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高古瓷器鉴别老 > 导航 >

丘小君引领高端藏友 沈阳共赏高古陶瓷收藏

丘小君引领高端藏友 沈阳共赏高古陶瓷收藏

高古瓷器鉴别老 高端瓷砖 沈阳瓷砖

2021-03-25

高古瓷器鉴别老。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分享会现场

中国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于3月12日在沈阳北约客维景国际大酒店七楼汇景厅举办《高古陶瓷收藏及升值潜力》分享会,午后为VIP藏友现场鉴宝,慧眼识金。据了解,闻讯赶来的全国各地藏友及媒体记者共300余人来到活动现场。本次分享会是由辽宁省高端品牌流通行业协会、盛京门户网、中国高端品牌网、《经典奢侈品》掌门汇主办,辽宁经典奢侈品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分享会现场互动

中华陶瓷艺术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中国的藏友之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瓷则将其完美风范发挥到了极致。如今,随着全球高古瓷器发展的不断升温,中国国内藏友也将目光集中在这一领域。据了解,高古陶瓷往往以器型、釉色取胜,六朝有青瓷,唐朝既有南青北白之素瓷,也有富丽堂皇的唐三彩。高古陶瓷年代久远、现存量不多,而价格依然较低,所以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现场互动

分享会现场,中国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表示:“收藏的昨天是历史的沉淀,收藏的明天是稀世珍宝,唯独收藏的今天是保护文物,传承文化艺术。高古陶瓷一直是海外文物收藏市场的主要品种,宋代官窑、磁州窑等精品价格早已越过千万元大关;预计近年,中国高古陶瓷将出现爆发式行情,目前是收藏高古陶瓷的最佳时期,收藏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注重选择精品进行专题收藏。”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鉴宝现场

新闻链接:

丘小君,祖籍山东,1945年10月出生于西安。1969年毕业于中国西安“西北大学”。1979年从师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任副主任,故宫博物院世界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学习古陶瓷鉴定,是其两名入室弟子之一。1981年曾作为耿宝昌的特别助手,在北京帮助其编撰“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数年间负责撰写全书六十余万字的工作。目前此书问世以来被公认为学习明清瓷器鉴定的必读书,亦是“耿氏鉴定法”的范本,也有人赞誉其为鉴定明清瓷器的“圣经”。在跟随耿宝昌先生学习和工作的十数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走遍了国内各大博物馆及文博单位,考查并鉴识数36万件古陶瓷珍品。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鉴宝现场讲解

1982年开始丘小君已被陕西省文物局聘为“陕西省文物鉴定小组”成员。后又多次被中国文物总店“西安文物鉴定培训班”,国家文物局,国家海关总署联合举办的“西安文物培训班”,陕西省文博干部咸阳培训中心等聘为古陶瓷鉴定讲师。在担任文物商店收购部负责人以来,为国家收购鉴定数万件有价值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古陶瓷,古玉器,碑帖,书画,杂项古董等,是国内知名的古董鉴定家,并被收录于“中国专家人名大辞典”。

《经典奢侈品》掌门汇高古陶瓷收藏丘小君鉴宝现场讲解

1992年移民香港后除开店经营古董生意外,还担任香港地球文化学校中国古陶瓷鉴定讲师,学生遍及香港各界精英。近十数年来主要致力于亲身实践,古董真伪鉴别和商业经营,活跃于香港、英、美、日等古董市场,经历了近百年来仿古作伪第二次大的浪潮,对内地仿品的工艺技法,品种,出处,名工巧匠等方面特征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识,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辨伪鉴定方法。其鉴定辨伪,研究考据的能力还得力于30年来亲手采集的十数万件古陶瓷器物残片;也得力于数十年生活于古城西安丰厚的文化渊数和底蕴,受其熏陶的结果。

2004年受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委托,用国家的“海外文物流失专项资金拨款”,首次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春拍中成功兢投四件珍贵中国文物,并经历周折,安全运抵中国,这一善举被海外中文媒体广为流传。

