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美家美瓷砖 > 导航 >

陶瓷鉴定专家:九成藏家在赝品堆里转

陶瓷鉴定专家:九成藏家在赝品堆里转

美家美瓷砖 家装瓷砖 陶艺家瓷砖

2021-04-06

美家美瓷砖。

“90%的藏家还在赝品堆里转、迷信所谓的专家最容易上当受骗……”今天将在裕鑫古玩城为市民鉴宝的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昨天下午被一收藏爱好者约请到家中“鉴宝”时,告诫厦门收藏者。

百件陶瓷鲜有真品

邀请毛晓沪的收藏者是个60来岁的台商,玩收藏七八年了,也算是个陶瓷迷。见来了识宝的人,老人家一趟趟地从屋里搬出他心目中的宝贝:元青花、宣德碗、清陶瓷……数目接近百来件。毛晓沪拿起这些玩意,不用怎么细看,就大都判了“死刑”:几乎都是现代的低档仿品,唯一幸存的是一个宋代小碗,市场估值也就在1000元左右。

看着这些从台湾、菲律宾等处辛苦搜集来的宝贝差不多全军覆没,老人家头上直冒汗。在真假面前,毛晓沪也不留情面,只好告诫他:“以后干脆别买了。”

迷信专家易摔跟头

“现在收藏已经是大众化了,但真正达到一定水平的不会超过10%。”毛晓沪坦言,现在大多数收藏爱好者还是在赝品堆里转悠。对于一些不计代价往假古董身上砸钱的老板、有钱人,毛晓沪更是笑称他们为“扶贫办主任”,而且还真不少。

大部分收藏爱好者都把阅读相关书籍当做补充知识的好途径,但毛晓沪直言,现在市面上古玩鉴定类的图书只能算是中小学水平的普及读物。“造假的人都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了,你看那些书当然会被蒙得晕头转向。”

毛晓沪认为,普通收藏者容易上当的原因除了“摔一跟头就想抱得金娃娃”的贪念和盲目自信外,更重要的是迷信所谓的专家。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石家庄藏品渐热 藏家需小心赝品


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不少藏家惊呼,国内藏品进入“亿元时代”。与此同时,省会收藏品市场投资也日渐火爆,6月5日,“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石家庄专场”在石家庄市博物馆盛装开拍,其中一件清初期的瓷器以超出底价30多倍的价格成交。

业内人士提醒,这一波收藏品的行情背后有游资的推动,投资者介入需十分小心。今年房地产新政的出台、股市的低迷都对收藏品市场产生了影响,原来从事股市、楼市投资的一些投资商都转移阵地,纷纷取向艺术品投资,这样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就新进了许多游资。

投资藏品比投资股市更专业,中国名瓷网提醒广大市民不要盲目介入。这个圈子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赝品是藏市最大的风险。河北省收藏协会相关人士提醒说,收藏与任何投资一样存在风险,需谨慎。切忌贪婪,贪图价格便宜,存有捡漏心理,投资或收藏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可多参观博物馆和古玩市场,多看些正规收藏资料书,多看多学,少问少买,如果要介入的话,最好从小件的低价藏品入手。

家藏陶瓷


今年65岁的蔡春色走上收藏之路源于偶然。1980年,他在南安老家认识了一个古玩商,对方很慷慨地送给他砚台、笔筒、印泥盒等三件陶瓷。蔡春色感到很不好意思,就掏出120元买下了一个民国时期的花瓶。正是这个花瓶为蔡春色打开了陶瓷收藏之窗,回家后,他仔细摩挲着花瓶,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虽然当时120元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可是他一点也没有后悔,从此爱上了收藏古陶瓷。现在那个花瓶价值至少七八千元,但是蔡春色说他舍不得卖,打算留作纪念。25年来,蔡春色总共收藏了大大小小六七千件从战国到民国时期的陶瓷,大部分放在同安影视城养心殿后的南国古物世界艺术馆供游客欣赏,他家还有一个150平方米的地下室也摆满了藏品。其中光是毛主席塑像就有几十尊,最高的达2米,在国内相当罕见。蔡春色坦言,他刚刚走上收藏之路时交过不少学费,有一次他到一位古玩商家里,对方拿出一个清三代的花瓶,工艺相当精美,当时天色较暗,蔡春色来不及细看,就花几百元买下了。回到家后他拿醋一洗,才发现是仿制品。类似的经历还有不少,到底亏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蔡春色也有得意的时候,去年,他花了一千元从江西一位古玩朋友那里淘到一样奇怪的东西,看上去是两个羊头,造型与樽相似。他拿给许多专业人士鉴定,大家都惊呼从未见过,但肯定是战国时期的精品,价值无法估量。还有一次,鼓浪屿一个专门收破烂的人要卖给他一个花瓶,蔡春色一看,那花瓶是六角形的,并有镂空的花纹,明显带有民国时期的特征,便出价500元买下了,现在这件宝贝的价值至少有几千元。不过蔡春色说他不打算卖掉他的藏品,他计划再开一个古物艺术馆,让陶瓷收藏更普及,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欣赏他的藏品。收藏建议:建议收藏年代在民国之前的陶瓷,造型越独特,风格越另类者越佳。比如砚台,传统造型均为长方形,蔡春色却收藏了不少鼓形、八角形、古筝形的砚台,有的还带有抽屉,价值显然比普通砚台高得多。另外,民国后的陶瓷,如果有纪念意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值得收藏。蔡春色就曾在上海豫园买到一对花瓶,瓶上画着一枝红梅,上有喜鹊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旁边写有“民国38年”的字样,显然,那是为纪念中国解放而制的,虽说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特殊意义,价值当然高于同类产品。同样道理,文革期间的毛主席塑像之类也有很高的价值。鉴宝经验:古陶瓷年代久远,由于长时间的空气流动摩擦,外表形成包浆,手感柔润,不像新品、赝品,摸起来有刺手干涩的感觉,所以在鉴别古陶瓷时,要养成摸挲的习惯。另外,新品或赝品就算仿做出历经千年沧桑的旧色老斑,但还是掩盖不住刺眼的火光,与真品柔和的玉质感截然不同。蔡春色还有一个秘诀,就是用醋洗,真品越洗越会现出古旧面貌,而仿品则会越洗越新。收藏途径:有几个古玩市场值得一去,例如北京琉璃厂、潘家园、上海豫园、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泉州等。福州花鸟市场也可以找到一些古陶瓷。另外,厦门白鹭洲古玩市场每周五都有许多古玩小摊贩云集于此,不妨经常去逛一逛,也许会有所斩获。

