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古陶瓷收藏 如何抓住收藏机遇?

古陶瓷收藏 如何抓住收藏机遇?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1-03-01

古代瓷器收藏。

泥质灰陶。豆盘外壁彩绘红褐和淡黄两色组成的宽带纹和弧带纹,圈足部位彩绘一周红褐色宽带纹。新石器时代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彩绘陶是在器物烧成后进行彩绘,易于脱落,因而十分难得。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一个机遇问题,收藏也不例外。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收藏机遇,增强捕捉机遇的能力,是收藏爱好者成功的进行收藏活动,不断提高收藏水平的必要条件。

有人认为,收藏机遇就是“运气”,把收藏活动完全寄希望于碰运气,总希望有一天“填上掉下馅饼来”,毫不费力的收藏到一件绝世珍品。在这种侥幸心理支配下,有点古瓷爱好者道行欠深,却整天心里想着“官窑”,照着书本在市场上搜寻“官窑”,一旦自认为像“官窑”品,就毫不怀疑的买下来。还有的藏友把收藏古瓷看得如同买彩票,说:“买十件八件,只要碰对了一件就都赚回来了!”这样来认识收藏机遇,没有不在收藏活动中吃败仗的。

那么,什么是机遇呢?按照哲学的表述,机遇就是客观事物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向人们提供和展现的目中信息和机会。这种机遇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由于事物本质所决定,机遇一定会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受到激发而出现,这是它的必然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机遇在什么情况、什么场合下表现出来又有不确定性,这是它的偶然性。所以,收藏机遇同其他事物的机遇一样,具有意外性的特点。正因为有这种意外性,才使收藏者的主管愿望同客观条件之间出现了极大的矛盾,才使人们的收藏活动变得捉摸不定。

古玩界有句俗话“古董珍玩传不过三代”。说的是古往今来凡是文物古玩都不会被一个家族永世不息的传承下去,总会因为各种社会、家庭或个人原因而流失逸散,不断易主。只有到近代建立起国家博物馆以后,文物古玩的存藏才相对稳定改起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凡是散藏于民间的文物古玩,都有进入流通领域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而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些东西被出卖、被交换、被赠送,出现因藏品易手而发生的新的收藏机遇,却有着极不确定的偶然性。

对收藏者来说,收藏机遇的出现是客观的、不依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说我想收藏什么就一定会得到什么;我想在什么时候得到就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得到,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唯心主义。但是,一个成功的收藏者一定要在机遇出现的时候擅于感知机遇,抓住机遇,实现收藏目的。

收藏机遇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收藏对象的获得上的意外性。收藏目标是明确的,但目标的发现和获得是意外的,具有收藏对象出现条件上的偶然性,即收藏机遇出现时机的不确定性。一件收藏者苦苦追求多年的藏品,寻寻觅觅,无法圆梦,却在一个极其偶然、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得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另一种是藏品种类的获得上的意外性。它表现为收藏者本意水球的目标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从那个品,但发现并得到的确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从那个品,甚至是比原定目标更有价值的藏品,具有“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里柳成荫”的妙趣。这种机遇是那些收藏爱好广泛、知识面宽的人容易碰到的事。

在科学史上,大量的科学发现源于科学机遇,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机遇无疑为其提供和创造了难得的收藏条件。翻阅中国近代以来注明收藏家和文物古玩上任的逸闻趣事,因猪啊猪机遇而获得珍宝的比比皆是:因错失机遇而抱憾终生者也不乏其人。因此,任何一位收藏爱好者都要重视收藏机遇,端正对收藏机遇的认识,剔除唯心主义的侥幸心理,唯物主义的认识机遇,学习和提高捕捉机遇的能力。

机遇是客观条件,而认知、把握和捕捉机遇是主管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和搜从活动中处理机遇的能力是一种综合因素,收藏者应当从主观上下工夫,锻炼和提高这种能力。

