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瓷器收藏迎盛世

瓷器收藏迎盛世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1-04-01

古代瓷器收藏。

瓷器收藏历来具有“厚古薄今”的特点,近两年中国古代瓷器拍卖纪录不断被刷新,然而当代瓷器拍卖纪录却一直停步不前,这与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程度极不相称。今年春拍拍卖公司都加大了当代瓷器的征集力度,重量级作品的出现有望推高当代瓷器的整体行情,当代瓷器很有可能成为今年春拍市场的一匹黑马。

2000年以前,藏界比较关注古代瓷,2000年以后,藏界收藏现当代瓷的居多,一位藏家告诉记者,现当代瓷器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古瓷比较难鉴别,年轻藏家对老瓷吃不透。古瓷器收藏家梁戊年告诉记者,古代瓷器极具韵味,但现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比如当代瓷里面的“釉下五彩瓷”,是清中晚期的一种创新,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这在10年8年之前都很少人关注,但随着藏界的重视,现在已经属于珍贵之物。瓷库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古当代瓷器可谓各有千秋,古代瓷器比较重工艺,笔法工整,现代瓷则比较贴近生活,表现活泼。现代瓷在创作手法上也比较随意,像画中国画出身的工艺美术大师郑薄,就打破陶瓷的传统,把画的风格融入到陶瓷里面”。wwW.taOcI52.COm

由于收藏价值高,增值快,瓷器收藏一直被藏家所青睐。改革开放以来,瓷器更是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投资热增大了瓷器的升值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时间,瓷器在国内藏市的价格竟然涨高了100多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品相不错的官窑碗市场价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如今,这样的“宝贝”没有万元根本就拿不到手。有人2003年以1000元购得的一个清中期的官窑小瓷瓶,2006年就以2万元价格出手,而在今年的一次“小拍”中,这件小瓷花瓶的成交价竟然达到了4万元。2006年11月,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得公司拍卖,以1.51亿港元成交,而此碗1985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时,成交价仅为110万港元,20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倍。

瓷器收藏的高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藏市,以收藏瓷器为主的“捧瓷大军”,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万之众。(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赶上盛世尽享收藏


我们不知道,中华五千年文明,究竟留给我们多少精美的艺术珍品;我们也不知道,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有多少人醉心于艺术品收藏,但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年向好,以及民间收藏热情的空前高涨。据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十年来整体走势始终向上行,各大拍卖行春拍总成交额由2000年的不足7亿元,一路飙升至2009年的68.8亿元。艺术品拍卖市场早已进入了“亿元时代”。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盛世收藏”艺术品交易专版与您见面了。在本版展示的藏品,都是经过省文物总店以及本报鉴赏专家精挑细选的。这其中有古今名家的书画作品;有传承千年的官窑瓷器;有巧夺天工的玉器、杂项……尤其是今天在本版展示的齐白石等名家作品,更是省文物总店馆藏多年的精品,其珍稀程度和升值潜力不容小觑。这些艺术品通过报纸展现在您的面前,您可以观赏学习,也可以现场鉴赏。如果遇到中意的藏品,您更可以出手收藏,巨大的升值潜力将会让您欣喜不已。

为保证本版的权威性,我们特别邀请了诸多收藏界专家作为特别顾问,他们是:陈梗桥,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研究室主任,从事书画鉴定与研究工作,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宋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鑫桂,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高延军,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教研室教授,从事书画鉴赏40余年;胡彦彬,山东华夏文化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从事瓷器、玉器、杂项收藏鉴赏30年。

都说“盛世兴收藏”,就让我们共襄盛世,尽享收藏之乐吧。

盛世收藏与专家鉴定


盛世重收藏。如今欣逢盛世,一股突如其来的收藏热席卷神州大地。报刊荧屏的推波助澜,更使人觉得:十三亿中国人要人人成为收藏家了。我一直怀疑,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收藏一番?尤其是经多如牛毛的“专家”们忽悠后,这股神奇的收藏热简直势不可挡了。

