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当代陶瓷收藏的“新玩法”

当代陶瓷收藏的“新玩法”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2021-03-25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时下,迷恋当代陶瓷的“粉丝”队伍在不断壮大,聊起收藏之初,他们常会心照不宣地会心一笑,默契来自一份共同的经历:初心在古瓷,遇挫之后,转向当代陶瓷。

当代陶瓷没有在古瓷的夺目光芒中暗淡,却成了“碰壁”古瓷的藏家的新选择,原因何在?

首先,有些藏家在接触古瓷之后,发现“侯门一入深似海”,不仅古瓷的真假很难考证,连鉴定的专家队伍也良莠不齐。资深的瓷器收藏家王清泉就走过这样一段弯路。他感叹现代的高仿品,不仅技术手段了得,而且对人的心理拿捏也相当精准。“连大小、重量都仿得跟故宫里的瓷器一模一样,假乾隆朝的瓷器比真乾隆朝的还精美,真是神仙也难断定。”

其次,如今的古瓷收藏拼的是经济实力,让许多钟爱它的人因资金短缺而止步。而当代陶瓷的价格与古瓷相比,更容易为普通藏家所接受,而且可以不断衍生新“玩法”,让收藏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经过一番审时度势,早在2002年,王清泉就开始转向当代陶瓷收藏。王清泉跟别的藏家不太一样,他亲自到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大师家里买瓷器。精明的他很快注意到,这些大师很“坏”,常常雪藏自己的精品于“深闺”,而只在外面摆出一些相对“平凡”之作。这时的他断不肯轻易出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勤跑景德镇,跟大师们交朋友,再慢慢熟悉每个人的创作风格。

景德镇有专门做壶的小作坊,王清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始自己设计壶型,然后请大师在上面题款作画。每位工艺师都按他的要求,画上最有自己代表特色的图案,这样让人一看便知是哪位大师的作品。王清泉共做了一二百把壶,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绝不雷同,栩栩如生。他还在家中亲自设计了专门陈列瓷壶的展架,朋友来了可以直接取出把玩。

王清泉的收藏“品类”独特,自号“壶王”。他将“壶小乾坤大,壶中天地宽”作为座右铭,因为他深知关于当代陶瓷收藏的天地还有很大的探寻空间,像这样的花样,将来会在不同的藏家手里层出不穷。

玩出花样对于刚刚入门的当代陶瓷爱好者来说,段位略高,如何淘到好的瓷器才是当务之急,对此,“壶王”也自有绝招相授。

首先,不跟风,不贪名。大师之作也未必件件都是精品,画不出神韵的复制之作比比皆是,追求精品质量的藏家未必青睐。

那么,聚焦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不失明智。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景德镇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每年会诞生几十位,如何鉴别其艺术造诣之高下?

王清泉经过多年摸索,找到“稳妥”的收藏规律:有传承、有职称而且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最具潜力。道理何在?以景德镇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王秋霞为例,她的父亲是德艺双馨的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而父女俩又皆为赫赫有名的“珠山八友”的传人。有了这样的家承渊源,王秋霞的粉彩作品雅俗共赏,如同她的作品名字《桃花经雨香犹在》,耐人回味。类似王秋霞一样的中青年艺术家不占少数,取舍全在个人的雅好。

除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之外,“学院派”这个创作群体也不容忽视。王清泉觉得,如今的“学院派”思想活跃,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有许多创新,比如对五彩、粉彩等传统瓷器的探索,可谓是精益求精,不断生发。如今,大学教授兼大师的作品,十分受追捧。

中国有几千年的陶瓷历史,那么当代陶瓷在创作上还有多大的表现空间?它与古瓷相比,传承和创新又体现在何处?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的“乾坤”,笔者走访了艺术品策展人于红河先生,他最近正忙于筹备“瓷韵春华”——第八届当代中国陶瓷名家精品展。

通过每一届展览、请艺术家们亲自现场表演,于红河对当代陶瓷的发展之路深有感悟。他认为艺术家要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于红河以青花、青瓷、综合装饰等瓷器类别,诠释了当代陶瓷的新变化。wWW.tAOCi52.CoM

光影青花:从不经意到着意的追求

青花瓷始于唐宋,经历过不同朝代的审美更迭:纹样繁复、层次多样的元青花;工整细腻、优雅富丽的明青花;率意洒脱、题材丰富的清青花。及至现代,似乎穷尽了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青花,仍然在艺术家的探索中不断“惊艳”登场,时下的青花,让人们找到了传统和时代的新契合。

例如国家一级美术师汪吟泉先生的光影青花,艺术语言鲜明独到,尤其是釉下填白技艺的成熟运用,三维空间的表现手法,打破很多传统的限制。他重视突出光影效果,缭绕的云雾在他手中诞生出“气蒸云梦泽”般的生动质感。汪吟泉只创作自己游历过的山水,那幅山水瓷板画作品《明月松间照》既真实又空灵,远景、中景、近景层次鲜明逼真,朦胧的月色诗意盎然,潺潺的流水似有回声。因为表现“雨、雪、雾、夜”难度很大,所以古人很少在青花作品中创作这样的内容,但这正是汪吟泉的强项所在。

