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现代瓷砖 > 导航 >

现代科技与古玩鉴定

现代科技与古玩鉴定

现代瓷砖 现代风格瓷砖 现代瓷器鉴别

2020-12-17

现代瓷砖。

现代科技与古玩鉴定

在古玩收藏交易市场上,给古玩收藏品附上一张由检验机构开具的古玩鉴定证书,似乎成了一种时髦的趋势,这就是古玩鉴定技术。但那些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手段检验出来的结果,有时也未必就能服众。

古玩艺术品的真假,是古玩收藏的关键所在。可是,在古玩收藏圈里常常有对同一件瓷器古玩鉴定结果不一的情况。如果说专家的眼光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限,对于一些缺乏专业古玩鉴定途径的古玩收藏人士来说,拿古玩收藏品到科学实验室去检验,是辨别真伪的主要途径。在古玩收藏交易市场上,给古玩收藏艺术品附上一张由检验机构开具的古玩鉴定证书,似乎成了一种时髦的趋势。但那些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手段检验出来的古玩鉴定结果,有时也未必就能服众。

经验更可靠还是仪器检验更可靠?

古玩收藏爱好者周先生最近从广州的一个古玩交易市场买回来了几件书画、瓷器古玩收藏艺术品,拿给古玩鉴定行家帮看,有说是真,有说是假。比如有一幅清代山水画,有古玩鉴定行家指出,这幅画所用的纸张和墨,都是清代的没有错,但是画画的人却是现代的。作假者只要找收藏清代墨块的古玩收藏者,买回墨料研成墨,再找清代出产的纸张画画,就能轻易行家的眼睛。

古玩鉴定行家的说法,让周先生傻了眼,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这种造假情况是行得通的。不过,周先生的心态比较平和,他的观点是古玩鉴定行家也会看走眼,不能依赖古玩鉴定行家,况且时下不少所谓“行家”的古玩鉴定水平也不见得就是权威,甚至还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士打着古玩鉴定行家的名头搅乱古玩交易市场秩序。而科技检验手段至少不受心情、灯光、环境的影响,能保证古玩鉴定标准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准上,避免偏差。对于普通的古玩收藏人士来说,如果买古玩收藏艺术品也能像其它商品一样,有可信赖的“免检”标志,那对于古玩交易市场来说,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先生说,目前古玩收藏圈子里,究竟是古玩鉴定的经验更可靠,还是科技检验的古玩鉴定手段更可靠,两者之争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这就意味着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能绝对否定其中一个。

利用仪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

目前古玩交易市场上主要有几种针对古代瓷器的古玩鉴定检验方法,如“热释光”、“脱玻化系数”等。“热释光”可以准确检测陶瓷的烧成年代,误差为几十年,这种方法需要取样,对艺术品有一定的破坏;“脱玻化系数”能有效检测出高仿品,但是其局限在于只能检测带釉的瓷器。

古玩收藏艺术品人士刘先生,曾将自己收藏的古代瓷器送到外地进行过古玩鉴定检测。他送检的5件瓷器中有3件被肯定,2件被否定。刘先生谈到,古玩鉴定的科学检测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古代瓷器,其胎土、釉质的微量元素含量、所占比例等等数据肯定是不一样的,并且有自己的规律所在。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古玩鉴定、检测、采集数据库,技术人员就能建立一个对比途径,从中验出真假。“这就像做D N A亲子鉴定一样”。

据悉,现在又有了更先进的检测手段。云南的一个古陶瓷科学检验实验室,使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检测古瓷器,据说这种探测技术还曾经使用于月球探测车的探测器上,可以深入瓷器的釉下探测陶瓷胎体的成分。据一位资深古玩收藏家唐先生介绍,这种检测手段不仅可以应用于古代瓷器的古玩鉴定,还可用于检测古代青铜器、贵金属、化石标本等。2009年,唐先生将自己收藏的一批古代瓷器送到云南的这个实验室进行检验,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古玩鉴定检测认定为元代至清代的古瓷器。对于这个结果,他表示信服。

唐先生谈到,陶瓷的生产离不开原料,选用的原料是根据其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来决定的。现代制造的各种高仿品,无论外形如何相似,可是都添加了现代的瓷釉成分。这些现代成分难以用肉眼去发现,可是用仪器来做古玩鉴定检测就能一目了然。

对此,有专家认为,当自己的古玩收藏品出现争议,光凭行家“掌眼”拿不准的情况下,花一笔检测费求助于科技手段做古玩鉴定,是明智的做法。

“眼力”鉴别是收藏的传统

可是,这科技手段检验出来的古玩鉴定结果,却不见得令广大古玩收藏人士都认可。笔者了解到,曾经有一些古玩收藏人士,想过从外地引进科学仪器经营古玩鉴定这门生意,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因古玩收藏家们认可的情况不理想而作罢。那么,对于以主张古玩收藏三要素“财力、魄力、眼力”之“眼力”来最为古玩鉴定真伪依据的藏家们来说,他们的考虑又是什么呢?

