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一般的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马未都收藏价值高的瓷器?一般不轻易示人

什么是马未都收藏价值高的瓷器?一般不轻易示人

一般的瓷砖 马未都鉴别甜白釉瓷器 马未都古代青白釉瓷器

2021-03-29

一般的瓷砖。

古玩行有句俗语:一瓶子二罐子三盘子四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说碗和盘子是制作难度最小的,制作成本也是最低的瓷器,那为什么碗不如盘子有价值呢,因为盘子放在支架上具有观赏价值,而碗的观赏价值并不是很高,罐子的制作难度要高于盘子和碗,所以罐子的制作成本也很高,罐子的市场价格也要高于盘子和碗,花瓶的制作难度最大,也就是说花瓶的制作成本最高,那花瓶就是制作成本和制作难度最高的瓷器?那比花瓶制作难度更高的还有吗?答案当然是有!就是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瓷塑也叫雕塑瓷,由于古玩市场收藏古代瓷器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也日益扩大,雕塑瓷的价格也随之稳步攀升,雕塑瓷可以说是大收藏家的最爱,就连轰动收藏界的马未都马爷也收藏了不少雕塑瓷,雕塑瓷不仅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从投资的角度看,未来是非常有前景的,除了这些以外,最最重要的是雕塑瓷还具有文物参考价值,瓷器界给人最神秘,信息量最少的是单色釉瓷器,由于单色釉瓷器上面的信息量太少,所以单色釉瓷器的仿品可以说让人很难判断,雕塑瓷与单色釉瓷器恰恰相反,雕塑瓷上面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一件手工做的高等级的雕塑瓷,上面运用了各种制瓷技法,让人目不暇接。

这件就是马未都马爷收藏的一尊雍正年间的观音瓷塑,这件瓷塑据马未都在收藏马未都节目当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这件观音瓷塑身披窑变,而恰恰就是这个窑变让这尊观音增加了神秘感,这是雍正时期的窑变,这个时期的窑变从颜色到观音的姿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窑变呈现出一种红蓝相间的抽象对比色,观之让人很快进入一种奇幻的世界,马未都在节目中透露,红蓝相间是雍正年间窑变瓷器的标准的鉴定方法,马爷直言清代早期的佛造像有当年宋金时期的味道,面部比较丰满并且比较鼓,眉毛和眼睛之间比较紧凑,表情像是在思考,此尊观音整体感觉非常安静,身体也非常放松,衣着也非常松弛,马爷这件观音瓷塑表达了自在观音的基本形态,马爷还拿出了一个手电,按照一个有规律的轨迹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观音时,发现观音的面部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由沉穆变成笑意满脸,观众看后恍然大悟,十分神奇。

根据马未都的透露,请来这尊观音花了很大的精力,就连底座都是民国时期配的莲花座,笔者从业多年见过精品瓷器无数,但是也从未见过类似造像,可见这尊观音的确是稀世珍品,我认为其价值远超雍正时期的官窑花瓶,官窑花瓶同一个种类会制作很多,花瓶至少也都是成对儿制作,而这尊观音造像却是独一无二的。

既然雕塑瓷的价值那么高,那么我们民间收藏家究竟应该如何收藏雕塑瓷呢?其实雕塑瓷收藏范围很广泛,我们既可以按照窑口收藏,又可以按照雕塑瓷的题材收藏,雕塑瓷如果瓷按照窑口区分,可以分为越窑、龙泉窑、定窑、磁州窑、吉州窑、德化窑、景德镇窑、石湾窑、潮州窑等等,每个窑口都有可玩性,每个窑口也都有精品,如果按照题材收藏,可以分为宗教题材,宗教题材主要是观音菩萨、弥勒佛、达摩、罗汉、济公、释迦摩尼佛,道教题材更加广泛,例如太上老君、文财神、武财神、玉皇大帝、灶王爷、土地爷、西王母、三圣母、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刘海戏金蟾、钟馗捉鬼、天女散花、月宫嫦娥、魁星点斗、真武大帝、东方朔偷桃等等,还有人物故事类的雕塑瓷,例如孔子、关公、太白醉酒、渭水访贤、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牛郎织女、花木兰替父从军、昭君出塞、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西厢记、牡丹亭等等,再有就是红色收藏类型,其中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等红色英雄人物都是经典,最后就是仿生瓷塑,仿生瓷塑有鸡、鸭、羊、马、鹿、狮子、老虎、兔子、鱼、佛手、灵芝、寿桃、石榴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雕塑瓷收藏之广泛,无论是按题材收藏或者是按窑口收藏,都是不错的选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马未都参观馆


9月22日,著名收藏家、北京观复博物馆长马未都率“陶瓷文化之旅”一行70余人来到馆参观,馆领导陪同马未都和参观团的来宾参观考察。

为了接待“陶瓷文化之旅”,馆将馆藏元、明、清青花珍品取出来,使马未都和参观团的来宾们能零距离接触古瓷珍贵藏品,来宾们围满了大厅,他们纷纷有的取出照相机、摄象机,他们有的抚摸着古瓷,有的认真聆听专家和讲解员的介绍,有的取出笔记本作笔记。

馆的8个展厅里,灯火明亮,前来参观的中外来宾络绎不绝,马未都在陶瓷馆参观的一个小时中,认真观赏了古今陶瓷珍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军向马未都和参观团的来宾们介绍了交流创作中心陈列的艺术品特点,使来宾们非常入迷。

在参观过程中,马未都认真观看藏品,并就馆藏陶瓷的特点询问了陶瓷馆文博专家。参观时“陶瓷文化之旅”的来宾对陶瓷馆的现代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选购了自己喜爱的陶瓷精品,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什么釉的瓷器收藏价值高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瓷器,也对瓷器略有研究。从古至今,中国有很多瓷器种类,不同朝代更有不同创新和发展,这些瓷器在当下成为众人争相收藏的珍品,也被世人珍藏。不过,最让众人好奇的还是,到底什么釉的瓷器收藏价值最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一、南白朝

