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尊 > 导航 >

一套三尊佛像 填补国家空白

一套三尊佛像 填补国家空白

古代瓷器尊 民国瓷器佛像鉴别 古代瓷器佛像

2021-04-07

古代瓷器尊。

藏宝7000件的珠海民间收藏大腕郭汉东,为响应政府保护文物的号召,专程从京城邀请顶级陶器文物专家李辉柄来珠海,帮其就陶瓷类藏品进行初步鉴定和归类。其中的一套明漳州窑烧制的三尊佛像,让李连连惊叹,称“如此大、完整的漳州窑佛像,此前还未曾见到过,可填补国家空白。”

让李辉柄惊叹的这套三尊佛像,初步确认为明代漳州窑烧制的佛像,高达1米,神采奕奕,安静、慈祥,造型精美,做工一流。“这是特定时期制作的特定作品,它的稀缺性、精美度决定了其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当记者问到,若要为这套佛像评定文保等级,当为哪一级时,“应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李答道。

佛像的收藏者郭汉东可谓是珠海乃至全国少见的民间收藏奇才。南方都市报曾于2008年7月3日对其事迹进行过报道。身家并不富有的他,靠着早年做生意赚到的钱“以商养藏”收藏了7000余件藏品,其中,3000余件已被评定为各级“文保”,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就达40余件。

李辉柄并不是第一个惊讶于郭汉东事迹的文物专家。早在1997年,他与同为国内顶级文物鉴定专家的史树青先生(已故)相识,并为对方所赞赏。在史的鼓励下,郭汉东随后暂停了手上的收藏活,开始将精力放在他的汉东博物馆的筹建上,“(史老)鼓励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02年,在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汉东博物馆在仙峰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动工了,翌年完成封顶。但是,这座当时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国内最大私人博物馆,后来因为资金原因,装修工程一搁再搁,如今还是一栋空空的框架矗立在仙峰山脚下。

2008年7月,南都记者采访郭汉东时,他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博物馆能尽快装修完毕,从而早日将藏品公之于众。”昨天再次见到郭时,他还是这个期望。

“中国的陶瓷史上,烧制日常用品的瓷窑很多,但烧制佛像的不多,漳州窑就是其中烧制佛像较为有名的瓷窑。但传世下来的藏品不多,成套完整的就更罕见了。”

“(我)跑遍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全国其他省市著名博物馆,这么大、这么完整(一套三件)的(明漳州窑佛像)我以前还没见过。”

———李辉柄,1933年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50年代始跟随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研习陶瓷,是我国目前顶级陶瓷专家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徐城一居民珍藏一套彩釉陶瓷


湛江新闻网讯:彩釉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永不褪色以及光滑而容易洗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徐闻县城东大道北段居民区,有一位姓林的居民就珍藏了一套彩釉陶瓷餐具——龙凤拼盘。该拼盘为绿色彩釉,直径60厘米,高3厘米,中间是圆形的龙盘,外围是8个扇形的凤盘绕着,每个盘底都有“神州”字样。整套拼盘从釉色到画面、式样,流畅而匀称,八凤绕青龙,象征着权威、好运和富贵。

据姓林的居民介绍,这套拼盘是在32年前她有一次出差时买下的。她十分喜爱这套餐具,平时很少使用,仅在有远客来访时才摆出来盛菜装汤。多年以来,一些知情的亲友要购买收藏之,都比她婉言谢绝。

资料链接:如何选购彩釉陶瓷餐具

消费者将彩釉陶瓷餐具买回家后,为安全起见,最好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用开水煮5分钟或用白醋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里面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另外,在选购时应掌握一些小窍门:

●先决定购买档次,再挑选喜爱的颜色,继而看外形是否周正,最后一件件里外查看是否有破损、斑点、气泡、光滑。

●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是劣质品。

●看装饰花面是否色调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不褪色才是上品。

●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式样是否一致匀称。

●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釉上彩陶瓷的画面不及釉面光亮,手感欠平滑、画面边缘有凸起感就是不合格产品。