“古玩收藏家通过自己的经验、学识来辨别真伪,是古玩鉴定的传统之一。”一位资深古玩收藏家谈到,古玩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要求古玩收藏家先从学习、了解历史知识开始,通过平时多接触、多观察古玩艺术品,逐渐提高自己的古玩鉴定、鉴赏水平。也就是说,行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个数据库,他们能结合历史、人文、典故等因素对古玩艺术品做出综合的评判。科技手段的检测仪器,一是难以对所有古代瓷器都一一采样,二是数据不全就难以成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另一位资深古玩收藏家雷先生的观点也是倾向于凭经验做古玩鉴定。他认为,在实际检验当中,采用微量元素的分析技术做鉴定鉴定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安附近的唐秋官尚书李晦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唐三彩制品,有关单位对其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后,通过数据库的对比,得出古玩鉴定结论认为李晦墓出土的唐三彩使用了与黄冶窑唐三彩成分比较接近的高岭土作为制胎原料,推断如果不存在元素组成相近的其他窑址,那么李晦墓中的唐三彩是河南黄冶窑烧制的。雷先生说,他不否定科学在古玩鉴定、检测方面的先进性,但是关键在于对比参照物是否科学。比如说检测元青花瓷器,众所周知,目前存世的、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残片数量就比较少,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元青花瓷器数据库并非易事。

另有专家认为,光是凭借科学检测手段来进行古瓷器的古玩鉴定,只参照数据的相似性而忽视了器物本身是否符合同时代器物的审美、艺术性等特征,是过于片面的。

综合判断藏品真伪

如今,科学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社会活动领域。古玩收藏如何进行古玩鉴定才好,其中的孰是孰非该如何看待,让人关注。

一位古玩收藏界人士谈到,古玩鉴定行家、专家凭肉眼做出古玩鉴定结论,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检验手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专家的眼光也是建立在对历史、艺术、考古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出来的一个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某一位古玩鉴定专家自己发明出来的,是凝结着一代一代人的智慧和经验。这位人士谈到,科学仪器检验方法准确的说法应该叫做“仪器检验法”,前者与后者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在如今的古玩鉴定考古活动中,也运用上了大量的科学仪器,用科学仪器检测出来的数据对专家分析进行补充、论证,两者配合得很好。WWW.taOCI52.cOM

这位人士还谈到,对于古玩收藏家来说,看待古玩艺术品的古玩鉴定问题应该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请教古玩鉴定专家、行家,也要讲究“找对人”。比如说,请一位木器古玩鉴定专家来给自己做翡翠鉴定,那么得出来的结论就难免有失偏颇。实际上,有的古玩收藏人士,在自己得到一件古玩收藏品的时候,喜欢与不同的人士进行交流,当各方给出的结论互相矛盾的时候,由于不善于分析,结果自己也晕了头。其实,古玩收藏家应该针对自己古玩收藏品的年代、材质特点,请教相应的人士。此外,对于科学仪器的古玩鉴定,同样也要分析古玩鉴定机构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对于各种有效的古玩鉴定手段,不妨持一种不排斥、不迷信的态度。对于古玩艺术品的古玩鉴定,还是应该把握住历史、人文、艺术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古玩陶瓷怎么鉴定?


古玩陶瓷怎么鉴定?第一招:富有美感。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古玩陶瓷怎么鉴定?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那么如何来辨别古陶瓷的年代呢?古陶瓷鉴定是一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有能力的鉴定师都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了如指掌,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对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继而循序渐进地来掌握诀窍。

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此外,近年来,利用科学仪器检测技术来鉴别古陶瓷的年代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

古瓷的底足很关键

根据鉴定专家的经验,要鉴定古瓷的真伪,底足是很关键的。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最大的地方。透过底足,可以见其胎、其釉,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烧造工艺、老化程度等。那么,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首先也是要掌握各个朝代瓷器的特征,如足的形状,胎的质量等,还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定古瓷真伪。

首先,底足是否有粘沙现象。明代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虽然仿品也有少数粘沙,但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仿品的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使之极少有粘沙。

其次,看底足露胎之处胎骨磨损情况。一般来说,仿品的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真品的露胎处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显得细腻。

然后,看底足露胎之处的火石红。各个时期瓷器的火石红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代民窑瓷底足处火石红特别浓郁,而其仿品的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显得轻浮不定,有的颜色偏黄。

最后,看底足的垫烧痕迹。明以前的瓷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哥窑有“跌足”等。

看各时期底足的特别之处,主要是观察各个时期瓷器底足露胎处的痕迹。如南宋瓷器有旋纹;元代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代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较少;清代官窑瓷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从古瓷的底足来判断的方法比较专业,适用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收藏爱好者。

