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半生收藏古陶瓷心血成空,眼下为收藏盛世

半生收藏古陶瓷心血成空,眼下为收藏盛世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0-08-03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是一种瘾。

韩昌晟现任深圳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从1998年开始,他收藏奇石。2007年以后他的兴趣转移到古陶瓷和古玉上面。

今年玉石市场火爆,价格飙涨。韩昌晟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主要是翡翠在涨价,一年翻了一倍。”

在他任职的收藏家协会里面,大部分人是出于兴趣爱好在做收藏,而以投资为目的的却比较少,“收藏家们主要的关注点是收藏品的美或者艺术性,是人文历史价值而不是市场价值。”

在收藏界几乎没有贬值这个概念,韩昌晟说:“只要收到真品就不会贬值。”同时他也表示“除非社会有大的动荡、大范围的灾难,国家性的、世界性的灾难才能引起收藏品的贬值。”

捡漏让半生心血都成空

韩昌晟认识一位藏友,主要收藏古陶瓷。这位藏友的经历却让包括韩昌晟在内的众多收藏家痛心不已。他半生都在收藏古陶瓷,却几乎没有一件真品,甚至连高仿品都没有,“全是赝品”。

这满屋的赝品“没有任何价值,全是垃圾”。然而,这位藏友却不愿意面对现实,“还在做着捡漏儿梦。”为了守护这些赝品,该藏友还将自己的房子用铁栅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并养了好几条狗来护院。

“说哪种收藏品贬值最多,那就只能说赝品了,然后普品升值空间最小。”

韩昌晟自己也收到过赝品,“搞收藏的人没有人不会收到赝品,只是多少的问题。”做艺术品基金的董艺为了确保投资标的的真实性,在选择艺术品的时候,会尽量选择现当代,尤其是作者还在世的作品。

在古玩收藏这一领域,韩昌晟总结了三个标准:“真”、“精”、“稀”。 “真”就是不能收赝品,“精”就是要收品位高的、品相好的,“稀”就是存世量稀少,稀才弥足珍贵。

韩昌晟去过常收古陶瓷,以此为例,他说:“如果喜欢古陶瓷,而资金又不够雄厚,就不要满脑子尽想‘官窑器’。否则就可能被人误导买到赝品。”这种情况下,“真”、“精”、“稀”的标准同样适用于民窑精品,“收藏的时候要注意量力而行。”

一年之中能有一两件好的藏品已经是烧到高香了

与大多数业余收藏爱好者一样,韩昌晟并无经济实力进入拍卖会场进行角逐,“满意的收藏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年之中能有一两件好的藏品已经是烧到高香了。”

尽管收藏古玉的时间还不长,韩昌晟也收到了几件自己非常满意的藏品。其中一套是13件的白玉组配,产自战国时期。购买之前,韩昌晟从材质、刀工、雕刻、线条、图案等各个方面考察了这套玉器,“部分器物有深入肌骨的铜沁和红色朱砂凝,完全体现出地下埋藏时间。”

韩昌晟称这套藏品“完美”,“这也是极有升值空间的。”但是韩昌晟从没有将自己的藏品出手过,他很难具体表述出自己现在手上的藏品到底升值了多少。

“想要收到好的收藏品,不但要有实力、眼力和魄力,还要有机缘。一年之中,需要辛勤寻觅。”

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

2009年,金融危机蔓延到全世界。国内收藏界的一些人却在跃跃欲试,就等着拍卖会上趁机低价收到一些精品。

然而即使经济大势疲软,这一年纽约春季拍卖会上却依然火爆,拍卖价格不跌反涨。

“只要能收到真品、精品、珍品就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只是升幅大小快慢的问题。”根据韩昌晟的收藏经验,“文物艺术品是一种稳定的投资项目。经济越发达,社会越繁荣,升值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WWw.TAocI52.cOm

马未都曾经总结过中国历史上五个收藏热,最近的一个则正是当下。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认可。从2005年开始,江浙一带就陆续出现了以艺术品为投资标的的私募基金。去年上海一只名为“红珊瑚一号”的艺术品基金年化收益达到了31%。大陆银行也相继推出过一些艺术品的理财产品,如民生银行(5.08,0.04,0.79%)。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盛世全民宜收藏


