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世界瓷都·德化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开幕

世界瓷都·德化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开幕

陶瓷艺术 柴烧瓷器的鉴别 柴烧瓷器鉴别

2021-03-25

陶瓷艺术。

11月9日上午,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瓷都·德化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在德化三班洞上陶艺村举行开幕式。

市人大洪泽生副主任,县领导欧阳秋虹县长、陈金忠常委、黄耀昆副主任、林祖传副县长、徐文福副处级干部,日本陶艺家二十步文雄先生、韩国陶艺家金优石先生台湾陶艺协会理事长丘永祥先生,以及以及来自省内外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TaOCi52.cOm

开幕仪式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泽生、县领导欧阳秋虹县长、日本陶艺家二十步文雄、韩国陶艺家金优石、台湾陶艺协会秘书长丘永祥在月记窑窑口共同为柴烧龙窑点火。

随后,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还参观了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并参加了慕龙窑开窑仪式。柴烧是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这种土与火的直接对话,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流传于世。面对一件件精美的柴烧陶艺作品,嘉宾们不禁大赞德化柴烧作品技艺之精湛。

据悉,本次德化柴烧陶艺作品展,涉及范围广,参展人数多,征集的柴烧陶艺作品100多件,从不同主题、以不同形式再现了柴烧陶瓷的精湛技艺。此次作品交流展的举办,既是亚洲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也是德化传统陶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必将有力推动陶瓷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亚洲艺术文化兴盛注入新的力量。

根据活动安排,柴烧陶瓷艺术作品展将持续到亚洲艺术节11月15日结束。本次艺术交流展还有陶瓷艺术讲座、陶艺现场创作、参观考察德化窑等活动。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中国陶瓷艺术家赴北极进行艺术交流和探索


随着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中国与北极地区的多元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一个由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组成的20人团队14日从上海启程,踏上为期12天的“午夜的阳光——中国艺术家北极探索之旅”。

据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北极探索之旅活动策划人陈海波介绍,此次出行的艺术家们是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界中的翘楚代表,其中包括两位80多岁高龄的陶艺界泰斗周国桢、王隆夫。艺术家们将在冰岛参加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并将登上“海达路德前进”号在北冰洋进行破冰航程,途中将举行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精品慈善义拍,所得善款将捐赠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用于中国-冰岛极光观察站的建设;7月24日到达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进行访问。

“极地虽然遥远,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重要途径。”陈海波说。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表示,中国自1984年首次开展极地考察以来,极地考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今年5月,我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中国陶瓷艺术家深入北极进行艺术交流和探索,从艺术和人文的角度回顾地球历史,体悟和表现北极的气候变化、思考和展望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北极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加公众对北极的了解。

都昌商会搭建陶瓷艺术交流平台


都昌商会搭建陶瓷艺术交流平台

7日上午,都昌商会陶瓷艺术中心正式成立,布置精美的陶艺品展厅也同时落成,在景德镇的都昌籍陶瓷艺术家如黄卖九、方复、曹春生、冯叔文、洪南雨、欧阳桑、余平、余欣等参加庆贺并举行了现场笔会。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洪南雨告诉记者,都昌商会不仅是凝聚在景都昌籍人员的组织,更是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对外展示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和都昌商会实力的窗口,因此他十分乐意为都昌商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希望都昌籍在景人员和陶艺家对景德镇陶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大量都昌籍人员涌入景德镇,他们和他们的后裔为景德镇陶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都昌商会的会员名录上,就能清楚地看出这点,黄卖九、李文跃、方复、曹春生、徐国基、冯叔文、洪南雨、欧阳桑、江振声、余欣等一大批景德镇著名陶艺家都是都昌籍,锦宫火圣、玉柏、鹤云和景德大成等陶瓷名企的负责人同样也是都昌籍。

商会不只是老乡会,拥有丰沛陶瓷艺术资源的都昌商会,就在努力发掘商会的内部潜力,着力打造景德镇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陶艺交流平台。

