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仿木瓷砖 > 导航 >

乌鲁木齐一市民收藏宋朝瓷枕头 价值八万

乌鲁木齐一市民收藏宋朝瓷枕头 价值八万

仿木瓷砖 古代瓷器枕头 古代瓷器价值

2021-04-13

仿木瓷砖。

有收藏小人书、钱币的,有收藏书画、玉石的……可您听说过收藏枕头的吗?

日前,家住新疆乌鲁木齐市北园春附近的黄北湖先生说,自家收藏的枕头是瓷器的。

据了解,今年40多岁的黄北湖是内地来疆的生意人,同时也是一个瓷器收藏爱好者。在收藏的所有瓷器藏品中,这件白底黑花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的瓷枕头,因渊源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黄北湖最心爱的宝贝之一。

“人这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如果枕头不舒服,睡眠就不怎么好。”黄北湖说,前几年他换了一个新枕头,因为枕头过高导致落枕,他突然想到,现在生产技术如此发达,枕头都不尽如人意,那古人的枕头又是什么样呢?

黄北湖查阅资料了解到,古人的枕头,材质非常多,有陶瓷的、玉器的、石头的,最有特色的应该是警枕——就是截一段木头做枕头,这应该是最方便的方式。如今很多枕头成为古董古玩,身价倍增,被藏者追捧。得知这些,这让一向喜欢收藏的黄北湖有了收藏一件瓷枕头的念头。通过了解黄北湖发现,古代的枕头也很讲究品牌。“就像我们现代人买东西总喜欢认个牌子,瓷器里,磁州窑、定州窑都是瓷枕里的知名品牌”。

2008年黄北湖在河北保定古玩市场遇到这个宋代磁州窑烧制的枕头,并花了3.5万元买了回来。“在古代瓷器是地位的象征,品牌瓷器只有贵族才有资格用,普通人还是用普通枕头。”黄北湖笑说,刚买回来时,他想找找贵族的感觉试枕了一下,结果感觉很不舒服,后就当藏品收藏、把玩了。

“这个枕头全名叫宋磁州窑白底黑花卉纹枕,根据当前同类藏品的相关拍卖行情及市场成交情况,目前这样一个瓷枕的市场估价在8万元人民币左右。”5月5日,我家有宝俱乐部特邀瓷器专家乔木上手鉴定藏品后,给出鉴定结果。

专家介绍说,瓷枕在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有资料显示,中国人睡瓷枕的历史是从隋代开始的,唐代开始流行,宋代就特别流行,当时瓷枕遍及大江南北。

历史回顾:古代枕头有保健镇宅等功能

据相关研究人员考证,古代的枕头比现在的功能多一些,兼具保健、嫁妆、镇宅、陪葬等功能。

“现在很少有人在送嫁的时候送枕头了,但在二三十年前,大部分人还送枕套,岁数大的人都知道这段历史,为什么呢?这就跟我们的陪嫁文化有关。”我家有宝俱乐部特邀瓷器专家乔木介绍说,现在的枕头还残存着一些古代枕头的功能,保健是第一位的,而瓷枕一般为镇宅而使用,这在《唐书·五行志》里有记载。TaocI52.coM

乔木介绍说,陪葬的功能不用说了,建国以后大量的出土报告中都有说明,尤其是宋墓。宋墓里出土的瓷枕非常多,这让很多人认为瓷枕就是为死人订烧的,作为陪葬所用。但知名收藏家马未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一篇相关文章中表示,因为出土的宋枕,很多上面都有文字,你不能判断它是为死人写的还是为活人写的,但是有的文字你可以看出它是为活人写的,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就是说,人多的时候少说话,没事的时候早回家,那么这枕头显然不是给死人枕的。

此外,古代枕头还具有一定警醒作用。因枕头与人关系密切,要睡觉难免先看一眼枕头。宋代的工匠们就利用了这一眼,在枕面上写上诸如“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等通俗的格言。

枕在宋瓷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画面记录了宋人的生活,体现了宋人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西安一市民收藏400多件太师少保瓷器


(记者赵媛)形状各异的瓷器,却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瓷器上绘制的图案都是狮子,从茶壶到碗,到茶杯,再到水盂,几百件瓷器,不管是文房用具还是生活用具,上面的那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都是最惹人眼的。这就是西安市民吴宏勃花了十几年时间收藏的心头爱—太师少保。

太师少保’是这种瓷器的名字,这种瓷器上面只饰狮纹,因为狮子有瑞兽之誉,在中国的文化中,有‘龙生九子,狮居第五’的传说,所以上面多会绘制一大狮子一小狮子,谐称‘太师少师’或‘太师少保’。有黑狮子、黄狮子、红狮子和蓝狮子,其中黑、黄比较少见,现在最常见的多是红狮子。再加上在古代这种瓷器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所以也就得到了‘太师少保’这个官名为名。”吴宏勃介绍说,“太师少保”出现在清光绪年间,民国时期是顶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就慢慢不再生产了,自己十几年只喜欢“太师少保”,虽然在瓷器收藏中,“太师少保”算很低端的,很多人都看不上,但是这些狮子吉祥的寓意却让自己着迷。近十年来,他把心思和积蓄都花在了“太师少保”上,收藏了大概有400多件,就是希望把吉祥如意留在身边。