赝品成收藏噩梦:鉴宝专家和仪器你相信哪个


专家和仪器,你究竟相信谁?对所有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层出不穷的天价拍卖和铺天盖地的赝品之中,藏家与专家之间的话语权博弈,愈演愈烈;

传统眼学鉴定权威不甘心话语空间被挤压,他们借着资源垄断的优势,高悬免战牌;

民间藏家转而求助仪器鉴定。但是,内地科学鉴定技术发展缓慢,成本高昂,人为因素又不断困扰着他们……

“古董”是怎样做出来并取得合法“身份”的

“这个领域水太深,也太浑。”故宫(微博)专家王建华说。

佳士得拍卖行天价拍出了一个“鬼谷子罐”,就满大街都是鬼谷子罐。500块一个,贵的2万、3万。至少在外观上看来,和拍卖行那个天价的元青花“鬼谷子罐”一模一样。

在那些做高仿瓷器的作坊里,身怀绝技的人始终盯着英国、香港拍卖行里的每一个风吹春草动。

早些年,瓷器鉴定还仅仅只看器形和釉色的时候,他们就用游标卡尺的精准,做出了以假乱真的仿古瓷。

古时的官窑作坊里,为了保证胎泥的细腻均匀,泥巴要在水里浸泡十多年。十多年前,他们研究出了真空粉碎机。出来的胎泥瞒过了专家们的眼睛。

明黄不过关,攻关几年后,作坊里的研究者再次冲破了专家的眼睛。做旧时,一件瓷器甚至可以在兑有特殊药水的池子里一泡就是12年,仅制作成本就数十万。出来后远走香港、英伦,前赴后继地冲击世界顶级拍卖行的防火墙。

一旦成功,取得了合法“身份”,华丽转身回流国内,继续在拍卖行里风光无限,甚至直扑国内顶级博物馆。

赝品无处不在,这早已成为藏家和专家的噩梦

无处不在的赝品,早已成了藏家和专家们的噩梦。在这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中,专家们在作假者不断翻新的手法中疲于奔命,从来就不是胜利者。

在安徽省博物馆大院内一间屋子里,资深的鉴定专家李广宁信手画出一幅漫画:在无数假古董的包围中,孙悟空败下阵来,口中嚷着,太可怕了,比白骨精厉害!

这幅漫画画在一本名为《××博物馆》、装帧精美的精品馆藏图录的扉页之上。翻开目录,指着那些印刷精美的藏品图片,他说:“假的!”

“如果你不经常逛市场,跟不上市场的动静,一年就落伍了。因此,这个圈子里没有权威。”故宫研究员杨静荣说。

“专家们不说真话。按照他们的意思去买,几百万没了,最后我发现这些专家认为不错的东西,都是假的。”收藏家廖茂林说。在他的身后,数百件瓷器摆放在展示台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瓷器藏在仓库里,很少有展示的机会。

“4万多件,耗了我几个亿。”他说。

作为民间成功的企业家,数十年打拼,积累下亿万身家,最后都变成一堆传说中的无价之宝;作为四川最大的民间收藏家之一,他对那些有专家头衔的人,有着本能的抗拒。

没有专家“掌眼”,古瓷器进不了拍卖行的门

他不屑地评价:“包括那些故宫的专家,他们的知识来自书本上,市场实战经验不多,不识货。他们把真的,说成是假的。把假的,说成是真的。比如,我的元青花,专家说是假的,但我自己知道是真的。”

尽管从心底鄙视这些专家们,但廖茂林还是必须让这些专家“掌眼”。低声下气地将这些专家请过来,出场费一天1万,甚至更高,还有国内的泰斗开价15万一天。请他们来看看,做个鉴定。

他不得不向这些专家们低头,没有这些专家的认可,这些古瓷器进不了拍卖行的门。没有拍卖就没有身价,这些兼职于各大拍卖行的专家就是拍卖市场的门槛。

专家们说,好,好看,摆着。吃了,喝了,然后拿钱,走人。

同样受困扰的还有淮北的丁仰振。当从千万富翁变成身无分文,但他依然守着一堆古董不愿回头的时候,家人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但老丁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诚心的下家。杭州官窑博物馆的1500万文物征集款将他从绝境中拽了出来。圈内人说,在全国数万个大藏家中,像老丁这样的幸运儿寥寥无几。