汪吟泉早年师从陶瓷大师段茂发,之后从事舞台美术工作30余年,再返陶瓷创作。正是这段特殊的舞台美术创作设计经历,启发他将西画理念融入到青花的装饰技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由最初不经意的尝试,到着意的艺术追求;由对传统的继承,到融合现代艺术的实践,偶然与必然像是创作的两翼,激发着艺术家创新的灵感,把青花的表现力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青瓷:再次打动人心的纯粹之美

青瓷的艺术水准在宋代就已登峰造极。如今,当代青瓷之美又为何再一次打动现代人的心?于红河认为是它的纯粹性带来的沉静之感,在“花哨”的陶瓷世界里一枝独秀,也是现代人稀缺的一种精神气质。

青瓷在古代常作为日用品出现,“命运”随着统治者的审美嗜好而“随主沉浮”。当代的青瓷,在釉色和器型上跟古代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便凸显了当代青瓷的魅力。

从釉色方面说,比传统的青瓷色彩更丰富。同样是梅子青或粉青瓷器,颜色上却千差万别,细微之处见高下。在青瓷的发源地龙泉,每一位创作者的釉色都是独创配方,秘不外传。生于青瓷世家的陈相源,就以“薄胎厚釉”闻名。在青瓷的创作历史中,3到4毫米的釉,几乎无法烧制,陈相源却继承了父亲的“厚釉”特色,让创作在自己的手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所以他的瓷器作品色泽动人,远看晶莹无瑕,近观水润如玉。

除了釉色之外,器型的创新是当代青瓷的另一动人之处。以陈相源的作品《容天》为例,它瓶口很小,却收得非常有气势;“肚子”很大,似有吞吐天地之气概,这种完美的造型堪称精品。

而作品《高节》的创作灵感则来自古代的御赐赏瓶,但古代的赏瓶常常用青花而非青瓷,寓意像莲花般清廉。陈相源从青花借鉴而来,化用古人之意,而且将瓶颈着意设计成了竹节纹,使作品典雅沉稳。

综合装饰是单色釉、复色釉和多种色釉材料综合体的运用,往往融合了两种以上的装饰种类,最常见的有青花和粉彩的组合,粉彩和新彩的组合,高温颜色釉和粉彩或青花的组合。

既能表现釉色自然流动的抽象美,又刻画了生机勃勃的具象美。现代人在这种组合上,往往比古人更灵活,审美也更多元化,不少是古瓷中不曾见过的。

高温颜色釉瓷器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釉料经高温窑变后产生了璀璨的光色。在瓷器历史上,色釉器皿多为单色釉装饰,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才发展了以色釉表现具体形象和内容的技法。这种色釉的“流变、釉变、窑变”常常神秘莫测。要使釉色明朗、层次分明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在这方面,堪称一绝的是生于景德镇的余水贵。他早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仰贤先生,作品追求陶瓷材质的肌理与变化,对釉能流到什么位置、流成什么形状胸有成竹,然后再根据形状设计画面。他的作品《长空鹤鸣遍山红》,对色釉的控制,有巧夺天工之妙。

余水贵的作品,常将高温颜色釉和粉彩结合,赋予画面丰富的颜色,彩虹釉如梦似幻,无论是春山含笑,还是落红秋水,都有一种浪漫气质。这种气质也是一种当代人的精神,反映在瓷器中,构筑一段新的历史。

对于中国当代陶瓷的魅力,陶瓷大师李菊生有过精妙的比喻,他说学西画在人生的创作中只是一段回忆,像一个美丽的情人擦肩而过。油画再好,是西方的,只有陶瓷,是我们中国的,所以弃油画而转陶瓷……这其中便揭示了留守传统之根与时代创新的微妙关系。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当代陶瓷的收藏现状


目前,瓷器市场收藏的主流人群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人群,二是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人群。第二类人群成为目前瓷器市场的主流人群。大量资金的介入,改变了瓷器传统的以研究、鉴赏、交流、展示为主要宗旨的市场结构,开始向投资目的转变,这一市场格局的变化也促使瓷器市场更快的与世界接轨和融合。

长期以来,瓷器主要以收藏、鉴赏、学习、交流为主要目的。瓷器的收藏家们通常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通过对瓷器的收藏,满足自己的审美爱好,这主要集中在少数专家学者型的特定群体当中。收藏家们通过收藏过程,学习、交流、了解社会。他们通常不会将自己的藏品用于出售和拍卖。

解析:当代陶瓷的收藏现状

与这些收藏家不同,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要目的的收藏人群,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有关作品的市场行情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他们在市场上寻找投资的潜力股和黑马股。因此,这些投资型买家对作品优劣及价格等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在作品增值以后,将其出售,以此获得投资回报。他们当中以企业类的投资群体为主。

目前,瓷器收藏市场上,企业家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来自企业的资金量占60%以上。由于当前市场正处于上升期,作品只要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都能获得不菲收益。

投资瓷器的企业家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参与到瓷器市场的市场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以瓷器收藏为主要目的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以投资、增值、保值为主题的市场格局,而且这一市场趋势越来越明显。

