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陶瓷投资收藏六大误区

陶瓷投资收藏六大误区

古代瓷器收藏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3-25

古代瓷器收藏。

今年,一件小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拍出2.8亿港元的天价后,国内历来就非常具有民间基础的陶瓷收藏更加变得炙手可热。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碰过古陶瓷、也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投资菜鸟,也纷纷从股市、房市中转战过来,幻想着哪天能逢上好运,从古董市场里边淘回一件价值连城的作品。

“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但行为却不值得提倡。”日前,陶瓷鉴藏专家朱正泽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交易经验就贸然一头扎进古董市场,很容易就会在巧舌如簧的古董店老板面前上当受骗。朱正泽提醒,古陶瓷投资收藏,要谨防走进六大误区:

一、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二、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们更加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三、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四、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五、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六、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乾隆粉彩瓷器收藏六大窍门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的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宋代瓷器的六大窑系


宋代瓷器名窑的崛起以及名品的流行,形成了定窑、磁州窑、均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以烧造类型瓷器为主的“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汝窑的天青釉青瓷,官、哥窑的开片青瓷,定窑的刻花、印花白瓷,均窑的天蓝、月白釉红斑,以及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剔划花白瓷,耀州窑的刻花、印花青瓷,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的影青瓷,建阳窑的窑变黑瓷(兔毫、油滴)等,五光十色,都是北宋和南宋官窑瓷器的杰出代表。

汝窑是北宋时期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在宋五大名窑中一直排为魁首,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优良的品质,另外烧造时间短(仅在哲宗、徽宗期间烧造,大约只有二十余年),传世数量少(全世界公私收藏不足百件)也是重要的原因。

汝窑的釉色以天青色为主,釉质莹润,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纹。胎体坚致细腻,呈香灰色。汝窑瓷器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器物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痕。

耀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金代延续北宋时期继续发展,元代开始转型,走向末落,经明代、清代,终于民国。

哥窑是宋五大名窑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窑,由于一直找不到公认的瓷窑遗址,宋代墓葬中也一直未见有哥窑瓷器出土,因此学术界的意见一直无法统一。

传世哥窑胎体大多呈紫黑或棕黄色,口边釉薄处隐隐露出胎色而成黄褐色或绛紫色底足为挂釉处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釉面有大小相间的开片纹,俗称“金丝铁线”。釉色有米黄、粉青、灰青、灰绿等多种。光泽含蓄柔和,有一种丝绸般的油光。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龙泉县大窑、溪口等地发现了一种黑胎开片青瓷,但胎、釉与传世哥窑仍有区别。

官窑是宋代宫廷直接控制的一处御用窑场。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据史料记载是在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市),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南宋官窑设在杭州,一处在杭州南郊乌龟山(郊坛下官窑),另一处在凤凰山老虎洞(修内司官窑)。

官窑瓷器胎体呈黑灰或浅灰色,有薄胎厚釉和厚胎薄釉两类,釉色有粉青、米黄、灰青等色。釉面润泽,有玉质感。烧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正烧法,另一种采用支钉支烧。

钧窑是北宋时期宫廷控制的御用窑场,窑址位于河南禹州均台、八卦洞一带,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北宋钧窑又称“官均”,主要生产以铜为呈色剂的乳浊釉瓷器,颜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多种。造型以陈设器为主,其中花盆数量最多。

北方很多窑场都烧制钧釉瓷,产品主要以盘、碗、罐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这些窑场多数分布在河南和河北,如河南禹县钧台窑、临汝窑、鹤壁窑、鲁山窑,河北磁州窑、隆化窑,山西浑源窑,广西永福窑等。钧窑系窑场除了生产钧釉瓷外,大多数还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白釉剔划花、白地黑花瓷器。

收藏当代陶瓷:远离三大误区


当代陶瓷

相较于历代官窑古陶瓷,人们收藏当代艺术陶瓷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假货少、可选择的不同等级的大师精品很多,能和工艺美术大师现场交流交朋友以及当代艺术陶瓷精品行情呈快速上涨态势。可以说,当代艺术陶瓷领域蕴藏了大量收藏和投资机会。

