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像碗一样的瓷器 > 导航 >

一套精美的影青注子注碗

一套精美的影青注子注碗

古代像碗一样的瓷器 怎样鉴别出土影青釉瓷器 古代瓷器碗

2020-08-27

古代像碗一样的瓷器。

注子、注碗,原是金属器,用于温酒。瓷质的注子、注碗也是配套使用的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北宋时期影青注子、注碗大量出现。“影青”瓷是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晶莹如玉,故称为“影青”。“影青”纹饰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还有少量的堆塑花纹,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据出土资料统计,国内各地出土了几十套“影青”瓷,其中也包括注子、注碗,都是景德镇的产品。注子多配以坐狮形盖,壶身有圆形、瓜棱形,多花口,碗里心一般刮釉,使注子放上不至于滑动,稳定性好。除青白瓷以外,陕西耀州窑亦发现青釉圆形注碗。南宋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釉中含铁量高一些,故大多数青白瓷釉发青。日本、韩国出土的这类青白瓷数量很多。

此套精美的注子、注碗,因与常见的传世器及出土器有很大不同,虽经许多专家研究过,但年代、窑口均未确定,现介绍如下,以求教大家。

此注子为小口长流,高24.5厘米、腹径12.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6厘米,壶柄弯曲带式,壶盖直颈、盖顶有一尊卧式坐狮;壶体为六瓣瓜棱形,圈足外撇。注碗为花口,高13.5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0厘米,造型似一株莲花包蕾,花瓣为七出;花瓣间刻划归着蝶形如意纹饰,碗的圈足外墙刻划一圈椭圆状花纹。在莲瓣的顶部外侧凹刻出复瓣莲纹,在灯光的映照下可见入刀和中途转换方向的位置与力度。有趣的是在每片莲瓣的主体位置,在灯光映照下,像一个个虔诚的佛家弟子“打坐”相。

胎是精细雪白瓷石土,釉是蕴润、晶莹剔透的粉青色的玻璃相釉。釉层极薄,整个胎体透光。在灯光的照射下,向外透射出不同于原来的粉青色泽,而是变成十分柔和迷人的翠绿色。用切尔西滤色镜看,所见是一片墨绿色。釉色的变化,会因不同的环境(室内、室外、阳光下、灯下)光源的强弱而有不同深色、浅色的变化。釉色在阳光下,用偏光看可见五颜六色的光泽。在碗内可见漫散一层淡淡的浅粉红色,加入热水后,可见淡粉红色变浓、变深,水越热越红,水凉后颜色逐渐地变淡。釉下的气泡大、清澈、疏朗,每一个气泡壁都附着一层深绿色物质。偏光下可见光芒很长,像羊绒般的光束。在足部露胎处,可见“羊脂玉”性油腻般晶莹的胎质,同样在切尔西镜下观察,釉色显出微微绿色的光泽。在碗底内(心)中间部分有一幅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的隐形凤凰鸟图画(釉下画)。这幅画只有冲着光源,碗体必须是倾斜大约45度的角度,对着碗再拿准鸟上下左右的方位时,即可看见。这幅画是淡淡的浅灰白的颜色。

器身(除壶内、两器物足下)大部分是很细的蟹爪型开片纹,但在壶肩与壶腹的转折处无开片纹,在碗的口沿处、花瓣的尖部内侧的边缘无开片。在足底可见旋转状刮削的刀痕,为上黄色。在放大镜下观察,可知是垫烧的物质与胎溶融为一体后的遗留物,用切尔西镜看是红色、暗红色,如碗足下的支钉痕、壶足下的垫饼痕是暗红色,其他部分是淡红色。在碗的内底边缘处,分布有四个略凹陷的黑点状痕迹,是壶长期放在碗内,因垫饼内铁的氧化过程,对碗底的腐蚀后造成的结果。在放大镜下可见在每一个点部内有一至二处被腐蚀的坑穴。