南白朝时期,我国最出名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青瓷又分为越窑、婺州窑、瓯窑、德清窑,其中越窑的瓷器质量最好,最受欢迎,它的釉汁纯净,以淡青色或者是青灰色为主。白瓷的主要产地是北方,釉层薄,颜色是乳白色的,白瓷为中国瓷器史上一大创新,也是后世很多瓷器诞生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白瓷,就没有后来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釉里红等。

二、隋唐

隋唐时期的瓷器白瓷最为突出,这时候的白瓷胎体洁白,薄而规整,与当时的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特点。

三、宋代

到了宋代,瓷器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此时的瓷器烧制有五大名窑,除了定窑之外,其他都是官窑,为皇室服务。

四、元代

元代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制作中心,最突出的作品是青花瓷、釉里红以及枢府釉瓷,在当时非常出名。青花瓷颜色鲜艳,色泽稳定,属于釉下彩瓷器,白底蓝花,看起来十分漂亮,深受世人的喜爱。青花瓷既是景德镇的主流瓷器,也是现代人收藏的焦点之一,于青花瓷的喜爱,可以说是达到了情有独钟的地步。

除了这三种之外,景德镇还发明一种瓷器:铜红釉,这种词器的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件件精品,因此市场价格非常高。

五、明代

明代时期除了青花、釉里红之外,还有五彩、斗彩。以斗彩为例,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最着名的案例就是明成化斗鸡杯,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存在。万年年间的五彩瓷器也是颇有盛名。此外,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给人一种甜甜的感觉,也比较珍贵。

六、清代

清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不仅继承了以往的传统瓷器特点,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珍贵瓷器,比如粉彩、珐琅彩、古铜彩、单一色釉等。

要问到底什么釉色的瓷器价值最高,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都是其他瓷器不可取代的,因此市场价格都很高,比如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价值1.245亿人民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价值2.3亿人民币;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2.21亿人民币;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价值2.08亿港元。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瓷器价值不一样,无法相提并论,但都属于珍贵文物,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各种釉色的瓷器成交价格精选:

1:清雍正仿哥釉铁锈花兽面纹狮耳方尊,尺寸:高24.3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5,635,000 ,成交时间:2012.09.1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三十一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件作品整体为方形,唇口短颈,肩腹一体,足墙外折,其造型应取法自上古青铜器,整器线条由两个折角和一段圆弧组合而成,看似简约,但实际成型难度极大,业内俗语“一方抵十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此类方器制作的艰难。尊内外壁施仿哥釉,其釉色不同于《陶成纪事碑》中所提到的米黄、粉青二色,而是传世雍正仿哥釉器物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釉色---青灰色,釉面开片大小适中,纹理和谐自然,汲取了“金丝铁线”和“百圾碎”两类传统哥釉的特色。器物足端涂有铁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这体现了雍窑瓷作注重细节的工艺特点,而这种对仿宋器物底足的处理方法也从此成为定式,流传后世。尊底心以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色泽深沉,笔画清晰而稳健。本尊最为抢眼夺目之处在于其颈部、上腹及足端装饰的三组铁锈花纹饰带,其中上下两条较窄,腹部一条最宽,三组铁锈花均以回纹为地,每组纹饰带的四面分别雕琢一组相对而视的螭龙形象,其中上腹部主题纹饰带正面双螭之间雕饰有一个蝉形兽面形象,两侧面则各凸起一个狮首衔环。整器纹饰选材也来源于上古鼎彝,所采用的刀法并不以细腻工整取胜,而是竭力突出一种古朴而稚拙的意象,从而更加接近它所追崇的母体---青铜器。

2:清雍正青釉包袱式蒜头瓶,尺寸:25.4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5,575,000 ,成交时间:201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秀丽瓷瓶,采十六褶式,罩施釉色清朗润洁,有宋瓷意韵,正合雍正雅瓷典风。窑工筛减宋代龙泉釉中铁质,乃得如斯水莹青釉,康熙创烧,雍正善之。唐英在雍正十三年着《陶成纪事碑记》,记载当时研创青釉数种(见 S.W. Bushell,《Oriental Ceramic Art》,伦敦,1981年,页197)。唐英自督陶起,便访尽名窑古址,钻研宋、明美瓷,其工、质、形、纹、本,皆深熟于心,融会贯通,创新巧怀古之式,苦尽处终得大成。制器之技,蕴涵精湛巧艺,俗谚「十窑九废」,讲究窑器釉料配制,精准掌控烧造温度,方得完美结晶。是以至雍正一朝,青釉技法日臻精熟,遂见本品釉药澈净明润,为瓶身线条及隐现浮雕衬托,更显雅致。

3:清乾隆炉钧釉梅瓶,尺寸:高33.8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5,546,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梅瓶尺寸硕大,不为多见。瓶小口,唇微撇,短颈,丰肩,腹部下敛,瓶体修长,精美雅致。梅瓶线条流畅,极为典雅。其通体施炉钧釉,均匀纯净,淡雅光洁。足内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本瓶独特之处,在于其硕大尺寸,高近34公分。翻阅海内外公私收藏资料,未见其他大尺寸炉钧釉梅瓶之例。如此大尺寸之乾隆单色釉梅瓶,亦不为多见。霁蓝釉之例,高35公分,售于佳士得香港,2010年12月1日,编号2971。天青釉之例,高32.3公分,售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8日,编号3004。仿汝釉之例,高35.2公分,售于北京中汉,2013年6月17日,编号150。窑变釉之例,高34公分,售于北京诚轩,2016年5月15日,编号838。本品为传世两例乾隆御窑炉钧釉梅瓶中尺寸最大一例。「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青春不住。离筳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唐英。

4:清乾隆窑变釉卷缸,尺寸:宽44厘米,估价:RMB 3,200,000 ~ 4,2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沈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换旖旎。抟泥幻化,而能呈四大五行之妙相,观致意趣无穷,可谓巧夺天工。底酱釉中心刻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篆书款。本品造型规整,内外壁均施窑变釉,釉色肥厚,火焰红及月牙白相互交融,极具内涵之美,为雍正时期窑釉烧造技术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古代文人雅士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达到极致,书斋画室陈设尤其讲究人与器物之关系,故在笔墨纸砚的基础上施展创造力,衍生出无数文房用品,卷缸就是其中之一。卷缸属文玩一类,多用作书房陈设与书画容器,故名「卷缸」。

