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广州瓷砖 > 导航 >

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广州召开

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广州召开

广州瓷砖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4-13

广州瓷砖。

2012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暨陶瓷砖能耗调查启动发布会,5月28日下午在广州琶洲展览中心B区1号会议室召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叶向阳、秘书长缪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令可以及来自众多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论坛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窑炉分会秘书长管火金主持。

缪斌在介绍今年国内陶瓷行业形势和实际情况时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具备由大变强的基础;但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生产成本、环境及资源因素的制约日益显现。在当今能源日趋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节能减排已成为陶瓷行业发展的唯一动力。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曾令可针对当前陶瓷窑炉节能减排的发展态势,就陶瓷窑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吴俊良作了“未来新型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报告,对挤出陶瓷板、中空板、半干压薄板等项目进行了前景展望。中鹏机械总经理万鹏、科达机电粉体工程事业部总经理段高峰、中窑窑业副总经理洪晓丹、中亚窑炉董事长徐胜昔、艾米陶机董事长冯智明、金刚企业集团董事长冯斌等在发言中分别介绍了在窑炉节能减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中国陶瓷技术装备的发展模式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机械与装备)是一对传统合作伙伴。这是为中国传统陶瓷发展过程所证明的。二十多年前,机械与设备落后,陶瓷制品生产也上不来,即便现在装备上来了,没有陶瓷生产的拉动,装备也上不来。就算生产与装备都上来了,还是需要相互补助,工艺与装备也才算能达到完善。二十多年前,中国陶瓷装备刚起步的年代,我便提出,纵观世界陶瓷业,凡是陶瓷生产发达的国家,也是陶瓷装备发达的国家,而且又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德、意、日、英均如此。那个时候的这些企业,也已经预见到发展传统产业,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有经济的支持、科学技术的支持。

中国陶瓷装备起步时底子是很薄的。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陶机厂;2.5吨的球磨机算大的了,现在普遍使用的大型原料加工装备、滚压机、等静压机、全自动压砖机、辊道窑、自动施釉线、抛光磨边机等等全部是后来开发的;机械与设备是分开的,干燥器、窑炉算设备,球磨机、成形机算机械,因为那时候没有联成生产线。

这些年的中国陶瓷装备业发展可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①体制变了,现在的陶企全是民营的,数量由原来的十多家增至大大小小几十家、上百家;②在竞争中求生存,大浪淘沙,形成了当代的中国陶瓷装备业大、中、小并存格局,各得其所,既竞争又合作又互补;③走现代科技自主开发之路,尽可能的将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服务于传统产业;④装备业从机修到行业到产业化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每年的办展、论坛、行业组织、进出口等都有了;⑤多元化发展,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向能源装备、深加工业、跨行业方向发展,立足于装备制造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⑥不涉足陶瓷制品业,几乎没有一个装备企业办陶瓷厂的。为什么?让人费思量,留待人们去评说。

装备业与陶瓷制品业的发展道路不相同,也不能相同,但装备业一举成为世界强者,是应受到尊重并从中得到启迪的。我以为,中国的陶瓷制品业应向装备业学习、借鉴。

中国(淄博)陶博会·新材料技术论坛取得成功


第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世界陶瓷采购大会·第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今天结束。由于淄博市各方组织严密,准备精心,通力合作,使盛会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达到了“形象更新、水平更高、成效更好、影响更大、一届更比一届好”的目标要求,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届展会布展面积达26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企业1000余家,参展产品品种达2万多种,开幕式当日参观者达5万多人,国内外参会的瓷砖代理商、供销商达8000多人,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陶瓷采购商和行业协会、进出口协会代表参加了展会系列活动,总交易额达48亿元,其中现场成交额20多亿元、达成协议意向28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本届活动以中国陶瓷科技城为依托,世界陶瓷采购大会取得巨大成就。是在总结往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功组织的一次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外陶瓷行业协会和陶瓷采购商的经贸盛会。目前中国陶瓷科技城已有200多家瓷砖生产企业营销总部入驻,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站式、国际化的陶瓷采购营销平台。

