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福建德化孔子瓷雕塑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福建德化孔子瓷雕塑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德化瓷器鉴别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2021-04-02

德化瓷器鉴别。

12日,记者在“中国瓷都”福建德化采访世界最高的孔子瓷雕塑像创作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听他说述这尊创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孔子瓷雕塑像的三年创作经历。

矗立在德化县文庙的该尊孔子瓷雕塑像,高2.219米、宽0.86米,重达600多斤,造型丰满、面容庄严、温润白洁,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孔子画像为蓝本。

近日,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该雕像成为世界最高的瓷雕塑像,创吉尼斯纪录。

孔子瓷雕塑像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与其师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兴泽联袂打造,历经三年,苦心研制,才于今年9月28日经1300℃高温烧制而成。

仁智老三者集一身

2011年初,德化县复建文庙,要量身定做一尊大型孔子瓷雕塑像。赖礼同“揽下”了这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平常所见的孔子雕像大多是浓眉长须、相貌俊朗。而赖礼同在查阅资料之后却发现,史书上记载的孔子是“高额、龅牙、驼背”的,与平日所见大相径庭。怎么办?再更细致地查阅大量资料,综合许多人的意见之后,赖礼同与其师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兴泽决定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孔子画像为蓝本来进行立体雕塑创作。

目前,陈列在德化县文庙的这尊孔子瓷雕像,身着长袍,拱手而立,面相庄重慈祥、沉静肃穆,神情十分生动。根根胡须清晰,满额皱纹,鼻翼长而高挺,体态丰隆,其气质的体现与历史记载中“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相符。整体塑像造型丰满,工艺精美,衣纹流畅飘逸,栩栩如生。

赖礼同介绍说:“仁者、智者、老者。这是我创作意念中对孔子的定位,并努力将这三者的精神气韵集于一身。”

辛苦乐滋味寸心知

回想起三年的艰辛创作历程,赖礼同感慨不已:“真的很不容易,没有哪一个环节是最难的,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很难。”

从雕塑坯体开始,二位大师单纯用的优质“中国白”泥料就有4吨;打模用了近百天时间,十多吨石膏;前后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最终把这尊高2.7米的陶瓷塑像塑造成形。

之后要进行修坯、施釉、烧制,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十二分的艰辛。尤其是烧制,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赖礼同告诉我们,“像这种塑型要一次性烧好非常难,窑炉所用的钢铁、砖头、石棉、炉丝等材料都要用最好的。”赖礼同花了十几万元特地量身建造一个3米高的窑炉,仅炉门就重达一吨。

1300度高温下,这尊塑像总共烧了五天五夜。那五天五夜,赖礼同和一名学徒守在窑炉前寸步不离,随时准备应对停电或调节温度。

烧好、冷却,打开炉门,那一刻,许兴泽和赖礼同紧张得屏住了呼吸,不敢看。直到听见众人惊喜的欢呼声,师徒两人才敢睁大眼睛看一眼自己三年来的心血结晶。“果然是太完美了。烧成出炉的日子是9月28日,刚好是孔子诞辰日;塑像前倾度在预想范围内,似乎在俯视弟子;2米2,这个数字在‘鲁班尺’上对应的又恰是‘登科’。”赖礼同说起来,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和兴奋。

选用德化优质“中国白”瓷泥,经捏、塑、雕、刻、刮、削、接、贴等技法塑成的孔子像烧成了,“亮相”之后又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许兴泽和赖礼同师徒二人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是我这一生中做得最有意义最有挑战性的一件事。”赖礼同表示。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福建德化县日用陶瓷出口创历史新高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统计,2009年共检验德化出口日用陶瓷3353批、605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34%和46.38%,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出口量创历史新记录,占全省80%以上。主要输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埃及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分析,带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四:一是国外市场需求大增。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消费者为节省支出,尽可能在家做饭,造成对日用陶瓷需求增大;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产品档次。2009年又有8家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获证企业总数达64家;三是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引导日用陶瓷企业改变产品结构,减少釉上彩产品,增加釉中彩、釉下彩产品比例,在德化建立了国家认可的陶瓷实验室,对企业使用铅、镉新材料的产地、成分、参数进行跟踪分析、检测,对新产品投产前样品和成品进行批批检测,有效确保铅镉溶出量100%不超标;四是规范在埃及市场竞争秩序。对输埃及陶瓷批批实行装运前检验,有效抑止恶性竞争。2009年出口埃及陶瓷245.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倍。