●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

[鉴宝] 华丽三彩现唐风 斑驳佛像秀青铜


内容摘要:这两件唐三彩器物中烛台稍有修补,而三彩钵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可算是陶瓷收藏中的重器了。这件小叶紫檀素面笔筒,材质珍贵,又属文房之宝,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当天还见到一尊药师佛,青铜材质,明代晚期器物。

明代晚期药师佛

唐代三彩烛台

秋高气爽,正是中原好时节。上期在河南省龙祥宾馆如期举行的大河鉴宝活动中,华丽三彩现唐风,斑驳佛像秀青铜。初秋的好天气格外清爽,隔着大大的玻璃窗,秋阳毫不吝惜地挥洒,让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旧宝贝都蒙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泽,好生喜人。

大唐三彩钵

唐三彩是陶瓷大系中的一个华彩乐章,器型丰富,色彩斑斓。在9月18日的大河鉴宝活动中,来自汝州的一位收藏者带来的两件唐代三彩器物非常不错。一件是三彩烛台,这件三彩烛台高28厘米,分上下两个托盘,细白胎,三彩分色艳丽,造型华贵庄重。另一件为一个三彩大钵,高11厘米,直径20厘米,三彩着色鲜艳,施半釉,细白胎。陶瓷鉴定专家乔红涛老师点评道,这两件器物从三彩的分色与修胎上来看,唐代早期的风格极为明显,应为唐代贵族或寺庙僧侣所用之物。这两件唐三彩器物中烛台稍有修补,而三彩钵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可算是陶瓷收藏中的重器了。

家庭佛像的摆放方法


正信的佛教中从不搞个人崇拜和迷信。佛弟子供奉佛像是为了纪念、恭敬那些因如法修行而成为了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人。有慎终追远、见贤思齐、鞭策自己的意图。若无恭敬心,供俸佛像是没有意义的。佛像本身没有生命,仅是表法,是一种象征,只有我们的恭敬心、慈悲心及智慧心打开后,我们才同它相应。

摆放的佛像是世间“住持三宝”之一,主要是为了教育众生发起皈依“自性三宝”,进而修行解脱生死而用,是一种佛教特有的教育方法------这是佛教造像的主要作用。

佛教中关于“佛菩萨造像”摆放的仪轨,都出自佛经和古代丛林的历史传统。居士家庭中的佛菩萨像摆放,自然要和寺院摆放的一致(现在网络发达,看看各寺院专网图片或佛堂图片,也能知道佛菩萨像的位置)。一般来说,寺院对特定佛菩萨像多设置专门的殿堂,而家庭大多数时候做不到这一点,故应结合居士个人修学法门的实际情况来摆放,不必放得太多(因为初学佛的人对造像的含义不明白,喜欢集中放太多,反而容易使其心乱分神,影响修行。)

有关更详细的摆放知识,请参阅《佛说造像量度经》等经典和《中国佛教丛林规则》、《中国佛教大辞典》。

【一、佛菩萨像摆放的原理是“主伴圆融”】

即一个为主,qita都是伴。如果我们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一切诸佛都是伴。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主伴圆容。菩萨也是,假如我们学佛以观世音为本尊,诸佛都为伴;地藏菩萨为本尊,观世音就是伴。佛的经典也是如此。在佛门中,无论修那一法门,都是赞叹这个法门第一。说这个法门第一并不是显示qita法门就是第二,千万不可自赞毁他,这就犯了大戒。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二,家庭佛菩萨像摆放的一般原则】

1,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於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烧香,仅於课诵前後,问讯、礼拜,以表示虔诚、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当然可以设置共同的佛坛或佛堂,如果仅是自己一人虔诚学佛,则不可由於表现特殊,强设佛坛,而招惹大众的怨愤。(圣严法师语)

