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 导航 >

西安一市民收藏400多件太师少保瓷器

西安一市民收藏400多件太师少保瓷器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太师少保真品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收藏

2021-02-12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记者赵媛)形状各异的瓷器,却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瓷器上绘制的图案都是狮子,从茶壶到碗,到茶杯,再到水盂,几百件瓷器,不管是文房用具还是生活用具,上面的那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都是最惹人眼的。这就是西安市民吴宏勃花了十几年时间收藏的心头爱—太师少保。

太师少保’是这种瓷器的名字,这种瓷器上面只饰狮纹,因为狮子有瑞兽之誉,在中国的文化中,有‘龙生九子,狮居第五’的传说,所以上面多会绘制一大狮子一小狮子,谐称‘太师少师’或‘太师少保’。有黑狮子、黄狮子、红狮子和蓝狮子,其中黑、黄比较少见,现在最常见的多是红狮子。再加上在古代这种瓷器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所以也就得到了‘太师少保’这个官名为名。”吴宏勃介绍说,“太师少保”出现在清光绪年间,民国时期是顶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就慢慢不再生产了,自己十几年只喜欢“太师少保”,虽然在瓷器收藏中,“太师少保”算很低端的,很多人都看不上,但是这些狮子吉祥的寓意却让自己着迷。近十年来,他把心思和积蓄都花在了“太师少保”上,收藏了大概有400多件,就是希望把吉祥如意留在身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海口一市民酷爱毛主席像章


历时七年收藏万枚

他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没有经历那个火红的年代,但心中却有一份特殊的红色情结。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怀念和对红色藏品的爱好,7年来他痴心于穿越心灵的红色收藏收集毛主席像章,至今藏品已达万枚。这位红色收藏爱好者便是海口市民符宁。

7年收藏万枚毛主席像章

前日,记者来到符先生家,他正在整理像章。茶几上摆满了毛主席像章。符先生说,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加起来已有1万枚。

“收藏毛主席像章,源于我心中的这份红色情结。”符先生说,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老家翻出几枚红色的毛主席像章,顿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怀念,自己开始了红色收藏之旅,最早的1枚为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制造的像章。

最贵一枚花了300多元

毛主席像章存世量很大,目前大多数像章的价格都较低,许多普通像章品种仅卖几块钱一枚,一些精品卖上百元,极少数精品单章或大套章卖上千元乃至上万元。在符先生的藏品中,便宜的有花几块钱买的,最贵的一枚花了300多元。

几年来,他一有空,便奔波于收藏市场,研究、交流毛主席像章等各种红色藏品。每周日早上,他都会挤时间去海口东湖“古董一条街”转转,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毛主席像章,如果有自己尚未收集到的款式,便立刻买下来。“现在每天下班后都会在网上淘宝,寻找毛主席像章,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显然,每一枚像章都融入了他的心血。

符先生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喜欢上红色收藏后,自己省吃俭用,几乎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半工资购买像章,至今已花了6万元,“尽管现在毛主席像章价格不断上涨,但我买的这些毛主席像章,给多少钱我也不会卖,我要坚持收藏下去,这么多年来,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我很满足。”

希望办一次红色藏品展览

在收藏过程中,符先生不断了解有关毛主席像章的知识,“毛主席像章的设计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集绘画、书法、篆刻、陶艺、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所以收藏也是一门学问。”

说起毛主席像章,符先生滔滔不绝,“毛主席像章的种类、材料、款式、形状、大小等繁多。”他的藏品中,小的只有几毫米绿豆般大小,大的直径有五六十厘米;而材料方面有铝、铜、银、铁等金属和竹、贝壳、塑料、纸、布、陶瓷等非金属;形状也丰富多彩,除以圆形为主外,还有五角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等不同形状;在像章上出现最多的是毛主席手写草书,如“为人民服务”、“全民皆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背景除了肖像、文字外,还有太阳、红旗、斧头等,具有时代象征意义。

符先生还收藏有海南地区制造的毛主席像章100多枚,其中有2枚珍品。其中1枚是1968年4月7日海南行政区革委会成立的纪念章,正面以毛主席头像为主;另1枚在毛主席头像下面有五指山形状和“五指山”3个字,特别少见。“每一枚像章都是时代的印记,有着特殊的意义。”符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能有机会举办一次展览,让大家重温红色历史。

