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的瓷器价值 > 导航 >

什么纹饰的梅瓶价值高

什么纹饰的梅瓶价值高

古代的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上的纹饰 古代瓷器价值

2020-11-27

古代的瓷器价值。

德化窑白釉千手观音像

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六观音之一。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

德化窑位于福建腹地山区的德化县,始于唐代,宋代起渐产白瓷,明代达到高峰。明代德化白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追求瓷器质感的完美性发展到历史巅峰。

此尊观音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光泽晶莹,胎骨坚致。主尊分为四面,各有一观音全跏趺而坐。正中臂合十,施礼敬印;下中臂于腿上,施禅定印;上中臂高举,各持法器。每侧更有数手而出,手指纤细优美,根根可见。佛像顶端有坐佛四面,下承人面四张,表情各异,神态逼真。特别是下部的须弥座最为精彩,人物数十,多为神佛罗汉,姿态不一,神情各异。于盈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整尊艺术品,巧夺天工,独具匠心,为一件上乘的造像作品。

哥釉梅瓶

小唇口,短颈,丰肩,圆腹下敛,圈足,通体施仿哥釉,釉质厚润,釉色晶透,釉面开有金丝铁线,纵横交错敦实厚重,肩足间起四道弦纹为饰,通体施灰釉,其釉色厚润,釉面带开片,又称“金丝铁线”,薄釉处呈灰褐色,底足露胎处带褐色护胎釉。清仿哥釉弦纹梅瓶清代瓷器乃中国陶瓷史上装饰风格最华丽,烧造技术最成熟的珍品。清宫收藏体系庞大完整,清代陶瓷制作得以吸收不少古代青铜玉器的元素以及前朝陶瓷的精髓。陶瓷制作有仿制前朝故有样式,亦有不拘泥于临摹而开创的新样,仿古开今,形制多样。为了满足其审美需求,清代仿制了许多单色釉花器,器形繁多,有循旧制,亦有创新之作,因作居室书斋陈设,量少质精,鲜有雷同,不失别致,其中,新样者更稀,甚至是孤品。

釉里红瑞兽穿花图梅瓶

小口短颈,丰肩弧腹,胫部内敛,圈足微外撇,胎体细腻洁白,口部、颈肩部、腹部、胫部和底部分段制作后粘接,修胎技法精湛,所以,器身光滑整齐,没有接胎的痕迹。梅瓶的颈、肩分别以青花绘蕉叶纹、罐身及盖面均饰釉里红麒麟瑞兽,四周点缀古松怪石祥花瑞草。造型规整,比例和谐,俊秀稳重,端庄大方。

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

此梅瓶丰肩收腹,造型优雅,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以人物为题材,胫部一圈卷草,足部变形莲瓣纹。元青花人物故事多取材于元杂剧,此器物描绘了几人对坐于马背之上交谈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技法表现了元代画工的水平 。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绘画,发色翠蓝,青花浓重处,可见凹陷铁锈斑,笔墨浓淡有至,过度自然,釉面白中闪青、宝光内蕴,底宽,圈足,沙底无釉,火石红斑明显自然,此件藏品胎体浑厚凝重 ,胎质坚实细腻,古朴典雅,端庄稳重,堪称元代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什么釉的瓷器收藏价值高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瓷器,也对瓷器略有研究。从古至今,中国有很多瓷器种类,不同朝代更有不同创新和发展,这些瓷器在当下成为众人争相收藏的珍品,也被世人珍藏。不过,最让众人好奇的还是,到底什么釉的瓷器收藏价值最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一、南白朝

南白朝时期,我国最出名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青瓷又分为越窑、婺州窑、瓯窑、德清窑,其中越窑的瓷器质量最好,最受欢迎,它的釉汁纯净,以淡青色或者是青灰色为主。白瓷的主要产地是北方,釉层薄,颜色是乳白色的,白瓷为中国瓷器史上一大创新,也是后世很多瓷器诞生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白瓷,就没有后来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釉里红等。

二、隋唐

隋唐时期的瓷器白瓷最为突出,这时候的白瓷胎体洁白,薄而规整,与当时的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特点。

三、宋代

到了宋代,瓷器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此时的瓷器烧制有五大名窑,除了定窑之外,其他都是官窑,为皇室服务。