陶瓷的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


陶瓷史研究有多种方法,亦有多种流派。而古陶瓷鉴定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凭借专业工作者的经验,依靠目测手摸等手段,鉴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这种方法俗称为传统鉴定。其科学根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文物;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根据上述三方面获得的陶瓷文物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摸索出规律。传统鉴定的结论,难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因其简便易行,故目前鉴定古陶瓷,主要还是采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凭借科技手段鉴定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如碳14,热释光、裂变径迹及化验胎、釉的化学成分等,其结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客观而准确,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但其需要昂贵的科学仪器和精通专业的科技人员方能完成检测,尤其是取样会造成文物破坏,这是文物鉴定中不能允许的。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发展,无损测试的各种仪器已经问世,可直接测试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及釉面玻璃相的老化系数。虽然这些方法尚有待完善,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测试其胎釉成分,如发现仿品中掺加的现代化工原料,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其生产年代。再如测试釉面玻璃质的老化系数,再经排比计算数据,可判断器物的大概年代,再与其它方法和传统鉴定相结合,则可鉴定出该器物的准确生产年代。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各有千秋,优点和局限性并存,前者易出现主观性错误,后者则因缺少数据,难于一锤定音。前几年陶瓷鉴定出现过一些问题,严重者尚引起国际纠纷,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全面否定传统鉴定的科学性,又否定科学鉴定的客观性,鼓吹不可知论的盲目性。凡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可分两类,一是对出现问题的前因后果一知半解,未作全面调查,而对陶瓷鉴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故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怪圈之中;二是别有用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鼓吹不可知论的目的是障人耳目后以售其奸。其中许多人本身即是仿古瓷的生产者或组织者,有些则是收藏了不少赝品的“收藏家”,望广大收藏爱好者务必提高警惕。据笔者所知,前几年陶瓷鉴定出现的问题,并非是传统鉴定和科学鉴定本身的问题,因为传统鉴定的部分专家和科学鉴定的部分科学家事前都对出现问题的器物提出过质疑。出现问题的关键是鉴定体制不完善,部分传统鉴定的专家知识老化,固步自封,盲目地相信自己并不了解的科学鉴定的并不完善的数据。而部分科学鉴定的科学家,在数据缺乏逻辑性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对传统鉴定更是一知半解,便想一鸣惊人的宣读科研成果,故而造成学术界的纷争。有些科学家明知其错,但在研讨会上看到一片赞扬声,碍于人情和国情,则不敢公开宣读自己的正确报告,直到错误报告公开发表,几乎成了国际笑话后,才于数年后发表了自己的正确报告。笔者认为,当前古陶瓷鉴定出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鉴定的专家对科学鉴定的专业知识不熟悉,而科学鉴定的科学家对传统鉴定的专业知识也不熟悉。如果二者能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传统鉴定与科学鉴定真正的相辅相佐,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古陶瓷鉴定的难关,当是可行之事。望有志者共同努力,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文物与古玩的区别


很多收藏爱好者问:古玩不是文物嘛,文物怎么能公开有偿流通呢?

国家法律不是禁止买卖文物吗?

看来在收藏爱好者队伍当中,

很多人对文物、古玩、古董、艺术品之间的区别并不清楚。先说文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典籍中就出现了“文物”二字,

不过,它最初指的是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

唐宋时期,“文物”才由礼乐、制度,转变为实物,特指前代的历史遗物。

所以,唐宋时期提出的“文物”概念,

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物”概念,在含义上基本贴近了。

再说古玩。

先于“古玩”出现的是“骨董”一词。

何谓“骨董”?

指的是人们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和珍奇物品。

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骨董”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盛行于南宋以后。

这个“骨”字,取“肉腐而骨存”之意——肉腐烂了,骨头留存下来,有保存历史精华之意。

因为所有的“骨董”都是古代留下来的,所以后来写作“古董”;

又由于古董可作为一种玩物,

所以后来又称之为“古玩”——古代留下来的可以赏玩的珍贵物品。

从上述介绍可知:“骨董”、“古董”、“古玩”三者称谓,

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文物作为具体的物质遗存,它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

二是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

文物分类比较复杂,

既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

也可分为“公有文物”(国有文物)和“私有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一般指古迹,包括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庙、大型石刻、大型壁画、历史遗迹、代表性建筑等等。

可移动文物一般指馆藏文物,如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手稿、图书资料、各种实物、化石等等。

最后说说文物与古玩的区别。

文物是一个大概念,它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既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当代的,只要符合文物的两个明显特征,就可以视作“文物”;

而“古玩”却只指古代的珍贵物品,现代、当代的物品,无论多么珍贵,也不能称之为“古玩”或“古董”。

这在时间跨度上有明确的界限。

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物”的范围远远大于“古玩”的范围。

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域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是不允许民间有偿转让流通的,更不允许拍卖,否则便是违法。

对于部分私有文物,国家也是禁止民间流通的,

但近年间,国家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对于非国宝级的民间文物,鼓励“藏宝于民”,特许民间依法流通。

这既是为了推动收藏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民间文物,激活文物的社会价值。

古玩,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市场,东西多得很,博得很,杂得很,玩法多得很。

国家繁荣向上,老百姓丰衣足食,古玩有市场。

国家萧条混乱,老百姓衣食无着,没人有那个闲心来搞古玩。

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是一项高雅的玩,一种有品味的玩,一种有文化的玩,一种背负历史、寻旧怀古的玩。

古玩,作为一种商品,它的特质集中地表现在两点:

一点是古,具有历史重负的沧桑感,往往这些东西,是一个社会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最好见证;

另外一点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艺术性。

正是因为古玩作为商品的这两个最鲜明的特点,

决定了在古玩某一领域淘金的专门人才,

有可能在庞杂的良莠不齐的古玩市场中,赢它个罐满钵盈。

文物也好、古玩也好,我们只不过是一段时间的保管者而已。

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抱着一颗舍得、感恩的心态,挺好!