新材料技术论坛作为山东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省院合作的重大活动之一,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成为淄博市科技经贸交流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此次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成果丰硕:共推介项目7000多项,中国工程院21位院士和46名专家、16个国家的39名外宾、46名国家863计划项目专家、国内10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246名专家和研发人员出席,推介项目和参会人数为历届最多。经过与会各方努力,本届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和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成果对接洽谈会三大活动共对接项目1629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763项,其中合同151项,协议303项,意向309项,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66项,可带动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3.5亿元。在签约的项目中,院士项目46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3项,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重点项目52项。所签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药及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业高新技术等十几个领域。

今年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淄博举办此次盛会更加注重邀请有合作意向的国外大公司、大商社和国内重点贸易商代表参会,使项目洽谈的操作性更强、成功率更高。本次洽谈会共邀请国内外重要客商240余人,其中境外客商近200人。共达成投资合作项目154个,其中外资项目73个,投资总额15.5亿美元,利用外资额7.5亿美元;内资项目81个,投资总额117.8亿元人民币,外来投资额103亿元人民币。9月6日下午,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部分省市的200多位客商出席了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共签约80个项目,其中,外资项目40个,总投资9.1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额4.4亿美元;内资项目40个,投资总额90.2亿元,外来投资额达82.4亿元。

本次盛会还组织了精彩纷呈的陶瓷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陶瓷艺术事业的发展。成功举办了山东省陶瓷艺术创新评比、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选活动,来自省内十几个城市的65个企事业单位、236位艺术工作者的255个品种、1363件(套)作品参加了创新评比,评出的22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41个三等奖和8个评委特别奖,充分体现了山东陶瓷艺术的创新成果。同时,评出全省陶瓷艺术大师26名,全省老年陶瓷艺术家2名,全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17名。本届陶博会期间,作为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日用陶瓷馆――中国陶瓷馆日用陶瓷馆开馆,展厅面积达1500平方米,展品汇集了国内著名陶瓷企业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日用陶瓷精品3000余件。此外,举办了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珍妮特·迪布斯教授作品展、故宫陶瓷精品展、淄博名人名作展等一系列陶瓷文化活动。

与往届相比,本届中国(淄博)陶博会·新材料技术论坛由于展会规模进一步提升(创出诸多“历届之最”),办会水平进一步提高,展会内容进一步丰富,对外宣传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因此使盛会正在向打造知名展会品牌的目标迈进。

第十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在山东淄博举行


9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在山东淄博市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和研发人员;全国1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项目研发人员参加此次论坛。

本届新材料技术论坛,分别举行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中国(淄博)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系列活动,科技创新主题报告会、淄博高新区与高校合作共赢高峰论坛、青岛大学产学研合作专场对接洽谈会,院士行暨洽谈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

新材料技术论坛成为淄博科技进步的重要平台,前十届新材料技术论坛累计有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院院士203人次、专家326人次,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6名专家、学者,国内100余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3600余人次博士以上的科技研发人员前来参加,5155个技术合作项目在淄博落地生根,带动全市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44.83亿元。

淄博是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2010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授予淄博市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称号。

陶博会·新材料技术论坛举行成果发布会


9月19日,淄博市举行第八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世界陶瓷采购大会、第四十三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淄博会场)、第七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成果发布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利民向新闻界发布了此次盛会取得的各项成果。