老人收藏瓷器三百多件-陶瓷


今年63岁的沈照启是个性情耿直,有一说一的老人,他从小就对古董瓷器喜爱有加,自从走上瓷器收藏之路,三十多年来共收藏瓷器三百多件,足迹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知名窑口和山野村落。沈照启常说:“我收藏瓷器只追求精品,尤其最喜欢那些庄重、大气、寓意深刻的瓷器。”

从小与瓷器结缘

沈照启的爷爷过去是北京西四北大街上一家老字号的老掌柜,早在抗战和民国以前就喜欢收藏一些老古董。沈照启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有两个大躺箱,他爷爷当时就将收藏的古董放在里面。他小时候经常登高去躺箱里一探究竟,也失手摔坏过爷爷珍藏的瓷器,当然也没少因此而挨揍。不过,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沈照启与瓷器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沈照启对记者表示,自己从小就觉得这些东西很美、很喜欢,而这个童年时期留下的烙印也一直伴随他直到今天。

到了“文革”时期,沈照启居住的大院里面有一个被他称为“三大爷”的人,解放以后靠登三轮车生活,家里面也有几个大躺箱,不过收藏的东西主要是以字画为主。当时“破四旧”之风盛行,因为沈照启一家所居住的平房有独立的灶台,于是三大爷就求沈照启帮他烧字画,沈照启说:“那时候我虽然一边烧一边看,但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心疼。”

这之后,沈照启参加了东北兵团,直到1976年回到北京后,他心里依旧有一个收藏梦。而一想到要搞收藏,他首先就想到了爷爷当年珍藏的那些宝贝。“我爷爷1957年把产业交给国家以后,我一直以为他把那些古董都拿回老家了,后来我有机会回老家找这些东西,可是老家的房子已经被我哥哥给卖了,东西一样都没有找到,特别的遗憾。”沈照启对记者表示,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反倒是由此开启了自己长达三十多年的收藏寻宝之路。

走四方收瓷器

1979年,沈照启正式开启收藏之路的第一站就是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一出手就收了一个陶罐,当地人告诉他是从古井里面淘上来的东西,后来拿到文物公司做了一次检测证实了陶罐是商代的。临走的时候,曲阜一个老朋友送给他一个玛瑙鼻烟壶,上面还有一个墨玉的荷花。不过,因为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文物商店还大敢收购来自民间的古董。于是,沈照启就将那个鼻烟壶送到了北京颐和园石舫旁边的一个古玩店里。古玩店的一个老先生看了之后觉得挺好,就以当时15块钱的价格收购了。从此以后,沈照启又是四处寻宝,曾经到过山西、陕西、河北、辽宁、福建、浙江等地,几乎跑遍了各大知名窑口。而在谈到搞收藏的开销时,沈照启说:“我是1983年从工厂辞职的,之后虽然自己也开了家工厂,但是基本上大部分收入都买了古玩了。”

在四处寻宝的过程中,沈照启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就是专门到偏僻的地区去寻宝,沈照启对记者说:“就像中国有句古话所说的,‘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野’,反过来也是一样,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中,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当时的动乱也好,迫害也好,都选择了隐居山野,因此,也很有可能从那些地方找到些好东西。”每到一个村落,沈照启都会首先站在高处看这个村子里面的建筑,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历史传承的古村落,他都会仔细观察村子里面的建筑。沈照启觉得,这时的自己就好像是风水先生一样的,通过村落住宅的造型和制式就可以大体判定哪里可能会有好东西。之后他就开始跟村子里的人交朋友,等熟悉了之后,再看看可不可以收购一些自己心仪的东西。不过,沈照启也表示,自己从不会夺人所好,一般都会询问卖主将东西出手的原因,而得到的回答也往往大多是因为生活所迫。

在回忆自己的收藏经历时,沈照启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关于收藏情谊的故事。他有一个朋友是福建人,祖上是做官的,留下了很多东西。沈照启之所以后来能够和他成为朋友,就是源于当年那个福建人带其父到北京看病,因为筹钱要买几件瓷器,沈照启看那些瓷器挺不错的,就都买了,也没有跟他砍价,而且一听说他是为了给父亲看病,又多给了他两千块钱。沈照启回忆说:“他为人很纯朴,一开始执意不要我的钱,我非要给他,于是他让我第二天还过来,他要再带两样东西送给我,就算是跟我交个朋友。”第二天沈照启和那个福建人又如约见面了,这之后二人便成为了好朋友,两家之间此后也经常往来。

