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

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宣德瓷器如何鉴别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2021-02-22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永乐时期,由于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比前朝明显增多,这是成功烧造出的鲜红釉器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宣德时红釉瓷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成型工艺比永乐时更好,而且烧造出的数量和器形也比永乐时期增加许多。这时的红釉器釉色光彩耀眼,红如宝石,后世称之为宝石红。那么,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呢?

1、典型器

在明永乐红釉器的传世品中,以带有永乐官窑款的器物最为典型。宣德朝的红釉器形丰富,传世品也多,其中以无款的红釉僧帽壶和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鲜红釉暗刻花梅瓶最为典型。前者壶口形状如僧帽,器物施鲜红釉,光泽度高,底部无款识。后者器表红釉经高温熔融后,稍有垂流,但垂流不过足,与足边齐削。

2、器形

明永乐、宣德时期红釉器造型有梅瓶、盘、碗、洗、高足碗、僧帽壶、莲瓣卤壶、梨形小执壶、凤首壶、炉等,均造型规整。其中宣德红釉梨式壶与永乐器形基本相同,只是壶腹略显肥厚,颈部盖上的系及宝珠顶较大,圈足较高。

3、胎釉

明永乐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高温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焙烧而成。一改元代暗红色调,鲜艳如初凝的鸡血,且呈色稳定,因色泽鲜红而名“鲜红”。宣德红釉器胎体较厚,釉层不流不裂,色调庄重肃穆,釉面匀称,艳如宝石。这时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致使口沿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圆润白边,俗称“灯草口”。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大明宣德红釉瓷器


明宣德时,铜红釉的烧制达到成熟阶段,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更胜一筹,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

以色泽而论,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略深者色艳丽,釉层略薄,亦有小气泡,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者釉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者呈现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而且釉面不滑,无桔皮纹。

明宣德鲜红釉葵花式洗

宣德的红釉器在口沿部位都有处然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的时代特征。

宣德后,铜红釉一度衰落,清康熙时,才又仿宣德红釉烧制了著名的郎窑红、霁红等品种。

明宣德红釉僧帽壶

明宣德红釉白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红釉龙纹钵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云龙纹盘

明宣德红釉描金云龙纹碗

明宣德鲜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盘

明宣德红釉高足碗

明宣德红釉鼓腹盖钵罐

明宣德红釉刻海水龙纹梅瓶

明宣德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窝式碗

明宣德红釉直壁碗

明宣德铁红釉碗

明宣德红釉梨形壶

明宣德红釉盆

明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


永乐红瓷指的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烧造的瓷器。永乐时期,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明显增多,常见器型有瓶、盘、碗、高足碗等。胎薄体轻,造型规整。永乐红釉系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呈色稳定纯正,一改元代的暗红色调为鲜艳如初凝的鸡血红,后人称之为“鲜红”、“宝石红”等。永乐红釉器多无纹饰,少数印有云龙纹。有款器物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红釉高足碗中印有云龙纹饰,碗心刻葵花内书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是传世品中较少见的永乐官窑款识器物。

永乐红的工艺特征

红釉瓷器的制作几乎完全被皇家垄断。永乐红的制作耗时、耗力,而且极其耗费金钱。平常百姓家是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制作成本,再加上皇家对红色的垄断,使得永乐红的瓷器精品几乎都出于御窑。

明朝君主权利的进一步强化使得陶瓷的生产制度也更为严苛。红釉瓷器的生产有一套完整的制作、管理和使用制度。制作上,将制作程序细致分工,每一步都有专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釉瓷器的产量;在管理上,在工匠之间实行严格的匠籍制度,这种手段使得红釉瓷器更好地得以传承。

红釉瓷器耗费皇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品更是精益求精。对于成品实行的“优胜劣汰”的制度,将有瑕疵的红釉瓷器全部打碎掩埋。在景德镇发现的大量红釉瓷器的碎片可以说明红釉瓷器不仅仅工艺复杂,而且成品率也非常之低。“物以稀为贵”也恰恰是红釉瓷器地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永乐红釉尊贵的形成发展

在明朝永乐年间,红釉瓷器并非唯一的色釉瓷器,红釉瓷器并非只存在于永乐年间。这种以铜元素为呈色剂的烧造历史最早见于汉朝,但是由于烧制条件的限制,在低温环境下,铜元素并没有完全还原,于是便呈现绿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窑的烧制温度可以达到更高的要求,铜元素便开始真正显现红色。唐代出现铜红色斑,宋代时期的红釉瓷器呈色并不纯粹,由于其中掺入其他的金属元素使得这个时期的红釉瓷器红中夹杂着其他的颜色。这个时期烧制的红釉瓷器被称为钧红,红中泛紫所以也被我们称作玫瑰紫或海棠红。元代著名的釉里红瓷器成色仍然未达到真正的红,釉里红瓷器是用红色的色料在瓷器上把纹饰描绘好以后再上一层透明的釉。这一时期的红釉成色就更为纯正。明朝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出真正使得红釉瓷器成色更为纯正的经验,于永乐年间烧制的红釉瓷器便是前无古人的精品。