丘小君先生目前居于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董事及陶瓷顾问。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会员,其文博知识的渊博,古董鉴定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及其在国外业界良好的信誉已得到各方人士的公认和肯定。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丘小君:清三代官窑瓷


存世虽少,仍有收藏机会

编者按:继“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和“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之后,首都博物馆再度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展。

清三代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本文专访中国古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以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瓷器特点为中心展开,从各朝釉色、造型、装饰及款式创新入手,结合帝王喜好与文人气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以及与外销瓷的渗透影响等,全面立体地还原一个清三代官窑的辉煌历史。

追慕前朝仿古创新

中国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历史高峰,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清代继承发扬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并开创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色釉,而镂雕、转颈、转心的工艺技巧,更是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丘小君认为,清三代官窑的特色首先是从明代官窑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他说:“清三代官窑在明代官窑基础上,继承了明代很多优秀的传统内容、烧造方法、品种等。特别是康熙、雍正两朝,受到明代最著名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影响,对其非常崇敬与赞赏,也全面继承了明代成化时期瓷器的优秀工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清代早期不写官款而写成成化、宣德款的青花瓷器,都是源于对明代官窑瓷的继承与膜拜心理。”

“康仿成化、雍仿宣德”即指这批不写本朝款识的瓷器。其中,成化款的多是康熙时期所写,这批写款与成化的写款有所区别,具有康熙时期的写款风格。

而雍正时期在仿宣德苏泥勃青料的效果方面做到了极致,追求苏泥勃青料的自然晕染,有起伏深沉的古朴风格,在青花料的绘画上注重了渲染,人为加重涂染和点染,烘托出青花的晕染效果。

“所以,清三代官窑瓷器首先是对明代官窑的继承,然后才有开拓。这个开拓完全改变了明代时期的风格。明代以古朴古拙为主,胎体不如清代精细,有‘粗大明’之称,且釉面较清代肥厚,而清代比较坚致细薄。两个时代风格截然不同。区分明代与清代瓷器,从胎和釉上就能看出两种不同的风格。”丘小君补充道。

此外,和明代一样,景德镇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水平。清代在景德镇恢复了御窑厂。明清两代御窑厂不完全相同。清代御窑厂的督陶官,不像明代由中官担任,而是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并且采用了雇佣劳动力的方式,御窑厂平时只有少量额定人员(约二三十人)。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为满足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可以不计成本地提高质量和仿制古代名窑器,创制新品种。这就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整个制瓷业的发展。同样颇为重要的是,清三代御窑厂督陶官也对制瓷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丘小君说:“整个清代制瓷都以清三代官窑风格为主导,而清三代官窑相当一部分成就得益于一些优秀的工匠和督陶官。他们的贡献对中国陶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康熙年间著名的“臧窑”,就是指臧应选督造的官窑。文献记载,康熙朝监制官窑瓷器的还有刘源和郎廷极,著名的郎窑红即出自这个时期。此外,还有“熊窑”“年窑”“唐窑”等。

清代官窑瓷器的制作质量方面比明代制作要求更高更精细,品种更丰富多彩,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雍正13年开始到景德镇做督陶官的唐英,他是对景德镇官窑瓷器贡献最大的人物。“唐英以官员身份被派往景德镇御窑厂,而自己并不懂制瓷技术和业务,受到下属、工匠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必须要努力深入到御窑厂的管理和工艺上。所以,唐英每天与工匠们同食同寝,研习制胎、拉胚、烧制工艺。同时,他也参与绘画。绘画上不论粉彩还是墨彩,书法上不论真草隶篆,都达到了官窑水平的主导地位,引导潮流。他在御窑厂不断努力,继承并创烧了57种单色釉品种。”丘小君对记者说道。