夏德武位于北京京承高速北七家出口的别墅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两千多件宝贝,从进门的走廊两边开始,客厅、角落、楼梯间、柜子里、书架上、二楼整整一间房,宝贝们见缝插针地塞满了每个犄角旮旯。

26年前,刚从学院陶瓷设计专业毕业的夏德武顺利考上了中央工艺美院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史的研究生,专业所致,古陶瓷情结让夏德武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频繁出现在北京各个古玩市场。从1987年用一个月助学金——50元钱——买一个陶瓷罐开始,到1990年代中期,中央美院分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瓶瓶罐罐已经到处都是。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夏德武当时便认识到,陶瓷收藏将注定陪伴他一生。

“鬼市”的第一批常客

1987年,北京“鬼市”刚刚兴起,还不成规模,只是个土坡工地,位于现在的潘家园大棚南端。凌晨四五点钟,天还蒙蒙亮,周围的人们陆续到场,推小车的,骑自行车、三轮车的,挑担子的,三三两两或坐或站。一大清早,夏德武便瞪着自行车过来,除了每个月60块多钱的助学金外,夏德武还靠画点封面和连环画赚点小稿费,然后省吃俭用在市场上捡便宜货,“那会儿穷,尽捡着便宜的买,都是20至50块钱左右的汉代陶罐、唐宋代民间碗。”

除了古玩市场外,去得最多的便是故宫和琉璃厂,夏德武提醒:“古玩靠理论是不行的,要上手,玩得最好的还是古玩城那帮人,虽然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是他们天天接触全国各地送古玩来的人,所看所摸的数量是搞理论的人没法比的,他们才是一线的市场考古者。”

研究生毕业以后,夏德武被分配到北京服装学院当老师,每个周末仍然去赶大集。那个时候有了BP机后,便不断有人呼他去“看货”。虽然远了点,但夏德武照旧骑着自行车顺着三环到潘家园去。“有一段时间我去得更多的是官园古玩早市,那边有三、四年集中了非常非常好的东西,”夏德武边说边用手比划:“有一次有一个这么大的大葡萄镜,太漂亮了!要价1000,我眼睁睁地看着别人600端走了,真是没钱啊!” 

古陶瓷情结

夏德武的收藏主线还是古代陶瓷。几年前他出过一本《中国古代陶瓷小动物》的书,古代陶瓷小动物出土和传世的不多,红山出土的人面猪首陶塑和似“狼”非“狗”的陶塑是他收藏年代最早的藏品。“一是自己对古代陶瓷的情结,二是这一块比较能把握得住。”

他还收辽金以前的老窑,至今囤积了一批知名窑口的好东西,“可能我最大的优势是我懂陶瓷窑口,我是专业的,对古代陶瓷发展的窑口、材质比别人熟悉一些。”除此之外,夏德武的柜子里还有两百多件古代陶瓷小人物、辽壶、明代的彩色砖等。

当记者问其这么多年有无倒卖过藏品时,夏德武笑得眯起眼,犹豫道:“‘倒卖’这个词我不喜欢听,我们行内叫‘窜一下’。当时我喜欢小动物发疯的时候,圈子里都知道,我给对方一个比那价值高很多的东西,换他几件小动物,这叫交换。真正商业意义上的卖还很少,也没有送过拍,以后不知道,但是现在觉得拍卖里面水太深了。”

如果20多年买进的东西全部存留至今,可能现在的别墅也显得太小,期间夏德武私人资助了朋友做企业文化,捐献了很大一部分藏品,一个在大连希尔顿酒店二楼的博物馆,一个在临沂的度假村内。

至于买东西的来源,夏德武只表示:“四面八方,各种途径。有时候在拍卖行举牌买点东西也挺好,过几年都是打着滚的涨,而且那些东西出入明确,出手也很方便,这不会亏的。其实我在5、6年前就转到各地的古玩城买东西了,倒过两三次手的东西品相上比较好,价格虽然贵,但是,值!”