5:清雍正茶叶末釉大画缸,尺寸:高33.8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1.11.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画缸,有贮盛书画功用,更为书斋所设一景,此器不同凡例的是取佛家所用之钵,即圆口,丰肩,鼓腹,近足处收敛。钵式缸为雍正时期新创器型,器底多满釉,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其釉色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窑变、仿官、仿哥、青金蓝釉和茶叶末釉。作为仿铜器之作,茶叶末釉更为接近铜钵的色泽和沉着。外底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茶叶末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名。茶叶末釉烧制始见唐代,宋明两代相续沿烧,入清雍干,臻至圆熟。陈浏《陶雅》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窑釉”。《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

6:元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尺寸:高37.7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8.12.1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而南宋龙泉窑瓷质、工艺最佳。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与梅子青釉著称于世,此两种釉我龙泉青瓷中最名贵之品种。龙泉青釉实为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此件贯耳壶仿自青铜器造型,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阔沈稳;瓶颈两侧附管状双耳。器型仿明投壶式样。通体由上至下起弦纹五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介于梅子青,粉青之间,釉面凝厚莹澈,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见宝光内蕴;釉内多有气泡,聚沫攒珠,润泽如酥,口沿釉薄处浅露胎骨,圈足底无釉露灰白胎泛火石红,亦正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之器,清心古雅。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一展崇尚纯净一色的审美品味。此瓶论器型、釉色、皆属上乘。此种粉青釉弦纹瓶存世极少,同类于此器型者寥寥无几,实为异常难得的隽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带乾隆御题诗之龙泉窑青瓷弦纹贯耳壶,形制与本品极为相近,故宫博物院亦有同类藏品,宋代仅见官窑同器型制品。

7:清嘉庆黄釉暗刻「苍龙教子」图天球瓶,尺寸:高29.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本品造型挺拔规整,长直颈,腹部浑圆,底部内挖成圈足,通体施黄釉,色近杏黄,釉层明润,颇具玻璃质感。釉下划刻 「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迭现,形态各异,深得汹涌之象,但见五爪苍龙自祥云中探身而出,神情凶猛,身姿矫健,大有气夺千里之势。足胫处海浪翻滚,一幼龙字海水中跃起,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其制作工艺颇为不易,需在素胎上描绘底稿,再以锋利尖锥沿纹饰在素胎上刻划,工匠须有百倍信心,方能运刀如笔,使得纹饰生动流畅,刻花完成后,通体再施黄釉入窑烧造,方能成此佳器。

8:清乾隆天蓝釉撇口瓶,尺寸:高38厘米,估价:HKD 4,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HKD 5,428,000 ,成交时间:2016.11.28,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匡时香港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敞口微侈,束长颈,溜肩垂腹,底承圈足,通体施仿汝釉,色泽清雅宜人,釉层丰腴明润,古朴雅致,釉面光洁莹润,釉水于线条起伏处流淌积聚,极富玻璃质感,别有韵致。底部正中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过一件清乾隆天蓝釉撇口瓶,造型式样与拍品一致;又可见与此品有着相同釉质的乾隆款的瓶子,在纽约佳士得2012年9月出售,编号为1541,可兹参考。其所施天青釉色,其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宛如蓝天碧水,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釉色与造型搭配得宜,自然淳厚却不失典雅的文人气质。清代天青釉受宋代汝窑釉色的启发,古雅厚润,彰显着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达到造型与色彩最佳结合的唯美境界。为了追求最佳的摹古效果,乾隆皇帝往往不惜下发内府典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正是雍干父子二人的执着与追求,清宫御瓷摹古成就独步古今,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9:清雍正茶叶末釉茶壶,尺寸:宽17.1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4,200,000,成交价: HKD 5,428,000 ,成交时间:2019.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此壶宽圆直口,壶身低矮呈短圆形身,壶流微曲,弓形执手,浑圆顺滑。平底圈足,瓶盖有圆顶纽盖。造型大器端庄、古拙内敛。器内、外底、盖内满施黄绿色茶叶末釉,釉面略有针孔棕眼。器物口沿,壶盖边沿釉薄之处影约可见棕黄色,如一圈铜色边线,自然流畅。通体茶叶末色微微偏绿,质地细腻、釉色鲜艳,周身光素无纹,施茶叶末釉,釉色匀净,釉面平整光润,发色沉稳,色泽深沉静穆,古朴自然。底足露胎呈褐色,钤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深刻入胎骨,颇有金石之气,款中釉面似隐约露出胎色,与款识之美相互呼应。茶叶末者,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在铁系色釉中结成细小晶体而成,其结晶俨如茶末故名。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到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在著名的督陶官唐英的主持下创制出的茶叶末釉呈现出一种清雅滋润、细腻古朴的美感,成为景德镇官窑名贵的色釉品种。

什么样的瓷器收藏价值高?


瓷器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艺术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道厚重恢弘的文化长廊,对于古瓷器的收藏价值的定位也是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在当下热气腾腾的瓷器收藏市场,人们兴奋于拍卖行不断被刷新的记录,古代官窑陶瓷可谓一物难求,价格更是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古瓷器的收藏价值,越来越多地被更多人所认可。什么样的瓷器收藏价值高呢?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或称古玩(现代收藏称现玩)、古董贵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

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瓷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

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也都不菲。

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什么样的瓷器收藏价值高?”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客厅瓷砖一般选用什么颜色


客厅瓷砖的用色对于整体客厅装修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家居环境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大型的建设还是家庭户型的装修对于客厅瓷砖配色都是比较在乎的,颜色搭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并不是单单看个人偏好而是从整体的考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客厅瓷砖用什么颜色好。

