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钧窑瓷器鉴别陶瓷 > 导航 >

陶瓷之都传承“窑火”

陶瓷之都传承“窑火”

钧窑瓷器鉴别陶瓷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3-30

钧窑瓷器鉴别陶瓷。

3月9日,记者从醴陵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策划实施了一批以“陶瓷博览园”、“瓷城古韵”、“渌江新区”3大百亿元投资工程项目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以现代陶瓷产业文明为主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

瓷城醴陵地处“一部一带”的交汇点,是“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的结合部,在我省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拥有千年古邑、花炮瓷都、湘赣门户、山水洲城等独特发展优势。去年,醴陵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到全国百强第82位。

近年来,醴陵市围绕加快建设以现代陶瓷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提质老城区、升级经开区、开发示范区,着力打造东部花炮产业组团、东南部玻璃产业组团、南部服饰产业组团、西部现代农业组团、西北部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地组团、北部旅游产业组团6个集镇组团。据了解,醴陵市去年新签约项目达117个,合同引资485亿元。今年实施“片区攻坚年”活动,加速项目引擎发力,全面打开渌江新区建设框架,推动经开区升级,拉动六大组团开发。该市突出“陶瓷文化”主题,主打“釉下五彩”品牌,以“三大百亿元投资工程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50多亿元。

概算投资120亿元的陶瓷博览园,占地4000亩,以已建的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为核心“瓷谷”标志,建设1915陶瓷文化特色街区、陶瓷商贸城、釉下五彩生产基地等“园中园”,使之成为展示交易、旅游休闲、创新创业、现代商业聚集之地。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三晋窑火”展出 山西古代陶瓷


讯218件山西古代陶瓷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令在场数百名观众叹为观止。6月8日上午,“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在龙华新区望野博物馆开幕。

展览展出的珍贵文物贯穿宋、金、元、明、清数个朝代,包括陶枕、碗、盆、瓶、壶、香熏、蒺藜炮罐等各种器物,重现了12~19世纪山西窑业兴旺的全貌。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出席开幕式。

山西陶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粘土陶,到唐宋炻器时代已经非常发达。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诉记者,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场全面、系统展示山西窑业成就的大展,其目的是要把山西古陶瓷从含混不清的界定中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此次展出的218件文物全部都是古代山西出品,经过了充分考古科学论证。

此次展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龙华新区及山西晋中市、介休市联合主办,深圳望野博物馆与山西道莅艺术馆、北京紫薇堂艺术馆等单位承办。展览将于7月28日结束。

湖田窑的千年窑火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年。在2004年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年的烧瓷历程。

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按《陶记》的记载则有300余处)。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 即今之湖田窑遗址。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1982年,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此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景德镇青白瓷一经出现,很快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同时,其烧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西境内的十余个县市。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区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半个中国。它不仅销往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本、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因其位于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景德镇就能烧制原始陶瓷器。文献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了成熟的青瓷器制作,“新平冶陶,始于汉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在陈朝至德元年,皇室命新平镇贡陶础,这是景德镇为朝廷所关注并生产“贡瓷”的最早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从此,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专门管理官窑瓷务,烧制宫廷用瓷,同时对民窑实行课税等管理。这是元朝在全国唯一设置的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机构,是景德镇设立官窑的开始。此时,瓷器的生产(主要是青白瓷)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蓝釉瓷、绿釉瓷等。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中心,也从此由宋代其他五大体系转向到了景德镇,并以此带动了明清景德镇窑场的繁荣。特别是明洪武二年朝廷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后,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势。