唐英仿制的五大名窑,从外形上就十分形似,釉色也达到了宋代时期最高水平。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宋代以来盛行单色釉。唐英恢复了宋代以来的五大名窑各个单色釉的品种,并创烧了前所未有的单色釉品种,如雍正时期“淡粉”“淡黄”“淡绿”“湖绿”“瓜皮绿”“胭脂水”“珊瑚红”、“秋葵绿”、乾隆时期“松石绿”等釉色。仿宋代钧窑窑变釉也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唐英还留下一些自己所做的瓷器作品,有的写乾隆款,有的落唐英款,这些瓷器也非常优秀。目前来说,大众还未认识到它的价值。这些瓷器属于官窑窑主的作品,对所有官窑瓷器都起带动作用,将来应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丘小君补充道。唐英不仅非常实务,还能将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他在乾隆元年所写《陶成纪事碑》和乾隆八年所编的《陶冶图说》是研究我国清代制瓷工艺史的重要资料。

纹饰题材与造型艺术的全面发展

康雍乾三朝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但整个清代在制瓷生产工具方面的改革并不大,制瓷业的成就主要是装饰技法的改进和提高。除色釉外,清代瓷器的装饰主要是彩绘,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和斗彩各个品种,都是利用不同的色料绘制图案画面。其图案装饰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各种缠枝花、团花等,另一类是以花卉、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为主题的图案画面。

“清三代官窑瓷器从题材纹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别是清早期。如,纹饰上有一种特殊的牡丹画法——茂盛怒放的双犄牡丹,它寄予了开国之初统治者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愿望。”

丘小君继续说道:“此外,清三代瓷器的很多题材内容都来自于传统故事、文学内容,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刀马人物,《牡丹亭》《西厢记》的仕女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福禄寿禧、科举、耕织等内容都表达了太平繁荣的愿望。”总的来说,清三代对从宋元明传承下来传统图案和题材的绘画做了全面的总结,形成了清代的形制内容和绘画表现。所以,其题材特别广泛,内容相当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最全面。

其中,对古陶瓷绘画作出最大贡献的即为珐琅彩。“当时并不叫珐琅彩,只是引进了西方的珐琅材料,通称洋彩,晚清民国时期才叫做珐琅彩。”丘小君说:“最初,中国引进这些西方颜料,由如意馆画师创作绘画。至乾隆时期已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颜料都可自己提炼。”瓷胎画珐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贡献。雍正、乾隆时期,凡是瓷胎画珐琅的作品几乎全是诗书画印一体,可以表现更细腻的绘画和书法内容,这时已不仅仅是一件瓷器,等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创作,所以其意义重大,比单纯的描绘或是规规矩矩工匠式表现纹饰图案意义更大,因为书画介入到了瓷器制作。把文人的书画,甚至是宫廷如意馆画师的书画,宋元以来传统书画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了制瓷艺术上,可以说既是中国书画的发展,也是瓷器制作的进步。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爱好和宫廷大量需求,除了彩瓷和单色釉在康、雍二朝基础上继续大量烧制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制品。丘小君说:“清代官窑中一些仿古青铜器式样也非常优秀。由于乾隆皇帝好古,欣赏古代青铜器、古玉器、宋代瓷器,唐英为迎合了乾隆的心理兴趣,创烧了众多仿古品种。”

清三代官窑瓷一直发展到乾隆时期,成为最高峰。特别是这个时期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不断创造新品种,如转心瓶、转颈瓶、万年甲子历瓷瓶等,还有一系列仿生瓷,不管是仿动物,还是仿植物,各类工艺品的仿制以及仅具观赏性的瓷器也大量出现。“此时的瓷器制作可谓登峰造极,即瓷器可随意创作,任何事物都可通过瓷器作品表现出来。”丘小君总结道。

由于清三代瓷器市场走俏,现有一些私下买家看好市场行情,特委托我们征集清三代瓷器,要求保真到代品相完整,有意向的藏友可联系小编:15921470457(手机/微信)