陶瓷文化展览展示活动精彩纷呈,国际陶艺学会大会成果丰硕,打响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地域品牌。淄博陶瓷晋京样品展征集到该市历年来晋京的国宴用瓷和国礼样品近100个品种、1000多件作品,陶瓷精品展展出今年全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获奖作品和往届获奖作品,新中国淄博陶瓷回顾展征集各类作品450余种、3000多件,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汇聚了该市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大师的作品,陶瓷文化艺术论坛暨《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年会、“2008中国陶瓷行业市场营销峰会”、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淄博陶瓷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以本届陶博会为依托,中国陶瓷科技城加快打造国际化陶瓷营销平台。本届展会布展面积达30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企业1108家,参展产品品种达到2万多种,开幕式当日参观者达5万多人,国内外参会的瓷砖代理商、供销商达20000多人,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陶瓷采购商和行业协会、进出口协会代表参加了展会系列活动,总交易额达20多亿元,其中,现场交易额5亿元,合同交易额15多亿元。

新材料技术论坛向区域性科技平台迈进,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论坛共征集高新技术项目7000余项,对接项目1870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778项,其中合同183项,协议286项,意向309项,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17项,可带动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3.60亿元。在签约的项目中,院士项目55项,国际技术合作项目65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新能源项目90项,海洋药物项目36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52项。重点客商和骨干项目吸引力加大,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成效显著。本次洽谈会促成了186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287亿元人民币,外来投资额折合人民币共计19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88个,投资总额20亿美元;内资项目98个,投资总额146.8亿元人民币。所签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药及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业高新技术等十几个领域。签约项目突出该市产业导向,填补产业链空白并延伸产业链,以解决该市重大关键技术和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为重点,成为对接签约项目的一大新亮点。

文化与产业论坛召开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与产业论坛近日在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放,主办单位之一的泰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等出席了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博导、文化学专家王能宪,台湾海畅法蓝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恒,著名陶瓷营销专家汪光武,“景德镇学”首倡者陈雨前做客论坛,以文化为背景,聚焦不断拓展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如何立足陶瓷文化资源,振兴陶瓷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了一次科学的探讨与研究。

李放说,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景德镇,不仅创造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而且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形成了“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独特文化现象。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体现了景德镇人创新不辍、兼容开放、和美圆融的品质和精神。如何传承并且弘扬这些优秀的陶瓷文化,使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促进景德镇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具有积极的意义。此次论坛既是瓷博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又是一次在理论上对陶瓷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探讨。通过这样的探讨,进一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人们对陶瓷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引导产业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做大陶瓷经济总量。同时,也会不断扩大陶瓷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陶瓷文化的传播效应,提升瓷都景德镇的城市魅力。

论坛上,对话专家就“景德镇传统文化、景德镇优劣势、怎样突破文化创意、把做大做强”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让与会者对文化与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陈雨前说:“发展历史悠久,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我们不要简单把陶瓷成品看为文化,其实工艺、技术、器形、装饰等也表现为文化。”王能宪说:“景德镇有3个宝库。大量埋藏在地下的古窑遗址;至今仍活跃在陶瓷产区的老艺人、老艺术家;大量的文献资料。”汪光武说:“历史文化优势明显,没有人会怀疑景德镇该不该做陶瓷,只有怎么去做的问题。”长久以来,正因为景德镇有自己的优势,习惯让别人找上门,没有主动走出去,不懂得“通路”的概念。景德镇的很多资源都没有被正视,就是因为对“通路”把握不准。在谈到的出路问题时,汪光武说:“景德镇应该把生产高档日用瓷、精品陈设美术瓷作为产区定位,政府招商应该把好关,讲究质量和数量,树立1~2个样板工程。”景德镇要发展陶瓷工业,必须正视艺术优势、教育优势、艺术大师优势,学会走出去。对创新、发展的问题,专家提出,将艺术大师与产业相结合将会带动产业的发展,让艺术生活化、社会化。历史文化优势明显,对怎样做好本地陶瓷,专家说:“现在我们只有以产业为支撑,文化才会发展。”专家表示,发展要靠自身与政府。景德镇可以成立半官方半民间的陶瓷协会,在本地注册区域品牌,定位精品、限量生产,树立高档品牌形象。政府负责做产业规划,考虑如何将历史文化、陶瓷艺术嫁接到商品上。对政府招商把好关,讲究质量和数量,树立样板工程,带动其他企业聚集,从而带动整个产区的发展。