常规用色

室内装修比较常见的用色是白色以及淡黄色,这两种是常规用色,比较常见百搭不容易出错,但是也不会给人带来特别出彩的效果,这两种颜色市面上也比较多,很好搭配风格,被认为是装修最常用的色彩,比较适合于对于整体色彩要求不高的朋友。

复古美式

若是选择复古美式风情的朋友,瓷砖的用色会比较重这也是考虑到复古风情的概念,因为复古风情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神秘,代表着一种低调的奢华,而采用重色的瓷砖则能够强化这种感觉,因此一般都采用玫瑰红,铁红,面包黄等颜色,具体颜色根据自身家居装修风格和主要颜色来定。

简欧风情

简欧风情也是时下的装修热点,而为了让简欧风情能够更加突出效果,其客厅瓷砖用色也比较讲究,一般来说用色会比较淡,例如浅白,浅黄,浅红色均可以,地中海元素也是简欧风格中常用的元素之一,它比较精致,喜欢精致风格的朋友可以试试。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的客厅装修也是很多人的偏好,一般来说中性风格是一种常见的颜色搭配,中性风格比较偏向于冷色调,因为现代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自信干练的,采用冷色调的话感觉能够更加靠近此类风格,故而灰绿色,棕色,灰色等瓷砖颜色比较具有代表性。

个性风格

如今喜欢独一无二设计的年轻潮人也是越来越多的,追求个性无可厚非,而客厅瓷砖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搭配更是彰显个人的方式,多彩缤纷的颜色给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活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用色的时候也要考虑的整体和谐性哦。

客厅瓷砖用什么颜色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同的装修风格有着不同的装修要点,另外客厅瓷砖搭配有着不同的细节考究之处,大家还是需要花点小心思才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名人访谈:陶瓷收藏家马未都--我是极爱说话的人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的十讲很快就播完了。录制的时候觉得很辛苦,时间漫长,没想到播出的时间这么快,转瞬即逝。观众再要听,自己再要听,也得等重播了。还不知驴年马月呢!

最后一讲的结束语,我自己看一遍都深受感动,说得多好呀!这多少有些自恋,自恋我们自己如此美妙的文化。

我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不管遇上什么人,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也不管人家烦不烦,爱听不爱听。但《百家讲坛》对我是个挑战,有些颤巍巍的感觉。

原因是我不知听众在哪儿。尽管录制现场有观众,但也与我过去在大学、在单位、在其他场合讲课不同。我无法事先知道观众的接受程度,也不知观众的兴趣点。

所以,在《百家讲坛》讲课要照顾四个方面:一、照顾电视台。片子得通过多级审查。收藏是个专业的话题,历史的背景也复杂,说错了不好;二、照顾专家。所有相关专家都可能挑出你的错误,我应把错误降至最低;三、照顾观众。观众毕竟是上帝,他们的兴趣能促使他们有耐心听完,只有听完才对我有意义;四、照顾自己。在以上诸多限制下,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也不轻松。

好在观众宽容,自己认真,市场有需求,一拍即合。

陶瓷篇开播,我自己看了一下,感觉不很满意。问题出在语速过快,想说的太多。我平时说话就快,想到哪儿说到哪儿。45岁前不怕辩论,越有激情越好,越对抗越好。可后来就明显不行了,心力不抵体力,口不从心。所以说,人得服老。

陶瓷是中华民族最富于魅力的器物。它从诞生之日起就率领我们民族从愚昧走向文明。每一个时代,陶瓷都清晰地将自己的高度标出,让后人看清并记住文明的历程。

真的可以说中国陶瓷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我们今天谈陶瓷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也仅仅是沧海一粟。我真的无法想象陶瓷在漫长的中华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也无法告知观众和读者,陶瓷曾给我们祖先带来怎样的快乐。

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中,我们会忽略这些。我们太幸福了,甚至觉得今天的生活可以摆脱陶瓷而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可当你用玻璃、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将你所依赖的陶瓷一并替换掉时,你一定会发现生 活忽然变得不美,变得生硬。

别看陶瓷是个坚硬的生灵,在几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中,她所表达出的意愿,恰恰是我们文明长河中从不间断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沁入人心,愈久弥香;这种努力,柔弱如水,以柔克刚。

马未都:唐青花不是青花瓷鼻祖


市面上的唐青花

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曾一度引发民间对“青花瓷”的收藏热。日前,据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数据披露,成都、重庆两地的“青花瓷”收藏爱好者,从去年几百人陡增到今年的上万人。从北京等收藏重镇看,青花瓷的热度还烧到了目前认为历史“最古老”的唐青花上。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对青花瓷是否源于唐代一说,抱有自己的看法。

民间纷纷冒出“唐青花”

有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全世界完整的唐青花瓷器只有6件: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打捞上来的一条唐代沉船曾经出水了3件,中国、伊朗等地各有1件。但近期民间收藏者却认为不止这个数。收藏家刘景宏藏有一个唐青花蓝彩飞鸽葫芦瓶。他认为这个葫芦瓶就是河南巩义窑出产的唐青花,也是青花瓷器早期的雏形。另一位收藏人士程方舟拥有一款唐早中期平足点状纹盖罐,他在大量翻阅资料后,认为此盖罐属唐代釉下青花瓷。判断依据有四:该罐胎质为陶胎胎质,粗糙易吸水,与唐三彩胎质一致;表面是类似唐三彩的釉面开片,而这样的特点在唐代之后基本消失;盖罐花纹为点状纹,而宋代及以后的青花瓷基本都是用笔画的图案。程方舟说,在放大镜下能非常清晰地看到青花在透明的釉下,而不是含混的“釉中彩”。虽然史书记载扬州曾出土过唐青花,但仅仅只是碎片,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唐青花还是寥寥无几。