第一,要认真读书,以书为师,努力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藏品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的汲取和集成古今专家的宝贵鉴定经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藏品鉴别和捕捉收藏机遇是一种综合能力,单一的从书本上学习鉴定理论是不行的,因为在当前仿风盛行、仿技日高的情况下,鉴别器物真伪的突破口往往不在鉴定理论本身。而在其外。需要文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商品价值学记忆相关的自然科学等知识群的共同运用,才能慧眼独具。辨赝识真,才能在别人的否定中看到和肯定,捕捉到宝贵的收藏机遇。

第二,要重视实践,以物为师,在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下工夫,从对藏品实物标本的认知上获取真知,为把握和捕捉收藏机遇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只有在正确的藏品鉴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藏品实物的观察审视,分析认知,才能真切实际的感悟到藏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本质,逐渐掌握藏品鉴别之真谛,一旦收藏机遇出现,理科会产生顿悟而迅速抓住。

第三,要训练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机遇偶闪现,捕捉靠自身。能不能对机遇所提供的线索十分敏感,是一个收藏者处理机遇能力的重要表现。每个收藏者都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经常留意意外信息的热情,羊城警觉收藏机遇出现的习惯。一句话,在偶然中发现必然,这正是在捕捉收藏机遇能力上他们技高一筹的过人之处。

第四,要训练自己高度的判断能力。

在目前许多收藏品种赝品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古玩市场,鱼龙混杂,真假为伍,真品有时很新,假货拼命做旧。判断能力不强的收藏者,往往由于真伪问题或者价值entire在真品面前犹豫不决,无所适从。一旦放手,立即眼睁睁看着好东西被识货者买走,给自己留下无限的失落和悔恨。而判断能力强的收藏者却能在机遇出现的瞬间,调动全部知识与经验储备,作出快速决断,猪啊猪那极难获得的机遇而收藏成功。当然,一个收藏者的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鉴定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判断能力的运用,无疑成为他们在藏品的收藏竞争中屡屡制胜的法宝。TAOci52.CoM

第五,要不断提高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捕捉收藏机遇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共同藏品相关的实质进行辩证分析、鉴别藏品的过程。收藏者面临机遇出现的时候,归根到底的智力活动焦点是一个“辨”字。在这个“辨”的全部思维过程中,如何坚持用唯物论克服主主观臆断、主观想象或主观意愿的唯心论;如何坚持用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的本本主义或片面性,观察和分析实物外部的表型,识破假象,探求真相,取得对机遇所提供的收藏对象的本质认识,是收藏结果成败的关键。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古瓷收藏:工薪阶层如何收藏古瓷器?


南宋哥窑轮花碗

开片即是瓷器釉面出现裂纹的现象。

原因是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率也有差异,形成开片,宋以前为缺陷,但从宋哥窑后变成装饰也成特点。

古往今来,热爱收藏者甚多,除皇族豪门、大家富户能以权势和金钱广受天下珍物,堆起个藏家名声者外,民间事业有成者甚少,有宋以降,每个朝代注明者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除经济实力不足外,亦与其文化底蕴、鉴藏眼力、选藏目光以及收藏方法等方面的缺陷有关。每个收藏爱好者从事收藏活动的主客观条件都是不相同的,其成功度没有可比性,不能以同一水平评判不同人收藏活动的成功与否。经济实力雄厚者能财大气粗的再木槌上竞拍到明清官窑瓷器固然可贺,但“瓷片族”从工地挖掘机下抢救出来一件古瓷失传残器的意义和价值绝不比前者逊色。道理很简单,明清官窑器只要上拍,有钱就能竞争到手,而虽残犹珍的古瓷孤品,之恩那个靠机遇和眼力获得,金钱是毫无价值和作用的。一般来说,要在收藏活动中取得与自身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成功,要重视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严格鉴定,保证真品。仿品、赝品、伪品可买,但只能作为明知其假而购来用于对比研究,以提高鉴识能力为目的。如果由于鉴定水平的地下或鉴定态度的草率而使仿、赝、伪品错被收藏,混杂于真器之列,那就是收藏上的失败。因此,在古瓷金顶上“宁严勿宽,不存侥幸”:“宁肯失之,不可草率”应是工薪大众收藏爱好者坚持的原则和信条,因为这类藏友们的经济能力决定了我们“失败不起”!

