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新中国陶瓷成为收藏界的“香饽饽”

新中国陶瓷成为收藏界的“香饽饽”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2021-04-05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在2013年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上,张松茂于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粉彩《梅花书屋》雪景图茶壶拍出115万元的高价;章鉴一件同时代的陶瓷作品也拍出88万元的高价。近年来,“新中国陶瓷”越来越受业界关注。去年年底,为展示新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并进一步探讨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九江举办了“盛世华章——辉煌灿烂的新中国陶瓷艺术展”,同时举办首届新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特邀的实力收藏家、新中国陶瓷研究专家、学者等参加了论坛。如今,“新中国陶瓷”已成为收藏界的“香饽饽”。

新中国陶瓷受热捧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作品里面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元素和诉求。陶瓷研究和收藏家张迎春说,现在所说的新中国陶瓷,一般是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这近30年创作的陶瓷艺术品。

据介绍,在九江举办的“盛世华章——辉煌灿烂的新中国陶瓷艺术展”上,从全国各地调集的300余件新中国陶瓷精品,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陶瓷的最高成就。陶瓷艺术家周国桢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创作的作品——瓷雕《芭蕾舞》,表现了舞蹈家在芭蕾舞中的窈窕轻盈,当时在景德镇是一项创举。艺术大师王步于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竹石八哥图》青花瓷板,淡雅清新,以脱俗气质引人注目。

稀缺精美珍贵

张迎春说,衡量一个收藏品种是否具有收藏与投资价值,就看这个收藏品是否具备“稀缺、精美、珍贵”的特点,而新中国艺术陶瓷就完全符合这六个字的要求。所以,新中国陶瓷概念一出来,立即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前后跨度30年左右。其中“文革”耽误十年,新中国艺术陶瓷实实在在的创作、生产时间只有20余年。从现存精美的艺术陶瓷作品分析,这一时期优秀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不足百人,产量不会很大。那个时代,艺术陶瓷主要是供出口创汇,用作国家、政府对外交往的礼品,以及各美术馆、博物馆、高档宾馆等重要场所展览陈设用,留存在国内、散落在民间的非常少。

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对的生产和发展非常重视。景德镇的陶瓷在胎、釉、彩料选用和加工上舍得下成本,组织人员攻关克难,取得许多技术上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代表了当代最高水平

自商代原始瓷出现以来,中国陶瓷走过了漫长路程,直至当代,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新中国陶瓷具有怎么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呢?

学者认为,新中国陶瓷与历代优秀陶瓷一样,属中国最高水平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其题材具有独特性。讴歌新时代、讴歌社会主义的现实题材,是新中国陶瓷相对历代陶瓷特有的题材,是新中国陶瓷艺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艺术进步。从艺术上讲,并不是年份越久就越具艺术性,而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性,谁也取代不了谁,都表达了所属时代的最高水平。比如,新中国陶瓷就有独创的高白、釉下、现实题材装饰方法。

其实,谈论新中国陶瓷,就不得不说“7501”毛泽东用瓷。张迎春认为,“7501”毛泽东用瓷具有很高历史价值,代表了当代制瓷的最高水平,后人很难超越,有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官窑”。此外,新中国陶瓷艺术在国外广泛传播,国际认可度高。新中国陶瓷完全不同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精品,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必将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承先启后的新中国陶瓷


核心提示

所谓“新中国瓷”,是指自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国各主要陶瓷产区创作、生产的各类日用瓷、陈设瓷、国家礼品瓷等陶瓷器,其中尤以瓷都景德镇制瓷为主。随着收藏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瓷这个已经断层的收藏板块将会迅速崛起。

“三个阶段”完成市场化蜕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百废待兴。1950年成立的景德镇国营建国瓷厂,专门生产传统颜色釉瓷和日用瓷等,其后10多年间,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人民瓷厂、新华瓷厂、红星瓷厂等10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统称为“景德镇十大瓷厂”,由“十大瓷厂”等创作生产的精美陈设瓷和日用瓷俗称为“厂瓷”。随着“十大瓷厂”的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烧制工艺也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柴窑、煤窑、油窑到气窑的转变,续写了制瓷业的辉煌。