唐青花还没认定是“青花”鼻祖

马未都认为,唐青花也好、宋青花也好,都是没有学术定论的事,在现在青花瓷比较火爆的情形下,好多是商家借助概念造势,试图把青花瓷的历史再进行“翻案”。

“我认为他们所说的唐青花跟真正的青花没关系,中间并没有质地、色彩等传承关系。”马未都认为,要说唐青花是青花瓷老祖宗,那就得跟青花瓷原产地景德镇瓷器做下对比,但从他在市场上看到的一些完整的唐青花看,质地上跟真正的青花瓷有很大区别。偶然的相似不能证明什么,孤立的个案也不能成立“源头说”,好多唐青花就是一些类似唐三彩的釉陶,连瓷器都不是。唐三彩里有很多蓝色,一些人认为釉底下呈现蓝色就是青花了,但青花起码得具备若干个要素才能成立。“目前还没见到哪个官方报告确立了唐青花是青花的鼻祖。如果一定要说那是唐青花,那我也只能说,此青花非彼青花。”马未都说,市面上的唐青花跟学术界认定的元代以来的青花瓷还不能扯在一堆说。

鼻祖“元青花”确立青花瓷要素

马未都认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就是必须高岭土烧制,这决定了它的胎细和质地;第二,必须是以金属钴为成色剂,在高温下烧制,一次呈现蓝色,而且最低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第三,严格一点说,出产区域不该超过景德镇范围。

马未都认为,元青花目前才是学术界广泛认定的青花瓷鼻祖。它的存世量很大,至少有上千件,但大器比较少。从元代以后,到明清的青花瓷,能看到“血缘基因”上的衔接。

青花瓷“起源说”演变

随着对青花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截至目前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共有三种说法。

一、“青花元代说”。这是关于青花的最早说法,这一说法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古代文人墨客多喜欢青瓷或白瓷,而不喜欢花瓷。在他们眼中,青花瓷过于花哨和俗气。所以,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关于青花瓷器的文献记载很少,而最早开始研究中国青花瓷器的却是美国人。

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浙江的一支考古队在一个宋代的考古工地现场发掘出一堆青花瓷片和几个青花碗,于是“青花宋代说”便由此产生。但经过国家考古研究鉴定发现,这几件出土的青花瓷器属于明朝。所以,“青花宋代说”基本被否定。

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198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在扬州的唐城遗址发掘出了几件残破的青花瓷器,这次考古发现促成了“青花唐代说”的形成。

马未细说陶瓷收藏中的门道


马未都原来的笔名叫“瘦马”,这个笔名后来因为他离开文坛而被另一个“瘦马”拿走。80年代初,他是《青年文学》的编辑,专门挖掘新潮小说家,自己也发表过小说、报告文学百余篇。他的收藏兴趣始于“文革”,80年代中又较早意识到收藏与投资的重要性,从收陶起步而成为专家,至今已有陶瓷、古家具、玉器古玩等藏品逾千件。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原坐落于北京琉璃厂,除日常陈列外,还策划组织各种专题展览,2000年起搬至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2002年1月在杭州建成杭州店,山西馆也正在筹备成立。作为收藏界的一位成功人士,听他以自身体验说陶,多少有点启蒙意义。

春节前夕,马未都在北京大山子他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办公室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陶瓷是一种美器,越来越成为收藏投资的重要对象,能否请你说说其中的门道。

马未都:今年说这个题目真是时候。今年是景德镇建镇一千周年,它是宋景德元年,也就是1004年建成。景德镇秋天有重大的庆典,其实它从元代就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名词,那时烧的瓷器就已经非常好了。

记:现在收藏陶瓷是否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

马:反正现在拿着件东西找我给看看的人太多了。到了现在,我觉得收藏热基本上已经形成。中国历史上的收藏热集中于这样几个时期:北宋,宋徽宗本身就酷爱艺术,他个人的兴趣影响了全国的收藏。收藏成为热潮,北宋是第一次。在北宋以前也有些人收藏,但没有形成大气候。第二次收藏热是明朝的晚期,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使得江南地区许多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对美器的追求上,收藏方面的专著明末出的很多。第三次收藏热就是清朝的康乾盛世了,尤其到了乾隆时期。

最后一次是清末到民国初年,这几个时期对中国的收藏史有重大的作用。而现在,收藏对中国人的好处,一是在精神上的文化可以通过具体的东西来传承。今天不论谁拿到民国以前的瓷器都希望了解中国这一段历史,再有它自身所表现的文化,比如寿桃在中国古代代表长寿。每一件陶瓷都有自身的含意,中国某一经典部分的内容,都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东西来传承的。

记:除了精神文化上的冲动,还有投资的愿望。

马:投资的确是重要的一方面,有人收藏就是冲着它的价值去的,价值一种是经济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文化还包括其他因素比如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我们今天的收藏热跟明朝末年非常相像,特点就是人们,尤其是文人、知识分子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我们今天的收藏热现象里融进了更多的因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二者比较起来,文化又退居二线,原来收藏热文化还是第一位的,因为当时没有电视电影,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现在带来乐趣的方式就太多了。古人收藏的追求比我们注重精神层面,我们今天更注重经济层面的享乐,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记:从投资的角度,当前陶瓷收藏的流行趋势是怎样的?

马:中国的英文就是CHINA,陶瓷收藏是永远的热门。眼下的流行趋势,我个人判断还是在明清陶瓷上。明清陶瓷收藏热门的原因有二:第一,很容易看懂,很容易审美;第二,这个时期的陶瓷交易是在法律上允许的。再早一些,比如宋元以前的陶瓷,原则上出土的国家是不允许经营的,但宋元的东西99%都是出土的,保留到今天传世下来的很少,所以要收藏很难操作。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往后,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明清陶瓷都会是投资热门,这时期的东西还会有很长一段升值期,而且大众审美情趣也大都定在这一层面上。

记:从价值上来说呢?

马:今天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在审美上多数人比较认同的,而且要有一定数量。光有审美价值,数量太少也不是投资的好选择,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东西,才可以选择作为收藏投资。

记:具体到明清陶瓷,哪一类是现在的投资热点?

马:陈设瓷,在当年就是为了观赏的陶瓷作品,而日用瓷相对收藏价值就差些。尤其从投资角度考虑,更首推明清时期的陈设瓷。而日用瓷里,比如碗盘这一类也有卖过很高价的,几千万块钱一件的都有,但是那种一般是御用的,再有就是那些历史上就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看的。

记:我们常把陶瓷连在一起说,但陶和瓷并不是一码事。从目前投资的角度,收藏陶好还是瓷好?