比如,在浙江横店某著名的企业家手中,几万件瓷器经历了无数专家的眼,在真真假假的争议声中,只能在仓库里安睡,下家的出现遥遥无期。

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等待

但即使是幸运的老丁,他的幸福感也只持续了6年,更多的专家指证,老丁的东西问题很多,老丁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就此麻烦不断。

故宫博物院专家王建华告诉记者,事情并非都如藏家们所说。专家们选择沉默,很多是无奈的选择。

藏家对自己的藏品,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谁说自己的孩子不好他跟你急。圈内曾经有一些专家被请去帮人掌眼,一说瓷器不对,主人就恼了,拒付鉴定费,甚至连机票钱都不给了,专家们只好灰溜溜地自己回来。

这样的事情多了,很多专家都学精了,看到好的,立即说话好!看到有问题的,一般都不置可否,拿钱走人。犯不着得罪人啊。

很多藏家一辈子没有去过博物馆,他们的鉴定知识,都来自于书上,很多人只能对着书本的图录买东西,能不出错?

在她看来,没有15年以上研究古瓷片的经历,就踏入古瓷收藏行业,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破烂王!

她眼里的国内古瓷市场是:一群傻子在卖,一群傻子在买,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

仪器检测,立判真假,藏家们空中楼阁般的梦想

“找个仪器,一检测,真假立判!”廖茂林这样想。他甚至想带着自己的元青花到北京,和博物馆的元青花来个对比检测。只要不对,立即砸了。

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照妖镜式的仪器,内地还没有出现的可能。香港城市大学古陶瓷中心梁宝鎏博士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介绍说:

热释光检测首先是要取样的。热释光鉴定的原理是,文物在存放和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收射线,、、射线,而射线是有能量的。时间越长存的能量越多。

然后我们测出这个器件从烧成一直到现在取样的过程中一共吸收了多少能量,再除以它每年吸收多少,就能得出它从生产出来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

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用大量瓷片来测量它每年吸收多少,我们再计算出一个平均值,东北,华南,得出一个平均值,而正因为这个是各地平均出来的平均值,当然就有误差。

比如一个花瓶,它就是景德镇生产的,那就应该拿景德镇的数据,但是你也不知道它哪里生产的,这个就是最大的误差。

丁仰振捐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唐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若用仪器检测,就要先找一大堆流传有序的长沙窑真品测出数据,然后再与这只壶比对。比对的时候,还要用上一大堆核物理、数理统计学的方法。上海博物馆的王维达先生是个中翘楚。

上海博物馆主要亮点在热释光。王维达老师退休多年,现在主要是他的接班人在做。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亮点在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不做热释光。该研究所有中国古陶瓷数据库,长沙窑应该也在其中。

而香港城市大学的主要成果也多是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产生的。只是故宫事件后,大家对测量完整瓷器都有些顾虑。

鉴定就是做生意,眼学、科学鉴定的信任危机

人为辐照是个又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这个领域的问题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陶瓷各个部位成分不均匀的影响就不好考虑。

个人经验是在测量出来的曲线比较怪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靠个人经验,靠你用的方法,是你自己设计的方法还是抄人家的方法,哪个准呢,各家不太一样。

这就是各家的技术了,但这个误差还是比较小的。瓷器是20%-30%的误差,陶器大概10%-20%的误差。

此外,热释光检测容易被干扰。比如,过了安检,就可能遭遇干扰。一些人就用辐照的办法作假。但人为辐照作假和没有作过假的,可以区分,人为辐照与自然状态下慢慢吸收不一样的,信号怪异,这牵涉到一些技术秘密。

就现在的藏品市场的情况,他们做的90%都是赝品。

此外,哪怕是科学鉴定,也有很多种,热释光鉴定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其他的有很多是中国自己哪个物理学家自己想出来的,是不是有效,需要认证。

比如成分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库,很多理论上是正确的,我们也做过好多年,但真正运用到实践的鉴定上,实际操作上有难度。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古陶瓷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是全国最好的了,他们开展成分分析,正在建立数据库。

与眼学鉴定一样,国内的科学鉴定也遭遇信任危机。

梁博士坦承,很多人急功近利,很多鉴定就是做生意,没有科学道德,这个非常麻烦。

文物鉴定圈中种种乱象:钱能让证书漫天飞

“如果成了权威,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长期的餐票。”杨静荣说。比如,现在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一些人甚至从来没有做过科研,就是一行政领导,也成了鉴定委员会委员,还到处去走穴,给人做鉴定。

一些经验和技术都非常好的人,却根本进不去。一些所谓的官方机构,成了利益小圈子。

在古玩界,大型博物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的头衔很值钱。

圈内有一个公开的价目表,帮人看一批货,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研究员的出场费,最低的价格,也是1万元一场,有的甚至收到了好几万。

目前国内专家最高的出场费大约是15万一场。目前,在仪器鉴定还没有成为标准的时候,眼学鉴定的市场,还没人能撼动。收藏的人太多了。但专家的圈子,已经越来越乱,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圈子。

最初的时候,一张专家的证书,就是权威的证明。到后来,就是证书漫天飞,一张鉴定一万、几万,甚至直接开假证,和人分成。

到现在,专家的口碑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多的人,转而相信仪器鉴定。但在国内,仪器鉴定,远没有成熟。

