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釉里红瓷有哪些特征?

元釉里红瓷有哪些特征?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瓷砖有哪些 古代釉里红瓷器

2021-01-11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元釉里红瓷有哪些特征?

釉里红瓷是以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因为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传世较少,价位居高不下。元釉里红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在此为读者支四招:

一、器型:和同时期的青花相比,元代釉里红瓷器种类比青花少得多,而所见器型都是至正型青花造型,有罐、瓶、壶、高足转杯等。元代釉里红有两种类型:一为大气古朴的器物,直口圆肩,鼓腹下斜收,近底外扬,浅圈足;另一为外销瓷,器型较小,有圆罐、方罐、瓜棱罐。

二、胎体:元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瓷质坚实厚重、致密,大件作品呈灰白色,小件胎白度高,接胎痕明显,修胎不太规整,胎体略显粗糙,常见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足底中心部位有小乳钉状钮,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古意。

三、釉色:元代釉里红为两种,一为淡青白色或灰白色,釉面平整,釉色莹润光洁,有玻璃质感,成色鲜艳,纹饰清晰。二为成色不稳,显现浅红、深红夹杂灰色,花纹晕散飞红。这是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温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四、纹饰:元釉里红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元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纹饰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等。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釉里红瓷器有哪些特点?


釉里红瓷器有哪些特点?所谓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出土物更是屈指可数。国外仅见菲律宾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红瓷器,国内则有北京丰台出土的釉里红玉春壶、保定窖藏的一对青花釉里红盖罐以及元大都和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少量残片。此外,江苏省吴县收藏有一件釉里红龙纹盖罐,罐身刻划纹饰三组,腹部釉里红为地,衬出白龙,红色艳丽,极为难得。

釉里红烧制条件苛刻,对窑室气氛要求比青花严格,故成功率低。加上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纯正,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而直到永乐、宣德时才烧出呈色红艳如宝石的釉里红,但产品甚少。到了成化时由于工艺简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里红,造成釉里红一度中断。洪武是明代釉里红烧制最兴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多为大型器皿,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值得注意的是,宣德釉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洪武朝盛行的那种细线描绘图案的釉里红器,并不多见。

元釉里红颜色大多呈灰色,很少有纯正的鲜红色,线条也常见晕散,没有浓淡不等的几个色阶。

明洪武是釉里红的极盛时期,洪武釉里红除个别鲜红外,大多呈色较淡,色泽趋灰或趋黑,红色晕散;洪武釉里红以线描为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洪武釉里红瓷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他均为糙底,底部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另外,此时碗类细器底足已采用平削,底足平齐。

青花釉里红是历代的名贵品种,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也时时拍出天价。如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曾拍出1920.8万元高价,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成交价为1624.5168万元。另有4件青花釉里红的价格高于1000万元。这些均为清三代的精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受追捧。如2009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最终拍出590万元的高价,2008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砚就以110万元成交。

对于收藏者来说,历代名品自然非常诱人,但是还是要懂得收藏市场的“一分钱一分货”。收藏市场价格已经非常透明,好东西一定配高价,想要低价捡漏,最终就只能买到假东西。

“釉里红”产生于元代,属釉下彩,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纯色“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种。它的诞生具有偶然性,是在宋代钧窑窑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极高,对工匠而言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必须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这也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鉴别要点。同时,元釉里红瓷器的白釉呈现白里泛青的颜色特点。

到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瓷器数量相对多了一些,但仍不够成功,颜色仍以浅红和黑红为主。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工艺进一步成熟,人们能够相对熟练地掌握氧化铜呈色技术,“釉里红”的颜色终于呈现出艳丽的“红色”,但烧制数量仍然不是很多,图案相对简单,多见“三鱼”图案,不像元代、明初期时复杂的缠枝花卉等。由于“釉里红”瓷器在元代和明洪武时期极少落款,因此很难断言它是否专为宫廷而烧。由于“釉里红”的烧制难度终归很大,加上原料又相对减少,明成化以后,“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开始出现滑坡,自此,明代“釉里红”一蹶不振。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种彩瓷即将“悲伤”落幕时,清康熙年间又有人意外地成功烧制出“釉里红”。康雍两朝的“釉里红”不但颜色艳丽,而且图案、题材明显增多,花卉、花鸟等均有呈现。乾隆时期的“釉里红”颜色整体偏暗,以黑红为主,较洪武时期的“黑”要少一些。李先生说,这并不代表它烧制不成功,而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和特征。乾隆以后,“釉里红”数量越来越少。到了清晚期时,“釉里红”的颜色越来越“灰暗”,这似乎预示了它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但是,相较于元代和明代而言,清代的“釉里红”从器型、图案上都多起来。

元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别?