1954年3月,景德镇成立了以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美术陶瓷工艺社。同年成立的陶瓷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作为史上首次出现的高规格科研机构,其承担了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任务。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针就是“提高实用美术瓷,保持工业用瓷”,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文革”时期,陶瓷艺术创作题材多以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工农兵等为主,政治概念突出。这一时期,在制瓷工艺上的最大创举就是成功烧制了“7501瓷”,它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文革”结束后,为适应海外日益高涨的陶瓷消费需求,陶研所的陶瓷艺术家们联合景德镇各大瓷厂的瓷研所、设计室、试验组等共同开发设计,不计名利、精工细作,通过集体创作,在继承传统纹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图案纹饰与器型、瓷胎等工艺达到更完美的结合。因此,“厂瓷”中日用瓷和陈设瓷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精湛的绘瓷技艺更完美地用于日用瓷上,使日用瓷有了陈设艺术瓷那样夺目的光彩。而在陈设瓷器型设计上也更加兼顾其实用性,正所谓“日用瓷陈设化,陈设瓷日用化”。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私人陶瓷作坊陆续出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大瓷厂陆续解体、改制。由此,中国陶瓷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价值回归”收藏投资渐升温

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板块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无论是以“珠山八友”、王步等为代表的民国文人绘瓷,还是诸如王锡良、张松茂等当代名家大师绘瓷,价格都已到达了高位,精品价格堪比明清御瓷。一批中青年学院派陶艺家也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相比于以上的当代陶瓷收藏板块,新中国瓷收藏投资市场才刚起步。虽然新中国瓷板块中的“7501瓷”历来受到藏家和市场的追捧,但这并不能代表新中国瓷板块的整体行情,真正能够代表新中国瓷的依然是那些烧制精美的“厂瓷”陈设瓷和日用瓷。

“厂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它的地位与意义不言而喻。回顾近几年来国内现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新中国瓷,重点是出自老艺人之手的“厂瓷”精品的关注和兴趣愈发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佚名的“厂瓷”作品,能够凭借作品风格和胎釉等特点判断出作者和具体的创作年代,说明藏家正趋于成熟,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关于新中国瓷的收藏鉴赏,需要把握好两大原则:一是日用瓷的收藏要成套成系列,且1986年以后研发出的低铅粉彩日用瓷,由于色彩及艺术性较之前的日用瓷较低,收藏价值不大;二是艺术陈设瓷的收藏之重当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重工粉彩瓷,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重工粉彩瓷是高难度的制瓷工艺,受限于胎、釉、色、工的难以复制而备受关注。要想成功烧制成一件高水准的重工粉彩瓷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当时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陶瓷老艺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作品也较少,非常珍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窑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主要用柴窑烧造,到了七八十年代时越来越多的用煤窑来烧了,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用气窑,不同窑火中的瓷器有着微妙的区别。(辛浪)

新中国瓷介绍


所谓“新中国瓷”,是指自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国各主要陶瓷产区创作、生产的各类日用瓷、陈设瓷、国家礼品瓷等陶瓷器,其中尤以瓷都景德镇制瓷为主。随着收藏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瓷这个已经断层的收藏板块将会迅速崛起。

三个阶段,完成市场化蜕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百废待兴。1950年成立的景德镇国营建国瓷厂,专门生产传统颜色釉瓷和日用瓷等,包括曾维开、邓希平、王云泉、姚永康等在内的老一辈陶瓷艺术家都曾是建国瓷厂职工。其后10多年间,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人民瓷厂、新华瓷厂、红星瓷厂等10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统称为“景德镇十大瓷厂”,由“十大瓷厂”等创作生产的精美陈设瓷和日用瓷俗称为“厂瓷”。随着“十大瓷厂”的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烧制工艺也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柴窑、煤窑、油窑到气窑的转变,续写了制瓷业的辉煌。新中国“十大瓷厂”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由于当时都是集体创作,作品大多无人名款,只有瓷厂代号,这些作品主要是为一些文博机构做复制瓷。