2,佛像背後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不把佛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摆放依空间的大小以及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来衡量〈以不顶到天花板为原则〉,供奉佛菩萨圣像宜简单庄严,不论是坐像、立像、卧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来选择。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圣严法师语)

3,如果家中原供有关公、妈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时,不可由於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应该逐步进行。先将佛菩萨圣像安於正位,qita神像祖牌置於两旁,不必另设香案、烛台。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後,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迁移佛坛和佛堂之时,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视为古物而予以保藏。(圣严法师语)

4,家庭祖宗牌位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中并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则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坛,单独供奉。

5,家庭供奉佛菩萨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可以—佛代表万佛,以—菩萨代表一切佛菩萨。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任择其一即可。如果巳经有了佛与菩萨的圣像,则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萨像在两侧或在前下方,务必要使佛突出,以显其尊贵。圣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佛坛、佛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校如果圣像很小,且是以七宝所成,则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龛来衬托出佛像的伟大。(圣严法师语)

6,佛像的安放主要根据所修的法门来定。以庄严、清净为总圆则。方向一般为坐北朝南。

藏教常见的分层安置法是:

(1)、两层:上层中间为佛像,左为大乘经典,右为塔,以此代表佛的身、口、意。下层为各种供品。

(2)、三层;上层同上,中层安置曼扎供或菩萨像或护法,下层同上。

(3)、五层:上层安置佛像为法师与本尊,第二层安置佛部佛像,第三层安置菩萨像,第四层安置护法,第五层各种供品。

(每层藏教佛像安置法略)。至于每层安置哪几尊佛菩萨,根据所修法门及依止法师的教授为要。

汉地佛教中常会出现三尊一组的佛像安置法是:

(1)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中)、观世音菩萨(佛左)、大势至菩萨(佛右)------出处是《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

(2)华严三圣(释迦三圣):释迦本师佛(中)、文殊菩萨(佛右)、普贤菩萨(佛左)-----出处是《华严经》;

(3)三世佛:过去佛以迦叶佛为代表(本师左),本师释迦牟尼为现在佛(中),弥勒佛为未来佛(本师右)。

(4)三方佛(三宝佛):毗卢遮那佛(中)、东方药师佛(毗卢佛右)、西方阿弥陀佛(毗卢佛左)

(5)释迦三师徒:本师释迦牟尼佛(中)、阿难(佛左)、大迦叶(佛右),或者舍利弗(佛右)、阿难(佛左)。

(6)东方三圣:药师佛(中)、日光菩萨(佛左)、月光菩萨(佛右)------出处是《药师经》

(7)娑婆三圣:释迦牟尼佛(中)、观世音菩萨(佛左)、地藏菩萨(佛右)

(8)qita摆放法:

释迦佛(中),观世音菩萨(佛左),弥勒菩萨(佛右);

释迦佛(中),观世音菩萨(佛左),地藏菩萨(佛右),弥勒菩萨(佛前);

7,经典、佛塔和佛像共同摆放的方法

释迦牟尼佛像(中),佛右方可安奉“法本”、“经典”;佛左边安奉文殊、观音、普贤、等菩萨,以及舍利塔。佛像供养处宜略高。佛像前可供曼达盘,最外缘供五供、八供品。

8,以现代住宅高楼化,在室内空间有限的情形下,若没有单独的空间可供做为佛堂的使用,可与客厅规划在一起,以较高处的空间或柜子来做佛堂的摆设,简单的佛像辅以香炉或卧香,在搭配鲜花即显庄严肃穆。

明清德化窑白釉佛像鉴识


德化窑在明清时期烧造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所看重。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争相收藏。那怕明知是晚清和民国初的仿品,也在所不惜。据说,何氏当年所制佛像也就200件左右,而欧美各国艺术馆、博物馆及私人所收藏形神逼真的瓷雕佛像已逾2000余件。现下市场上出售的德化窑瓷塑佛像不少,不少在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些,绝大多数是仿品。如何去鉴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作品