四、元代

元代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制作中心,最突出的作品是青花瓷、釉里红以及枢府釉瓷,在当时非常出名。青花瓷颜色鲜艳,色泽稳定,属于釉下彩瓷器,白底蓝花,看起来十分漂亮,深受世人的喜爱。青花瓷既是景德镇的主流瓷器,也是现代人收藏的焦点之一,于青花瓷的喜爱,可以说是达到了情有独钟的地步。

除了这三种之外,景德镇还发明一种瓷器:铜红釉,这种词器的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件件精品,因此市场价格非常高。

五、明代

明代时期除了青花、釉里红之外,还有五彩、斗彩。以斗彩为例,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最着名的案例就是明成化斗鸡杯,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存在。万年年间的五彩瓷器也是颇有盛名。此外,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给人一种甜甜的感觉,也比较珍贵。

六、清代

清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不仅继承了以往的传统瓷器特点,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珍贵瓷器,比如粉彩、珐琅彩、古铜彩、单一色釉等。

要问到底什么釉色的瓷器价值最高,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都是其他瓷器不可取代的,因此市场价格都很高,比如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价值1.245亿人民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价值2.3亿人民币;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2.21亿人民币;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价值2.08亿港元。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瓷器价值不一样,无法相提并论,但都属于珍贵文物,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各种釉色的瓷器成交价格精选:

1:清雍正仿哥釉铁锈花兽面纹狮耳方尊,尺寸:高24.3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5,635,000 ,成交时间:2012.09.1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三十一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件作品整体为方形,唇口短颈,肩腹一体,足墙外折,其造型应取法自上古青铜器,整器线条由两个折角和一段圆弧组合而成,看似简约,但实际成型难度极大,业内俗语“一方抵十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此类方器制作的艰难。尊内外壁施仿哥釉,其釉色不同于《陶成纪事碑》中所提到的米黄、粉青二色,而是传世雍正仿哥釉器物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釉色---青灰色,釉面开片大小适中,纹理和谐自然,汲取了“金丝铁线”和“百圾碎”两类传统哥釉的特色。器物足端涂有铁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这体现了雍窑瓷作注重细节的工艺特点,而这种对仿宋器物底足的处理方法也从此成为定式,流传后世。尊底心以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色泽深沉,笔画清晰而稳健。本尊最为抢眼夺目之处在于其颈部、上腹及足端装饰的三组铁锈花纹饰带,其中上下两条较窄,腹部一条最宽,三组铁锈花均以回纹为地,每组纹饰带的四面分别雕琢一组相对而视的螭龙形象,其中上腹部主题纹饰带正面双螭之间雕饰有一个蝉形兽面形象,两侧面则各凸起一个狮首衔环。整器纹饰选材也来源于上古鼎彝,所采用的刀法并不以细腻工整取胜,而是竭力突出一种古朴而稚拙的意象,从而更加接近它所追崇的母体---青铜器。

2:清雍正青釉包袱式蒜头瓶,尺寸:25.4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5,575,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秀丽瓷瓶,采十六褶式,罩施釉色清朗润洁,有宋瓷意韵,正合雍正雅瓷典风。窑工筛减宋代龙泉釉中铁质,乃得如斯水莹青釉,康熙创烧,雍正善之。唐英在雍正十三年着《陶成纪事碑记》,记载当时研创青釉数种(见 S.W. Bushell,《Oriental Ceramic Art》,伦敦,1981年,页197)。唐英自督陶起,便访尽名窑古址,钻研宋、明美瓷,其工、质、形、纹、本,皆深熟于心,融会贯通,创新巧怀古之式,苦尽处终得大成。制器之技,蕴涵精湛巧艺,俗谚「十窑九废」,讲究窑器釉料配制,精准掌控烧造温度,方得完美结晶。是以至雍正一朝,青釉技法日臻精熟,遂见本品釉药澈净明润,为瓶身线条及隐现浮雕衬托,更显雅致。