湖田窑制瓷始于五代。考古发掘证实,五代时期,湖田窑的窑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家坞、龙头山以及今战备公路两侧的湖田窑中心区域,距现地表深约8米。采用马蹄形窑烧制白瓷和青瓷器。马蹄窑为土制,窑炉烧结面较薄,瓷器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物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等。因采用支钉叠烧,只见垫柱,没有使用匣具,故器内底及器足上往往留有椭圆形支钉痕。青瓷多数胎色灰褐、质地粗松、釉色青灰,除少数葵口及内壁出筋外,没有其他装饰。窑址内也出土了少量瓷胎致密、白度很高的白瓷或青瓷。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4)建镇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获得重大进步。重要表现就是青白瓷的创烧。宋初的青白瓷,胎质较粗,色灰白;刷釉稀薄、透明,釉色青灰或米黄。器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碗、盘、罐、折肩钵、注碗、多管器等。器形普遍敦实、厚重。装饰较少,仅在碗外壁用利器刻画粗大牡丹或莲瓣纹样,纹饰粗犷古朴;或用梳齿状工具,在碗心画出简单水草。一些器物上有少量北方瓷器的贴花工艺及仿金属器造型。还发现一些酱黄釉器及褐彩青白釉器,器型类似青白瓷,有瓜棱罐、四系罐及八棱罐等。

北宋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除继续采用单件仰烧外,开始使用一种造价昂贵的瓷质覆烧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一匣覆烧,故出现了芒口器。此时的瓷胎细腻、致密、洁白;刷釉加厚,使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器物种类显著增多,造型趋于挺拔,装饰丰富多彩。日用品碗、盘、碟、盏类品种多样;盏托、注碗、瓶、炉、香熏、枕等形态各异,造型丰富;联子盒、鸟食罐、俑、动物塑像、围棋、象棋等文娱用品大量涌现。龙形碗、狮形枕、虎形枕、婴孩枕、仕女枕、荷叶形枕、元玉形枕层出不穷。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早段多对称或单体图案,如植物类团菊、三束莲、折枝牡丹;动物类游鱼、龙凤、三团鸾等,稍晚纹饰布局趋于繁复、细密,如人物类婴儿戏水、婴孩攀枝,植物类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等。

随着宋室南渡,一些北方的优秀技术和窑业工人纷纷南来。南宋初期,湖田窑窑业生产与北宋晚期相似。主要表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与北宋基本一致。但此时的碗、盘器壁更斜直,圈足更矮,仅毫米高;斗笠碗流行。特别是定窑组合式支圈覆烧具传入后,窑业生产出现很大变化。因支圈烧瓷密度加大,水气增多等原因,瓷器的胎质较前期粗松,釉色泛黄,几乎失透,器口普遍“芒口”。器物组合也发生较大变化。北宋流行的墩式碗、仰烧盘、注碗等基本消失,饮酒、斗茶之盏托及有座香炉等均明显减少,以至绝迹。装烧的变化还导致装饰的变化。北宋流行的刻画风格开始为印花装饰所代替。早期在碗、盘底心印各类题记,如“宋”、“詹”、“吉”、“酒”、“茶”,还印一些简单的单鱼、双鱼、芦雁、朵梅、折枝梅、荷莲纹等。此时,吉州窑、建窑的产品流入湖田,湖田窑开始试烧黑釉瓷。湖田窑的黑釉瓷胎质较粗,色灰黑,结构紧密;釉色漆黑,釉层厚。器类有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釉、器型均与吉州窑、建窑产品有别。晚期的碗、盘印纹开始复杂、繁密。如狮舞绣球纹、开光盆景纹、凤穿牡丹纹、芦雁穿花纹等,器口沿多印有回纹、如意纹等。

南宋后期,器物组合又有所增多,青白瓷的釉色也较前期要好,釉层较北宋晚期薄,透明度稍逊,呈淡青色。芒口类碗、盘继续流行,高足杯、梅瓶、各式香炉开始出现,水注、砚滴、印章(盒)大量涌现,还出现了一些仿铜器陈设瓷如琮式瓶、鬲式炉、尊形器等,罐、炉、壶等基本消失。装饰方面,刻画花、印花、雕花及镂空同时并存。但仍以印花装饰占主导地位。荷、莲、菊、石榴、荔枝,凤穿牡丹、喜鹊闹梅、水波游鱼等成为主题。此时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构图繁密,层次丰富,对元青花的装饰有一定影响。