陶瓷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传统工艺的制模与现代工艺的制模其方式差别是很大的。1934年以后,出现了注浆一次成型的新工艺。而在明清时代,坯体脱模,一般被分解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成前后两个片块。由于是合模制作,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者,除头、手等部件系合模后插入外,内底应是透空的,有明显的连接痕迹。如发现内里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者,则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型的仿品。真品用合模制作,模子的连接处,必然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捺,在内里可见指捺痕迹。清代以后除手捺外又常可见以刀具推挤的痕迹。也有仿品为掩盖注浆之痕,在内里过多涂泥,造成胎体过于厚重。而真品厚薄适中,内空适体。因此,佛像上手后,除注意其模接方式外,凡分量过轻或过重者,均要存疑。

由于古代烧制技术不如现代,特别是明代的作品在烧成后,常在作品的下部或背部留有一些窑裂之痕。因此,凡无窑裂又从头到脚完美无缺者,即可存疑。有些仿品,故意制造假裂痕,则可从裂缝的自然与否和缝内有否流釉等方面去辨别。真裂裂口自然,而且缝内无釉。假裂则反之。

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胎釉。德化窑由于在坯胎的泥土工艺上有精淘细炼并经数十年后再使用的优点,因此,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俗称“糯米胎”。但,由于是人工淘洗,再精细,在放大镜下也能见有微小颗粒。而现代淘洗使用机器研磨,瓷土呈粉末状,因此,如遇胎质过分精细者,要慎重。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这种釉色,匀薄纯净,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对光照看,釉中隐现乳白或微透粉红,后者尤其名贵,因此,有“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之美称。到了清代至民国初,因原料配比发生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但仍然是光润明亮的。现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鉴别是否大师之作,不能仅据印鉴而定。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有一定的制式,要熟悉不同大师印鉴的制式。而且,真正大师的印鉴常常反而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须小心对待。在制法、胎釉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明代大师的创作,人物比例非常准确,面相丰腴圆润,神情生动如生,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清代大师的陶瓷雕塑人物,上身稍显瘦削修长,脸相上以长圆见多,五官神韵也较明代稍逊。衣褶绶带的做法与明代也有不同,明代是贴身的,到了清代,则改为悬空飘动,如行云流水,应该说是一种发展创新之举。仿品则最易在这些方面露出马脚。除了胎釉和工艺制作外,造型和神韵是令仿制者造假时最为感到头痛之处。因此,凡遇附件插装生硬、造型欠佳、仪态呆滞、韵味索然之品,八成系仿品无疑。

马蹄尊


马蹄尊最初是一种标准器形,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后来到了清代发展成为文玩,所以也叫太白尊。材质主要是瓷器和玻璃的。

马蹄尊器形

器型有高矮两种,高者有长颈、小口,矮者无颈、大口,但二者器身造型相同,都形似马蹄,以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等品种为常见。

马蹄尊的作用

马蹄尊主要作用有三个:一是作为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叫水丞、水盂、水盛;

二是作为小文玩,或置于案头、橱格,或旅途携带,便于玩赏,是小品大样的玩赏陈设瓷;

三是和太白尊一样,作为盛装鸦片膏(丸)、药丸、香料的盛贮器,有“药罐”之说。

琥珀色透明玻璃马蹄尊,高17.6cm,口径3.8cm。清宫旧藏。

此尊圆口,直颈,器形呈马蹄状。通体为琥珀色透明玻璃,底中心单方框内有“嘉庆年制”四字款。

此尊为清宫造办处玻璃厂造,器型周正简洁,器表平滑。署嘉庆款的玻璃器皿数量有限,故较为珍贵。

54件国家三级文物“进驻”桂林博物馆


核心提示:昨天,市文物工作队将54件国家三级文物移交给桂林博物馆。这批文物中,有的经抢救性挖掘重见天日,有的是文物工作队在日常执法中缴获的。“进驻”桂林博物馆后,它们将得到妥善的保管并有望与广大市民见面。

