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高仿陶瓷以假乱真 鉴定专家鱼龙混杂

景德镇高仿陶瓷以假乱真 鉴定专家鱼龙混杂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3-01

【www.taoci52.com - 景德镇古代瓷器】

古玩拍卖市场向来十分火爆,其中瓷器,尤其是明清官窑器屡次成为拍场的焦点,不断爆出的天价令人瞠目结舌。然而,在拍场以外同样亢奋的还有——瓷器造假商。近年来,随着古代官窑制品市场价格飙升,并不断创造天价,为了牟取暴利,官窑造假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无论是从制作工艺上还是流通渠道上,造假都已经俨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其实,高仿陶瓷的去向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流向富豪收藏者的家里,这些一夜暴富的企业家或为投资或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认为自己可以捡漏买到一件国宝。还有一类就是直接送去拍卖。上拍的东西没有后遗症,因为拍卖法中规定对拍卖行提前声明不保真的拍品免责。2008年,瀚海拍卖公司因为拍卖吴冠中画作的仿品被告上法庭,尽管吴本人认定是赝品,但买主依然败诉。这样的大拍卖行尚且不那么可靠,更别说那些小的了,有时一场下来拍品六七成都是假的。

然而,那些由景德镇仿造出来的“官窑”瓷器,无论是被富豪收藏还是拿去上拍,都有绕不开的一关:专家鉴定。富豪买货会找专家把关,拍卖行更是有不得少于5位副研究员的专家鉴定。如果说这两个环节问题最多,那么专家们的“火眼金睛”面对高仿品,难道也失灵了吗?

你别看那些端坐电视鉴宝节目里的专家,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他们说的都是行话、套话,比如说窑口、造型、纹饰、用料等等,都是文物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在外行人看来这些专家能把上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了然于胸,实际上都是些基本要素,这些话套到真东西上是这样,套到假东西上也是这样,都是模式化的。所以真正辨别文物真假时,真在什么地方、假在什么地方是需要仔细辨别的。比如说明代的釉的鉴别,是真正的明代釉,还是仿制的,区别在哪里,那些所谓的专家可能就说不来了,一业内人士如是说。其实这些专家都是高高在上的,无法了解业内真实的行情。还有些专家本来看不出真假,但又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不行,所以就信口开河,利用现在收藏界的混乱局面,故意忽悠。[PAGE]

除了实践功底不够,专家们道德上的缺失也是一方面。有一些专家鉴定,如果没有好处的话,基本上说是假的,得到好处后,假的也说成是真的。一些古董贩子在卖瓷器时甚至和专家勾结,提前说好是四六分、还是五五分(利润),合伙把赝品卖给一些企业家。若干年后,这些企业家醒悟过来了,但也无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悲的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仍执迷不悟。

如今总结现在的鉴定文物专家队伍可以这样形容:鱼龙混杂。有些专家写文章真是很漂亮,真看起东西来却不如倒卖文物的贩子,但就是这些人仍然在鉴定文物甚至签字、开证书,这一方面扰乱了文物市场,另一方面却使真正需要保护的国家文物无意中流失,不得不说是文物界的悲哀啊。

面对现状,收藏之水又如此之深,如果不尽快建立一支过硬的专家队伍,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将会是一堆高仿文物,其危害之深重,后果不堪设想啊。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当代高仿陶瓷鉴定难度大


后朝仿前朝,是中国古陶瓷界的仿制传统。如元朝仿宋朝的龙泉窑瓷,明朝仿宋朝的五大名窑瓷,清雍正、乾隆朝仿明永乐、宣德朝官窑瓷等,均为仿制精品瓷。但传统的古陶瓷收藏界,没有“高仿瓷”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起源于景德镇20世纪80年代后私人小窑的逼真仿制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地民间古陶瓷收藏活动风起云涌,景德镇一些率先下海设瓷窑作坊的商人,嗅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拍卖中国明清官窑彩瓷屡创世界新纪录的讯息,开始酝酿一清景德镇老瓷艺人精仿明清官窑新瓷。

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赴景德镇等地的陶瓷博物馆参观,曾听到不少传闻轶事。当时地区博物馆的管理较为松散,个别私人窑主串通博物馆内部人员每逢节假日,把馆藏的稍有破损的明清官窑青花花瓶偷偷“借”出来,供仿古瓷老艺人一比一做器型、描纹样、校色彩、比底足。第二天一早趁上班前,又把原物放回博物馆。如此这般,反复多次,一件件老艺人精心仿制的明清官窑瓷,就这样被仿制出来了。