这套注子、注碗经古陶瓷研究专家赵青云先看后,认为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古瓷孤品,有很大的艺术研究价值,但窑口尚不能确定。后经国家博物馆检测中心姚主任做DX釉的成分测定,发现此注子、注碗釉的成分特征,非常明显地与青白瓷、官窑的四种常量物质含量“相反”。事后姚主任既兴奋又惊讶,表示要好好再研究研究。具体说,氧化硅或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大大地低于汝官窑、官窑的含量。氧化钙或氧化镁的含量远远的高于汝官窑或官窑的含量。这两种相反的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1)注子、注碗使用的是石灰釉,而青白瓷(湖田窑)、官窑使用的趋于石灰碱釉。(2)是在时间上,石灰釉采用的时间要早于石灰碱釉,石灰碱釉是后期发展变化的产物。石灰釉因流动性强,难以控制, 因而向流动性差较黏稠的石灰碱釉方面发展。

据中科院光学研究所毕先生解释说,能产生偏光的现象是物质属性所决定的。这套注子、注碗的呈色可能与用料有关,如源于“刚玉”、翡翠、玛瑙之类的宝石。

由于这套注子、注碗没有可供对比的标准器作参照,目前对其生产的年代、窑口还不能确定。尽管如此,这套注子、注碗的特征却与古文献的一些记载有相合之处。如欧阳修的《归田录》一文曾记述:“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罄,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再有明代人在《格古要论》中记载:“姓柴时所烧……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少见……”又有清秘藏记载:“柴不可得,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等等。所以说,这套精美的注子、注碗是否可能为柴窑器呢?当然,这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与考古挖掘的证实。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精美的定窑瓷器


瓷器收藏鉴赏常识普及——精美的定窑瓷器。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瓷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画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简洁,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画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禽鸟、浮鸟、云龙等为主。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定窑瓷器中有不少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艺术品。

徐城一居民珍藏一套彩釉陶瓷


湛江新闻网讯:彩釉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永不褪色以及光滑而容易洗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徐闻县城东大道北段居民区,有一位姓林的居民就珍藏了一套彩釉陶瓷餐具——龙凤拼盘。该拼盘为绿色彩釉,直径60厘米,高3厘米,中间是圆形的龙盘,外围是8个扇形的凤盘绕着,每个盘底都有“神州”字样。整套拼盘从釉色到画面、式样,流畅而匀称,八凤绕青龙,象征着权威、好运和富贵。

据姓林的居民介绍,这套拼盘是在32年前她有一次出差时买下的。她十分喜爱这套餐具,平时很少使用,仅在有远客来访时才摆出来盛菜装汤。多年以来,一些知情的亲友要购买收藏之,都比她婉言谢绝。

资料链接:如何选购彩釉陶瓷餐具

消费者将彩釉陶瓷餐具买回家后,为安全起见,最好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用开水煮5分钟或用白醋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里面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另外,在选购时应掌握一些小窍门:

●先决定购买档次,再挑选喜爱的颜色,继而看外形是否周正,最后一件件里外查看是否有破损、斑点、气泡、光滑。

●用手指或小物件轻轻敲几下,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如声音沉闷或沙哑,则是劣质品。

●看装饰花面是否色调和谐,挑选有金、银装饰的瓷器时,还要用手擦一擦,不褪色才是上品。

●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式样是否一致匀称。

●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釉上彩陶瓷的画面不及釉面光亮,手感欠平滑、画面边缘有凸起感就是不合格产品。

●微波炉用瓷必须选用标注“微波炉用”字样的制品,以免在使用中发生炸裂。

梅子青“诸葛碗”


民以食为天,盘碗陶瓷代表着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中质朴渊深的文化,无论是庶民百姓寻常使用的粗瓷大碗,还是王公贵族使用的细瓷五彩,都能窥见历代文化的血肉与纹理。在汪洋恣肆的各式碗中,诸葛碗是比较有趣的一种碗,它不仅有着神乎其神的历史传说,更以其独特的造型、别致的功用闻名于世。

诸葛碗,俗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诸葛碗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顾名思义,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相传亮修书谴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根据使者回报,懿阅信受札后不但不怒,反而详细询问起丞相的寝食办事之繁简,然后说:“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为迷惑敌人,及于对方来使刺探之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