郑州一市民18年收藏20万枚古陶瓷片 市值超百万


汉代的作料盒

出土东汉时期的老母鸡抱小鸡,可谓栩栩如生。

汉代的化妆盒貌似蒸笼

有人戏言:任兴琪收藏的不是瓷片,是金条。

18年的淘宝生涯,让他收藏近20万枚古陶瓷片。可别小看这东西,据专家研究断言,这里云集国内各大窑口标本达200余处。就其商业价值来讲,每枚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就其学术价值来讲,有着不寻常的标本意义。其实,这些只是收藏者宝库中的冰山一角。

汉代的调料盒、化妆盒,唐代的白瓷,北宋的黄釉执壶……这些曾经的古品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牛人

千件陶瓷打造我省民间瓷器标本

“这是秦砖,那是汉瓦,这些瓷片分门别类地涵盖了历代国内200余处窑口的标本……”11月6日上午,位于郑州市长江西路与三环路交汇处的一个三层小楼内,来自省内的几位考古专家对此赞不绝口。

展厅内陈列着近千件陶瓷艺术品:彩陶、古瓷、秦砖、汉瓦、封泥等等,历史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

借用一位专家的话说:这里就是一部近乎完整的古陶瓷文明史。而创造这个“文明史”的是郑州市市民任兴琪……

“变个人秘藏之宝为社会共有之物、开创民间瓷器及各窑口标本事业的新途径和体例,并最大意义上发现与实现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兴琪的自我定位。

惊叹

一枚青花瓷片价值上千元

走进这个标本中心,首先接触的是用玻璃框陈列的一枚枚碎瓷片,在外行人眼里,这些碎瓷片可能是一文不值,事实上,这是宝贝。从商代的陶片,再到汉代的彩陶……任兴琪的讲解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

“这是元代的青花瓷……”任兴琪介绍,青花瓷近年来一直是收藏界的大热门,一片很普通的鸡蛋大小的元代青花瓷片市场估价也得上千元。据了解,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这足以说明元代青花瓷的珍贵程度。

“我这青花瓷瓷片不多,仅有两箩筐……”这么值钱的“东东”,在任兴琪这里,用箩筐计算,不能不让人惊叹。除这些比较珍贵的瓷片标本外,任兴琪共收藏古瓷片近20万枚,有人戏言:任兴琪收藏的不是瓷片,是金条。

由于古瓷片近年来交易较为活跃,市场上也有人将新瓷打碎后经人工处理当作古瓷片出售,对此,任兴琪提醒,买古瓷片者要慎防造假者的心理战术,最好能请有经验的收藏人士把关。

感受

18年收藏之路有点苦

谈起他的收藏史,那得从18年前说起。

1991年4月,任兴琪看到电视上报道我国瓷器等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后,他突发奇想,何不从民间收集瓷器,不让更多的中原古陶瓷流失,尽自己微薄之力。

之后,任兴琪便爱上了“淘宝”之路,一发不可收拾。每到节假日,他和朋友开着那辆老爷车就上路了,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淘遍了河南及周边各个省市的古玩市场。

伴随任兴琪兴趣的增长,另一个问题困扰着他:资金从哪里来?眼看着家中所有的收入换来了旧盆子破瓦罐,任兴琪犯了愁。好在妻子没有埋怨,还答应为丈夫分担忧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妻子下海经商,开办一家企业,当时正赶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上奇缺,妻子捞上个人事业上的第一桶金,同时,也给任兴琪注入了勇气和活力。

愿望

将来举办标本展览

每每淘宝遇到自己喜欢的陶片,任兴琪便会兴奋得整夜睡不着。他拿着放大镜欣赏着,爱不释手,然后查资料,请专家鉴定,最后,干脆试探着学修补陶瓷这一行当。随着陶器标本的越积越多,任兴琪开始发了愁,如何打理?

2007年,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任兴琪付诸实施——开办一个民间瓷器标本中心……

一年后,任兴琪便雄心勃勃的开始了。但真正地梳理瓷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查资料、咨询专家,一直到修补各年代陶瓷标本。今年年初,他的标本中心终于有了雏形。对于其瓷器标本中心来讲,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虽说没有开放,可这里每年都会接待慕名而来的一些学者和专家。

任兴琪说他想打造中原瓷器标本中心,不想再让河南陶瓷文物、文化流失。“下个月,我准备举办一个标本展,同时我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一个交流、探索、学习的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让更多的文物能保存下来。”任兴琪说。

乌鲁木齐市市民收藏青花瓷壶 真假需专家鉴定


“我家里有一件青花瓷,是个茶壶,但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5月22日,本报热线接到市民马秀玲打来的电话。

当天下午,在首府南昌路马秀玲的饭馆里,记者见到了用报纸包裹着的她所说的青花瓷。这个看似茶壶的白色瓷器,壶身上绘有一老一少两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且两组呈对称分布的蓝色图案,壶身高约10厘米、直径约13厘米,壶嘴残缺只剩下侧身的一个小口,小口上方和对称的另一侧相同高度留有把柄的残缺,壶口和壶的底座都为圆形,壶口一周留有陈旧的茶垢。