故宫博物院专家也介绍,在推行仪器鉴定的事情上,遭到了很多圈内权威的抵制。

其中最体面的说法是,眼学鉴定是一种文化,不能用生硬的仪器彻底取代一种厚重的文化。

不直接承认仪器鉴定,权威岂愿放弃话语权

到目前为止,内地文博界的仪器鉴定研究进展缓慢。而在英国牛津、香港城市大学,都发展得很好,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

大陆科学仪器检测研究为何滞后,在圈内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其实大陆的科学仪器检测技术也不算太落后,很多机构,甚至民营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攻关。除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也有好几种技术,并可以投入使用。”

故宫博物院专家告诉记者:在由圈内眼学大腕们制定的博物馆鉴定游戏规则中,至今依然强调以眼学为主,仪器为补充的模式,不直接承认仪器鉴定的权威性。这中间很有多复杂的因素,技术是否成熟,仅仅是原因之一。

如果同时用现有的七八种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再综合起来分析,得出结果,远比几个专家眼睛过硬。但目前,没有权威愿意放弃自己的话语权这么做。如果这一天到来,他们在市场上是否还有话语权?退回书斋,谁干?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经有在内地搞科研经历的梁宝鎏博士称,他在内地时,有关部门曾经召集搞文史、考古和搞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一块开会,讨论合作。但是很难。

内地很多博物院、考古所都自己买仪器,但又很难找到业务精湛的人去管。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老一辈也是靠眼学来鉴定的,有抵制情绪……保守的势力很强大,这是发展慢的主要原因。

“在香港没那么多束缚。”他说。

柴静:无处不在的鉴宝故事

1。全是宋瓷

有天吃饭,大家听说一位老哥喜欢收藏,说去您家喝个茶鉴赏一下吧,他老婆在座,听这话脸一紧,冲老公一斜眼睛:“你自己说。”

她老公嗫嚅:“全是宋瓷……”

“都是假的。”老婆又盯他一眼:“看都看不住。”

为了不让他收假瓷器,老婆不让他出门,不给他身上装钱。他让卖瓷器的人到楼底下,拿只小绳捆起一团钞票,扔下去,再把瓷器包好挂上拉上来。

他辩解:“我懂鉴宝的,我自己半夜去坟上看的呀,刨挖开了,现场给的我呀。”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真的呀。”他说:“坟上长了草的呀。”

连老婆都憋不住笑了,他一看老婆脸色松快了,立刻眉飞色舞起来:“后来草我也不信了,他们带我去沉船上找瓷器,那个船我亲自潜到水底下去看的呀……”

2。“江窑”瓷器

前几天,业界一位大佬,被人请来北京鉴定玉和瓷器,大概都是收的礼,一大堆,他看了又看,努力找出最好的一个说:“这个玉……挺接近和田玉了。”

对方还问:“真的啊?是哪儿出的呢?”

他噎了一会儿:“新加坡的。”

人家有点喜气上了眉梢:“能看出来?”

“嗯。”他转过身去,小声嘀咕:“新的,假的,破的。”

又看瓷器,一边看一边用拳头堵着嘴咳嗽想混过去,架不住对方逼问:“这是哪个朝代的窑啊,老师?”他说:“啊,江窑。”

“什么是江窑啊老师?”

“就是江总书记当政那十年产的窑。”

3。老人一番心意

豆瓣上有个和田玉的鉴定师叫岳工,好多人发照片请他鉴定玉石。

有张照片上硕大无比的黄色石料,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个大字“和田玉”,边上还写了办证电话。求鉴定的人说:“不知道您为什么把我的照片删除了,千万不要删除了,这块料是什么玉?3.6吨呢!”

岳工一脸黑线,回复:“大石头。”

还有一张照片上,是一个挂件,上头用小篆写着“飞仙”。问的人心里也有点怯:“不管什么年代,把仙女刻成一只蚂蚱是不是不太值钱啊?”

岳工回答:“不过如果能确定是旧石器时代的作品就不同了。”

我看着最心酸的一张照片,是好大一块粗壮结实的大石盘,上面有点青苔。底下留言的人都看明白了,中间挖了可以当猪食槽。

问的人想让鉴定是什么玉,说:“我爷爷留下来的。”

岳工估计沉吟了很久,回了一句:“好歹是老人一番心意,留下吧。”

4。《清明上河图》

有回采访,碰上个人说自己是国民党中将的后代,临死前在山洞给自己留了48亿美金的古董财宝,要给人投资,有不少人信,给他付手续费。

我说你们为什么信这么个事啊。

有位投了一百五十万的大哥说:“他拿祖传的《清明上河图》给我抵押啊。”

我无言了很久,才继续问:“怎么不报案哪?”

“你能怀疑么?那么多人都在里头,政府都不怀疑,就你怀疑?被他知道了,不给你投了。”这人有在某某地方投资上亿的合同书,底下盖着地方政府的章,政府的人也不管他到底有没有这个钱,说“反正我们也没损失,宁信其有”。

我采访这中将的后代:“你有多少钱?”

“嗯?”

“你到底有多少钱?”

“什么?”

“你到底有没有钱?”

“一分钱没有。”

“那你捐资投资的钱从哪儿来?”

“马上批文就下来了,这个事情大了,我有基金会呀,报到国务院侨办了,中央很重视,正在派人反复调查。”

他穿着黄色的囚服,里头还穿着买来的假军服,大背头一丝不苟,在看守所里接受采访。

我问:“你还在等中央来人?”