由此可见,诸葛碗并非专为食用器,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用。不管诸葛亮创制双层碗的传说是否有据可查,诸葛碗的烧制肯定有着现实目的。诸葛碗在宋明时期主要作为供奉器而存在,且多在寺庙、祠堂中。因碗心较浅,可以使得供奉之物堆积之上颇显祭祀厚重,同时,双层碗圆润敦睦,也确实有一番鼎立持重的妙处。

也有人将诸葛碗称为“暖碗”,意为将碗底孔洞中注入热水,可以保持食物的温度。不过笔者对这种说法存疑。因为诸葛碗碗心很浅,一则所盛放食物有限,且基本裸露于碗外,即便碗夹层内有热水保温,所起作用非常有限;二则碗底孔洞注入热水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溢出,试想一碗热水四溢的所谓“热饭”,是显然无法登堂入室的。基于此两点,有关“暖碗”注入热水的说法并不成立。在笔者看来,碗底部的孔洞是诸葛碗烧制过程中的保障工艺,因为如果没有孔洞,中空密闭的双层碗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膨胀变形甚至炸裂。

诸葛碗曾广泛流传,在古人的一些画作中也有体现,龙泉窑、耀州窑烧制数量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生产,五彩、青花均有烧制,但流传至今已不多见。笔者曾在一藏友处见到一件明代龙泉窑诸葛碗,此碗器型古朴典雅,稳重大方。釉色为浓翠莹润的梅子青,釉层凝厚滋润。釉面有冰裂纹,玻璃化程度高且略透明,润泽光亮如同碧玉。器底不施釉,胎色灰白,露胎处呈现出自然的火石红色,十分精美,是件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瓷如美人 精美的官窑瓷器鉴赏


豆青釉鼓式罐。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是世人对美瓷的最佳点评。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瓷器名家不胜枚举,瓷器精品不计其数。真正好的瓷器精品当出自官窑。官窑,也成为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不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性都无人能出其右。官窑瓷器是时间最精美的杰作。小编特意精选出最美的官窑瓷器供您鉴赏。

豆青釉描金蓮子香盒。分享到新浪微博

仿木紋四方筆筒。

分享到新浪微博

仿宣德霽紅梨形壶。

分享到新浪微博

仿竹雕筆筒式水盂。

仿竹雕瓷筆筒。分享到新浪微博

粉彩刀馬人物抱月瓶。

粉彩萬國來朝紋碗。紅釉盤一對。黃地綠彩寶相花盤一對黃釉夔紋水盂。郎窯紅膽瓶。青花“米氏雲山”棒槌瓶。青花松鶴圖插屏。胭脂紅小盞。雍正款胭脂水小水盂。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

天青釉八瓣莲花碗精美的艺术,值得鉴赏的古代艺术品


天青釉八瓣莲花碗高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3.7厘米。是一件元代钧窑天青釉瓷器,美的淡雅,美的有艺术,这样精美的瓷器值得分享给大家一起欣赏古代的艺术品。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这是形容钧窑瓷器的,突出了钧窑釉色和开片的特点,也是喜欢收藏钧窑瓷器的原因。

钧窑天青釉始于宋代,钧窑天青釉呈淡蓝色,釉层厚而不透明,以铁的化合物为着色剂,因瓷器釉面采用铜、硅、锰等特殊矿物原料作浆刷制,再经1200度-1300度的高温烧造成器后出现窑变,颜色达到万件无重样的神奇效应。钧窑瓷器采用的胎土特别,烧造成器后呈坚硬的香灰胎,而天青色是钧窑瓷器精美的一类釉色,跟月白釉色相辅相成。

湖田窑瓷器 影青釉仕女俑一对


一对身披广袖通肩外衣,袒胸露腹,璎珞飘带环披,腰腹间有飘带作结缠绕,右臂自然斜搭膝上,闲散自在,悠然潇洒.仕俑影青釉一对,釉色莹润似玉,积釉深处色呈湖水深绿之色,细观釉面隐现冰裂之纹,系北宋湖田窑影青瓷精品之作。