元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别?元代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一个划时代意义。景德镇元青花瓷的精美成熟让人惊叹,元代釉里红伴着元青花瓷也放出异样的光彩。元釉里红的存世量稀少。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因而有自身的装饰特色。由此而言,不少资深的收藏界人士都认为,元釉里红的价值是可以与元青花的价值相媲美的。

何满光先生珍藏的此罐为典型的元代卵白釉,釉色滋润,白中微泛卵壳青色。釉色呈失透状,釉中气泡在放大镜下看起来非常密集,但有大有小。

釉里红在中国的制瓷史上可谓是既艰辛又灿烂,这种以铜为着色剂的色釉在烧造中十分困难。除了窑温的掌控,还原气氛十分重要,由于技术和科技的局限,早期釉里红瓷器多数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釉色多是发灰,甚至发黑,从传世和出土的实物来看,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但正因为如此,为今天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釉里红的鼻祖还应该是唐宋时期的铜红釉,特别是北宋钧窑的玫瑰红,海棠红等釉色的烧制成功,为釉里红的创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现有史料来看,釉里红瓷器应该创烧于元代,成熟于明代,辉煌于清代。当然,各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精品的产生。特别是元代中后期,这种制瓷技术以得到了提高,从现有的实物来看,釉里红的发色还是有不错的表现。

元代釉里红瓷器基本保留了元代瓷器的特色。釉面还是以卵白釉为主,这种淡青绿的釉色,被民间称为鸭蛋青,酷似鸭蛋的颜色,但色泽很温润;由于使用的是麻仓土,胎质坚硬,造型硬朗。工艺娴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元代中后期已经掌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术,只是

发色变化上还有一些不足,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釉里红逐渐走向成熟。

元代釉里红是用铜的着色剂。从出土资料和传世实物可知,元代景德镇烧制成熟的釉里红瓷口,但由于釉里红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

(一)、是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花纹图案,这是釉里红瓷口最主要装饰方法。由于高温铜红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现象。所以细线条描绘图案花纹的釉里红烧成比较困难。

(二)、是釉里红发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上刻划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以胎釉之本色显现出来。

(三)、釉里红涂绘,以铜红色成块,成块地涂绘一定的图案花纹。釉里红发白及釉里红涂绘,这二种方法都能减少线绘,容易产生的飞红现象。从理论上说,它行的应早于线绘的普遍使用。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瓷器烧造时需要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瓷器都是在某种气氛中烧成的。一般来说气氛就是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简单来说,就是炉子开着火门,有充分的氧气进去,就叫氧化气氛。而关着窑门,闷着火,就称为还原气氛。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简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温度稍高点,或者稍低一点,它立刻就会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温度如果一高,颜色就飞了,没了。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十度。在古代,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

元代釉里红基本特征


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因而有自身的装饰特色,本文就个人的视觉角度,试论元代釉里红基本特征。

一,元釉里红的呈色

元代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成中要求强还原气氛和适当的温度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和个人试验,呈色剂氧化铜的比率含量比铜红釉高,且配方简单,主要依托的是石灰质釉,含有高岭土的瓷胎,高超的烧炼技术。元釉里红发色呈现红紫、黑灰、荤散等变化,主要是因为还原气氛强弱,烧成温度的高低。

从元釉里红呈色上来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少,后者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偏低,通常都在1250度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呈色原理,元釉里红少见铜绿色斑点,(在清代及现代釉里红瓷中常见),元釉里红由于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现发黑、荤散。例如:江西博物馆堆塑塔式盖罐,非常典型表现出元釉里红这类特点。

二、元釉里红绘画手法

元釉里红有白线勾描,勾线点燃,涂绘刻画、色彩斑点,并结合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

涂绘画彩多见于元釉里红早期产品,釉色与元代影青釉色一致,伴有刻画、雕捏、罐、玉壶春多有此类装饰。其釉面釉质饱满,气泡偏多,用笔自然大气,不拘小节。呈色不稳,红艳、泛紫、黑灰均有,多数荤散。例如:江苏吴县 出土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和高安市出土蟠龙纹转心高足杯。