福建德化陶瓷热销世界 中国瓷都名不虚传


今年来福建德化陶瓷热销世界,自营出口量价齐升,热销世界各地,上半年同比增长23.78%。

据德化县经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自营出口商品总值8876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3.78%,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1972万美元,刷新该县单月出口最高纪录。此外,该县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出口增长39.76%,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今年以来,德化日用陶瓷以“瓷”为媒,举办了多场大手笔的文化创意活动,“瓷茶联姻”、“瓷酒联姻”、“瓷画联姻”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陶瓷产业多元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德化陶瓷与金门等17家酒类企业合作,国际陶瓷艺术家创作基地和海峡两岸(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项目正在建设,也使得泉州陶瓷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近年来,德化县陶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目前,德化陶瓷出口形成了艺术性非常高的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


福建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然而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是:外界更多地把“德化”这个符号与“中国”、与“瓷器”联系起来。

我曾于1987年到过泉州市德化县采访,那时是采访报道德化曾氏与台湾渊源关系,非为德化瓷而来。然而,原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徐本章先生却自豪地带着我参观宋代古窑址“屈斗宫”。徐先生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他心目中的德化瓷,第一次让我大开眼界。有意思的是,时隔十几年的今天,我带着采访任务又一次来到德化,这次的目的就是向外界报道德化瓷。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德化,内心油然而生近乡情怯之情。我又一次来到屈斗宫。

古窑址位于德化县城东南隅的宝美村覆船山西南坡,因附近有座屈斗宫小庙而得名。遗址东西宽300公尺,南北长约150米。1976年,福建省、晋江地区、德化县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对它进行发掘,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依山而起的宋元窑基,它坡长57公尺、宽1.4~2.95公尺,泥土间显露着不少残缺的瓷器文物,两侧芳草萋萋。屈斗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对它十分重视,在古窑址上建造具有闽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及附属设施,成立文物管理机构,派专人加以保护。

研究德化瓷的专家陈建中先生今天是德化县文化体育局的副局长、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对德化古瓷器的鉴定、德化外销瓷的研究成果令海内外同行刮目相看。我跟他联系时,他正在屈斗宫文物管理办公室。我们的交谈就在这德化瓷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他向我谈起今年八月应台湾一家水下打捞公司的邀请到印尼海滨鉴定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德化瓷器的经历。

1822年1月(道光二年)的一天,一艘名为“泰兴”的商船满载着2000多名旅客和德化生产的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器从厦门港启航,这艘船长50公尺、宽10公尺、重100多吨,乘风破浪朝南中国海出发,目的地是中西瓷器交易重镇印尼爪哇。为了避开海盗的劫掠,“泰兴号”绕道西沙群岛,不幸触礁沉没。船上旅客除198人获救外,其余的1800多人连同德化瓷葬身海底,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悲惨的一页。

多年来,为了揭开“泰兴号”沉船的神秘面纱,海内外考古专家多次对它进行水下发掘。1995年5月,澳大利亚一家海洋公司在南中国海附近将“泰兴号”打捞出水,他们欣喜地获得了35万件珍贵的中国清代瓷器。为了鉴定这批古瓷器的产地,参与打捞的台湾水下考古公司程子朋先生特地邀请陈建中先生前往印尼爪哇海滨实地鉴定。

爪哇海滨风光秀丽,海阔天空。金色的沙滩上随处可见散落的古瓷碎片。附近小镇商店出售的也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来自中国的古陶瓷。陈建中先生说,在异国他乡,在程子朋先生的陪同下,他看到了德化青花瓷:有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光半名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兰竹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寿字纹印青花碗时,眼泪夺眶而出。