宋·湖田窑影青釉仕女俑

宋代湖田窑影青釉仕女俑是一个数量最少、工艺品种最全、造型形象最为丰富的人物。不同时代的仕女俑艺术形象既打上了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印记,又集中反映了中国民间造像艺术的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宋代的影青釉仕女俑在唐代的发展基础上,造型已完全跳出了程式化的格局,或坐或立,姿态自然,婉转多变。这一时期的影青釉仕女俑的基本特征为:体态丰满,慈眉安详,开脸清晰,端庄大方,流露出一派自在安详的少女清纯秀丽的气韵。细品这对影青釉仕女俑,其堆塑精细,造型端庄娴雅,神情自在慈穆,具备宋代影青釉仕女俑的时代风格特征。

再来讨论这对影青釉仕女俑的胎质、釉色以及制作烧造之工艺特征。这对影青釉仕女俑,胎质细腻,胎体薄可透光,釉面滋润光洁,色泽青白,积釉深处色呈青绿湖水色,器表釉净光洁,如同青白之美玉。佛冠之云纹,衣饰及飘带、璎珞之堆贴捏塑,手法洗练,生动准确,极具神韵。此自在影青釉仕女俑之服饰装饰刻画极其精细,不仅在外表直观表现之上追求细节精致之美,而且在目光所不能及的细节处理上亦十分讲究。如在其广袖通肩外衣之底部就刻画有服饰皱褶之纹路,实属难得,可谓独具匠心。该观影青釉仕女俑之底部垫烧痕迹。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之烧造工艺,采用匣钵装烧,在器足或器物之底部以垫饼或立柱支烧,故其圈足或器物之底部均留有酱褐咖啡色之垫烧痕迹,此为鉴别影青瓷古旧新老之重要标识。此对影青釉仕女俑之底部垫烧痕迹酱褐咖啡之色及深褐痂状之垫痕自然清晰,老气开门,符合宋代景德镇青白古瓷烧造之工艺特征。

我们再来分析这对影青釉仕女俑之服饰时代特征。任何艺术的创作均离不开产生这一艺术作品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均或多或少地保存着产生这件艺术作品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印记。宋代妇女有头上戴盖头之俗。当时的这一宋代妇女的盖头佩戴风尚是在唐代风帽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其形式与唐代的风帽相似,宋人李嵩《货郎图》和《市担婴戏图》中绘有其样式。这种盖头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即用一块帛巾,将覆盖头部的部分缝制成一个风兜,戴时套在头颅上,露出脸面,多余的则作结披搭在背后。宋人《耕织图》中的农妇,江苏泰州森森庄宋墓出土的女木俑,均戴这种特点的盖头。这对影青釉仕女俑之后背,注意其头部特殊佩饰显然亦有这种宋代妇女普遍流行的盖头装饰的特点。这一细节,也进一步说明了时代特征,为鉴定此宋代自在仕女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综上所述,这对仕女俑是一件反映宋代湖田窑所烧造的影青瓷人物堆塑艺术成就的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鉴赏和收藏价值。初步估价800万以上。

故宫精美的陶瓷鸡首壶


鸡首壶是北方陶瓷的经典器形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鸡头壶瓷器造型了。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仿定窑白釉天鸡尊,清乾隆,通高24cm。故宫博物院藏。

天鸡昂首引颈,背驮撇口尊。通体白釉刻花装饰,鸡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画细腻,将雄鸡气宇轩昂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吉祥寓意。乾隆时期造办处曾制作不同质地的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掐丝珐琅天鸡尊

掐丝珐琅天鸡尊,清乾隆,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

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白釉刻花鸡冠壶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cm,足径7.4cm。

此壶扁圆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刻花叶纹。此器朴素粗犷的风格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气质。

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辽国后,将惯用的皮囊改变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故名鸡冠壶,此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名瓷欣赏—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名称】: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类别】:青瓷

【年代】:北宋

【简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这是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工匠艺人的睿智巧思。

【相关资料】:这件酒壶釉色呈橄榄色,属于“耀州窑”的产品。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八大名窑之一,它始于唐,兴于宋,衰落于明,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刻花技艺是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纹样轮廓,再在纹样旁用刀具斜刻,并剔去倒痕中的底泥,使纹样微凸,然后施釉烧制。成品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这件青瓷刻花倒灌壶实为耀州窑一件罕见的瓷器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