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打印机 > 导航 >

陶瓷3D打印技术

陶瓷3D打印技术

瓷砖打印机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2-08

瓷砖打印机。

在金属3D打印在近期不断传来各种捷报的同时,陶瓷3D打印的讨论也变得更加热烈。一起来看看“陶瓷3D打印技术”的知识。

宋教授——宋轩,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爱荷华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光固化成型、新型增材制造工艺开发等,也是国内著名DLP打印公司Sprintray的共同创办人。

陶瓷材料作为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以优良的理化特性在工业界被广泛应用。但因传统陶瓷制备工艺的限制,工业中使用的陶瓷制品往往只具备简单的三维形状。三维打印工艺的发展让复杂的陶瓷产品成为可能。目前来看,已经被成功应用于陶瓷材料的三维打印的工艺包括喷嘴挤压成型,立体光刻成型(面曝光和激光),粘合剂喷射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或熔融成型,浆料层铸成型(slurry-layercasting)等。

以上所列这些工艺与传统的3D打印工艺并无大的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用于陶瓷打印时,这些工艺采用的原材料为陶瓷粉末或陶瓷浆料,其中陶瓷浆料因为其优良的成型特性而应用更为广泛。下面我们对这些工艺逐一分析,为读者选择合适的陶瓷打印工艺提供参考。

喷嘴挤压成型

喷嘴挤压成型与塑料3D打印的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类似。该技术采用混有陶瓷粉末的喷丝(filament)作为原材料,使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将喷丝中的高分子材料融化后挤出喷嘴,挤出后的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因为温差而凝固。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工艺采用高粘度的陶瓷浆料作为原材料,直接通过喷嘴挤出后在空气中干燥固化。这种陶瓷浆料的主要成分是陶瓷粉末和粘合剂,其中粘合剂在成型过程中起到粘合陶瓷粉末的作用。无论是陶瓷喷丝还是陶瓷浆料作为原材料,这种工艺得到的三维模型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热处理,即脱脂和烧结。脱脂和烧结也是传统陶瓷加工工艺中使用的致密化陶瓷产品的手段。目前来看,面向陶瓷的喷嘴挤压成型工艺受限于相对粗糙的加工精度,还主要集中于实验室研究,成熟的基于该工艺的3D打印机还未出现。

立体光刻成型

立体光刻成型是目前市场上陶瓷打印的主要技术,也是商业化相对成功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一种由陶瓷粉末、光引发剂、分散剂等混合而成的光固化胶,工艺本身与目前市场上的DLP和SLA打印机并无大的区别。有的产品(如Lithoz)会因为光固化胶的高粘度而使用特殊的刮刀涂抹手段来加快成型过程中的材料填充,但归根结底其本质与普通树脂成型并无大的区别。与喷嘴挤压出的毛坯件一样,立体光刻工艺制造出的3D模型也需要在高温炉中进行脱脂和烧结。根据有关公司的产品介绍,使用该工艺制造出的陶瓷制品(例如氧化铝、氧化锆、磷酸钙等)密度可高达99%以上。

与此同时,最近一两年,研究人员在光固化陶瓷前驱体材料上取得的技术突破(详情可见科学杂志2016年1月1日相关报道),让立体光刻成型技术在陶瓷打印中的地位更加稳固。陶瓷前驱体是一种在高温下热分解产生陶瓷材料的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用于制造碳化硅、碳氧化硅等高温陶瓷的传统手段。具有光敏感性的陶瓷前驱体材料的诞生极大地降低了高温陶瓷的3D打印成本,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然后,由立体光刻技术做成的毛坯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使得经过脱脂和烧结之后产生的成品往往会相对于初始设计尺寸拥有30%左右的收缩量。这也限制了该技术在陶瓷生产中的使用。TAOCi52.COM

粘合剂喷射成型

这项技术将粘结剂通过打印喷头喷射到陶瓷粉末上,用来将粉末颗粒粘结在一起。然而,根据有限的文献报道,这种技术产生的陶瓷致密度并不高。可能的解释是其受到了粉末铺设的密度的限制。

选择性激光烧结或熔融

SLS/SLM主要被用于金属材料的3D打印上,在陶瓷的制造中使用并不多。这是因为使用激光直接对陶瓷粉末进行烧结或者融化处理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差极易在陶瓷产品中产生应力,这些应力最后会在陶瓷产品内部产生大量裂纹;使用粉末层预热可以降低裂纹成形的可能性,但同时精度也有所降低。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差,但是难度极大,目前并未取得太大进展。更加简单易行的方案是在陶瓷粉末中掺入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粘合剂,使用激光来烧结这些高分子化合物以达到间接成型的目的。然后,与粘合剂喷射成型一样,这种工艺也受到了粉末铺设密度的限制,目前的研究文献报道中使用其加工而成的陶瓷制品密度并不高。

浆料层铸成型

在这里,我们将所有基于陶瓷浆料的3D打印技术统称为浆料层铸成型。之所以将他们列为一类,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些技术可能是陶瓷3D打印的一个方向。将陶瓷粉末与不同的有机粘结剂混合制备成浆料,再使用传统的3D打印工艺加工成型,这样一套工艺流程不但简单而且效果好。从文献报道可以看出,基于浆料的工艺要比其他工艺生成的陶瓷致密性更高。

除了以上介绍的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技术,例如分层实体制造、电子照相印刷技术等,因为应用的并不广泛或者仍然处于初步的研究中,本文不再赘述。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醴陵市成功签约陶瓷3D打印研究所项目


让传统产业的“腾飞”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为醴瓷“智造”谋划新篇。日前,醴陵市成功签约陶瓷3D打印研究所项目,醴陵陶瓷即将迎来新一轮生产技术革命。醴陵市委书记周晓理,市委副书记、市长康月林出席签约仪式。