“对对对对对。”他说:“我心里是有底数的。”

我那时候年轻不厚道,说了声:“不着急,您慢慢等。”

男子投资千万搞收藏 专家鉴定99%藏品是赝品


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秋拍会上,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未落款的一幅书法作品,拍卖出4亿多元天价,没过多久,又有人出价9亿元购买,如今收藏市场火爆可见一斑。那么岛城的收藏市场如何?又有多少人在搞收藏?得需要多少资金进行运作?

案例

四套房陶瓷器大都是假货

“铜镜是今年刚刚热起来的收藏品之一,也是目前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山东分会会长徐信平介绍,青岛的一位收藏家年前在国外以4200万元港币,也就是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得了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一面汉代铜镜,目前世界范围内应属最贵。“就在2011年年初,被中国古铜镜收藏家冯毅先生收回。”

固然,岛城收藏界人士众多,拥有交易上千万元藏品实力的收藏家大有人在,但单有热情却没有好眼力的人,同样不计其数。徐信平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收藏家,在收藏道路上总有看走眼的时候,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是绝对承受不起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烧钱游戏。

“一次聚餐认识了一位岛城大企业的二当家,他一开始不喝酒,但交换完名片之后,他立即连干三杯,并直接拉着我来到他家,看他收藏的宝贝。”徐信平说,这位企业家一下购买了四套连在一起的套二户型房屋,从一进屋直到结束,摆得满满全部都是陶瓷器,投资过千万元。“不过很可惜,他的收藏品99%都是假的。”

赝品

提醒

没一个亿别想投资收藏品

“当然不敢讲实话啊,那样打击性太大了!”徐信平说,岛城收藏界像这位企业家一样拥有极高收藏热情的人数量十分可观,他建议在购买名贵品时,一定要邀请专家帮自己掌掌眼,避免这种毫无意义的投资。

“我跟好多人说过,你手上的存折里没有一个亿,别想投资收藏品。一旦接触高额收藏品,动辄就是上百万元,风险虽然不如股票市场大,但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坚决不行的。”徐信平表示,自己从十几岁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受到爷爷影响开始学习古钱币知识,“这一学就是十几二十年,直到现在我才敢说看走眼的几率很小。”

面对三大书柜的古钱币收藏鉴别书籍,记者不禁感叹,不但要有相当实力的资金作为后盾,还要有一双鉴别真伪的火眼金睛才能在收藏界有所收获。

“有人专门靠一双眼睛挣钱。”徐信平称,自己认识一位业内人士,如果被人邀请帮忙鉴别收藏品真假,每件收藏品要收取12%的费用,“100万元的拍卖品就要收12万元,他也是圈内培养出两名亿元收藏家的名人,相信光帮忙的费用,就不少于240万元。”

市场

岛城参与资金过100亿元

“以前哪有什么艺术品投资,喜欢的东西放在手里把玩收藏,根本不会快速地买进卖出,而现在藏品由于大量资金的注入,已经被市场化,而且越来越猛烈。”岛城一位拍卖界人士表示。“近几年,收藏市场风生水起,拍卖市场上屡现天价,光收藏岛城注册的就有上百个协会,每个协会都不低于100人,多则四五百人,加起来人得多少?除了这些人,还有一批不显山不露水手中掌握大量现金的艺术品投资商,也有数百人。”做收藏行业近30年的岛城连藏协会会长杨德胜说。

徐信平称,据他了解,岛城收藏界具有一定实力的可过千人,单单古钱币收藏保守估计数字就要在300人以上,“平衡一下,如果每一位都有1000万元资金的话,300人就有30亿元资金,这还仅仅是我的保守估计”。据岛城天麒阁拍卖行总经理赵连群介绍,岛城参与收藏品投资的人群总资金过100亿元,“毫不夸张”。

“正常的收藏买进卖出周期一般会是两三年,因此行情不会出现眼下这种短期暴涨的局势。眼下这种短期暴涨显然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收藏行为。”赵连群认为,投资客撤离楼市、股市,总要为资金找一个去处,而艺术品收藏投资又有高额回报,所以,这些资金涌入收藏领域,推动艺术品市场加速进入了亿元时代。

相关链接

青岛收藏地位名列全省第一

“青岛的收藏地位,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名列前茅。”徐信平说,收藏大省分别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而不是大家印象中北京、上海等收藏品拍卖交易最火爆的地区。

“陕西、山西和河南省的地位超越山东省,但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收藏地区,青岛毋庸置疑是全省旗舰,而且在全国也是佼佼者。”这个地位形成的原因,徐信平会长分析称,第一是青岛人在大型拍卖会上拍得太多上百万元的藏品而闻名,第二则是青岛本身出了不少文明国内外的书画名家。

“像去年北京秋拍会上,青岛籍画家李兴邦的一幅画就拍出了28万元的价格,还有一位80多岁的张正墨老先生,他的画在北京圈内十分有名,至少都能拍出10万元。像范曾老先生又会长期定居青岛,苏伯群大师也安家青岛……”徐信平称,越来越多的圈内名人在青岛聚集也是青岛在收藏界地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家声音

收藏什么藏品升值速度迅猛

到底什么样的古董才能成为增值迅速的收藏品呢?增值速度又有多快?

