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珊瑚红瓷器新老鉴别

2020-11-27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仅仅沉湎于自我欣赏,而皇帝的个人喜好可以影响整个朝代艺术、审美发展倾向。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尤其对颜色釉情有独钟。

御窑厂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出一批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颜色釉瓷器。

雍正年间造型胎釉和彩绘有了空前的发展,图案纹饰以花卉为主,特别是官窑产品绘画益臻精妙,可使数朵绮丽彩花婀娜多姿。其次所绘折枝花果、团花、花鸟、人物故事和山水画等也都栩栩如生,内容极为丰富。传世臻品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就是一件代表作品。

此橄榄瓶为直口,削肩,腹部呈橄榄形,胫部微敛,圈足。颈部以一双贯耳为饰;足边有两个长方形管状穿代孔。此种器形,只有珊瑚红地粉彩一个品种,而未见其它釉色。

通体为珊瑚红釉铺底,釉质细腻均匀,色彩浓艳而不失典雅。在珊瑚红地色上绘黄色、粉色,白色三朵怒放的牡丹花,花蕊密布其间,花瓣层迭绽放,枝干辗转婀娜,色泽明暗转换自然,笔触点染细腻。绿叶布局得当,明暗反转妩媚,色泽由绿渐黄,过渡自然。国色天香的牡丹称为国花,象征富贵与华丽,被世人争相赞颂。在百转千回间为我们留下了上千年的传奇故事和眼前的繁花似锦。

此瓶的牡丹花构图主题突出,布局疏密得宜,色彩浓重艳丽,层次丰富,为清代粉彩花卉瓷器花工之翘楚,极为难得,底部白釉蓝料双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书体出自徐国正之手,四平八稳跌宕有致。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青花款的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完全如出一辙。

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于200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过一件清代道光年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橄榄瓶,其成交价为人民币1205248元。与之相比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其珍贵程度与艺术水准还有些许差距,价值更无可估量。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雍正粉彩牡丹雉鸡图贯耳瓶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除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审美趣味也令人称赞。事实上,不仅仅是康雍乾三代,纵观整个清朝,雍正的品味更是出类拔萃的。

雍正时期的瓷器,堪称屹立于审美巅峰的奇迹。我们可将其与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潮变革期所产生的器皿外形风格进行简要的对比。在西方,以包豪斯思潮为代表的现代功能主义风格则兴起于20世纪初期,我们现代的主流审美正是沿袭于此。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风雅著称于世,此种审美趣味与美术运动和包豪斯思潮十分之类似。不过,雍正皇帝生活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远早于西方的艺术审美革命思潮。

贯耳瓶乃汉族传统器型之一,流行于宋代,因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而得名。此瓶釉层肥厚,洁白莹亮,玉质感极强,呈现出自然界天然玉石般质感,让人大开眼界。

造型更是隽秀尔雅,端庄且雅致。雍正帝为了达到自己极高的审美境界,特令御窑厂烧制此瓶,瓷胎料用上好的高岭土精挑细磨,造型经多次修改而定型,图案纹饰工整别致,绘画中的花卉、鸟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画风比在宣纸上作画更为流畅传神。

瓶腹绘雉鸡花卉,雉鸡黄翎红腹,圆睛尖喙,雄健的双脚立于奇石之上。旁边的牡丹争奇斗艳,花朵绽放,叶片挺拔舒展,一阵轻风吹来,隐约闻得缕缕花香。给人舒心、爽朗之感。

此图构图严谨,运笔流畅,雉鸡的形象栩栩如生,盛开的牡丹和挺拔的翠竹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形象的体现了“玉堂富贵”的深刻含义。

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4年前,在苏富比的香港拍卖会上,一只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格拍出,创下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记录。后来,它的新主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将此瓶慷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供世人欣赏。此事轰动一时,至今仍为藏界津津乐道。

据说,这只宝瓶在登上拍坛之前,一直在美国一位前国会议员家里,被改制成台灯的灯座,而且肚里装满从遛狗的后花园挖来的泥沙。直到这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亲一批古董出售时,拍卖行的专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沾满尘埃的稀世珍宝。

现在,此瓶存放于上海博物馆陶瓷陈列室,设专柜长期展出,成为最著名的展品之一。人们可以在博物馆所设的商店里找到价格数千元的复制品,也可以在特制的丝绸围巾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领带上,看到宝瓶身上的美丽桃纹。