市场也跟着旋转起来,许多以往根本不值钱的物什,一下子就变得向价值连城的方向奔去。特别是神仙难断的玉器,更是成千倍成万倍地暴涨。连过去只划为石头类的黄龙石、泰山石,也一并升格为黄龙玉、泰山玉,那价格自然直线飙升,拦也拦不住。收藏已经不幸堕落为不再耐心欣赏物质的内在美感,而直白地追求“值多少钱”了——突显了浮躁的社会心态。

最奇妙的是,伴随收藏热的升温,凭空诞生了无数的“专家”,令你眼花缭乱,不知信谁好。幸亏媒体曝光了故宫有专家“鉴定”了上亿的伪金缕玉衣;书画界有美术学子习作被充为标价几千万元的徐悲鸿大作……这才揭下了所谓“专家”的金缕玉衣,其实只是搂钱的文玩骗子罢了。

说起来有趣,我本人就曾于2003年11月下旬,在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节目中讲过《瓷片的收藏》。说老实话,在下并非什么瓷器专家,仅只是记问之学而已。谁知此后,竟有各地多人与我联系,找我探讨瓷片学问。讲一讲相关知识可以,但我坚持绝不对瓷片进行所谓鉴定,以免误人子弟,误导真伪。出于良心良知,我终于没有放荡成“专家”。现今的某些“专家”,假使有了类似的秀场,大概是绝不会轻易放过的。举例如上,只是想说明切莫轻信所谓的专家,如此而已。

专家的良心大坏,搅得收藏界藏污纳垢。无形中,为广大普通民众设下了收藏陷阱。专家们所收的鉴定费越来越高,甚至到了给钱就为你发证书的地步。而那珍贵的鉴定结果,到最后只能是连个屁也不值了。学术上的诡异多变,应该说是一个民族在科学道义上的悲哀。

在现实收藏中,一些“专家”大肆宣扬“捡漏”奇迹,实则机遇寥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花几百元就买得一件西周青铜器,上千元就购得唐伯虎的美人画作?绝大多数是花了冤枉钱,“打眼”收来赝品而已。

就普通消费者而言,所谓收藏,适宜浅尝辄止。果真有祖传宝贝,也只适合深藏不露。大不该轻易“露白”,以致失去珍藏的价值。归根结底,收藏,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玩玩可以,别一味死钻牛角尖,以免落得倾家荡产而敝帚自珍,最终悔之晚矣。

半生收藏古陶瓷心血成空,眼下为收藏盛世


收藏是一种瘾。

韩昌晟现任深圳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从1998年开始,他收藏奇石。2007年以后他的兴趣转移到古陶瓷和古玉上面。

今年玉石市场火爆,价格飙涨。韩昌晟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主要是翡翠在涨价,一年翻了一倍。”

在他任职的收藏家协会里面,大部分人是出于兴趣爱好在做收藏,而以投资为目的的却比较少,“收藏家们主要的关注点是收藏品的美或者艺术性,是人文历史价值而不是市场价值。”

在收藏界几乎没有贬值这个概念,韩昌晟说:“只要收到真品就不会贬值。”同时他也表示“除非社会有大的动荡、大范围的灾难,国家性的、世界性的灾难才能引起收藏品的贬值。”

捡漏让半生心血都成空

韩昌晟认识一位藏友,主要收藏古陶瓷。这位藏友的经历却让包括韩昌晟在内的众多收藏家痛心不已。他半生都在收藏古陶瓷,却几乎没有一件真品,甚至连高仿品都没有,“全是赝品”。

这满屋的赝品“没有任何价值,全是垃圾”。然而,这位藏友却不愿意面对现实,“还在做着捡漏儿梦。”为了守护这些赝品,该藏友还将自己的房子用铁栅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并养了好几条狗来护院。

“说哪种收藏品贬值最多,那就只能说赝品了,然后普品升值空间最小。”

韩昌晟自己也收到过赝品,“搞收藏的人没有人不会收到赝品,只是多少的问题。”做艺术品基金的董艺为了确保投资标的的真实性,在选择艺术品的时候,会尽量选择现当代,尤其是作者还在世的作品。