徐信平说起了最了解的古钱币收藏,“一般来说,一个季度就会升值一个点,但这个点是多少,要视藏品而定。要成为收藏珍品需要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分别为少、真、美,一是要符合稀有品行列,二是一定是真品,三是收藏品品相要好,要精美,要存在较高的艺术品欣赏价值”。

“当然,什么热,什么价钱就涨得快。前些年流行的和田玉、羊脂玉,价格炒得比黄金都高。最近又流行古钱币,安阳的钱范作为古钱币的鼻祖,去年春拍100万元流拍了,紧接着秋拍一下从130万元跳到了200万元。其中虽不乏炒作成分,但主要原因是参与收藏品拍卖的人群在迅速增长,藏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徐信平说。

文物造假 专家看不懂藏家不敢买


仿制的瓷瓶也能进画册,上拍卖目录。

市场假货多是瓷器、玉器 市场假货多是瓷器、玉器,拍场假货多是书画 条 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洛阳、杭州、南京、蚌埠、景德镇……吴树的文物市场暗访之旅,历时一年,行经多省。零距离看过了文物交易市场中诸多行当的“内幕”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文物市场总体违法!

瓷器造假之“接底”

景德镇御窑厂周围店铺林立,常有人租铺但不开张,闭门在内掘地三尺,找寻埋在地下的清代瓷片。由于瓷器底部是鉴定的重要部位,因此仿制高手们便用将旧底和新器身拼合的手法,做出从外表上看不出丝毫痕迹的仿制品。古瓷底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如今光绪年间的底一个要2000元左右,道光的要5000元,乾隆的要6000~7000元,康熙的约8000元,雍正的最贵,约10000元。

“文物交易市场” 真品不过5%?

吴树称,国内“文物交易市场”上主要的流通商品有两类,一是真东西,主要是出土文物、传世品,二是假货。从比例来看,前者不过占去5%,而充斥市场95%以上的则是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并且“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而在所谓“传世品”部分,文物法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一)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二)从文物商店购买;(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四)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这些文物可以依法流通。

一般认为,文物法确立了公民个人拥有和流通文物的合法性。但珍贵文物、国有文物等仍属于不能交易的范畴。所谓珍贵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级文物。目前各地大量出现的各种私人博物馆、艺术馆、文物或艺术品主题会所等,建立的依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但对于法律的不同理解仍然存在,有专家就认为,对于文物保护法所言的“依法转让”问题,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买卖”,私人可以无偿转让或者互相交换,如果涉及“有偿”,仍需通过文物商店或有合法资质的拍卖机构的途径。

中华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李广琪认为,现在人们往往把“旧货”跟“文物”混为一谈,其实旧货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文化价值。对两者进行明确的区分很有必要。

艺术品制假已形成专业“地下市场”

与“真”文物面临的纠结局面相比,“假”文物、艺术品的泛滥影响则更大。在收藏圈子中,不时可以听到某某藏家花了上亿巨款,收购了满室“国宝”,经专家鉴定却无一真品,欲哭无泪。也常有鉴赏家抱怨:屡屡被人邀请“掌眼”,但乘兴而来,却几乎次次要败兴而归!吴树称,近两年市场上假货最多的是瓷器、玉器,在拍卖市场中最猖獗的,则是书画。

经过数十年的江湖历练和经济洗礼,国内的文物和艺术品制假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网络严密、技术高超、渠道通畅的专业“地下市场”。如以书画而言,上海仿陆俨少、程十发,广东仿高剑父、高奇峰,西安仿石鲁,香港仿林风眠、陈之佛,台湾仿张大千、黄君璧。生产者、中介者、售卖者各司其职,产品档次也划分明确,顶尖的仿品进大拍场,甚至进入博物馆收藏。

日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一件被称为“壶王”的“镇馆之宝” ——长沙窑大壶被媒体质疑是赝品。其捐赠者安徽淮北的民间收藏家丁仰振也被卷入其中。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约600件藏品是从丁仰振手中征集而来。虽然对此事的调查尚无最终结论,但不难看出,仿品至少已经发展到可以令专家、藏家们“集体困惑”的程度了。

根据吴树的说法,目前最受市场追捧的陶瓷赝品主要有“官、哥、汝、钧、定”宋代五大名窑生产的器物和景德镇生产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其中造假时间最长、造假水平最高、对文物市场杀伤力最大的是后者。

链接:古玉制假手法种种

火烧法

将玉件直接放在火上烧或涂上火碱后用石灰包好,放到锯末里埋起来,这样在玉石上烧出的白色叫“鸡骨石”,如果将其立即冷却就会产生牛毛纹;若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化学物质,便会制出各色牛毛纹玉石。之后用砂纸沾猪油,对其表面打磨直至出现光泽。

酸咬法

将玉器在需要加颜色的地方用化学方法加热,放入硝酸、硫酸的水中,接着把需要保留色彩的地方用混合物封好隔离,再放入特制液体中浸泡,使颜色浸入到玉石缝隙中。最后对其进行全身封闭打磨。

加压法

将器物打磨、着色、上油后,用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碱包裹好,放入高压釜内,几天后取出,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完成。这种手法一般用来仿制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玉器。

记者直击 “研究所”里造出 高科技“杀猪”仿品

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景德镇一处偏僻的民房中,记者见到了在行内以仿制清代某种瓷器著称的A先生。他告诉记者,自从数年前经他手制作的一件东西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中拍出千万元以上的高价以来,进入各大拍行的他的仿制之作,至少过百件,“翻开那些图录,(某种瓷器)很多都是我的”。