更让陈建中先生感动的是,台胞程先生提出要将一部份出水的“泰兴号”瓷器送回德化。程子朋先生说:“台湾渔民至今流传着源自福建的习俗,在海上打渔时,如果捞到遇难者的遗体,都会主动救捞并运回山上掩埋,以慰藉死者英灵。今天,我确切知道这些瓷器来自德化,我有一个心愿,要将其中的一部份送回故乡。”2002年8月19日,程子朋先生带着36件“泰兴号”古瓷器来到德化,虔诚地捐献给德化县博物馆。

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烧制印纹陶。到了唐代,德化的陶瓷制作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泉州剌桐港对外贸易兴盛,德化陶瓷遂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面对琳琅满目的德化瓷器,由衷地发出“既多且美”的赞叹。

在德化城郊宝美村,一座“祖龙宫”终日香火绕境,宫里供奉的主神原是德化草埔尾的瓷工,名叫林炳。祖龙宫宫务管理董事会理事长林睦柱先生告诉我,“祖先林炳在宋朝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发明出拱圆穹顶的窑室,并革新许多制瓷技术,从而大量生产优质瓷器。林炳逝世后,被当地人尊称为‘窑坊公’,建庙奉祀。”

林炳的制瓷技术影响至今,数百年来,祖龙宫的奉祀方式十分独特。每逢庆典,参与祭拜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从事陶瓷业的技工、老板;奉祀的供品不是三牲水果,而是德化瓷新产品、瓷雕获奖作品。

位于德化县城关醒龙桥南侧的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陈列考究的陶瓷专业馆。博物馆以近三千件古今瓷器向人们展示数千年来德化陶瓷业发展的一幕幕情景。

我最喜欢德化高白瓷,它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被誉为德化瓷坛的三朵金花。在瓷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观音。在众多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中,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瓷雕令人叹为观止:这尊观音身着宽袖大衣,长裙曳地,赤足立于波涛汹涌的海浪莲花座上,飘然渡海。既表达了观音的温柔性格,又颇具男性特征给人以超凡绝尘,充满智慧,文静慈祥,极富人情味和亲切感。

何朝宗的瓷雕名闻名遐迩,但是他的传世作品数量几何却众说纷纭。

张圣福、朱光亚编写的《中华国宝》记载,“据说何朝宗一生仅仅制作了四十多件瓷雕”。而唐纳利著《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一书则说,何的作品“单西方就有二百件,总数可能达到一千件。”

何氏作品表现的题材主要为达摩、观音、文昌帝君、释加眸尼、罗汉、关公双耳炉、小花瓶等。大部分为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在国内并不多见。

民国时期,德化民间艺术家许友义名声显赫,他的瓷雕作品先后在日本、英国和我国台湾、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奖。他的传世作品五百罗汉现珍藏在仙游县龙纪寺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瓷雕系列巨作。在德化县湖前许厝12号,我拜访了许友义的后代许兴泰和他的儿了许瑞峰。

许兴泰先生是福建陶瓷界唯一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听说记者要录音采访,他一再推辞。但听说我们从福州远道而来,立即感到十分亲切。他说,自幼受父亲许文君的启蒙,吸收了德化传统瓷雕的精华,长大后到福建师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到福建轻工研究所工作,从事陶瓷雕塑。在福州市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先生室内展室摆满瓷雕作品,有“坐岩观音”、“训鹏观音”、“坐莲十八手观音”,观音作品特别强调垂目、直鼻、小口、丰颐,雍容大度,凝重朴实,具有深厚的传统瓷雕功底。许先生的作品独具一格,曾有三十多件获得国家、省、部级嘉奖,深受海内外同行推崇。

在许先生客厅,有几件瓷瓶作品引起我的兴趣,瓶颈、瓶身晶莹的花儿重重叠叠,颜色由浅黄到浅紫,由浅紫到青,由青到蓝,一朵朵竟相开放,象雨伞、象蘑菇、象云彩、象海浪。许先生的儿子许瑞峰说,这是他们父子近年来研究的产品,叫结晶釉,还有一种叫辣椒红。属窑变系列。结晶釉的特点是结晶花色均匀,色泽丰富,亮度好。它是经过高温窑变天然形成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目前,景德镇、佛山等地也有同行研制,但成功率相当低,且结晶花控制得不够理想。