一直在与古玩造假者作斗争的夏德武现在只上“大当”,已经慢慢转向收藏老玉的他,去市场看陶瓷时,一般的东西已经看不上了。而专门有一群造假者也只抓住这一部分“高端客户”,一年就造一两件东西,“人家投入得比我们大多了,一年全部投入在一两件东西上,靠它养家糊口。现在的高科技结合造假,比古代容易得多,他能把明代的碎瓷磨成面儿,还能把当时赋款的官窑碗底烧造成完美的整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古玩的鉴定难度。”一般的东西,夏德武离得两三米看便八九不离十,而对于上当的东西,他也笑眯眯的坦白:“贪欲所致嘛,哈哈,人们常说的值大钱的官窑,元代青花、明清两代青花和粉彩都得小心加小心。”

盛世收藏是对的

聊了一会儿后,夏德武坐不住了,连忙带记者“实地考察”。从一间房到另一间房,夏德武兴致勃勃地一一介绍:“这是内蒙古的辽瓷,这是南宋越窑的男观音,这是晋代的美人鱼,这是北宋的鸭子……”边说边兴致高昂地感叹:“这家庭环境感多好啊!”一边跟记者介绍,夏德武一边还招呼摄影师过来欣赏:“拍这个!南宋湖田窑的梳头的侍女,你看小脸做得多漂亮,绝了!”说着便伸手过去特意取下盒子的玻璃罩,嘱咐不要用闪光灯。

采访当天正好赶上夏德武有课急着出门,说高兴了的他一边带着我们在屋里到处转一边说:“来不及分享了,下次找个整天的时间来,还有好多东西没时间看了。”说完又带我们去二楼,“你敢想象吗?这么大的红山文化的大玉佩!我之前都没见过。还有这个是在内蒙古检漏的,500块不到买的辽代赤峰缸瓦窑白釉刻花加紫罐,现在价值20万。现在检漏的机会几乎没有了,都全民皆兵了。不过盛世收藏古玩是对的。”

瓷器收藏迎盛世


瓷器收藏历来具有“厚古薄今”的特点,近两年中国古代瓷器拍卖纪录不断被刷新,然而当代瓷器拍卖纪录却一直停步不前,这与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程度极不相称。今年春拍拍卖公司都加大了当代瓷器的征集力度,重量级作品的出现有望推高当代瓷器的整体行情,当代瓷器很有可能成为今年春拍市场的一匹黑马。

2000年以前,藏界比较关注古代瓷,2000年以后,藏界收藏现当代瓷的居多,一位藏家告诉记者,现当代瓷器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古瓷比较难鉴别,年轻藏家对老瓷吃不透。古瓷器收藏家梁戊年告诉记者,古代瓷器极具韵味,但现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比如当代瓷里面的“釉下五彩瓷”,是清中晚期的一种创新,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这在10年8年之前都很少人关注,但随着藏界的重视,现在已经属于珍贵之物。瓷库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古当代瓷器可谓各有千秋,古代瓷器比较重工艺,笔法工整,现代瓷则比较贴近生活,表现活泼。现代瓷在创作手法上也比较随意,像画中国画出身的工艺美术大师郑薄,就打破陶瓷的传统,把画的风格融入到陶瓷里面”。

由于收藏价值高,增值快,瓷器收藏一直被藏家所青睐。改革开放以来,瓷器更是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投资热增大了瓷器的升值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时间,瓷器在国内藏市的价格竟然涨高了100多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品相不错的官窑碗市场价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如今,这样的“宝贝”没有万元根本就拿不到手。有人2003年以1000元购得的一个清中期的官窑小瓷瓶,2006年就以2万元价格出手,而在今年的一次“小拍”中,这件小瓷花瓶的成交价竟然达到了4万元。2006年11月,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得公司拍卖,以1.51亿港元成交,而此碗1985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时,成交价仅为110万港元,20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倍。

瓷器收藏的高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藏市,以收藏瓷器为主的“捧瓷大军”,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万之众。(