A先生的这所民房中,从拉坯到烧成的设备一应俱全,大袋大袋的陶土堆放在地上,分门别类,等待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配。书柜中大陆、台湾等各种版本的陶瓷类书籍、杂志堆满。工人正在制作的器皿有六七种,每种数量都不大。他自言这里就是一个“研究所”,而自己从事的则是高科技的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要做出一件够等级的仿品,需要从选料、制胎、颜料配置、器型设计、绘制、装饰风格等所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丝毫不能马虎。一种颜色的调配,要不停地做出样品来比照、实验,直到与想要仿制的器物完全一致为止。他拿起一个花瓶,几个面的装饰纹样、颜色各不相同。这就是一个“实验色卡”。根据层层历练烧成的仿品,与真品的相似程度往往高达八九成以上,不要说外行,就是“老鸟”也很难不走眼。据说A先生所制作的某类清代瓷器,因为真品与仿品实在难以甄别,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人敢下手买了。

根据行内人的说法,类似A先生这种水平的仿制高手,在景德镇约有十来位。他们各是一种瓷器的专家,各有秘不示人的绝活、配方,多“大隐隐于市”,低调烧瓷,少与他人往来,仅通过固定、长期合作的渠道进行交易。近期有一位香港的资深藏家专程到景德镇考察瓷器仿制,看了一些高手的十几件作品之后,连称:“看不懂!看不懂!”

除了这类手法,瓷器仿制中的“杀猪”(指用假货骗人)手段还有不少。

有图有真相

近日,在某知名论坛网友“愤青的小鸟”发帖曝光了不良商贩把石头“变”成翡翠的全过程,令人惊悚。

交易市场“乱象”并非生产乱而是操作乱?

文物仿制品一般来说有三种:一种是收藏、学术机构为了研究、教学、陈列等之用制作;第二种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收藏和观赏需要,或作为工艺礼品、纪念品仿制;第三种则是纯粹为了以假乱真而仿制。前面两类仿制品,往往有仿制的标识,或者在尺寸等方面有所区别,第三种则没有。

而在前两类仿制品中,也有高下之分。在景德镇作仿古瓷规模最大的黄云鹏的主题公园般的工作坊中,成百上千的泥坯整齐堆放,展厅中有从宋到清各个朝代的仿品,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然而在行内人看来,这些仿品的水平并不高,只能作为礼品和纪念品之用。但国内某著名博物院曾经仿制作为纪念品出售的一批高仿瓷器,却曾经被人磨去仿制标识后当做真品高价交易。

李广琪在景德镇也有自己的品牌和瓷窑,他的主营业务,是高仿瓷器的生产。在北京古玩城中他的店铺里,四壁摆满了各种高仿瓷器。他说自己从来都明确说明,自己卖的就是高仿器。但这并不能避免他的产品进入拍卖行,并被当做真品拍卖出去。他坚持认为,所谓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乱象”,并非生产乱,而是操作乱。换言之,“乱”的原因在交易环节。

A先生也称,自己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自己的东西是真东西,所有的买家也都知道买去的是仿品。但“至于他们买去之后干什么,我不问,也不关心”。有时自己的作品通过拍卖公司或者其他途径卖出了高价,但那个钱也不是进了自己口袋。

李广琪说,文物、艺术品收藏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规范市场首要的就是素质教育:一方面,是玩家的素质教育,学会自己给自己掌眼;另一方面,是对鉴定机构、交易机构的人员进行职业水平和道德、操守的教育;还有一方面,是政府的监管不能缺位,现在监管太不力。

为何能以假乱真? 造假者: 专家水平不行 高科技鉴定无效

那么“假”为何能“乱真”?这些在景德镇生,景德镇长,在瓷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对每一位仿制高手的手法都了然于胸。“我们不可能看不出来”,一位常常在国内各大城市间奔波,为拍卖行和仿制高手们“牵线搭桥”的人士称。而对于那些频频在大众媒体上露面的专家,他们却大都持轻视的态度。“专家只有理论,不懂制作,谈不上懂瓷器。他们说什么什么标志是某个时期的典型标志,是鉴定标准,却不知道那个就是某种生产手法造成的,我们复原那种手法就是了。”A先生说。

而对于各种物理、化学等高科技鉴定手法,很多人也并不太在乎。一方面,鉴定机构手头现有的数据库数据远远不足,“即使真的是老东西,他数据库里没有的,都说是新的,你说它怎么管用?”另一方面,各种测试方法都有年代的误差范围,高古的文物误差五十年不太能造成大影响,但清代或者民国的东西,到现在也就一百来年,这种程度的误差,就令测试结果不能起到任何参考作用。

还有一点,很多高仿的东西,买家买去不过是为了洗钱或者送礼之用,价格越高反而越好,遑论其艺术和工艺水准,的确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高度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话语权垄断,也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提供了完美的土壤。从今天的江西、河南、河北的瓷窑中烧出的“宋瓷”、“元瓷”、“清瓷”,在某位藏家的密室中放置若干年,在拍卖市场上周转了几个来回之后,谁还会在乎它们的真假?