勾线点染,多见于精致产品,最有代表是高安市博物馆藏元釉里红开光鸟纹大罐,它以勾线为主要装饰手法,局部花卉叶子兼有点染,图案边饰开光中的四季花鸟用线描绘,生动自然,呈灰青白色釉。由于铜红是绘制在坯胎上,烧制过程坯到瓷器会有收缩,铜红发色还会使线条扩大,要求画工技艺非常高超,掌握料性熟练,所以勾线釉里红属精品类。

涂绘刻画是釉里红独特画法,如:高安出土的一件芦雁纹匜,匜的边饰.内底芦雁纹是在涂绘好纹饰轮廓形体,用刻刀代笔,刻划出海水,芦雁的羽毛。

刻画涂绘是结合影青刻花技法,如兔纹玉壶春瓶,先使用可刀划出弦纹.飞兔纹饰,然后背景涂画釉里红。

点染,有先用白描勾线,局部叶子等地方轮廓内点染,还有一种雕花点染,这是一种珍贵品种,最有代表是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开光内贴塑四季花卉,花朵用铜红点染而成,十分美观。图案边脚纹饰用青花描绘,釉里红与多种手法集于一身,可说是景德镇斗彩瓷的先河。

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特征


元代青花釉里红在我国的历史上可是绚烂的一笔,当青花瓷和元代的里红结合在一起可谓是美到了极致。唐朝时期青花瓷就被工匠们发明制造了出来,在元代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其中元代的景德镇可谓是造釉工厂,该青花釉里红其最大特点是它的图案层次鲜明,色彩较为鲜艳,整体上看没有很摇曳,反而是乱中有序,给观赏者一种眼前一亮的美感。元代的青花瓷与唐朝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凭借着靓丽鲜艳的色彩一改往常的委婉、婉转含蓄的风格含蓄,给人一种新鲜简单的感觉。但其青花釉里红也有以和朝廷统一天下的意念精神,气势磅礴犹如战士上战场打仗般的气势,还极其具有对于青花釉里红纹路创作的独一无二的创作精神,用我们现较流行的词来形容较原创作品,因为它的独特气质将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的绘画艺术走向了鼎盛时期,同时也保证了后世对于青花釉里红的了解以及其繁荣的程度。

釉里红瓷这项技术真正的成熟时期是在我国的明朝时期,不论是制作的手工精艺还是造型花纹上来看,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虽然我国的清朝时期还是得到了发展,但是其制作技术却停留在了宋朝。要想烧制这种釉里红瓷器呢,它的要求比较多,需要有很高的温度,而且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其花纹和成色,烧制的过程非常繁琐也很复杂,所以导致至今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量也是很少的,由此可见它的珍贵性,具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仓可以说是元代青花釉里红的代表作品之一了,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文物。元青花釉里红瓷仓的雕塑建筑,制作工程极其复杂,尤其是它有许多细小的物件,比如说:房顶上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的工整,柱子前的一点荷叶,烧制的栩栩如生等等细节,成功的把元代的烧制瓷器工艺推向了顶峰。元青花釉里红瓷仓运用了我国许多古代的釉色,与唐朝的瓷器相比则是独树一帜,带领着挣个元代向前飞速的迈进。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一般它的胎体像白色又像灰色,其烧制的撑的瓷器一般里面都不是很光滑,反而很粗糙,没有釉色,其底部大多是暗红色,手感稍差。元代时期工匠人发明的釉里红瓷是难得的色气,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工艺有限,但其制造的技术条件则十分的严格,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恰到好处,所以说,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则是陶瓷史的一个新纪元的打开,也是一次伟大的创新。正是因为工匠人的无数次尝试,才有了现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更是对于不懂陶瓷的大众而言,则是一次刷新知识盲区的好机会。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口伤

尺寸: 高51cm

估价: RMB 280-380(万元)

成交价: RMB 1045.00(万元)