皇家气息与文人气质的相结合

清三代官窑瓷器的发展还与统治者的口味、文人思想有极大联系。康熙帝本人为振兴御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于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修养,以及其对西洋先进科技和工艺技术的浓厚兴趣,成就了康熙御窑的振兴与繁盛,尽展风华,彰显于中国陶瓷史册。丘小君说:“康熙皇帝热爱艺术,同样还热爱科学,从钟表机械到化学实验都很有兴趣。他从西方引进了很多玻璃仪器,如蒸馏器、放大镜、显微镜,引进了西方油画绘画技法,如平远法、透视法等。其对科学的极大兴趣也促进了艺术创作,如创烧的单色釉品种‘郎窑红’‘豇豆红’等都十分有名。”铜红釉烧制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几乎失传,一直到康熙朝才得以恢复和发展。郎红釉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豇豆红与郎窑红并驾齐驱,色彩淡雅,又称“桃花片”“娃娃脸”“美人醉”。

“并且康熙皇帝一再教育自己子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尊重汉族文化传统。改变了以往马上民族粗旷的、对文化不重视的状况。”丘小君补充道。康熙时期流行在瓷器上书写整篇文章,以笼络知识分子的《圣主得贤臣颂》最为普遍,此外也有《出师表》《赤壁赋》《滕王阁序》《归去来辞》《兰亭集序》等内容。

雍正皇帝本身也是一个艺术天分很高的鉴赏家,他命唐英创烧了很多单色釉品种,又特别喜欢商周青铜器的复古之风,所以在雍正时期也出现了大量复古瓷器。引进西方珐琅彩以后,也创烧了大件的洋彩瓷器,并且雍正皇帝也亲自参与了瓷器的造型设计与品种创新。丘小君说:“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在位时期的瓷器少而精,要求极高。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雍正时期流传下来的瓷器件件都是精品,在清三代瓷器收藏领域价格一直是最高的。”

乾隆时期的瓷器更是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本身的艺术品位极高,特别崇尚古代美学艺术,对所有艺术门类都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思考,并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他一生共作御题诗四万多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咏瓷诗一百九十九首。清宫造办处曾奉乾隆之命将这一百九十九首咏瓷诗,由造办处“玉作”刻在乾隆皇帝钟爱的瓷器上,以便长期留存。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带有乾隆御题诗的瓷器约300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乾隆本朝烧制的官窑瓷器;另一部分则是清宫旧藏的、颇得乾隆皇帝赏识的历代古瓷珍品,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此外,乾隆朝对整个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最大。乾隆时期国富民强,所以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制作要求都达到了一丝不苟,也是最精细的标准,形成了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也规范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严肃认真、规矩守信。“很多名品都是在乾隆皇帝的指示下,由宫廷画师画出图样,之后请乾隆过目,在清宫档案中有大量乾隆皇帝对制作陶瓷的指示和御批,如瓷器制作和数量的规定等。可见,乾隆皇帝积极参与了御窑厂的制作,并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众多优秀瓷器。所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开拓者。”丘小君说。

内外交流的瓷器表达

明代后期到康熙时期,东印度公司大量订购中国瓷器销往欧洲,在欧洲掀起极大影响。大量换取外汇也刺激了清代外销瓷器生产。特别是清代早期,如康熙时期广州十三行,设立大量作坊商铺,制作风格也是根据国外买家的要求,迎合外国人喜好,如西洋人物绘画等。这一时期,出口大量成套餐具、咖啡具,题材包括各种人物、动物甚至基督教内容,也有欧洲皇宫贵族家族的订货,表现为带有家族族徽或是其年代。贸易兴旺发达,也带动了景德镇的制瓷业。一直到晚清道光时期,外销瓷产业都很兴盛。“目前我们见到回流的外销瓷都是整批整套,甚至许多采用金彩的大件装饰性瓷器这几年都慢慢回流到国内。中国瓷器的知名度以及对国外的影响也都通过外销瓷表现出来。瓷器的外销,一方面,拓展了人文交流,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海外;另一方面,也扩充了瓷器的制作题材、形制等。外销瓷中除了有西洋人物、帆船、狩猎生活、钟表、玻璃实用器具绘画等西洋文化的展现,还有中国特色的二十四孝、三国演义、传统爱情故事,如西厢记等内容也都传播到了国外。”丘小君说:“外销瓷可以说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是科学文化的交流,也是物质文明的传播。”

