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 导航 >

泉州中温窑变釉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奖

泉州中温窑变釉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奖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古代瓷器釉脱落

2021-04-14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日前,记者从福建市市经贸委了解到,该市一企业研发的“中温窑变釉陶瓷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2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三年拟共补助资金600万元。

据了解,2012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高端装备所需关键零部件技术、节能降耗及低碳经济技术,以及部门公认急需转化的技术。今年福建省共有7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补助资金共1600万元。wWw.taoCI52.cOm

据介绍,“中温窑变釉陶瓷”项目,采用一般被陶瓷生产企业视为劣质材料、不用于陶瓷生产的低档瓷土和次生黏土作为主要原材料,继承和发掘了我国濒临失传的古代制瓷的古彩技术和窑变技术,烧制成中温窑变釉陶瓷器。与传统的窑变釉陶瓷器相比较,中温窑变釉陶瓷在陶瓷的原料选择上,充分利用铁钛氧化物的着色原理,将材料劣势转化为材料优势,以价格低廉的低档原材料生产高档次、高价位的高级工艺美术陶瓷和高级日用工艺美术陶瓷,具有独特的产业特色。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布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选和项目。由学院等单位完成的“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低膨胀陶瓷材料是一种具有高抗热震性,耐高温,耐腐蚀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防安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国际材料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高新技术研究领域。

项目开发出的系列低膨胀陶瓷材料具有生产工艺简便易行,产品性能优良,附加值高,成本低等优点,克服了低膨胀陶瓷材料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致命缺陷,经过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生产出大量高耐热陶瓷炊餐具、大规格蜂窝陶瓷、轻质筑炉耐火材料和高级低膨胀耐酸砖等,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完整可行的低膨胀陶瓷产品生产技术。其中超耐热陶瓷炊餐具具有强度高、热稳定性好.、釉面光润、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热源下烹调使用;大规格蜂窝陶瓷具有抗热震性耐高温度、抗压等性能。

低膨胀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开发的系列产品,不仅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为我国耐热陶瓷、大规格蜂窝陶瓷、轻质筑炉耐火材料以及高级低膨胀耐酸陶瓷砖等低膨胀陶瓷产业新品种的开发,产品的升级换代,开拓了一条新途径;提高了我国在低膨胀陶瓷材料研究领域中的科研学术地位,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膨胀陶瓷材料研究理论。

中冠陶瓷窑炉节能项目获国家补助550万元


10月30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经过积极争取,该市中冠陶瓷有限公司窑炉节能改造项目获国家财政奖励。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环资[2009]2483号文件下达资金计划,获补助资金550万元,这是目前该市获得的国家和省节能财政补助资金额最高的一个项目。

鄂州中冠陶瓷有限公司是该市重点高能耗企业,去年11月份以来,该公司为推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了窑炉节能改造,通过改造窑炉结构,采用电脑控制脉冲燃烧工艺,提高了燃烧效率,变“二次烧成”为“一次烧成”,并将淘汰下来的素烧窑改造为干燥窑,利用烧成窑余热烘干坯料,同时对电机系统实施无功补偿和变频技术改造。该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标煤22108吨。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对该市高能耗企业集中的建材行业发挥良好的节能示范作用,对于推动该市“两型社会”建设、确保该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广东陶瓷行业两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补助支持


国家发改委批准,煤炭、电力、建筑、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并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投资计划。建材行业陶瓷、墙材、玻纤、水泥、玻璃等领域8个项目获准实施,共得到国家1.225亿元补助资金支持。8月22日,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建材行业的8个项目,包括陶瓷行业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卫生陶瓷废料回收利用项目、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的建筑卫生陶瓷废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这两个项目,以及华新水泥(株洲)有限公司的株洲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及水泥窑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溧阳天山水泥有限公司的利用5000吨/日水泥窑协同处置450吨/日生活垃圾项目、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泡沫混凝土保温板项目、山西省潞城市泓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的泡沫混凝土保温板项目、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1250吨/日玻璃熔窑一体化处理节能环保项目、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的8万吨级玻纤窑炉纯氧燃烧项目共8个。

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创业发展处副处长霍福鹏介绍,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加快利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电力、煤炭、建筑、建材、轻工、交通、装备10个行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自2012年启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3个行业共10个项目后,今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煤炭、电力、建筑、建材4个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技术创新,建设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传统产业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为组织实施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011年,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政策研究”软科学课题研究,在针对我国建材工业节能降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建材行业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的基础上,中国建材联合会提出了建材工业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领域,并建议实施建材行业低碳示范工程项目。本次国家启动实施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就是在上述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动。