藏研结合,乐在其中。面对藏品,收藏的乐趣可以在其增值之金钱,可以在其观赏之美感,然而最有乐趣者,在其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之辈发现、被解读、被感悟,何以如此,概因收藏是一种知识性活动。

重视价值,慎重选藏。只要够得上古瓷器收藏品档次之物,皆有价值。具体说是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一件古瓷器上,这些价值的存在并不想等,并不平均,并不一致。总之,有价值这则选藏之,否,则弃之。要坚持古瓷收藏上“真、善、美、少、精、奇“的原则,对那些上述价值甚少、虽也称得上古瓷之物,收藏上一两件标本即可,无需重复收藏。

吐故纳新,以藏养藏。工薪阶层资金有限,古瓷收藏能够只进不出者甚少。即以藏友之间互相交换、调配余缺而论,也有必要搞活收藏,吐故纳新。在己者为重复藏品,在彼者成研究标本,两相授受,各得其所。

如何收藏高古瓷


刮目相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收藏爱好者提起瓷器收藏往往言必称明清官窑,对于永宣青花、乾隆珐琅彩津津乐道,而对“高古瓷”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比如唐宋时期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恬淡秀雅。宋代,陶瓷工艺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设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南北各地名窑林立,品种繁多。除闻名遐迩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外,还有北方的耀州窑、磁州窑。南方的越窑、龙泉窑、建阳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品种则有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及彩绘瓷。

不久前,著名收藏家、长三角收藏研究会特聘专家胡平在松江上海之根雪浪湖文化休闲度假村举办了古陶瓷鉴赏品评会。展出了他收藏的唐代黄釉刻花盖罐、北宋青釉刻花蓖纹双层碗(又称诸葛碗)、辽代花釉鸡首壶、南宋末至元代影青莲瓣纹折沿碗、元代龙泉窑象耳尊等高古瓷器。得到了李知宴、维莲、唐恺、宋业伟等专家的好评。

胡平表示:高古瓷器年代久远和稀少的特性,将随着藏家对瓷器的关注会越来越受青睐。但是爱好者进入这个收藏领域并不容易,买错了交学费是免不了的,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增长鉴赏能力后才会将损失降到最低。胡平说,收藏“高古瓷”不但要多看书本,通过书本不断获取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器形、釉面、胎骨等,更要多去博物馆等专业机构看实物,而后通过实践积累实战经验。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

如何收藏艺术陶瓷


清雅隽永、古朴精致的中国瓷器意境,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许多人观赏、收藏的热门货。

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

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美术而闻名的湖南醴陵;还有生产雨点釉和创新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以及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

一般工薪阶层都具备收藏陈设艺术陶瓷的条件,但收藏是一门学问首先要量力而行。经济不十分富裕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彩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这类陶瓷的设计,如能达到形象美、情趣好、内涵深的三个要求,就是品位较高的陶瓷艺术作品。其次,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就需要认真加以鉴定。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

再就是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

最后,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是有裂纹的,再好看的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瓷器不易保存。

古玩陶瓷收藏商家 谈该如何鉴别高古陶瓷


中国古陶瓷窑口众多,烧瓷历史绵长,其鉴定一直是文物收藏界的热门话题,也困扰着很多藏家。近日,记者从古玩陶瓷收藏商家杨先生处,听杨先生谈起该如何鉴别高估陶瓷。

高古陶瓷(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造型釉色

与其他门类古玩艺术品赝品自古有之不同,高古陶瓷古代仿制的现象并不多见。“市场需求决定了赝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宋瓷造假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增多,而且大都集中于五大名窑,其赝品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明清瓷器。随着高古瓷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现在的古玩市场里,高古时期瓷器造假越来越多,藏家很容易上当。”古玩商杨华说。