外销瓷的制作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这使得官窑瓷器的制作也大量引用了外国的图画内容,比如西番莲花等内容以及油画的绘画方式。粉彩绘画以珐琅料为地,再在其上彩绘,显得富丽堂皇,也是受到了外来的影响,且一些珐琅彩瓷器上有很多西方的人物、风景,如风车、磨坊等景致的描写。

清三代官窑市场

因清三代官窑瓷器数量较少,市场价格逐年递增。2000年左右,乾隆时期一件普通的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市场价约60万港币,近几年可达500至600万元左右,增幅十倍,有的可过千万元。丘小君认为,尽管清三代官窑瓷器存世量较少,但仍有机会收藏。只要价格随着市场热度合理增长,都值得入手收藏。如果是人为炒作,超越了它的增长幅度,就不适合入手。

藏友谢君毅:说说我的紫砂壶收藏


范曾大师字画紫砂茶壶

“投资领域如果还有洼地的话,紫砂壶算得上其中之一。”专注于紫砂壶收藏与投资的谢军毅说。实际上,并不是他一人有这样的发现,历经上世纪80年代的恶炒、90年代的低迷直至近两年,紫砂壶投资开始有了逐渐升温之势。

投资之前先混圈

投资集藏紫砂壶之前,谢军毅是把玩玉的,他手上的玉品也颇具身价。随着玉价格递增,好玉越来越难寻,而且价格也逐渐超出他认可的合理范围,所以从2001年开始,他转而对紫砂壶产生兴趣。凡是凝聚了传统文化精髓之物皆是他的心头所好,而且紫砂壶投资门槛比较低,既能把玩,又可泡茶,另外还增值,何乐不为?

初入此门的人往往摸不着门道,那肯定会吃亏的,“最开始的第一步就是要混圈,认识行家才行。”而谢军毅的入门要比别人简单很多,1988年-1991年的时候,谢军毅在宜兴呆过3年,那里有一位亲戚是紫砂壶工艺师,所以想要收藏紫砂壶,自然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刚去宜兴买壶的时候,这位亲戚就会把他带到他认可的其他工艺师那,让谢军毅看样品,直接省掉经销商等中间环节,凡是谢军毅看中的紫砂壶,这位亲戚都会帮他把关,看看哪里有瑕疵,哪里做的比较好,最后这位亲戚帮他谈价钱,也能省一大笔,往往别人要花两万元买到的壶,他几千元就能买到。

壶之收藏奥妙无穷

自己开始投资紫砂壶了,也不能总是靠着别人的指点,自我鉴赏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为此,买书钻研紫砂壶投资学问就势在必行了。如今,收藏之路已持续了7年,收藏的壶也有一百多把,可是谢军毅觉得他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太多,“比如,一把壶的温度、泥料的配比等等都是奥秘无穷。”

虽是如此,谢军毅也会有买错的时候。曾在一位自己常去买壶的老工艺师那买过一把壶,形状小巧,适合手上把玩,当时的价格是1800元,“实际上这把壶就买贵了,市价可能是数百元即可。”因为买回后,他仔细观察,虽然总体工艺不错,壶身、壶柄处却有几处瑕疵,但是他基本上可以判断此壶不是该工艺师的作品,只能算是“代功壶”(一些名家做不过来,找人代劳制作)。虽然也会升值,但是速度会慢很多。

这类作品一般不在谢军毅的收藏之列,所以对于那些地摊卖的壶,谢军毅更是奉劝其他投资者远离,“甚至某些商场紫砂壶专卖店内价格百元左右的,都不是正宗的宜兴紫砂壶,更不要说会有投资价值。”

窑变壶可遇不可求

自己的收藏中,谢军毅颇有几件得意之作,而遇到这些藏品,和碰到喜欢的玉一样,都是碰运气的。

谢军毅沏茶的桌子上放着一把三脚石瓢,这把壶的色泽异于其他壶,它并非人工产生,而是烧制的过程中天然发生,业内人士称为“窑变”,其几率很少,有些人制壶一辈子可能都不会碰到窑变的现象。