元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元政府就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磁局”,专管皇室烧瓷。“浮梁磁局”的设立,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带来了景德镇窑业的技术变革。由于湖田窑也是“浮梁磁局”的定点窑场,湖田窑先前的窑业秩序必然受到冲击,首先是创烧了“卵白釉”瓷。“卵白釉”瓷专为元政府枢密院所定烧,所以瓷器内壁常印有“枢府”字样,又称“枢府”瓷。“卵白釉”瓷胎质灰白,颗粒较大,釉色乳浊失透,具有凝脂般的感觉。器形有折腰碗、圈足盘、高足杯等,造型与宋代有异。器物内壁常模印云龙纹、缠枝菊纹、开光八宝纹等,还有鎏金装饰。在元代中晚期的窑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卵白釉”、“白磁瓦”、玻璃等建筑用瓷。

元统一全国后,因对外交流及赏赐的需要,又在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最新考古成果显示,至迟在元代中期,湖田窑就开始了青花瓷器的生产,南河南岸就是生产“卵白釉”瓷和青花瓷器的重要场所。元青花可分为“菲律宾型”和“伊斯坦布尔型”。前者器物形制小,工艺较简单,器形有高足杯、折腰碗、带座炉、小罐等。采用国产青料绘制传统的缠枝花卉、回纹、芦雁、龙凤图案,青花发色青翠,主要供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使用。后者以大件器物为主,器形硕大,胎体厚重,器形有盘、罐、瓶等。采用进口青料绘制青花图案,纹饰层次繁密,青花发色浓艳,人物故事题材丰富,主要供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地区使用。

此外,窑址里还出土了釉里红瓷、蓝釉瓷、高温绿釉瓷等。釉里红瓷主要见建筑构件,如龙纹瓦当和飞凤纹滴水等,这也是湖田窑在元代为皇宫生产御用瓷的又一重要资料。与“卵白釉”瓷、青花瓷、蓝釉瓷、绿釉瓷相比,元代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迅速萎缩。此时,日用粗瓷产量大增。器类有碗、高足杯、圈足盘等。饼足碗占多数,这种碗胎粗、釉薄、色灰黄、内涩圈。品质低下。芒口薄胎碗与宋代碗相似,但印花更模糊,圈足内刷有一层薄薄的泥浆,泛火石红。高足杯、折腰碗类似“卵白釉”器,但均胎粗釉薄,远不如宋瓷精致。

明朝建国,于洪武二年就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的制瓷中心逐渐转到市区。但湖田窑的窑业仍很兴旺。明代湖田窑的面积约10万平方米。此时的窑炉,已不是宋元时期的龙窑、瓢形窑,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葫芦形窑。一匣一器垫沙仰烧成为主流。明初,主要生产青花器,少量青白釉和白釉器。青花器胎质普遍较粗松,色红褐,釉色暗涩,青花暗黑。但也有的胎质细腻,釉色清亮。器形可见碗、盘、高足杯等。多带元器遗风,折腰碗最具特色。有一种足径大于7厘米的大碗新近出土,其工艺考究,装烧复杂,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釉色青亮,实为碗中精粹。其碗心绘简笔折枝莲,口沿绘十字锦边饰,有的碗心绘山水人物,外壁绘仰莲及海涛、祥云仙山、仙人乘舟图案,证明后者也是明初湖田窑青花器的主题纹饰。还常见内心绘“福”、“寿”梵文,外壁绘卷云、菊瓣纹饰的高足杯等。青白釉折腰碗的造型与元代卵白釉折腰碗近同,唯足径较大,底心乳凸渐失,釉色暗灰。

明代中期,器类主要还是青花瓷,少量青白瓷。青花器类有碗、盘、高足杯、罐等。造型规整,不见变形现象。碗的器形较为轻盈、灵巧,没有了早期的敦实、厚重。青料普遍青中透蓝,少量有蓝中泛紫的现象。纹饰构图较繁密,题材也丰富。内底绘二字宝杵结带纹、“福”字纹、“仙人乘槎”纹、月华纹、人物舞蹈纹、狮舞绣带纹等。器物内壁常常不加装饰,或仅在口内装饰几组缨络纹饰。外壁装饰较丰富,如缠枝莲、缠枝菊、变体仰莲、凤穿莲、莲池水藻、莲池水禽、树石栏杆、海涛云气纹、柳下婴戏、水草、蕉叶纹等。绘画多一笔点捺而成,所绘枝叶肥润、圆柔;出现少量双线勾勒,平涂渲染的“分水”现象,常见的一蹴而就的粗犷绘法开始演变成勾勒轮廓并渲染细部的工笔画形式,有图案化趋向,但仍不失流畅,飘逸之感。