赶上盛世尽享收藏


我们不知道,中华五千年文明,究竟留给我们多少精美的艺术珍品;我们也不知道,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有多少人醉心于艺术品收藏,但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年向好,以及民间收藏热情的空前高涨。据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十年来整体走势始终向上行,各大拍卖行春拍总成交额由2000年的不足7亿元,一路飙升至2009年的68.8亿元。艺术品拍卖市场早已进入了“亿元时代”。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盛世收藏”艺术品交易专版与您见面了。在本版展示的藏品,都是经过省文物总店以及本报鉴赏专家精挑细选的。这其中有古今名家的书画作品;有传承千年的官窑瓷器;有巧夺天工的玉器、杂项……尤其是今天在本版展示的齐白石等名家作品,更是省文物总店馆藏多年的精品,其珍稀程度和升值潜力不容小觑。这些艺术品通过报纸展现在您的面前,您可以观赏学习,也可以现场鉴赏。如果遇到中意的藏品,您更可以出手收藏,巨大的升值潜力将会让您欣喜不已。

为保证本版的权威性,我们特别邀请了诸多收藏界专家作为特别顾问,他们是:陈梗桥,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研究室主任,从事书画鉴定与研究工作,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宋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鑫桂,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高延军,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教研室教授,从事书画鉴赏40余年;胡彦彬,山东华夏文化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从事瓷器、玉器、杂项收藏鉴赏30年。

都说“盛世兴收藏”,就让我们共襄盛世,尽享收藏之乐吧。

盛世收藏与专家鉴定


盛世重收藏。如今欣逢盛世,一股突如其来的收藏热席卷神州大地。报刊荧屏的推波助澜,更使人觉得:十三亿中国人要人人成为收藏家了。我一直怀疑,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收藏一番?尤其是经多如牛毛的“专家”们忽悠后,这股神奇的收藏热简直势不可挡了。

市场也跟着旋转起来,许多以往根本不值钱的物什,一下子就变得向价值连城的方向奔去。特别是神仙难断的玉器,更是成千倍成万倍地暴涨。连过去只划为石头类的黄龙石、泰山石,也一并升格为黄龙玉、泰山玉,那价格自然直线飙升,拦也拦不住。收藏已经不幸堕落为不再耐心欣赏物质的内在美感,而直白地追求“值多少钱”了——突显了浮躁的社会心态。

最奇妙的是,伴随收藏热的升温,凭空诞生了无数的“专家”,令你眼花缭乱,不知信谁好。幸亏媒体曝光了故宫有专家“鉴定”了上亿的伪金缕玉衣;书画界有美术学子习作被充为标价几千万元的徐悲鸿大作……这才揭下了所谓“专家”的金缕玉衣,其实只是搂钱的文玩骗子罢了。

说起来有趣,我本人就曾于2003年11月下旬,在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节目中讲过《瓷片的收藏》。说老实话,在下并非什么瓷器专家,仅只是记问之学而已。谁知此后,竟有各地多人与我联系,找我探讨瓷片学问。讲一讲相关知识可以,但我坚持绝不对瓷片进行所谓鉴定,以免误人子弟,误导真伪。出于良心良知,我终于没有放荡成“专家”。现今的某些“专家”,假使有了类似的秀场,大概是绝不会轻易放过的。举例如上,只是想说明切莫轻信所谓的专家,如此而已。

专家的良心大坏,搅得收藏界藏污纳垢。无形中,为广大普通民众设下了收藏陷阱。专家们所收的鉴定费越来越高,甚至到了给钱就为你发证书的地步。而那珍贵的鉴定结果,到最后只能是连个屁也不值了。学术上的诡异多变,应该说是一个民族在科学道义上的悲哀。

在现实收藏中,一些“专家”大肆宣扬“捡漏”奇迹,实则机遇寥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花几百元就买得一件西周青铜器,上千元就购得唐伯虎的美人画作?绝大多数是花了冤枉钱,“打眼”收来赝品而已。

就普通消费者而言,所谓收藏,适宜浅尝辄止。果真有祖传宝贝,也只适合深藏不露。大不该轻易“露白”,以致失去珍藏的价值。归根结底,收藏,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玩玩可以,别一味死钻牛角尖,以免落得倾家荡产而敝帚自珍,最终悔之晚矣。

古陶瓷收藏 如何抓住收藏机遇?