决定红釉瓷器是否为精品的标准便是瓷器的成色。红釉瓷器的烧造难度与明朝同时期的其他瓷器来说难度更大,工序更为复杂,成品率更低,而且明代红釉瓷器的挑选标准如此严苛,再加上精品本就难求,红釉瓷器的身价倍长也就不足为奇。

永乐红釉瓷器烧造釉色均匀,呈色鲜亮。明朝并非首个烧造红釉的时代,但是是红釉瓷器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永乐年间烧制的红釉瓷器便是前无古人的精品,这也使得永乐之后,再无红釉敢称贵。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与外来影响


一、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

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器始烧于元代前期,到元后期至正年间达到了成熟阶段。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造型种类繁多,生产数量增大,产品不仅供宫廷与民间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作为赠物及商品大量流往海外。

(一)、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款识

传世永乐青花瓷器书写款识的为数极少,这就为判断永乐青花增添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带永乐款的青花瓷器仅见到三件,款识均为四字篆书,三件为同形同纹的压手杯,仅在款识外面的局部纹饰有微小的不同,三件压手杯现为藏于故宫博物院。带永乐年款的还见之于白釉薄胎碗及红釉高足碗上,款识与青花不同,是与纹饰用同一印模于修坯时印上的。宣德青花瓷器则绝大多数均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书写位置不同,有书于器物外口的,写法均为六字横书;有书于器物肩部的,也为六字横书;书于器物底部的最多;也有书于器物里部中心的,两种均为六字双行直书楷款,外画双圈;有书于壶流外侧的,为六字直书楷款,外画双方栏;也有只书“宣德年制”四字楷款的,但为数较少,多写于器物底部。永乐宣德两朝相距时间不远,在款识书写上有四字与六字,篆书与楷书的不同差别。流传国内外的永乐宣德青花如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八百余件永乐宣德青花藏品也如此。长时期以来对于流传于世的十五世纪初期无款青花瓷器,在断代上经常摇摆于永乐宣德二者之间,有把无款的一概视为永乐时期作品,方法失之于简单,还应进一步从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帮更为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细微变化,从而总结出带规律性的断代依据。

(二)、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原料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浓艳及银黑色结晶特征,目测可以看出它们使用的钴料是相同的。对于使用什么原料以及原料产地等问题,中外陶瓷学者过去做过不少探索,采取手段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化学分析及物理测定。文献最早提到永乐宣德青花原料的,是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其中提到:“……我朝则专设于浮染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以“苏麻离青”为饰一语明确讲清永乐宣德青花原料名称,“苏麻离青”是永乐宣德青花的原料,“苏麻离青”之明名似即产地的译音;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称为“苏勃泥”,嘉庆年间蓝浦《景德镇陶录》又称之为“苏泥勃”,显而易见,“苏勃泥”或“苏泥勃”是从“苏麻离青”一名演译而来的。半个世纪以来,探索者以“苏麻离青”、“苏泥勃”及“苏勃泥”等名称为依据,对照亚洲出产青料的地区进行考证,遗憾的是这种考证多年来并没有得出结果。“苏麻离青”原料虽然没有解决产地问题,但是苏麻青料来之国外,这点则早为中外陶瓷学者所公认,都确认它是外来青料,外来青料是对国产青料而言的,永乐宣德时期除大量使用苏麻离青料之外,还少量使用国产青料烧制民用瓷器,有时也与苏麻离青料同时使用在一件器物上,像宣德海水龙高足碗,以苏麻离青料画龙,以国产青料画海水,前者呈色浓艳,后者呈色淡雅,起到了衬托龙纹的作用。三十年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还对永乐宣德苏麻离青料及国产青料进行了化验分析与测试,结果都表明功麻离青料含锰量少,铁及钴的含量较高,特别是铁的含量相当高;国产青料含铁量少,含锰量高。两者所含氧化金属不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苏麻离青含钴及铁高而呈现浓艳蓝色并带银黑色结晶斑;国产青料含锰高呈现了蓝中微泛紫色,含铁少没有结晶斑。化验分析所得结果,进一步证明两种青料所具有的特色,从数据上判明了苏麻离青料与国内青料的区别所在。