3:清乾隆炉钧釉梅瓶,尺寸:高33.8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5,546,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梅瓶尺寸硕大,不为多见。瓶小口,唇微撇,短颈,丰肩,腹部下敛,瓶体修长,精美雅致。梅瓶线条流畅,极为典雅。其通体施炉钧釉,均匀纯净,淡雅光洁。足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本瓶独特之处,在于其硕大尺寸,高近34公分。翻阅海内外公私收藏资料,未见其他大尺寸炉钧釉梅瓶之例。如此大尺寸之乾隆单色釉梅瓶,亦不为多见。霁蓝釉之例,高35公分,售于佳士得香港,2010年12月1日,编号2971。天青釉之例,高32.3公分,售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编号3004。仿汝釉之例,高35.2公分,售于北京中汉,2013年6月17日,编号150。窑变釉之例,高34公分,售于北京诚轩,2016年5月15日,编号838。本品为传世两例乾隆御窑炉钧釉梅瓶中尺寸最大一例。「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青春不住。离筳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唐英。

4:清乾隆窑变釉卷缸,尺寸:宽44厘米,估价:RMB 3,200,000 ~ 4,2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沈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换旖旎。抟泥幻化,而能呈四大五行之妙相,观致意趣无穷,可谓巧夺天工。底酱釉中心刻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篆书款。本品造型规整,内外壁均施窑变釉,釉色肥厚,火焰红及月牙白相互交融,极具内涵之美,为雍正时期窑釉烧造技术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古代文人雅士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达到极致,书斋画室陈设尤其讲究人与器物之关系,故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创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卷缸就是其中之一。卷缸属文玩一类,多用作书房陈设与书画容器,故名「卷缸」。

5:清雍正茶叶末釉大画缸,尺寸:高33.8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1.11.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画缸,有贮盛书画功用,更为书斋所设一景,此器不同凡例的是取佛家所用之钵,即圆口,丰肩,鼓腹,近足处收敛。钵式缸为雍正时期新创器型,器底多满釉,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其釉色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窑变、仿官、仿哥、青金蓝釉和茶叶末釉。作为仿铜器之作,茶叶末釉更为接近铜钵的色泽和沉着。外底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茶叶末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名。茶叶末釉烧制始见唐代,宋明两代相续沿烧,入清雍干,臻至圆熟。陈浏《陶雅》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窑釉”。《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

6:元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尺寸:高37.7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8.12.1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而南宋龙泉窑瓷质、工艺最佳。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与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此两种釉我龙泉青瓷中最名贵之品种。龙泉青釉实为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此件贯耳壶仿自青铜器造型,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阔沈稳;瓶颈两侧附管状双耳。器型仿明投壶式样。通体由上至下起弦纹五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介于梅子青,粉青之间,釉面凝厚莹澈,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见宝光内蕴;釉内多有气泡,聚沫攒珠,润泽如酥,口沿釉薄处浅露胎骨,圈足底无釉露灰白胎泛火石红,亦正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之器,清心古雅。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一展崇尚纯净一色的审美品味。此瓶论器型、釉色、皆属上乘。此种粉青釉弦纹瓶存世极少,同类于此器型者寥寥无几,实为异常难得的隽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带乾隆御题诗之龙泉窑青瓷弦纹贯耳壶,形制与本品极为相近,故宫博物院亦有同类藏品,宋代仅见官窑同器型制品。

7:清嘉庆黄釉暗刻「苍龙教子」图天球瓶,尺寸:高29.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本品造型挺拔规整,长直颈,腹部浑圆,底部内挖成圈足,通体施黄釉,色近杏黄,釉层明润,颇具玻璃质感。釉下划刻 「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迭现,形态各异,深得汹涌之象,但见五爪苍龙自祥云中探身而出,神情凶猛,身姿矫健,大有气夺千里之势。足胫处海浪翻滚,一幼龙字海水中跃起,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其制作工艺颇为不易,需在素胎上描绘底稿,再以锋利尖锥沿纹饰在素胎上刻划,工匠须有百倍信心,方能运刀如笔,使得纹饰生动流畅,刻花完成后,通体再施黄釉入窑烧造,方能成此佳器。