马:肯定是瓷。因为陶太早,而且它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而且要是明清的瓷,它离我们比较近,比较容易理解。而且陶器不好保存,它的强度不如瓷器,易碎,相对来说容易吸潮变形。

记:那么,什么样的陶瓷增值比较快?

马:还就是明清的。明清的陶瓷哪一类增值潜力都会比较大、比较快。比如青花瓷,中国青花瓷从它诞生以后就是霸主,一直有人收藏,而且价格都很贵,上千万的都很多。再有就是粉彩,比较艳丽,符合多数人那种艳俗的审美情趣。青花创烧五百年以后才有了粉彩,雍正时期才大量推广。由于雍正皇帝的渴求,他对瓷器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粉彩也在不同地创造价格记录。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向。

记:陶瓷增值的速度有多快?

马:举例说,有一个瓶子是1979年在香港拍卖的,当时拍卖的成交价是55万港币,前年又拍了一下,成交是3300万港币,20多年升长了60倍,每年三倍的速度在增长。还有一例是1997年在翰海拍卖了一只瓶子,那是我买的,220万元成交。去年拿出来拍卖,才5年时间,就拍了1100万元。

记:大件和小件比较哪个增值更快?

马:大东西翻倍是很难的,东西越小翻倍越容易。要从投资的角度让我预测陶瓷的增值可能,我只能是在整体上预测,我写《中国陶瓷》这本书时是1992年,里面有很多东西被我言中。我1992年在书里说到2000年时候中国人就会在海外把拍卖市场搅得天混地暗,果然那年就出了中国人买圆明园文物。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来预测,中国文物在未来的5年内,所有的文物指数至少翻两翻,今天值1000的5年以后值4000了。十年以后的事情我就不大胆预测了,因为它涉及经济社会的其他变革,仅艺术品而言,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都远比十年前的价格增加十倍以上。中国艺术品尤其陶瓷每隔几年就刷新一遍,过去卖几百的现在都卖几千万,我现在只能说,十年之后文物突破亿大关不是没有可能的。

记:你对现在人们收藏陶瓷的投资心态怎么看?

马:现在很多人在收藏中心态都比较急,像参加一个比赛,自己技术还没有练好呢就急着要上。那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时候上去一定是一塌糊涂,不过最终还确实能有人冲上去。风险与机遇并存。

记:投资中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马:投资要找那些寓意好的东西,文化要素多的,而且不存在任何争议的东西容易升值。陶瓷的收藏是一种完全模糊的状态,即便获利也不明确,即便明确获利也不知道获利多少,可能超过你的预估也可能低于你的预估,很难说有什么诀窍让你能在收藏中获利,如果说诀窍那就是比较扎实虚心的去学习,失败的可能性就特别小。

马未都自述个人收藏经历

对于陶瓷,我天生就喜欢,我对艺术有天生的亲近感,陶瓷对我吸引是不可言传的。

我从小爱看书,特别对历史感兴趣。很年轻时候就对古董收藏产生了兴趣。我开始收藏的时候正是中国艺术最不值钱的“文革”时期。那时候天津的文物市场形成得最早,我在北京工厂里上班,一有空老往天津跑。那时我收入不高,可当时东西也便宜,我把抽烟的钱省下来也就够满足收藏瘾了。而且一开始买的速度比较缓慢。可是那时候的人根本没有价值观,有些东西你喜欢,人家说你拿走就行了,根本就不要钱。

那时候我还是文人呢,耻于谈钱,收藏时根本没想到什么增值不增值的,那时要想到钱上就觉得很跌份儿。

我的第一件藏品是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也称钧瓷挂屏。当时是挪用了家里买彩电的钱。那东西原来不是卖给我的,是卖外国人的。就在现在王府井一带一个店里,现在早就拆了,最初我看到的时候标价2000外汇,后来那东西不让出境,所以中国人能买。我说我没有外汇,最后人家给我打了一个八折1600卖给我了。这件东西后来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它既是一件陶瓷又是一件家具。

我的收藏生涯中故事很多,最有感触的一件是1998年的一天,李翰祥导演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很想见我:“我找你好长时间了,我的那些古董想处理了不想要了。你帮我处理了吧。”那天我下午有事,我说我要出去,要么你早点要么4点以后,他说那我4点以后来吧。结果中午我吃饭的时候他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在路上了,要等我一下。他到了的时候是12点多了,他说我剩下的这些东西你都知道,都不想要了给你。他就给了我一个清单,还有价钱,我说行,咱们谈谈价钱就行,他很高兴就走了。

这时是一点一刻,因为我计划一点要走还拖了15分钟。谁知,第二天晚报就登出来说李翰祥猝死,当时我就奇怪:哪个李翰祥?是不是还有一个李翰祥?我昨天还看到他了,他从我这里出去的时候就直奔拍摄场地了,到那儿拍了一个镜头就死了。死后他儿子找我,说既然李先生生前把这些东西都托付给你了,就是这些东西跟你有缘了。我想这就是缘份吧。

年轻的时候看什么都激动,但是现在我什么都见过了就不那么爱激动了。那时候,有些东西想买买不起,我回家后急得直转腰子,茶饭不思。而现在就比较平静,得与不得全在缘份。一件文物不管多么喜欢,你有多大能力,你也不可能全部拥有。在文物面前不是你拥有他,是他拥有了你,对文物而言我们就是匆匆过客。

我从90年代初开始想做一家私人博物馆,当时做过几次展览,感觉不错。那时候生活开始得到改观了,就想国家没有私立博物馆,我何不办个私立博物馆呢。可1992年打的报告被枪毙了,到了1996年才算批下来,名字叫“观复”。我觉得博物馆的教化是对全民族的,会有一种长期的作用。从博物馆注册以后,我就想把这件事情做好,让这个博物馆对社会有用,而且一定要完整有效,不能因个人的情况变化而消亡。