不过在郑玉彩看来,如今很多人在收藏投资当代艺术陶瓷时并不理性,本想投资收藏,却成了消费收藏,甚至交了学费。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忽视风险,盲目收藏,甚至举债投资。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相较于金融证券、房地产,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出不少,尤其是当代陶瓷市场,虽然市场不成熟,但回报率已达200%。正是看到了艺术陶瓷投资的广阔前景和丰厚回报,一些并不具备收藏知识和能力的投资者也纷纷涌入,有些人还向亲朋好友举债,甚至抵押房产,盲目进入艺术陶瓷市场,这种行为存在很大隐患。因为和其他投资领域一样,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当代艺术陶瓷具有高回报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变现不易、刚性易碎、假货混淆等风险。如果是举债或是抵押房产的话,万一家中有急事,需要现金,则可能因无法像股票一样及时变现而误了大事;也可能因高价进、低价出而蒙受巨大损失;甚至还可能出现买到假货而血本无归的情况。

第二,贪大求全,不同大师不同类型统统收藏。

目前,很多收藏爱好者缺乏一定的收藏经验及鉴赏能力,加之市场信息又不灵通,在收藏时往往出现贪大求全,没有重点的情况。今天喜欢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明天又要收藏国家级工艺大师的作品;今天看着瓷板好,明天又觉得瓷盘好,后天又觉得瓷瓶好……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是大企业家、大财团,实力雄厚,如此收藏无可厚非。但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资金有限,鉴赏能力又不足,如果过于贪大求全,不仅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反而会影响收藏的品位,拖慢学习研究瓷器鉴定知识的进程。对此,建议收藏者在入门陶瓷收藏时应该专业、系统地收藏,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门类,比如专门收藏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或系统收藏瓷盘、瓷碗、瓷笔筒、瓷壶等,当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仅能收获收藏的喜悦,增长收藏的水平,还能得到较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总以拍卖价格作为投资指导。

如今众多的当代艺术陶瓷拍卖会可谓是艺术陶瓷市场的晴雨表,拍卖成交纪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活跃程度。很多收藏者也喜欢根据拍卖价格作为自己收藏的风向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形成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环节需要完善和规范。就拍卖成交价格而言,也存有一定水分,假拍、炒作、自卖自买等事件屡见报端。因此,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爱好者切忌轻信拍卖会上的成交纪录。对于收藏者来说,拍卖价格只能是一个市场参考价格,而不能成为自己购买当代陶瓷的一个依据和价格标准,更不能以此来左右自己的收藏趋向和思路。

古瓷辨伪六大要诀


一、看光泽:古瓷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传世品,因为历史久远,光泽是自然而不耀眼的。现代的古瓷仿品,是短时间内用酸和碱把耀眼的光泽去掉,摸上去有一种刺手、黏糊的感觉,有的甚至还发出声响。

二、看胎、釉:古瓷温润如玉,肥如堆脂,有一种油腻感。现代仿品未能达到古代的程度,原因是古瓷用的高岭土已很难再寻。瓷器过去是用柴窑烧制的,现在的仿品则使用液化气烧制,由于在高温下形成的时间短,所以油脂感比过去要差很多。

三、看造型:古代的一些独特器形,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只有熟记真品的器形特征,才易于识破赝品。

四、看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式装烧方法的运用,瓷器的面貌也产生了变化。这些因工艺、装烧所导致的细微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看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装饰的更新换代及其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它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为重要。

六、看款识:款识的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吉言款,题画款等,但落款常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

陶瓷收藏投资周期


雍正粉彩寿桃蝙蝠纹橄榄瓶

对于新手来说,收藏陶瓷要注重三大原则。

原则一:用闲钱中长期投资

由于经过一段暴涨,陶瓷收藏市场的利润空间不断积压,投资周期从之前的3~5年延为10年左右。除了特殊品种在特殊环境中有短时间爆升的可能性,即使是少而精的品种也只能在10年左右时间中以10%左右幅度上涨。对于收藏者来说,要做好中长期投资的准备。