8:清乾隆天蓝釉撇口瓶,尺寸:高38厘米,估价:HKD 4,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HKD 5,428,000 ,成交时间:2016.11.28,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匡时香港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敞口微侈,束长颈,溜肩垂腹,底承圈足,通体施仿汝釉,色泽清雅宜人,釉层丰腴明润,古朴雅致,釉面光洁莹润,釉水于线条起伏处流淌积聚,极富玻璃质感,别有韵致。底部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过一件清乾隆天蓝釉撇口瓶,造型式样与拍品一致;又可见与此品有着相同釉质的乾隆款的瓶子,在纽约佳士得2012年9月出售,编号为1541,可兹参考。其所施天青釉色,其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宛如蓝天碧水,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釉色与造型搭配得宜,自然淳厚却不失典雅的文人气质。清代天青釉受宋代汝窑釉色的启发,古雅厚润,彰显着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达到造型与色彩最佳结合的唯美境界。为了追求最佳的摹古效果,乾隆皇帝往往不惜下发内府典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正是雍干父子二人的执着与追求,清宫御瓷摹古成就独步古今,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9:清雍正茶叶末釉茶壶,尺寸:宽17.1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4,200,000,成交价: HKD 5,428,000 ,成交时间:2019.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此壶宽圆直口,壶身低矮呈短圆形身,壶流微曲,弓形执手,浑圆顺滑。平底圈足,瓶盖有圆顶纽盖。造型大器端庄、古拙内敛。器内、外底、盖内满施黄绿色茶叶末釉,釉面略有针孔棕眼。器物口沿,壶盖边沿釉薄之处影约可见棕黄色,如一圈铜色边线,自然流畅。通体茶叶末色微微偏绿,质地细腻、釉色鲜艳,周身光素无纹,施茶叶末釉,釉色匀净,釉面平整光润,发色沉稳,色泽深沉静穆,古朴自然。底足露胎呈褐色,钤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深刻入胎骨,颇有金石之气,款中釉面似隐约露出胎色,与款识之美相互呼应。茶叶末者,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在铁系色釉中结成细小晶体而成,其结晶俨如茶末故名。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到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在著名的督陶官唐英的主持下创制出的茶叶末釉呈现出一种清雅滋润、细腻古朴的美感,成为景德镇官窑名贵的色釉品种。

什么样的瓷器收藏价值高?


瓷器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艺术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道厚重恢弘的文化长廊,对于古瓷器的收藏价值的定位也是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在当下热气腾腾的瓷器收藏市场,人们兴奋于拍卖行不断被刷新的记录,古代官窑陶瓷可谓一物难求,价格更是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古瓷器的收藏价值,越来越多地被更多人所认可。什么样的瓷器收藏价值高呢?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贵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瓷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

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

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什么样的瓷器收藏价值高?”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梅瓶的奥妙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明器陪葬等多重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就已受到人们的喜爱,到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

梅瓶在唐代时有部分器型因腹部细瘦类如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宋代时称其“酒经”或 “经瓶”。据文献记载,“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其小口仅能容一形态瘦小的梅枝而得名,而并非专用于插梅花。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梅瓶多用于盛酒,常有用其盛“梅酝”酒而得名。而前一种说法更为人们所接受。

 储酒之器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件宋代磁州窑梅瓶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开光书写“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

此外,还有另外一些铭文则是从侧面反映了梅瓶的基本功能。如桂林博物馆藏有一件出土于明墓的本地民窑生产的陶梅瓶,其肩部堆雕了“天长地久”四字。“天长地久”本身带有祈福之意,同时也隐含了“天藏地酒”之谐意,这就表明了其祈福与储酒的双重功用。

 诠释文化

1972年从桂林明代靖江安肃王墓出土的青花携琴访友(携酒寻芳)梅瓶,除了其制作工艺的无比精湛外,让人难忘的还有高士马后担食的仆人。仆人肩上所担一头为一只竹编的三层食箪,另一头则是装满美酒的带盖梅瓶。可以说,这幅瓷画比任何一件写有酒意文字的梅瓶更直观地反映了梅瓶的实用性。因此,携琴访友(携酒寻芳)瓶不仅以其完美的工艺反映了明代制瓷巅峰时期的高超成就,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源流。

1983年5月,温裕王墓出土青花高腰双龙抢珠带盖梅瓶时,其瓶盖被拌有糯米浆的石灰膏严严实实地封住,打开后发现,里面竟是一瓶香沁浓醇的乳鼠药酒。酒中泡有三只未长毛的乳鼠,还有各种滋补的中药材,酒色晶莹红艳。历经400余年,这瓶酒竟然还保存得这样完好,可谓弥足珍贵。据考证,这是用明代桂林三花酒制作的特产补酒乳鼠酒,对产妇产后有大补之功。广西名酒桂林三花酒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宋代时曾以“瑞露”之名进贡朝廷。因此,这瓶酒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古代桂林酒文化源流是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从另一侧面直接反映了梅瓶的储酒功能。此外,在墓穴中安放酒瓶,不外乎希望死者在冥冥之中“久久(酒)平(瓶)安”。也有人将此种现象诠释为让死者在冥界中能过上“清(青)平(瓶)长(藏)久(酒)”的太平日子。不管何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这也许就是中国文化精深奇妙的内涵所在。