泥质灰陶。豆盘外壁彩绘红褐和淡黄两色组成的宽带纹和弧带纹,圈足部位彩绘一周红褐色宽带纹。新石器时代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彩绘陶是在器物烧成后进行彩绘,易于脱落,因而十分难得。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一个机遇问题,收藏也不例外。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收藏机遇,增强捕捉机遇的能力,是收藏爱好者成功的进行收藏活动,不断提高收藏水平的必要条件。

有人认为,收藏机遇就是“运气”,把收藏活动完全寄希望于碰运气,总希望有一天“填上掉下馅饼来”,毫不费力的收藏到一件绝世珍品。在这种侥幸心理支配下,有点古瓷爱好者道行欠深,却整天心里想着“官窑”,照着书本在市场上搜寻“官窑”,一旦自认为像“官窑”品,就毫不怀疑的买下来。还有的藏友把收藏古瓷看得如同买彩票,说:“买十件八件,只要碰对了一件就都赚回来了!”这样来认识收藏机遇,没有不在收藏活动中吃败仗的。

那么,什么是机遇呢?按照哲学的表述,机遇就是客观事物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向人们提供和展现的目中信息和机会。这种机遇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由于事物本质所决定,机遇一定会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受到激发而出现,这是它的必然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机遇在什么情况、什么场合下表现出来又有不确定性,这是它的偶然性。所以,收藏机遇同其他事物的机遇一样,具有意外性的特点。正因为有这种意外性,才使收藏者的主管愿望同客观条件之间出现了极大的矛盾,才使人们的收藏活动变得捉摸不定。

古玩界有句俗话“古董珍玩传不过三代”。说的是古往今来凡是文物古玩都不会被一个家族永世不息的传承下去,总会因为各种社会、家庭或个人原因而流失逸散,不断易主。只有到近代建立起国家博物馆以后,文物古玩的存藏才相对稳定改起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凡是散藏于民间的文物古玩,都有进入流通领域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而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些东西被出卖、被交换、被赠送,出现因藏品易手而发生的新的收藏机遇,却有着极不确定的偶然性。

对收藏者来说,收藏机遇的出现是客观的、不依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说我想收藏什么就一定会得到什么;我想在什么时候得到就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得到,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唯心主义。但是,一个成功的收藏者一定要在机遇出现的时候擅于感知机遇,抓住机遇,实现收藏目的。

收藏机遇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收藏对象的获得上的意外性。收藏目标是明确的,但目标的发现和获得是意外的,具有收藏对象出现条件上的偶然性,即收藏机遇出现时机的不确定性。一件收藏者苦苦追求多年的藏品,寻寻觅觅,无法圆梦,却在一个极其偶然、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得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另一种是藏品种类的获得上的意外性。它表现为收藏者本意水球的目标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从那个品,但发现并得到的确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从那个品,甚至是比原定目标更有价值的藏品,具有“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里柳成荫”的妙趣。这种机遇是那些收藏爱好广泛、知识面宽的人容易碰到的事。

在科学史上,大量的科学发现源于科学机遇,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机遇无疑为其提供和创造了难得的收藏条件。翻阅中国近代以来注明收藏家和文物古玩上任的逸闻趣事,因猪啊猪机遇而获得珍宝的比比皆是:因错失机遇而抱憾终生者也不乏其人。因此,任何一位收藏爱好者都要重视收藏机遇,端正对收藏机遇的认识,剔除唯心主义的侥幸心理,唯物主义的认识机遇,学习和提高捕捉机遇的能力。

机遇是客观条件,而认知、把握和捕捉机遇是主管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和搜从活动中处理机遇的能力是一种综合因素,收藏者应当从主观上下工夫,锻炼和提高这种能力。

第一,要认真读书,以书为师,努力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藏品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的汲取和集成古今专家的宝贵鉴定经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藏品鉴别和捕捉收藏机遇是一种综合能力,单一的从书本上学习鉴定理论是不行的,因为在当前仿风盛行、仿技日高的情况下,鉴别器物真伪的突破口往往不在鉴定理论本身。而在其外。需要文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商品价值学记忆相关的自然科学等知识群的共同运用,才能慧眼独具。辨赝识真,才能在别人的否定中看到和肯定,捕捉到宝贵的收藏机遇。

第二,要重视实践,以物为师,在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下工夫,从对藏品实物标本的认知上获取真知,为把握和捕捉收藏机遇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只有在正确的藏品鉴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藏品实物的观察审视,分析认知,才能真切实际的感悟到藏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本质,逐渐掌握藏品鉴别之真谛,一旦收藏机遇出现,理科会产生顿悟而迅速抓住。