据介绍,今年建材企业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央企渠道共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49个项目,经过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专家2次评审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最终有8个项目被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投资计划。这些项目代表了建材行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的方向和水平。如华新水泥(株洲)有限公司项目的垃圾轻质可燃物分选率高达90%、无机物分选率高达95%、厨余分选率将达到85%,同时烟气中二英与呋喃的总含量可降至0.1ngTEQ/m3。溧阳天山水泥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农村垃圾和熟化垃圾总量14.27万吨,年节约烟煤2万余吨,同时可节约1.18万吨黏土质原料。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可将单位平均综合能耗降低至12.43千克标煤/重量箱,比2010年玻璃行业平均能耗下降40%,熔窑烟气余热回收率达到68%,SO2和NOX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烟尘排放浓度小于40毫克/立方米(标准)。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项目可将吨产品原丝能耗降低到0.47吨标煤,综合能耗降低67.8%,比空气助燃节约燃料50%以上,减排NOX90%。

在项目启动会上,湖南、山东、山西、广东、河南等地发改委和中国中材集团等项目主管部门纷纷表示,要严格执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和检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8个项目承担单位在交流、汇报项目前期工作后一致表示,要切实落实项目相关建设条件,并与技术合作单位按照分工加强协作,衔接好依托工程,确保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水平,实现示范目标,为推进建材行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作出应有贡献。

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委托,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工作部组织了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会。会上,科技工作部主任潘东晖表示,将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和有关企业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主动协调各方,确保专项实施进度以及项目目标的实现,为后续发挥项目在行业的示范、推广作用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温色釉陶瓷


中温色釉陶瓷按其烧结温度和产品吸水率等几个指标来划分,应该属于炻器的范畴。它采用比普通日用细瓷较劣质的原料制坯,在经过一系列工艺之后并采用比普通日用细瓷较低的温度煅烧而成。其色釉着色剂大多采用事先经过合成的色基;花色有黄色、绿色、黑色、红色、蓝色、咖啡色及很多的复合色;产品器型有圆口的、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盘、碟类、各种形状的奶杯、咖啡杯、啤酒杯、茶杯及各种形状的壶类,可配成20头西餐具、15头咖啡具、15头茶具等成套产品或单杯单碟进行销售,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中东、日本等地。

1、采用的工艺技术

1.1 严格色釉配方和制釉工艺

色釉的釉料配方和制釉工艺是制作色釉产品的关键,也就是说色釉釉料配方的好坏和制釉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关系到色釉产品的质量好坏。对此,我们是非常重视的,特意安排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专门从事色釉的釉料配方和工艺控制的工作,准确称料,科学配方;对各种着色剂的使用我们做到认定商标,决不乱用;釉浆出磨后要经过三次过筛(180目、200目和250目各一次)、三次除铁;釉浆浓度:内釉控制在54~55波美度,外釉控制在53~54波美度之间。

 1.2 采用先进工艺成形

我们开发的中温色釉产品大多具有日用和艺术欣赏两方面的价值(如: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盘、碟和半月形的啤酒杯等),如果采用通常的辘轳刮出坯和低位注浆成形的方法,产品收缩较大,变形也较大,难以满足外商的质量要求。对此,我们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成形工艺,即:盘、碟类产品采用阳模滚压成形,坯泥含水量控制在20%~21%之间,杯类产品采用阴模滚压成形,坯泥含水量控制在22%~23%之间;壶类等异型产品采用高位压力注浆成形,泥浆水分控制在32%~33%之间。滚压头全部采用塑料王制作,滚压出来的产品表面光滑,半成品密度大,收缩较小,变形也较小。

1.3 采用半干法接耳工艺

杯类及壶类产品大多都有耳,刚开始我们采用干法接耳,结果烧制出来的产品毛病百出,不是裂耳就是掉耳,合格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即杯身与杯耳是用不同的方法成形的,它们在烧成时产生不一致的收缩。在经过若干次试验后,我们改用半干法接耳工艺,即在杯身与杯耳脱模后就进行对接,并在接耳泥上作些改进,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杯、壶类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1.4 采用清水擦洗坯体