投资的资金必须是生活必需以外的资产。对于年薪二三十万元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每年能够收藏一两件好瓷器就已经达到目的。不过要注意一定要兼顾完整原则,收藏相对少见、品相好的、以立件为主的瓷器。

原则二:进行投资组合配置

市场的热点不断转变,对于投资者来说必然跟随市场热潮,因此最好采取多品种组合的方式,用“青花+彩瓷+单色釉”的方式,结合不同器型如“碟+碗+花瓶+文房”进行收藏。这样的组合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收藏者对多品种的学习;二是当市场热点落在某一个品种时,收藏者在需要时可以轻易出货,而无须把非市场热点的品种低价忍痛割爱。

原则三:坚持特色收藏

特色收藏有4类:按品种收藏、按纹饰收藏、按朝代收藏、按用途收藏。按品种收藏是指不同类别,如收藏者对文房类感兴趣,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小项如笔筒系列收藏。

其二是按纹饰收藏,即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其三是按朝代,有的收藏者对不同朝代的器物有特别的兴趣;另外,用途也是收藏的一方面。特色收藏令收藏者的收藏水平广泛而深入。

茶叶罐收藏投资潜力大


近年来,茶叶罐拍卖的走势逐步上扬,虽少有天价,但依然有亮点。在2006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中,清乾隆御制、紫砂泥绘幽兰芙蕖图茶叶罐估价10万,成交价为27.5万元。

同其他艺术品一样,我国的茶叶罐艺术品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辈出。长久以来,用来制作茶叶罐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瓷器、木头、竹子、锡、铜、搪瓷、铁皮等,不一而足。从收藏角度看,最有艺术价值的不外乎是瓷器、陶器等材料制作的,而锡制茶叶罐,因其工艺水准高,利于保持茶叶的芳香等特点,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一首诗中曾写到,“青笼旧封照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这无疑显示出紫砂茶叶罐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的欢迎。此次创出拍卖纪录的茶叶罐,以宜兴特产的紫砂桃花泥所制,罐壁两面分饰幽兰图与芙蕖图,另外两面则以米色嫩泥料段泥隶书清高宗御题诗。由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库房中,仍有类似库藏,因此它自然就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并以估价的两倍成交。

要了解茶叶罐的巨大投资潜力,不妨再来看另外一件清代茶叶罐。在2006年北京诚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早期沈存周制秦权式茶叶小罐,上书有诗文,成交价达到了8.8万元,而在2001年上海敬华秋季拍卖会上,它的成交价只有4.4万元。秦权式茶叶小罐,造型古朴可爱,把手可玩。全罐诗文高雅,雕刻文字如行云流水,灵动畅快,为沈存周所制锡茶具之佳作,极为少见。

与紫砂、锡制茶叶罐相比,瓷制茶叶罐能在拍卖市场上创出高价的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珍品大多数都在博物馆,而在私人手中的也不轻易出手,但是随着茶叶罐拍卖市场日趋火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珍品开始露面,像近日露面的清雍正粉青釉盖罐,就为清代宫廷御用小茶叶罐,与故宫藏清雍正冬青釉茶叶罐的造型、尺寸几乎完全一致,唯釉色略深于粉青。

“艺术之源,鹏成万里”瓷器投资收藏谨防误区!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一、越古越好

陶瓷是民间最广为熟知的古董,不少人认为,烧制年代越久远的陶瓷一定越值钱。不过,在专业收藏家的心里,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姑且不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瓷里边有多少赝品,哪怕我们假定这件古瓷是真品,其价格也未必就一定很高。譬如,在陶瓷文化里边属于比较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虽然老,但其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均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很远,因为来自这段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实在过于粗糙和简单,难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更不会有多少升值空间。