明代晚期,湖田窑瓷器生产水平江河日下。此时的青花器形主要见小碗类,其碗壁斜直、圈足矮小、胎质灰黄、釉色浅白、烧制粗糙;仅在外壁绘以简单的排点装饰,内底书写一些“吉”、“三”字吉语或数字,绘法草率,成为一种低水平、再无创意的廉价产品,最终被市场所抛弃。湖田窑也终于走完了她七百余年的风雨历程。

南风古灶:500年窑火不绝_陶瓷知识


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近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得以保存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记载,佛山陶瓷基地形成於唐宋,至明清最为发达,“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泯外之国”,深受人们的欢迎,嬴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的声誉。石湾以前烧窑以龙窑为主。建国以后,相继出现了倒焰窑、轮窑、多孔窑、隧道窑、电窑、辊道窑等。

龙窑一般依山坡而建,亦少有在平地垒筑高台建就,取其倾斜顺应火势,宛似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因称“龙窑”(石湾人旧称窑为“灶”)。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窑灶107条。现在石湾陶瓷生产均采用先进窑炉,龙窑公存三条,南风古灶是最古老之一。

南风古灶的炉口正向南方,窑尾有榕树成荫,每至复日,凉风习习,故名为“南风灶”。南风灶在漫长岁月中,不断生产亦不断修葺。现在的烟囱是近代才加建的。现窑体总长37.8米,窑墙外宽6米,窑内宽平均2.3米。窑面有火眼34排(每排5个),行活称一排为一下火,共34下火。火眼作为烧窑时投放木柴之用。窑侧有灶口4个,用于产品出入。南风灶以前以烧制大盆类产品为主,现为工厂煅烧园林花盘产品。

萍乡湘东获颁“中国工业陶瓷之都”


新年伊始,一个喜人的消息从萍乡湘东传来。本报记者从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获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通知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政府,同意授予湘东“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的称号。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近年来湘东陶瓷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湘东的化工陶瓷曾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该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陶瓷为主导产业,按照打造“规模型、科技型、生态型、外向型”基地的方向,全力推进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世界塔填料基地、投资洼地和科技高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陶瓷产业聚集效益明显增强。笔者走进萍乡市陶瓷产业基地,只见新投产的江西正大陶瓷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返乡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接板、包装、装车……操作十分熟练。到目前为止,投入资金4.5亿元的萍乡市陶瓷产业基地一期工程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引进企业44家,有14家已经正式投产,10家正在兴建,这批企业全部投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已经投产企业由于注重产品研发,产品科技含量高,许多工厂不但没有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且产品十分畅销。据悉,黄冠集团生产的高铝球甚至远销到德、美、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基地二期13.5平方公里已开工建设,工业南大道全部贯通。基地的教学实验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也被列为江西省政府今年的重点项目。

陶瓷知识:景德镇湖田窑的千年窑火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年。在2004年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年的烧瓷历程。

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即今之湖田窑遗址。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1982年,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此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景德镇青白瓷一经出现,很快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同时,其烧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西境内的十余个县市。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区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半个中国。它不仅销往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本、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因其位于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景德镇就能烧制原始陶瓷器。文献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了成熟的青瓷器制作,新平冶陶,始于汉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在陈朝至德元年,皇室命新平镇贡陶础,这是景德镇为朝廷所关注并生产贡瓷的最早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从此,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专门管理官窑瓷务,烧制宫廷用瓷,同时对民窑实行课税等管理。这是元朝在全国唯一设置的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机构,是景德镇设立官窑的开始。此时,瓷器的生产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蓝釉瓷、绿釉瓷等。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中心,也从此由宋代其他五大体系转向到了景德镇,并以此带动了明清景德镇窑场的繁荣。特别是明洪武二年朝廷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后,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势。