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出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官窑匠师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明了粉彩。据说雍正皇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因此当时的工匠对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从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辉煌。宝瓶的瓶体高约38厘米,绘制了粉彩八桃两蝠,桃子象征“长寿”,蝠是“福”的谐音,寓意福寿双全。据考证,这种瓷器乃帝王后妃做寿之用。中国瓷器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评价,如此瓷瓶全球存世的只有这件,堪称绝世。

雍正粉彩折枝花鸟纹橄榄瓶


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雍正、乾隆时期最为常见。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因瓶体似橄榄而故名。橄榄瓶兼具梅瓶、玉壶春的特征于一身,匀称秀美。

雍正朝社会安定祥和,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御窑厂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和提高。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官瓷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

粉彩折枝花鸟纹橄榄瓶就是在此时期烧制,造型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协调,端庄秀美,具有雍容典雅的时代风貌。绘画以牡丹月季花鸟小品为风韵,清幽雅致,工笔细啄,设色浅淡柔和,清新亮丽,属雍正粉彩瓷中的典型之作。

瓶体绘牡丹月季喜鹊图,画面数只喜鹊攀栖于枝头之上,或振翅,或昂首,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树枝蜿蜒苍劲,颇有气势。整瓶造型优雅端庄,疏密有致,气韵灵动,透染盎然生机。

此瓶釉色肥厚,胎体坚实,通体滋润光泽,呈玉石莹润之感,洁白而细腻。瓶底书双圈蓝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纵观此器,画面生机盎然,生趣无限,色彩浓淡相宜,柔和典雅,明丽而不流俗,富贵亦不失雅致,为雍正官窑瓷中之富贵大器。

清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


雍正青花瓶在工艺上成就极高,讲究精工细琢,露胎处洁白细润,没有窑红出现,后代普通仿制者很难制出与其媲美的青花瓷。因此只要仔细观察青花做工是否精细,就能辨别其真伪。在胎釉造型上,从雍正开始,青花瓷的胎体开始变薄,且厚薄均匀,胎质洁白莹润,胎釉结合很好,釉质滋润,光泽度好。

这件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高39.9厘米。撇口、束颈、溜肩、弧腹渐收,足外撇,腹呈橄榄形。器身通景为青花绘桃树,上有九果,上下空间绘五只蝙蝠,地上有草石、灵芝、竹子,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瓶造型轻盈秀丽,灵巧俊雅,纹饰吉祥,具有很高的绘画技巧,以竹喻祝,以蝠喻福,寓意五福临门。以桃喻意长寿,而桃的数量为九,则是数字中的至高数,喻意使用者至高至尊的地位。以此祝贺福寿双全,寓意灵仙祝寿与五福捧寿。

橄榄瓶造型极为少见,惟其多见于雍正时期。品种有青花、粉彩、粉青、天蓝釉等。雍正时期还有尺寸较小的橄榄瓶,胎薄如蛋壳,小巧玲珑。清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公元1723年-1735年),时间虽短,但瓷器制作上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雍正皇帝十分喜爱瓷器,有些官窑瓷器的造型品种、纹饰都亲自审定御批。

中国国家博物馆历时三年之久,会同当地的制瓷大师,全程指导高仿品的每一个工艺流程,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包括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写款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无一例外都是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最终以柴窑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以求仿品的形神都达到原物古瓷的风貌。

清代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过墙枝花鸟纹大碗


珊瑚红釉指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的一种低温铁红釉,因其呈色红中闪黄,与珊瑚颜色相似而顾名。以吹釉法施彩,施釉薄而细匀,色调沉着含蓄,光润艳美。

珐琅彩是清宫御用瓷器,俗称“古月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器”。珐琅彩是一种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中,加入适量的金属元素氧化物色素而制成的彩料。

此对大碗正是结合了含蓄艳美的珊瑚红地, 及透如玻璃质感的珐琅彩于一身,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乃雍正官窑一代名品。

整器线条优美,隽雅娇巧,秀丽俊逸,瓷胎淘炼细腻,胎体坚致缜密,灯光下呈通透莹亮之感。内壁亦施珊瑚红釉,温润滢美,色泽匀净浓妍。底部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平整秀雅,转角停顿亦圆润有力,如此功力必乃雍正御用代笔人所为,其身份也更显此碗名贵。