1954年3月,景德镇成立了以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美术陶瓷工艺社,成员共27人,除“珠山八友”中的田鹤仙、刘雨岑以及“青花大王”王步等享誉民国瓷坛的大师外,还有曾龙升、王晓凡、时幻影、刘仲卿、王锡良等绘瓷名家。他们不仅肩负创作任务,还与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师生密切合作,创作出口艺术瓷,改进了传统陶瓷装饰方法。同年成立的陶瓷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作为景德镇陶瓷史上首次出现的高规格科研机构,其承担了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任务。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针就是“提高实用美术瓷,保持工业用瓷”,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

“文革”时期,陶瓷艺术创作题材多以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工农兵等为主,政治概念突出。此期,在制瓷工艺上的最大创举就是成功烧制了“7501瓷”,它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文革”结束后,为适应海外日益高涨的陶瓷消费需求,陶研所的陶瓷艺术家们联合景德镇各大瓷厂的瓷研所、设计室、试验组等共同开发设计,不计名利、精工细作,通过集体创作,在继承传统纹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图案纹饰与器型、瓷胎等工艺达到更完美的结合。因此,“厂瓷”中日用瓷和陈设瓷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精湛的绘瓷技艺更完美地用于日用瓷上,使日用瓷有了陈设艺术瓷那样夺目的光彩,而在陈设瓷器型设计上也更加兼顾其实用性,正所谓“日用瓷陈设化,陈设瓷日用化”。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私人陶瓷作坊陆续出现,一些陶瓷老艺人、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技术工程师等也选择脱离瓷厂,独立进行创作、研发和销售。

就在景德镇瓷业发展达到陶瓷史上又一个顶峰之际,各种危机和矛盾也愈发凸显。在1986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景德镇粉彩瓷铅镉含量严重超标的信息后,“厂瓷”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景德镇陶研所及各大瓷厂展开技术攻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生产出低铅的粉彩日用瓷,但由于缺少了设色的关键元素,这些低铅粉彩瓷远远达不到像此前的粉彩瓷那样色彩艳丽、饱满动人,海外订单越来越少。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化进程加剧,旧有体制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内外原因的影响下,从90年代初开始,各大瓷厂陆续解体、改制,甚至是停产倒闭。最终,新中国瓷的历史在1995年宣告终结,中国陶瓷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价值回归,收藏投资渐升温

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板块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无论是以“珠山八友”、王步等为代表的民国文人绘瓷,还是诸如张松茂、王锡良、戴荣华、李进等当代名家大师绘瓷,价格都已到达了高位,精品价格堪比明清御瓷。一批中青年学院派陶艺家也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相比于以上的当代陶瓷收藏板块,新中国瓷收藏投资市场才刚起步。虽然新中国瓷板块中的“7501瓷”历来受到藏家和市场的追捧,但这并不能代表新中国瓷板块的整体行情。真正能够代表新中国瓷的依然是那些烧制精美的“厂瓷”陈设瓷和日用瓷。

“厂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它的地位与意义不言而喻。一般国内公立博物馆的馆藏陶瓷器的年代下限到清末民初为止,年代再往后的就鲜有收藏。然而,中国陶瓷史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后65年来的成绩是无法被割断的,目前学术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挖掘、保护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随着2010年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历史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似乎预示着民间收藏家和文化学者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新中国瓷收藏、保护和研究的决心。