收藏之乐在于文化

在听沈照启谈论收藏经历的过程中,他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沈照启指出,中国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从器形上、文饰上都有很多的文化寓意,比如“鹿鹤同春”、“福寿万年”、“子孙万代”等等,这些都寄托了中华民族对于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而沈照启在欣赏自己所收藏的瓷器时,也会分析、研究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比如说有一片竹林,旁边有两只鹌鹑,开始的时候自己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好看,后来通过读书,通过研究,才知道是竹报平安的意思。”沈照启向记者介绍说。

总结起来,沈照启认为收藏对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是一种享受。“我这么多年得到的体会就是文物收藏里面其实包含了历史、文学、美术、设计、材料等等的学问,能够让你沉浸在文化的氛围里享受到无尽的乐趣。”而在三十多年玩瓷、研究瓷、欣赏瓷的过程中,沈照启发现自己过去容易急躁的性格也有所转变,并且逐渐养成了一种对很多东西都要进一步搞清楚、弄明白的习惯,而这也正是他玩瓷这么多年来的切身感受。

郑州一市民18年收藏20万枚古陶瓷片 市值超百万


汉代的作料盒

出土东汉时期的老母鸡抱小鸡,可谓栩栩如生。

汉代的化妆盒貌似蒸笼

有人戏言:任兴琪收藏的不是瓷片,是金条。

18年的淘宝生涯,让他收藏近20万枚古陶瓷片。可别小看这东西,据专家研究断言,这里云集国内各大窑口标本达200余处。就其商业价值来讲,每枚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就其学术价值来讲,有着不寻常的标本意义。其实,这些只是收藏者宝库中的冰山一角。

汉代的调料盒、化妆盒,唐代的白瓷,北宋的黄釉执壶……这些曾经的古品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牛人

千件陶瓷打造我省民间瓷器标本

“这是秦砖,那是汉瓦,这些瓷片分门别类地涵盖了历代国内200余处窑口的标本……”11月6日上午,位于郑州市长江西路与三环路交汇处的一个三层小楼内,来自省内的几位考古专家对此赞不绝口。

展厅内陈列着近千件陶瓷艺术品:彩陶、古瓷、秦砖、汉瓦、封泥等等,历史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

借用一位专家的话说:这里就是一部近乎完整的古陶瓷文明史。而创造这个“文明史”的是郑州市市民任兴琪……

“变个人秘藏之宝为社会共有之物、开创民间瓷器及各窑口标本事业的新途径和体例,并最大意义上发现与实现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兴琪的自我定位。

惊叹

一枚青花瓷片价值上千元

走进这个标本中心,首先接触的是用玻璃框陈列的一枚枚碎瓷片,在外行人眼里,这些碎瓷片可能是一文不值,事实上,这是宝贝。从商代的陶片,再到汉代的彩陶……任兴琪的讲解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

“这是元代的青花瓷……”任兴琪介绍,青花瓷近年来一直是收藏界的大热门,一片很普通的鸡蛋大小的元代青花瓷片市场估价也得上千元。据了解,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这足以说明元代青花瓷的珍贵程度。

“我这青花瓷瓷片不多,仅有两箩筐……”这么值钱的“东东”,在任兴琪这里,用箩筐计算,不能不让人惊叹。除这些比较珍贵的瓷片标本外,任兴琪共收藏古瓷片近20万枚,有人戏言:任兴琪收藏的不是瓷片,是金条。

由于古瓷片近年来交易较为活跃,市场上也有人将新瓷打碎后经人工处理当作古瓷片出售,对此,任兴琪提醒,买古瓷片者要慎防造假者的心理战术,最好能请有经验的收藏人士把关。

感受

18年收藏之路有点苦

谈起他的收藏史,那得从18年前说起。

1991年4月,任兴琪看到电视上报道我国瓷器等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后,他突发奇想,何不从民间收集瓷器,不让更多的中原古陶瓷流失,尽自己微薄之力。

之后,任兴琪便爱上了“淘宝”之路,一发不可收拾。每到节假日,他和朋友开着那辆老爷车就上路了,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淘遍了河南及周边各个省市的古玩市场。

伴随任兴琪兴趣的增长,另一个问题困扰着他:资金从哪里来?眼看着家中所有的收入换来了旧盆子破瓦罐,任兴琪犯了愁。好在妻子没有埋怨,还答应为丈夫分担忧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妻子下海经商,开办一家企业,当时正赶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上奇缺,妻子捞上个人事业上的第一桶金,同时,也给任兴琪注入了勇气和活力。

愿望

将来举办标本展览

每每淘宝遇到自己喜欢的陶片,任兴琪便会兴奋得整夜睡不着。他拿着放大镜欣赏着,爱不释手,然后查资料,请专家鉴定,最后,干脆试探着学修补陶瓷这一行当。随着陶器标本的越积越多,任兴琪开始发了愁,如何打理?