 观赏陈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梅瓶瓷器


如果说,梅瓶在古玩收藏里有一些女水妖的气质,我并不反对。

梅瓶的美,在中国瓷器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梅瓶诞生在唐朝。

唐 白釉梅瓶故宫馆藏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只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点太丰满了。

还有一种主流的观点,说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鸡腿瓶演化而来,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灰绿釉鸡腿瓶首都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器型的鸡腿瓶,样子和梅瓶就更接近了——

褐釉鸡腿瓶首都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的兴起,差不多在北宋时期,晚于唐朝,所以梅瓶应该和鸡腿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

当然,也有另一派专业说法:梅瓶诞生于北宋时期。

我还是宁愿相信,北宋窑工们是根据鸡腿瓶的形状,激起了某种灵感,借以改造丰满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顺理成章了。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变女神了。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故宫馆藏

我们比较熟悉的宋代梅瓶,应该是磁州窑出品的——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故宫馆藏

地位与磁州窑并驾齐驱的耀州窑版梅瓶,也是女神范儿十足——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国家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后来也开始迷恋梅瓶了,样子依然妩媚——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经过宋朝文人的定性,梅瓶的文化高度已经到位,剩下来的就是细节的改变。还有功能。元朝人普遍豪饮,梅瓶本来就是装酒用的,于是,元朝的梅瓶似乎实用性超过了观赏。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首都博物馆藏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首都博物馆藏

梅瓶在元朝之前,是使用木塞吗?还是由于时间太长,瓶盖无法完整保存?总之,从传世和出土的文物上看,元之后的梅瓶普遍都有一个大盖子。从观赏性上看,有破坏美之嫌。

明永乐白釉暗花缠枝莲纹梅瓶

类似时装界的流行风潮,今天时兴垫肩,明天却又溜肩美了。梅瓶的细节改变,也是这样,最明显的地方也在肩部。

明嘉靖白釉暗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明永乐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后来,随着国力的衰弱,明朝的梅瓶也越来越不讲究了,细节不论,整体结构似乎都出问题了:万历时期的梅瓶,似乎有些站立不稳,摇摇欲坠......

明万历青花缠枝番莲纹梅瓶

明万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到了清朝,梅瓶的天生丽质,似乎被人工的奇技淫巧所遮盖。像今天的网红脸铺天盖地,人们再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第二种美了。

清雍正粉青釉梅瓶

清乾隆松石绿釉梅瓶

梅瓶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 收藏价值怎么样


2011年,经由澳门中信国际,一件高44.8cm的元代-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被拍出。这件梅瓶引发了有史以来对梅瓶拍卖最高的关注度,因为它的各项价格实在是令人震惊——起拍价3亿元,估价5亿元,成交价更是再上一层楼而达到8.4亿元。而同年,广为人知的碧生源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也不过是这个数目,可见这只梅瓶的价值连城。2018年,中能国拍又拍出一件高50cm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同样以约5.6亿元的超高成交价造成极大轰动。那么,看了上面两个例子,很多新手藏友肯定要问了:梅瓶究竟是一种什么瓷器,它的收藏价值全都这样高吗?

梅瓶属于我国传统名瓷,其器型为瓶式,口小、颈短,肩阔,瓶身向下内收,小圈足。梅瓶最早出现是在唐代,宋朝时就已经很流行。唐宋时它的名称并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梅瓶,而叫经瓶。源自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讲筵完毕后有帝王设宴环节,当时盛酒之器就是经瓶。明朝以后,经瓶这一称呼逐渐为梅瓶所取代。至于梅瓶这一名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虽然将梅瓶的口径拿来与梅枝相比较,但是梅瓶可不是用来插梅花的,而是从始至终地延续了它从唐宋就肩负的责任——盛酒。不过由于梅瓶造型优美挺秀,线条流畅精润,气韵端庄典雅,后代人也多将梅瓶作为赏玩之物,因此成为现代很受藏家欢迎的一种古玩。