现在有记者问我:“你算是个商人、收藏家、文人还是学者?”我就说:用我什么的时候就是什么。这不重要,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新时代的混血儿,我身上有那种很重的知识分子的毛病,人家老说我有极强的道德感。

我下一步的打算很简单,第一就是把博物馆完整有效地固定给社会,如果我们不忽视生命,重视生命中的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定会得到回报。

马未都送给陶瓷收藏入门者的话

从收藏角度讲,如果你想做出正确的文物鉴定,要得到基本的正确判断首先应该好好读书。如果有条件最好找个老师。如果想投资,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专业人员指点,我们现在常常习惯于把完全科技的投资交给专业人员,比如炒股,但买古董找专业人员的几乎没有,都是自己亲自上阵。因为那个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美感,亲自上阵可以得到乐趣,但确实风险很大。

陶瓷收藏的必要准备

具体到收藏陶瓷的入门知识,我推荐两本书:《中国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鉴定》,前本书不必说原因。后一本书因为现在市面上能收的陶瓷都是明清以后的,再早一点的东西对于一般人都比较难遇到,遇到了也不容易辨识更不容易获利,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技术指导很容易出差错。所以从入门角度说,主攻方向应该是明清陶瓷作品,那么此书必读。

鉴别陶瓷应当了解哪些东西?

首先要了解中国陶瓷发展过程,比如青瓷,南边的龙泉北边的耀州,一个在今天的浙江一个在陕西,当时皇家用的瓷器。还是要了解历史。

关于五大名窑

陶瓷讲究窑口,宋代汝、官、哥、钧、定是五大名窑。五大名窑所产瓷器的价格历来在国内外古玩市场上高居榜首。五大名窑,即:宋汝州的汝窑,北宋汴京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设立的官窑,宋浙江龙泉的哥窑,宋河南钧台的钧窑,宋定州的定窑。这五大窑口所制瓷器的美学境界是前无古人的,至今价值不菲。五大名窑的特点是以颜色,即釉色说话。除五大名窑外,其他瓷域窑口也有达到较高成就、烧制出精美绝伦瓷器的,如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等。

缺陷的意义

陶瓷古董都是纯人工制造的,而纯人工的东西就注定是有缺陷的,它的缺陷往往便是它的美丽所在。如果它是一个非常规整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太完美无瑕的东西未必是真货。

陶瓷最讲究的部分

一件陶瓷作品烧制过程有很多讲究,如造型、型式、颜色等大量的因素,是集中国人智慧之大成,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我们今天对陶瓷的尊重就是尊重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

马未都说陶瓷 讲述收藏乐事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艺术品价格首推绘画,因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品,而陶瓷属工艺品。中国是个特例,可能是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与陶瓷有关……对陶瓷而言,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一捧土摇身一变成了国宝,这国宝包含着多少智慧、劳动,甚至牺牲。 ——马未都

马未都爱收藏,也爱说收藏,在这他为读者展示了中国陶瓷的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各种充满趣味的文化历史知识以及收集文物中的乐事。

陶器诞生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

偶然的发现

烧造陶器仅是我们祖先的一个偶然发现。用火时,火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变得非常硬,这个特征被古人发现了,所以他就有意识地把这个黏土提炼出来,把它做成一个造型,搁在火里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东西就越完美。这就是陶器的发明,距今不足一万年。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

陶器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易碎,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吸水。比如说古人也喝粥,母亲盛了一碗粥,出门就叫:“小二,赶快回来喝粥吧!”再回头一看,粥成干饭了!原来陶器把水给吸掉了。所以,古人在长时间摸索陶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改变它的吸水率。今天能够残留的陶器痕迹,就剩下一个花盆了。我们要利用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保证花能茁壮生长。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这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先的一个发祥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沿岸的文化;沿着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仰韶文化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马家窑文化有个著名的“小口尖底瓶”,五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开始用这么漂亮的东西来提水了。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属于灰陶。和红陶相比,灰陶硬,灰陶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加了一道工艺,泼水闷制,使它的硬度增加。兵马俑都用灰陶烧制,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以今天的工艺烧造这么大型的兵马俑,都还有一定的难度。

秦代的兵马俑,兵俑以及马俑,大小都与实物一样。比如兵俑的身高,矮的有1.68米,高的到1.87米,跟今天的人的身高几乎一致。只有秦代做了这样跟真人大小一致的兵马俑。后来的两汉都有俑,但一般情况下,俑都比较小,东汉最大的俑大概只有真人的二分之一大。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的一个宝藏,这些俑的面部都非常个性化,不是千篇一律地从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所以说,当时的工匠对陶器、雕塑的理解是登峰造极的。

唐三彩

汉代以后,陶器有了突飞猛进的改进,那就是在陶器上施釉,减弱它的吸水率。凡是釉里含铜的釉陶,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的,烧出来就呈现黄色。

汉绿釉的出现,影响到中国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唐三彩的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唐三彩的烧造温度,大概达到1100度。一旦温度提高,硬度就能提高。

唐三彩是专门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西汉。唐代是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为了厚葬,唐代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其中唐三彩马尤为突出。

唐代人非常喜欢马。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其中两骏在20世纪初被盗到美国。另外四骏已经被打碎了,准备运输出国时,被政府截住了,现在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这六匹骏马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六匹马,战功卓著,最后做为浮雕在昭陵千年供奉,从唐代一直到民国初年。结果被破坏了,非常可惜。

以上我们大致介绍了陶器,陶器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比我们更早的时候,西方已经有陶器出现了。可是,瓷器却是中国人发明的。

早期瓷器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

原始青瓷

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现了。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距今两千年。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因为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

要是你天天捧着个黑碗吃饭,心里肯定会很沉重,你老想:我怎么老捧着个黑碗吃饭?所以,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首先要让它白起来,一定要变得悦目。这是瓷器最开始的简朴的美学追求。

南青北白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这就是“南青北白”: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唐代瓷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唐代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要用铜做钱,不允许用铜制造别的东西,碗也不让铜做了,这样瓷器就发展起来了。