回顾近几年多来国内现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新中国瓷尤其是出自景德镇陶瓷老艺人之手的“厂瓷”精品的关注和兴趣愈发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佚名的“厂瓷”作品,能够凭借作品风格和胎釉等特点判断出作者和具体的创作年代,说明藏家正趋于成熟,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关于新中国瓷的收藏鉴赏,需要把握好两大原则:一是日用瓷的收藏要成套成系列,且1986年以后研发出的低铅粉彩日用瓷由于色彩及艺术性较之前的日用瓷较低,收藏价值不大;二是艺术陈设瓷的收藏之重当为七、八十年代的重工粉彩瓷,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重工粉彩瓷是高难度的制瓷工艺,受限于胎、釉、色、工的难以复制而备受关注,要想成功烧制成一件高水准的重工粉彩瓷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当时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陶瓷老艺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作品也较少,非常珍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窑火,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主要用柴窑烧造,到了七、八十年代时越来越多的用煤窑来烧了,从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用气窑,不同窑火中的瓷器有着微妙的区别。

重工粉彩:画面较中级粉彩复杂,加进了走兽、瓜蝶、草虫和吊灯洋莲图案之类;构图远比中级饱满丰富。画工精细,色彩以及渲染都较多,图案致密,并加用黄金等高档颜料,技术要求高,衹有高级技工才能制作。

中国红瓷,陶瓷界的珍品


红瓷小知识

红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品种,从专业术语上讲,红瓷又称釉里红。顾名思义,红瓷以中国传统的大吉大利大红色为主色,大红的瓶上裹着比黄金还贵重的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精美图案,整件器物洋溢富贵、吉祥。红瓷历史悠久,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高超的艺术功底,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是当代瓷器珍品。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在清康熙年间,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 但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瓷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后,才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红瓷器,因此这种瓷器被成为中国红瓷。

近百年来,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陶瓷专家们都在倾尽全力研制能耐高温的大红陶瓷釉料,但都未成功。原因是大红颜料都不耐高温,当温度升至摄氏800度以上,大红色就会全部褪去。以尹彦征为首的长沙华红实业有限公司的陶瓷专家们,耗时10年,经过上千次实验,终于从几千个配方中筛选出能耐摄氏1200~1300度高温的陶瓷大红釉配方,烧出了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的大红色高温瓷器,并且还成功地将大红色运用到大花瓶上。这一技术成为中外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创造和突破,并再次证明中国红瓷文化具有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 中国红瓷 ” 色彩绚烂、光亮莹润、造型秀丽、雍容典雅,而且基于高温釉料的独特技术优势,可以在表面进行二次加工,配以名家字画或烤金图案,富于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喜庆色彩,是高雅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颠峰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高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为陶瓷工艺品、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境界,是当今世界陶瓷科技与艺术的顶峰。

新中国瓷收藏投资论坛在沪举办


“新中国瓷收藏投资论坛”于2013年11月11日下午14时在上海虹桥古玩城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新中国瓷产生及出口的历史背景”、“新中国瓷的工艺特点及纹饰器型”、“新中国的收藏鉴赏及投资前景”、“新中国瓷的创新交易模式”以及“7501瓷”等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旨在梳理景德镇新中国瓷的发展脉络,明确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通过对新中国瓷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挖掘它的市场潜力。

新中国瓷即指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以景德镇为主,包括全国各主要窑口生产的陶瓷器。解放初期,由于长年战乱,瓷都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已接近崩溃边缘,瓷业发展百废待兴。在其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新中国瓷业先后经历了建国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瓷,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瓷艺发展高峰,涌现出一大批技艺超群的陶瓷艺人。由于是集体创作,作品大多无人名款,只有瓷厂代号。这一时期的部分瓷器品种烧制水平已超越“清三代”官窑瓷器工艺水平,其中尤以文革末期“7501瓷”最为璀璨,代表了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文革结束后,为适应海内外高涨的消费需求,增加出口创汇,在举国体制下,当时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的艺术家们联合景德镇各大瓷厂的瓷研所、设计室、试验组等共同开发设计,通过集体创作,在继承传统纹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图案纹饰与器型、瓷胎等工艺达到更完美的结合。作为出口瓷,为确保中国瓷的高水准,严格依照描图-描绘-填色-洗染-彩色等传统手工制作工序进行生产。至90年代,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相继停产倒闭,为新中国瓷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在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板块中,无论是以“珠山八友”、王步等为代表的民国文人瓷绘,还是当代名人大师瓷,市场价值都已堪比明清官窑瓷。存世量稀缺、烧造难度极大的“7501瓷”更是市场追捧的热点。即便是学院派现代陶艺的市场行情,近年来也是涨势明显。相较于这几个板块,新中国瓷的市场尚处于价值洼地。随着业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瓷板块将会成为市场热点。