现代艺术陶瓷防伪与检验鉴定技术论坛举行


10月21日,“现代艺术陶瓷防伪与检验鉴定技术”论坛暨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景德镇检验检疫局举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鲍俊凯,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易克钦,市人大事主任戴启文、胡志荣,市政协副主席潘义忠、刘朝阳出席会议。国内外有关权威机构、有关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联盟各成员单位、各产瓷区检验检疫机构领导和专家,部分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等共计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鲍俊凯、黄康明共同为“陶瓷艺术品检验鉴定评估中心”揭牌。

“现代艺术陶瓷防伪与检验鉴定技术”高端论坛是2011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主题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是由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联合主办,景德镇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艺术陶瓷、国之瑰宝、防伪检测、守护诚信”,论坛重点围绕艺术陶瓷仿伪技术、检验手段、检验方法进行讨论,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期望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对中国艺术陶瓷规范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走出一条健康发展新路。

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是为更好地发挥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保障作用’促进陶瓷外经贸的科学发展,由唐山检验检疫局、景德镇检验检疫局、淄博检验检疫局、湖南检验检疫局醴陵办事处、佛山局(广东含潮州局)等下设的五个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秘书处,设在广东佛山局。2011年9月1日,陶瓷检测联盟正式启动运作,并提出了各实验室重点建设领域,景德镇检验检疫局为陈设艺术瓷领衔建设单位。目前,联盟拥有各种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约650多台(套),价值总额6000多万元。获得认可的检测范围达22大类,认可的标准达600多项。

古陶瓷科技鉴定有什么特色?


古陶瓷科技鉴定有什么特色?和传统鉴定方法相比,古陶瓷的科技鉴定方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第一,对古陶瓷进行鉴定所切入的角度不同。传统古陶瓷鉴定法主要从社会人文的角度,着眼于古陶瓷的器型、结构、纹饰以及一些工艺痕迹等同当时、当地的审美情趣、文化时区特征以及功能需求等密切相关的外观特征,找寻和判别其相应的身份。而自然科技鉴定法,则更多的关注于古陶瓷的材料属性、保存环境,包括其原料的选择、加工、成型工艺、烧成技术等等。

第二,获取古陶瓷鉴定依据信息的方式不同。古陶瓷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或低倍放大镜的协助)、手感等方式,来获取古陶瓷的外观信息特征,方便简捷、无破坏但主观性较强。而古陶瓷的自然科技鉴定法则主要通过大型的仪器测试设备,如X荧光分析仪、热释光仪等等,来获取古陶瓷相应的元素组成、含量,老化规律及所吸收的辐射能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获取相对比较客观,信息可定量化,便于比较、完善,但过程较为复杂,某些方法还会对待鉴的古陶瓷本身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第三,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过程不同。传统的古陶瓷鉴定法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经验和信息积累,通过人脑的对比、分析和判断来进行古陶瓷的鉴定,其个性化和针对性较强。而自然科技鉴定法则更多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等手段来处理海量的信息因素,逻辑性强,具有量化数据,但分析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第四,通常情况下,自然科技鉴定法只能对鉴定对象的产地、时间等方面提供判断依据,但对鉴定对象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人文属性、经济价值的判断却无能为力。而传统鉴定专家不仅对鉴定对象进行真伪判断,而且还能对于鉴定对象的价值进行估计。

第五,一般来说,自然科技鉴定法更有利于古陶瓷的真品和仿制品间的判别,不过由于仪器的检测精度或某种属性(如元素组成)变化所存在的时间间隔、规律,因此对于某些比较细化的阶段、具体年份鉴定会出现无能为力的现象,但一般可以断定一个时期。

虽然坚信科技古陶瓷鉴定应该成为今后瓷器鉴定领域的一个延伸方向,但张云龙也认为古陶瓷科技鉴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古陶瓷的科技鉴定方法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地方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古陶瓷鉴定专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深邃的鉴别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中国古陶瓷的鉴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而陶瓷的科技鉴定工作则是以科学的数据来证实,使之更为准确,与文物考古鉴定专家的鉴定相辅相成,更能去伪存真。因此,古陶瓷科技鉴定和传统鉴定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多学科协作,是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必由之路。”

古瓷鉴定新招:传统鉴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一、传统鉴定文物的方法利与弊:

在长期的实践中,鉴中国古陶瓷的传统方法,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存在失误。

1、有利因素:近百年来,人们通常是以传统的“目鉴”来判定中国古陶瓷的历史、年代和窑口。这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而行之有效的排比鉴定方法。是鉴定者通过对中国古陶瓷的造型、胎体、款识、釉面、烧造方法等进行仔细观察后,对古陶瓷的装烧方法所遗留的历史痕迹进行分类比较,对古陶瓷的彩绘用料及装饰方法进行技术性分析,对彩绘图案纹饰进行艺术性对比研究,经过对古代文献资料的验证考据,考察中国古陶瓷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倾向,结合各类考古出土资料,而做出的鉴定结论。这种传统的鉴定方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广泛运用于鉴定实践中。人们在鉴定过程中,经大脑积累和辩别,成为具有可行性的鉴定方法,无疑形成一定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

2、不利因素:由于各个鉴定者对中国古陶瓷的鉴定水平高低不一的差异,在鉴定某件器物时,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需要作出某件器物结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误差,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分歧意见。这是传统鉴定方法受鉴定者主观意识局限所造成的客观事实。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件器物,经多个专家鉴定,竟然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到底听谁的,往往是谁的权威大、头衔高就听谁的,那么,就必然影响到文物的价格、定级等诸多方面。假如大专家“掉眼”,那么,这件文物就会受到不公的待遇。

二、“高仿古瓷”向传统鉴定方法挑战:

自宋代以后陶瓷仿古之风盛行。仿古的目的有些是出于尊古法祖,有些出于当时各社会各阶层的个人喜好,有些是出于商家牟利。其历史背景十分复杂,给中国古陶瓷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宋代“五大名窑”的制品,后世历朝都有仿制。明代中期开始仿官窑瓷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仿前朝历代名窑名瓷更是成为风气。但古代的仿制品(俗称“旧仿”)在时代特征或器型特点等方面较明确而具体,只要认真观察,总有蛛丝马迹可寻。清代仿品有的还落有年款,就更易于辨识。近20多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高科技手段的介入,现代仿古瓷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给古陶瓷鉴定带来新的鉴定难度。由于仿制者水平高低不一,现代仿古陶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一般的仿制瓷器。从造型、胎釉、纹饰图案等方面随心所欲,生搬硬造,粗俗蠢笨,稍有古陶瓷鉴定知识,即可一目了然,俗称“一眼假”,此类仿古瓷比较容易辩识。

2、较高水平的仿制瓷器。以资料照片甚至真品实物为蓝本,其造型、胎釉、纹饰较精致,是为有本之作。但造型、胎釉、纹饰细微之处总有一些差异和破绽可寻。如有些器物造型准确,但采用的是灌浆铸坯或模制坯,再以手工修坯而成,器物手感非轻即重,胎体上接痕生硬做作;纹饰图案为照本临摩,线条生涩迟疑,纹饰缺少灵气,整体器物给人以似曾相识,似是而非,有形无神的感觉。

3、现代仿制品中的精心之作。具有较高的水准,令人难以辩识。这种“高仿品”主要选择经济价值高,其主要品种有明代官窑青花瓷器、明代官窑彩釉瓷器、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窑青花瓷器、青花釉里红瓷器、清三代单色釉瓷器(包括胭脂红、柠檬黄釉)和珐琅彩瓷器。这种“高仿品”数量较少。

现代“高仿古瓷”的胎体,以实物为母本,以模制和手工拉坯成形。对瓷器烧造过程中产生的收缩率经过多次实践,进行适度的加工,器物造型准确自然,其成品的重量差异与真品微乎其微。釉面采用传统釉料配方。对各种釉料配制和烧造温度进行数十次甚至数百次的调试,再以同时期的瓷片实物标本进行对比,在视觉效果和质感上已很难区分。纹饰图案则采用照相复印的方法,由具有熟练技艺的工艺师进行手工摹画,线条比较准确生动。青花瓷器采用的青花料,据说也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钴料和现代料化学合成,青花发色深浅浓淡间杂有星星点点的黑褐色结晶,颇具古代青花瓷的特征。这种“高仿品”有些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当然,从纯艺术品鉴赏的角度来讲,达到此种境界的“高仿古瓷”已属凤毛麟角,其中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也不失为艺术精品,堪称“当今官窑瓷器”。但它们与蕴含着悠久历史信息的真正古代瓷器来比,“高仿古瓷”毕竟是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在的历史、艺术价值又怎能与原汁原味的古代陶瓷制品相提并论呢。