绘画敷彩准确,毫无逸漏,技术水准极高。各色花卉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览无遗,花枝招展,风姿卓越,彩料之浓淡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质感,绘画技艺细腻生动,家禽鲜活灵动,颇富工笔意态,布局繁密而有致,不减清疏之气,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

南宋哥窑穿带瓶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一件圆明园的珍藏的南宋哥窑穿带瓶的故事。这件南宋哥窑珍品本来收藏在圆明园中,经过一场浩劫之后,流落在民间,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南宋哥窑穿带瓶​

186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因清政府虐杀各国遣使,于是英国专使额尔金决定火烧圆明园。并在北京城内贴出告示:“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行为,即不能逃其所应受之责任与刑罚也。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言及违反合约起见,决于十八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举动,人民既未参与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一惩之也。”

&现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的清代龙纹编钟​

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开始焚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且把圆明园里的珍藏了一百多年的各类藏品大肆抢掠,很多带不走的丝织品、书画付之一炬。这场大火一直烧到当年的腊月三十,从城内的琉璃厂都能看到圆明园的冲天的黑烟。

&中国重金购回的​圆明园青铜兽首

这场浩劫,不但毁掉了世界建筑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还把圆明园珍藏的当时中国最顶级的文物和艺术品全部抢光烧光,只剩下故宫里远远不及圆明园的部分藏品。圆明园的烧毁,这在世界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损失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

&八国联军抢掠​圆明园现场

在火烧圆明园的第三个晚上,有两个英国兵来到前门外珠市口的一家酒铺喝酒,由于没有洋酒,掌柜的就给他们上了一壶高梁烧老白干。这俩英国兵还没喝完一斤就酩酊大醉,于是就借酒发狂,不肯给饭钱,最后掌柜的苦苦央求下,这俩英国兵把挎包留下了抵了酒钱。

掌柜的无奈,只好把挎包收下。回到店里,打开挎包一看,里面装着一尺多长、六寸多宽的黄锦盒,上面有二指宽的标签,标签上用正楷写着:南宋哥窑穿带瓶,下面还有编号。掌柜刘老六打开玉别子,掀开盒子,只见里面黄缎子的软囊中躺着一件瓷瓶。

刘老六吓得一哆嗦,他知道这种黄缎子可是皇家才能用的,心知这是皇室的物件,于是赶快把盒子盖上。抽了一袋旱烟之后,刘老六越想越害怕,私藏皇家物品,是要被杀头的。于是他趁天黑,将锦盒用布裹上,连夜送到琉璃厂的博古斋。

博古斋的老板是朱元璋后人朱晋年,听到刘老六说完英国兵用瓷器换酒钱的事后,深知这件瓷器的珍贵和事态的严重性。他沉吟半晌之后,让刘老六保证不泄露半点风声,并且让刘老六必须关了酒铺,回乡躲避风头,不要再回城里。

在得到刘老六的保证之后,朱晋年伸出二根指头,说:“纹银二百两,这物件我买了也不能卖,还不能让外人知道,只能秘密收藏。”刘老六听说有二百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款,回乡也可以置办二十亩地,安安稳稳的做个衣食无忧的土财主了,于是忙不迭的应允了。

果然,刘老六拿到二百两银子后,立马关了小酒铺,散了徒弟,卷着铺盖卷儿回老家做起了土财主,从此再也没踏进北京一步,并且这件事他也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

1860年,博古斋掌柜朱晋年买了一件圆明园珍藏的南宋哥窑穿带瓶,并且作为传家宝秘密收藏。直到七十二年之后,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不知何故,这件哥窑珍品出现在北京古玩市场,但被谁收去,这件哥窑穿带瓶后来流落到何处已不可考,至今下落不明。

这件南宋哥窑穿带瓶,只是当年圆明园数以万计的瓷器珍品中的一个,当年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珍品被八国联军带回欧美,或者流落民间,也不知道有多少在当时就毁在当时的一场毁掉人类文明的大火中。

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成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这件由中国文物学会全程监督制作的高仿品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橄榄式瓶,瓶器型呈橄榄状,故称橄榄式瓶。瓶直口,削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里素白。外通体白釉地儿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颈部墨书“上林苑里春长在”七字,上下有胭脂彩“翔采”、“多古”、“香清”三印章。其器型秀美,制作精工,施削规整,胎体轻薄,达到半脱胎状。纹饰施彩细润,是雍正朝的杰出之作,也是雍正珐琅彩中惟一一件琢器及惟一一件青花款器。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