梅瓶作为一种瓷器造型,抛开各个时代不同特色的纹样来看,决定其价值大小的就应当是梅瓶的瓷胎。即使是不太懂瓷器收藏的人,也应当明白胎体越坚实,胎质越细腻,瓷度越高,瓷胎越好。而至于瓷胎的厚薄和色泽,一般是胎体薄而洁白者为佳,但也有少数时期瓷胎别有特色,非白而细薄者即佳,要区别性地对待。

至于在梅瓶造型上施釉、加彩会如何影响梅瓶的价值,这并不能一概而论。最好的办法还是根据梅瓶的年代来判断,当时制作最出色的瓷器种类中的梅瓶,普遍比其他瓷器种类中的梅瓶价格要高。举个例子,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烧造尤其出色,那么其他情况基本一致时,青花梅瓶的价值肯定要高于其他梅瓶;而清代雍正时期,粉彩瓷的烧造是一个顶峰,那么同等基础下粉彩梅瓶的价值相对要略高一点。所以梅瓶的收藏价值怎么样并不是一个可以盖棺定论的问题,在瓷胎、釉色、加彩等因素影响之下,我们还要考虑到市场趋势、流通差异及行情浮动等问题,这是一个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藏友在收藏时也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宋代梅瓶的特征


我国瓷器文化非常深厚,随着历代的发展,梅瓶的造型也在不停的完善当中。不同时期特点各有不同,她其实最早出现于唐代,宋代以俊俏、修长优雅的瓶身最为流行,不同于唐代的肥硕或者元代的粗犷。从上往下看,梅瓶的形状由细小的瓶口,短短的瓶颈,宽厚的瓶肩,往内凹收的的腰身,逐渐变窄的设计感觉上是头重脚轻容易倾倒,实际上创造者在设计时增加了下面材料的重量,有效预防了这样的问题。瓶身线条直非全直,弧非全弧,线条在适当的地方外撇,内弧变外弧,尽情展现柔美的魅力。

因为她的独特而成为天下第一瓷型,因细小的瓶口只够容纳梅花的瘦骨而得名“梅瓶”。但其实梅瓶"这种得名的时间其实比较晚,它一开始因为拿来盛酒,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是因为在宋代皇家的讲筵(也叫"讲经")制度有关,结束之后吃饭时候要向授课老师敬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一开始其实是叫"经瓶",明代以后叫梅瓶多一点。梅瓶的小口虽然都是小口,但是各有特点。都是短束颈,但有“梯形小口”、“卷唇小敞口”、“出沿小口”等等,这些造型对后世的瓷器的造型影响都特别大。

作为传统名瓷,宋朝官窑烧制的梅瓶造型优雅古典、线条柔和,肩圆腰细,所以它的艺术鉴赏价值非常高。最惹人注目的是,钧瓷的秉性特殊窑变,使梅瓶仿佛一个穿着由绚丽的釉彩纺织成轻衫的妙龄少女,使得欣赏的人一眼便陶醉不已,还未饮酒便似醉非醉。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既照顾到了贮酒容量,还制作精美,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体,古人的智慧真是无与伦比的巧妙!

我想大家一提到瓷器,青花瓷器的模样都会浮现在眼前对吧。这就是梅瓶经典造型深入人心的厉害之处。特别是景德镇的青花梅瓶。

另外即使是在宋代,梅瓶也会由于南北地域上的审美或者制作瓷器水平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其实跟北方南方的人区别很相似,南方的梅瓶高度一般在二十到三十厘米,相对低矮,而北方的瓶身一般在五十到六十厘米,高低差异明显。

梅瓶从实用器皿到艺术佳品,经历了无数匠工的用心改变,可见历代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我国很多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外形轮廓线运用方面,体现在自由曲线是缓柔的,很少采用生硬的直线,故在形体上给人以委婉曲折、自由生动之美感。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在形体上主要强调静态的展示,各类造型都追求平衡和对称,不太强调动势,故都给人以隽永淡雅含蓄之自然美感。

梅瓶的称谓与用途


梅瓶是中国古瓷中常见的一种造型,是对小口、短颈、丰肩、窄胫一类造型瓷瓶的统称。梅瓶的近足处微外撇,形成了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因而受到人们长久喜爱,其造型还远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除了有大量梅瓶实物保存下来,在古代绘画和雕塑里也有一些反映古人使用梅瓶的场景,这些图象对我们准确认识梅瓶用途、造型演变很有帮助,也是鉴定古瓷的重要参照。下面就梅瓶的历史演变加以阐述,希望对藏友们提高鉴藏知识能够有所俾益。