昨天,市文物工作队将54件国家三级文物移交给桂林博物馆。这批文物中,有的经抢救性挖掘重见天日,有的是文物工作队在日常执法中缴获的。“进驻”桂林博物馆后,它们将得到妥善的保管并有望与广大市民见面。

本次移交的文物,跨越了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朝代和时期。从材质上看,既有陶瓷品,也包括镂空雕花靠背椅等木质家具,还有发钗、铜镜等金属物件。这些用途不同的文物,如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人们的起居、装饰家居等生活侧面,弥足珍贵。

记者从桂林博物馆了解到,自1982年以来,桂林市文物工作队就开始向该馆移交文物。其中,包括唐代开元寺舍利塔遗址出土的铜函、微笑堂工地出土的宋代影青釉小碗、明代靖江王宗室墓出土的“明万历年造”款青花云龙纹大梅瓶等重要文物。

西晋青瓷熊尊和神兽尊辨伪


六朝青瓷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的青瓷尊出了不少精品。如西晋的青瓷熊尊和神兽尊、东晋青瓷蛙尊、南北朝的莲花大尊等,制作精细、釉色莹润、装饰精致,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尤其是西晋青瓷熊尊、西晋神兽尊,集雕刻、堆塑、模印、刻划、贴花等瓷器装饰工艺于一身,代表了当时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六朝青瓷工艺的杰作,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两件国宝构思巧妙,造型奇特,实为罕见的艺术佳品,迄今尚未发现第二件。可以说连出土的残件都没有。但当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西晋青瓷熊尊、西晋神兽尊的仿品,有的被收藏者当成“国宝”秘不示人或上媒体张扬,有的被专家鉴定为真品,当成民间宝物上了电视。为了更好地辨真识伪,我们不妨先从真品入手,作一比较。

如图所示的西晋青瓷熊尊,于1966年在江苏省江宁县秣陵乡桥南村出土。高8.5厘米,灰色胎,青黄色釉。造型作一熊踞坐吃食状。通体饰茸毛状纹和卷曲纹,顶部有一圆孔,可能以插烛或作酒器或作水滴之用。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如图所示的西晋青瓷神兽尊,1976年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墓墩,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腹径23.5厘米,底径16厘米,瓷胎呈棕色,上下遍施青灰色釉,细洁光润。外形独特,口部呈盘状,下接短颈。袋形深腹平底,整体造型颇似渔夫所用鱼篓。肩腹部两侧各塑有三只横桥形耳,作品字形排列,可穿系绳索以提携。腹壁堆塑一神兽,兽首位于尊口下方,双目圆瞪突出,鼻孔朝天,口内含珠,显露利齿,在兽首两侧各饰有绳索状的四肢,从正面看去,前肢上举,后肢伏地蹲坐。后背脊处有五处角状突出,表示丛丛鬃毛。而兽身双翼、翎毛则以简单的刻画线条勾勒。器物整体造型是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的四爪、双翼、羽毛、背、尾全部装饰在器身的各个部位上,浑然一体,几乎分辨不出是兽还是器,是一件高水平的手工艺作品。通体内外施青釉,棕色胎,器底刻写“东州”二字。腹壁浮雕神兽,口内含珠,雕刻生动。现也藏于南京博物院。

现在青瓷熊尊、神兽尊的仿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粗仿。按印刷精良的图录直接仿制,没看到真品全貌,也没按真品的尺寸,想当然,大大小小的都有,要么硕大无比,要么袖珍小巧。这类仿品功夫稍差,造型做工生硬,没有局部细节,胎釉工全没到位。微型的已经用模子制作,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到处可见;第二类是特点细仿。有仿古专业人士、古玩商、专家指导,以真品为蓝本仔细研究,吃透原版的做工、胎釉和装饰特点,然后以熟练老工匠人仔细模仿,特别是采用破损的老瓷器或汉砖汉瓦,取其胎土研碎制胎。这类仿品颇见功夫,也不现身古玩市场,而是通过铲地皮者、古玩贩子、“收藏家”,讲故事、埋地雷、“友情转让”,私下走,价格不菲,一般玩家很难单凭肉眼辨认真伪;第三类是臆造。仿品是西晋青瓷熊尊和神兽尊的混合物,要么是仿西晋青瓷神兽尊时,将堆塑的含珠神兽替代成熊头;要么是将西晋青瓷熊尊,臆造了顶部加盘口,下接短颈。此类仿品与真品比较,只有面貌相似,没有精雕细作,但因是创新品种,更容易蒙人。有的藏家吃进,将它当成镇宅之宝。