在宜兴有位老工艺师被其他人视作不务正业,因为他矢志不渝地要制作窑变壶,年近花甲也无甚成就,家里人都很埋怨。有一次谢军毅去他家看壶,顺便和他聊天,随口说了句“你都这么久了也没做出什么好壶来,还是不要再往这个方向走吧。”老人家不服,拿出这把壶来给谢军毅看,这下谢军毅就开始对这把壶日思夜想,后来常去他们家聊天,最后成了好朋友,老工艺师便也半卖半送地友情出让,如今已成谢军毅的镇藏之宝。

此外,还有一件蒋蓉的三脚供春壶也是从当地一位工艺师之手购得,作为继制壶一代宗师顾景舟之后的制壶名师,蒋蓉的作品升值空间可以想见。

另有一件意外购得有熊猫图案的国宝壶,形态可掬,工艺精湛,他当年的购入价是8000元,而在宜兴当地的紫砂展厅看到标价是36万元。

一壶不事二茶

买到名贵之壶后,更要好好地养壶,壶养得好也能让其增值不少。这也是谢军毅钟情紫砂壶的原因,买了名贵之壶并不是把它供起来,而是能用来品茶怡情。

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涵香纳味,并使紫砂壶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茶水,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效果。

养壶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让茶锈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就逐渐润滑了。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

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氤氲,这也能看出紫砂壶的品质来。“养壶不仅要有钱有闲,更要有心,其实不论是制壶、买壶还是养壶,与之相关的个人气质都会随之转变。”谢军毅道出投资之外的乐趣。

如何判断一把壶的优劣

紫砂壶的拍卖收藏可分为旧壶和新壶,谢军毅的藏品以新壶为主,他也建议初学收藏者,不妨收藏一些新壶,特别是现代工艺大师的精品。

看泥料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且都含有大量的氧化铁。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深浅不一的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一般来说,越是稀有的泥料烧制而成的紫砂壶价值就越高。

看工艺一把好的紫砂壶要求点、线、面的过渡清晰,当直则直,当圆则圆。一般而言,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分量还要均衡;壶身线面要求修饰平整、内壁收拾利落。通常而言,紫砂壶的“形”以古拙为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看工艺师一般情况下,紫砂壶根据其制作者的身份和技艺,价格从数十元、数百元至数十万元不等。所以普通市民投资收藏紫砂壶要量力而行,工薪阶层可以选择助理工艺师和工艺师的作品,以小搏大。随着工艺师技艺的进步,壶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陶器藏高古


刚开始接触陶瓷收藏的人士,可能会更喜欢色彩浓艳的粉彩瓷,慢慢地可能会更喜欢清高素雅的青花瓷,等接触到汉代青釉褐釉的陶罐、陶壶之后,可能又会转向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会觉得找到了历史的感觉。这是一种经过了由繁至简、由浓至淡的过程。

我国的古陶器历史悠久,其外形纯朴稚拙,风格豪放粗犷,包含着强大的艺术张力,是我国传统的收藏品类之一。

说起陶器收藏,收藏圈里流行“陶器藏高古,瓷器收老窑”的说法,意思是收藏陶器要讲究年代,而收藏瓷器则要讲究窑口。

南宁地区的陶器藏家石见说,不少人对陶器和瓷器的概念有些混淆,陶器和瓷器合称陶瓷,但是,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陶器烧制的温度比较低,一般是800摄氏度;瓷器需要高温烧制。

对于收藏人士来说,陶器和瓷器算得上是2种不同的藏品。我国的陶器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陶器非常质朴,比如说一些罐、壶的纹饰,多为篮纹、席纹、绳纹等简单纹饰。宋代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在历朝历代,陶器都没有停止过生产,但是它的艺术性、使用价值都有了改变。

高古陶器也叫“瓦器”,曾被人们视为下等之器。如今收藏市场里可以看到的高古陶器,除了一部分为实用器,相当一部分是作为陪葬品之用。石见说,其实古玩造假、仿制在古代就有,但是高古陶器在1800多年前几乎是没有人仿制的。不过,如今的古玩收藏市场里,高古陶器已经是鱼龙混杂,藏家需要擦亮眼睛才行。