在近年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瓷器玉器古董珍玩拍卖会上,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精品釉里红瓷器往往超过百万元,2000年上海国拍秋季拍卖会及2001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两件不同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更是以662万元人民币和1045万元人民币,分别刷新了国内瓷器拍卖的最高价,其升值速度让国内外瓷器藏家瞠目。今年秋季拍卖会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又推出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瓶,估价在600-800万元人民币。究竟釉里红瓷器有何独特之处,让众多藏家竞相追捧?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室中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代景德镇窑开始烧制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纯正,发色偏黑,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元代的釉里红器产量低,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然釉里红器则极为鲜见。本世纪80年代,景德镇中华路、公馆岭地段在永乐前期与后期的地层中出土了一些釉里红标本,其中有永乐元年、四年款识,从这些标本的外观看,铜红料烧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见烧制釉里红比铜红釉难度更大。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自如描绘。这时期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纹饰,烧成后图案凸出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鲜红。清乾隆年唐英编《陶冶图编次》称这种方法为“宝烧”。可知宣德时期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得比较纯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弘治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则过于灰暗。嘉靖时虽亦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清康熙朝恢复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最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更为突出。因二者烧成气氛不一致,能达到两色都鲜艳的,只有雍正一朝。典型器如北京博物院藏桃果高足碗,青叶和红桃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乾隆时的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故宫博物院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

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青花釉时红始于元代。河北保定曾发现过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的品种。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曾出土永乐时期的青花海水红龙纹把盏,并有宣德时期的青花这次里红器标本。成化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极为罕见,但偶有佳作。正德以后青花釉里红器比较少见,清代康熙时又发展起来,传世品中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器物,多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釉里红绘花朵,两种色调特别是釉里红呈色稳定,色泽比较浅淡。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是真正的的成功之作。唐英《陶成纪事碑》载,“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指青花画叶,釉里红绘花(果)的青花釉里红品种。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云波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此外还有青花加紫,即在青花器上点缀少量釉里红,这也是青花釉红品种之一。

清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一对)

尺寸: 高45cm

估价: RMB 12-18万元

云南文化艺术品拍卖中心 2001年11月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尺寸: 高35.3cm

估价: RMB 600-800万元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

2001年12月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祥云纹九龙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 34.4cm

估价: HK$ 500-600万元

成交价:HK$ 444.48万元

苏富比国际有限公司

2001年5月

当红瓷品釉里红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9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便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记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记录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一直保持高价位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影响所及清初釉里红瓷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位也直追明瓷

为什么釉里红瓷能走红当今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呢?这就得从什么是釉里红瓷品说起。

按照瓷器鉴赏家的说法,本色的瓷器加彩始于宋代。至明代发明彩色极多,釉里红、釉里黑、釉里蓝即其佼佼者。所谓釉里红,即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红色,然后又上一层薄釉,最后再画上花绘纹藻。

近代瓷器市场上,将深红宝石釉之类釉里红瓷称为郎窑,而将红色玻璃釉、橘皮釉之类釉里红瓷称为积红。其实近代以来,郎窑瓷品即已为瓷器商所重视。郎是指康熙朝监督瓷业之官郎廷极,而一般瓷商则误为雍正乾隆年间供奉内廷的法国人郎世宁。郎世宁并未监督造瓷。郎廷极官至江西巡抚,他监督造瓷之事,蓝浦《景德镇陶录》、阮葵生《茶余客话》均有记载。所谓郎窑瓷,其实是指明祭红之宝石釉,而不一定为后来的郎制。可见,郎窑瓷是对明清两代的釉里红瓷品的一种含混的称呼。

祭红发明于明代宣德朝,乃当时朝廷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又称霁红,是说其色如朝霞霁色。一名积红,又名醉红,还叫鸡红,这些都是由于当时无专门记录之书,而被瓷器商们俗呼讹音所造成种种异名。前面已经说到,明代祭红被瓷商们分称为二:其中宝石釉被称为大红,而瓷商们则将明清以来这类瓷品皆称之为郎窑;另一种鲜红釉,则被瓷器鉴赏家称为积红,如项子京《瓷器图说》即然。

宝石釉在瓷器鉴赏家口里又被称为宝石红,此品始于明代宣德朝,盛于万历朝,到康熙时仿制者已不如前,此后则成绝响。这种瓷器大都为亮釉,极为明贵。亮釉是一种薄釉。宝石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谷应泰《博物要览》又称之为西红宝石。这是釉里红中的极品,当红国际市场的釉里红瓷品即属这一类。

而被瓷器鉴赏家们特称之为积红的鲜红釉,其实和宝石红之祭红本为一物。二者的区别是,宝石红为深红,有小开片,无款识;积红(鲜红釉)为鲜红或朱红、粉红,不开片,有款识。积红惟因其釉色不如宝石红之透亮,其价值也就大跌落了。