节能技术讲座 为陶瓷企业寻找突围之路


探讨行业转机,共谋发展道路。10月25日,由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八达通国际商品贸易港协办的“八达通国际商品贸易港推介会暨陶瓷节能技术讲座”在潮州市中国瓷都陈列馆举办,150位陶瓷名企商家共聚一堂,在营销和技术上寻找突围之路。

据了解,八达通主要经营陶瓷、灯饰、花饰、画饰等家具精品饰品和生活、商务用礼品;项目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拥有2500多间商铺、1000多个停车位的超大规模;二期将建造五星级酒店、仓储物流中心、餐饮项目等一系列高端的商务配套设施。项目位于广佛高速里水沙涌出口,离广州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八达通处于广佛商圈的核心位置,可迅速到达广州火车站商圈、乐从家具商圈及广佛产业群圈。

与会者共识,现时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已经慢慢放缓,从开始带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已经慢慢转向消费的提升;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抓住内销市场就是抓住财富,而八达通正为有实力的商家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随着广东省第三产业向西部和东南亚转移,广佛作为这个强有力链接点,未来必将成为背靠西部及东南亚产业为支撑,而八达通将成为抢占中国内销市场,辐射东南亚的交易桥头堡。在这次活动中,众多商家气氛极其热烈,并定于近日组团,到位于南海的八达通国际商品贸易港,开展考察、签约活动。

陶瓷节能技术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魏强主讲,言不多却有特别见解,好评者多。

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


对于中国陶瓷装备的现状我持下述观点。①这些年来中国陶瓷装备的生产发展为传统陶瓷产品的现代工业化生产进程及一举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关键作用是无人敢质疑和挑战的。当代的墙地砖生产线,从原料、粉料加工到抛光,除少数几台进口压机之外,全是国产的;当代的卫生洁具生产,几乎清一色的使用国产装备,使用进口日用瓷装备的微乎其微了;国外许多新兴的陶瓷生产国也逐步从中国进口装备。②原有分布于七大产区的陶机厂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退出或消失,企业和人员都换上新面孔,加工机械、技术、经营、服务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其中不少进入高科技企业行列。③国产装备生产能力基本解决了内需并略有余力搞出口,实用多于满足的赞扬,加工粗糙、寿命、外观质量、性能、必要的配套等等“历史问题”并没有多少改观,君不信,如果有两条生产线摆在眼前,一条是意大利做的,一条是国产的,你一眼就能判别出来这些差距。④陶瓷装备出不了“大老板”,三五个亿的年产值已经很了不起了。

出路往哪里走值得探讨。一个靠产品制造吃饭的行业,过去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都将证明专业装备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依靠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带动求发展。例如现在出现了大规格尺寸瓷质板材砖,就会带动新型装备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②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例如方型油缸果真的在压砖机用上,肯定将出现另一种成型局面,并且制品的质量有所提高;③依靠提升和配套开发求发展。例如除铁器的研发如果有突破性的进展,一些被废置的原料将被用上,现有的产品并非尽善尽美,可以通过提升产生新型产品。④依靠产业的延伸求发展。例如开发除尘、防污、环保产品。⑤从国家的产业政策找到新的发展思路。例如当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降耗、环保、节约,研制低质原料的综合利用必将需要一批配套装备。⑥提高陶瓷装备的价值和价格是必要的,当前陶瓷装备的利润空间太小(一般为3-10%以内),严重的制约着对产品研发、质量提高的支撑力。

节能减排政策下的行业洗牌 福建陶瓷发展论坛


12月3日,由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等主办的第二届福建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泉州举行。国内多位陶瓷产业的资深专家,与福建的陶瓷企业老总们齐聚一堂,就福建陶瓷企业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调整和提升,进行了热烈探讨。