二、以文物等级论价

前面说过,不是所有老东西都具有投资价值。因此,把文物等同于可以用来投资的收藏品也是不对的。一件陶瓷,能够成为文物,不是因为其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而是其具有某种科学价值和历史研究的价值。我国现存文物,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来划分标准的。有些陶瓷,譬如仰韶文化阶段的一些粗陶,在文物评定上达到了等级标准,但流通到市场上的价值却不见得很高。加上珍贵文物是法律禁止买卖的,我不建议个人收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陶瓷。

三、越贵越好

不要说收藏古董,就算是到商场上去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单凭价格去衡量这件商品的收藏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不诚信的卖家有可能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高价转手一些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另一方面,卖家本身对这件商品价值的认知能力也可能影响到其定价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陶瓷古董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鉴定才能认识其价值所在。遇到不懂装懂的卖家,他们常常会把一些赝品当成真品来卖。此外,在缺少参照系或者足够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交易价格也容易冒虚火。可见,遇到标价过高的陶瓷,我们反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四、凡稀则贵

认为“凡是存世稀少的陶瓷,市场价值必然很大”,与“越古越好”的认定标准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影响一件陶瓷市场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收藏古瓷器,其来自哪些重要的窑口?造型是否独特?纹饰是否精美?当这些不特定的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这类作品的存世数量有多少,才会成为市场对其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反之,如果其它必要条件均不具备,或者大部分不具备,那么这类陶瓷就算存世只有一件孤品,也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五、必须完好无损

这实际讨论的是一件陶瓷上的瑕疵对其市场价格的影响。对于许多民间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的观念都非常传统,认为一件陶瓷只要有地方破损了,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收藏价值。实际上,这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标准。陶瓷作为一种易碎品,虽然其保藏比书画要容易得多,但是在运输、展示和交易等各种移动活动中,都有可能因为不确定的意外而受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古陶瓷来说,其经历的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就更多,能够流传至今已非常稀少,而能够保管得完好无损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哪怕在一些国家级的博物馆里边,我们看到的也多是一些带有各种瑕疵的残品。对于名窑精品陶瓷来说,即使是残片仍然价值不菲。

六、无款不好

没有落款,即是无名作品。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没有落款的瓷品,都不会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在中国陶瓷史上的许多重要时期,即使是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瓷品,也是没有落款的。根据考古研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始于明朝永乐年间,但因为当时是专为皇帝定烧的,产量不多,存世量更是极少,市场上也难得一见。在整个明清两代,也存在大量无官窑款的瓷器,譬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尤其在康熙前期,根本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这才出现了那时特有的“官搭民烧”的行业现象。这些无款瓷,同样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


现如今玉器收藏者越来越多,但由于买家缺少鉴别玉器的知识,吃了亏上了当买到假玉次玉。玉文化作为从古至今中国传统优秀品德的象征和标准,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美观稀有的特性,所以历来一直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除了玉的象征意义之外,玉也具有非常多的实际用途。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人们也因此大量制作玉枕、玉坠、玉锁、玉烟嘴,以此健体防病。另一方面,由于玉厉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玉石会随着不断地开采而越来越少。作为玉中上品的和田玉,现已基本采不到。众多的玉器商都认为,市场紧缺,供需关系紧张,必然导致玉石收藏价值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玉器无形中已成了“无价之宝”。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圈之外的第三大群体,并且随着买卖和收藏的日渐增多,新闻媒体对艺术品知识宣传的加强,收藏爱好者对玉器认识渠道的不断拓宽,这些都为玉雕作品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玉器因清新雅致、不落俗套的外观和接福纳祥、情真意切的象征意义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人们对玉器收藏可谓一掷千金。现为广大网友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误区一:盲目求白,看到白玉就以为是和田白玉玉可以美容,可以使人红颜永驻。所以白玉很受爱玉之人的青睐。在选玉送给母亲时,也寄托了一种白玉无瑕的美好寓意,认为玉越白,越值钱。这种选择也是不科学的。这里说的白玉是指含透闪石95%以上的白色软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和田白玉洁白温润,气质高贵,是收藏的宠儿,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的玉石,就以为是新疆白玉而掏钱购买,其实白玉并非只是和田白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都有白玉,这几种玉与和田白玉的价格相差很多,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白玉或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白玉,收藏者一定要仔细鉴定,以免上当。