瓷片:收藏界的收藏时尚


瓷片收藏已经成为收藏界的一种收藏时尚,尽管每个人的收藏目的不同,但收藏者历经辛苦收藏瓷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效地保护了地下出土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积淀千年破土而出的古代陶瓷碎片,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情感与工巧,除了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鉴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这是因为,瓷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遗留物,在它上面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成为我们今天收藏中学习和研究不可忽缺的实物标本。

今天,当我们把这些从工地上抢救出来的瓷片藏品,按年代和窑口分类排序时就会发现,同一窑口上烧造出来的器物,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质量反差,如同围绕着坐标轴线上下变动的一个周期曲线,有过历史的高峰,也有跌入历史深渊的低谷,这种奇异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是窑口烧造出现的偶然现象?还是当时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呢?借助考古学原理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历史上某一个时期,陶瓷生产出现的普遍性滑坡,并不是窑场主观愿望造成的偶然结果,而是由外部社会环境的客观变化造成的因果事实。

陶瓷 瓷片

一个由战争带给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同时也鲜明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陶瓷烧造工艺总体水平的明显落差;一个国家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陶瓷烧造业就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精品争艳的万般景象,因此,历史上某一个时期陶瓷发展的水平高低与否,其主要因素大多与其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收集瓷片就是搜集历史信息,研究瓷片就是发现历史过程。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的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已经开始了瓷片的收藏和研究工作,他们在国内的一些专业出版社刊物和网站上,不断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文章发表,这表明了我国的民间收藏正在突破旧的传统观念的约束,朝着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时代迈进!他们这种全新的收藏理念,正是从瓷片的收藏、鉴赏的初级阶段开始,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了“爱我中华”之豪情,孜孜不倦地在追寻着历史渊源的探讨和研究之中,这种在“把玩”、“鉴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又通过对实物标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收藏品味。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正在向此走来。目前,一个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收藏组织正在全国各地不断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民间收藏已进入有组织、有规模的成熟发展阶段。它的出现,会极大地提高收藏者的法制观念和收藏水平。可以预料,再过十年二十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将会呈现更加崭新的局面,一个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民间收藏水平已指日可待,到那时,中国不仅是一个东方文物大国,而且是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文物研究中心。

今天,历史的发展正赋予我们这一代收藏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个高素质、高水准的收藏理念。所以,从现在起,无论何种文化水平的收藏爱好者,都应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中国的陶瓷文化,刻苦钻研历史知识。只有充分了解历史,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史,才能使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陶瓷碎片重新体现出它真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其经济价值。才能把自己甚富的藏品转换为传承人类文明,推动历史进步的知识宝库。因些说,收藏和研究是不可分割钮链,它在收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锻炼自己走向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正如我国古陶瓷专家李广宁先生所说的那样:“遍及海内外,今日比较有成就的古陶瓷鉴定家,没有哪一个是不摸瓷片就能成材的”,李先生所说的“摸”,笔者领会的意思就是“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收藏和研究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维系人类文明、探索、发现历史渊源的最高追求,使古老的中华陶瓷文化,千秋万代永远闪烁着历史的辉煌。

评论:陶瓷界如何重塑中国制造


过去的2009年,“是做陶瓷以来最好的年份”。在陶瓷业界,几乎所有的人都公认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陶瓷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与燃料都大幅降价,而由于国内地产界的疯狂,销售流通领域的价格依然能够维稳。

对于未来的发展态势,哪怕最冷静的人,也表示了谨慎之下的乐观,“至少应该维持2009年的发展惯性,市场前景长期应该看好的。”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陶瓷界再起投资热潮。“温州人已经投资了好几条800米的窑线。”一个专门提供窑炉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装备销售商如是说,“他们都是合股投资,而且现在全国各地圈地,动作很大。”

政府几经整顿的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否会再度于陶瓷业内出现?