“梅瓶”这一雅称,直到清末《陶雅》一书中才出现,其得名有几种说法,其中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较为可信,该书解释为:“梅瓶,口小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

最早的梅瓶出现在宋代,最初用途可不是用来插花和欣赏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分别在瓶腹写有“清沽美酒”与“醉香酒海”,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明代唐寅绘制的《饮中八仙图》,被认为临摹自北宋赵公麟的作品。画面描绘了李白、贺之章、张旭等八人坐于松林间畅饮,一名侍童正把梅瓶中的酒倒在酒缸里。这些都说明梅瓶最初的用途是一种储酒、储水用具。辽宁叶茂法库台辽墓中出土有鸡腿瓶,江西瑞昌发现的南宋淳佑十年(1251年)墓中,墓主的头部顶端也放置有一对磁州窑梅瓶,南宋时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梅瓶,说明辽宋时期的梅瓶主要用途为实用贮酒具,但有时也被用作陪葬品。

北宋赵令畤《侯鲭录》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云以酒器,书云就一经或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可装酒一斗、名为“酒经”的小口修腹瓷瓶,很可能就是宋代人对梅瓶的称谓,因此宋代的梅瓶也可称作“经瓶”。到了元明时期,从古人的诗文分析,此时的梅瓶可能被称为酒“樽”、“酒瓶”。

梅瓶原称应是经瓶


在中国古代瓷器类型中,有一件小口、丰肩的瓶子,约定俗成为梅瓶。其源来自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书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这一定名,使其成为古代花瓶。史料证明,这与生产它的本来用途是不符的。

宋代赵令畦在《侯鲭录》卷三载:“陶人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焉,束带迎于门,所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说明这种瓶是酒器。

考古发掘材料也有证明。1951年安徽白沙北宋墓甬道西壁的壁画上,画三人一马,马后立二人,后者头系蓝巾,巾上系一卷,卷上墨书“昼上崔大郎酒”六字,双手捧一黑色酒瓶,形制与今日所说的“梅瓶”相同。

为什么这种形制的酒瓶称为经瓶呢?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皇帝特设讲经制度,定期请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设讲筵。定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到冬至节为讲经期,逢单日为皇帝讲经,轮流讲读。这种讲经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

这种讲经制度,派生出了讲筵用酒,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酒文化。筵原指竹席,是一种坐具,所以座位叫筵。宋代,给皇帝讲经的讲位称作讲筵。讲经结束后,皇帝总要设宴,款待执行讲官及参与这一活动的众官员,以表示君臣互学,团结友善的气氛。由于讲经总与酒宴联系在一起,所以讲经的筵席到后来就变成了酒宴的代称。

史载,明朝设“经宴”制度,皇帝听经完毕,都要设宴招待讲官及群臣。万历朝宰相张居正曾设定每十天举行一次经宴,他主讲,每次经宴都要上酒,装酒的瓶子,就是这种青花“梅瓶”。1958年明定陵出土8件“梅瓶”都是作为御酒陪葬。因此不能称出土的青花梅瓶为冥器。它是陪葬的生活实用品。

桂林博物馆珍藏的300多件“梅瓶”,大部分出自广西桂林明靖江王陵区。1983年自桂林尧山明代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墓出土的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腰带盖瓶,出土时内装滋补药酒,有三只乳鼠浸泡其中,更说明了这种瓷瓶是装酒所用。

宋人称这种“经宴”上特用的酒瓶为“经瓶”是有特定含意的。

1、这种瓶装的酒尊贵至上,对饮者是莫大的荣誉。

2、使用这种瓶酒是高雅酒宴的标志。

因此,恢复其本名“经瓶”是有必要的:

1、古代无“梅瓶”这一称谓。《饮流斋说瓷》没有考证,杜撰为“梅瓶”。将酒具误定为花瓶。

2、经瓶原有覆盖,本是帝王及贵族专用的酒瓶,盖失后,虽可插花,但不能作为定名依据。

3、恢复“经瓶”本名,则明确了其酒文化的归属范畴,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纹饰的梅瓶价值高》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纹饰的梅瓶价值高》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的瓷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