杨华告诉记者,“器型、纹饰、款识、釉彩和工艺是鉴定古陶瓷真伪传统意义上的重要指标。首先从釉面的造假来看,赝品的剥釉是用电动刻笔钻下的,表面有坑,而古陶瓷上的自然剥釉呈大小片状或颗粒,有棱角,器物周身可见。另外,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暗淡无光。从岁月的痕迹上来看,赝品是人为用砂纸打磨出来的,方向明显且不自然,而古陶瓷的使用痕迹杂乱无章并不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手法再高明的造假者,也仿造不了古瓷器的胎质。古代瓷器人工炼泥,胎泥还要放置多年,导致烧制出来的陶瓷胎质疏松,细看可见细小的气孔,而现代赝品的胎泥是机器磨的,非常细密光滑。”

古陶瓷的造型和釉色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重要的判定依据。“断代的要领是掌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如钴蓝釉瓷器,其上限不早于元代早期。比如梅瓶,宋代开始流行,元、明、清都有,但每个时期的曲线有所不同。宋代的梅瓶身体修长,圈足,古朴秀美。到元代则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下身较胖,这一时期梅瓶造型最美。此外,从釉色来看,定窑的白釉,汝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紫釉等都是其显著的特征。”杨华建议,藏家要尽量熟悉中国陶瓷史,多读多看博物馆展出的收藏品和图录。

“另外,古陶瓷的釉中有无气泡也是一种鉴定方法。不过对于不同时期器物的气泡特征、形成原因和变化,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杨华说,“行家鉴别时会掂一掂瓷器的重量,如果对每个时代的瓷器非常了解,用手一掂就能够知道真假。还有人听音,用手指敲瓷器仔细听其回声,也可以帮助鉴定真伪。真品的回音清脆且时间较长,而赝品的回声短暂且混浊。当然这些直观的鉴别手法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经验之上的。”

从瓷片收藏入手

然而,一些专家却提出对中国高古陶瓷的鉴定一直存在着误区。某资深鉴定专家告诉记者,所谓“气泡鉴定并不靠谱”。他说:“瓷器气泡鉴定的说法太夸张了,有忽悠的嫌疑。很多人热衷用放大镜观察瓷器上的气泡,但气泡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也不能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于对此,杨华认为,相同窑口的器物在气泡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窑口的瓷器,在原料、配方、施釉、烧成温度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所以烧成后的气泡特征也应该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以气泡特征来鉴定古陶瓷的前提是,对器物的窑口、工艺和气泡特征都非常熟悉,且具有相关真品的鉴定经验。”杨华告诉记者,蛤蜊光曾经是瓷器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过,蛤蜊光已经不能为我们的鉴定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了,因为现在的造假者甚至能逼真地做出蛤蜊光,使赝品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七彩光。另外,对于高古瓷器的仪器检测也不能过于迷信,现在的仿品完全可以达到与真品的元素比例一样的水平。”

“高古陶瓷收藏的第一步应该从瓷片收藏开始。”杨华说,“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光读书本看图录行不通,应该多摸、多研究瓷片的质感,这样才能练出好手感。而且现在收藏圈里,瓷片收藏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了。”