面对极为稀少又客观存在的“高仿古瓷”,依靠传统的鉴定方法,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主观意识往往对鉴定结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一件器物,经不同的鉴定者鉴定,有时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面对这种状况,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和依据又在哪里呢?目前,传统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客观性、可信度常常受到社会的质疑,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现代科技测试在古陶瓷研究工作中已取得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1、现代科技测试已取得的成果。对中国古陶瓷的某些窑口,某些品种进行胎釉化学成份的科技测试工作。如浙江宁绍地区的早期青瓷;唐五代时期浙江慈溪上林湖窑址的青瓷;北宋至元代龙泉窑青瓷;元代景德镇湖田窑青花瓷器;明代景德镇永乐、宣德 “御窑厂”遗址出土的部分青花瓷器等。这些科技测试数据,已充分运用在古陶瓷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由于中国古陶瓷生产历史的延续性,窑口众多的地域广泛性以及历朝历代众多窑口瓷器生产技术的交流类同性,使中国古陶瓷具有背景错综复杂的特殊性,因此,在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古陶瓷进行测试研究的同时,在年代和窑口的鉴定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3、有关测定古陶瓷年代的热释光法,在测试古代陶器的年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上海博物馆科技研究室对中国古代陶器进行了数万例的测试实践,掌握了大量的科技数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古代陶器的年代测试数据可控制在正负50年左右。相对具有数千年发展历史,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古代陶器来讲,采用热释光法测定它的相对年代其误差在正负50年,是可以接受的。但用这种方法来测试东汉以来的中国古代瓷器,其准确性和可信度就大可质疑了。特别是元、明、清古瓷器,正负50年的误差,就意味着相对年代的混淆不清。因此,用释热光技术测定年代,在古陶瓷鉴定的实践活动中,是有较大局限性的。

4、近几年在古陶瓷科技测试方法中,有些专家提出可利用古陶瓷的微量元素分析,作为它的“指纹”特征来确定其身份,以确定其窑口(产地)。但这种(古陶瓷指纹鉴定法)做法目前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考古发掘的标准器,以求鉴定准确:

1、建立一个“古陶瓷标本资料库”。

作为对中国古陶瓷开展多方面科技测试、分析、研究的“样品库”。对进入“古陶瓷标本资料库”的样本,最好是选用古陶瓷窑址出土的资料标本和有考古地层关系的出土资料标本,这两种标本本身已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条件。一种是可以确认某种古陶瓷的出生地和相对年代;另一种则反映了某种古陶瓷在某个相对年代的流传范围,它们本身含有较多的社会科学信息。

2、标准古窑址出土的资料标本。

窑址标本可提供准确的产地信息和相对年代信息。因为某一窑址它的地域范围是明确的,它的烧造历史虽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但相对来讲这种时间跨度是有据可考的。特别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古瓷窑址,它的地层关系所反映的时间跨度,作为一个相对时间来说,更缩小了年代跨度的误差。更何况有些古陶瓷窑址发掘品中又曾发现有绝对纪年的标本资料。这种带有绝对纪年的标本资料,本身就是“标准器”。对它进行多种方法的科技测试,得出的各种数据,即可作为某个窑口、某个品种、某个年代的坐标基准点,收入“中国古陶瓷科技测试数据库”,用它作为一个参照标尺,对其他同地层、同品种的资料标本的科技测试数据进行校正。

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对古陶瓷进行科学测试,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和互相验证的方法。通过对现行的各种测试方法和手段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对比,并从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可信度的方法。

古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结晶。在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地区各窑场都在因地制宜,取土烧窑。由于历代古陶瓷制作技术和相互传播与相互影响,更由于当时市场需求而引起的不同窑口之间,某些品种之间的相互仿烧,使同一时代、同一时期在较大区域,众多窑场生产的产品表现出许多共同特征(器物造型、釉色、纹饰、烧造工艺等方面),我们称之为“时代特征”。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窑场则很难从外观上进行具体区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探讨,八十年代初中国古陶瓷研究界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在实践、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它们分为“某某窑系”,从庞杂的古陶瓷品种中理出了头绪,划出了一定的时空范围。在当时这种区分,无疑为古陶瓷的宏观研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也为中国古陶瓷的微观研究奠定了基础。只是由于当时的微观研究手段尚不具备,无法使这项研究工作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但是这种努力和探索并没有停止。今天在已具备了微观手段和条件的情况下,人们对古陶瓷研究的要求也更具体、更明确。

收藏不打假成古玩行规 律师称古玩行规与法冲突


收藏不打假成古玩行规 律师称古玩行规与法冲突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收藏不打假’是行规。”昨天本报报道,读者黄先生花了56万元买回来的古董,其实只价值2万余元,让他大呼受骗。对于黄先生的遭遇,古玩收藏家认为,这并不是一种诈骗,只是他“打眼”了。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说,因为古董这东西有其特殊的属性,只有收藏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其价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收藏者的个人品好,在交易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的价格行情。所以在收藏市场中藏品只有新旧之分,而无真假之分。

如果买家将假货看成真货买入,叫做“打眼”,卖家不包退、不包换、不包赔。而如果卖家没能认出“宝贝”,让买家以极低价买走,就叫“捡漏”,卖家也不能讨回。“就是带有这样的赌博性质,才使得古玩市场吸引人。”

卖赝品不算骗人,这使得收藏市场鱼龙混杂。这位收藏家说,以他从事古玩行业十多年的经验来说,很多新手很容易“打眼”。“他们以为花几百元就能买到价值几百万元的古董,幻想一夜暴富。”收藏家告诉记者,一些老行家失误,“打眼”了,不仅不会向卖家索赔,反而觉得会丢面子,都不敢说,免得被同行笑话。同时他也提醒新手,最好到一些有历史的老店或者有信誉的拍卖行购买藏品。