说起德化当代瓷雕艺术,柯宏荣、陈桂玉夫妇的作品真令人大开眼界。他们夫妇开办的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坐落在德化县大洋科技开发区。年轻的陶瓷雕塑家陈桂玉热情地接待我们。在二楼展厅,陈列着他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数以百计的瓷雕作品。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将相和、卖炭翁、三顾茅庐到天鹅舞,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相当广泛。每件瓷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品《三个小和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仰天长啸、左顾右盼、昏昏欲睡的三个和尚的表情塑造得惟妙惟肖;《司马迁》则几乎全裸,一层瘦皮包掩不住铮铮铁骨,手捋长须,傲视远方;《龙女牧羊》生动地塑造了龙女在野外孤苦伶仃牧羊时思念家乡亲人而仰天长叹的细节,使人一见顿生恻隐之心;还有《孔雀东南飞》、《锄禾日当午》、《将相和》、《钟馗醉酒》等都是妙不可言的瓷雕艺术精品。

2000年8月,他们夫妇的瓷雕作品“三月三”、“山鬼”入选参加“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到美国巡回展览,深受海外人士赞赏。

陈桂玉原来是德化陶瓷二厂的一名工人,受著名雕塑家王则坚的影响,走上雕塑艺术的道路。1980年,她考取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经过四年的雕塑专业学习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懈追求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德化陶瓷艺术的兴盛与对外贸易息息相关。早在宋朝,德化瓷器就通过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剌桐港远销海外。这一时期是德化陶瓷业十分成熟、发达的时期之一。1932年冯和法在《中国陶瓷业之现状及其况》中写道:“宋末荷兰人将福建(主要应指泉州)贩运瓷器到欧洲,价值每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

著名诗人舒婷在《我与瓷的远行》一文中讲述了她在欧洲与德化瓷心灵碰撞的难忘经历:“1988年6月份,我参观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受了一次瓷文化的洗礼。中国的古瓷以含蓄久远的魅力使参观者起了顶礼膜拜的敬意,我这才明白一块残瓷片有时价值超过同体积金子的道理。我无法形容我在包括德化古瓷的这些展品前心灵的震憾,只记得听说伦敦最古老的东方学院有一个瓷器展览室,是私人收藏品,价值超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品,我立即放弃了参观格林威治村的计划,随台湾一位著名的古陶瓷鉴赏家前去。在那些或古朴或精美或典雅的展品威慑之下,朋友说我紧张得象猫那样目不转睛。”

今天,德化全县1100多家陶瓷企业每年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还是外销瓷。在德化南环路,我采访了德化晖德陶瓷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今天已拥有厂房七千多平方米,工人100多人,每年开发700多种海洋系列艺术瓷新产品销往欧洲。总经理王光明高兴地说:“工厂一年四季不停产,产品供不应求。”

德化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黄建发先生接受我采访时认为,德化的陶瓷业从古至今一直是外向型的,德化陶瓷至今还在影响着欧洲人的生活习惯。02年,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03年,全县陶瓷产值51亿多,外销更占据到90%多!内销的比例很小。这就是为什么在外国人眼里,德化与中国,与瓷器的符号紧密相连;而在国内,人们对德化所知甚少的缘故。

福建德化陶瓷谋求“绿色崛起”


德化陶瓷业出口迎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泉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德化陶瓷业出口日用陶瓷6402批次,货值1.2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2.5%和87.01%,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

“去年,德化陶瓷出口单价普遍提升了20%,这是我们整个陶瓷业转方式、调结构后呈现的一大亮色。”谈及德化陶瓷业的出口,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显得很乐观。