2007年,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任兴琪付诸实施——开办一个民间瓷器标本中心……

一年后,任兴琪便雄心勃勃的开始了。但真正地梳理瓷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查资料、咨询专家,一直到修补各年代陶瓷标本。今年年初,他的标本中心终于有了雏形。对于其瓷器标本中心来讲,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虽说没有开放,可这里每年都会接待慕名而来的一些学者和专家。

任兴琪说他想打造中原瓷器标本中心,不想再让河南陶瓷文物、文化流失。“下个月,我准备举办一个标本展,同时我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一个交流、探索、学习的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让更多的文物能保存下来。”任兴琪说。

赝品少机会多 当代瓷器成投资新宠


谈到瓷器收藏,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明清古瓷。然而近年来,一向被忽视的当代瓷器,价格却在看涨,不少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升值潜力的当代瓷器市场。业内专家分析,一些做工精美、价格适中的大师级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升值潜力较大。

市场当代瓷器价格攀升

瓷器作为收藏大类,一向受到重视。近年来,部分大师级的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价格在稳步上涨,其中涨势最明显的是景德镇瓷器。据了解,艺术大师的作品近几年平均涨幅都在20%~30%之间。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的作品,2006年不到10万元,如今超过了50万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一把茶壶,从2007年的5万元左右涨到20万元以上。面对日渐稀少、价格高企且鱼龙混杂的古瓷市场,不少藏家开始转向当代瓷器收藏。据了解,我市瓷器市场也有专门投资当代瓷器的藏家。

“投资就要先下手为强,等到价格上涨再介入就来不及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藏家介绍说,前几年就开始买入当代瓷器作为投资,与屡创天价的古瓷相比,当代瓷器还未被大量炒作,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业内人士分析,当代瓷器的发展与目前市场上古瓷赝品较多有关,另外古瓷价格高、难辨真伪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当代大师瓷品的艺术价值一般会随着创作者的学习沉淀而得到提升,受到更多人认可。加上仿品少,容易鉴定年代和大师。

提醒可关注三大类瓷器

古今通宝重庆分公司高级鉴定师马辉义建议,投资收藏当代瓷器可从三大类入手。一是考虑作品的知名度,选择当代顶级工艺大师的代表作,尤其是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或者省级顶尖工艺大师的精品;二是选择代表和反映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瓷品,如大跃进瓷、文革瓷等;三是原轻工部景德镇艺术瓷厂生产的仿古艺术瓷。“这几类瓷品未来升值空间较大,瓷器的质量也不错,而且价格也比明清古瓷便宜很多,普通收藏者也有能力入手收藏。”马辉义介绍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代瓷器都具有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选择当代艺术品时要考虑作品的造型、色泽、图案等,最好选择摆件等艺术瓷品,生活、生产类瓷品,由于量大收藏价值要差一些。另外由于当代艺术陶瓷产量无法限定,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所以也要结合创作者的人品、艺德等方面来综合考量。

陈景顺:40年收藏古瓷片标本10000多件


“有志者事竟成”。凭着对古陶瓷的爱好和痴迷,荥阳市索河街道城关村的陈景顺,用40年的时间,搜集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瓷片标本10000多件,利用古瓷片标本潜心研究,并在古陶瓷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鉴赏经验,成为打击假文物的鉴赏专家。2006年他被河南电视台国际部特聘为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栏目专家组成员。现任河南省考古学会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

上世纪90年代,成“家”立业

陈景顺今年61岁,1974年5月,他到禹县拉货搞运输。看到五颜六色的钧瓷,陈景顺一见钟情,自此开始了收藏生涯。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他开始收集流落在民间的文物。1991年春天,陈景顺与朋友到邙山野游,一件外形独特的陶器吸引了他。那是一件黑陶,浑身席纹,有三个小腿,当时是农家大嫂用来盛食喂鸡用的。陈景顺掏8元钱买了一个盆子,从农家大嫂那儿将这个“鸡食盆”换了回来。到家后,几个文物爱好者一看,居然是一件商代的黑陶鬲,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凭着这件黑陶鬲,陈景顺加入了中国收藏家协会。