(三)、永乐宣德青花瓷器造型

不同时期都有其不同器形,由此形成时代风格。永乐宣德时期造型也有其时代性,一般的说,永乐青花器形较小,宣德青花器形较大,带有一定的规律;有些器物两朝都烧制,造型微有不同,纹饰也稍有区别,诸如梅瓶、花浇、卧足洗、如意耳葫芦式扁瓶、鸡心碗、鸡心小杯、折沿盆、鱼篓尊等等;永乐梅瓶下部比宣德〈封底〉时丰满,花浇形式大体相同,但在柄的处理上有明显区别,永乐花浇多为龙柄,宣德我为如意柄。此外卧足洗、鸡心碗、鸡心小杯、鱼篓尊等器永乐胎薄,宣德胎厚,区别比较明显。永乐时新出现的青花器物有双系小罐、三系把壶、双耳扁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洗口双耳扁瓶、鸡心小杯、鸡心碗、卧足洗、花浇等等,肩部带两或三个小圆系的在永乐时期比较常见,如双系小罐小口,扁圆形腹,平底,肩部两侧各饰一个小系,小巧而玲珑,三系把壶也呈扁圆形,壶腹一侧有弯曲的短流,与流相对处为一竹节式壶把,肩部饰以三个小系,造型设计极见巧思;双耳扁瓶有两种式样,一种为直口,一种为洗口,腹部均为扁圆形,口至肩连以如意形双耳。宣德时期新出现的器形较多,碗、瓶、罐、壶等器物有多种形式,碗有一种浅式者,器大而胎厚,敞口,口缘削平,口以下渐瘦,圈足,这种碗流传较多,外口多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新型瓶式有腹部硕圆的天球瓶,与天球高度略同的扁瓶、有造型奇特的兽耳折方瓶和略仿石榴式的石榴瓶等数种。罐类出现新型者较多,形式多样,大小不一,有豆式盖罐、灯笼式盖罐、以出戟盖罐最为罕见,罐肩部横出八个长方形横片,俗称出戟,盖及内底均横书“大德吉祥场”五字,造型是为了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壶类也出现了新型式样,以扁壶最为特殊,壶扁圆形,小口,硕腹,腹部一面坦平,另一面隆起,中心突出一圆形饰,无底足,担平的一面不施釉,似可靠墙、平放或立于支架之上;另一种壶体较小,上部为壶主体,一面有流,一面有柄,下有托盘,壶盘之间连以支柱,流上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高足碗永乐宣德两朝都烧制,宣德有款的居多,在无款的青花瓷器中,一种口大而撇,碗底部较瘦的,高足稍矮的具有典型永乐造型特征,与带永乐款的红釉高足碗造型特征相同。此外一种撇口底部丰富的碗两朝也都烧制,永乐时胎较薄,釉光泽度强,釉开细纹片,青料浓黑;宣德时胎较厚,釉面有细孔如橘皮,不开片,两朝区别点比较明显,鸡心大碗也有类似特征。

(四)、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纹饰

永乐青花纹饰比较常见的为缠枝花或折枝花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件压手杯,杯外均为缠枝莲;画松竹梅的只有敞口碗,杯壁斜出,没有弧度,碗里光素无纹,碗外画松竹梅纹三组。锦纹也具有时代特色,在扁瓶瓶腹两面的主体纹饰均为锦纹;由六方、六角、磬式等图案拼组成具有图案效果的锦纹装饰;画花鸟纹的见之扁瓶的两面或高足碗内,题材有梅花鹊雀;画龙纹凤纹的不多,只有龙纹盘和凤纹壶,在盘的外面画两条行龙,中间间隔以几朵万字云,凤纹亦仅见之于三系把壶,壶腹部画两个飞凤穿行于花卉之间;画人物的比较少见,传世品只扁瓶一种,在瓶腹的两面画五个不同姿态的人物,其中两人持打击乐器做打击动作,两个持吹奏乐器做吹奏状,一人双袖扬起做舞蹈姿态,形态比较生动;此外还有画竹石纹的碗,碗外竹枝柱石,画意清新,但传世较少。主体纹饰有如上述者外,永乐青花瓷器在器物的里口、外口足外起边饰作用的辅助装饰有朵花纹、卷枝纹、回纹、锦纹、正反山字纹及图案花纹等等,朵花纹边饰多为五个花瓣的梅花组成,锦纹边饰有两种,更多的边饰是画一或两道线纹。