企业资金转入到瓷器作品的收藏领域,极大促进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它预示着瓷器投资时代的到来。

这种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看到了企业资金转向瓷器乃至艺术品投资后,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和新市场格局的生成。此外,中国新崛起的一代中产阶层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瓷器的投资领域。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财富积累都是未来瓷器投资市场上不可低估的一股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21世纪初,中国兴起了第二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

由于当时严格的文物政策和体制制约,参与收藏活动基本上是国有单位和文化部门的专利。随着我国政策环境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瓷器收藏和其利益上的回报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市场。投资瓷器的企业家的出现,是瓷器市场发展的结果。

促使瓷器市场由收藏向投资转变的主要因素,首先来自于海外资本,其次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尤其是长三角一带的企业资本大量进入瓷器投资市场。虽然,瓷器的价格在最近的6年间已经攀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更多资本的介入和作品的供给比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精品的需求更是趋之若鹜。(列举当代大师陶瓷作品价格攀升的例子)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对瓷器的投资性购买已经成为这一市场发展的趋势。因而,只有创作出好的瓷器作品、杜绝假冒作品的出现、提升瓷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推动瓷器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收藏陶瓷

全世界最贵的瓷器是清乾隆吉庆有余粉彩镂空瓷瓶。这东西价值连城,怎么价值连城?很难说清楚。那么,全世界有个通俗的坐标,就是钱,用钱划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钱很俗,但通俗易懂,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都能听懂,表明中国的陶瓷文明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2009年以前买世界上最贵的中国陶瓷的人是外国人。但是,事隔一年,随着国家的强盛、国人知识的提高、实力的增强,2010年,中国陶瓷的最高价格是中国人来创造的。

投资的神话(案例)

1、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哥窑洗,当时的成交价是2200万港币。二十多年前,2200万港币,当时创造了中国瓷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

2、1989年,当时苏富比在伦敦拍卖,有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记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3、2000年,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在香港创下当时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4400万元港币,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

4、2004年,美国旧金山一家拍卖行拍卖了一个洪武釉里红大盘,直径45公分,当时成交价是570万美元,创下当年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

5、2005年,在英国一个乡村的小拍卖行,拍卖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元青花。这个瓶子是老头儿的祖上在1990年5月23日,花10英镑买的。买了以后,就记录在当天的日记里。到拍卖的那一天呢,整整过了一百零五年。一百零五年里这件瓷器涨了多少倍呢?从10到344.5万,涨了将近35万倍,摊到每一天,每天差不多涨10倍。每个想投资的人,都很愿意听到这个消息在自己身上发生。打投钱那天起,每天涨10倍。我10块钱买的东西,第二天就变成110块。

6、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鬼谷下山罐价格高的原因:

第一、是它的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全世界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再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7、2010年10月2日香港苏富比秋拍结束。此次苏富比秋拍一路高唱凯歌,多项拍卖记录被刷新。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成交价高达2亿5266万港元,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的世界拍卖记录。

当该乾隆长颈葫芦瓶亮相时,现场买家竞价激烈。现场由第一口价2000万港元开始竞投,期间1位电话投标者由3500万直接叫价至5000万。此后,收藏家张永珍与一名电话投标者由8000万开始,竞争超过30口叫价。最终,在经过45口叫价后,张永珍以2亿5266万港元拍得乾隆长颈葫芦瓶,且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之世界拍卖纪录。

 8、2010年11月11日一个估价在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之间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为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为最新的中国最贵艺术品。

天价花瓶高40厘米,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品相堪称完美,由黄蓝粉彩精巧绘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瓶颈上绘有一个大红色的“吉”字,寓意“吉庆有余”。花瓶的制作年代可追溯至1740年左右,拍卖行称其为乾隆官窑,并曾保存在中国皇宫。

 拍卖过程:

伦敦时间2010年11月11日晚,伦敦郊外一个小乡村的某座简陋仓库内,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来自中国宫廷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是其中的一件拍品。这只瓶子的拍卖过程跌宕起伏,持续了半个小时。房中挤了几百人,绝大部分是华人,不少人是“打飞的”赶过来的。其间,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卖现场。最终,拍品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约合5.5亿元人民币)落槌,成交价相当于估价的40倍。至于买家,据权威人士透露是一位中国人,很可能来自北京。

花瓶的卖家:

英国一个退休的律师和他年长的母亲。托尼·约翰逊和珍妮·约翰逊这对母子看着他们送到拍卖行的花瓶以高于最低价40倍的价钱成交后,两个人完全震惊了。

物是人非,人亡物在。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件花瓶由中国人花了5亿5千万元人民币才回到祖国,虽说扬了眉吐了气,但仍让人心中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我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评: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或成投资收藏热点


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

崔迪的《逐》

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

3月2日至17日,由独立学者子贺策展的《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在北京举行,展出30余位艺术家多维度的陶瓷艺术实践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聚焦陶瓷文化,呈现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力及对其身份的转换。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画廊代表,一些国外画廊还对此表示极大兴趣,认为看到了一种新的陶瓷艺术样式的发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展览或标志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工艺美术的工艺史窠臼,开始进入一个严肃的艺术史阶段,呈现让收藏者与当代陶瓷艺术展开新的对话的可能。