水到渠成,成立“河南陈氏古瓷标本陈列馆”

为了普及文物知识,满足文物爱好者的观赏需求,陈景顺从上万片标本中挑选出精品2000多片(件),按时代顺序、不同窑口、不同品种,精心设计,上架陈列。通过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观摩,经荥阳市文管部门批准后,2001年6月成立了“河南陈氏古瓷标本陈列馆”,并同时向海内外学术界及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开放展出。在2000多片(件)的展品中,有隋代青瓷,唐代花釉瓷、唐三彩、唐代绞瓷、绞釉、黑瓷、白瓷和黄釉瓷。还有宋代汝官瓷、钧官瓷、天目瓷、影青瓷、宋三彩、襟加彩、白底黑花、白釉化、钧瓷及明清的青花瓷等等。釉色品种达上百种之多,而且釉色润如碧玉,画面千姿百态,生动传神,时代延续千年之久。

珍贵文物不自藏,精品捐献文管所

陈景顺收藏古瓷片名声彰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性的古陶瓷学术研讨会,已同美国、日本、瑞士、泰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西班牙、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30多个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过学术交流。

陈景顺爱好文物,热心弘扬古瓷文化,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利用文物发财。2001年9月,陈景顺把多年来收集到的128件(套)珍贵文物捐献给荥阳市文物管理所。此举在荥阳市引起很大轰动,并受到荥阳市人民政府的表彰。这些文物包括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商周的陶器、汉唐的瓷器、明代砖雕、清代刺绣、民国报纸以及“文革”时期的造反司令部布告等,几乎涉及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和时期。其中裴李岗时期的石磨盘、石铲、石斧,唐代的一套白陶(共8个)、七星盘等文物已达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标准,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郑明驼)

疯狂藏宝三百件:两百多件是假货


贾咏龙收藏的宝贝摆满整个房间

贾咏龙和他收藏的部分宝贝

假的!假的!假的!听到鉴宝专家毛晓沪对自己收藏的古董瓷器连连宣判“死刑”,贾咏龙的脸都变绿了。“不会吧,200多件都是假的?这可是我花200多万元收藏的……”贾咏龙说。

4月20日,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的鉴宝专家毛晓沪应邀来到新疆西域民间艺术文化研究院讲课,首府众多藏友闻讯纷纷带着宝贝想让专家掌掌眼,当天,毛晓沪鉴定了近千件瓷器,真品寥寥无几。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藏友一次就带来了300多件瓷器请专家鉴定,可真品却只有十余件。

这位藏友名叫贾咏龙,今年31岁,在首府做办公家具生意。听说毛晓沪要来疆,他当天一大早就带着自己收藏的300多件瓷器浩浩荡荡地来到新疆西域民间艺术文化研究院,这些瓷器共花去他两百多万元。

看着贾咏龙不断递上来的藏品,毛晓沪嘴里一直无情地说着:“假的,假的……”两百多件瓷器竟然全是假的,贾咏龙的心情十分复杂。他表示,尽管来之前自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可能全是假的。

最后,专家从300多件瓷器中挑出十几件真品和“待争议”的瓷器。对此,专家不予估价,贾咏龙也不愿透露这些真品的价值。

当天下午,贾咏龙找来六位帮手把这些瓷器打包装箱,六个人从下午三点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才把这堆瓷器包好装进车。

贾咏龙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收藏瓷器,看到好看的瓷器就会走不动,非要买回家不可,就像女人买衣服般疯狂。他主要在西安和甘肃的古玩市场里淘宝,一般都是淘几千元一件的瓷器。

有两次,贾咏龙甚至把两家古玩小店都买倒闭了,一次在甘肃,一次在西安,古董店里的三十件瓷器全部被他“包圆儿”。“看着东西不错,干脆全买上得了,说不定就有真的。就像买彩票,买得越多,中奖的机会就越大”。

“没有专业知识,何谈水平高低,全在碰运气了。”贾咏龙说,自己后来看电视看书,学了一点瓷器方面的知识,出手就更大方了。在他看来,若是碰上好东西,或许真能值几千万元。每当他看到某些瓷器的底款和造型有宋代五大民窑的特征时,就会赌一把,花十几万元从藏家手里捡漏。