古陶瓷专题收藏更易介入


元代三彩朱雀

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藏之风盛极一时,从事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艺术品市场异常活跃,书画、和田玉、翡翠、古家具等轮番登场,其价格一涨再涨。然而,作为传统收藏大项的古代陶瓷,却沉寂多时,其价格仍在低位,有蓄势待发的态势。笔者预测,古陶瓷将是下一个投资收藏的热点。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法律法规缺失的市场和窑口众多的古代陶瓷,如何收藏、收藏什么却成了难题。本人从事古陶瓷收藏30多年,有很多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体会,对今后古陶瓷的收藏提出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从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康熙民窑精品、民国和上世纪50年代精品瓷器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高古瓷是指元代以前的瓷器。高古瓷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历史厚重。一部古陶瓷史一部中华文明史,中国制造古陶瓷历史悠久,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二是文化特征明显。中国是文明古国,每个时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到古陶瓷的制作上。三是艺术水准高。高古瓷制作精美,富含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四是遗存多。中国瓷器的发展有3000多年的历史,窑口众多,光宋代就有定窑、钧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八大民窑系,每一个窑系品种众多、遗存数量大,便于百姓收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高古瓷价格偏低的现象,一件制作精美的宋代湖田窑精品瓷器其价格不过几万元、几十万元,远远低于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清代官窑瓷器。一件民俗性强、历史信息丰富的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也不过区区几万元,甚至卖不过当代景德镇一个年轻工艺师的作品。这种价格偏低的现象是极度不合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对高古瓷的认识将会发生大的改变,高古瓷价格的回归将是大势所趋。高古瓷价格偏低,正是入手的好时机,与其花几十万元买一件当代艺术品,不如花同样的钱买几件甚至更多具有巨大升值空间的高古瓷。笔者认为,一件康熙民窑精品瓷器不应输给晚清官窑瓷器,它的价格应该在几十万元比较合理。基于这样的分析,康熙民窑精品瓷器的升值空间是巨大的。

民国瓷器由于具有制作精细、艺术性强和数量大的特点,越来越被藏家看好。尤其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瓷器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其精品已突破千万元大关。然而,珠山八友以外的文人瓷器由于知名度不大价格偏低,一般都在数万元左右。笔者建议,普通收藏家应多关注珠山八友以外的文人瓷器和不带款的民国精品瓷器。购买这些瓷器如同购买潜力股,升值空间很大。

上世纪50年代的精品瓷器值得关注。这个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以合作社为基地,聚集了一批晚清民国制瓷高手,进行陶瓷生产活动。制作的瓷器异常精美,被誉为建国官窑,这些瓷器仍未受到更多人关注,是当前投资的上佳选项。

二、从器形看:收藏文房用具、茶具、香具以及塑像有较大升值空间。

文房用具制作精良、小巧别致,又由于是文人爱把玩的,经常和琴棋书画、品茗焚香等高雅活动联系在一起,广受大家喜爱,历来是经典的收藏选项。虽然当前价格偏高,但仍会受到市场关注。收藏文房用具不必把眼光盯在明清官窑上,应多关注高古文房用具,高古文房用具制作古朴典雅、色泽清丽、艺术水准更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还应关注明清民窑精品文房用具,这部分东西制作精细、器型丰富、色泽艳丽、存量较大,非常适合普通收藏家收藏把玩。

茶具、香具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收藏热点。茶具收藏应有战略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应关注古董茶具的收藏,目前古董茶具的价格仍然偏低,一把上好的民国紫砂壶只要不是名人制作,也只卖几千元,和几十万元一把的当代名家壶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国用香历史悠久,香文化博大精深,近代用香出现了断层,甚至把用香当做迷信活动对待。但随着人们对香认知的逐步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品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档香制品,如沉香价格就出现了暴涨。香具,作为品香的重要载体,势必会引起大家的关注,香具收藏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亮点。目前,香具收藏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除香炉以外还有很多香具不为人知,当下收藏香具入手早,可拔头筹。

此外笔者还呼吁有责任感的收藏家,应关注古代人物、动物陶瓷塑像的收藏,甚至可做专题收藏,并加强对其研究,积极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从包含的文化特征看:收藏与文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陶瓷会有较大升值空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重大历史事件多。收藏与其有关的陶瓷制品,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些重大事件的理解、传承中华文化,还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清初的统瓶、民国的洪宪瓷以及带有“文革”色彩的现代瓷器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

带有文字的陶瓷由于纪实清楚、文学性强,而受到市场追捧。比如,一件带有文字的康熙青花笔筒,可卖到200万元,如果是康熙山水纹青花笔筒,只卖20万元左右。然而,这种文字的加分效应,并没有在晚清民国的瓷器价格上得到体现。晚清明国瓷器上出现的文字较多,却未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时期的陶瓷,只要出现文字,都是应当给予加分。