当时清晰的彩色摄影技术还没有在收藏界普及,全彩印的明清官窑彩瓷画册在书店里极其少见,私人仿古窑窑主完全以最传统的手工仿制工艺,以实物为蓝本精心仿制。虽然仿制成本很高,但对照实物仿制,能仿出质感、手感,这极其重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上海大部分年轻人月薪几百元,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瓶高仿官窑瓷订货价在2000元以上,而拿到海外拍卖行去拍卖,成交价多为20万港元以上,其利润空间为十倍、百倍左右。新世纪后,景德镇私人小窑出产的官窑高仿瓷精品,出厂价达数万元一件,如在海内外一流的拍卖会上被拍卖掉的话,成交价也在数十万数百万元,其利润空间也在十倍、百倍。

以下再说一个“高仿官窑瓷走私”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初期,江西景德镇一个青年携数件“官窑瓷”青花花瓶出境,在深圳出关时被海关拦下,当年法制还不健全,按“有罪推论”案件暂定性为“文物走私”。人被扣下,这批所谓的官窑青花花瓶拿到北京鉴定,其中多数被有故宫背景的老专家认定为清乾隆青花官窑瓷。

被扣者急疯了,把一本万利的商业秘密也“坦白”出来了。他说:“这些青花花瓶全部是我们家自己仿的,是我们自己的小窑仿烧出来的,你们不信,我带你们去看。”在公安人员的押送下,被扣青年带领古陶瓷专家权威前往其景德镇的私人小窑作坊,看到一批批正在生产或已经出窑的清代官窑瓷,那些见多识广的古陶瓷专家也看傻了眼。后人被释放,货也被归还。海关受了教训,古陶瓷专家开了眼界。不过,据说这批对照实物仿烧的官窑瓷仍卖了好价钱,因为仿得逼真、仿得乱真,被认定为“高仿瓷”。从此,古陶瓷收藏界渐渐接受了“高仿瓷”这个新概念,以区分粗制滥造的批量粗仿、低仿商品瓷。

笔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跟中国古陶瓷学者学习中国古陶瓷史,跟民国年间开始经营古陶瓷的上海文物商店的老古陶瓷专家学习古陶瓷鉴定,后专业从事古陶瓷修复工作8年,并介人古陶瓷收藏。当年我们收藏古陶瓷,因看了太多真品实物,有了看历代古陶瓷标准器的基本功,并能熟练掌握元仿宋瓷、明仿宋器以及清雍正、乾隆仿明永乐、宣德瓷和清光绪及民国仿清康熙、雍正、乾隆瓷的特征,故学习古陶瓷鉴定,相对还比较容易。

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景德镇为外贸公司仿制历代古瓷,主要供出口贸易,多余的供内销,次品也供内销,人们购买来主要用于陈设。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古玩收藏活动还没有复兴之前,20世纪50一70年代的景德镇几乎少有生产过明清官窑精仿品,个别为科研仿制的除外。所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古陶瓷收藏活动复兴之前,一批中国传统的古陶瓷专家学者、商人还可以以老学识、老资本、老观念来研究、收藏、经营中国古陶瓷,他们在古陶瓷界的权威地位无法撼动。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景德镇私人小窑开始出现逼真、乱真的明清高仿官窑瓷。到21世纪初,全国各地的私营小窑为了商业利益,纷纷仿制新石器时代彩陶,汉釉陶,两晋越窑青瓷,宋五大名窑瓷、宋景德镇湖田窑瓷、宋龙泉窑、宋建窑、宋吉州窑、宋磁州窑瓷,元青花、元卵白釉瓷,明清德化窑瓷、明清景德镇青花彩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窑口瓷及知名的小窑口瓷都被作为仿制对象进行批量仿制。当代“高仿瓷”概念,已从原来特指“明清景德镇官窑高仿瓷”,逐渐演变成“泛指历代各地著名大窑口、知名小窑口的民窑、官窑逼真仿制瓷”,即新世纪后,“高仿瓷”不仅专指高仿官窑瓷也指高仿民窑瓷。