作为“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实验室”未来的分支机构,将要启动建设的“湖南醴陵陶瓷3D打印研究所”项目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2015年投资1500万元。将组建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致力于陶瓷3D打印设备、材料以及工艺的研发,广泛应用于医用陶瓷、艺术陶瓷以及日用陶瓷生产领域。记者了解到:这一项目将采用技术研发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陶瓷3D打印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醴陵陶瓷产业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

当天,湖南华曙高科、醴陵渌江集团,以及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三方代表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周晓理祝贺项目启动,认为这是醴陵“招商引资年”活动结出的丰硕成果之一。他指出: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可以提高醴陵在3D打印方面的研发水平,而且将成为传统陶瓷产业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他说:美好的梦想,让我们走到一起。3D打印早已是一个热词,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蕴藏着庞大的发展商机。因此,将3D打印技术植入陶瓷领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政府搭台,研发机构与企业唱戏,这一架构严谨并且完整。同时,要建立科学灵活的运行与运营机制,实现抱团发展。醴陵市委、市政府将提供优厚的政策条件,希望签约三方尽快拿出工作计划、运转机制等具体方案,力争项目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康月林在发言中说:陶瓷产业是醴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祝贺项目选址这方创新和创业的热土,愿意为研发团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发展环境,将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许小曙感谢醴陵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将投入技术和实力,打造好这一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助推醴陵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让“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时代的火花。

醴陵市领导向平、廖宏力、贺小玲出席签约仪式。

以色列开发出大尺寸高速陶瓷3D打印机


日前,一家位于以色列的设计开发工作室StudioUnder声称,他们开发出了一款迄今为止世界上打印尺寸最大的陶瓷3D打印机。

这个工作室是2012年由Holon技术研究所的3个毕业生EranGal-Or、LiatAkerman和OmerMerzel共同创立的。StudioUnder工作室的主要业务就是设计和打印陶瓷产品并销往世界各地。据天工社了解,2013年,该工作室开发出了彩色陶瓷3D打印技术,能够打印多种颜色的陶瓷产品。

“我们喜欢“玩”新技术和发明新机器,并使用这些新技术、新机器在我们小小的“3D工厂”里制作陶瓷产品。”Eran说。

此后,工作室改进了陶瓷3D打印技术并完善了相应的陶瓷3D打印机。他们还公布了一段视频以展示其开发的大尺寸高速的陶瓷3D打印机。这款3D打印机可以打印陶瓷和几乎所有类型的糊状材料(例如:金属糊剂、塑料树脂、混凝土等)。

这款陶瓷3D打印机的最大成型体积为800×800×850毫米,打印速度高达450毫米/小时(Z轴)。天工社发现,它有一个容量达20升的供料盒。据EranGal-Or称,其挤出机是特制的,可以兼容世界上最具腐蚀性的材料。

德化传统陶瓷工艺“尝鲜”3D打印机


讯近日,记者在德化蕴窑陶瓷有限公司看到,一款陶瓷3D雕模机正在给石膏模具雕刻“飞龙”。先经过计算机设计成立体图像后,再通过3D雕模机的“精雕细刻”,一条活灵活现的“飞龙”就展现在面前,令人惊叹。

“之前我们还有很多担忧,但引进之后,确确实实在成本方面、效率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蕴窑陶瓷总经理郭国明告诉记者,因为这台机器都是用来做前期的模具,可以雕刻出人物头像、茶杯纹路、镂空图案等许多精巧的工艺部件,相比之前,精细度提高了很多。“前期的开发跟上,后期的制作也就可以快速接上了,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加速了,企业可以更好发展了。”

“3D打印机做的是加法,3D雕模机做的是减法。”最早引进3D雕模机用于制作日用瓷的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庆水也表示,3D雕模机的确很实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效率。但不同的产品有的适合3D技术,有的还是要用手工制作。如普通的盘子,有规则的线条用手工制作反而更快;而一些复杂的图纹则用3D雕模机雕制就显示其优势所在了。

而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内,记者看到了一台去年刚引进的价值40多万的3D打印机。与普通平面打印机相比,这台3D打印机只是在高度上高了些,看上去并无多大的差别。“因为普通打印机是平面打印,3D打印机多的只是一个可以容纳一个立体模型的高度,”负责这台3D打印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林振忠老师告诉记者,在我们看似很复杂的3D打印,其实只是需要在电脑上制作一个模型,然后就可以在无需其他人工辅助的情况下,通过庞大的打印机打印出来。而设备价格不一样,效果也不同。“3D打印机从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成品越精细的3D打印机价格越昂贵。”

陶瓷修复技术


古陶瓷器物的种类繁多,每件器物的损坏部位和损坏程度各不相同。陶瓷器的损坏情况主要有:破碎、断裂、短缺、剥釉、脱彩、严重风化酥解、锈蚀、以及人为修理不当而产生的其它问题。陶瓷修复技术有哪些?在实施修复中,根据不同的损坏情况和施工要求修复过程可分为:清洁、拼对粘接、配补、加固、打底、作色、仿釉和作旧八项工艺。本文将就此与修复爱好者们进行探讨。

一、清洁

清洁的目的是要把被修复器物表面及断裂部位的各种污垢、杂质清理干净,为下项工艺的施工提供条件。清洁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在对某件器物实施清洁前,要先了解其胎质、彩绘纹饰和破损情况,确定其可适宜的清洁方法和清洁剂,而后才可在实物上实施清洁工作。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清洁方法。

(一)、机械清除法:是用小型超声波清洗机、电动刻笔刀、毛刷和铜刷等工具清除器物上的污垢。这种方法不适应胎质松软或风化严重的器物,对那些不宜采用水洗、酸洗和浸泡方法进行清洁处理的器物,可采用此方法。