现年41岁的马秀玲告诉记者,这是她19年前回老家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王家山村探亲时,从她大姐家找出后带回来的。

她指出壶身的两组人物图案乍一看似乎是完全相同的图案,并且呈对称分布,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两组图案中少年的右手手指一个为5只,另一个是6只。

“当时我大姐家还住在窑洞里,这个瓷壶就扔在她家另一个堆放杂物的破窑洞里,黑乎乎的,都是油污,看起来脏脏的。”马秀玲说,当时她问是什么东西,她大姐说,“是个烂茶壶”。

马秀玲觉得很可能是个宝贝,就用洗衣粉洗了一下,这才看清原来是个壶嘴和把手都坏了的白底蓝色图案的瓷壶。此后,她带着瓷壶回到了新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虽然和父母从奎屯搬家到了乌鲁木齐,并且又搬了几次家,但她把这个破瓷壶一直保存着。

后来,她用洗衣粉和清洁球把瓷壶差不多完全洗干净了,她才看清壶身上的蓝色图案原来是一老一少两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用清洁球擦洗的过程中,她虽然把壶身表面打磨得不再光亮,但蓝色的图案就像是渗透的一样,并没有被磨去。她认为瓷壶的上色技术不一般。

前些日子,马秀玲在电视上看到,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青花瓷展览,通过与电视上看到的青花瓷对比,她发现自己的瓷壶和青花瓷很相像。

“我认为我的(瓷壶)也是青花瓷,是个值钱的宝贝,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马秀玲说,当她两天前看到本报报道《霍城农民邂逅元代青花凤首扁壶》的报道后,她决定给自己的瓷壶验明一下真假。

马秀玲告诉记者,她奶奶的弟弟曾经是国民党期间平凉县的县长,她的父母50年代来到新疆,当时留下她的大姐在老家。在她的老家,很多村民都从地里挖出过瓷器、铜钱等文物。至于她的青花瓷壶,从当年被扔在大姐家的窑洞,以及从壶口的茶垢来看,应该是早些年家里的老人喝茶用的茶壶,因为当地的回族老人历来都有用小茶壶喝茶的习惯。

外销瓷瓷器收藏后一块价值洼地


清康熙青花葫芦赏瓶

清康熙青花山水四开光莲子盖罐

双圈押花款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花觚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以6888.5万元成交

嘉宾主持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聂来阳(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广州市古玩行业商会副会长)

特邀嘉宾陈少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收藏家联合会主席、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

本版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许悦黄璨实习生卢启文刘安安

十年前,清三代的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也就几千元、几万元。但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爆发性繁荣,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达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了。就在很多瓷器收藏爱好者慨叹无从下手的时候,事实上,却有一个板块正在冉冉升起,那就是外销瓷。

与雍容华贵、中规中矩的官窑瓷器相比,这种以出口创汇为目的外销瓷风格上更为自由活泼,但因多是日用瓷,存世量相对也较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外销瓷并不受国内藏家认可。直到今年5月12日华辰春季拍卖会,一件元青花鱼藻纹大盘创出6888.5万元的高价,收藏界才开始重新审视外销瓷的投资收藏价值。但即便如此,目前国内外销瓷的市场价位,不及同等内销瓷价格的1/2。可以说,外销瓷就是瓷器收藏最后一块价值洼地。

说历史

元青花主要是贸易用瓷

赵利平: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英文以China(瓷器)冠称,但大部分人应该不知道,在数世纪前,这饮誉世界的China(瓷器)指的并不是代表中国顶级陶瓷工艺的官窑瓷器,而是那些远销欧洲各国的外销瓷。对于中国瓷器历史发展中不可割裂的一段重要历史,目前收藏界,甚至全社会对外销瓷的关注度和认知程度都不是很高,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外销瓷曾经的这段光辉历史。

陈少湘:外销瓷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瓷器远销海外了,到清朝康乾盛世的时候,外销瓷的出口数量达到了顶峰,直到现在,仍然还有瓷器出口。外销瓷贸易之所以在清朝时期最繁荣,是因为康熙年间皇帝比较开明,开放了海禁,催生了广州的十三行,那个时候清朝就是用大量的丝绸、陶瓷、茶叶去换取白银、鸦片和其他贸易产品。

聂来阳:我在海外待了32年,时间大多花在了瓷器研究上,目前在国外最多的外销瓷就是广彩。追溯中国外销瓷的历史,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唐朝时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对外输出唐白瓷和唐三彩;第二个阶段从元朝开始,当时的中东国家开始从中国定做大件的瓷器,不但图案是他们提供的,还要求用进口料。因为当时中国瓷器用的青花料是平等青、回青、浙江青,还有岭南的土青,但是硬度都不太好,于是他们就从苏门答腊岛进口了一些青花料。在元青花中,大罐、大瓶、大盘、大碗主要是为了适应中东地区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带了不少瓷器分赠沿途各地,这时外销瓷的风格与前朝也不一样了,但做工仍十分精致。但从万历年间到嘉靖年间的外销瓷,都比较粗制滥造,纯粹为了出口而出口,这是第三阶段。现在我们在海外看到的“海捞瓷”或者叫“沉船瓷”,多是元末明初的外销瓷。