宣德时期御器厂为宫廷烧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余件,据明文献记载绝大多数为青花瓷器,这可以说明为甚么流传至今宣德青花仍然较多的一个原因,当前国内外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宣德青花,故宫博物院得天独厚,收藏宣德青花多达七百余件,这是一批极为宝贵的财富,为研究宣德青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宣德青花不仅造型多种多样,纹饰也比较丰富,器物装饰花纹最常见的仍属缠枝或折枝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松竹梅等纹,在大型盘碗的盘身里外及盘心等部位更为常见。在盘心部位纹饰变化较多,有画折枝牡丹两朵的,一仰一覆,也有两朵牡丹并列的,均辅以枝叶,在枝叶的安排处理上也极尽巧思,既赋之以生机,又富图案效果;此外也有于盘心安排三朵、四朵以至五、六朵花卉的,都能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树枝线条生动流畅,也起到了烘托主题纹饰的效果。新出现的装饰花纹有仕女游园,在盘、碗、高足碗的外部画亭台楼阁园景,几个仁女游于其间,也有画吹箫引凤的。团龙、团凤以及团龙凤等纹饰也开始出现,在葵瓣式洗、莲瓣式高足碗等器物的里外、在每一花瓣上画以卷曲做一团的龙纹凤纹或龙凤纹纹饰,大大丰富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又赋予器物以宫廷御用瓷器的标记。海兽纹也属宣德时期新出现后种题材,在碗及高足杯的器物外面画不同形状的异兽于海水上,兽体一半在海水之上,一半陷于海水之中若隐若现。画海水龙纹的最为生动,宣德时期画师们对汹涌澎湃的海水以及漩涡、浪花的描写最为擅长,对龙纹的描画也极生动;海水龙有两种画法:一种为白地蓝花,一种为蓝色海水白龙,划刻龙体轮廓及脊麟纹,龙体矮健,四爪有力;龙本来是想象中的动物,但是经过画师们的生花之笔,把它画在瓷器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瓷器上书写藏文的也始于宣德时期,已见到的有僧帽壶,出戟罐、碗和高足碗,有在碗外通体写藏文的,有的在突出部位写藏文一周,也有只书写几个藏文的,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画一束莲花的宣德青花也传世不少,束莲纹始于北宋,此后即消声匿迹,至明宣德时又再次出现,并做为主体纹饰画在大盘的盘心部位。画枇杷绶带鸟的传世品有三件,均为同形同纹的大盘,盘心画折枝枇杷果一枝,一绶带鸟立于枝上做回首啄果状,布局与构图极佳,似取材于宣德时画院画家稿本。画灵芝纹的宣德青花较多,或为主体纹饰,或为辅助纹饰,有缠枝的,也有折枝的,壶柄上有竖画三个灵芝的具有图案效果。有在整器上画海水的,但不多见,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览一件青花双耳三足炉,炉体硕大,胎厚达4厘米,近底部厚达10厘米,炉口直而广,颈直而短,炉腹硕圆,颈两侧各有一冲天耳,腹下承以三兽形足,炉通体画海水,近底处画矗立的江牙,整个纹饰具有寿山福海涵意。此炉系仿照故宫博物院藏宣德款铜炉式样制做的,铜炉颈部凸起半球状漩涡纹饰一周,青花大炉亦照样模仿并画漩涡纹一周,此炉高达56.厘米,为传世宣德青花瓷器罕见的珍品。做为边饰和起间隔作用的纹饰题材常见的有卷枝、回纹、海水、朵花纹,变形海水、正反山字、正反云头及曲带纹等等,这些纹饰为明代中后期青花所继承。

二、永乐宣德青花的外来影响

中国陶瓷自唐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频繁往来,陶瓷器大量地流传海外,一方面它对亚洲国家的陶瓷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摹仿中国陶瓷之风一时兴起,今天了到实物的有日本仿烧唐三彩,朝鲜仿烧越窑青瓷,到了宋代这种影响更加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在对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因素,唐代凤头壶、牛首杯等等器物可以看到这种迹象。明永乐宣德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每次都携带有大量的增物和供交换使用的瓷器,青花瓷器大量地流传到东南亚和西亚地区不少国家。聪明智慧的景德镇制瓷工匠,以交换宝物之中汲取外来文化做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永乐宣德青花传世品中不乏看到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西亚地区特色的造型器物,有的造型或纹饰与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器物一样,有的在造型或纹饰上稍加改变,这些瓷器今天已被视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中国与西亚地区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人民友好往来与贸易交往等问题不可缺少的实物依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吸收西亚地区因素的有以下九种器物,它们是天球瓶、如意耳葫芦扁瓶、洗口如意耳扁瓶、执壶、花浇、鱼篓尊、折沿盆、盘座、直流壶和扁壶。它们有的摹仿陶器,有的摹仿黄铜器(Brass)有的摹仿金银器,以摹仿黄铜器的较多。

天球瓶其形为小口,口颈相连,腹部硕大如球,平底,是仿照叙利亚同式瓶烧制的,伊朗阿迪比尔寺庙收藏有天球瓶一件;颈肩之间有双耳,纹饰分两部份,腹部上半为大小八组圆形纹饰,大者四组均刻阿刺伯文字,小者四组为卷枝纹,腹部下半刻阿刺伯文大字,两面各饰以一组圆形卷枝纹,凤纹之间均饰以凸起的乳丁纹。永乐宣德天球瓶只见之于青花瓷器,形式大同小异,均无耳,纹饰均为永乐宣德时期常见者,诸如缠枝花卉、云龙及海水龙等纹。