在与国内其他陶瓷产区尤其是佛山的对比中,以泉州为主的福建产区,多年来由于历史的发展原因,企业规模、品牌实力与之差距较大。而且福建陶瓷企业一直专于外墙砖领域,受技术、资金等限制难以向内墙砖、地板砖等领域突破。在目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大幅上涨,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大背景下,福建陶瓷企业如何突围、如何提升品牌,已经是摆在企业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本次论坛即是围绕这些话题而展开。

要在人才引进上突破

邱东波(陶瓷行业资深专家、联硕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顾问)

举一个诺贝尔瓷砖的例子。诺贝尔的前身叫“金达”,也是1999年底才开始改革,导入品牌战略体系。但是,不到10年的时间,诺贝尔已经发展成目前国内陶瓷产业的领头羊了。这其中的本质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人才的因素。

其实,福建的很多陶瓷企业也想做高品质的产品,做高端的品牌,也很想从外墙砖向内墙砖、地板砖发展,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却一直难以逾越呢?一些在尝试做的企业,也往往只是去做做批发市场,没有人敢去拼品牌、拼终端,这就是限制。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福建人狭隘的地域观念,限制了福建企业的人才引进。比如,在其他产区的一些企业,年薪50万以上的职业经理人比比皆是,但是福建这边有吗?

所以,我认为,福建的陶瓷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思想上创新,要屏弃狭隘的地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进而在企业的发展上突破。福建的企业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纳贤才,走向全国。

开拓干挂式外墙砖市场

叶辉(房地产行销专家、深圳市建筑装饰市场研究会会长)

随着目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陶瓷产业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但是,从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福建企业主要在做的粘贴式外墙砖,却是处在市场逐渐萎缩的状况。粘贴式外墙砖主要使用在经济型商品房,在这块市场,有外墙涂料可以替代。相比之下,外墙涂料具有保温、节能等诸多优点。从国外的形势来看,外墙涂料替代外墙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的高楼越来越多,干挂式的外墙砖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相比干挂石材、玻璃它有着许多优点。但是,福建的陶瓷企业却疏于对这个市场的研究,还没有挖掘和开拓这块市场。

另一方面,福建的陶瓷企业往往把眼光放到商品房市尝装饰市场,忽略了一些大型建筑如机尝酒店的公装市场。你做一千个家装客户,可能还抵不过一个公装客户。公装市场往往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但陶瓷企业对这块做得比较差。

随着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的颁布实施,未来陶瓷产业面临

着大洗牌,对很多企业来说,未来可能是关闭,可能是搬迁。所以我也建议,福建的企业要及早做准备,企业要走向联合,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损失最小。此外,像对市场的研究、营销手段的创新等等,福建企业做得也还不够,应该对此不断加强和提升。

向上向专两极发展

张璐(知名陶瓷品牌管理专家、广州风和日丽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瓷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上游的生产成本在涨,但是下游的终端市场又难以提价。所以,外墙砖要突围就更加困难了。泉州陶瓷产业过去“无为而治”的发展,造就了今天市场无序、相互压价、竞争混乱的局面。其实,这就需要行业的大佬们联合起来,引导行业走向自律和规范。

福建的外墙砖产业发展,从市场定位和挖掘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跟广东的抛光砖很像。那就是,今后外墙砖的市场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而中间则肯定是断层的。

向上,就是说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做强品质、做大品牌,用专业的营销模式来打造,有配套完善的渠道建设,专注于高端市场。而另一种向下的,则是要靠规模,靠数量生存,比如,一条窑线就只做一种砖。定位于低端市场,利润不高,但是量大仍然可以达到营利。

其实,对陶瓷企业来说,最核心的仍然是产品的创新。比如说,现在的大楼越盖越高,几百米外都能远远看见,但是你看到的是什么?是色彩,而不可能是外墙砖纹路等等。所以,除了过去保护建筑的功能外,外墙砖还多了项功能就是美化城市,那么陶瓷企业是不是就应该从色彩的角度去多琢磨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广州召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陶瓷节能装备技术论坛广州召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广州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