湖田窑制瓷始于五代。考古发掘证实,五代时期,湖田窑的窑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家坞、龙头山以及今战备公路两侧的湖田窑中心区域,距现地表深约8米。采用马蹄形窑烧制白瓷和青瓷器。马蹄窑为土制,窑炉烧结面较薄,瓷器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物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等。因采用支钉叠烧,只见垫柱,没有使用匣具,故器内底及器足上往往留有椭圆形支钉痕。青瓷多数胎色灰褐、质地粗松、釉色青灰,除少数葵口及内壁出筋外,没有其他装饰。窑址内也出土了少量瓷胎致密、白度很高的白瓷或青瓷。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建镇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获得重大进步。重要表现就是青白瓷的创烧。宋初的青白瓷,胎质较粗,色灰白;刷釉稀薄、透明,釉色青灰或米黄。器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碗、盘、罐、折肩钵、注碗、多管器等。器形普遍敦实、厚重。装饰较少,仅在碗外壁用利器刻画粗大牡丹或莲瓣纹样,纹饰粗犷古朴;或用梳齿状工具,在碗心画出简单水草。一些器物上有少量北方瓷器的贴花工艺及仿金属器造型。还发现一些酱黄釉器及褐彩青白釉器,器型类似青白瓷,有瓜棱罐、四系罐及八棱罐等。

北宋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除继续采用单件仰烧外,开始使用一种造价昂贵的瓷质覆烧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一匣覆烧,故出现了芒口器。此时的瓷胎细腻、致密、洁白;刷釉加厚,使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器物种类显著增多,造型趋于挺拔,装饰丰富多彩。日用品碗、盘、碟、盏类品种多样;盏托、注碗、瓶、炉、香熏、枕等形态各异,造型丰富;联子盒、鸟食罐、俑、动物塑像、围棋、象棋等文娱用品大量涌现。龙形碗、狮形枕、虎形枕、婴孩枕、仕女枕、荷叶形枕、元玉形枕层出不穷。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早段多对称或单体三束莲、折枝牡丹;动物类游鱼、龙凤、三团鸾等,稍晚纹饰布局趋于繁复、细密,如人物类婴儿戏水、婴孩攀枝,植物类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等。

随着宋室南渡,一些北方的优秀技术和窑业工人纷纷南来。南宋初期,湖田窑窑业生产与北宋晚期相似。主要表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与北宋基本一致。但此时的碗、盘器壁更斜直,圈足更矮,仅毫米高;斗笠碗流行。特别是定窑组合式支圈覆烧具传入后,窑业生产出现很大变化。因支圈烧瓷密度加大,水气增多等原因,瓷器的胎质较前期粗松,釉色泛黄,几乎失透,器口普遍芒口。器物组合也发生较大变化。北宋流行的墩式碗、仰烧盘、注碗等基本消失,饮酒、斗茶之盏托及有座香炉等均明显减少,以至绝迹。装烧的变化还导致装饰的变化。北宋流行的刻画风格开始为印花装饰所代替。早期在碗、盘底心印各类题记,如宋、詹、吉、酒、茶,还印一些简单的单鱼、双鱼、芦雁、朵梅、折枝梅、荷莲纹等。此时,吉州窑、建窑的产品流入湖田,湖田窑开始试烧黑釉瓷。湖田窑的黑釉瓷胎质较粗,色灰黑,结构紧密;釉色漆黑,釉层厚。器类有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釉、器型均与吉州窑、建窑产品有别。晚期的碗、盘印纹开始复杂、繁密。如狮舞绣球纹、开光盆景纹、凤穿牡丹纹、芦雁穿花纹等,器口沿多印有回纹、如意纹等。

南宋后期,器物组合又有所增多,青白瓷的釉色也较前期要好,釉层较北宋晚期薄,透明度稍逊,呈淡青色。芒口类碗、盘继续流行,高足杯、梅瓶、各式香炉开始出现,水注、砚滴、印章大量涌现,还出现了一些仿铜器陈设瓷如琮式瓶、鬲式炉、尊形器等,罐、炉、壶等基本消失。装饰方面,刻画花、印花、雕花及镂空同时并存。但仍以印花装饰占主导地位。荷、莲、菊、石榴、荔枝,凤穿牡丹、喜鹊闹梅、水波游鱼等成为主题。此时还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构圈足盘、高足杯等,造型与宋代有异。器物内壁常模印龙纹"target="_blank"云龙纹、缠枝菊纹、开光八宝纹等,还有鎏金装饰。在元代中晚期的窑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卵白釉、白磁瓦、玻璃等建筑用瓷。