误区二: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羊脂白玉为软玉中之上品,极为珍贵,又称白玉之最。但羊脂白玉是新疆白玉中的极品,白、糯、润、温、细,且数量少,不少人看到很白的玉就误认为是羊脂白玉,其实白玉与羊脂白玉在矿物质成分和化学结构上是有区别的,用仪器测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别,在玉器市场上人们无法时刻用精密仪器鉴定,便渐渐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润泽细腻的新疆白玉籽料。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来说,区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不是什么难题,但一般爱好者往往错把白度高的玉当做羊脂白玉,要是买到新疆白玉的话还好,可要是买到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的话,价格就比羊脂白玉低很多了。市场上有用水石冒充羊脂白玉的,但水石白得比较干涩、僵硬,而羊脂玉有油脂光泽,反射光线不强,购买时要注意区分。现在羊脂白玉玉矿已经枯竭,新品不多,以前出产的大都被藏家珍藏,能买到好的白玉就不错了。因此,在购买时要认清优劣,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避免花冤枉钱。

误区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古玉在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所以,大家在选购玉饰品为礼物时,会盲目选择古玉。其实这要综合来看,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也屡创拍价新高。我们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准投资热点,必有升值空间。

误区四:捡漏心理,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往往花言巧语,误导买家以为自己能捡漏,捡到“馅饼”了。希望大家投资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求暴富,但求长久,“只要买对,不怕买贵”,今年买的玉看似贵了,但是明年再回头看,发现还是值得。遇到鉴定问题多和专家交流,多学习,眼力高了,投资收益自然就会高了。

误区五:带皮的就是籽料玉品爱好者看到那种有皮的玉就误认为是籽料,这是错误的。过分看重玉皮带来的是造假皮之歪风,用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机器里滚成籽料外形,再烧上皮子,没有经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大家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避免把山料当籽料。有的藏家认为不带皮的玉不是好玉,至于需不需要留皮,什么位置留皮,这和雕刻工匠的艺术眼光有关系,作者在设计作品时,根据所雕刻的题材或皮色的位置,来选择是不是需要去掉皮子,皮色不好的话就要去掉,只保留好的玉质,如果皮色美,就可以保留皮子加以巧妙利用,俗称“巧雕”,俏色用得好会锦上添花,大大提高玉的价值。

误区六:很多人追捧和田籽料,轻视山料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反而轻视山料,认为山料不润、颜色干白,宁可要一个籽料的小坠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这是有点极端的。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山料的价格这几年迅速增长,相对少之又少的籽料来说,山料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但要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过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误区七:和田玉硬度高,可以划破玻璃和田玉饰品,外形精美,质地细腻如脂。和田玉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论到哪都会给人一种体面感,戴上自然心情愉悦,长此以往身心健康。和田玉硬度高,韧性强,可以划破玻璃,有的人在卖玉器时,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就断定为玉,这是不科学的。玻璃的硬度通常为摩氏6度,而石英质玉石、玛瑙、红绿宝石,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划刻,显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

误区八:以重计价,忽视其他玉的价格不能单纯以重量计算价格,还要看综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质、工艺、沁色等方面。一件有历史故事或特殊意义的古玉,或工艺大师雕刻的新玉,其价格都远大于重量所体现的价值。

误区九:玉经过精心雕琢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自古有言:“玉不琢不成器”。很多爱玉之人喜欢买玉赠自己的母亲,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培育教养之恩。玉经过精心雕琢,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可是,有些藏家只认雕工,认为没有雕工玉就不美了,这就有点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黄石很昂贵,篆刻大师用田黄治印留边款时都尽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顶多只是去掉杂色,或只打个孔用于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着原貌出现在各个拍卖会中,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

误区十: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很多朋友到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便急于想买下。商家看准时机,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有典故,升值潜力大,不买就亏了,致使买家头脑一热就乖乖掏钱。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菜鸟”买家,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