时代变了,中国陶瓷已进人到历史上瓷器仿制水准最高、范围最广、产品最多的时期。过去一批凭老眼力、老本领吃饭的古陶瓷老学者、老专家、老商人,去世的去世,跟不上时代就被边缘化了,他们的古陶瓷鉴定权威地位已受到挑战。当代古陶瓷鉴定泰斗级人物耿宝昌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也感叹:遇到一些乱真的高仿瓷时,有时也要“思索”、“琢磨”。他觉得,在高仿瓷作坊里,你可以一眼看出是“假的”,但在别的环境与其他官窑真品放在一起,这些高仿瓷就和真的一模一样。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当代高仿瓷的出现,把中国瓷器仿制水平提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二、“高仿瓷”概念被确定,使得原有的中国古陶瓷鉴定权威机制被打破,即古陶瓷鉴定真伪,不是传统的古陶瓷鉴定专家一人说了算,还要请仿制专家、高科技研究专家、高仿瓷经营商家共同参与,最后才能一锤定音;三、会看古瓷真品,只是传统的古瓷鉴定专家,而会看古瓷真品,还能辨别“高仿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瓷器真伪鉴定行家、鉴定权威、鉴定大家。

当代是一个瓷器仿制新时代,识别古瓷真品易,鉴定辨别高仿瓷器难。当代学习古瓷鉴定者,唯有能辨别高仿瓷,才算真正过关的古陶瓷收藏者。

高仿夜光元青瓷被指真品 专家出鉴定要5000元


马先生展示家传元代夜光梅瓶。

昨天上午,家住南京建邺区的马先生,抱着一只高约50厘米的青花瓷瓶来到本报,称这是元朝青花瓷瓶、三代家传的宝贝,希望寻找伯乐收藏。马先生还特别说明,这只瓷瓶在黑暗处能发出萤光,已请北京方面的专家鉴定过,估价达数亿元之巨。“我是想出售它,用赚得的钱创办属于自己的实业。”马先生说。然而,记者带着马先生来到位于南京大行宫处的一家文物公司,一位姓肖的专家在察看后指称,这是一个高仿品。北京的专家则告诉记者,不能确定马先生的瓷瓶为元青花。

初识元青花瓷瓶

记者看到这只青花瓷瓶,瓶口宽约4厘米,仅容两指出入。瓶身中间粗,底部细,最粗处直径近25厘米,瓶身线条优美,抚之并不平整,釉质较厚,色彩图案也很鲜艳。

在蓝白相间的瓷瓶身上,绘满了图案。上部有着较为舒展的蝙蝠状花纹,呈草木不规则生长的曼妙姿态,瓷瓶底部规则描绘了祥云和心形图案。瓷瓶中部绘了饱满的花草图案和四个身着古代服饰的人像。一个官兵模样的人物,手拿令旗,身佩一弯刀,类似胡刀,另两人冠帽着长衫,其中一人穿靴,一人着履;还有一个身披袈裟的执杖和尚衣袂飘飘,仿佛马上就要绝尘而去。

据介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记者发现,马先生提供的这只元青花瓷瓶,仅从瓶身的印花来看,具有元代青花的特色,而瓶身人的衣着,也颇具元代古风。

果然奇特瓷瓶黑暗中发光

“此瓶为梅瓶,为摆件,主要是用于摆放观赏,并不用于盛物。”瓶主马先生告诉记者,更为奇特之处在于,这只梅瓶是夜光瓶,黑暗中能发光。为了印证夜光瓶奇景,马先生将瓶置于黑暗角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只能隐约看到萤光,和马先生描述在家中所见相去甚远。

马先生说,可能是前几日梅瓶一直在箱子里,没有吸收到充足的阳光。马先生接着提出能让瓶身充分发光的方法:给瓶身加热。在向瓶里灌了一些开水后,瓶身很快热起来。当再次放置到黑暗中时,瓶身果然愈加萤亮,光亮如萤火虫发出绿莹莹的光一般,瓶身底部和头部尤其萤亮,青色花纹遮挡处萤亮减弱,黑暗中品评青花瓷花纹别有风韵,果然令人称奇。

马先生称祖籍在陕西,爷爷曾在西北军服过役,是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的手下,因此得到了类似这样的不少宝物,并家传至他们这一辈。至于为何发光?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梅瓶发光的原因,专家也没有给出解释。这只梅瓶由爷爷辈传下来,后来摆在家中,晚上就可看到发出萤光,殊为奇特。