在古玩收藏这一领域,韩昌晟总结了三个标准:“真”、“精”、“稀”。 “真”就是不能收赝品,“精”就是要收品位高的、品相好的,“稀”就是存世量稀少,稀才弥足珍贵。

韩昌晟去过常收古陶瓷,以此为例,他说:“如果喜欢古陶瓷,而资金又不够雄厚,就不要满脑子尽想‘官窑器’。否则就可能被人误导买到赝品。”这种情况下,“真”、“精”、“稀”的标准同样适用于民窑精品,“收藏的时候要注意量力而行。”

一年之中能有一两件好的藏品已经是烧到高香了

与大多数业余收藏爱好者一样,韩昌晟并无经济实力进入拍卖会场进行角逐,“满意的收藏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年之中能有一两件好的藏品已经是烧到高香了。”

尽管收藏古玉的时间还不长,韩昌晟也收到了几件自己非常满意的藏品。其中一套是13件的白玉组配,产自战国时期。购买之前,韩昌晟从材质、刀工、雕刻、线条、图案等各个方面考察了这套玉器,“部分器物有深入肌骨的铜沁和红色朱砂凝,完全体现出地下埋藏时间。”

韩昌晟称这套藏品“完美”,“这也是极有升值空间的。”但是韩昌晟从没有将自己的藏品出手过,他很难具体表述出自己现在手上的藏品到底升值了多少。

“想要收到好的收藏品,不但要有实力、眼力和魄力,还要有机缘。一年之中,需要辛勤寻觅。”

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

2009年,金融危机蔓延到全世界。国内收藏界的一些人却在跃跃欲试,就等着拍卖会上趁机低价收到一些精品。

然而即使经济大势疲软,这一年纽约春季拍卖会上却依然火爆,拍卖价格不跌反涨。

“只要能收到真品、精品、珍品就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只是升幅大小快慢的问题。”根据韩昌晟的收藏经验,“文物艺术品是一种稳定的投资项目。经济越发达,社会越繁荣,升值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

马未都曾经总结过中国历史上五个收藏热,最近的一个则正是当下。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认可。从2005年开始,江浙一带就陆续出现了以艺术品为投资标的的私募基金。去年上海一只名为“红珊瑚一号”的艺术品基金年化收益达到了31%。大陆银行也相继推出过一些艺术品的理财产品,如民生银行(5.08,0.04,0.79%)。

盛世古董乱世金 民间收藏队伍不断壮大


浣纱北路与天成锦江苑的交叉口,有一条300余米的小巷子,唤作锦江路,20余家古玩店林立于此。别看这些店面小,但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古家具、书画、陶瓷等数个收藏大类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风格质朴、古典独特的“古玩一条街”构成了诸暨民间收藏新风景。

民间藏友:从分散到集聚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金”,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收藏行业也一直趋于升温态势,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文物收藏和投资领域,引发了一波接一波的收藏热潮。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诸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素养,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的收藏意识也开始升温,不少人投身到收藏大潮当中。

“要说收藏,我从七八岁就开始集邮哩。”今年61岁的藏友石华堂向笔者道出了他的“收藏史”,脸上尽是自豪之色。

几十年过去了,石华堂的收藏开始慢慢地拓展至其他的类别,古家具、各式各样的相机、老式唱机都成了他的收藏对象。他告诉笔者,楼下车库里已经堆满了从各地收来的明清风格以及民国时期的家具:茶几、衣柜、八仙桌……

像石华堂一样,诸暨民间有着数量庞大的民间藏友。为了将分散的藏友汇集到一处,更好的促进诸暨收藏行业的发展。1997年的国庆节,诸暨市钱币协会成立。“这便是现在收藏协会的前身。”市收藏协会副会长黄仕根说。钱币协会成立之初,只有七八个会员。而且钱币协会只局限于钱币收藏这一门类,无法适应诸暨收藏爱好者藏品丰富的特性。因而,2002年市收藏协会成立了,下设陶瓷类、票证类、书画类等7个分会。“现在登记在册的会员已达到200余人,且每年都有增加。喜欢收藏的人群不断扩大,收藏也越来越热了。”黄仕根说。