有作伪者针对一些新出土的稀见品或珍贵品,用与原器同胎的泥土制成范模,然后入窑焙烧,依古法烧成后埋入土中使其生锈,为了加速土锈形成,作伪者会把化学物质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再埋入土中,还有的人在陶器上涂上一种特制的液体再撒上古墓里挖出来的泥土,这些方法制作出来的仿造品都让人难辨真伪。

收藏经:陶器藏高古 瓷器收老窑


赏玩古玩,趣味在于一个“古”字,玩到高古便高雅,玩到高古便有境界。

如赏玩青铜器,可先从历代钱币上手,玩到汉唐铜器,玩到商周青铜器,工艺越玩越深刻;如赏玩陶瓷器,通常从赏玩新瓷起步,玩到老窑瓷、玩到古陶器,形式越玩越朴素;如赏玩漆木器,一般先从民国、清代彩金木雕起始,玩到明代剔红、汉代漆器,色调越玩越无华;如赏玩玉器,常人按惯例总是从佩带新玉器开始,玩到清乾隆工,唐宋、六朝

、老三代玉器雕工越玩越简洁。因为从民国以后,老三代古玉几乎极其难见踪影。玉器藏家,都推崇汉玉的“汉八刀”雕工,一块汉玉蝉,仅仅八刀之雕工,就栩栩如生了,可见古玉之艺术魅力。新世纪后,收藏红山文化古玉成热点,红山文化古玉之艺术风格也就是两个字:简洁。

我们再把具体收藏的品种落实到陶瓷上,略作分析。

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当藏家赏玩到宋青白瓷、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宋五大名窑一道釉(一般民间藏家几乎没有赏玩宋五大名窑完整器的可能)、唐白釉、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元明清青花的轻浮,即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当藏家赏玩到汉代青釉及褐釉陶罐、陶钟、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魏晋至宋朝的瓶、盘、碗、盏等器型比汉代釉陶罐、陶钟、陶壶小派。即汉代釉陶比魏晋至唐宋的瓷器更有气韵。当藏家赏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寺洼文化马鞍型红陶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汉釉陶上的釉水仅起护胎作用,陶器仅器型就具有艺术震撼力了。而彩陶上奇异的纹饰、图案、符号,又远远比汉釉陶神秘。即,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比汉釉陶更具有幽深的历史感。

所以,我们从陶瓷审美之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观念:赏玩陶瓷器,赏玩到老窑瓷便高雅,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有境界。

再从赏瓷识陶的收藏人群分析中,我们可以应验以上的论点:即凡艺术欣赏水准平平的商界精英,他们喜欢一掷千金投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凡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他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这种奇特的泾渭分明的收藏文化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作为投资性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当然增值快,因为古陶瓷炒家主要是商界精英;作为装饰性的收藏,明清民窑青花彩瓷当然漂亮,摆放在博古架上,耀眼夺目,能满足人的炫耀心理。但作为美学艺术收藏、修身养性收藏、人文精神收藏,收藏老窑瓷器,收藏高古陶器,比收藏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更有艺术品味,更有人文价值。

曾有一个富翁与渔夫的对话令人深思。大意是:富翁问渔夫,为何悠闲休息看山,不多打几条鱼?渔夫反问,多打鱼为了什么?富翁说,多打鱼可以买船,买船后多打鱼可以赚更多的钱买游艇、别墅。等年老以后像我一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闲、看山。渔夫说,如今我已做到了,已有更多的时间休闲看山。后富翁无以应答。

这个故事启迪我们:投资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最终,人还是要追求高境界的生活。而人生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绚烂归平淡也。故朴素无华蕴含着古代文化、远古文明气息的老窑瓷器、高古陶器,将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最后的陶瓷收藏选择,也将永远是下一轮收藏热点……