如意耳葫芦扁瓶有两种形式,一种上部为葫芦形小口,下部扁圆形;一种为下部稍大于上部,两种瓶的两侧均有如意形耳,下均为长方形圈足。此种瓶是仿照西亚地区同形陶瓶烧制的,在瓶的口部略有变化,主体纹饰两面也仿照瓶的宝相花式布局,传世品以宣德时期较多,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款的,均书于瓶口的下面。传世文物之中还有铜质者,造型、纹饰及年款均与宣德带款者完全相同,很有可能西亚地区有些种黄铜(Brass)双耳瓶,因此也有铜质仿制品。洗口如意耳扁瓶其形为洗形小口,瓶腹较大,圆而扁,口肩连以如意形双耳,宽圈足,肩部左右各凸起一圆饼。此种瓶式元与明初均未见过,从形式看也属摹仿西亚地区器形烧制的;传世青花瓷器中有永乐时期者,以两面画锦地纹饰及缠枝花者稍多,所画图案纹饰也具伊朗特色。

执壶为宣德时期常见壶形之一,壶体瘦而高,小口,口一侧有形方流,流口呈葫芦形,与流相对处有曲柄,口与颈相连,丰肩,肩以下渐敛,腹部近垂直形,圈足。此种壶是摹仿伊良十三世纪银壶造型烧制的,伊朗银壶腹为十方形,流向上翘起,圈足外撇,而宣德时期青花壶改为圆形腹,壶流改为平行,与壶柄高度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外撇圈足也改为直式。经过一些小的改变仍然保存了伊朗的民族形式,同时也适合了明代宫廷实用需要。

花浇也属永乐宣德时期常见的,一种新的造型,其形为口颈相连,腹近球形,口肩连以曲柄,底心内凹。花浇是仿照西亚地区黄铜及白玉花浇浇制的,黄铜者刻纤细花纹。永乐宣德青花花浇也传世不少,永乐花浇均为龙形细柄,宣德者柄为如意形,宣德花浇有六字横款的,均书于肩部。

鱼篓尊,浅式,敛口,口以下渐广,腹下部肥大,圜底。是摹仿西亚黄铜鱼篓尊形式烧制,西亚地区黄铜鱼篓尊有两种形式,造型大体雷同,仅口部稍有不同,一种为直口,一种为敛口,直口者器外刻有纹饰,敛口者光素无纹,永乐宣德均摹仿敛口鱼篓尊,外部多绘缠枝花卉,口下多画图案纹饰,器物里心画折枝花卉。折沿盆盆口沿外撇,盆身上部微狭,下部略广,盆身几近垂直,平底。折沿盆是仿叙利亚彩绘盆及伊朗黄铜折沿盆形式烧制,伊朗阿迪比尔寺庙收藏品中有一件叙利亚烧制的彩绘折沿盆、盆外主体纹饰画团花四朵,花间均书阿刺伯文字。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仿折沿盆的流传不多,盆有大小,里外里缠枝牡丹、莲花及牵牛花纹的稍多,永乐折沿盆形式较小,纹饰富西亚地区特色。

盘座造型具典型西亚地区特色,上下均折沿,座身近垂直,中部凸起一周,盘座中空无底。此形是摹仿西亚地区黄铜盘座形式烧制的。黄铜盘座兴起于十三世纪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期,十四世纪时仍然盛行制做,据已知资料,目前收藏于埃及、英国及美国博物馆的十四世纪黄铜盘座共有八件,此外埃及开罗还流传有陶质盘座,它们形状特征大体类似,黄铜座器身外部刻团花及阿刺伯文。宣德时仿烧的青花盘座目前有两件,一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现藏于大马士革私人之手,两件造型纹饰完全相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盘座,乾隆时已收藏于清宫,曾定名为无挡尊,乾隆曾为此盘座写过诗句,今天应还它以盘座的原有名称。直流壶其形为撇口,球形腹,圈足外撇,腹上部有流,流直形向上斜出。此壶明显富有西亚地区金属器特色,传世永乐青花直流壶见过两件,一藏于故宫博物院,一流散海外,两件壶造型纹饰完全相同。

扁壶,为宣德时期一种造型奇特的壶,壶身小口无颈,有盖,腹硕大呈扁圆形,肩有双系,壶一面坦平无釉,盛物可靠于墙壁,不用时可平放,一面隆起,中心凸起一圆饼。此种壶式元末明初均未见过,是仿照西亚地区壶式烧制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数件,壶身均画缠枝花卉,体积均较大。