作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陶瓷业份额占据德化县70%以上的工业产值。如何在确保产业平稳增长同时,让其发展更具“绿色”?德化首先是给产品“提档”,努力扭转扎堆于中低端产品的不利局面。加快承接欧洲、日本及台湾陶瓷“绿色”技术转移,成功引进两条日本环保陶瓷生产线。成功研发出纳米抗菌瓷、红壤陶等环保型产品,特别是针对“轻质陶”易碎的特点,重点研发出的“重质陶”,已约占新产品的40%-50%,全县累计年开发个性化低碳型的新产品达2000多种。

去年以来,德化陶瓷业赖以发展的瓷土价格持续走高,当地企业开始在集约化利用瓷土上下工夫。不规整的陶瓷碎片堆积如山,被铲车一车车运往生产车间,倒入特制的粉碎机粉碎后制成瓷粉,重新投入炼炉再制成瓷泥再利用……德化1000多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了碎瓷再利用。

在永德信生产车间,记者发现,由于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整个车间竟然见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时产品合格率几乎达到100%,还可延长窑炉窑具使用寿命。”公司总经理郭山玉说。如今在德化,超过五成的陶瓷企业开始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

“‘绿色战略’的推行,保住了我们德化的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确保了晋江中下游的水质安全,更重要的是,整个德化陶瓷业从此踏上了转型之路。”德化县委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福建德化:没有烟囱的陶瓷基地


走在德化城关的工业园区,竟然看不到一根烟囱,如果不是4.2公里陶瓷文化景观长廊和满街的陶瓷企业广告,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记者在福建省德化县采访发现,该县陶瓷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生态环境非但未遭受破坏,森林覆盖率还从30年前的56.9%提高到现在的77.7%,人居环境质量跃居福建省首位。

推行“能源革命” 化解“林”“瓷”矛盾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是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也是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委书记吴深生说,上世纪80至90年代,德化迎来陶瓷业的大发展,随之带来林木资源难以为继、烟煤型污染严重等问题。当时,德化烟囱林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最低降到只有50%左右。

据德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章武介绍,从那时起,德化县力推陶瓷窑炉技术改造,实现了以柴烧瓷到以电代柴的第一次能源革命。此后,德化县又研发了以电、油、液化气、天然气为能源的窑炉技术,2004年实现了从以电代柴到天然气烧瓷的第二次能源革命。福建省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就落户在德化县。

“全县陶瓷企业的煤气炉全部都销毁了,共损失10多亿元。正是县里这种改革的魄力,让德化陶瓷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路子。”泉州顺美集团董事长郑泽洽说。

目前,德化县98%以上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2012年获得了“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当前德化县正在全力攻关,进行微波烧瓷中试,掀起第三次能源革命。郑泽洽说,微波烧瓷是用微波辐照来代替传统的热源,能够使得陶瓷坯体快速脱水,既降低能耗成本,又提高生产效率。

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提升陶瓷业竞争力

能源革命解决了“林”“瓷”矛盾,保住了森林资源,而德化县全力打造的循环经济模式更是节约资源并提升陶瓷业竞争力,使得德化陶瓷市场状况不断好转。

德化县经贸局局长温明源说,循环模式主要是围绕陶瓷、矿业等主要产业实行废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德化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废瓷再生陶瓷”生产工艺并投入批量生产,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业产生的废瓷土、废石膏、废陶瓷,年回收废石膏模约22万吨。此外,德化矿业尾矿被充分利用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色釉和尾矿陶瓷等产品,每年回收利用尾矿10万吨。

记者在德化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看到,污水进入沉淀塔后进行分层,其中的泥料被压成一块块泥饼,重新用于生产陶瓷。处理后的污水已清澈如初,重新回收用于工业生产。

循环化改造使德化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被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示范的县份。德化陶瓷产业竞争力也不断提升。据统计,德化再生陶瓷比普通陶瓷原料成本下降30%,烧成成本下降50%。2013年,德化实现陶瓷产值150.1亿元,比增20.7%。

福建德化陶瓷企业越“寒”迎“春”


企业订单充足,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许多企业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破解“用工荒”;……连日来,记者在“中国瓷都”福建德化采访中,听到的均是企业家口中令人欢心鼓舞的话语。