(二)、皂液洗涤法:皂液洗涤法是用肥皂水、洗洁精等溶液浸泡洗刷修复器物,去除其表面的杂物和污垢。此方法是古陶瓷清洁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部分器物的清洁,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低温烧制的陶器、彩绘陶和风化粉化严重的器物禁止用此方法,因为怕这类器物遇水后酥解,彩陶上的彩绘纹饰遇水洗而遭毁坏。

(三)、化学除垢法:是用化学药剂来清除陶瓷器物表面的碳酸钙镁等锈碱和二氧化铁等污染。选用化学除垢法做清洁时,必须先用水按所需比例稀释,浓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有机溶剂去污法:是用毛笔或棉球蘸取有机溶剂,擦拭器物表面和修复部位,以达到清除各种杂质和油渍的作用。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乙醇、丙酮和乙醚。

在古陶瓷修复中无论采用哪种清洁方法,都应以不伤害器物为基本原则,如果在施工中对某方法没确定把握,可先在替代品上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后再在修复的器物上实施。另外,清洁古陶瓷器物,并非是清洁得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对于那些具有年代特征的,能反映出品种特点的杂质、锈蚀应适当保留。

二、粘接

粘接是将古陶瓷器物破损或断裂的部位,用粘合剂重新粘合在一起,为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提供条件。

(一)、粘接前的准备工作

1、拼对:对于有些破损较严重,断裂面较多的器物,在粘接前要根据它们破损或断裂部位的形状、颜色、纹饰等特点先进行拼对,确定各自所在的位置,并做好编号,以便在粘接时做到完整无误。

2、对接口部位的处理:在实施粘接前,用有机溶剂对器物破损或断裂的接口部位进行清洁,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性质的偶联剂处理接口。例如:使用“502”粘合剂粘补陶瓷,可用聚醋酸乙稀乳液作偶联剂涂覆在接口表面,它不仅能提高粘接强度,还能防止吸水率高的陶胎大量吸附稀薄的胶液。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可采用KH—550处理剂,用它来处理接口可提高环氧树脂粘接强度60%左右,并且能增大耐水性。

3、粘合剂的选用:如何选用合适的粘合剂,这要根据修复器物的大小,胎质的薄厚和破损程度来定。

(二)、粘接方法

1、直接对粘法:是最基本的粘接法,应用较广。其操作过程是把粘合剂均匀地涂敷在断面上,然后将两个断面正确地吻合拼对在一起,用力按牢,在粘合剂未固化前要对粘接拼对后的各部位加以固定,防止移动错位。在实施直接对粘法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在实施粘接过程中要注意粘接顺序。粘接顺序应由下往上对正挤严逐步进行,有时也可以由上往下,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减薄粘合剂涂层是防止错位的有效办法。粘接的部位越多,粘接到最后越容易出现错位现象。这是因为接缝中的胶液有一定厚度,致使接缝加宽,产生一定的误差。随着粘接块数的增加,这误差也累计加大,到最后就会出现拼对不到位现象。涂层过厚不但不会增加粘接牢度,反而会影响粘接质量。

2、灌注粘接法:灌注粘接法是把需要粘接的各个部位,先各自就位,然后再将粘合剂灌注到断裂的缝隙中去的粘接方法。它适用于用直接对粘法粘接后,在接缝处尚有小部分残缺,又无需进行配补修复的器物,以及各类非完全性断裂的器物。

3、快速粘接法:快速粘接是对破损面不严重器物进行应急修复。常用的快速粘接方法有两种,一是“502”瞬干胶的快速粘接,二是热固型环氧树脂胶的快速粘接。

三、配补

在古陶瓷修复中,经常会出现器物破损的部位短缺不存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配补来复原短缺部位的原貌。如何选择和调制配补材料,可根据修复需要而定。它可以是单一的物质组成,也可以是几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一)、常用配补材料的配方

配方一:石膏配补法

石膏粉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此为传统的配补材料,在研究修复中广泛使用。其特点是:可塑性好、施工工艺简单、固化时间短、收缩率低、不易出现裂缝、便于着色。缺点是:固化物的机械强度低、质地脆弱、受潮后容易粉化。不适宜商品修复和展览修复。

配方二:复合材料配补法

首先选择成品粘合剂,如AB强力胶、AAA超能胶等。填料选择滑石粉或牙粉(牙科医疗所用)等。将选择好的粘合剂和填料混合调成膏状,软硬度视修补需要而定。如:模补用料需软,那么调料时粘合剂的比例要多于填料。塑补用料需硬,则填料比例多于粘合剂。此配方特点是:粘接力强牢固可靠、固化后质地坚硬、机械强度高、收缩率低、不易产生裂缝。缺点是:材料固化前流动性大,在其固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流动变形。配方二适合各种陶瓷器修复,目前在古陶瓷修复中广泛使用。

(二)、配补方法

1、填补法:是选用配补材料直接把器物上残缺部位填平补齐。方法简便,应用广泛。凡属下述破损情况的均可用此方法进行修补:即器物上各类宽缝隙;没有胎装饰花纹的凹缺部位;无胎装饰花纹的小面积短缺部位。

2、模补法:是采用范模翻制的方法进行配补。凡属于下列破损情况的器物均可应用模补法进行修补。即器物某部位大面积残缺;器物立体部位残缺,如琢器上的耳、足等部位;器物残缺部位形状较复杂或压印有胎装饰纹饰。模补法具体有如下两种:

(1)、打样配补法:适用于无胎装饰纹饰或有简单胎装饰纹饰器物较大面积残缺的修补。其方法是取开水倒入盆状容器内,盆底铺上纱布或毛巾以防打样膏粘底,然后将打样膏放入开水中使其软化,取出后用手揉搓均匀,捏成五毫米左右片状,按压在器物完整部位取样,拓出所需局部范模。经检查无误后,即可用配补材料进行修补,修补方法与填补法一致。待配补材料基本固化后,用热吹风机吹软范模将其取下,最后用刀具和砂纸进行修整。