1新创作呈现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

纵观2013年秋拍市场,相比高拍价的古陶瓷,当代陶瓷在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日渐崛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但与此同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还没打开海外市场,仍没被国际市场认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的作品,与他们往日作品风格有很大差别,无论是形式、技法、表现方式或思想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此前从未展现的另一面。

展出的艺术家傅镭的《百晃图》所观照的事物,并非陶瓷的实物,而是在陶瓷的文化层面,切入对与泥土发生关系的人的一个集体精神状态的观照,这个状态呈现出一种职业的病态。艺术家李晓峰的《海光》,则通过将古瓷片重新拼接的方式,塑造了历史信息的美学编码。

艺术家龚循明的作品《溯源之冰川》,通过将陶瓷的材料特性、绘画性以及雕塑的空间性、观念代入的时间性,共同探寻文化在本源层面的自然主义,同时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的破坏展示了某种可能的结果:伪造的冰川成为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最后凭吊;艺术家苍鑫的作品《蒸化》选择了一种神话学再表述的方式,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精神分析。

“从古瓷到当代瓷,可能观众和藏家从来没有想过,陶瓷艺术品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子贺对本报记者说,艺术家许仲敏的《云梯》、扈海风的《一小时四十分钟》、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周军的《华丽的碎片》、齐冬根的《怀胎图》等等,分别通过各种观念手段的表达尝试,呈献给观众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时下人们所认知的陶瓷艺术的样式。崔迪等艺术家脱离陶瓷工艺美术的窠臼,向严肃艺术家方向发展。

2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或需20年

“该展览或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文化探索价值的展览,预示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重新与世界对话的新纪元,我想这就是该展览引起国外画廊关注的原因之一。”子贺说,正如展览名称《st.art就地出发》,展览标志着新的当代陶瓷艺术正在发生。

他说,当代陶瓷艺术,或者说必将发生的、新的陶瓷艺术,将打开陶瓷艺术(一种发展了千年的民俗主义工艺美术)作为实物与材料的历史,包含从前实物(人与泥土的关系及精神性)到后实物(陶瓷的碎片作为历史遗存符码的再表述可能)的所有范畴。包括现代陶艺在内的陶瓷艺术的材料学历史与实物历史,将扩大为陶瓷文化的场域历史。

不过,他也表示,在艺术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典绘画,如巴洛克画派过渡到自然主义萌芽的巴比松画派,需要大致200年的漫长演变历史;而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则缩短到30年;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则又是二三十年的历程,现代主义的正剧才开始登台上演。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那么到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成为投资收藏热点,也经历了20多年时间。”他说,如果收藏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将是一种历史文献式收藏,并不适合普通人,或更适合博物馆。而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保守说至少需要20年。

3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

这次展览中,一些藏家表示,该展览颠覆了过去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理解,给人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另一种表达方式。

“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都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大师瓷’更是频繁创下天价。当代陶瓷由于真伪争议少、升值空间大,越来越得到收藏界的关注。我一直收藏现当代陶瓷,展览中艺术家龚循明、崔迪的陶瓷作品我都有。”来自浙江的藏家张庆吉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展览中,崔迪的作品《逐》通过陶瓷作为泥土的另外一种形态的特征进行被强化的再表述,对文化殖民进行了演绎性反思等,这些新创作给人不同的体验,或许正像展览所说,这是一种当代陶瓷艺术的新样式,数年后或将成为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自蒙元统治以来,在陶瓷器物上的绘画逐渐成为陶瓷艺术的表现主流。目前被国内市场热捧的‘大师瓷’也以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占多数。而陶瓷制作涉及72道工序,拉胚等工艺因不像绘画一样被社会肯定,很多人不愿学,如何传承成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还能进行一次公共教育,使藏家更多认识到,收藏不仅是为了增值套利,更是对文化的保护,像马未都一样为保护文化而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子贺笑着说:“中国新的当代陶瓷艺术刚刚起步,投资收藏市场对此还不了解。当然,如果有藏家独具慧眼,从现在开始关注并收藏这类作品,或将抢得先机。”

高级阶段古陶瓷收藏赏玩法


据劳动报报道,高级阶段古陶瓷收藏性的赏玩法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也可称之为个人博物馆式的收藏赏玩法。

不少小城镇的古陶瓷收藏名家大多从本地域窑口的古陶瓷收藏开始起步;不少都市的古陶瓷收藏名流,大多从单一性的收藏专题出发,并过渡到专题性的历代各大窑口古陶瓷收藏。

当然从初期收藏到中期收藏,完成这种收藏转换比较容易,如有收藏大家指点,收藏家个人较有眼力,稍有财力,稍有胆力,都能保成功。

但是假如想从收藏中级阶段,再进入到收藏高级阶段,收藏家个人没有奇特的眼力,雄厚的财力,超凡的胆力,文博圈内没有一批文人文博学者,收藏圈内没有一批古玩收藏行家鼎力相助,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