唐代的“茶圣”陆羽认为“南青”就是越窑,“北白”就是邢窑,南越北邢。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堪称并驾齐驱。

唐代的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主。唐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颜色的青翠漂亮。邢窑在今天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唐代为邢州所管辖。邢窑有一种底下写“盈”字款的,是皇家御用瓷器。邢窑中还有翰林院专用的“翰林”款白瓷,都是邢窑中非常重要的作品。

宋代南北官窑民窑 各有千秋 分庭抗礼

寥若晨星的汝窑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首个高峰期。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即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宋代五大名窑是汝、官、哥、钧、定。汝窑排在第一,“汝窑为魁”。

汝窑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名气很大,并且非常稀少,因为汝窑只有二十来年。南宋人周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他发出这样的感叹,说“近尤难得”。南宋人都觉得汝窑很难得,那今天就更为难得了。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

汝窑因其稀少,所以非常珍贵。此外,据《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我们知道,玛瑙是很贵重的材料。而汝州就产玛瑙。所以,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从未记载过任何其他瓷器在釉中使用过玛瑙。但科学角度上玛瑙究竟能不能对釉色产生好处,至今没有结论。

磁州窑的宋枕

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以及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

实际上北方窑口非常多,只不过在学术上没有划分。人们就把北方广袤土地上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为磁州窑。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而文字装饰是其他窑口非常罕见的。这种书写的文字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体现了宋人的哲学:祈求家国永安,愿意过一种安定的生活。

宋代瓷枕多,最早有人认为瓷枕就是给死人睡的,因为瓷枕非常硬。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原因是很多枕头上有字,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又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些提醒的话写在枕头上,就是给人个提醒。

我们今天觉得瓷枕硬,没法枕。其实古代人枕硬枕头是有传统的,史书上记载司马光就睡一种“警枕”:截一块圆木头,枕在脑袋下,上面还坠一个铃铛。铃铛一动,你就醒了。司马光之所以能写出《资治通鉴》,就因为睡了这枕头,珍惜光阴啊!

宋枕的造型最为丰富,有动物形的,比如狮枕、虎枕;有人形的,比如孩儿枕、仕女枕;有几何形的,比如长方、八方、云头等各种随意造型。瓷枕上画的内容也丰富,有画熊的,还有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如垂钓、蹴鞠(踢球)。

景德镇窑

宋代南方民窑也有四大体系,第一是饶州窑,世称景德镇窑;第二是龙泉窑,青瓷;第三是建阳窑,就是建窑,以黑盏著称;第四是吉州窑,跟北方磁州窑有点儿相似。

饶州窑,现在称景德镇窑。景德镇早在汉代就开始烧瓷器,但很粗糙。宋真宗景德年间,正式在景德镇建镇,史书上有记载。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挖出来的土都是雪白的,非常漂亮。高岭土后来被世界公认为是烧瓷器最好的原材料。

景德镇原来总处在模仿的阶段,不是青瓷,就是白瓷,但在北宋以后,开始走上创新之路,开创了一种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这对景德镇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青花瓷 一统江山,君临天下

“鬼谷下山”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创造了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

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第一,是它的题材决定的。战国时期的军事奇才王翊,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齐国人孙膑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民国时期,一个荷兰军官在北京无意中买了这个罐。之后带回国放在阁楼上近一百年。2005年专家发现它是一个元青花才请出来拍卖。在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青花之谜

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而残存的碎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为什么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元青花为什么题材众多:花卉、走兽、戏剧故事、人物等等,无所不包?为什么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人猜测这些都和蒙古习俗有关,蒙古人崇尚蓝色,并且和波斯来往密切;蒙古人性格粗犷,好大器……

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因为有市场需求,元青花才迅速膨胀。后来明清两代,瓷器都是以青花为主。青花瓷有很多优点:在元青花之前,陶瓷没有这么漂亮悦目;青花花色稳定,成品率高,工艺上有所突破。同时,青花质地优良,极具市场竞争力。元青花一反宋代那种含蓄美,大胆奔放,开辟了陶瓷的一条新路。元青花出现后,一统江山,确立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700年来无法撼动。

永宣时期:明瓷器第一次高峰

明代青花每一时期都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受政治影响,尤其受皇帝本人影响很大。永乐皇帝朱棣的气魄非常大,这影响了明初永宣时期瓷器的烧造,尤其给青花瓷定了一个基调:尺寸大。已知最大的永乐盘子是68公分;永乐瓷器的形制,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永乐瓷器的纹饰内容呈现出强盛的态势,彰显出开国时期的一种精神。

为纪念父母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棣曾在南京建了报恩寺和报恩寺塔,他动用的材料是我们不能想象的——用青花做地砖,非常漂亮。古今中外,用青花作为地砖,目前已知的只此一例。可惜这座塔已经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雅好艺术,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就是这时的产物。宣德时期,青花瓷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造型减少;龙纹也非常凶猛,中国龙纹最为凶猛的就是这个时期。

明早期瓷器对中国陶瓷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永宣时期,瓷器高速发展,其质量和品种被后世公认为是青花瓷器的巅峰之作。

嘉万时期:明瓷器第二次高峰

明朝瓷器的第二次高峰就是嘉万(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晚明瓷器千变万化的造型、醒目的蓝色、贴近生活的装饰,让人喜爱。万历一朝,青花瓷器不计其数,烧造量非常大。有时记载称当时的景德镇“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

晚明时期,16—17世纪,国际海洋贸易发生划时代的变化,欧洲各国都成立海上运输公司抢占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大大刺激了中国瓷器的生产,尤其是青花瓷。明晚期青花极为充分显现出商品的特性,这个特性超过了最早的艺术特性。

万历朝已经是明代的尾声了。满清入关以后,瓷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顺治朝衔接明朝,又为后来辉煌的康熙青花打下基础。明末清初这个时期不足半个世纪,在中国陶瓷史上称之为“过渡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马未都收藏价值高的瓷器?一般不轻易示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马未都收藏价值高的瓷器?一般不轻易示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一般的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