价值不大专家称仅为高仿品

按照马先生的说法,他曾请北京及陕西省的专家鉴定过,专家估价达亿元之巨,这让他对这个瓷瓶很有信心。身为玩家的他,希望出手赚钱创办实业,记者为一验虚实,联系了一位专家检验。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陪同马先生来到南京十竹斋文物公司,就此瓶的真实性咨询一位姓肖的专家。戏剧性的一幕在马先生打开箱子时发生了,还未等马先生完全将瓷瓶取出,肖先生立即断定:“别拿出来了,这个是仿品。”肖先生称,这个梅瓶瓶身的花纹散了,颜色也不对,过于鲜艳,仅是高仿品。

虽然马先生未介绍身世,但肖先生一席话让记者大吃一惊。“这只梅瓶可以作为观赏之用,要收藏的话,价值不会很大。”肖先生说,这种仿古的东西见得比较多,听其来源,不外乎祖上是军阀、大地主等等。与马先生对记者所言,几乎如出一辙。

听说是仿品,马先生当即反驳起来,“元代青花瓷花饰有六七种,这瓶上的花纹也许是这位专家不熟知的,再说,你见过的元青花式样或许还没有我见得多。”马先生仍坚信这个瓷瓶是元青花,称如此神奇的宝瓶,他不会让它埋没,会继续咨询别的专家。

那么,马先生称曾到北京让一位国家级的鉴定师看过,确定元青花无疑。记者在网上搜到了马先生所称的专家,并找到了联系方式,发现对方属于北京的一家文物鉴定公司。接电话的专家先是称,马先生确实拿着瓶子来鉴定过。但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又改口称只是见过马先生发来的照片。

“具体是不是元代青花夜光瓷瓶,因没有见到实物,不能确定,仅从图片看,有点类似。”这位专家说,他们跟马先生有过联系,但具体的鉴别,还是要看他的实物。随后,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确实有一位国家级的鉴定专家,平常不轻易接待鉴定人,而公司的鉴定也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眼睛鉴定、仪器鉴定及专家鉴定,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别书,而价格也分别为300元、500元和2000元。“只有有必要时,才会由专家出现鉴定。”这位专家说。

马先生对北京的专家的说法很是惊讶,他确实托朋友请那位专家鉴定了,但是出具鉴定书要5000元,所以他就没要鉴定书,他还是相信这是真正的元青花。

链接

央视曝假鉴定利益链艺术品摇身变价值千万文物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只要给出鉴定费,价格低廉的普通瓷器就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与此同时,2011年3月18日,播出的央视《经济半小时》也对此进行了关注,再次深入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一些自称国家级的专家,也参与鉴别牟利,令人心寒。

清仿粉青瓷碟几可乱真


粉青,为青釉的品种之一,指釉中含铁量较低、生坯挂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层较厚,釉面富有玻璃质感。釉色青绿之间显粉白,因色调淡雅而得名。早在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制品中就以粉青最为名贵,深受人们喜爱。延至元、明时期龙泉窑仍沿烧粉青瓷。后到了清代雍正时期(1723年至1735年)江西景德镇窑开始仿烧龙泉窑的粉青瓷,而且达到了较高水平,其釉色纯净、莹润无疵,从而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件粉青瓷碟通高4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6.5厘米,粉青釉,色调淡雅,胎质洁白细腻,胎骨较厚,撇口,菱形口沿,高圈足、外撇,内外壁均有刻划莲花纹装饰,整个造型有点像高足碟。端庄典雅,秀丽清新,制作精湛,显然是清雍正时期江西景德镇窑仿宋代龙泉窑的典型作品,它几乎可以与当代龙泉窑的粉青瓷相媲美。

据考证,龙泉窑是在越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浙江龙泉县为中心,沿瓯江分布到浙南山区的下游并延伸至温州等地,范围长达300公里。其烧造历史从北宋到元、明,延烧约600多年之久,无论从胎质到釉色、造型到纹饰,龙泉窑青瓷都比越窑大有进步,特别是到了南宋,龙泉窑进入了鼎盛时期,胎质紧密、釉层加厚,釉色匀净,有粉青、豆青、翠青、梅子青等釉色,晶莹碧翠、光洁明亮,有玻璃质感,仿佛绿玉工艺。到了元代,龙泉窑的产品,胎变厚、色灰白、釉也较粗,有青绿、灰青二色,多呆釉,少亮釉,而且釉嫩,多大器型,纹饰简单、粗犷。明代初,龙泉窑也一度得到发展。当代产品的特征是:胎较厚,色灰白、釉层厚而粗嫩,器口多圆唇,底足多泥鳅背,圆而厚,纹饰简单,多莲花、梅子、如意、云纹等。至明代末期,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摧残,加之战争频繁等原因,龙泉窑瓷器生产则停滞不前,近于停顿。从此龙泉窑的知名度便逐渐在人们的印象中淡漠了。直到清初特别是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龙泉窑又重振雄风、大放异彩,淡雅清新、冰清玉洁的倩影又登上瓷器大舞台,重放光彩。