鉴别西晋的青瓷熊尊和神兽尊,其实也很容易,去掉国宝的发财梦,西晋的青瓷熊尊和神兽尊,仍是空前绝后的孤品,不要指望你能拥有来填补空白。鉴别西晋青瓷的要点必须从青瓷的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真品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分量较轻、胎壁较薄。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常有剥釉现象,常施半釉。赝品造型、加工工艺、做旧手法大体相类似,似为同一人或同一团伙所为。鉴定这些仿品,先看造型,形制不对、比例失调、形象呆板的一律枪毙;再看胎底,无论采用何种原料新烧,胎土必定有润泽感,真正老胎年代久远,挥发份逸去而必显干硬;三看釉面,仿品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人为土沁成云絮状,不均匀,抠掉的土皮成片状,手搓之有硌手感。从工艺来看,真品晋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优美端庄秀丽,常有堆贴图案或捏塑装饰,而赝品瓷器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当然这些要点只是通常意义上的,鉴定晋朝青瓷还需要多看实物标本。

明清德化白瓷佛像的鉴别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所看重。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争相收藏。据说,何氏当年所制佛像也就200件左右,而欧美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及私人所收藏的形神逼真的瓷塑佛像已逾2000件,不少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些,绝大多数是仿品。

如何去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瓷塑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传统工艺的制模与现代工艺的制模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明清时代,坯体脱模,一般被分解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成前后两个片块。由于是合模制作,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者,除头、手等部件系合模后插入外,内底应是透空的,有明显的连接痕迹。如发现内里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者,则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形的仿品。真品用合模制作,模子的连接处,必然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捺,在内里可见手捺痕迹。清代以后除手捺外又常可见以刀具推挤的痕迹。也有仿品为掩盖注浆之痕,在内里过多涂泥,造成胎体过于厚重。而真品厚薄适中,内空适体。

由于古代烧制技术不如现代,特别是明代的作品在烧成后,常在作品的下部或背部留有一些窑裂之痕。因此,凡无窑裂又从头到脚完美无缺者,即可存疑。有些仿品,故意制造假裂痕,则可从裂缝的自然与否和缝内有否流釉等方面去辨别。真裂缝裂口自然,而且缝内无釉。假裂缝则反之。

看胎釉很重要。德化窑胎质致密,透光度良好,俗称“糯米胎”。但,由于是人工淘洗,再精细,在放大镜下也能见有微小颗粒。而现代淘洗使用机器研磨,瓷土呈粉末状,因此,如遇胎质过分精细者,要慎重。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这种釉色匀薄纯净,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对光照看,釉中隐现乳白或微透粉红,后者尤其名贵,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中国白”之美称。到了清代至民国初期,因原料配比发生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但仍然是光润明亮的。现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鉴别是否大师之作,不能仅据印鉴而定。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有一定的制式,因此,要熟悉不同大师印鉴的制式。而且,真正大师的印鉴反而常常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须小心对待。在胎釉、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明代大师的创作,人物比例非常准确,面相丰腴圆润,神情生动,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清代大师的瓷雕人物,上身稍显瘦削修长,面相以长圆居多,五官神韵也较明代稍逊。衣褶绶带的做法也有不同,明代是贴身的,到了清代,则改为悬空飘动,如行云流水,应该说是一种发展创新之举。仿品则最易在这些方面露出马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