元统一全国后,因对外交流及赏赐的需要,又在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最新考古成果显示,至迟在元代中期,湖田窑就开始了青花瓷器的生产,南河南岸就是生产卵白釉瓷和青花瓷器的重要场所。元青花可分为菲律宾型和伊斯坦布尔型。前者器物形制小,工艺较简单,器形有高足杯、折腰碗、带座炉、小罐等。采用国产青料绘制传统的缠枝花卉、回纹、芦雁、龙凤罐、瓶等。采用进口青料绘制青花土耳其等西亚地区使用。

此外,窑址里还出土了釉里红瓷、蓝釉瓷、高温绿釉瓷等。釉里红瓷主要见建筑构件,如龙纹瓦当和飞凤纹滴水等,这也是湖田窑在元代为皇宫生产御用瓷的又一重要资料。与卵白釉瓷、青花瓷、蓝釉瓷、绿釉瓷相比,元代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迅速萎缩。此时,日用粗瓷产量大增。器类有碗、高足杯、圈足盘等。饼足碗占多数,这种碗胎粗、釉薄、色灰黄、内涩圈。品质低下。芒口薄胎碗与宋代碗相似,但印花更模糊,圈足内刷有一层薄薄的泥浆,泛火石红。高足杯、折腰碗类似卵白釉器,但均胎粗釉薄,远不如宋瓷精致。

明朝建国,于洪武二年就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的制瓷中心逐渐转到市区。但湖田窑的窑业仍很兴旺。明代湖田窑的面积约10万平方米。此时的窑炉,已不是宋元时期的龙窑、瓢形窑,而代之以一种全新的葫芦形窑。一匣一器垫沙仰烧成为主流。明初,主要生产青花器,少量青白釉和白釉器。青花器胎质普遍较粗松,色红褐,釉色暗涩,青花暗黑。但也有的胎质细腻,釉色清亮。器形可见碗、盘、高足杯等。多带元器遗风,折腰碗最具特色。有一种足径大于7厘米的大碗新近出土,其工艺考究,装烧复杂,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釉色青亮,实为碗中精粹。其碗心绘简笔折枝莲,口沿绘十字锦边饰,有的碗心绘山水人物,外壁绘仰莲及海涛、祥云仙山、仙人乘舟寿梵文,外壁绘卷云、菊瓣纹饰的高足杯等。青白釉折腰碗的造型与元代卵白釉折腰碗近同,唯足径较大,底心乳凸渐失,釉色暗灰。

明代中期,器类主要还是青花瓷,少量青白瓷。青花器类有碗、盘、高足杯、罐等。造型规整,不见变形现象。碗的器形较为轻盈、灵巧,没有了早期的敦实、厚重。青料普遍青中透蓝,少量有蓝中泛紫的现象。纹饰构福字纹、仙人乘槎纹、月华纹、人物舞蹈纹、狮舞绣带纹等。器物内壁常常不加装饰,或仅在口内装饰几组缨络纹饰。外壁装饰较丰富,如缠枝莲、缠枝菊、变体仰莲、凤穿莲、莲池水藻、莲池水禽、树石栏杆、海涛云气纹、柳下婴戏、水草、蕉叶纹等。绘画多一笔点捺而成,所绘枝叶肥润、圆柔;出现少量双线勾勒,平涂渲染的分水现象,常见的一蹴而就的粗犷绘法开始演变成勾勒轮廓并渲染细部的工笔画形式,有圈足矮小、胎质灰黄、釉色浅白、烧制粗糙;仅在外壁绘以简单的排点装饰,内底书写一些吉、三字吉语或数字,绘法草率,成为一种低水平、再无创意的廉价产品,最终被市场所抛弃。湖田窑也终于走完了她七百余年的风雨历程。

景德镇 不老的陶瓷之都


陈修定头发已经花白,脚穿布鞋,双手轻抚着需手工转动的轮盘,几秒钟功夫,洁白的高岭土便在他的手上成型,已经完成的11个陶瓷碗整齐地摆放在面前长凳上。

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只干拉坯的活,拉了49年。

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有几十个像陈修定这样的制瓷工匠,还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他们各自分担着不同的制陶工序,印坯、刻花、施釉……在手工陶瓷技艺已经式微的今天,景德镇还保留着手工制瓷完整的72道工序。