(2)、范模翻制法:根据器物残缺部位先制出内范,再用内范翻制外范,使用外范翻制出器物缺损的部位,然后再将其粘接到残缺部位上。此方法多用于器物的耳、足、首等立体部位残缺的配补。

3、塑补法:采用各种雕塑技法进行修补的一种方法。塑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配补材料直接粘贴在器物残缺部位,待其固化到便于雕塑的硬度后,再进行雕塑成形,二是把配补材料先雕塑成形,再粘接到器物上。塑补法主要适合有较复杂装饰纹饰的小面积残缺部位的修复,以及器物立体部位缺损的修复。

4、其它配补方法

陶补、瓷补和插接这三种方法一般在商品修复中采用的较多。陶补和瓷补就是用陶土或瓷土做原料,按照器物的残缺部位制作出坯胎,再烧成所需的陶瓷片,然后直接粘接到器物上。插接是种二合一的修复方法。就是把两件或多件品种、纹饰相同的器物,各取其完整的部位,采用各种手法将它们拼成一件完整的器物。

四、加固

加固是对器物的某个部位,用技术处理,提高其硬度、强度和牢固度的一种修复方法。

(一)、加固的适用范围

1、对器物上的裂纹或冲口进行预防性处理。

2、对器物表面将剥落的彩绘和釉层进行保护性加固。

3、对完成粘接或配补工序的器物施行保护性处理,进一步提高其修复部位的牢固度。

4、对受力或易损部位进行预防性加固。

(二)加固方法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以下几种:

1、喷涂加固法:是将环氧树脂类粘合剂或硝基清漆和丙烯酸清漆类涂料,用稀释剂调制好,然后用喷枪或毛笔涂刷法,一层层喷涂在需要加固的部位。此方法适用于风化较轻、欲剥落的彩绘和釉层,以及对配补部位的强化处理。

2、滴注加固法:利用“502”等液体粘合剂渗透性强这一特点,对器物上非受力部位的裂缝、冲口以及粘接后尚不牢固的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其操作方法是把液体粘合剂往裂缝或粘接修补部位一点点滴注,让胶渗入缝隙中,表面残留胶液可用丙酮擦拭干净。

3、浸泡加固法:浸泡加固是把整个器物直接放入硝基清漆或丙烯酸清漆类涂料液中浸泡一段时间,而后取出放入一个装有少量丙酮类溶剂的加盖玻璃容器中,使其在饱和的溶剂蒸汽的条件下缓缓干燥。此方法适用于低温陶器风化侵蚀的加固处理。

五、打底

在实施打底工艺之前,首先要对器物配补、模补或塑形等修复部位多余的填料用电动打磨机、锉子和各型号砂纸进行打磨,待原形出来后再进行细致的打底工作。打磨是打底作色的基础。

打底即刮腻子。打底是作色和仿釉的基础。其目的:一是进一步提高作色仿釉部位的平润光滑度。如一件残器在经过粘接或配补修补后,其修补部位表面的平整光滑度往往达不到作色仿釉工艺的要求,这就要通过打底处理来达到其所需要求。二是提高改善修复部位表面材料与作色仿釉涂层的结合力。

操作方法:先把附着力强的涂料加适量的填充料调制成腻子,然后一层层反复刮涂到经过粘接或配补修补部位的表面,再用各型号水砂纸反复打磨使其平润光滑,用手触摸打磨处与原物光滑度感觉一致即可。

六、作色

经过粘接、配补和加固等工艺修复后的古陶瓷器物,其修复部位的颜色与原器物颜色存在很大差距,需按照器物表面原有的色彩或纹饰,对修复部位进行作色处理,并且不留修复痕迹。

作色是古陶瓷修复中最难的一道工艺,修复水平高低主要看所作之色是否与原物一致。它要求修复者必需掌握一定的绘画和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观,这样才能修复出高质量的作品。

古陶瓷修复作色技法有多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

(一)、涂刷法:即使用毛笔蘸取已调制好的涂料,在被涂物表面涂敷作色。这是一种传统而又最普遍的作色方法。涂刷法使用的工具以各型号羊毫毛笔为主,有时也需要用羊毫板刷或排笔。

(二)、喷涂法:即使用空气压缩机及喷笔,把涂料喷涂在修复部位的一种作色方法。

喷笔特点:作色均匀、细腻、不留接痕、施工速度快、表现技法多样。普通喷笔可用来上底色、仿釉等,特殊型号喷笔如涡轮AB喷笔和消色喷笔可用来绘制图案纹饰,并可消减过多色层、消除修复痕迹等。

(三)、擦涂法:是用棉球做工具,蘸取色浆或涂料擦涂在器物表面的一种施工方法。

操作方法:首先选择细绸布料或细麻布料,把棉花或绒线包裹成大小不一的棉球。具体擦法可先在表面往返平涂几下,然后采用圈涂法,即手拿棉球在器物表面作圆圈状地移动抹擦。

(四)、蹾拍法:即用硬毛刷或小拓包等工具,蘸取涂料液扑打蹾拍的上色方法,以求产生各种不规则的色块或色斑。

操作方法:把涂料液用毛笔平涂在调色板上,用蹾拍工具蘸取少量涂液,然后往着色部位均匀地蹾拍,操作时要利用手腕上下运动进行蹾拍,手与着色面呈上下垂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顺序进行蹾拍。