越来越热的青花瓷 民间藏品九成都是赝品


昨日,重庆瓷器鉴定专家王雍刚联袂四川“青花王”赵德军等川渝名家,入渝寻找民间精品青花瓷,并在位于解放碑的重庆梦虎免费为重庆市民鉴宝(如图)。经过18位专家的仔细甄别,在昨日鉴定的1200多件藏品(包括瓷器、字画、善本、玉器、钱币、杂项等)中,仅有100多件有望11月份在成都拍卖。

昨日1200多件“宝贝”中最值钱的藏品应当算犀牛角雕蝉。这件犀牛角雕蝉呈深红色,重73克,是明代的藏品。专家说,犀牛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每克价格多在数百元。但是,这个雕蝉更大的价值是其艺术价值,初步估价在20万元以上。

“没啥子,我本来就是按工艺品买的。你看,用那个大碗吃面一定很爽,那个青花大盘子用来盛辣子鸡丁也不错!”尽管瓷器已被多位专家判定为赝品,付先生还不忘和笔者幽默打趣。

付先生说,他是重庆某中学的一位老师,非常喜欢收藏瓷器,至今已花费几十万元购买了百多件瓷器,不过专家认为大多数都是赝品或者高仿品。

“从我们的经验看,民间藏品中有九成是赝品,一成是真品。”重庆收藏协会会长王雍刚提醒普通市民收藏者,收藏投资要多学知识、找准方向。

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近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称,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壶王”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为赝品。这一说法立即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因为,6年前,包括长沙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在内的600余件文物,也是经过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和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戢四位文物专家共同鉴定,才被收入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同为故宫专家,冯小琦和杨静荣却给“壶王”的真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成为这一事件的焦点。

“研究员不等于鉴定专家”

中华全国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王立军认为,这件事专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最根本的问题则是,全国还没有一个正式的机构能够鉴定专家。“研究员不等于鉴定家。”王立军认为,如今大多数有名望的专家都来自博物馆,拥有研究员等职称,但是其中许多人是依靠资历评上的,而没有经过鉴定的实战考验。王立军认为,博物馆今后要重视培养鉴定专家,而不只是研究员。

“鉴定专家缺乏标准”

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李彦君认为,“广义上的鉴定专家定义是拥有副高级职称的博物馆研究员,但狭义的专家定义则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熟悉市场的能力,最好是喜好收藏的人”。

李彦君举例,细数历史上的著名鉴定专家,郑振铎也好,郭沫若也好,张伯驹也好,都符合狭义的鉴定专家定义。“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来鉴定专家,人家下围棋也有段位,厨师也有几级,艺术家也是一样,为什么鉴定专家没有?”

“鉴定专家必须要有一定市场经验”

古陶瓷鉴赏家周继海认为,出土文物的鉴定过程比传世的要复杂得多。“除了要掌握出土瓷器的胎、釉、彩特征及工艺手法的特点、艺术风格的水准,还要对出土地方的不同以及器物受沁程度的不同等因素来考量。”周继海介绍,如今无论是土沁还是土疤,作假者都可以做出来,这逼得专家必须要有一定的市场经验才好做出判断,光是看理论书籍是不够的。

山东博物馆举行鉴宝活动 藏友超九成藏品是假货


故宫瓷器专家吕成龙的桌上放满等待鉴定的“宝”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平时多去博物馆转转,再收藏时会有好眼力。”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山东博物馆举行的鉴宝活动中,收藏专家劝说前来求鉴的藏友:捡漏心态不可有。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数十件藏品,竟无一件为真品

几乎每次面向民间的“鉴宝”活动,假冒伪劣品数量远多于真品几乎是一定的。这次鉴宝活动同样如此,据专家介绍,此次前来求鉴的瓷器、书画、杂项、木器等藏品,假货比例超过九成,有的藏友带来数十件藏品,竟无一件为真品。

瓷器依然是最多的收藏门类。来自北京故宫的国内著名瓷器鉴定专家吕成龙忙得一上午顾不上喝口水。济南章丘藏友马先生自驾车,用纸箱盛了30多件瓷器前来请吕成龙鉴定,一件件过目后,专家直摆手。旁边围观的藏友有的有些眼力,也一眼看出部分藏品“太新”“太假”。不过也有4件瓷器,被吕成龙鉴定为清末民初或明末清初之物,其中有两件观音坐像,品相做工都不错,在场两位瓷器专家过手看了又看,给马先生很大的鼓舞。

尽管假冒伪劣藏品占绝大多数,但民间确有宝贝。济南市民赵先生和几位亲友一起来鉴宝,掏出一件祭红釉的高足果盘,被鉴定为乾隆官窑之物。尽管此物件在存世过程中有小崩,但其市值也可轻松上10万元。故宫瓷器专家吕成龙说,18日上午经他眼鉴定的瓷器藏品中,还有3件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其中有两件是清康熙之物,一件为明代弘治之物,3件宝贝均为黄釉刻云龙纹。

“王羲之活着时就有人造假”

原济南市文物总店总经理崔明泉是山东古玩圈内极有影响力的收藏名家,18日他的主要任务是鉴定书画真伪,他发现,假画占此次鉴定书画藏品的九成以上。

记者注意到,有前来鉴定的藏友向专家强调,自己的书画藏品“光在我家里就挂了四五十年”。有的藏友称所带来的瓷器“都是我亲手从农户家收来的”,言外之意是不会有假,对此专家不以为然。崔明泉更是直言:“王羲之活着的时候就有人造(他的)假!”

面对众多藏友急不可耐地问“值多少钱”,来自故宫的著名瓷器鉴定专家吕成龙劝阻说:现在你不要有“捡漏”发财的心态,“平时没事多去博物馆走一走逛一逛,多看看真品,时间久了眼力就会提升。”

此次山东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邀请北京故宫等单位文物鉴定专家现场为山东藏友免费鉴定藏品,有着加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的作用。活动中,也有一些藏友表现出良好的收藏心态。济南有位马先生十年前在古玩市场上买了一件变形“寿”字纹瓷盘,被专家鉴定为漳州窑所烧制的真品。马先生说,他热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买了这件瓷盘不为买卖,主要是为了学习其背后的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