警惕高仿


樊家井,原来的仿古瓷一条街,本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小通道,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业主们看中了这块尚未开发且价格低廉的“码头”,纷纷拥向这里建起前店后坊,不过几年的功夫,便很快形成了一条店铺鳞次栉比的瓷器街。这条街由北向南大约有两华里左右长,密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街道两旁岔道交错,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每天清早8点钟始,直至晚间断黑,这里简直就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繁忙景象。它在景德镇的知名度,不亚于潘家园和琉璃厂之于北京,藏家商家,无人不知。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这条街的最大特色。宋代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和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及龙泉窑6大窑系的仿品,这里一应俱全;元代青花、釉里红以及色釉瓷仿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明清两代带款铭的历朝“御器”,经常可见围观者评鉴莫衷一是;近当代一些陶艺名家作品的仿制品,也赫然摆在货架上。当然,景德镇作为自宋以来中国制瓷业的主要产区之一,历代瓷工相沿承袭能够驾轻就熟仿制的,自然还是以影青、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颜色釉以及明清御器等品种为主,其它窑系的仿品瓷,大多来自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河北、广东等地。景德镇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重镇,如果把樊家井说成是当今全国历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点,恐怕实不为过。

开诚布公可说是这条街的一种风格。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不回避顾客。你可以看到很多店铺门口,摆放着盛满泥浆水用来涂抹瓷器的大小木盆,用来蚀褪瓷器浮光的装满氢氟酸和高锰酸钾的瓶瓶罐罐,还有用来擦拭瓷器使其变得陈旧的稻草和草木灰等。店主和伙计们不仅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为自己店里的瓷器做手脚,同时还承接各方来客送来的瓷器代为“加工”。走在这条街上,随处可见墙上用石灰水和毛笔写的“为瓷器做旧”的招揽广告,并且地址、门牌、电话号码明示不讳,生意很是红火。有的店铺专为顾客或商家代写款铭,这里有不少专职“款”手经过多年摹练,对明清御器款识写来得心应手,几可乱真。

良莠参差,趣闻跌宕,风景这边独好。这里的仿古瓷价格并不高,原因就是大路货居多。在景德镇,还有几家高仿瓷厂家,分散在别处,那里的高仿瓷器价格不菲,不到一定“层次”的商家和藏家,是不会去光顾的,一般的人都是到樊家井来“掏宝”。

在这条街上熙攘的人群中,大多是外地人,有很多肩上背着包、手上提着袋的,都是来这里“拣货”的,他们就是靠几只布袋,走南闯北,或为各地古玩店铺运送货源,或直接到各大中城市古玩市场摆摊售卖,一般每个月往返2至3次,不少人收入超过工薪族。春秋两季,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商人也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群商人中,江西抚州籍人是其中一支生力军,在这条街的各个店铺和旅社里,在全国一些城市的古玩市场中,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樊家井的店主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抚州佬”。诚然,抚州人缘何会形成一支瓷器销售大军很难溯源,但改革开放劳动致富的环境,无疑是前提条件。

当晚霞在天边抹去最后一丝红晕之后,樊家井的这条街开始从一天的喧嚣声中寂静下来。但就在这静谧的街道两旁紧闭店门的屋子里,迎接又一个黎明到来的各种工作正在酝酿和准备。樊家井,它曾是活跃经济丰富人类生活的沃土,但由于无节制集散仿品必定给艺术品鉴真辨伪增添了藩篱,功过正负各占几成,只有留待历史检验,后人评说了。