除上述九种器形外,永乐宣德青花瓷中带西亚地区影响的还有不少,本文只做一扼要的介绍,系统的研究将是很有必要的。

明宣德五彩与青花釉里红瓷器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领域中的一门重大学科——陶瓷的研究,曾经既不与古代瓷窑遗址的调查和发掘相联系,又没能把传世瓷器与墓葬发掘出土瓷器的年代相印证而长期停留在文献史料上。

明清瓷器的鉴定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发掘的墓葬很少,而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就更少,出土瓷器罕见,难以作为我们断代的依据。明清瓷器又不像唐宋瓷器那样具有较固定的标准,各个具体朝代的年限又不长,瓷器的品种相当繁杂,并且还有一个后代继承前代的连续性问题等等。又加上现在“假古董”充斥,鱼目混珠,真伪难辨。所以,明清瓷器鉴定就成为目前较难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陶瓷鉴定是一门科学,要求鉴定家们必须学习研究陶瓷鉴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如陶瓷史、烧造工艺、陶瓷美术、陶瓷科学等方面的内容,用以丰富自己的鉴定知识,因为这些都是造就各个时期陶瓷器特征的最直接的因素。实践证明,我们在断代时,往往对一件陶瓷器在说不明道不白的时候“走眼”。这恐怕就是由于我们在某些领域缺乏应有的知识造成的。所以,要求鉴定家不仅要有实践经验,同时也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

近年来由于新出现了一些元代青花与红绿彩瓷器,明永乐、宣德青花釉里红瓷器,还有极其罕见的宣德五彩瓷器等,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向我们扑面而来。单凭过去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谓“眼力”就能解决当前我们所遇到的新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要克服那种既不学习也不研究的 故步自封的思想。鉴定家们既不能把假看成“真”,更不能把真当成“假”。

新出现的明永乐、宣德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及特别重要的明宣德五彩瓷器,它们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与我们一般所看到的同时期的官窑瓷器有所不同,与现代景德镇的高仿品也有较大的区别。对这些文物的真、伪断定,就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稍有失误,对国家的损失就无可挽回。

现以广东省揭阳市博物馆筹备处收藏的永乐、宣德青花釉里红瓷器与宣德五彩瓷器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


永乐红釉瓷器指的是在明永乐年间烧制出来的一种瓷器,永乐时期,对于红釉烧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红柚瓷器,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瓶、盘、碗等造型,胎薄体轻,在造型方面十分的规整,大多数都是纯色的,上面没有任何的纹饰,比较少数会印有云龙纹。

红釉瓷器的制作基本上全部被皇家所垄断,在进行制作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是寻常老百姓的话根本就无力负担,同时由于皇室对红色、黄色等釉色的垄断,使得永乐红的瓷器精品基本上都是在御窑中出现。

明朝君主权力的强化也通过红釉瓷器展现出来,这个时期在进行红釉瓷器制作的时候有着十分严格的生产制度,包括完整的制作、管理以及使用制度。在制作的时候要分工明确,在不同的制作环节都是会有专人进行把控,这样的话就做到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永乐红釉瓷器的生产数量。而在管理方面,采用的是严格的匠籍制度,这两种生产、管理方式,使得红釉瓷器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红釉瓷器耗费了皇室数量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得所制作出来的成品更加的精致,同时对于制作工艺上也是精益求精。对于所制作出来的红釉瓷器采用的是“优胜劣汰”的制度,只要是稍微有瑕疵的红釉瓷器都是会被打碎掩埋的。

从景德镇后期出土的大量的碎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红釉瓷器的制作难度之高,同时在成品率上也是比较低的,所以虽然是曾经大量的进行过生产,但是存世量并不多,“物以稀为贵”也是红釉瓷器的价格为何如此之高的原因。

决定红釉瓷器到底是不是精品瓷器,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瓷器的成色,红釉瓷器在进行烧制的时候所付出的劳力和成本会比同时期其他瓷器高很多,在制作工艺上也更难,极为复杂,同时由于严格的挑选制度,使得红釉瓷器精品实在难得。