新世纪后当代收藏圈内,如想举出一个已进入古陶瓷收藏高级阶段的古陶瓷收藏大家非常困难。因为笔者所说的已进入古陶瓷收藏高级阶段并获得收藏界公认的标准只有两条:其一、已创办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人或私营古陶瓷收藏博物馆;其二、古陶瓷收藏馆内已收藏展出了历代各大窑口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标准器。

其实,在古今收藏界,中国还没有出现过一位真正杰出的古陶瓷收藏大家。比如当代收藏家中,数马未都创办的民办观复博物馆名气最大,其博物馆内的古陶瓷馆,虽按照正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展示了众多古陶瓷收藏品。但史前彩陶一块,还是没有特别精彩的藏品;高古陶瓷也没有特别珍贵的藏品,且各地大窑口代表性的标准器还不够多……

比如香港收藏家张宗宪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有名的明清官窑瓷的投资家,可惜他并没有创办明清官窑瓷博物馆,至少收藏媒体也没有发现他收藏过多少史前精品彩陶及历代高古陶瓷珍品。

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赏玩法,即博物馆式的历代各窑口古陶瓷标准器收藏赏玩法,可以说是古陶瓷收藏界最传统、最正宗,最具历史文化价值、最具收藏境界的古陶瓷收藏赏玩法,也是企业家型的古陶瓷收藏者走向古陶瓷收藏大家的金光大道。

虽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陶瓷收藏大家,对绝大多数古陶瓷收藏者来讲仅仅是一个梦想。但有梦想就会有蓝图,有蓝图就会有追求,就会加倍努力,就会多少成就自己的收藏事业。

比如我们可以先从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碎片玩起,继而收藏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残损件,再进一步收藏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普通件。至于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完整典型器,可遇不可求,见到一件觅到一件,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去伪存真,去糟取精,三十年、五十年后也必然会做出大大小小的收藏成果。

当代中国至少有数百万名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但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学习研究过中国古陶瓷史赏玩法,没有找到中国古陶瓷最传统、最正宗,最具历史文化收藏价值的收藏赏玩法,故约有百分之七十以上者半途进来,半程退出,自生自灭。

可能另有百分之十者跨入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遵循本地域窑口釉水器型品种古陶瓷收藏性的赏玩法,并举办了个人藏品展后,成为当地城镇古陶瓷收藏名人;可能另有百分之十者跨入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遵循单一性的某一窑口釉水器型品种古陶瓷收藏性的赏玩法,并举办个人藏品展及著书立说后成为当地都市古陶瓷收藏名家;可能另有百分之十者跨入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遵循专题性的历代各窑口釉水器型品种古陶瓷收藏性赏玩法,并举办个人藏品展及著书立说后,成为当地及全国古陶瓷收藏名流。

至于从古陶瓷收藏中级阶段跨入古陶瓷收藏高级阶段,遵循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即个人博物馆式的收藏赏玩法之古陶瓷收藏文化的痴迷追求者,人数更少,可能只有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他们的收藏目标更大,收藏境界更高,收藏过程更艰难,收藏道路更广阔,收藏蓝图更璀璨……

但是更多的是局限于收藏家个人的眼力、财力、胆力,他们梦想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古陶瓷起源发展史概念的,且展出都是历代各窑口标准器的个人古陶瓷收藏博物馆,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组织全国各地的民间古陶瓷收藏家,以捐赠展出的方式,以“PK”选展的方式选出两三百件历代名窑的标准器国宝级藏品,创办一家全国性的民间古陶瓷收藏博物馆。笔者以为:集全国各地民间古陶瓷收藏家之力联合创办的中国民间古陶瓷博物馆应该可以与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出的藏品、上海博物馆陶瓷馆等展出的藏品媲美,全国官方文博界与全国民间收藏界从来没有联合起来举办过类似的“义演”性质的“义展”,主要原因是不少官方文博权威学者专家对“藏宝于民”的理念还缺乏深刻的认知,对民间收藏因种种原因还怀有深刻的偏见。

笔者以为: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是古陶瓷最正统的收藏赏玩法。还是想忠告众多仍然处于初级收藏阶段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已处于中级收藏阶段的古陶瓷收藏家,尤其是那些已花费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资金,仍找不到“北”、找不准古陶瓷收藏准确方向的企业家型的古陶瓷收藏人:唯有系统学习研究中国古陶瓷起源史、发展史,沿着中国古陶瓷收藏发展的文化轨迹,潜心用心寻觅历代各窑口藏品,就会有一个标准器的收藏灯塔在召唤你。你会为此乐此不疲奋力寻求,你会感受到收藏古陶瓷器物的持久的快乐。在古陶瓷收藏的岁月里,纵然是一代收藏名流,“走眼”的事件每天可能都会发生,“捡漏”的机会每天也都可能出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我们找到一条最有历史文化收藏价值,最有投资赏玩增值价值的古陶瓷收藏之金光大道:即历代各大窑口标准器收藏性的赏玩法,收藏历代大窑口标准器,其收藏赏玩法参考图录可以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故宫陶瓷精华》一书,作为参考图录,再以中国古陶瓷史为线索扩展之,那么再按照《故宫陶瓷精华》图录进行收藏,我们古陶瓷收藏人生就像天天沐浴着金色阳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金印,会金色地写入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史……