第四阶段是从明末清初到康熙末年,在康熙四十八年到五十二年间,中国的瓷器一船一船销往海外,这一时期的许多瓷器因沉船而封存在海底。康熙时出口的瓷器大多也是外国定做的,但仍以中国的传统图案居多,而不是西洋画。直到雍正和乾隆年间,大量出口的外销瓷才画上了西洋画,是按照当时国外提供的图案烧制的,正是这个时候,广彩开始出现。当时广东没有好瓷,就从江西订购瓷胚运回广州,再按照国外提供的风格进行加工。那个时候,全世界的瓷器全都是广彩,所以广彩是广州的骄傲。现在有些人看低广彩,但假如你现在手中有一件雍正时期的广彩,那就比官窑还珍贵。

陈少湘:外销瓷的发展的确很大程度取决于来料定做和来样定做,虽然当年大量销往国外的瓷器是民窑而非官窑出品,但当时有一些外销瓷并不亚于官窑。另外,因为当朝的官窑不能出境外销,一些外销瓷在制作上还有意模仿前朝,例如同治或道光年间的外销瓷,就模仿康熙年间的瓷器并烙上官款。

这里我们还要将外销瓷与因盗墓而外流的瓷器区分开来,外销瓷和外流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说收藏

外销瓷中西合璧大胆不拘

赵利平:我们总结一下外销瓷的几种外销渠道:一是对外馈赠输出;二是通过贸易输出;三是外国订制批量输出。这些外销瓷的风格和个性都很明显,如订制的图案是西洋画风,但却是用中国的笔法画出来的。但很多中国传统的藏家不认可外销瓷,说它不中不西不入流,两位如何看待外销瓷这种中西合璧风格?

陈少湘:外销瓷普遍带有很强烈的来料加工、外商订制的风格。官窑是不能乱画的,但外销瓷作画就没那么拘谨了,在中国传统技法中融入西方美术元素,给人的感觉更好,很大胆。所以我对外销瓷开放的创作、异国的情调、不拘谨的画法是持一种欣赏的态度。

赵利平:那我们应如何区分外销瓷和内销瓷呢?哪个年代的外销瓷更有价值?

聂来阳:这分两种情况,康熙年间对外开放,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传教士、牧师觉得有中国文化图案的瓷器很漂亮,所以他们带回国的瓷器很多都具有明显的中国元素和历史故事,这种外销瓷既不是来料加工也不是来样定做,很难分辨。另一种外销瓷被做成八角形或者六角形,这和我们的风格就不一样了,这种外销瓷在乾隆年间很多,这种风格的外销瓷很典型很容易分辨。

另外还有一些特点值得注意。清朝康熙二十七年以前的瓷器都不落款,因为当时许多制瓷的师傅都是从明朝遗留下来的,他们不认可清朝皇帝,也不舍得丢弃明朝的旧名,所以落款多以双圈、秋叶、两条鱼等图形代替,我们叫押花款,代表这是官办的,不是一般的东西。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规定一定要写款,所以瓷器上才写上了大清康熙二十七年,正式带款。

陈少湘:很难说哪种外销瓷更有价值,收藏本来就是各有所爱。但最好的应该是康熙年间的青花瓷,造型好,图案也好,应该说外销瓷是在康熙年间达到了顶峰。

赵利平:如何挑选外销瓷?

陈少湘:挑选外销瓷首先要看瓷器本身有没有变形。可以将瓷器倒扣在一块平板玻璃上移动,如果会叽里嘎啦响的就说明不够好;第二,不要挑选有窑缝的瓷器,窑缝是瓷器烧制时就已经产生的裂缝,是先天不足而不是后天造成的;第三,要买“全美”的。很多外国人会在中国的花瓶上凿个洞改成灯罩,这样的瓷器就不要买了;第四,如果买的是外销的青花瓷,那要选花色好的,如果是彩的,就不能有脱釉,红色绿色掉得一块一块的就不能要。另外,有成双的最好买一对。

说市场

外销瓷未来价值有望翻一番

赵利平:外销瓷多是日用瓷,存世量相对也较大,现在国内收藏外销瓷的藏家是不是相对较少?外销瓷的市场表现怎么样?未来的升值空间有多大?

聂来阳:现在外销瓷的市场并不好,很多人不喜欢收藏外销瓷的原因,一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不喜欢瓷器上有西洋画;二是外销瓷的价格目前很低,同等价值的外销瓷,价格还不及内销瓷的1/2。打个比方,一件内销瓷两年前拍出100万元,两年后拍卖行能出150万-200万元收回。但外销瓷两年前的拍卖价50万元,两年后最多也就值50万元。所以现在国内的瓷器藏家,只有20%左右的人会收藏外销瓷,而且在他们的藏品构成中,外销瓷也只占20%左右的比例,系统收藏外销瓷的藏家极少。

陈少湘:目前国内卖外销瓷的人,手上的东西大多是从国外的古玩店或拍卖行买回来的,算上投资风险、外汇比率风险、运输风险,在国内出手的时候肯定会提高价格出售,买家就会质疑卖家是否赚太多。比如拍卖价2000英镑的外销瓷,没理由回国以后也卖2000英镑,加上成本,起码要卖3000英镑。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加国外的拍卖会,可以以便宜很多的价格买回外销瓷,那么逐渐就会发现国外买回来的外销瓷,和国内在售的外销瓷无论在画工、胎质、泥质、断代等方面均无两样,但价格却会便宜70%,所以也就导致了国内的外销瓷不好卖。