这让都昌商会秘书长袁剑秋对商会打造陶艺交流平台充满信心,袁剑秋表示,都昌商会陶瓷艺术中心的成立为陶艺交流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将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交流做出贡献,一批有潜力的青年陶艺家也将因此受益。作为都昌商会陶瓷艺术中心的窗口,已经落成的都昌商会陶艺品展厅装饰一新,向来宾们展示了方复、徐国基、洪南雨、欧阳桑、江振声、余欣等都昌籍陶艺家的代表作品,一批非都昌籍陶艺家的代表作品也在此陈列,体现了都昌商会陶艺交流海纳百川。

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开幕


10日,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举办,历时16天的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领导,上海市、江西省有关领导以及景德镇市领导等出席开幕式。众多陶瓷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经过层层筛选的900件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闪亮登场,向来自海内外的朋友展示千年瓷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和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

百年沧桑,百年梦想,陶瓷与世博会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851年的首届世博会,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三大宗物品几乎参展了所有中国参与的世博会,位列其中。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1926年费城世博会和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都有参展并获奖的记录。在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创作的大幅瓷板画《富贵寿考》获得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同样是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素有“一瓷二茶”美誉的景德镇还有产自浮梁的“祁红茶”夺得了金奖。

上海世博会为景德镇带来了一次系统了解世界的难得机遇,也为景德镇向世界演绎“土与火”新内涵神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在世博会期间,带着158万瓷都人民的智慧和祝福,景德镇市举办“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这是继北京、台北陶瓷展之后又一次高规格全方位地展示的新成就,900件的展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千年瓷都的“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印记,表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景德镇正在重振瓷都雄风!

本次展览特点鲜明。一是规模大,展厅面积超过2700平方米,展出的展品近900件(套),一楼将集中展出400件左右的艺术陶瓷,二楼作为综合展厅将集中展出日用、卫生、建筑、高新技术陶瓷和创意陶瓷。展览现场还作多种形式的陶瓷文化展示。其中,景德镇女子瓷乐队将做多场演出,瓷乐被誉为“中国一绝,世界首创”,近年来,景德镇市女子瓷乐团(队)先后赴俄罗斯、日本、瑞典、新加坡、韩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与重大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同时组委会组织了一批手工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手工制瓷技艺表演,邀请数十名国家级和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艺术专业教授,现场为大家进行瓷上绘画表演,在感受千年瓷都陶瓷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可以零距离地与陶瓷艺术家进行现场交流。另外,组委会还准备了10000个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精心设计的瓷雕《虎娃祝福》赠送给参观展览的观众。

二是展品全。此次展览是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展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馆部分馆藏品和历代名瓷高仿精品;二是反映发展成就的传统与现代的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创意陶瓷等;三是构思独特新颖、主题突出、积极健康,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当代艺术陶瓷精品;四是陶瓷企业、科研院所高科技陶瓷方面的最新成果,展品种类众多,门类齐全。

中美陶瓷艺术交流展在景德镇高专举行


11月28日上午,由学院青年教师、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青年教师与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留学研究生、教师共同参与的中美青年陶艺家作品展在景德镇高专国际教育中心展厅隆重举行,近100余人参加此次交流展。

在现场,高专学子、陶院学子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交流展,并与现场的中美陶艺家和教师们就参展作品进行了生动互相交流。据了解此次交流展共展出近80件作品。截止到28日中午,前来参观的陶艺爱好者和学生近千人。

来自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生Jonh告诉记者,来中国已经有三个月了,我非常喜欢中国。此次展览非常好,能够加强留学生与和院校老师的之间的艺术交流,能够看到其他老师的作品我表示很开心。在现场Jonh还向记者讲述此次带来的交流作品创作理念。

景德镇高专国际教育中心相关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展览旨在加强本校青年教师与国外中青年陶艺家和教师的零距离交流,并使彼此收获以不同文化角度和视野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

据悉,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与美国、韩国等一些知名大学实现了学生短期互派交流,与英国一所大学设立了专升本合作项目,并在积极拓展青年教师的访问学者计划。

“复活”柴烧钧瓷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最初钧瓷是用木柴烧制而成。后因北宋南迁战乱频繁,柴烧钧瓷的制作工艺就此失传。柴烧钧瓷流传极少,目前台北故宫收藏钧瓷传世真品21件,北京故宫收藏有24件。而今河南禹州的民间制瓷工艺师任星航“复活”了这项绝艺。