名人名家制作和定制的瓷器一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一件蒋介石定制的粉彩瓷瓶,拍卖了600多万元;为毛泽东主席定制的7501瓷器,被看做现代官窑极品,其中一套水点桃花的茶具竟拍卖了1000多万元。中国历史上名人很多,制作和定制的瓷器存量也很多,大多数名人瓷器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其价位也很难和毛瓷相比,有心的收藏家可做些专题收藏,这不仅对名人有纪念意义,而且还会得到很好的经济回报。

古陶瓷收藏的的格调


作为极具品位及格调的知识型学者,《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在收藏方面的眼光也可谓极其“正点”,家藏的古瓷、古籍堪称不计其数,而这些古玩在储财怡情方面的价值也绝对不容小觑。虽说剧中都教授的白瓷收藏看似信手拈来、使用随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千金易得,好瓷难求”。近年来,古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直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行情,被许多专业藏家视为储值投资、陶冶情操的新宠。投资古瓷器,概括起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韩国历史上盛产李朝白瓷的时期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明朝,韩国人对它们极为珍视,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常常会被韩国人视作传家宝贝。目前,李朝白瓷佳品的拍卖成交价多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一般白瓷也有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落锤价。虽说其在拍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同时代的明朝青瓷,但相比现代的爱马仕瓷器而言,400多年前的古瓷显然更具收藏价值,使用起来也更显“高大上”。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器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便是人之所欲。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在当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而剧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世纪被韩国部分民窑模仿烧制,因此在总体稀缺性上尚不算极为罕有,都教授使用它们做餐具也不算太过暴殄天物。

第三,古瓷的价值还在于瓷器是不是“美”。器物精美、制造工艺复杂或别有艺术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价值也就愈高。具体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给人以堂堂大气或秀丽典雅的美感;二是装饰,判断古瓷还在于它的刻划、模印、贴塑、施釉、绘画、题词等装饰手法是否得当,装饰效果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艺术美感。越是造型完整端庄、装饰得当的古瓷器,其市场价格也越高。在剧中,女主千颂伊在打扫客厅时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鲜16世纪著名才子许筠先生的亲笔题词,所以其装饰之“美”、身价之高便不比寻常,所以也难怪“八风不动”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此外,由于瓷器属于易碎品,因此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防千颂伊这样的“女主”。在存放地点的选择上要避免“都教授式”的无保护性摆放,—般建议将古瓷存放于有软囊的锦盒或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以降低拿取时的碰擦隐患。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涂抹油漆,以防止油漆和涂料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宜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

收藏古陶瓷注意三陷阱


由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深圳市收藏协会联合举办的免费文物鉴定会,近日在罗湖创意文化广场举办了今年的第二场,收藏者济济一堂,请求专家们为自己的藏品评判。为满足收藏者求知的需求,鉴定会结束之后,又推出专家讲座,古陶瓷学者、深圳市文管办副主任刘涛主讲。讲座之后刘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收藏陷阱一:

假证书

记者:由这次鉴定会,再由此推及两年来已经举办的20余场免费文物鉴定,我们有一个大体的印象:收藏者拿来鉴定的瓷器,好坏且不论,但赝品充斥,真品非常之少。深圳市场上陶瓷假货大体占多大比例?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市场概况。

刘涛:你说的正是我们大家所共同关心的。和其他一线城市一样,深圳市场上假货也很多,粗略估计吧,不一定准确,仿制的瓷器,应该在90%以上。所以收藏者买货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再仔细,掂量再掂量,最好请真正的高手把关,一件东西研究明白了,研究透了,一点疑问也没有了(若有些许疑问,就要马上收手,因为高人可以帮你指出其他疑问),才可以付钱。这些年来,买假上当的人不少,有个别人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买来一些几乎没有价值的瓷器仿品,我们从这些场免费文物鉴定会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当然深圳的商家里面,有极个别的人懂行、懂货、懂道德,专门经营真品,“价格也许贵了点、高了点,但是真东西”。陶瓷知识深厚的商人少之又少,加之商人的性格是要谋利的,即便国外的商人也是如此,所以我说的商人毕竟是极少数。随着陶瓷知识的普及、道德标准的提升、市场的净化等等,期望若干年后,这样的商人逐渐增多起来,那将是收藏者的福音。

记者:有藏家在鉴定会上不但拿出自己的藏品,甚至还拿出藏品附带的鉴定证书,这种情况下,你们应该怎么评判?