我们先来看一组残酷的数字:中国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1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3%~10%。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

而在去年,中国的投资率上升到46.8%,消费率最终降到了48.6%,投资率上升到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率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却是倒退到历史峰值。

我们姑且不用去探讨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这样宏大的命题,但低效率的巨额能耗,是中国模式之下的中国陶瓷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可以断言,目前所推进的大规模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必将为陶瓷产业创造新的增长来源,但中国陶瓷是否就要以此种模式继续增长下去?

尽管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但世界各地许多消费者都对中国制造持怀疑态度。三鹿奶粉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中国却成了一个以销售有毒婴儿奶粉闻名的国家,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的名声。

两会期间,作为中国汽车整车企业中惟一一位女CEO,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提出,中国政府必须帮助克服中国品牌的发展障碍,制定“中国制造”的最低标准,从而洗脱“中国制造”附加的恶名,成为质量过硬的代名词。

长城汽车,以坚持制造品质最好的中国汽车为诉求。其不但创下了去年SUV国产汽车品牌销售量的第一,即将成为中国首家将获准在欧盟(EU)全境销售的汽车公司,不单在业界备受好评,也备受海外竞争对手的尊崇。

王凤英坚持这样的观点:“在销售汽车之前,你必须证明自己的汽车值得购买。”为此,她不惜精力,花费了漫长的时间去为4款长城汽车争取欧盟“整车型式认证”(WVTA)。

回顾陶瓷界,虽然这些年各厂家在出口方面也花了不少功夫,不单积极出国四处参展,而且也在发展外国经销商方面花了诸多心思。但唯独对于欧美的诸项认证,却考虑到其巨额的花费与漫长的程序,一直呈望而却步的状态。

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告诉我们,巨大和强大并没有必然的等同关系。正如笔者所了解到,那几条800米的窑线背后,亦毫无品牌可言。这或许只是温州资本自房地产界、煤炭能源行业之后,又一次进行的资本游猎而已。

但是,如果这样庞大的新增产能,都是单纯靠价格竞争的低端产品,那么未来的陶瓷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态势。价格,是一把双刃剑,在这场可以预见的未来风暴中,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去年开展的家电下乡中,让众多预言家大跌眼镜的是,农村并没有成为城市淘汰产品的承接地,而是展现了极具消费能力的升级换代的需求,诸如对于高档彩电的要求就大大出乎厂家的预期。而由于家电营销扁平化通路的完善,各大家电品牌更扩大了农村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打压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

3·15即将到来,我想,“消费者就是上帝”这句话应该还有一种含义:永远不要低估消费者的智慧与品位。随着资讯的越来越发达,消费者正日益变得主动起来。在知情权得以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消费者并不是对于品牌毫无认知,而是会根据经济状况上升的趋势,逐渐把消费兴趣投向全国性的大品牌。因此,我们必须要“在销售陶瓷之前,证明自己的陶瓷产品值得购买”。

由此看来,在产能大增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能够脱颖而出的厂家,必然是对内能够完善自身销售通路建设,提供产品综合服务保障;对外能够为国外顶级标准认证,以自我证明品质监控的可信度。

中国收藏界95%是赝品 盛世收藏一片繁荣


如今电视鉴宝节目火得很,鉴宝专家很吃香,还到全国各地去鉴宝。拍卖行也是不断暴出天价,一件艺术品几个亿已经不稀罕了。全国收藏大军已近亿人。“盛世收藏”,一片繁荣。

可惜,知情者透露,这不过是虚假繁荣,实际上,“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原因是,高仿的瓷器被拿到拍卖行当古董,一拍就是上百万;名画家本人都说那是假画,照样拍出高价。