据了解,今年1-2月,德化县共检验出口日用陶瓷741批、129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04%和142.37%;该县陶瓷业申报销售额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579.95万元,比增11.26%;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德化县陶瓷业已度过“寒冬”,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德化将重焕生机,迎来“早春”。

订单足生产忙

在中外合资企业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生产运行有条不紊,车间内各条全自动日用瓷生产线正进行最大极限生产,一批来自新加坡的客户正流连展厅,饶有兴趣地参观高档日用瓷产品。据公司总经理许庆水介绍,该公司自去年9月份以来,订单一直保持饱和状态,上半年生产任务已排满,并接到部分下半年的订单。

在佳美集团公司、顺美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订单充足,开工生产井然有序。记者从该县经贸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天然气日用量达到12.9万立方米,接近正常供应水平,这说明全县企业已全部开工,产能达到90%以上……开春以来,德化处处无不折射出陶瓷业正迎来“春暖花开”的喜人景象。

政企联手破解“用工荒”

随着陶瓷业的回暖,生产马力加大。开春以来,德化县企业缺工现象普遍,“用工荒”成了企业发展的难题。目前,各级党政领导正分头下企业调研,引导企业通过以工引工、网上招工、进村招工及车站招工、墟日招工等形式招贤纳士。同时不少企业开始谋划职工公寓建设事宜,改善用工条件,让本地员工留得下来,外地员工引得进来。

佳美集团公司为了稳定员工队伍,采取增资30%,并建立奖励制度,对长期留下来的员工设立“奖中奖”,将员工所做产值的10%作为年终奖励,留下来的员工再加奖金额的20%,有效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稳住工人队伍。

厚积薄发信心倍增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迎来的是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德化陶瓷企业家都充满信心。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企业被淘汰,而在最艰难时期经受住考验的企业,呈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顺美公司目前大量产品销往欧洲各国,预计年产值能提高20%左右,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状态并略有增长。

记者从德化县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以来,德化县日用陶瓷呈现出口“开门红”的良好态势。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德化县已形成了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日用陶瓷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000万美元。

中国白瓷雕精品--孔子


中国白瓷雕精品--孔子

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阿凡提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徐才提精心创作的《孔子》中国白瓷雕,工艺精湛、精雕细琢、立意高远,构思新颖。《孔子》中国白窑变青花瓷雕,作品全部采用徐才提大师亲笔手刻签名、编号,限量制作发行!

作品首创以中国特有的卷书为主体,独家采用研究所最新研制成功的窑变青花瓷为背景,人书合一、妙趣天成,创造性的表现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光辉形象,生动逼真,别具一格。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作品中都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窑变青花蓝釉代表海洋,象征着犹如大海般的渊博知识。

孔子,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世界纪录再次刷新 景德镇大薄胎大碗现身


3月2日,记者在景德镇“当代巾帼瓷龙王”的工作室看到了一只巨型九龙薄胎碗。据介绍,这只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内外双面九龙薄胎大碗。

在工作人员的灯光展示下,记者看到,大碗内侧的龙与外面的龙相对应,在灯光下映衬出一条龙,大碗的正中一条龙,与碗壁的龙相辉映,绘制精妙,气势磅礴,艳丽绝伦,其手法和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据景德镇市著名陶瓷文化创意策划人占宇介绍,这只内外双面九龙薄胎碗,历经两年半的时间,五次填彩,四次复火烧制而成。大碗直径88公分,高31.5公分,厚1.5毫米,大碗内底,正中坐龙为主龙,红地金龙,团身舞爪,四肢苍劲,流动随意的水波浪纹,颜色淡雅,与龙互相映衬。大碗内外以对九龙的手法,构造成两面各有九条龙,戏珠于云海中翻涌,犹如自如。九条行龙围绕中心正龙,或俯或仰,两面反射对称,向心组合,动态各异。形象拙朴俊健,画面缤纷炫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富贵和谐,热烈的浓浓气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福建德化孔子瓷雕塑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福建德化孔子瓷雕塑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