聂来阳:目前国外的很多瓷器拍卖会,90%的瓷器都是外销瓷。除拍卖行外,国外的古玩店、跳蚤市场也都有外销瓷卖,买家以中国人居多。

陈少湘:我觉得未来外销瓷的价格还是要升的,而且升幅会比较大。一是外销瓷现在已经逐步被国人留意;二是现在人们出入境更方便,也会逐渐到国外淘东西;三是国外收藏外销瓷的多是庄园主、农场主,大家族、基金会的继承人,隔了几代人之后,他们开始陆续抛出外销瓷,随着市场上外销瓷数量的增加,市场的流动也会带动外销瓷价格的上涨。

聂来阳:未来外销瓷的价格肯定是要涨的。本来瓷器的数量就只会越来越少,一是因为中国瓷器多为实用,瓷器的损坏严重;二是在“文革”时期,国内许多瓷器被砸烂毁掉了,而国外的瓷器保存得比我们好。而且现在大家收到了好瓷器都不拿出来了,外销瓷的价格一定也会跟着走俏。

虽然现在外销瓷的价格涨不起来,但它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大,因为现在国外的藏货其实也不多了。瓷器的价格取决于断代,外销瓷的断代已经表明了它就是有这么高的价值。现在有几百年历史,并且保存又好的外销瓷,已经不容易找到了。而且很多外销瓷真的画得很精细,可以与官窑瓷器相媲美,但现在外销瓷的市场价格不到国内同类型瓷器的一半,所以未来的升值空间非常大。

赵利平:那外销瓷的仿品会不会少一点?

聂来阳:也有假,但因为外销瓷不比官窑瓷器价格高,所以赝品也只是普通仿品,不是高仿品。造假的人瞄准的是中国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以为外国没赝品,所以在国内仿制后销往国外,出国走了一圈,又被中国人买回来了。这种造假手段骗的都是些初级藏家,我们常年玩瓷器的人上手多了,一个碟子上手,掂一下重量就知道真假了。因为以前的瓷器是用柴火烧的,而现在普通的仿品是用煤气、电烧的,出来的瓷器重量会重一点。而且用柴火烧出来的瓷器上面会有火屎,而用煤气、电烧,温度控制得很好就不会产生火屎。

知多D

外销瓷

中国自17世纪起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创汇销往国外的瓷器就叫外销瓷。专家介绍,当年大量销往欧洲的瓷器是批量生产的民窑,并非官窑。西方包括日本见到的中国官窑,要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毁圆明园以后。也就是说,在20世纪初之前,西方人是没有见过中国官窑的。

所以,曾于数世纪前,就以China(瓷器)之称饮誉世界的瓷器不是官窑,而是外销瓷。20世纪后,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也开始制作瓷器,仿制的也是外销瓷。外销瓷在西方世界的影响远超官窑。

据《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记载:“从1602年至1682年,短短80年里,中国瓷器的输出量竟达1600万件以上。”据西方学者焦革研究,18世纪欧洲所进口的瓷器恐怕超过6000万件,甚至达到1亿件。19世纪,因战事不断,出口瓷器有所减少,专家估计也有3000万件以上。

但据瑞士知名西方古董公司负责人甘文乐介绍,欧洲确实藏有大量瓷器,但由于战争等原因,现在大约只剩下十分之一,一两千万件,能在欧洲市面上流通的只有50万件左右。

外销瓷的国外拍卖市场比较成熟。在2011年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清嘉庆外销葡萄牙青花瓷以约合358.7万元人民币成交,另一件明早期外销到伊比利亚的青花长颈瓶,最终以311.3万元人民币成交。

目前在国际拍卖场中,外销瓷拍卖分为两类:一类是“沉船瓷”,另一类是西方贵族家庭继承下来的瓷器。

现代瓷的收藏价值


如今在瓷器收藏领域,明清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由于目前古玩市场里所见的古瓷十有八九都是赝品,使许多初涉收藏领域的瓷器爱好者敬而远之。而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器在近几年来反倒越来越被一些收藏爱好者所看好。

现代瓷一般指的是建国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由于现代瓷缺乏一定的历史积淀,原先并不被藏家们所重视。事实上,一些现代瓷作品尤其是能反映新中国制瓷工艺水平的瓷器,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因此不少投资者在近年来开始瞄准了具有升值潜力的现代瓷品市场,现代瓷中既有可供传世的名家珍品,又有供收藏界交流的收藏佳品,还有一些则偏重于陈设的瓷器。如果你想做少许的投资,可以选择那些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收藏。现代瓷品中还有一种极具收藏价值的“文革”瓷器,眼下正成为收藏界的热门新宠。由于“文革”瓷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多为瓷像和像章,此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其图案多为毛泽东语录、诗词、工农兵图案、英雄人物形象等。由于“文革”瓷生产年限很短,对于收藏者来说,它就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且增值潜力较大。目前一些较为罕见的“样板戏”瓷像价格大都在五百元至数千元之间。而珍品花瓶的价格已超过万元,且仍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在北京的一次国际拍卖会上,曾有一件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图案为“毛泽东去安源”的立式瓷瓶拍出过2万元的高价。