如今造假已经成一个行业,一条龙。有记者调查,2007年广州春拍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341万成交。于是很快到处都冒出“梅瓶”来。据调查,最先是五粮液集团为了一个明代酒窖中的梅瓶所有权打官。于是有人就跑到景德镇专门订做了一批仿明梅瓶,运到离泸州老窖不远的地方埋起来,然后假称找到了万历年一个酒窖,再领着台商去实地考查,大骗一票。后景德旁边一个县一处工地上出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几十只。于是又有人请各家瓷器作坊加班加点赶造梅瓶,大赚特赚。国内收藏界每两三年都会有一两个有影响的骗局,热闹一阵,上当的自然都是收藏家。

如今景德镇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档次的也有几十家,民间高手更是不计其数。仿就是仿,把仿的当古的卖就是另一回事了。据知情者透露,“全国几乎所有拍卖公司都来景德镇进货”。不少高仿品拿去拍卖行拍卖,卖出一百万,制作者提三成。大家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当然,搞收藏的都有几个钱,上当亏了也不至于没饭吃。何况还有那些要装门面的大款,明知是假的,也无所谓。所以这个虚假繁荣还会继续演下去,装点这个尚转型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的紫砂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初,政府重振紫砂业,大力组织生产与出口,老艺人带徒,为紫砂繁盛的到来准备了充足的人才,从而迎来了紫砂最长时期的繁荣。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55作社之前,是宜兴紫砂业的衰退时期。抗战时期,苦于逃命,民不聊生,喝茶品壶,几成绝想,连茶叶店用壶及农村下田干活所带茶水壶亦是寥若晨星,整个紫砂业萧条衰弱,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宜兴陶业稍有恢复,但底气不足。1955年1月,宜兴紫砂从业者被组织起来,计59人,成立了紫砂工场,作为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工场的一部分,生产逐步恢复。

1954年下半年,北京美术服务部向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订货情况(据吴如林师傅回忆):

竹提(来样为程阴千的双竹交提梁腰元身筒竹提),由朱可心制作;

竹节咖啡具(造型图纸是高庄绘制图式),王寅春制作,任淦庭书画(范泽林、徐秀棠刻);

云龙壶(朱可心造型复制);施福生作;

圆条壶,王熙臣作;

果元壶,沈孝鹿作;

高矮八方壶,沈小虎作;

上项任务在商谈初期,联营处先与顾景舟联系,主要因价格未能谈妥而未参与;在紫砂合作社成立以后,接受了联营处的合同,顾景舟也参与了竹节咖啡具的制作,底印也盖上了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生产工场的印记。竹节咖啡壶在完成任务后一直延续制作了很长的时间,“大跃进”时期也有制作,进厂不久的徒工也参加话制作,以求“放卫星”的产量追求,故这些作品的制作质量、刻字质量与前天差地别。

在此需说明的是,因为有上面这一段历史,有人误把接受这一任务视为是紫砂合作社成立,把其成立时间从1955年1月提前到1954年下半年。

1955年10月蜀山工场上升为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与做罐头的合新厂的前身组织在一起,紫砂仍为工场,前墅为一工场,10月份在宜兴县政府的重视下招收徒工,建立了紫砂工艺学习班,由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担任辅导,宜兴派来了美术文学老师吴汝连,政治老师许作甫,学员计有35人。1956年11月,又招收了第二批徒工26名,分两个班,由王寅春、吴云根分别担任辅导员,原来徒弟并给朱可心、顾景舟。两批共61名学员。

老艺人专门从事带徒而不从事生产。徒工三年学徒期间没有生产压力,有名艺人传授技艺的良好外部条件和生活条件,还经常评比、参观,文学老师讲课、政治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使这批原本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一定艺术素养的艺徒迅速成长,技艺进步较快。这是院校培养和民间传统带徒方式相结合的好方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新中国陶瓷成为收藏界的“香饽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新中国陶瓷成为收藏界的“香饽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