(五)、点染法:即用毛笔蘸取涂料液在着色部位随意点染,以求获得分布不均匀和形状不规则的色斑或色点。

(六)、掸拨法:是使用硬毛笔或毛刷,蘸取稀薄的涂料液,然后用调色刀拨动笔毛,利用笔毛反掸作用把涂料液弹成雾状小点落于着色部位的一种作色方法。

(七)、渲染法:即使用稀释剂把点染在着色部位的涂料晕开。渲染法常用在明清彩绘器物图案纹饰的绘制,另外还常使用在消除着色接痕和色彩推移变化制作中。

(八)、粘贴法:即使用粘合剂粘贴金箔和银箔于器物表面。此方法用于描金彩绘器的金银纹饰的制作。

七、仿釉

在展览修复和商品修复中,看一件古陶瓷器物修复质量的优劣,关键为仿釉。

古陶瓷修复中的仿釉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颜料,指的是釉层的呈色物质。二是基料,指的是釉层的成膜物质。仿釉工艺中所使用的颜料,基本上与作色工艺中所使用的颜料一样。有时为了使用方便,也可以根据基料的性质选择各类成品磁漆。目前国内陶瓷器修复普遍使用的仿釉基料是硝基清漆和丙烯酸清漆,二者性能特点各有千秋,实施操作时可根据产品说明书使用。

(一)、仿釉工艺的基本操作方法

陶瓷器物表面的釉层,在质地上和颜色上各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有的厚实凝重;有的稀薄光润;有的平润光滑;有的流挂不匀。有的布满不同类型的“开片”;有的呈现出“棕眼”或“桔皮”等等。在施工中,它们除了在配料和加工技法上有所不同,其仿釉基本方法和步骤大体一样,分为调制涂料和施釉。

1、涂料调制方法:调制仿釉涂料,其中包括调色和配制基料。釉色的调制与作色工艺中的调色方法相同,只是注意在调制仿釉涂料时,要掌握好颜料与基料的比例,一般对于光泽好或玻璃质感强的釉面,在调涂料时要提高基料比例,对于光泽稍差或浮浊感强的釉面以及找底时,则要减少基料加大颜料比例。

2、施釉:即在修复部位涂以调制好的仿釉涂料,使其能呈现出与原器釉面性同的色彩和质感。施釉的操作方法与作色工艺中的各种着色方法相似,采用哪种方法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下面主要说说施釉的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1)、在施涂料时动作要娴熟快速,不能在一个地方反复涂抹,这样易造成“翻底”等不良反应。

(2)、在施涂料时应注意用料要恰如其分不可过量,特别不可以用涂料将原器无需修复之处的釉面大面积覆盖,应做到覆盖面积越小越好。

(3)、在采用热固型丙烯酸漆做仿釉涂料时,应注意严格控制烘烧温度,根据说明进行操作。采用硝基漆等非热固型涂料,注意不能进行烘烧,否则涂层会出现起泡、变色和剥落等现象。

(二)、几种常见釉面的仿制方法

1、单色釉

单色釉是指色相基本一致的釉面。仿制方法是:施工时要以釉层最薄,明度最高的颜色为标准调制涂料,用毛笔蘸取少量料液,采用涂刷法或点涂法进行。在开始做涂层时颜料比例要大于基料,而后每做一道基料比例要逐渐增大,到最后颜料比例要变得很少。每做完一道涂层,待其完全固化后都要进行抛光打磨,可选用3000#—4000#金相砂纸。直到做到仿釉涂层的色彩同原釉一致为止,然后再喷涂一层清漆以提高光亮度。

另外,有些单色釉面会散布着深色小斑点、气泡、棕眼或开片等现象,仿制这些应在做最后两道涂层之前进行。

(1)、制作深色斑点:用掸拨法往涂层上掸拨深色涂料,注意斑点不宜过多,如觉得呆板可用毛笔蘸取少许溶剂将它们轻轻渲晕一下。

(2)、制作气泡:可用掸拨法在制作最后几道仿釉涂层时往涂层上掸拨透明或浊色的涂料小点,做一道掸拨一点,待其固化后用金相砂纸抛光,然后再做下一道,反复做几道直到涂层内呈现出有气泡的效果。

(3)、制作棕眼:取一跟稍长点的针,把针头磨扁点,用针在修复部位上适当地扎出一些大小不一的针眼,然后再往上做仿釉涂层。

(4)、制作开片:用手术刀等利器先刻出裂纹,然后根据原器开片颜色,用颜料调色填入裂纹中,擦净多余部分,最后用喷笔喷上硝基或丙烯罩光油。也可以用描笔勾勒画线的方法制作开片。另外,做开片的颜色以黑黄两色为主,做出“金丝铁线”效果。

2、桔皮釉

即釉面呈现不规则形斑点隆起,如同桔皮而得名。仿制方法:先调制好仿釉涂料,选溶解力强挥发速度快的有机溶剂做稀释剂,实施时加大涂层厚度和施工粘度,减少涂层遍数,待涂层呈半干状时,用平头毛笔或其它工具,在涂层表面进行蹾拍提拉,使其涂层表面出现桔皮现象。

3、窑变釉

窑变釉的仿制是在掌握仿制单色釉的基础上,采用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仿釉涂料同时进行施工。值得注意的是窑变釉上的色彩一般都是推移变化的,其色彩变化中有一定的自然过度过程,掌握仿窑变釉的关键,就是要使仿制的“釉”色表现出这种自然生动的过度过程。仿制方法:在上色相完全不同的两种仿釉涂料时,上完第一种颜色的涂料即基本色后,勿等涂层干燥,紧接着上第二种颜色的涂层,并在两色交接部位用渲法将其晕散开,使之相互渗透。如果两种颜色色差效大,必要时需调制出它们之间的中间色,使用三种或更多颜色的仿釉涂料同时进行施工。

八、作旧

古陶瓷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长期侵蚀,其表面会呈现出一些自然形成的旧貌。如明清瓷器,大部分只是由于“火气”的消减使器物表面光泽变得温润,而年代久远的陶瓷器表面往往是锈蚀斑斑,器表和胎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风化、剥釉、破碎和酥解等现象。作旧工艺就是要使器物被修复部位呈现出与原器物整体相同的自然旧貌,使其与整个器物浑然一体。