投资现代瓷器,可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应从美化家居、个人欣赏角度作为出发点,且买进价格不宜过高;第二,作为中长期的考虑,应挑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大师们的作品,售价大致在两三千元至万余元;第三,收藏一些存世量较小的“文革”瓷器,其增值潜力较大;第四,时尚类的收藏者可挑选一些器型别致、绘图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传统类的收藏者则可以造型规整、器型传统为首选,至于选择大件还是小件则看个人的经济实力与喜好。应该说,当今制作精良的瓷器作品,只要投资得当就会有相应的回报。

汝瓷的收藏价值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北宋时产于河南省西南部宝丰县(原汝州所辖)境内的御用汝瓷,工艺精细,色泽美丽,传世品稀少,数百年来,一直为收藏家们所青睐。

北宋是我国瓷器制造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的产品达到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顶峰,而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被后人列为五窑之首,列于云蒸霞蔚、如冰类雪的钧瓷之前。汝瓷胎质细腻,造型工整,以名贵玛瑙入釉,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如雨过天晴;釉面平滑细腻,犹如美玉;器表有极小的开片,纹同蝉翼,细碎繁密;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光照之下忽隐忽现,似晨星闪烁;满釉裹足支烧,支钉痕细小似芝麻,整个器形呈“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征。

在汝瓷所有的特征中,最为独到的是其“雨过天晴”般纯正天青的釉色。相传,北宋时,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后天空呈现的颜色,令微宗甚是喜欢,于是给烧瓷工匠传下圣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的这道圣旨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最后是汝窑的工匠取得了成功。虽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汝窑在釉色方面的匠心独运。

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中原,窑工南迁。仅仅盛烧二十余年的汝瓷,不但工艺神秘失传,就连窑址也不见踪影。北宋之后,历朝历代都曾尝试恢复汝瓷工艺,明清皇帝在江西景德镇组织了御窑烧制御用景德镇瓷器,然后将全国的优秀工匠集中到景德镇,仿烧各大名窑产品,其他四大名窑均仿烧成功,唯独汝窑难以仿成。建国后,汝州市也有几家仿制汝瓷的工厂,但一直没有生产出真正的汝瓷。汝瓷难仿,主要在其釉色,这种纯正天青的釉色在史料中记载甚少,按照化验的成份,调配烧制后呈现出来的釉色却不是天青色。

由于汝窑是官窑,直接由皇宫控制和经营,其产品专门为皇宫服务,而非商品生产,所以传世汝瓷非常稀少。据统计,全世界现存汝瓷传世品仅70余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一直以来,一个汝窑瓷片,就比黄金还贵。

令人惊喜的是,经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汝窑窑址之谜已经得以破解。1950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工作的陈万里先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实地的考察,最早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1987年——2000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次的勘察与发掘,终于在宝丰清凉寺四户村民的房屋之下,找到了汝官窑中心烧造区,发现了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灰坑和水井等,出土了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火照及插饼等窑具,以及相当数量的汝官窑花瓶等器具。在这些瓷器中,有一些是传世品中不见的新器形,如薰炉、套盒、梅瓶、方壶、小碗、大盆、板沿盘、莲纹碗和莲纹盏托等。

汝窑遗址的发现为世人恢复汝窑工艺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朝一日,汝窑烧制之谜也会破解,重新恢复生产的汝窑制品,将会给更多的人“雨过天晴”般爽心悦目的美感。

仿古瓷也有收藏投资价值


北省收藏家协会现代陶瓷艺术会会长、资深收藏家陈也君女士,建议收藏爱好者可把眼光放在当代艺术瓷和当代高仿古瓷上。她认为现在正规的厂家制作的仿古瓷在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有些瓷器利用高科技进行分子分析,重新配制原料配方,制作出来的产品用料之昂贵,耗工之巨大,工艺之精湛,达到了足以“乱真”的效果。还有些仿古瓷是仿制古瓷的技法,其中加上了艺术家的构思和创作,形成个性的艺术风格,说明它本身已经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了。他们以新仿品出售,开门见山,没有作旧,没有欺诈,卖者坦然,买者称心。况且,今日之新瓷,百年、千年之后不也成了古董吗?这样制作出的仿古瓷就是收藏的精品,价格也比较合理,是收藏者的最佳选择。

景德镇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黄云鹏、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邵继梅、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廖传铭、广州东方博物馆馆长周勇等也表示“仿古瓷亦有收藏投资价值”。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要收到那么多的稀世珍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买到赝品而懊悔莫及,但把那些高仿、精仿出来的仿古瓷作为喜好的藏品也不是一件憾事,至少没有那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此外,仿古瓷格调高雅,富有传统气息,也是现代家居装饰装潢和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和最佳选择之一。但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表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就从高位收起,比如高级工艺师以上级别的作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最保险。此外,有些年轻工艺师画得很好,师承也不错,价位低的话可以收藏。有一些仿制品,图案是印刷的,很死板,可以看到网纹。还有很多街边店卖的景德镇陶瓷,大多是用批量注浆坯印刷的,这些就不要贪便宜购买,现在基本没有捡漏的可能。

