色或铜褐色斑块、斑纹、斑线,点缀或遮盖其部分白色裸露。

建国60周年纪念品-大成盛鼎

四、刻款特征

因土质、技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除了北宋时期,北宋官员命玉工为成品钧瓷刻制字符编号外, 新中国成立以前和建国初期的钧瓷产品,均无刻款。改革开放初期的钧瓷产品,也存在大量钧瓷产品无刻款现象。随着技术的进步,气窑烧制的普遍推广,现代钧瓷的刻款(刻款多为商标或窑场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苗锡锦大师手签款

五、缺陷美特征

以美学的观点来衡量,钧瓷极具个性化的美感。而钧瓷的这些个性化的美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钧瓷烧制过程中,所呈现的天然的缺陷美。如上述的开片、珠点、蚯蚓走泥纹等。正是这种缺陷美,造就了钧瓷“国之瑰宝”的地位。而钧瓷除了上述的缺陷美之外,还有在其它方面的一些缺陷美,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则有可能收藏过程出现认知偏差。

徐剑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河南禹州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理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