陶瓷器物旧貌特征和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瓷釉光泽处理

陶瓷釉面光泽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新瓷行称“火光强”,即器物表面非常光亮。古陶瓷因年深日久釉面光泽变得温润柔和,即使有的品种看上去釉面仍然十分光亮,但这种光亮与新瓷比较是决然不同的。有些瓷器表面好象罩有一层极薄的透明膜,行称“哈蜊光”,观其釉色有一种散光现象,这是在地下自然形成的。在古陶瓷修复中,不同的釉面有不同的光泽,对其处理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压光法:压光法多用于陶器表面的上光。方法是:先用电吹风把仿釉部位稍微加热,选用石蜡或川蜡把其涂在布上,用蜡布轻擦仿釉部位,然后用光滑稍硬的工具在其表面滚压,直到出现理想光泽再用绸布擦拭。

2、抛光法: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处理器物表面光泽的方法。在仿釉工作结束后,基本上都要采用这种方法对仿釉涂层表面进行处理。方法是:在仿釉部位直接涂擦一些蜡,先用稍粗点的麻布擦,然后再用绸子擦拭,有些需要特别亮光的可采用玛瑙或玉做的滚子滚光,直至修复后的釉面与原物基本相同为止。

3、罩光法:是在仿釉涂层表面喷涂一层上光涂料,一般选用较好的无色透明的硝基清漆或丙烯酸清漆,待其完全固化后,最后再用绸子布进行打磨。

(二)、釉面锈蚀制作

古陶瓷器由于年代久远,其釉面表层大多有着各种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土锈:是因陶瓷器长期在地下埋藏,受到地下水、酸、碱和盐的侵蚀,使器物表面附着了坚硬牢固的泥土。仿制方法一:可采用“502”强力粘合剂、漆皮汁(虫胶酒精溶液)或清漆等,喷涂在需要做土锈的部位,然后将研磨好的黄土(有些发白的土锈可在黄土中填加白粉)撒在上面,待其干后即成土锈。方法二:可以将胶与泥浆混合用牙刷弹或蹾或刷,做出点状或斑状土锈。

2、水锈:是因陶瓷器物在土中埋藏时,受到土中碳酸钙镁盐类及氧化铁和碳酸铜等物质的侵蚀,使器物表面附着一些灰白色沉积物,有的颜色呈铁红或铜绿色。仿制方法一:将清漆或漆皮汁,喷涂或刷涂在需要做水锈的部位,然后用滑石粉或其它颜料粉扑撒在上面。方法二:可采用“502”粘合剂喷撒在需要做水锈的部位,待其未固化前用水喷湿,“502”遇水后泛白并固化,即可形成人造水锈。另外,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少量染料,可制出铁红色或铜绿色水锈。

3、银釉:在出土的汉代绿釉陶器上,常常会发现有一层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物质,行内称“银釉”。这主要是因为釉色中的铅受地下环境影响而生成的金属氧化物。“银釉”不同于器物上其它污垢,它是年代久远的象征,一般在清洁工艺中不做处理。仿制方法一:可采用在清漆中加银粉,喷刷在需要做银釉的部位,在其未干时吹上一点研磨好的黄土即可。此方法做出的“银釉“效果非常逼真。方法二:可采用云母粉硅酸钠溶液涂刷,然后再涂稀盐酸,当硅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分解反应会产生一层带有云母光泽的盐类物质,反复做几次,使附着物逐渐加厚,即可出现“银釉“效果。

认识陶瓷干燥技术


陶瓷干燥技术一般采用热风烘干技术,能源来源方式有天然气燃烧,煤炭燃烧及电炉等三种方式,但是其干燥周期长而致资金周转慢,均匀性稍差,并且干燥窑炉占地面积大,能耗较大。陶瓷微波干燥技术的出现适时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微波干燥技术的原理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的电磁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陶瓷微波干燥技术的优点:1、微波干燥时间短,最快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干燥处理过程。陶瓷采用微波干燥技术相对时间较长,看物料情况,一般也只需20分钟到2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干燥处理;2、因为微波干燥是对物体整体加热,干燥均匀性好,陶瓷品质提高,并且不会出现开裂现象。3、微波设备占地面积小,并且因为干燥效率的提高,大幅度减少了陶瓷传统窑炉需要的所占厂房面积。4、微波干燥技术用电节能环保。大型干燥房及隧道式干燥线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陶瓷干燥技术难题,比如干燥房磁场极不均匀,产品开裂的难题,成功投入市场应用。

浅谈陶瓷薄板安装技术


陶瓷薄板比较薄,不宜打孔,使用干挂方法进行施工比较困难。陶瓷薄板虽然自身硬度比较高,但性脆,如果进行干挂,因其耐冲撞的能力差,容易破碎。对于陶瓷薄板而言,选择瓷砖胶(粘结剂)的薄贴施工更安全,更可靠。

一般而言,传统水泥砂浆仅是水泥、细砂与水的混合物,而瓷砖胶则在传统水泥砂浆的基础上加入特殊添加剂,用以调整凝结时间、提高粘结力和保水性、提高抗滑移能力、抵消水泥收缩等。

针对陶瓷薄板的安装技术,大概分为内墙、旧墙改造、外墙、外墙外保温挂贴四种。

首先,陶瓷薄板内墙的安装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找平、涂刷防水材料、粘贴饰面砖和填缝处理。其优势在于超薄粘贴,有效增加房主使用面积。按20m2-30m2厨房、卫生间总面积计算,可增大使用面积约0.7m2。