永乐红釉瓷器烧造出来的釉色十分的均匀,多为鲜亮的颜色,虽然说明朝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进行红釉瓷器烧制的朝代,但是确实红釉瓷器得到了最为广泛发展的辉煌时期,所烧制出来的红釉瓷器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永乐红釉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明永乐红釉高足杯,尺寸:15.1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9,62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明初釉红瓷器,釉色艳丽夺目,却殊为珍罕。自元末伊始,景德镇御窑厂研制釉裹红,然铜红烧造困难,接近一个世纪的反复试验,自永乐时,才偶得如本品发色殷红亮丽之作品。明御窑厂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因烧制失败而刻意损坏的残片,足见佳品之难求,成功之可贵,见《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2009年,页14,图10。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清宫旧藏永乐年款高足杯,外施铜红,内留素白,另有高足杯,无款,通体施红釉,饰以描金,见于《中国陶瓷全集》,上海,1999-2000年,卷13,图版12-17。东京出光美术馆又藏一例红釉暗花龙纹高足杯,书永乐四字年款,刊于《中国陶瓷:出光美术馆图录》,东京,1987年图版159,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80年4月15日,编号265。景德镇明御窑出土相类似的永乐署款红釉高足杯,宣德地曾红釉圆器堆中则发现无款红釉高足杯,另有宣德款外红内白高足杯,见《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图版24及46;图3则载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52-1。出土明初高足杯的外观比例各异,永宣之分并不明确,但刘新图在鸿禧美术馆图录中的文章中,附永宣瓷器线描对比图(页154),显示宣德高足杯口足外撇较永乐器略为明显。

2:明永乐釉里红暗刻云龙纹罐,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3,200,000 ~ 5,2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明代沿用景德镇为御窑厂窑址烧造瓷器,但其何时开始为宫廷服务烧制御瓷,一直尚未有定论,以文献来看有洪武二年说,洪武三十五年说、洪武末年说及宣德初年说,但洪武二年说显然与《大明会典》所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之记载相左。如据《大明会典》所载,则洪武二十六年以前,景德镇仅为同磁州、处州一样的官府窑厂,而尚未成为独有的御窑厂。此一时期的珠山窑厂仍全面继承元代官府窑厂制度及特征,沿用元代瓷局管理之生产旧法,于正德年间的《饶州府志》也可见此类记载:“景德镇,即陶器之所,肇于唐而备于宋,国朝设局以司之。”故而洪武瓷器大多尚有元代之遗风。本罐即为此例,罐敞口,圆肩圆腹,内凹圈足。与洪武朝胎底无釉,显现火石红色不同,本品于器底罩施白釉。且釉色白润匀净,十分难得。通体以釉里红为饰,口沿、颈部以弦纹为饰,底部环饰仰莲纹,腹部主体纹样为奔腾的行龙,呈争珠之姿。龙首修长,如意云鼻上卷,龙角顺贴于首后,龙爪锋锐有力,龙身姿态遒劲,背鳍分明,四肢矫健,且于关节后方缀饰龙髯,姿态跋扈,动势鲜活。龙鳞描绘精准而清晰,背部、腹部、爪部、颈部过度自然,详尽而写实。周围折带云缭绕。此纹样之蓝本即可追溯至元代,尤以四肢于关节后描绘的龙髯最为典型,其例可参见赫赫有名的大维德瓶,现藏大英博物馆,因其颈部有明确祭祀铭文而可确定为元代至正年间产物。

釉里红为洪武一朝瓷器的主色,但由于烧造技术不成熟,发色多偏暗沉。如本品发色浓妍纯正者,实属难得。与元代繁杂满布的纹饰相比,本品之纹样布局更为疏朗简单,可谓既承袭于元,又有别于前元,其造型与纹样诚如景德镇御器厂石碑所载:“高皇帝以纯朴开基,敦大贻训,土硎可啜,奇巧不尚,有古帝王风度。”

3:明永乐釉里红暗刻海水龙纹梅瓶,尺寸:高33.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成交价: RMB 2,464,000 ,成交时间:2013.07.07,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嗣臻艺术品拍卖会第一期。

瓶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通体施红釉,釉不及底,瓶身暗刻龙纹,下面暗刻山和海,肩部暗刻云纹。龙身较瘦长,但比元之龙则要胖些。龙五爪。鬃毛上扬,做腾飞状,海水波涛汹涌,山势险恶。 釉面肥厚处闪虾青色,唇口釉薄处呈白色。瓶底为细砂,无釉,白中泛黄。

4:明永乐釉里红暗刻海水龙纹梅瓶,尺寸:高33.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成交价: RMB 2,100,000 ,成交时间:2013.12.01,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嗣臻艺术品拍卖会第三期。

瓶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通体施红釉,釉不及底,瓶身暗刻龙纹,下面暗刻山和海,肩部暗刻云纹。龙身较瘦长,但比元之龙则要胖些。龙五爪。鬃毛上扬,做腾飞状,海水波涛汹涌,山势险恶。 釉面肥厚处闪虾青色,唇口釉薄处呈白色。瓶底为细砂,无釉,白中泛黄。