现当代陶瓷的收藏价值


嘉德现当代陶瓷专场,许多著名的现当代名家瓷画作品成交价全部高于估价,无独有偶,去年北京保利秋拍现场,“瓷艺泰斗”王锡良《黄山》瓷板被藏家“抢”至123.2万元成交,较起拍价28万元高出数倍。在2010年期间的保利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拍卖会上曾经出现的王隆夫《琴高跨鲤》重现拍场,并以78万元的高价成交。李进的瓷板《情趣》以75万元成交,张松茂的一件雪景《昭君出塞》瓶拍得高出起拍价近两倍的价钱,而袁世文的粉彩雪景重工象耳描金瓶以11万元成交……由此可见,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

另一方面,景德镇有很多身怀绝技的师傅,还有很多世界之最。手工拉坯,最大的桌面在景德镇,最大的莲子缸在景德镇,最大的陶瓷盘,最高的花瓶,这些手工劳动的高水平的发挥,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些都应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手工制作的才是最好的。

可以说,“自己动手”在主流创作中比以前更受欢迎了,手工艺在艺术界内部的可见度有所回升,涌现了不少知名艺术家。以中国景德镇现当代艺术陶瓷为例,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活动于去年的十一月十日公示,全国共九十三人,而景德镇以十八人居全国城市之首。谈及名家瓷画为何会成为收藏市场的另类热点藏品。业内人士直言,首先,瓷画的艺术价值较高且价格偏低,主要体现在手工绘制的独一无二上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骨子里还是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而且一旦喜欢,便想拥有。这也可以算是当下名家瓷画收藏趋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瓷器是中国的名片,西方世界用“china”代指中国,可见瓷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积聚着太多中国元素,当代名家瓷画拥有超前的艺术思想。

当然,还有就是现当代名家瓷画价格泡沫少、升值空间较大,也是名家瓷画受市场追捧的原因之一。与当代书画发展历程不同,当代书画在市场炒作下天价作品频频亮相,而当代名家瓷画是近些年才渐渐兴起来的,当代名家瓷画单价一般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对于初中级收藏者来说风险相对较小,可以作为初步涉水的藏品。

当代名家瓷画基本上由艺术家自己定价,而非市场定价。大多数陶瓷艺术家会根据市场接受能力,把自己的作品价格每年提高20%至50%,从这个角度来说,名家瓷画市场潜力不小,可谓收藏界的潜力股,优绩股。专家提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名家瓷画赝品少,艺术家一般都健在或刚去世不久,可以多渠道考证其真实性,探究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了其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现当代名家瓷画,愈发彰显出其深厚的艺术收藏价值,而被更多的藏友关注并看好。

现当代陶瓷的收藏之道


常言道:“乱世藏金,盛世收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已经从温饱转向了对精神领域的满足上,投资也变得更趋文化氛围了,这也是当今艺术品市场投资群体日渐增多的原因。但是,已经起步的收藏市场,各类收藏品种日趋成熟,真正的古玩收藏品出现在市场已经是凤毛麟角,于是不少人将投资的眼光转向年代较近的艺术品。

现代收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收藏字画的,有收藏陶瓷的,也有收藏玉器、古铜器、古钱币以及各类票证的。投资艺术品收藏,全因个人爱好、知识素养、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定。

众所周知,景德镇是“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一千多年来,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创造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瓷器风格,而且装饰方法丰富多姿,富有“东方宝彩”之称。而当代艺术,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悠久的传统技艺,还创造了许多新技术、新画面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制作出许多技艺精湛的艺术精品,也涌现出如张松茂、王锡良、秦锡麟、李进、戴荣华、王隆夫等一批技艺高超、德艺双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些著名工艺家,目前在国内外已经拥有很高的名望,其艺术创造,都分别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这些当代艺术大师的陶瓷艺术品具有较大的收藏潜力。

多方面情况显示,当代景德镇艺术瓷的收藏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收藏前景却是十分宽广,藏品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的艺术精品,尤其是名家精品,市场价格一直是呈直线上升态势。比如张松茂、王锡良的一件100件花瓶,1994年的价格一般在1万元上下,2004年的均价已升至10万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张松茂、王锡良的一件一般作品在北京拍卖,均以2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更不用说他们的大件作品和代表作品。李进、戴荣华等人的一件100件花瓶,1994年只不过3000至5000千元左右,到2004年的成交价也上升到了3至5万元。其他一大批少壮派、后起之秀艺术家的陶瓷作品,近年来的市场价格也在节节攀高,如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昌虎、余刚、王秋霞、吴国兴等人的作品,1994年他们的一件作品均在500至1000元之间,现如今也已翻了近十番之多,吴国兴的艺术精品瓷在北京、上海等地拍卖均以数万元成交。当然,艺术品本身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并不能仅仅以价格的高低来认定其艺术价值。但是,从艺术品的投资发展前景来看,艺术精品仍然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当代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上涨的潜力可从多方面来分析,首先,他们的作品与其他艺术品价格相比,精品的市场价格仍然偏低。如同为1988年被国家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顾景舟大师制作的一把紫砂壶,目前市场最低价格都在20万元以上,而张松茂、秦锡麟的精品价格却还有存在不少的差距。这些大师的艺术精品和西方国家的国家级艺术家的艺术品价值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此外,景德镇的少数陶瓷经营者和小作坊业主,用一些低档瓷、劣质瓷冒充“精品”,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展销,致使部分藏友误认为艺术水平远不如以前,既挫伤了收藏信心和积极性,也损害了的形象和声誉。