第三,要训练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机遇偶闪现,捕捉靠自身。能不能对机遇所提供的线索十分敏感,是一个收藏者处理机遇能力的重要表现。每个收藏者都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经常留意意外信息的热情,羊城警觉收藏机遇出现的习惯。一句话,在偶然中发现必然,这正是在捕捉收藏机遇能力上他们技高一筹的过人之处。

第四,要训练自己高度的判断能力。

在目前许多收藏品种赝品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古玩市场,鱼龙混杂,真假为伍,真品有时很新,假货拼命做旧。判断能力不强的收藏者,往往由于真伪问题或者价值entire在真品面前犹豫不决,无所适从。一旦放手,立即眼睁睁看着好东西被识货者买走,给自己留下无限的失落和悔恨。而判断能力强的收藏者却能在机遇出现的瞬间,调动全部知识与经验储备,作出快速决断,猪啊猪那极难获得的机遇而收藏成功。当然,一个收藏者的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鉴定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判断能力的运用,无疑成为他们在藏品的收藏竞争中屡屡制胜的法宝。

第五,要不断提高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捕捉收藏机遇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共同藏品相关的实质进行辩证分析、鉴别藏品的过程。收藏者面临机遇出现的时候,归根到底的智力活动焦点是一个“辨”字。在这个“辨”的全部思维过程中,如何坚持用唯物论克服主主观臆断、主观想象或主观意愿的唯心论;如何坚持用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的本本主义或片面性,观察和分析实物外部的表型,识破假象,探求真相,取得对机遇所提供的收藏对象的本质认识,是收藏结果成败的关键。

古陶瓷收藏市场 如何提高古陶器收藏水平?


国富书藏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手头富裕的钱多了,就有了温饱之余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更上一层的追求。于是,各种各样的收藏就蓬勃而生,既丰富了收藏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带来了藏品增值的物质收获,充分体现了收藏引申的种种乐趣。

古陶瓷收藏于其他类型的收藏项目相比较,由于起点高,投资多,难度大等客观原因,造就了古陶瓷收藏者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如何加入收藏古陶瓷的行列?如何提高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水准?答案既简单又明了。

一是读书。开卷有益,多读几本行人士有关古陶瓷的书籍,出不掌握各个朝代陶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支烧方式及款识等鉴赏知识和方法。

二是拜师。请记住收藏中有一大忌,那就是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每每买进意见物品总是暗暗自喜,以为捡到了一个大钱包。殊不知在收藏误区中预先越深,终有一日经高手指点方才梦醒,损失已重,后悔莫及,深知拜师如此这般重要。

三是手勤脚勤。如今古玩市场如雨后春笋,给收藏爱好者提供学习两集。书本上的知识、老师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要在真假难辨的市场和总“沙里淘金”就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因为每一次真金白银的购买行为的实施,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多跑一线能觉察市场的千变万化,及时掌握行情。

四是不听信故事。有过买卖古陶瓷经验的人都知道,当遇到一件较高档次的古陶瓷,特别是官窑瓷器时,大凡总附有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古陶瓷收藏初学者一旦为故事所动心,就会失去对物品真实性的辨别能力,吃“药”就在所难免了。

五是定位。收藏需要眼力,财力和魄力,这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和有限的,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合理定位就是最好的选择。有人收藏经历数年,投入“学费”不少,但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心高眼低”是其一。一件较高品位的瓷器在当今市场往往价格不菲,它仅仅是人人追求的目标,但不是人人能够吃得上的“馅饼”,非官窑不收那只是少数人的“痴人说梦”。“杂乱无章”是其二。人云亦云,甭管三七二十一有“利”可图就收入藏室,殊不知如今市场“捡漏”的机会基本不存在了。但是,在我们这个开放的收藏品市场中并不是没有投资回报的机会,只要心术正、定位准,凭着一颗平常心,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和搜从活动,金秋硕果累累的收获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这里很有必要反反复复提及古陶的收藏。近年来市场上有这几千年历史的汉代前后的古陶瓷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件完整无缺,品相绝佳的青釉陶器价额也仅仅是几千元,与之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的宋元明清瓷器相比,工薪阶层收藏爱好者选择前者收藏既显得明智,又能做到量力而行,因为两者相比的升值空间也是一目了然的。当然,搞古陶瓷收藏是需要有先知先觉的洞察力和决心的。