其次,陶瓷薄板旧墙改造的安装流程包括检查旧砖基础的粘结强度、必要时做拉拔测试,旧砖墙面粘贴必须做拉毛处理、拉毛面积达80%以上,陶瓷薄板粘结剂粘贴薄板,填缝处理。其优势在于无需砸墙(地)减少工序,节约成本。翻新改造更便捷,主材加辅料施工总厚度约10mm-12mm。

然后,陶瓷薄板外墙的安装流程包括水泥基墙面(地面)找平、找平要求5mm内,陶瓷薄板粘结剂粘贴陶瓷薄板,填缝处理。其优势在于:外墙干挂的基层成本为350-400元/每平方米,使用粘结剂每平方米能节约成本70%—80%以上;另外施工速度是干挂工艺的5倍以上。

最后,陶瓷薄板外墙外保温挂贴的安装流程包括挂件标准和材料标准及应用要求,基面找平、找平要求5mm内,提前1天用环氧大力胶在薄板背面粘贴钢板,填缝处理。主要分为:基层准备→批刮陶瓷薄板粘结剂→粘贴陶瓷薄板→植入胀栓→锚固陶瓷薄板。其优势在于挂件的承重力配合粘结剂的粘结强度能使薄板获得双重的安全保障。

上述所有安装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施工安装前,必须用“钢丝球或硬毛刷”清除瓷砖背面。

陶瓷成型的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陶瓷成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胶态原位成型技术就是这类陶瓷新技术之一。该技术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能净尺寸成型复杂的陶瓷制品,而且制品组分均匀,缺陷少,强度大,易于机械加工,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如国外利用注凝成型制造汽车零件;制造电磁材料,如PZT陶瓷和高能变速器中的圆形磁铁。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也成功地使用该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陶瓷零件,氧化铝、PTC陶瓷薄片以及耐火材料等。

胶态原位成型技术主要包括:注射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和注凝成型。现在分别予以介绍。

1、陶瓷注射成型技术

注射成型技术是陶瓷粉料与热塑性树脂等有机物混练后得到混合料,装入注射机于一定温度注入模具,迅速冷凝后脱模而制成坯体。该技术适合制备湿坯强度大,尺寸精度高,机械加工量少,坯体均一的产品,适于大规模生产。对形状复杂、厚度较薄产品的制备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成型中加入的有机添加剂量大,脱模时间长,不适合大尺寸部件的成型。

陶瓷注射成型使用的有机载体包括粘接剂、增塑剂、润滑剂等。有机载体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体系内的相容性;注射悬浮体的流变特性;脱模特性与生坯强度。通常有机载体与陶瓷粉体混练后的结合强度主要取决于热塑性树脂高聚物;脱脂特性亦可由耐热性好的高聚物调节;可塑剂和润滑剂可改善体系流动性及脱模性能;表面活性剂具有综合调节作用。

在熔体注射充模冷凝形成坯体的过程中,坯体内产生的应力有两种,即温度应力和成型应力。对异型、大尺寸坯体的注射参数和充模过程的研究表明,过高的注射压力和注射温度使坯体内产生较大的成型应力和温度应力,增大了坯体变形和开裂的危险性。

由于注射成型加入大量有机载体,烧结前必须将其排除,即进行脱脂。脱脂耗时较长,容易使坯体产生缺陷。因此,脱脂是注射成型工艺的关键。影响脱脂过程的因素主要有:气氛、压力和温度制度。惰性气氛可避免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一定的气氛压力,可缩小有机物挥发及分解产生的有效体积,从而减少由于体积膨胀引起的坯体开裂。另外,脱脂速率也直接受温度影响。在坯体软化,内部尚未形成气孔通道的温度段150~300℃,升温速率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坯体易发生变形、产生鼓泡及开裂等缺陷。

2、陶瓷的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技术

陶瓷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技术是在陶瓷粉料中加入反絮凝剂和分散剂,利用胶体颗粒的静电或位阻效应制备出高固相体积分数、分散均匀、流动性好的浆料,同时引入生物酶作为陶瓷浆料的催化剂。利用生物酶催化反应来控制陶瓷浆料的PH值和电解质浓度,使其在放电层排斥能最小时依靠范德华力而原位凝固。

该技术的优点是,浆料中只加入少量生物酶外,不用或只需微量有机添加剂。凝固的陶瓷坯体密度高而且均匀,有较高的强度,无须脱脂。陶瓷坯体在整个成型和烧结过程中,尺寸、形状变化微小,烧结密度高。而且,模具选择范围广,加工成本低。

在直接凝固注模成型过程中,陶瓷浆料的固相含量一般要达到50%以上,同时,浆料浓度不能太高。成型中,一般不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它会导致酶催化剂失效,也会改变陶瓷微粒表面的电荷状态和等电点位置。在选择好最佳微粒尺寸后,可采用造粒和过筛方法制备所需微粒尺寸的陶瓷粉体。

酶催化剂反应不仅改变浆料的PH值,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浆料的离子强度也不断加强,使浆料的放电层电位减小,促使浆料凝固。但过高的离子强度会增加浆料中的电解质含量,对制品的烧结及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所以,对酶催化反应应进行严格控制,主要是控制加入量。一般酶催化剂含量越高,凝固时间越短。不同的酶催化反应都有不同的最佳温度,低于或高于此温度,都会延长凝固时间。

3、陶瓷的注凝成型技术

陶瓷的注凝成型因溶剂的不同分为: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和有机基凝胶注模成型,但它们的原理基本相同。现仅就水基凝胶注模成型予以介绍。

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核心是使用低浓度的有机单体水溶液,加入较高体积分数的陶瓷粉末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催化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浇注后浆料中的有机单体交联聚合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浓悬浮体原位固化成型。然后脱模、干燥、烧除有机结合剂进行烧结,即获得所需的陶瓷部件。