收藏当代艺术瓷,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藏品的档次。对经济实力强的,当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和部分已故著名陶瓷美术家的绝品为首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张松茂、王锡良、秦锡麟和李进、王隆夫、戴荣华、王恩怀等;已故著名陶瓷美术家如王步、毕渊明、赵惠民、章鉴、余文襄等。对中收入的藏家而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及老一辈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部分教授的作品是收藏的首选。如汪桂英、陆如、黄卖九、徐亚凤、田慧棣、舒惠娟、何叔水、刘平、章文超、李菊生、朱乐耕等人的作品,目前市场价格平均每件在万元左右,价格比较适中,适宜中收入者收藏。另外,还有一批技艺拔尖的中青年艺术家,包括已获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如王昌虎、余刚、吴国兴、王秋霞等,可以说他们代表着艺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低估,也是藏家们不可忽视的一个艺术群体。

收藏当代新瓷需看好艺术家


张正海的《鲨鱼》

近日,记者走访古玩市场了解到,一些藏友开始瞄准新瓷(现当代瓷器)收藏。不少市民疑惑,并非文物,也非不可再生资源的“新瓷”值得收藏吗?

据收藏人士介绍,这个话题在圈内一直颇具争议:玩古瓷的藏家看不上新瓷,认为它们是可再生的,并非稀缺品,不具备收藏的基础;而拥护新瓷的藏家,则不以为然“今天的新瓷,就是明天的文物,如今收藏新瓷,相当于持有原始股。”

事实上,在收藏圈内,古瓷与新瓷之争也从未间断。不过,记者倒是发现,古玩城内的新瓷门店和收藏者的数量悄然在增加,而在拍卖会上,新瓷成交价的最高纪录竟达782万元,这让不少古瓷藏家大跌眼镜。

新瓷与古瓷之争

现当代新瓷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徐东古玩城经营现代瓷的萧驰认为,一件作品是否值得收藏,由两个因素决定:稀缺性和艺术性。当代新瓷反映了新中国制瓷工艺及水平,大师级作品同样稀缺,当然具备收藏和投资价值。“此外,收藏新瓷几乎不具风险,可直接从大师手中购买,买赝品的几率大大减小。”萧驰说。

而玩古瓷的李先生有不同意见:“何谓‘古玩收藏’?当然是有历史底蕴、不可再生性的稀缺物才值得收藏。现当代瓷只能说是艺术品,建议把它作为家居装饰、欣赏,收藏与投资价值只作长期的考虑。”

李先生还认为,收藏新瓷的风险也很大。“如今现当代瓷器市场也比较混乱,很多人明明没有大师级职称,却偏偏冒充大师,拿自己的作品冒充大师作品,滥竽充数;其次,目前全国的瓷器展销会很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以次充好,使不少人把现当代瓷器视为地摊货。”

“当代陶瓷工艺师如此多,真正能流芳百世的能有几个呢?而古瓷已经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艺术价值毋庸置疑。”李先生劝告藏友,莫轻易投资当代中青年工艺师作品,更要提防炒作。“在现当代艺术品界,不论是紫砂壶、当代书画还是陶瓷,都存在炒作拉高价格之嫌,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好评估。”

新瓷渐被藏家关注

不管藏家如何争议,新瓷的市场行情却一路走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2009年,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陶瓷美术家王锡良的粉彩《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了782万人民币的天价!这条新闻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收藏新瓷的热潮。

记者走访徐东、红巷、崇仁路等收藏市场发现,经营现代瓷的店铺多达30余家,少数商家生意十分红火,一件现代陶瓷售价一般在2000元以上,贵的高达260万元,大大出乎意料。

萧驰介绍,瓷器收藏如今已不再是古瓷的天下了,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器逐渐被收藏者看好。“拍卖会上的古瓷身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让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古瓷,价格虽然具有诱惑力,但这类瓷器中鱼龙混杂,不懂行、看不准的人又不敢轻易下手。于是,很多收藏者把收藏的目标转向了极具潜力的当代瓷市场。”萧驰说。

据了解,起初新瓷仅被大众当作家居装饰品购买,或是作为礼品,被认为是高端而有文化底蕴的佳品。随着购买者增多,一些名家的作品渐渐升值,收藏圈的人也被吸引入场。

价格随职称升值

据萧驰介绍,收藏现代新瓷,选择艺术家的眼光尤为重要。“艺术家的职称升一级,市场价格就要翻2-3倍。”