怎样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


景德镇是中国瓷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圣地。自古以来,景德镇陶瓷发展迅速,官窑、民窑应有尽有,到了宋元明清时代,陶瓷瓷器大量盛产,为中国乃至世界遗留了大量的陶瓷文化,被称为是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景德镇陶瓷瓷器历史悠久,年份越长久其收藏价值也就越高,近年来随着“寻宝”节目的备受关注,形成了一股对于探寻陶瓷瓷器的全民热浪,其中怎样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是很多收藏者所关注的问题。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景德镇陶瓷文化,是构成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无论是淡雅高贵的青花,还是华丽炫目的彩釉陶瓷,无不充斥着满身艺术与尊贵的气息。学会对于真假瓷器的鉴别,也算是对于陶瓷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尊重。

第一、要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文化

文化是陶瓷的精髓,也是历史文明的灵魂。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息的强国力量,也是能够提升国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动之气。学习如何鉴别景德镇陶瓷的真假,那么必须要先了解这里的陶瓷历史文化。

瓷都之国,是对于景德镇最好的美誉。从唐代开始,便有了景德镇陶瓷生产和使用的记载。洁白如玉的白瓷文化便是唐代的代表之作,宋代时期,景德镇陶瓷名震天下,尤其是官窑出产的陶瓷瓷器,更是作为殊荣赠予皇亲贵族,换句话说,清代景德镇官窑陶瓷瓷器,是身份的象征。后经过元、明、清的发展,让景德镇陶瓷彻底成为了天下陶瓷的圣地,清朝时期,陶瓷瓷器发展到了顶峰,为此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陶瓷文化。

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瓷器烧制的文化元素

在陶瓷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朝代的陶瓷构成是不一样的。比如唐朝时期,是陶瓷文化刚刚发展时期,此时期主要以白瓷为最。更是素有“假白玉”的美誉。而经历了宋代、元朝、明代、清代等历史朝代的发展,逐步的将书法、绘画、雕塑以及诗词与制瓷工艺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富丽堂皇、绚丽多彩的多彩艺术珍品。

而景德镇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青花瓷,一种清新脱俗,淡雅浓郁的独特艺术魅力。鉴赏者只有了解了这些关于景德镇陶瓷瓷器烧制中的文化元素,才能够更好的去鉴别景德镇陶瓷的真假,培养独立的锐智的眼光。

第三、观其落款、年份、以及陶瓷艺术瓷器的色泽

在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有查看其落款和年份的习惯。当然,这也是最为基本的鉴别景德镇陶瓷真假的基本要领。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如此去做出判断,其实困难度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学会如何去观察外形。外形包括瓷器的色泽和器型。对于历史悠久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品来说,每一个朝代都有独特的陶瓷器型,这是陶瓷文化时代的象征。而且不仅如此,出了器型之外,在加入元素和色彩纹理运用方面也各不相同。

但是鉴别陶瓷时对于外形的把握和鉴赏是一件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寻宝”节目中,很多收藏者对于自己收藏瓷器信心满满的,却在经过专家鉴定之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收藏者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就是因为对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品的外形把控不足。

专家曝古玩高仿市场:成本在千元 高3万卖出


这件小画缸底部“泥胎底”和落款是真的,其余为仿造。

这件元青花瓷底部为真,其余为仿造。

古董收藏以及交易在珠三角一直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尤其是在佛山的顺德、南海等地,不少古玩收藏者一掷千金,就为了买到一件“心头好”。不过,近年古董行业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让不少古玩收藏者损失惨重。

报料:瓷器造假数量庞大

目前,在顺德、南海的古玩交易中,古家具、古瓷器、古玉器是大热,其中又以古瓷器交易最多,梁先生告诉记者,“古瓷器的交易基本可以占据三分之二强,其一是中国古代的瓷器制作水平非常高;其二是古瓷器升值潜力巨大,是各拍卖行的最爱;其三是往往一件看起来不知名的瓷器,最终能卖得天价。”也就是这些原因,古瓷器在顺德、南海的交易量非常巨大,造假数量也非常多。

根据梁先生的调查,近几年各种造假瓷器在顺德各镇街出现,“其中伦教、勒流两地,受骗金额特别大。”梁先生说,他因为专业关系,从2010年开始,帮助顺德各地古玩爱好者进行免费鉴定,常受邀到古玩收藏者家中做客,因此了解了一些受骗情况。

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接触的案例中,受骗超过1000万元的就有三个,“相关民事诉讼还在进行中,但老实说,古董交易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一切都凭眼力,官司很难打。”梁先生说。

分析:造假水平高超骗过藏家

现在的古玩收藏者鉴定水平都比较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受骗案例?梁先生告诉记者,其主要原因就是古瓷器造假中“移花接木”手段、造假水平太高超。所谓“移花接木”,就是将一些真品的古瓷器碎片“嫁接”到仿造的瓷器中,造成“半真半假”的情况,让不少古玩收藏者中招。