民间的玩家看到他的一些瓷器后都说是非常好的宝贝,结果这些被看好的宝贝,专家也都说是假的。

毛晓沪私下对贾咏龙说:“要想玩瓷器,就必须多学习专业知识。现在想捡漏,基本不可能了,民间比你懂瓷器的人多得很,你买的一件瓷器,不知道过了别人多少手,你凭什么捡漏?”同时忠告贾咏龙,“小伙子,赚钱不容易,下手要谨慎。”

“玩瓷器水太深了!”贾咏龙感叹道。“你打算如何处置这200多件假货?”对于记者的询问,贾咏龙似乎已经想好了答案:“当工艺品送朋友呗。”

市第四届收藏文化联展400余件精品邀你赏


明日上午9时,“乘物游心”——东莞市第四届收藏文化联展(以下简称“联展”)将在东莞艺展中心开幕。届时将展出各类收藏品400余件,本地收藏家和珠三角收藏家提供展品数量接近对半,广州市文物总店、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单位均组织收藏品参展。另外,本届联展配套一场拍卖会,共有228件拍品,联展期间均在东莞报业书画院预展。

本次联展将持续到11月11日,市民可以免费参观。

共展出收藏精品400余件

本届联展由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南城街道办、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联合主办,东莞报业书画院、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东莞艺展中心、高第堂拍卖、山外山艺术馆共同承办。

东莞时间网讯 本届联展以“乘物游心”为主题,将在东莞报业书画院、东莞市旗峰山艺术博物馆、东莞艺展中心三个场馆,通过展览、展销、举办论坛、拍卖、编辑丛书等系列活动,分门别类地展示东莞历史以来有价值的文物以及收藏家(本地及珠三角)所藏的文化艺术精品,给全市人民提供一场收藏文化盛宴,再次向全国展示东莞收藏文化。

本次联展筹备近半年,前往珠三角各城市征集藏品十余次,共将展出各类收藏品400余件。

将举办公益鉴定和拍卖活动

在本届联展展出的艺术品中,官窑瓷器近30件,明清海南黄花梨和紫檀家具63件,书画作品中有何绍基、董诰、弘一法师、杨善深等历代大家名作,展览层次较高。

其中,30多件明代海南黄花梨家具是广州藏家李先生的珍藏,这些藏品是他历经10余年的时间陆续收集的,其中有6件套的明代官帽椅是相隔多年收集而成的,为此,他曾在全国各地奔波,有时一个月的机票费就花了四五万元。据了解,30多件明代海南黄花梨总价值过亿元。

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组委会还邀请了著名青年画家苗壮和关郁子在山外山艺术馆举行精品联展,展出他们近期创作的国画作品100幅。

联展期间,主办方为了给市民提供便利,计划于11月9日-10日在东莞会展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共同举行一次大型公益鉴定会,为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收藏品。

本届联展还将专场拍卖会和联展闭幕晚会安排在一起,将于11日下午在铂尔曼酒店举行盛大的闭幕嘉年华。

第四届联展活动安排

一、11月2日-11日,在东莞报业书画院展厅、艺展中心多功能厅举办东莞市第四届收藏文化联展暨珠三角收藏精品邀请展。

二、11月2日-10日,在东莞报业书画院展厅举行高第堂拍卖会预展。

三、11月2日-11日,在山外山艺术馆举办著名画家苗壮、关郁子国画精品展。

四、11月9日-10日,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公益艺术品鉴定会,免费为市民鉴定艺术品。

五、11月11日下午四时至八时,在铂尔曼酒店二楼多功能厅举行高第堂秋季拍卖会。

六、11月11日下午六时,在铂尔曼酒店二楼多功能厅举办本届联展闭幕晚会。

一件粉彩瓷器顶三件青花?


古玩行有“一件粉彩瓷器顶三件青花”的说法。青花加矾红彩瓷器将矾红和青花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其工艺繁复、色彩艳丽,因此受到众多藏家的热烈追捧。自从2009年11月11日,收藏家刘益谦以8344万元人民币买下清乾隆青花海水龙纹吉祥如意葫芦瓶后,青花矾红彩瓷器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其价格是一年一个新台阶。

青花矾红彩始于明宣德时期,是把釉下青花同釉上红彩(铁红)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经高温、低温两次烧成。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用矾红彩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