沈阳小伙收藏钟表20年 共5000多座古旧钟表


沈阳小伙儿李韬的家与众不同——无论是墙壁上还是地板上,几乎都被各式的钟表所覆盖。让人想不到的是,30岁的他搞收藏竟快20年了,并在2005年就建立起私人博物馆——沈阳古旧钟表博物馆。

古董钟表

目前,李韬已经收集了5000多座各时期的古旧钟表,仅百年以上的钟表就有3500余座。这些钟表的产地有中、美、德、法、意、瑞士、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造型丰富、装饰多彩、做工考究,其材质有木制、金石、青铜、陶瓷、玉石、珐琅等。每台展品都别具一格,几乎没有重样儿的。

康熙年间的钟、1755年的德国彩陶钟、日本20世纪初生产的“马球”牌挂钟……这些具有历史和收藏价值的钟表都能在他的博物馆找到。李韬说:“这里展出的每一件钟表都有一段可回忆的历史,都记录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今年,李韬又“淘”来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法国天使彩瓷钟”。这座钟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其陶瓷外壳是专程在景德镇定制的,刻有景德镇制的字样。陶瓷工艺非常复杂,雕有形态各异的小天使和花瓣等。它的钟芯是在法国组装的。李韬说,由于瓷器外壳过于复杂,运输非常不方便,他搬运回家都经历了不少波折,很难想像当年是怎么从中国运送到法国,又再次运送回来,并且没有一点损毁。“那个时候没有泡沫板,我猜想可能是将它放置到一个装满小米或者茶叶的箱子里运送的。”李韬说。

如今,李韬钟表博物馆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下半年他还计划办更多的展览。李韬说:“钟表都是精细活儿,保管起来很费心,不过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要让后辈知道这些钟表背后记载的是厚重的历史!”

如何收藏高古瓷


刮目相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收藏爱好者提起瓷器收藏往往言必称明清官窑,对于永宣青花、乾隆珐琅彩津津乐道,而对“高古瓷”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高古瓷”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比如唐宋时期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恬淡秀雅。宋代,陶瓷工艺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设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南北各地名窑林立,品种繁多。除闻名遐迩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外,还有北方的耀州窑、磁州窑。南方的越窑、龙泉窑、建阳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品种则有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及彩绘瓷。

不久前,著名收藏家、长三角收藏研究会特聘专家胡平在松江上海之根雪浪湖文化休闲度假村举办了古陶瓷鉴赏品评会。展出了他收藏的唐代黄釉刻花盖罐、北宋青釉刻花蓖纹双层碗(又称诸葛碗)、辽代花釉鸡首壶、南宋末至元代影青莲瓣纹折沿碗、元代龙泉窑象耳尊等高古瓷器。得到了李知宴、维莲、唐恺、宋业伟等专家的好评。

胡平表示:高古瓷器年代久远和稀少的特性,将随着藏家对瓷器的关注会越来越受青睐。但是爱好者进入这个收藏领域并不容易,买错了交学费是免不了的,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增长鉴赏能力后才会将损失降到最低。胡平说,收藏“高古瓷”不但要多看书本,通过书本不断获取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器形、釉面、胎骨等,更要多去博物馆等专业机构看实物,而后通过实践积累实战经验。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

古瓷器收藏有“小绝招” 藏家自创“六看”鉴别法


购买古董的时候鉴别古董的真假好坏,可以试试藏家们自创的“六看鉴别法”——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时候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器。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

三看纹饰。不同的时代的作品纹饰也是各具特色。

四看款识。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识,每个朝代的款识都有不同的写法,从款识上也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工艺。在收藏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艺的高低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影青碗,北宋时采用仰烧,故碗底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碗底朝上,一个叠一个),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时的碗,多数是有包边的,宫廷用的碗是包金边的,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包银边的,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铜边了。在收藏的时候,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就可以推断出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从而认定它们的价值。

六看手感。所谓手感,就是指收藏者在购买瓷器时把玩这些瓷器的感觉,如手感是否圆润顺畅。据说有些真正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藏友故事:说说我的收藏,瓷器邮票都爱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