刚开始时,我们采用以往的习惯做法,每个过水工人每天端一盆水在那里擦洗坯体,有的人一盆水用上一天,有的人一盆水用上几天,水越用越浑浊,越用越脏,擦洗后的坯体带有很多脏点,烧成后的产品经常出现缩釉、掉釉或针孔等缺陷。后来我们改用清水擦洗坯体,即让自来水从盆的上方慢慢流下,擦洗过的脏水从盆的四周不断溢出,上午、下午下班时把盆里的脏水全部倒掉,这样就有效地克服或者大大减少了上述缺陷。

1.5 认真施好内外釉

配釉和制釉是关健,但是施釉也不能马虎。中温色釉杯类产品的内釉采用皮球或板车内胎压缩喷釉,内釉喷好后要让其余釉顺着杯口方向自然流掉或甩掉,不能流向杯底,否则会造成重釉,烧后产生深浅色,半成品外表面因施内釉而造成污染的釉浆也要及时擦洗干净;施外釉时,一改以往的单手浸釉方法,采用双手浸釉方法,工效提高了一倍。对于盘、碟类产品,内釉采用辘轳离心浇釉法施釉,外釉采用浸釉法施釉。对壶类产品,内釉采用人工荡釉法施釉,外釉采用浸釉法施釉。对杯类、壶类产品的耳、嘴与身若要施以不同色彩的釉时,则要先把耳、嘴的釉施好后才能施身的釉。不管什么产品,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施釉,对10件产品施釉后都要对釉浆搅拌一次,以防止釉浆沉淀、分层,否则将导致产品烧后色彩不稳定。每个施釉工每天上午或下午上班时要把盆里的釉浆过200目筛,下班时要把釉盆盖好,防止粉尘污染。

1.6 采用小型隧道窑煅烧

对于色釉产品,外商要求每一种颜色的色泽要一致,不能有明显的色差,这个质量要求用一般的窑炉来煅烧是达不到的。我们在经过向有关陶瓷专家咨询、请教和对国内几个主要产瓷区考察的基础上,建造了一座36m长的小型隧道窑,专门烧制中温色釉产品。这种窑炉以轻柴油为燃料,燃烧完全,较易维持产品所需要的氧化气氛;窑内通道截面较小,高度较矮,上下左右温差较小,烧制出来的产品色泽基本一致。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求窑炉操作人员认真负责,做到勤观察、勤调节,保持所有喷枪正常燃烧,千万不能让其个别喷枪熄火,如若熄火便要及时修理,及时点燃,使最高温控制在1240~1250℃之间。燃料在炉膛内要经完全燃烧后才能进入窑内通道,千万不能让带烟的火焰直接进入窑内通道,确保色釉发色所需要的氧化气氛。

2、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目前我们生产的中温色釉产品的花色还比较单调,每件产品基本是一种颜色。建议今后继续研究开发更多的新花面、新颜色,如亚光的色釉产品、有光和亚光组合或相间装饰的色釉产品、由不同颜色组成的具有花纹或图案的色釉产品、中温色釉煅烧后再经低温加彩的产品等等,使色釉产品及釉面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艺术魅力。

用氧化气氛煅烧中温色釉产品,对碳化硅窑具及车面砖损耗较大,增加了工厂成本。建议改为莫来石质的棚板、柱子和车面砖,以提高这些材料的使用寿命。

3、结 束

采用小型隧道窑煅烧,并在色釉配方、制釉、成形、接耳、过水、施釉等一系列工艺上做到精工细作,可以生产出色泽均一、质量上乘的单件或成套的中温色釉陶瓷产品。

中温色釉陶瓷产品投产三年来供不应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并逐渐形成系列化,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温色釉陶瓷产品与普通日用细瓷相比,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了85.29%,但产值增加了1.27倍,利税增加了3.07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窑变釉定义


窑变釉是什么?

烧造瓷器,凡在开窑后发现不是预期的形状或釉色,以至于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者,都可说是“窑变”。

《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总而言之,窑变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数种。

窑变釉成因

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

因窑变釉出现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窑变釉历史

窑变釉是雍正朝仿钧窑时创新的品种,以雍、乾二朝制品为佳,釉色以红为主,交融流淌着天蓝、月白、绿、褐等杂色,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其中偏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

一类以红为主,局部有黄、月白等窑变花釉,时代越晚窑变花釉的其他呈色越少,间杂浅青的黑色或微泛胎白色。

另一类则为上述的火焰红或火焰青,通体釉色虽呈有一种主色调,但窑变的月白、天蓝、红等色泽融溶一体、五光十色,这种釉色道光后基本不见。器底往往涂一层姜黄色釉,并有本朝篆书刻款。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明代时,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因此窑变被认为是“怪胎”,统统销毁。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出来的窑变釉瓷也是多被捣毁。

另一类则为上述的火焰红或火焰青,通体釉色虽呈有一种主色调,但窑变的月白、天蓝、红等色泽融溶一体、五光十色,这种釉色道光后基本不见。器底往往涂一层姜黄色釉,并有本朝篆书刻款。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明代时,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因此窑变被认为是“怪胎”,统统销毁。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出来的窑变釉瓷也是多被捣毁。

什么叫窑变釉?