学习、研究、收藏和鉴赏古代陶瓷,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每一位专家、学着和收菜耗着务必遵循的一个癸规律,也是唯一正确的政工之路。无论是谁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走上弯路,甚至成为一个失败的收藏者,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在我的身边经常能耳闻目睹一些收藏者投资巨大却“全军覆没”的实例,足以我们借鉴。

投资如同农民播种一样,需要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投资古陶瓷收藏同样道理,今天买入明天就能翻番有点不显示。因为古陶毕竟不能直接等于金钱,封不能随意方便的当做现金流入市场。就目前现状而言,不论一个古陶如何珍贵,也不论它的价值有多高,了解这个价值的人毕竟是少数。为此,在市场中投入大把的现金不一定能买到一定好的古陶瓷,而一个号的古陶器也不一定能马上换回一大把现金,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已经投资古陶收藏和跃跃欲试的收藏爱好者都应该了解和明白的道理。

红色经典石湾陶瓷成收藏新宠


羊城晚报讯记者孙晶报道:随着红色经典藏品的日渐走俏,石湾陶瓷中此类精品的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上升,有的大师作品8年涨了13倍。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工艺美术品珍品馆举行的《红色情怀-刘兆津石湾陶艺作品展》上发现,红色经典石湾陶瓷升值潜力不容小觑。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那个年代特殊的感情,也许是当前的宣传,总之在目前的收藏界已经形成一股收藏红色经典作品风。有的藏家甚至从海外回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作品。”广东省工艺美术品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一位收藏家不久前就专门从新加坡花了6万元购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农业学大寨》,而且还不是作者原作,只是作者参与制作的精品。由此可见这类藏品的受追捧程度。目前的收藏界对于石湾陶瓷特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气质大加赞誉,也令其的红色作品更加受到藏家追捧。

举两个例子,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刘氏陶艺世家第五代传人刘兆津在2003年创作的一尊限量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作品,当时的发行价为4000元,现在则要5.5万元才能买到。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在2004年推出的限量版110尊毛主席像也从当年的5000元跃升为目前的6万元。

短短七八年时间,红色经典的石湾陶瓷作品价格就有了13倍左右的升幅,其收藏魅力确实令人惊讶。原因何在?谭伟彬认为,一是这类红色经典作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作者往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比如一尊《开国大典》,作者光修改就耗费了两年时间;二是这类作品都是限量发行,一般也就100件左右,数量不多,价格自然会在发行后随之上升。

那么,要收藏这类作品最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谭伟彬认为,最主要要看作品是否传神。红色经典石湾陶瓷作品只有做到了传神才能在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上取得更高的分数,也才有长足的升值潜力。而一般的石湾陶瓷作品一年的升值幅度也就在20%左右。

收藏动态:现代艺术瓷器成新收藏热点


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官窑陶瓷的投资太大,并不是普通收藏家可以玩得起的;而现代艺术瓷则不然,普通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涉足。官窑陶瓷由于量少,买家又多,价格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不是捡漏,或是罕见之品,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升值,一旦遇上赝品,损失巨大。现代艺术瓷暂时还没有这种风险,由于是一个新的收藏热点,对收藏者来说升值的可能性更大,更具挑战性。现代艺术瓷由于其艺术语言的新颖,在家居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这也是收藏者对其青睐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近两年来,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成功举办的现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也为现代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收藏现代艺术瓷首先应清楚自己的收藏目的。一般来说,不外乎有三种情况:收藏一般艺术作品是出于喜爱和美化家居的需要;收藏名人名作,出于增值和提高收藏家身份的需要;按风格、年代、作者等类别进行收藏,出于系统化、专业化收藏的需要。

像二三类方式不是一般爱好者可以做到的,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还要有强劲的财力支持。一般收藏或是没有涉足过现代艺术瓷收藏的人还是按第一类方式进行。在准备收藏之前,首先应概略了解瓷器的成型工艺和烧造工艺,多看多比较不同陶瓷的优缺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