他举例说,两个月前,有客户曾花3000元买下聂乐春的作品《寻鹰》(32cm×16cm),就在上个月,聂乐春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晋升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作品的市场价立刻涨至6400元。

“张正海的作品同样如此。一个月前,张正海的《鲨鱼》(40cm×26cm)售价为6000元,现在变为1.36万元。”萧驰称,收藏现当代新瓷就要看准艺术家,谁会升职,谁的艺术造诣高,就决定了作品的升涨空间。

据了解,当下国内有很多机构对艺术家评职称,其中,最权威的是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七部委所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各省发改委牵头评的省级大师,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目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仅24名,包括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等泰斗人物,他们的作品成交价已达百万元。“毫无疑问,这些大师的作品肯定是值得收藏的。”萧驰说,名人手绘的作品是收藏现当代新瓷的主要方向。切记避免收藏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现代瓷器,这种瓷器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记者 邬红波)

解读当代新钧瓷的特色


当代气窑新钧瓷经过不断的革新,逐步走向成熟,开始为什么会遭到责难呢?就因为人们要他靠向传统钧瓷,靠向宋代钧瓷,不是人们要他硬靠,而是人们的不知所为而为之。应该说,用液化气烧制当代新钧瓷是社会的进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陶瓷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必说长道短,横加指责。

气窑新钧瓷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不过是一种民俗文化、大众文化。它的上市适应了工薪阶层的需要,使新钧瓷走向千家万户,器物的五光十色、鲜艳夺目使很多不识古钧瓷者爱不释手,有意无意的釉面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有些厂家的珍品,比煤烧的更具魔力,燃料不是决定新钧瓷的关键,气烧新钧瓷,实际上市场潜力很大,要看企业家们如何运作,苗峰伟在全国举起了“荣昌”大旗,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乱中取胜,显出了钧瓷文化的魅力和他智勇双全的气魄。

传统工艺钧瓷就是仿古钧瓷,既然是“工”在前,“艺”在后,这就是说做工决定了一件钧瓷的优劣和高下,特别是手工艺,更要看工艺师的精湛手艺。当代传统工艺钧瓷一般指的是仿1949年前的器皿,釉色都是钧红、钧蓝、钧紫,并以钧红釉为主,人们通常认为单色玫瑰红、葡萄紫才是真正的仿宋钧瓷,其实同样的颜色才有可比性,只有对比才能知其高下,对比才能鉴定出真假,传统工艺钧瓷所用的燃料、窑炉、窑具、烧造工艺都是承继传统的,传统陶瓷工艺是伴随着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他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实用到审美的渐进过程。

现当代陶瓷收藏“看未来”


现代陶瓷艺术家白磊作品

 [大话收藏]

詹皓

金融危机以来的收藏界,唯一未受影响一路高歌猛进的板块就是近两三年才被拍卖市场挖掘出来的现当代陶瓷。甚至有人直言,未来影响世界的中国艺术一定是当代中国水墨和当代中国陶瓷。

然而,现当代陶瓷阵营本身正在发生一场“暗战”,其结果很可能直接导致收藏热的转向。这场“暗战”的交战双方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首的传统陶瓷派和美术学院教授、年轻艺术家为主的学院陶瓷派。传统派承袭了清末民国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上绘画风格,将传统中国画搬上陶瓷。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受东南亚藏家关注,悄悄吸纳,直至上世纪末,中国内地藏家介入,价格一路攀升。

两年前中国嘉德首设现当代陶瓷专场,市场价格再度飙升,目前最高端的景德镇大师陶瓷作品拍出六七百万元价格,国家级大师作品普遍在十万元以上,省级大师三五万元以上,高级工艺师近万元。由于内地追捧者日众,目前造成了以职称论价的局面,也曝出大师贬值一说。

有的学院派教授本身又评到了大师,但不屑于排名在大师之列;有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家直截了当地表示传统陶瓷属于工艺美术,不能称为艺术。艺术之争其实是市场话语权之争,背后则是利益之争。当求作品者踏破大师家门槛时,当一些艺术品经营机构无法正常从大师那里拿货时,天平便发生了有意味的变化,而变化的依据也很充分——学院派的作品相对价格太低。

目前,最高端的中国学院派陶瓷艺术家作品只拍到近百万,许多在国际上已取得名望的艺术家其作品在拍场上仅数万元而已。更多的学院派年轻人作品锐气十足,兼具了现代艺术视野、设计理念和传统陶瓷造型、釉色、火候的技巧,只苦于没有关注度,市场尚未成形。

与此同时,一些先知先觉的艺术机构和藏家正在转变观念。尤其是一批国内最早从事现代陶瓷收藏的大藏家,正在从学院派艺术家中挑选未来的大黑马。他们认为,十几年前市场上流行明清官窑,他们却发现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当时正处于价值洼地,大师的艺术风格成熟,又代表了当代社会趣味;如今大师作品已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断言价格到顶可能为时尚早,但素来喜欢挖掘价值洼地的他们已经从学院派中嗅到了未来的流行。

最近,北京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现当代陶瓷专场,各地的陶瓷博览会上也是新人辈出,这个时候,就看藏家的文化底蕴和“看未来”的水平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