从矾红彩呈现的颜色上看,随着所用添加剂的不同,青花矾红瓷上的红彩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明代瓷器上的红彩多有干涩鲜艳的特点,而到了清代,工匠华们大量采用皮胶或芸香油等油性物质调制红彩,烧成后的红色具有油润感,色调也更加鲜艳。

虽然青花矾红彩瓷器自明代宣德时期出现以来,先后在明代中期和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明代距今时间较远,留存下来的明代青花红彩瓷器比较少,目前藏家所能遇到的这类瓷器多出自雍正、乾隆时期,从拍卖场上可以看到,现今能够拍出高价的青花矾红瓷器多为雍正、乾隆两朝的制品。

2004年11月22日,北京翰海上拍了一件雍正青花矾红云龙大盘,胎壁轻薄、釉面细腻,纹样以青花绘流云海水,矾红绘行龙,盘心海水浪花生动、传神,内外9条龙,或回首、或前行,笔画严谨。此器为宫廷陈设之用。存世极少。当时以1298万元人民币成交。

青花矾红彩瓷器在香港也获得追捧。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秋拍推出了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图折沿大盘,该盘形制硕大周正,盘内心蓝地白花海水上,用红彩绘一条正面立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4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此盘布局疏密得宜,气势逼人。最终以2090.32万元人民币拍出。仅一年的时间,此品种同尺寸的青花矾红盘子就上涨了700多万元。

2009年11月11日,北京翰海上拍了一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葫芦瓶,备受市场关注。此瓶为葫芦形,上部呈贺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该器青花红彩为饰,青花绘海水纹,红彩绘龙纹、藏传佛教吉祥图案八宝纹中的宝伞纹、金鱼纹。汹涌澎湃的海水,红彩蛟龙闹海,飞腾其问,勇猛矫健,有叱咤风云之势。该器辅以青花绘缠枝花卉纹、回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又称为“抱月瓶”或“宝月瓶”。明代洪武时期御窑厂开始烧制此器物,有青花器;永乐、宣德时期有青花与白釉品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有仿烧,改称“马挂瓶”,为皇亲国戚骑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用具。器型庄重典雅,构图疏密有致,纹饰清晰,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查阅海内外之遗珍,类此者寥寥,而以其工艺精致之状,则青花红彩器中罕有出其右者。经过激烈竞标,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博以8344元万人民币买下,创造了内地高端瓷器的最高纪录。此瓶过几年再次上拍,也许内地就会迎来瓷器的亿元时代!

2010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推出的“气象堂皇——宫廷艺术集萃”专场,向藏家展示清代宫廷艺术的风采。其中,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纹贲巴壶(高9.5厘米),为一件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瓷质佛教用器。博物馆馆藏中亦有彩瓷类品种,但不同的是纹饰均以八宝纹装饰,如旧金山亚洲艺术中华馆藏清乾隆斗彩八宝纹贲巴壶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绿地描金八宝纹贲巴壶,而非此瓶所用纹饰——代表清代最高统治的龙纹装饰,据目前所知出版物,未见同一者,可见其珍罕程度。

此瓶采用了青花加红彩装饰技法,其制作工艺是在烧制好的青花器上,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红彩辅以描绘纹样,低温烘烤而成。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龙纹愈显艳丽夺目,极富装饰效果。更为难得的是此件贲巴壶流传有序,曾为民国收藏大家仇炎之先生旧藏,后为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出版在《云海阁》一书中。历经辗转被四方斋主人收藏。

2010年5月15日,北京买家以3584万元人民币购得,创造了内地瓷器春拍的最高成交纪录。此件拍品历经3年多的时间,增值了2873万元人民币。增值速度之快,不敢想象。中国买家日益提高的经济实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知程度的逐年深入,无疑催生了高端瓷器的高价频出。

运用以上青花加矾红工艺的瓷器,还有一件拍品值得关注。这就是香港宝龙2010年5月28日推出的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清乾隆青花海水矾红龙纹鼻烟壶(高5.53厘米)。瓶身两面以矾红绘为五爪龙,一面一条,以青花绘云波纹为地。壶形庄重典雅,构图疏密有致,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遍查海内外之遗珍,其工丽精致之状貌,罕有出其右者。经过十几轮争夺,北京藏家终以50万元人民币购得。拍后,此件鼻烟壶受到业内广泛认可,大有“只要东西好,不没人识物”之势。此件鼻烟壶与刘益谦购买的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工艺相同,唯尺寸较小,然而价格确差了160多倍,升值潜力可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