当然,作为收藏行业的平台之一,交易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随着收藏的升温古玩市场也逐渐成熟起来。之前,诸暨的古玩市场在很多地方都曾“驻足”停留过,西门粮站、老火车站、西施故里等地都留有他们短暂的“身影”。但是分散、规模小等现状,让古玩店难以为继,更别提促使整个诸暨民间收藏业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将我市的收藏市场形成一个行业集群,集展览、销售以及各种副业于一体,类似于北京的潘家园。”市收藏协会会长毛仕龙说道,将古玩店集聚,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地方古玩整体品牌的打造,而且可以促使我市古玩业在国内市场的突围。

收藏市场:从收藏热到冷思考

为什么收藏会有这么火爆?毛仕龙有着自己的看法。首要因素自然是经济的发展,充裕的经济条件给收藏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媒体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桥梁作用。“中央电视台的《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等节目,包括我们浙江卫视都有相关的节目,这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毛仕龙告诉笔者。但不容忽视的是,收藏升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问题的凸显。

“大家都觉得这是块肥肉,有利可图,都争着抢着想去分一杯羹。”我市藏友丁晓尔告诉笔者。

“一拥而上”造成的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吃药”。所谓“吃药”,原是诸暨方言,意思是吃亏,收藏界则用以形容藏友买了赝品。“这个是自古便有的,有市场就必然有造假,无法避免。”毛仕龙说道,但是收藏市场的“温度”过于高,就势必会让更多的赝品流入市场,造成更多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且越来越高超的做旧技术,有时候会让在收藏界浸淫多年的人也会看走眼,让整个市场陷于混乱。

盲目投资则成为过热导致的第二个弊端。据相关报道称,国外一件艺术品从拍出到再一次进入市场的周期是28年,而中国仅仅是两年。这充分说明了国内收藏市场的浮躁。随着诸暨收藏业的发展,这些弊端也正在慢慢地“浮出水面”。如何让过热的收藏“冷”下来,关键在于藏友们如何去冷静思考。

收藏所获:从货币价值到人生价值

“你看看,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两弹一星’。”黄仕根曾经以3700元的价格拍得了3张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报纸,视若珍宝,“在别人看来,我收藏的是报纸,其实我收藏的可都是历史啊!”

“藏什么的都有,可谓是洋洋大观啊!”毛仕龙道。纵观诸暨收藏,大到明清家具、越窑青瓷,小到邮票、唱片,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其中,有些藏友从小到大一直都在收藏像火柴盒、烟盒等不起眼的小物件。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藏品,却成为了充实老百姓业余生活的介质。“在收藏的过程当中,我能感受到无比的乐趣!”石华堂说道。每当得到一枚稀有的邮票或者收到一件品相完好的明清家具,他都会暗暗地高兴上好一阵。

在收获快乐,品味生活的同时,收藏也是一种学习。执着于收藏的藏友往往能够一股脑儿地钻进藏品的世界里,对藏品进行研究,文物历史知识、文物鉴定的方法、艺术品市场的规律都是学习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了这些知识。

“其实‘吃药’也是一种学习。”一直收藏“四老”之前诸暨籍名人墨宝的丁晓尔,经历过一次便悟出了这个道理,“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买到赝品有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今后你就会调整好心态,将收藏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去享受艺术品收藏的乐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收藏者而言,不在于收藏什么,而在于收获到了什么。”一位文化人士如是说。

明弘治“状元迎妻”瓷画


这枚明弘治“状元迎妻”瓷画(见图),巴掌大小,却有一番趣味,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可谓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上品佳器”。要感谢弘治年的这位工匠,为我们留下了“状元迎妻”如此生动美好的画意!正是:“明月当头为探看,芭蕉迎亲姿容香。花园洞房结连理,深情牵手状元郎。”

瓷画如此表现,让我们想起那林林总总的古代状元,我脑海中此刻便浮现“风度翩翩的书生”形象,可是也有例外。据民国旧籍《奇故萃》记载,在清代时,有一个状元文才盖世,却奇丑无比,在他新婚之夜,新娘子因为他的长相太丑而自杀。这个人就是康熙五十七年的状元汪应铨。汪面有麻点,又高又胖,可就是因为他长得很不上相,康熙皇帝特地“钦点”他为状元,以衬托出他的才华过人。何况,汪应铨中状元时已40多岁了。