不过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古玩界的行规似乎站不住脚。福建明嘉律师事务所金南翔律师认为,古玩与常规商品买卖显然是不同的,因为古玩形成年代久远,对其真实性的判断,往往受到鉴定手段、认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民间的古玩买卖中,不能仅要求卖方对古玩的真实性承担保证责任,买方也负有凭借自身知识作出判断并因此承担相应后果的义务。

依据法律规定,交易双方应遵循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卖家明知是赝品却虚构事实、以假充真、误导消费者进行交易的,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涉案数额较大的,涉嫌刑事犯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所谓的“行规”与现行法律规定相抵触,应属无效。

中国红瓷器: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荨玉壶春瓶

陶瓷史:中华民族史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陶瓷,璀璨夺目,精彩纷呈。陶瓷的发明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说过,中国陶瓷史就是中华民族史。

瓷器与祖国同名:CHINA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在陶器基础上发明的瓷器,则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性活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虽然它未被列入让国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列,但其影响和作用,不仅丝毫不逊于四大发明,它与世人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还远远超过火药和指南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陶瓷在英语中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名:China。

自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陶器的发明,距今已有15000年。自第二块里程碑———原始瓷的发明,距今也有3600多年,其中经历了整整一万多年时间。随后,东汉时期青釉瓷器的发明,到北朝的白瓷,到盛唐时代的唐三彩釉陶和釉下彩,到开辟陶瓷美学新境界的宋瓷,到创新了原料、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三项新技术的元瓷,到发明了彩瓷的明代瓷器,再到超越前人的清代粉彩和珐琅瓷器,时光又流逝了数千年。陶瓷伴随着中华民族一直走到了今天,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陶瓷自唐以来,一直外销,越到后来,销地越广,以至于世界各国莫不知来自东方华夏的瓷器,莫不知中国瓷器精美绝伦为全球之冠,以至于视瓷器为中国的代名称。以一种物品代表国名,可见其“声名洋溢固已久矣”。确乎如此,瓷器一物,包涵了何其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之内涵。

中国的红色情结

如果问,哪种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红色。

红色,华夏颜色。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与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炎帝又称赤帝,他是中国的太阳神,太阳鸟是他的化身。古时候,中原人称南方为炎方,称炎帝的国土为炎土,称炎帝的子民为炎人,炎帝的下属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

传说中的黄帝与炎帝是兄弟关系。因此黄帝的氏族也应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黄帝的“黄”字,是太阳初出之色,“黄”与“皇”字可以通假,在古书上,黄帝也经常称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一个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仍然是崇拜太阳神、火神和鸾凤的民族。

二千多年前,楚国曾经是对中国文化产生和影响的“超级大国”,楚人尚赤、为东、尚左、拜日、崇火,礼丹凤,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帝国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威严。中国历代帝王虽然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崇拜与嗜好,但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红色是主色调。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建筑近千幢,房屋近万间,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红色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性。红色代表权威性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凡重要的文件就用红色字体标注题头,称为“红头文件”。

富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财富、兴旺。在古代,红色还是富有,财产的象征。古代富贵人家的建筑,多用大红大紫及其他颜色来布局和衬托屋宇的气势,更喜用红色来突出表明自己的财富。所以杜甫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富豪之家花天酒地的生活。

军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勇气、斗志。现代人每看到猎猎飘舞的红旗,就立马热血沸腾,立即升腾一般热情和朝气。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旗帜的颜色,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

文人的红色情结:红色象征着春天、活力、爱情。中国的文人雅士,莫不对能够体现进取、热烈、责任意义的红色有着特别敏锐的感受。他们将红色看成是美、春天、生机、青春、活力、爱情的使者。

百姓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正气。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高兴之色,是吉祥之色,是发达之色,是阳刚之色,是坚强之色,所以,只要是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没有了红色,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

现代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革命、真理、进取。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正义的颜色、真理的颜色,成了凝聚民族意义和国家情感的颜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史。不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自己代表的颜色,连外国人也都认为红色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红色。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等统统都是红色。

可见,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中,存在着对红色的情有独钟,几千年来,中国人有着一种特别浓厚的红色情结,这就是中国的红色情结。

千年历史难题:万金何处觅“大红”

中华陶瓷不仅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而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功能上的实用美与造型、色泽上的形式美是统一的。千百年来,它以漂亮的外观和实用的价值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陶瓷的美首先表现它的造型上。由于其坯型的可塑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或稳健、或庄重、或柔美、或玲珑、或俏丽、或典雅、或雍容,形态各异,美仑美奂。

陶瓷的美还表现在它的色泽上。有的纯白如乳,有的翠绿晶莹,有的青如梅子,有的青中泛绿,有的黑如钨金,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然而千百年来,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惟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这是因为红色釉料不耐高温,烧制异常困难,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道千古难题。兴盛于1100多年前的晚唐长沙窑,曾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其烧制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彩釉技术的最高成就,为中国陶瓷发展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此后,又有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但这些红釉多是低温釉,色泽与枣红、橘红或棕红色接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色,而且这些釉料多以铜为发色剂,在烧制过程中,对色釉中铜的成分、窑内的温度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变化,色调会改变,因此红瓷往往得来不易,即便是宫廷亲自经营的官窑,不惜工本的烧制,也不知要出多少废品,才能得到一两件精品,所以自古就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这些烧制出来的红瓷成品也只能由皇室宫廷珍藏。