陈修定告诉“大江奔流”采访团记者,他每天要拉坯成型300多个瓷器。经过他手的半成品瓷器摆在木架上晾晒,多以碗、罐等日常器具为主。

湖北女孩姚茂清对景德镇的印象也停留于此,在她来景德镇之前,她认为,陶瓷只是简单的餐具。

她说,直到从大学毕业,尝试以水墨画风格设计陶瓷,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作品风格,她才发现,在景德镇,陶瓷可以有无数种可能。

2017年,姚茂清搬进了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的邑空间,并成立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品牌。

和景德镇的御窑厂、徐家大窑等传统古老的制瓷场所形成鲜明对比,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酷似北京的798艺术区。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邑空间设立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内部被隔成90余个小单间,各种风格和形态的陶瓷,按店铺主人的设计理念摆放,让人忍不住一间间驻足细看。

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子力说,要来邑空间卖陶瓷可不容易,需要通过层层筛选。

他告诉记者,邑空间从2016年设立以来,已经累计收到了8000多份的入驻申请,每个月,邑空间会从中筛选出600余人,给他们提供在每周两次的陶溪川集市上摆摊练手的机会,通过对原创设计和销售额的综合考察,进而遴选出具有入驻资格的陶艺人。

湘妹子高雅洁2017年12月入驻邑空间。她说,传统陶瓷追求复杂的工艺,有种古典的美感,而她喜欢的现代陶瓷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可以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最近她设计的萌猫形状镜子收到的订单最多,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她每个月的销售额可达5万余元。

刘子力说,在景德镇,有3万多个追求陶艺梦想的“景漂”,其中1/6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洋景漂”,他们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输送着新鲜与年轻的设计理念。

邑空间还对已入驻者实施淘汰、晋级制,保持90多个店铺的设计和销售活力,目前,月均销售额已超过240万元。

刘子力说:“传统要与时尚和科技相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具有现代艺术感的陶瓷外,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还在“传统+科技”的模式上做出新的尝试。

2016年,园区引进了长沙制造的3D陶瓷打印机。通过计算机建模之后,打印头“按部就班”地把陶泥“输出”到相应的位置,一层层垒起高质量的实用型陶瓷。

昌江穿景德镇而过,流入鄱阳湖,汇入长江。昌江两岸,景德镇传统陶艺和现代陶瓷交相辉映,让这座瓷器之都历经千年而不老,永葆活力。

陶瓷知识_余云山:我是挛窑传承人


不容易:学习挛窑很辛苦,原来很多学徒耗费10年时间,才勉强掌握了挛窑技术。

了不起:从16岁学艺到现在,他们砌起的窑炉有几百座,遍布我国东西南北。

心里话:算上儿子,现在景德镇的挛窑师傅只有三个人,我还是担心这门技艺失传。

我是余云山,我是挛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现在

想把这门技术传下去。

学习挛窑很辛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云山说,挛窑分脚蓬、顶棚、靠壁、烟囱、满口五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许多道小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技术规范与施工要求,因此原来很多学徒耗费10年时间,才勉强掌握了挛窑技术。

"当年我跟余和柱是学徒中的佼佼者,我们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所有挛窑技术拿下了",余云山说,他跟余和柱两人是都昌同乡、同年学艺,现在同是挛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挛窑店是景德镇历史上专门修建窑炉的行帮组织,有强大的势力和严格的传艺规矩。虽然祖上有铁一般的严格规矩,但余云山说现在想把这门技术传下去,已经不可能"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

祖上这门技艺到余云山手上是第四代,他传给儿子余祖兴是第五代。余云山说,如果算上儿子,现在景德镇的挛窑师傅只有三个人。儿子余祖兴今年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但余云山说:"我还是担心这门技艺失传。""做窑的模型和尺子在我们的脑袋里,做起来不用量,但是要多做,没有窑做还是培养不了人才,没有收入徒弟也不可能坚持得下去",余云山说,从16岁学艺到现在,他们砌起的窑炉有几百座,遍布我国东西南北,但随着现代窑炉技术发展的冲击,柴窑数量屈指可数。