釉里红瓷品走红当今国际市场的原因,一则因其色调红透艳丽之美,令人叹绝;再则这类瓷品烧制工艺极难掌握,常有千窑一宝之说;三是有明一代彩料多采自外国,受材料限制,历朝烧制此品的时间都不太长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遗料,这就是造成釉里红瓷传世成品数量稀少而弥足珍贵、价位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陶瓷文化】四招辨别真假元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是以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因为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传世较少,价位居高不下。元釉里红瓷如何鉴定,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在此为读者支四招:

一、器型:和同时期的青花相比,元代釉里红瓷器种类比青花少得多,而所见器型都是至正型青花造型,有罐、瓶、壶、高足转杯等。元代釉里红有两种类型:一为大气古朴的器物,直口圆肩,鼓腹下斜收,近底外扬,浅圈足;另一为外销瓷,器型较小,有圆罐、方罐、瓜棱罐。

二、胎体:元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瓷质坚实厚重、致密,大件作品呈灰白色,小件胎白度高,接胎痕明显,修胎不太规整,胎体略显粗糙,常见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足底中心部位有小乳钉状钮,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古意。

三、釉色:元代釉里红为两种,一为淡青白色或灰白色,釉面平整,釉色莹润光洁,有玻璃质感,成色鲜艳,纹饰清晰。二为成色不稳,显现浅红、深红夹杂灰色,花纹晕散飞红。这是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温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四、纹饰:元釉里红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元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纹饰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等。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

卢鹤寿特别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元釉里红瓷至今尚未发现有款识作品,有"大元某年制"款识的均属伪造。

当红瓷品—釉里红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9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便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记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记录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一直保持高价位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影响所及清初釉里红瓷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位也直追明瓷为什么釉里红瓷能走红当今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呢?这就得从什么是釉里红瓷品说起。按照瓷器鉴赏家的说法,本色的瓷器加彩始于宋代。至明代发明彩色极多,釉里红、釉里黑、釉里蓝即其佼佼者。所谓釉里红,即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红色,然后又上一层薄釉,最后再画上花绘纹藻。近代瓷器市场上,将深红宝石釉之类釉里红瓷称为“郎窑”,而将红色玻璃釉、橘皮釉之类釉里红瓷称为“积红”。其实近代以来,郎窑瓷品即已为瓷器商所重视。“郎”是指康熙朝监督瓷业之官郎廷极,而一般瓷商则误为雍正乾隆年间供奉内廷的法国人郎世宁。郎世宁并未监督造瓷。郎廷极官至江西巡抚,他监督造瓷之事,蓝浦《景德镇陶录》、阮葵生《茶余客话》均有记载。所谓“郎窑瓷”,其实是指明“祭红”之宝石釉,而不一定为后来的郎制。可见,“郎窑瓷”是对明清两代的釉里红瓷品的一种含混的称呼。“祭红”发明于明代宣德朝,乃当时朝廷祭郊坛用品所创之色。又称“霁红”,是说其色“如朝霞霁色”。一名“积红”,又名“醉红”,还叫“鸡红”,这些都是由于当时无专门记录之书,而被瓷器商们俗呼讹音所造成种种异名。前面已经说到,明代“祭红”被瓷商们分称为二:其中宝石釉被称为“大红”,而瓷商们则将明清以来这类瓷品皆称之为“郎窑”;另一种鲜红釉,则被瓷器鉴赏家称为“积红”,如项子京《瓷器图说》即然。

宝石釉在瓷器鉴赏家口里又被称为“宝石红”,此品始于明代宣德朝,盛于万历朝,到康熙时仿制者已不如前,此后则成绝响。这种瓷器大都为亮釉,极为明贵。亮釉是一种薄釉。宝石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谷应泰《博物要览》又称之为“西红宝石”。这是釉里红中的极品,当红国际市场的釉里红瓷品即属这一类。而被瓷器鉴赏家们特称之为“积红”的“鲜红釉”,其实和“宝石红”之“祭红”本为一物。二者的区别是,“宝石红”为深红,有小开片,无款识;“积红”(鲜红釉)为鲜红或朱红、粉红,不开片,有款识。“积红”惟因其釉色不如“宝石红之透亮,其价值也就大跌落了。釉里红瓷品走红当今国际市场的原因,一则因其色调红透艳丽之美,令人叹绝;再则这类瓷品烧制工艺极难掌握,常有“千窑一宝”之说;三是有明一代彩料多采自外国,受材料限制,历朝烧制此品的时间都不太长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遗料,这就是造成釉里红瓷传世成品数量稀少而弥足珍贵、价位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釉里红瓷有哪些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釉里红瓷有哪些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