5:明正德白地红彩折枝花果纹碗,尺寸:直径17.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 ,成交时间:2012.06.05,拍卖公司: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白釉匀净细腻,红彩纯净,为此时期典型特征。外壁以红彩绘四组折枝花卉纹,胫部绘莲瓣图案,自口沿至外圈足,分别以三组双弦纹与一组单弦纹将图案进行分隔,主题鲜明。底部红彩双圈内楷书「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6: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双龙纹梅瓶,尺寸:高22.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 ,成交时间:2012.06.05,拍卖公司: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釉里红品种,创烧于元代,因以在高温烧制环境下易于变色的含铜颜料绘制,而发色鲜艳,殊为不易,故自明早期后即鲜有烧制,直到康熙时期方才恢复,而如本拍品颜色纯正者,则极为少见。胎质细腻,白釉温润,釉光如玉。唇口,束颈,溜肩,梅瓶形器身,造型端庄。瓶身以白釉为地,釉下绘两条鲜红五爪龙纹为主题图案,青花双点龙睛,龙身腾跃,火云高飞,红白两色交相辉映,格外醒目。

7:明永乐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果盘,尺寸:高4.5厘米;口21.5厘米;底12.3厘米,估价:HKD 280,000 ,成交价: HKD 528,000 ,成交时间:2012.01.08,拍卖公司:澳门龙禧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新年艺术品拍卖会。

此盘敞口,浅腹,葵花形盘口,通体以白釉为底,壁内外以釉里红绘以缠枝花卉纹,釉面光洁明亮,釉色莹润,釉质滋润透亮,胎体细腻。底落“永乐年制”四字款。

8:清乾隆仿永乐红釉高足碗,尺寸:直径15.2厘米,估价:RMB 220,000 ~ 28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8.06.20,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敞口,深腹,腹部下收,下作梯形高足,通体施祭红釉料,釉料色泽深沈凝厚,呈现静谧雅致气韵,器表质感光滑莹润,流露含蓄内敛之美。整器外表未琢丝毫纹饰,碗身造型简约有力,雍容大度,既富柔美华丽之质,又具端庄雅正之姿。高足内壁施纯净白釉,其上落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本品造型简约瑰丽,实为个中上,外壁霁红流釉明显,故有仿永乐、宣德红釉之意。相类器传世亦不多见,可见日本长尾美术馆旧藏一例;南京博物院藏一例,录于《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南京博物院编著,页197。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售出一例,编号3022。此三例为与本品一致造型,余见乾隆红釉高足碗皆为浅口,高足弦纹者,故本品于同时期作品烧造更为稀有。

如何鉴定大明宣德青花瓷器


大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青花加紫”色,它的特点就是在瓷器上的青花纹间添加釉里红纹饰烧制而成,色彩明丽大方,最早见于元代,但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优秀的青花瓷器很少,随着技术的进步,明代成功把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术,因此,有许多青花瓷器精品,下面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大明宣德青花釉里瓷器的鉴定方法。

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简介

宣德时期的青花颜色艳丽精美,经火一次性高温烧制而成,其烧制温度大致在1300摄氏度左右,因此釉的色彩特别纯正,青花与釉里红相间而绘,色彩鲜明精致,其中青花是用青花料描绘而成,釉里红是用铜的氧化物为材料配置的彩料,表面还有一层透明釉,在釉里透出一种红色的纹样,故以“釉里红”得名,颜色沉着稳定。大明宣德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艺术与器物的和谐统一,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如何鉴定大明宣德青花瓷器

1、根据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点鉴定

我们都知道明代景德镇瓷器一统天下,瓷器的烧造技术水平极高,占据主要的发展市场,也远销国外,明代瓷器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造型方面丰满浑厚,釉面滋润明亮,纹饰以龙凤、山水、花鸟为主,画面潇洒,笔意酣畅,所以根据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就能很快进行初步鉴定。

2、根据款识辨别真伪

自古以来,各代的款识都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根据款识判断真伪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根据款识的笔法、字体类型结构以及排列的形式、色泽的浓淡等进行判别是十分方便的,但这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积累一定经验才能准确判断。

3、根据器型鉴定

明代青花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碗、花瓶和笔筒,今年拍卖市场见到的比较多,一般赝品青花色浅淡,釉里红也稍有透黑现象,与真品青花瓷器相比色差较。

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鉴定方法介绍就到这里了,近几年大明宣德时期的青花在古玩市场出现的较多,有机会的朋友可以去见一见真品,希望这些简单的鉴别方法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明宣德瓷器怎么鉴定?


明宣德瓷器怎么鉴定?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1、造型特征:明宣德瓷器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2、胎体、底足特征:明宣德瓷器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3、釉面特征:明宣德瓷器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民窑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4、青花用料: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5、纹饰图案特征: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6、款识特征: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明永乐瓷器怎么鉴定?


明永乐瓷器怎么鉴定?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明永乐瓷器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明永乐瓷器的造型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2、胎体、底足特征:明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3、釉面特征: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废后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4、青花用料特征:明永乐瓷器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5、图案纹饰特征: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明永乐瓷器的装饰纹样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划方法表现的。

6、款识特征: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收藏如何辨别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