刘涛:我们还是要先看藏品,然后再看你说到的“证书”。这种情况在鉴定会上我们也遇到过,几乎每次鉴定的结果是:藏品是假的,鉴定证书是伪专家出的,这很叫人痛心。目前,有些伪专家无才也无信,游弋于全国各大城市,以营利为目的,到处开“鉴定会”,随意地给假货开“真品鉴定书”,深圳也来过几拨,越发地扰乱了我们的市场。对于前面所介绍的市场赝品横行还有这种假证书现象,我们市里相关部门做了许多治理工作,文体旅游局下设的文化执法大队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工作难度很大,收效甚微,因为在文物收藏方面几乎无法可依。这在全国各地是共通的。尽管现行《文物保护法》里有“文物收藏”章,但几乎没有操作性,文物要不要仿制、制假售假要不要惩处、鉴定失误者要不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严格的界定。这就要求《文物保护法》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要求人大立法实践方面开展深入一步的工作。

收藏陷阱二:

海外“回流”

记者:我们注意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归,感到回归的势头正盛。那么,为确保不上当,我们的藏家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多购进文物?

刘涛:你说的情况是属实的,文物确实在回流,尤其是海外大型拍卖会上,总能见到中国藏家的身影,他们也确实回流了不少好东西。而且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非常正规的文物回流将成为越来越强的趋势。但作为普通收藏者、投资者来说,一定不要走进误区,不要认为从海外回流的东西就基本靠得住。

随便举点例子吧,深圳有夫妇俩在法国生活多年,他们回国时带回两大皮箱的中国“古瓷器”,并请求我们上门去给鉴定一下,鉴定的结果全是假货;再比如,我们出差到德国柏林进行文化交流,到当地很著名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参观,主人请我们到库房里面去看,库房里面积存着不少仿制的古陶瓷。我们当然不便指出来,可库房的德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成批的好东西,是我国驻北京的某外交官在北京淘来的,离任回德时带了回来,全部捐给了我们博物馆。”由这样的事例可以想见,收藏者从海外淘货也要谨慎,因为国外也不是防假的避风港,假货有可能流到国外,在国外的假货也可能再流回来。

收藏陷阱三:

《图录》上珍品的仿造

记者:对陶瓷真伪的鉴别是很不容易的,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诀窍?

刘涛:我这里不敢说诀窍,只敢说必须深入持久地学习,学习陶瓷史,懂一点考古学和鉴赏知识,还要拜高人为师,多看真东西,多看古瓷片的标本,也多看假东西,然后才可以谈所谓的诀窍,才可以断时代、识窑口、辨真伪、估价值。我这里引用著名古陶瓷学者、著名收藏家刘新园先生精彩的观点,给收藏家们作参考。他这样说的,“唐瓷看形,宋瓷看釉,元青花看画,明清瓷看染”,也就是唐瓷要看它形体方面的神韵,宋瓷要看表面釉色的靓丽,元青花瓷器看画图的古朴,明清瓷器看颜色的点染,四个不同年代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器物从形、釉、画、色方面脱离了自己的那个时代,那么这样的器物基本可判定为不是真货。

记者:瓷器的造假都有什么方法?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涛:关于瓷器造假的事情,如用强酸去火气、新瓷器上泥回烧、打磨做旧等等,现在媒体上已经有了许多揭露,藏家们可以多学长长见识,我这里跟你谈谈我鉴定时所亲身经历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三足盘”,因为其中的一足折断了,就把另外两足去掉了一部分,让三足整齐,三足的足底又都分别打平,故宫博物馆出版的《图录》上就有这“短腿”的汝窑三足盘。造假者不知内幕,就按照《图录》上的“短腿”汝窑三足盘大批量地仿制,我在深圳就见过这样短腿的家伙不下几十件,件件相同。凡是见到这样短腿的家伙,我都定它为仿制品,你的“汝窑”怎么就这样巧:腿的尺寸跟人家的一样短,一样地断过一条腿后,把三腿打磨齐?