红瓷尚为稀世珍品,那么大红色瓷器当然价值连城。于是乎历史上一些王侯将相、商贾巨富不惜万金,欲烧出大红瓷器,以便奇货可居,但均以失败告终。

尹彦征终圆陶瓷千年梦

被业界人士誉为“神品”的“中国红”瓷器,2002年5月11日在湖南问世。在长沙举行的“陶瓷耐高温大红色釉”技术鉴定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对这一技术独创,世界领先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近百年来,中、德、法、日等各国陶瓷专家倾全力研制耐高温的大红瓷釉,都未有实质性突破。这个千年难题终于被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彦征所攻克。20余年来,尹彦征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瓷器工艺思路,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研究出独特的基础釉配方,以及科学的工艺与生产设备,并成批研制成功能耐1200℃—1300℃高温,发色均匀,色相与中国国旗、国徽一致的“中国红”耐高温瓷器,结束了国际陶瓷领域高温红色瓷器无标准红色的历史。

以发明人和专利权人均为尹彦征独自一人的发明专利“陶瓷釉用耐高温硫硒化镉大红色料及制造方法”,已于2005年1月5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01128545.1,《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88765号。

“中国红”瓷器的问世,震惊了国内外陶瓷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在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早日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陶瓷产业。

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珍视和厚爱。公司投产短短几年来,就达到了年产7大类、300多个品种5000件的生产规模。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生产高温大红色瓷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尽快做大做强中国红瓷器产品和产业,在湖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省会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内,征地50亩,投资5500万元,打造中国红瓷器产业化基地———中国红瓷器工艺园。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红瓷器工艺园,将建设成为集中国红瓷器生产、研究、展览、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地。

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中国红瓷器为依托,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以“中国红、中国心”为该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把中国红瓷器打造成极具中国特色和湖湘文化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

■相关链接什么是“中国红瓷器”

在尹彦征发明高温大红瓷器以前,逾千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色元素是铜、铁,还是金,烧制成的红色瓷器,其色相约为枣红、棕红、铁锈红或紫红,都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与中国国旗、国徽颜色一致的大红色。

尹彦征历经20年艰辛,攻克成千上万个难关,在1200℃以上高温,经多次烧制,终于烧成了颜色鲜艳、高贵华丽、喜庆吉祥,与国旗国徽颜色完全一致的高温大红色瓷器。据权威鉴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每件产品的拉坯、成形、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绘,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致貌美,是艺术欣赏、美仑美奂的旷世之作、绝美佳品。

瓷器的英文名字为China,在世界的面前China即中国,ChineseRed意为中国红瓷器,又称中国红。

怎样识别真假“中国红”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仿冒的中国红瓷器。现将识别真假中国红的几种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一、真正的中国红瓷器,每件均配有封面篆刻有发明人尹彦征图章的收藏证书,该图章与瓷器的底款一致。

二、收藏证书上标有每件瓷器的品名、规格、编号及发明人尹彦征的亲笔签名(非印刷),此编号与底款编号一致。

三、真正的中国红瓷器为1200℃以上高温烧成的大红色釉瓷器,仿冒品为800℃以下低温烧成的红釉瓷器。其区别为:①高、低温红色釉的颜色有差异;②低温釉的厚度极薄,无厚度感、无层次感、无玻璃质感,也无高温红色釉的亮度;③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低温釉表面有很多的深黑点;④低温釉表面很难做后加工处理,如彩绘、描金等,仿冒品多为700℃左右烧成,其表面上施加了一层玻璃金,约400℃左右烧成,故附着不牢固,存放时间不长,其釉和金易脱落;⑤真假中国红瓷器其价值极为悬殊,真品中国红瓷器的价格是仿冒品的100倍以上。

四、真品中国红瓷器的底款,2003年以前的产品标明的是“华红实业”并配有龙腾图案和公元的年号如“2003”及产品编号和红色图章;2003年以后的底款,由发明人尹彦征的印章、产地、编号、生产年代(以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而非公元的年号)如“甲申年”组成。

中国红瓷器的技术特征

一、中国红瓷器的白瓷坯,均采用景德镇经135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上等白瓷坯;

二、采用了五氧化二钽等熔体系统独特的陶瓷大红颜料包裹工艺方法;

三、其色相纯正、发色鲜艳的大红色釉系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

四、美仑美奂的中国红瓷器精品,系在高温烧成的大红色瓷器半成品上再经手工精心描金、彩绘后,再次重回特制的专用窑炉经800℃重新烧制而成;

五、中国红瓷器的色釉厚度感、层次感、玻璃质感强,其大红色釉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其釉和色彩永不脱落和衰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现代科技与古玩鉴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现代科技与古玩鉴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现代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