7501毛瓷的收藏价值


7501毛瓷是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的简称。197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考虑到毛泽东年事已高,特地为他定制了一批美观、适用的生活专用瓷器。1975年1月,隶属于轻工业部的工业科学研究所将这一任务作为至高无上的政治业务,组织了40余位顶尖高手,集合了当时我国陶瓷工艺技术最高水准的设计、制作、绘画、调色配方、烧窑等各方面的高级专家和技术工人进行科研攻关,用稀有且储量已经枯竭的特种陶土即江西抚州临川高岭土作原材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这项工作被称为“7501工程”,7501毛瓷也因此得名。除了送往中南海等毛泽东生活的场所外,7501毛瓷大部分作为陶研所职工福利分发而流入民间。三十多年来,7501毛瓷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收藏品种。

7501毛瓷的定义

对于7501毛瓷,社会上有多种称呼和理解,并且还发现了“7501”款识的毛瓷。又因新中国成立后,像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都为中央烧造过生活用瓷,有的也称为毛瓷、中南海用瓷等。实际上,7501是当时的秘密工程代号,7501毛瓷是特指的一批瓷器,不能再生再造,也肯定不存在带“7501”款识的毛瓷。7501毛瓷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时间上,是在1975年1-9月之间生产的或者试制的。

2.制造者,是轻工部陶研所7501工程项目组,而不是某个个人或几个人,也不是轻工部陶研所。因为,7501工程项目组是实际存在的。

3.用途上,是为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专门设计、制造的生活用瓷。也有人认为通过挑选后送到中南海的才算毛瓷。但是,把毛瓷概念限定在为毛主席专门设计、制造这个范围,更为全面,更为科学。

4.形式上,既有送往中南海的成套优质品,也有留在陶研所的剩余品种;既有成品,也包括试制品和瓷片;既包括瓷器,还应该包括图纸、工具和原料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给7501毛瓷下定义:1975年1-9月间,轻工部陶研所7501工程项目组专门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造的生活用瓷及相关物品。

归纳起来,毛瓷的收藏价值包括有特点的文化价值、丰富的收藏因素和极少的存世量三个主要因素。

7501毛瓷的文化价值

7501毛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奠定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1975年的1-9月,当正值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中国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无与伦比,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曾有一位毛瓷设计的关键人物回忆:我出于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无限崇拜、无限敬仰的心情,暗暗定下决心,要毫不声张地执行这项任务,并且一定要做出高质量的、朴素优雅、让毛主席看了喜欢的瓷器餐具。还有一位参与者说:我们为毛主席烧制家用餐具瓷器,完全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和爱戴的心情,当作一个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绝对是毫无私心的。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只要是为毛主席,就可以做到赴汤蹈火,毫不犹豫,贡献一切。正因为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制作的瓷器,其精工细作的程度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是精品中的极品,无论是设计、用料和制作工艺,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就是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这个特征正好被7501毛瓷的设计、试验和制造所承载。所有生产设计人员满怀的虔诚之心都凝结在瓷器之中。这种虔诚之心是真实的,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空前绝后,更是无法复制的;这种虔诚是发自内心的,不为名,也不为利。这种特征的合理承载,这种虔诚的不可复制性奠定了7501毛瓷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官窑和御窑的地方。2008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最后的虔诚:7501毛瓷展”,可以说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7501毛瓷价值的实质。

文化价值当然也包括艺术价值。7501毛瓷在工艺美术方面也卓有成就。

其一,轻工业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是当时唯一的集科研、生产于一身的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集结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代表了“景瓷”的最高水平。7501毛瓷的设计方案凝聚了陶研所十几位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了创作灵感,采用的梅花、桃花和芙蓉花都是毛主所席喜爱的花卉。瓷器上水点桃花,浸透着粉润的色彩,宁静素雅,祥和大气,充满诗情画意;手绘的翠竹红梅,简洁明快,恰到好处;芙蓉对花,表里如一,风范卓越,象征了毛主席作为革命者、诗人的伟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其二,7501毛瓷采用高温釉下五彩工艺,半薄胎高白瓷釉下彩,工艺制作极为精细,手工在瓷胎上直接绘画,一次烧制成功,与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各阶段重要的发展工艺一样,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因此,7501毛瓷还承载了陶瓷历史工艺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其三,7501毛瓷集中了最优秀的陶瓷人才的智慧,集新构思、独特造型设计和全手工制作工艺于一身,是众多艺术大师集体流水创作的精品。如画梅枝的是王锡良,竹叶是戴荣华,水点红梅是徐亚凤……,全部手工制作,极具神韵而又似模印一般的一致,其精良高超实属罕见。其设计和试制次数之多无法统计,成功率相当低。正是这种不惜劳力、不惜工本、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使7501毛瓷屹立中国瓷器之林而流芳百世。

7501毛瓷不仅是生活用品,还是超越生活的艺术品,在那个高大全、红光亮的特殊年代,是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源自时代、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