一个老者拿出一对元青花象耳瓶给我看,说是出土于江西景德镇,自报价值5000万元。如果是真品,我认为这个价格不止,可遗憾的是假的,“出土于景德镇”那也是编出来的故事。因为这两件东西和现藏于英国某大博物馆的“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象耳瓶是一模一样,是照着人家仿制的。仿制者不知道这对在英国的瓶子的耳朵各有圆环,圆环太脆,都掉了,至今在原来套环的部分还有缺釉的痕迹。你拿给我看的东西既无环,又不缺釉,其他地方完全一样,不是仿制又能是什么呢?所以我认为,辨假识假,除了学问根底而外,就是要有丰富的阅历,看的要多。

古陶瓷鉴赏专家丘小君:收藏古瓷器就是收藏历史


(记者张坤)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的古瓷器,更是成了收藏界中的宠儿。面对风生水起的古陶瓷收藏市场,中国著名古陶瓷鉴赏专家丘小君老师认为:收藏古陶瓷就是收藏历史。更不要以盈利为目,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瓷器是“第五大发明”收藏瓷器就是收藏历史

丘小君认为,中国古陶瓷也是中国文物的大发明,世人常说中国有“四大发明”,陶瓷应该是“第五大发明”。中国历史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陶器了,并逐渐发展为瓷器。瓷器不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生活,而且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在国外,主要是玻璃文化,他们不会制作陶瓷,所以这方面一直落后于中国。因此,说陶瓷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点也不为过。”

丘小君告诉记者,收藏瓷器就是收藏历史。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状况都能体现在瓷器上。瓷器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古时候家里摆放的花瓶、茶壶、盘子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等。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

发现古瓷的残缺美爱护每一件藏品

经历过成千百年风雨的“老瓷器”多少都会存在瑕疵,而正是这些瑕疵才重现了当时原始、天然的制作过程,“正式这些瓷器的不完美,我们才能从中找到它们最淳朴的地方。这就是它们美的原因。而瓷器上的瑕疵,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丘小君说。

今年70高龄的丘小君,从事古陶瓷鉴定工作已经40多年。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需要在鉴宝时十分谨慎,从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件藏品。在丘小君看来,每一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为个人的观点,就否定藏品存在的价值。“每一件古陶瓷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古陶瓷鉴定者、一名收藏爱好者,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藏品,而不是诋毁和损坏。一个合格的收藏家,必须对历史要敬畏,对文化要传承,对文物要尊重。”

保持一颗平常心始终坚持学习

面对当今古玩市场上一切以金钱为重的做法,丘小君十分不赞同。在采访时,丘小君先生谈的最多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收藏心态。在他看来,收藏是对历史的尊重,藏友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如果不懂得古陶瓷的历史背景,不晓得文物背后的故事,又何来鉴定和收藏呢。“真正想要从事收藏,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我见过太多想一夜暴富而买了赝品赔的倾家荡产的案例了。这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是要不得的。而那些真正看淡利益的人反而能得到价值很高的藏品。”

活到老,学到老。丘小君从接触到古陶瓷行业的时候,就一直兢兢业业,不断的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年轻的时候,不断的向前辈请教学习,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古籍和资料。也研究了大量的古陶瓷珍品,这都对我的鉴定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丘小君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每天都要看书学习,空闲的时候也经常与藏友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我每天都会有收获。”

丘小君,美籍华人,祖籍山东省诸城市。中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40余年,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节目中担当古陶瓷鉴定专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