梁先生拿出两件收藏品,其中一件名为“清光绪青花龙纹小画缸”,其中底部泥胎以及“清大清光绪年制”的落款均为真品,是古瓷碎片,而其余小画缸部分,均为伪造,这件伪造品的成本在1000~1500元左右,但能轻易卖出2万~3万元的高价,“民间存在巨量的光绪年间真品古瓷器残片,所以造假者特别喜欢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出售这类瓷器,受骗者也最多。”

另外一件收藏品名为元青花小碗,其底部依然是“移花接木”的真品瓷器残片。这件藏品碗面的釉面造假水平也非常高,“用上非常高科技的手段,提取元青花釉面的各种组成,然后进行配方涂釉,最后做旧。”梁先生说道,这件元青花小碗,让一位顺德的收藏者损失超过5万元。

据悉,经过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广州市收藏家协会三位专家的鉴定,确定梁先生拿出来的瓷器确为仿造品。

提醒:第三方鉴定也需提防

与“移花接木”手段一起的,是更加难防的“第三方鉴定”。因为移花接木的部分,是真品瓷器,某些所谓第三方鉴定专家,就会给出“瓷器底部是真品”,或者直接用红释光技术,得出底部为真品的结论,“因为底部本来就是真品嫁接上去的,所以无论他们给出什么鉴定结果都是真实的,即使日后产生纠纷要上法庭,第三方鉴定也不会担负什么责任。”梁先生说。

如何防范骗局?除了古玩收藏者提高自身水平外,梁先生倡议古玩行业也要进行“无故退款制度”,“就是在购回后,在一段时间内,比如半年一年,古玩收藏者"感觉不对",在古玩没有任何损坏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找到卖家全额退款。”梁先生说道:“实际上现在顺德、南海有数个古玩交易平台,实现的就是这套交易办法,我觉得是可以大力推广的。”

揭秘

瓷器最常见十大造假法

菜鸟级

其一,伪造器型,就是从未在历史中出现的造型,由现代人仿造,“最常见的,就是大瓷器,比如元明两代的青花瓷,为了迎合某些收藏者"越大越好"的心理,做出一些高达1米甚至1米以上的超级瓷器。”梁先生说道。

其二,伪造纹饰,每一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特定的纹饰风格反映在陶瓷的画片上,也是断代的一个主要手段之一,但现代人会肆意发挥,不按时代特点“乱画”,就出现假纹饰。

其三,“画工不到代”,与伪造纹饰类似,这是伪造古工匠的画工。

其四就是“工艺与时代不符”,比如元代、明代青花的胎底多采用手工模印,粘接而成,现代仿造品反而会出现胎底与瓷器“浑然天成”的情况。

梁先生说,以上四种造假办法,其实很多入了收藏第一道门槛的玩家,都能轻易分辨出。

进阶级

梁先生告诉记者,第五种造假办法比较高级,就是“按图索骥”,其实就是找权威收藏画刊,或者是权威拍卖行的画册上出现的“名牌瓷器”,进行一比一的仿造,“很多都仿造得难辨真伪,但实际上有些也比较好分辨。”

专家级

另外四种造假办法,就非常难以辨认,也是目前珠三角假古董市场的主流。梁先生介绍,这些其实都属于“移花接木”派,瓷器本身就是“一半真一半假”,分别为:老胎接底、老胎新釉、老胎新彩、老胎后刻款。“这些办法非常高超,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甚至混迹于一些拍卖会上。”

最后一种造假办法最特别,名为“仿造钜钉”,主要是很多老古旧瓷器因为历史原因破烂不堪,有专家会用专门的钜钉进行拼接,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就故意仿造老锔子钉去蒙蔽藏友,“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残破瓷器本身在珠三角受众不多,很多人都不喜欢买残器。”梁先生说。

故宫文物专家揭密古陶瓷造假,买古瓷不如玩高仿


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研究员杨静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文物市场95%为赝品,买文物不如买高仿玩”提及古陶瓷造假,杨静荣更愿意用“仿造”一词。他举例说,在景德镇,一位仿造高手以每月每人万元的薪酬,分别供养一个专门研究用料配方和一个进行拉坯的技术人员。由于高仿瓷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基本上每年两名技术工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件作品,仅他们每年的工资总额就达20余万元。