与煤或天然气相比,木柴燃烧火焰长,火苗柔和,温差小,烧成速度缓慢,柴烧钧瓷在“窑变”中呈现出温润如玉和色彩斑斓的意境,其艺术效果远胜煤或天然气烧制的钧瓷。

1964年在禹州发现了北宋钧窑遗址,1991年任星航等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钧瓷研究所。任星航回忆说“记得在1991年冬天,我们试探着用柴烧制钧瓷。第一窑就用了四五吨立木,两毛钱一斤,一窑就烧掉了两三千元,但开窑后,发现没有一片是成功的。”后来,任星航仔细考察了北宋钧窑遗址细节构造,作了详细的技术研究。2004年隆冬的一个晚上,他结合自己祖传的一些秘密技术,在宋代钧窑遗址上,用了大量的立木,终于烧制钧瓷成功。

每次回忆起自己柴烧钧瓷成功,任星航总是说,他比他父亲任坚要幸运得多。1948年,任星航的父亲任坚到禹州主持一个钧瓷厂的工作,在钧瓷烧制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像中国众多民间工艺所遭受命运一样,1966年后任坚几乎无法做一件事情,整天“搞运动”。“运动”结束后,任坚又回到了烧制钧瓷的职业之中。但这时的他更喜欢在一种釉料中用添加铜,因为钴为蓝色,铜为红色,他开始喜欢上含铜釉料在窑变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残阳如血般的殷红境界。对这种“红”的偏爱后来为任星航所继承。

任星航的那些钧瓷品,包罗万象,自然天成。钧瓷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位老研究员说,钧瓷的窑变艺术神秘莫测,今天人类对科技达到了空前的自信,但对钧瓷的窑变之谜依然充满困惑。

一窑一乾坤。“钧瓷的窑变艺术太让人着迷了,由它你就知道人类的想像力是多么的局限。”任星航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最集中地体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抗拒一种全部的“人为艺术”和“创作”。

打破陶瓷传统印象“再东方”当代陶瓷艺术展开幕


1月20日,观瓷艺术公司联合深圳Jspace艺术空间共同主办的“再东方——一次现当代陶瓷艺术的感观呈现”展览,在深圳君瑞汇当代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展出19位当代陶瓷艺术家的50余件陶瓷艺术装置、陶瓷绘画、陶瓷影像等系列作品,展期将持续至2月10日,深圳市民可在此感受当代陶瓷家的创造力与艺术专研精神,领略一场颠覆陶瓷传统印象的艺术盛宴。

参与展览的艺术家包括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陆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朱乐耕、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戴雨享、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张甘霖、大学教授黄焕义等。记者看到,展厅内的陶瓷展品一扫人们对于中国陶瓷的固有印象,呈现出既有东方文化精神面貌,又融合西方多元艺术语言,既非传袭中国古代传统又不盲从西方艺术观念标准,新鲜有趣。

朱乐耕则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寻找自己文化的中心和自己的根。陶瓷是中国人的名片,可以与当代艺术进行不断整合,提出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瓷坛里的“老明星”:德化烈焰柴烧陶瓷技艺


跃动的火焰,将木柴的能量传递给陶土。万年前,陶器在柴火中诞生。如今,崇尚自然的人们又重拾这种古老的对话方式。柴烧陶瓷技艺烧制的陶器质朴、古拙,再次成为瓷坛里闪耀的“老明星”。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将在德化县举办柴烧陶瓷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海内外艺术家学者走进德化洞上陶艺村,展示柴烧陶瓷技艺的过去、现在,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

古老龙窑再新生——德化柴烧协会副会长徐春荣

在三班镇蔡径村,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月记窑所在地周边,新中国成立后还保留着7条规模不等的龙窑。龙窑烧起来,窑炉周边都像蒸汽火车开过一样,烟雾四散开。再加上耗费材木,龙窑逐渐被电窑、气窑所取代,传统的龙窑,慢慢拆得只剩下月记窑了。

我是德化最早开始重新研究柴烧工艺的人之一。为什么会重新回到传统道路上?其实也是受景德镇、台湾朋友的影响,再加上七八年前,月记窑来了一批海外艺术家研讨柴烧的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重新探索的领域。