中状元后,汪应铨的大名一下子传遍京城。一位出身富户、粗通文墨的大小姐陆氏思想解放,受到话本中“才子佳人”的影响,辗转托人,表示“就算做妾也要嫁给这个状元郎”。汪听后欣然接受,于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把陆小姐迎进了家门。客散明月时,洞房花烛夜,这时,陆小姐才真正看到状元郎的真容,她不由得大失所望……

这时陆小姐心中懊悔不已。没想到的是,汪应铨新婚之夜喝得酩酊大醉,不但在新房里呕吐,还丑态百出地光身起舞。这番态势使陆小姐深受打击,她自感无法面对这位才子丈夫,因此,在汪熟睡打呼之时,陆小姐悬梁自尽了。

真可谓喜悲交加。这件事震动了京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康熙对这位状元郎的赏识。康熙先是让他担任翰林院修撰,后来又让他入值南书房,汪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可惜后来汪锋芒太露,得罪了权贵而不自知,终被弹劾。之后他归隐田园,著书讲学,还算滋润。

另一种情况是,在古代大部分有资格娶公主的人,都对此事避之不及。因为一旦你娶了公主,仕途就差不多断了,不仅如此,万一娶回一个刁蛮任性的,还会闹得家宅不宁。

历史上最不喜欢娶公主的朝代是唐朝。据说,几乎每个唐朝皇帝都有一个梦魇,连李世民都不例外,那就是世家大族。很多世家都有几百年的传承,在这些人的眼中,拥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皇室,只不过是暴发户罢了,虽然表面上恭恭敬敬,但暗地里,很瞧不起李唐皇室。唐朝强大的时候还好,这些世家大族只敢在暗地里嘀咕几句。但到了唐朝的中后期,世家大族愈发猖獗起来。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时期,唐文宗要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山东望族的崔家。但是遭到了崔家的抵制,称:绝对不会让公主进门,谁爱娶谁娶去!这个蛮横的表态气坏了唐文宗,他破口大骂:“我家两百年天子,还不及崔、卢耶!”崔、卢便是当时山东有名的望族。其实,李唐皇室根本不看重礼法,例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把李元吉的王妃纳入了宫中。李治在父亲李世民去世后,将小妈武则天接进宫中。李唐的那些公主也大多随性潇洒,放荡不羁。这也是很多人不敢娶公主的原因,怕成为第二个“房遗爱”。

好玩的是,唐宣宗时,宣宗帮女儿万寿公主挑选了当朝状元郑颢。此人才华出众、风度翩翩,万寿公主见也十分喜爱。宣宗找来郑颢说此事,郑颢竟当场回绝,表示自己已经有未婚妻卢氏了,不可能另娶。宣宗也无奈,只好让宰相白敏中去做说客。白敏中晚上来到郑颢家中,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丢给了郑颢,上面写着“君若不从,大祸将至。”郑颢怕殃及无辜,无奈之下只得娶了公主……

瓷画,到了明代弘治时期,较好地吸收了前朝的一些技法,工匠的画笔下有了许多线条韵染,他们懂得了以细与粗表示明暗和立体感;制瓷工艺也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而品种逐步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在瓷绘上呈现出以故事为主的趣味,风格趋向轻巧俊秀,画面留有空白,只是民窑胎质仍显得粗松一些……这是许多收藏者和研究者从瓷片中得到的感觉。而这块明弘治的瓷画“状元迎妻”,更多的是让我们今天的人们品味古人的文化性情,尤其是科举制度对历代社会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

瓷器收藏投资


瓷库中国专家在《1998—1999中国家庭投资》一书中的瓷器章节中分析:“青花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瓷,对于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意境高古、艺术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特别是带人物图画、有情节、绘画好的青花要果断收进。”并预测:“随看现代人回归简朴和回归单纯的审美潮流涌动,青花潜力无限。”10年过去了,正如瓷库中国专家“青花潜力无限”的预测,一只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图罐以23亿元在伦敦拍卖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最高价。

一切都如瓷库中国专家所分析,该青花瓷器创造了中国瓷器最高纪录,是因为“所绘图案精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有关专家评价),正如笔者强调的“对于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意境高古、艺术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

专家在分析该青花瓷器为何能拍出天价时评论:“责在有人物、有故事……”这正应了笔者10年前对瓷器收藏者的忠告:“特别是带人物图画、有情节、绘画好的青花要果断收进。”