7501毛瓷的真伪

真伪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基础,7501毛瓷更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7501毛瓷市场价格的突起,仿制者就没有中断过。甚至参与7501毛瓷试制工程的部分人员也参与了有组织的仿制工作。因此,鉴别真假毛瓷是一个专门而严肃的课题,需要收集各种仿制品的资料来专门论述。目前鉴定7501毛瓷的真伪,最主要的办法有两条:

一是考证收藏品的流传。考证7501毛瓷的流传相对来说比较有把握一些。因为市场上流通的7501毛瓷绝大部分是从陶研所的老职工家里出来的。陶研所老职工及其子女的拥有、消耗和转让还是比较清楚的,有的在外面经过一两次的转手,也知道其脉络。即使是1996年拍卖的那批,也是被个别人集中购买。

二是专业人员的比对鉴定。任何鉴定最可靠的办法是与标准器的比对。请看过标准器较多的专家,特别是某门某项的权威专家把关,是比较可靠的。

7501毛瓷的优劣与套型

7501毛瓷优劣的鉴别与其他瓷器是一样的。有资料讲,除了送给中南海等毛主席经常居住地点的7501瓷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他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其实,7501毛瓷应该有不完整的试制品(大量白皮器物、试制时釉面开裂的器物等)、试制成品和合格品三部分组成。一些不能再使用的确实也销毁掉了。目前流传于世的主要是试制成品和合格品。因此,并不是说除了送给毛主席使用之外的都不合格了,后来还有一部分是送给其他重要人员使用的。另外,有相当多的毛瓷都经过使用,大多数使用者并没有格外珍视。1996年7501毛瓷专场拍卖前在陶研所征集的时候,不少陶研所家属提供的是正在家里使用的毛瓷,也有少量的损坏。

7501毛瓷的品种非常多。有的亲历者认为只有38种,但根据大多数参与试制和生产的人员回忆,结合现存的器物,7501毛瓷的品种多达130多种,要配成大套已经是不可能了。相对而言,餐具和茶具数量较多,容易配成套。文房四宝等其他用具数量较少,要是能够配成套,价值会更高。

7501毛瓷的传承特点

7501毛瓷虽然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特殊性决定了其非同一般的传承特点。由于年时较短,不少传承细节还没有浮出水面。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某些毛瓷的价值。

毛主席本人是否真正用过7501瓷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有几个资料可以说明,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同志的出发点是很简单的:毛主席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吃饭咀嚼很慢。而且当时他已从中南海丰泽园搬到游泳池居住,厨房离用餐的地方有一段距离,饭菜送到后,又不能按时用餐,所以需要一批既能保温、又能防尘的高质量餐具。也就是说,这批瓷器应该是考虑马上要付诸实用的。其次,时任中央警卫局毛主席管家、生活秘书吴连登曾回忆说:“我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这批瓷器质量非常好,是毛主席用过的瓷器中最好的。毛主席不但对图案满意,对器型也很满意。毛主席习惯用菜汤拌饭,新制作的菜盘较深,可以盛较多的菜汤。毛主席也特别喜欢釉下红梅文具,晚年虽不能再用毛笔写字,但画有红梅图案的文房四宝一直放在他批文件的桌子上,还常常凝神欣赏并拿到手上把玩。”1976年毛主席在书房最后一次接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两人以茶代酒碰杯时用的就是7501的釉下红梅茶杯。

有人不解,为何7501毛瓷的一只小碗能在拍卖场上卖出170万元,四只一套的酒具更是竟然卖到了8000万元。应该说,虽然有些拍卖成交无法证实,但7501毛瓷市场流通较少,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行情,因此任何价格都是有可能的。7501毛瓷是否到过中南海,毛主席是否使用过,都是其收藏价值能否提升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附加因素。毛主席与基辛格会谈时使用的一只茶杯与其他7501毛瓷的茶杯工艺是一样的,实际质量的差别也不大,但收藏价值却大不一样。因此,不能用某一拍卖的价格来等同于另外一件藏品的价格,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再说,价格是市场确定的,在不同的供需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价格。还有,如果通过研究,从某件藏品发现或证实了某个文化现象,其价值同样也会大幅提升。

7501毛瓷的存世量

存世量也是决定收藏品价格的关键因素。7501毛瓷的数量非常有限。

根据陶研所生产记录的统计,当时7501毛瓷成品只有4200件左右,除销毁小部分外,主要有三个去向:首先有近1000件送至中南海和国家有关场所;其次是陶研所作为职工福利分配了2000余件;其余为陶研所留存。第一部分除正常损耗外,国家有关场所还应保存部分,少量流到民间;第二部分,据走访陶研所老职工家庭的情况判断,成品最多保留下来半数,大部分(一部分为白皮,不算成品,并首先消耗掉了)在使用中消耗;第三部分,除1989年最后一批在中央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后一次性转让外,其他的基本流入民间,也只有半数存世。总的算起来,7501毛瓷存世量在2000件左右。目前,可以明确知道收藏场所的约有上千件;流到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等海外的,短期内不会流通;散落各地可以流通的只有几百件。因此,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7501毛瓷是非常稀少的。

综上所述,7501毛瓷作为当代新的收藏品种,既有观赏价值、工艺价值,又有特殊时代文化内涵和特别的传承价值,加之数量有限、流传有绪,实在是弥足珍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