在台湾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一起设计窑炉,模仿传统窑的烧制原理。可是由于不了解柴烧陶瓷的稳定性、耐温程度,最初的探索都不成功。一直到了第五炉,才大概对路。我的曾祖父曾经是清朝时月记窑的老板,父亲也在从事陶瓷行业。我兴冲冲拿着作品给父亲看,谁知他答了一句:“又黑又笨重,我想把它丢了。”目前柴烧陶瓷茶杯的销量还不算大,毕竟量产的程度还不高。

但是我们设计的柴烧炉比传统龙窑环保经济了许多。一次可以烧制700个茶杯,需要的柴火量从传统的6吨减少到2吨多,而且只需要木柴的边角料就可以了。释放的烟尘可以小到如农家烧饭那种水平。让树皮与树木间的油脂可以自然附着到陶土中,也因为陶土本身含的元素差异,烧制出来的茶具就会呈现自然古朴的颜色。

借亚艺塑柴烧盛名——德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清清

德化柴烧陶瓷艺术交流展将于11月8日至12日举行。活动以“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主题,内容包括艺术交流展开幕式、讲座交流、陶艺现场创作、参观考察等。

德化向全国各地柴烧陶瓷产区发出邀请。在活动主要进行的洞上陶艺村,已设立陶艺工作室15间,已经完成展厅和工作室大楼主体工程,正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展厅的布展和外围进行整体设计。

我们已经向本土陶艺师征集了作品近百件,有人物造型,如达摩渡江、十八罗汉、关公、张飞;有主题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春禅”“千年窑缘”;还有实用的香炉、花插、茶具等。布展时还会根据展厅布置的情况,增加作品的展出。

在亚洲艺术节开展柴烧陶瓷艺术交流,主要是看到德化本土的艺术家正在积极探索,而且这门艺术重新受到外界的影响,希望借此宣传德化柴烧陶瓷的成果。

柴烧是德化新产业——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张南章

柴烧虽然是德化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方式,但宋代以来一直烧制的是白瓷,很少用于烧陶。对于德化来说,实际上是新兴的产业。在亚洲,柴烧陶瓷火得最早的是日本、韩国,后来影响到了中国台湾,这几年在中国大陆也开始受都市白领追捧。背后的原因是人们追求慢节奏生活,柴烧的茶具、香炉因为颜色、肌理充满个性,使得人们放松心情。

德化选择在亚洲艺术节的契机开展柴烧陶瓷技艺的研讨,是希望在这个领域找到陶瓷发展的新增长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柴烧陶瓷使用的陶土是本地的,而白瓷的高岭土大都是外地产。提倡柴烧的同时,对于本地的优质高岭土资源的保护也有益处。

德化目前制作柴烧陶瓷的大都是家庭作坊,通过这次亚洲艺术节的子项目,期待可以提升认知水平。我认为德化柴烧陶瓷未来的出路在于加入现代设计元素。因为以目前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看,他们还停留在生活陶器的制作上。若德化能找到柴烧陶瓷与当代艺术的契合点,则可能成为我们的优势。

柴烧:让陶瓷真正回归本源


讯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陶技艺,它用土、火、柴、窑来烧造出自然的味道。位于吴山广场西侧的鸿印堂艺术会所(四宜路35号),目前正在进行一场“埏埴为器——贺博文、蒋马祥柴烧陶瓷艺术展”(展览将持续到6月15日)。展出的46件柴烧陶艺作品以器皿类陶瓷为主,包括茶具、茶碗、花器等。与人们印象里那些白胎厚釉、温润如玉的陶瓷作品不同的是,这些粗犷得像岩石一样的柴烧作品,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这些作品是都市快报签约青年陶艺家贺博文与蒋马祥,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烧制出来的。

蒋马祥介绍说,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蹿入窑内,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上面,而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会在其表面形成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烧窑的成果。通常,每烧一次需要用掉3吨重的木材,开窑后仅有十几件作品让人满意。

贺博文则觉得自己投入心力追求柴烧,是因为这门古老的技术可以由他天马行空地发挥创造力,比如他的一组作品《围城》,就是由泥片拼接形成,而没有传统的坯体形状,“柴烧很像一注镇静剂,让浮躁的世风复归平静,让陶瓷真正回归本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世界瓷都·德化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开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世界瓷都·德化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开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