从2009年9月开始,余云山、余和柱两人挑起重任,带着一帮人起早贪黑忙碌,重建、修复了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清代镇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你不到现场看就不会懂窑是怎么做出来的,等今年8月份我们做龙窑的时候你来多看多拍,这以后都是珍贵的资料呢",今年71岁的余云山希望传统技艺的传承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晚报记者朱星林文图)

富贵红文化 窑火依旧红


窑火依旧红

2008年9月,美国的雷诺兄弟倾刻间轰然倒塌,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拉开了帷幕。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以减缓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危害。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危机、突围发展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福建省富贵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一系列举措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福建省富贵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瓷都.德化一家集陶瓷研发、生产、营销及文化艺术交流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其产品一直走高端陶瓷工艺礼品与收藏的路线,2009年企业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董事、艺术总监徐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面对目前的金融危机,我们始终相信中国领导人的集体智慧,针对目前的市场,富贵红已经提前做好了自己的规划,这些规划我们在2009年基本得到了实施。徐少东将这些举措归纳为:工艺创新、质量为上,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加强品牌保护。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产品保护

富贵红官窑文化研究所为设计师、工艺师专门设置了材料工艺研究室、造型设计研发室、烧制工艺实验室、文化研究工作室,依托这些科研力量,公司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艺术文化、科技附加值,如公司在2004年研制的高温红釉工艺,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经过工艺技术的研发改造,现高温红釉瓷的烧制成品率已由原来的2%提高到15%,且色相、品质更胜于以前。产品的艺术文化价值则通过造型设计创新得以实现,对于这些新的艺术造型又进行了版权保护,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2009年,公司对陶瓷艺术作品《阿尔喀达葛》、《盛世阳光》、《众志成城》、《九重真龙》、《天地之舞》、《母子谣》、《春光曲》等三十余件作品申请了国家版权保护。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于2004年创作的《天地方圆》,这是中国当代陶瓷的一款经典器型,虽然富贵红公司已在2005年申请了外观专利,但一直被国内不少的陶瓷企业仿造制作和销售,2009年,公司又将“天地方圆”品名在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商标。

创新工艺科研 广获业界赞誉

2008年10月,富贵红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富贵红官窑文化研究所,通过研究所整合了原有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德化陶瓷学院的教师、行业上的一些工艺大师的加盟,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富贵红公司实现了包括高温红釉在内的德化陶瓷在器型、工艺、材料、艺术创新等更多方面的突破,现已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的国际品牌发展模式。注入科研力量后,公司在技术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成功研发出“天石釉”、“天涵釉”、“君语白瓷”等工艺,融合了德化窑彩绘、金绘、影雕、捏花、瓷雕等传统工艺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工艺。以这些新工艺结合陶瓷造型艺术研发创作的陶瓷艺术品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赞誉,其艺术品先后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杭州西湖博览会等十几个奖项。如以天涵釉工艺设计创作的《春光曲》获得了百花奖“金奖”;以高温红釉设计创作的《劲牛》,以陶瓷自生釉工艺、君语白工艺制作的《大刀进行曲》在北京翰海拍卖行以11万元的高价被拍。

扩大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影响力

2009年之前,富贵红公司已在北京、厦门、深圳、沈阳、郑州、温州等十几个城市开设营销网点,2009年公司又投入数百万元在苏州、宁波、杭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设立营销网点。此外,在原有的营销网点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营销网点的档次和销售服务功能,如位于福田区新洲南路的深圳富贵红入驻笋岗工艺礼品城,位于泉州世贸大酒店的泉州富贵红迁入泉州千亿山庄。

展望2010年,富贵红又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徐少东对我们说:今后富贵红公司依然会在工艺创新和品牌塑造上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在营销上公司将突出德化、北京两个营销中心及沈阳、深圳、厦门、郑州四个分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并拟在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主要华人居住地先行试点,进一步将“富贵红”、“天地方圆”的品牌做大做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之都传承“窑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之都传承“窑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钧窑瓷器鉴别陶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