在《1998--1999中国家庭投资》一书中,瓷库中国专家推荐了4种具有收藏投资增值潜力的品种:一是官窑瓷器,二是青花瓷器,三是明清瓷器,四是四大名窑瓷器。从近年中外拍卖市场看来.中国瓷器成交价前十名的正是这四类瓷器。瓷库中国专家欣慰地看到,很多看了著作而走向瓷器收藏道路的读者,都避免了走弯路。在“大量收藏”和“果断收进”间,青花瓷器这些年在不知不觉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增幅在增值。

上述的预测和预言,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相信的,然而却都提前成了事实。

在本书中,又有一系列的超前预测和预言,我想现在的很多人看了仍然会瞠目结舌,仍然会感觉不可思议,好在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历史的演变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古董瓷器收藏


有人说,粮油一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一件清雍正的青花缠枝莲纹大碗曾在1997年的广州艺术品(公物)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1.5万元“屈就”,当时无人回应。但是在今年元月该公司的迎春拍卖会上,它却拍出了38万元的高价。

业内人士说:广州是瓷器收藏的“宝地”,只要留些心眼,说不定您也能淘出千分利。

“淘瓷”“钱途”无限

一位瓷器爱好者告诉笔者,前不久他在韶关淘到一件清末的外销瓷器,只花了100元,没想到在古玩市场上被人用10倍多的价钱买走了。

国家文物鉴定会委员、文物鉴定专家曾土金说:“一方面,瓷器和其他古董一样都属于动产,变现快。另一方面,它的升值空间可能大得让人难以预料。所以,作为投资是很好的。”

瓷器收藏的层次很多,内容很广。除了明清官窑瓷器外,民窑中的精品瓷和本地的广彩也非常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

瓷器投资要有三股力

收藏同样具有风险,投资不当也可能血本无归。瓷器的收藏投资要有三股力:这就是眼力、实力和魄力。

曾土金说,瓷器的魅力要先能把自己“迷”倒,才能拿着它去吸引其他买家。而实力是指一定的资金投入,魄力是投资的勇气。

收藏贴士:如何选购瓷器?

瓷器投资除了可以在有良好信誉的正规文物商店购买以外,通过拍卖公司参与竞买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国内的所有拍卖公司基本上都不保真,但他们的专业鉴定人员都会尽量保持拍品的可靠性。一般来说,一场拍卖会所展示的艺术品中,有八成左右的艺术品可靠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如何参与选购竞买呢?瓷库中国专家建议:首先就要仔细看样,定好心理价位。看样是竞买活动顺利进行的第一个步骤,顾客应对物品的真伪、成色、规格等细细观察。至于拍品上标有的参考价,顾客如果不懂行,可到相关商店或市场去了解一下同类档次的价格,确定自己竞买的最高出价、即“心理价格”。其次是运用竞价技巧。拍卖场上,竞买者应冷静观察场上的竞价情况,稳定自己的竞价心态,守住心理价格。竞价时,一般可按加价幅度轮番出价,但价格接近心理价位时应谨慎,避免受拍卖场上竞价气氛的影响,盲目超出心理价位的界限。

瓷器的收藏


瓷器收藏已成收藏者的最爱,大家都看中定窑、汝窑、钧窑等官窑出产的瓷器,这样的品种升值快,升值空间大。同时,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像一匹黑马一样,在收藏者的交流中声誉渐起,其价格也是一路上升。

瓷库中国记者在文物一条街上了解到,因为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损毁的比较多,所以引起了一些收藏者的兴趣,出售的价格也有所抬高。辽宁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吴老介绍说,在5年前还没有多少人买上世纪60年代瓷器的账,但现在却成了抢手货。

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长阎振堂在瓷库中国电话采访时表示,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与历代瓷器存在着较大区别。那个年代瓷的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具有时代色彩鲜明、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瓷分陶瓷和搪瓷,其中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尤以革命圣地图案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最能刻画那个年代的陶瓷艺术品特征。

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李女士向瓷库中国记者介绍说,二三十年前,上世纪60年代的瓷器遍地都是,人们只把它当作日常用品,现在收藏那个年代瓷器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