为什么成本如此之高,许多人仍趋之若鹜呢?杨教授解释道:“一件高仿瓷,市场行价约为五六十万元。”除去工人工资、材料费用、租用窑厂等费用,每件高仿瓷的利润至少为20万元。20世纪90年代,第一件高仿元青花的瓷瓶,在国外就拍出了300余万元的高价,其利润率之高可见一斑。

手段一:新瓷老锔

文物收藏界第一次发现这种手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件青花瓷瓶被认定为元代器具,在国外拍出300万元人民币。“当时专家看到锔子(用来连接器物的金属两脚钉)是元代的,便认为这个瓶子的朝代没有问题,后来,经过探访,才发现仿制者的这种手法。明代的锔子现在市场上能卖到几百元一个。”杨教授说,把新制的瓷器打碎,用古代的锔子将碎片连接在一起。一般收藏者看到锔子是明代的,就推断陶瓷的年代也为明代,上了仿制者的当。

手段二:新瓷老底

十年前,杨教授在福建农村考察时,当地人出示了一件底儿上有贡御落款的瓷碗。“我看落款和宋代建州窑的非常相似,同样的器物,当时故宫还没有藏品,就买了下来。”后来才发现,碗底儿处有一圈胶,说明是重新粘在一起的。因为瓷器底上的印记落款很难仿制,所以一些仿制者从破损或者不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瓷器上将旧底切割下来,与仿制的瓷身拼接在一起,烧制成新的瓷器。

手段三:老胎新画

一些古瓷器表面釉层脱落,将它表层釉刮去后,在老胎上重新上釉,很多经验老到的收藏家都会被蒙住。比如清代的人物图案瓷器传世量少,如果在旧胎上绘出这样的图案,一个旧瓶子身价立即翻了成百上千倍。”

手段四:冒充残片

几年前,某古玩城的一家商户称自己的古代窑址里发现了一批瓷器“残片”。其他商户一听便纷纷前来购买,并表示可以将这些残片当作样本来辨别其他瓷器。后来得知这些残片是高仿瓷的碎片。

手段五:废瓷复烧

“在发掘整理古代窑址时,经常会见到一些因为炉温没有达到一定温度而烧生了的废弃瓷瓶。”杨教授说,“这些瓶子都是老器物,只要重新烧制一次,能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而且现在的检测手段不易辨别出来。”

伪造出土地专蒙捡漏者

骗术一:农家‘埋雷’

‘埋雷’就是销售者把仿造的陶瓷器放在农民家里,当收藏者到农村收集东西时,由农户卖给他们。这迎合了很多收藏者认为农民手里的东西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真品,在农村能够捡漏的心理。”销售者现在“埋雷”的地点已经走出了国门,“伊朗,乃至欧美的许多国家都能见到这样的‘雷’,对待海外回流文物需要小心鉴别。”

骗术二:虚假出土

许多销售者会把仿制品放入墓地里,再当着买家的面把东西挖出来。在文物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你看见挖出来,你看见埋进去了么?以此来讽刺销售者的这种行为。

骗术三:“专家”做托儿

销售仿制瓷器的商户私下里把鉴定专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具有相当鉴定能力的,另一类是经常“看走眼”的。“这些商户特意找第二类专家开具鉴定书,一般收藏者看到鉴定专家会十分放心,殊不知其中另有蹊跷。”

现代景德镇陶瓷成收藏新宠


近两年,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举办的现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也预示着现代已经成为收藏界新宠。对于广大瓷器爱好者来说,如何更方便快捷的收藏到正宗的景德镇瓷器?1月1日正式试运营的淘陶网就为广大爱好者首开瓷器网购平台。

淘陶网隶属隶属于江西淘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景德镇淘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从事经营景德镇瓷器网络销售的电子商务公司,首创陶瓷直购平台模式,由于去掉了传统销售模式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淘陶网所有瓷器的会员零售价格比传统市场低30%以上。淘陶网拥有景德镇本地绝对优势资源,与协会、商会、学院及业各大师保持密切合作,并且与景德镇目前各大陶瓷品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淘陶网专属陶瓷大师王先生称,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官窑陶瓷的投资太大,并不是普通收藏家可以玩得起的;而现代艺术瓷则不然,普通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涉足,而且现代没有赝品风险,升值的可能性很大,更具挑战性,理所应当成为一个新的收藏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