该工艺技术的优点是,对粉体没有特殊要求,适合各类复杂形状陶瓷制品的生产,注模操作与凝胶定型过程完全分离,浆料凝胶胶化时间完全可控,湿凝胶坯体坚韧且有弹性,容易脱模,给生产带来便利。坯体定型靠有机单体原位聚合反应形成凝胶体,坯体各组分结构均匀、缺陷少、坯体密度大。因粉料中有机物含量低,坯体干燥脱水及有机物烧除简单,成型坯体内在质量的,成品率高。另外,干燥后坯体非常坚固,可以采用各类机械进行加工,从而真正实现陶瓷部件的净尺寸精密成型。

在水基凝胶注模成型中,通常选用丙烯酰胺作为有机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铵水溶液作为引发剂,四甲基乙二胺作为催化剂,同时使用JA—281作为分散剂。

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关键是配制出高陶瓷粉体含量还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浆料,分散剂对颗粒的稳定分散作用下仅与分散剂性质有关,还与其用量,使用条件有关。对复相陶瓷来说,影响悬浮体流变性的还有各相的胶体特性。为制备分散均匀的低粘度、高固相混合悬浮体,需对各相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即调整各相的胶体特性,使悬浮体中的各固相均具有相似的胶体稳定性和近似的等电点。

引发剂、催化剂和温度条件对不同陶瓷浆料凝胶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有效、准确地控制浆料的凝胶化时间,是水基凝胶注模成型的重要一环。凝胶的形成是通过氢键机理,高分子骨架上的亲水基团与凝胶网中水分子强烈反应,从而把水分子固定。近年来,采用天然水溶性凝胶物质,如琼脂糖、明胶等的热熔胶特性,即加热时溶解,冷却时形成凝胶而产生固化,将其用于胶态成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排胶是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极为重要的环节,排胶速度过快会导致坯体开裂,形成在烧成后期难以消除的孔洞。排胶速度慢,则会影响生产效率。对于不同的有机结合剂,需对它的热分解温度、不同温度下的分解速度及完全烧除的最高温度进行认真观测、研究,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烧除工艺制度。

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重视,利用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研究的工作也不断加强。文物的科学研究主要有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两大类,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博单位是主体研究力量,但科技考古工作在不少方面却并非以文博单位为主体力量,其中古陶瓷的科学技术研究一直为国内各大学、研究所占领先地位。随着古陶瓷研究的深入和一些应用的展开,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作为其中的一个专项逐步突现出来,而这一技术将由文博单位所主导。

工业上的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损害或基本不损害材料或构件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和手段,探测被检对象内部和表面的各种缺陷和某些物理性能。文物的无损分析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应泛指一切不给所测文物带来任何宏观物理化学变化和潜在危害的分析测试技术,目的是获取与文物产地、制作年代、制作工艺等相关的物理化学信息。

古陶瓷样品的化学元素组成,与古陶瓷的外观、物理性能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由于中国古陶瓷烧造原料随各时代和各窑口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从而间接地与古陶瓷的产地和烧成年代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元素组成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古陶瓷研究中最基本和必须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古陶瓷的工艺、贸易等研究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古陶瓷鉴定等也有一定的判断作用。目前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主要是获取样品的化学元素组成。此外,在古文献和发掘资料都较缺乏的情况下,古陶瓷的无损分析则起到更大的作用。可以想像,如果对传世哥窑器进行系统的无损分析测试,必然会大大推动其研究进程。

从古陶瓷无损分析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内一度只有拥有大型设备的大学和研究所才可以完成古陶瓷的无损分析(如PIXE和同步辐射X荧光技术等),在国外也只有几家大博物馆才可进行。综观国内外前一阶段的发展,古陶瓷的无损分析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远没到达发展的高峰期。这是因为古陶瓷无损分析的应用,特别是辅助鉴定等功能,是需要以非常系统和完备的数据库作为基础的,而在国内通过PIXE和同步辐射荧光光谱技术建立所需数据库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在技术上,它们一般都采用外束技术,对陶瓷中钠、镁两元素的分析很难进行;其次它们都是超大型设备,其运行费用相当高,而数据库建立工作需要大量仪器。此外同步辐射X荧光目前只是对撞机运行的附属产品,其供束在一年中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而PIXE在分析白瓷的微量元素时,也要特别避免在样品上留下电离损伤造成的黑斑;还有非文博单位很难收集古陶瓷器系列的系统和完备的样品。在国外,系统的定量分析工作也没有真正开展。我们认为国内各文博单位的积极参与是古陶瓷无损分析研究发展的最强劲推动,也是古陶瓷无损分析向高峰期发展的真正开始。

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等各类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比加速器和对撞机等要小得多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简称EDXRF)也在定量分析、样品靶室体积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许多文博单位相继开展了基于EDXRF的文物研究,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在前期的测量工作,各单位都已积累了不少古陶瓷测量数据,在仪器设备、测量方法等方面,有的已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还有将某时代古陶瓷数据库建立工作作为重点项目的。多家文博单位的古陶瓷无损分析工作力度大大加强,且有意将系统的古陶瓷数据库建立工作正式立项。这意味着无损分析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考虑到古陶瓷数据库建立工作的工作量极其庞大,由国家文物局出面组织,各文博单位重点承担、分工协作,共同建立系统而完备的古陶瓷数据库工作,将会使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走上快速稳定的发展道路。特别是由文博单位组织进行,会避免前一阶段古陶瓷无损分析应用工作中出现的败笔,不论是样品系统性方面的偏差还是逻辑推理上的失误等,都会在文博系统自身强有力的监督下得到纠正。可以预见,一方面随着一些测试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某些有损分析技术可以无损化。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无损分析新方法的探求,新的行之有效的无损分析技术会出现。这些都会使无损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分析内容也更加全面。而无损的特性将使得文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其样品系统、可靠性等优势,从而走在文物无损分析研究的最前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3D打印技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3D打印技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打印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