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久之,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的窑变釉瓷多被捣毁,至清时则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著名的如康熙朝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

窑变釉也是一种艺术釉,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也最复杂。它的最初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定的配方,制成某些釉料,施于制品入窑焙烧后,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颜色和形态:有的象夕阳晚霞,有的象秋云春花,有的象大海怒涛,有的象万马奔腾……人们对此现象无法解释,就称之为"窑变"。

早在宋代,就巳出现了窑变釉。《博物要览》说:官、哥"二窑烧出器皿,有时窑变,……于本色釉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后来的"钧红" 更是一种闻名中外的窑变釉。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的工匠巳经基本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可以烧造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产品。

江苏宜兴:陶瓷窑系研究获重大突破


日前,对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一支——陶瓷窑系的研究在江苏宜兴获重大突破。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称,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表明:宜兴窑系应当是继景德镇等八大窑系之后的第九大窑系,而且是国内唯一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

这一研究成果备受国内陶瓷界关注,得到了张守智等陶瓷界泰斗的肯定。他们认为,宜兴陶窑体系是陶瓷界少见的文化现象,周小东等对中国陶瓷窑系的研究、并结合宜兴陶瓷历史及窑系分布得出的研究成果是陶瓷界的重大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代表周光真等,也称赞“中国陶都”名不虚传。

宜兴窑系的存在不仅证明了7000多年制陶史积累的陶文化辉煌依旧,而且是对外彰显中华陶文化的璀璨亮点、华美篇章。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陶瓷学者、业界专家依据各地窑场的产品、特点及社会影响,将其“分门别类”,形成了多个体系,窑系应运而生。作为对一个地区陶瓷文化类型的历史总结和高度肯定,窑系无疑是陶瓷文化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应而其划分与确立必须以历史、规模、特色、影响、传承等为要素,进行综合考量。

目前,国内陶瓷界普遍认同的窑系为8个,这些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窑系有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等,有南方地区的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等,但均属瓷器为代表的瓷窑体系。

我国陶器出现的历史要先于瓷器几千年,却与窑系的划分、确立“失之交臂”,其因何在?周小东及其研究团队认为,一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烧制出的大部分陶器因受质地粗糙、品相一般所累,到宋代不得不“急流勇退”、“日渐式微”。瓷器遂取而代之,得以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基于此以及受传统认知、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陶瓷专家都曾认为陶窑体系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周小东在长期研究陶瓷文化、资料,考察宜兴窑址遗迹后发现,“中国陶都”宜兴在确立窑系方面堪称“万事俱备”。周小东说,自古至今,宜兴境内窑场分布广泛,明代的“前墅龙窑”如今仍在烧制产品,成为中国龙窑史上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且在明代中晚期孕育了陶瓷产业的变革,不仅实现了弃瓷兴陶,还匠心独运,相继发掘出“均陶”、“紫砂陶”两个新陶种,一举改变了传统陶器的粗质品相。

陶艺新品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清朝皇帝都对均陶和紫砂陶爱不释手,多次颁旨命造办处到宜兴定制陶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这两种陶器显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其制作技艺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美院等一批大专院校专门开设紫砂课程,对宜兴陶器进行研究,促进产业量、质的提升。宜兴陶器还风靡海外,日本、荷兰等国家不仅大量购买,还学习制陶技艺,并在当地进行仿造。

佛山陶瓷老板青睐高科技项目


昨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陶瓷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上硅所佛山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国内顶尖特种陶瓷研发机构的加盟,将使强大的佛山陶瓷如虎添翼,向更高更新的方向迈进。

禅城区区长梁维东在揭牌仪式上表示,该中心的设立是推动禅城区“优二进三”战略和佛山市“三三三”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佛山传统陶瓷产业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顶尖项目“落地”即“生根”

据介绍,这是上硅所第一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研发机构。首次“入门”,上硅所就带来了20项国际顶尖的特种陶瓷技术项目作为“见面礼”。昨日揭牌仪式过后,禅城三家企业就分别与上硅所佛山研发中心签订了协议,对其中的三项技术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上硅所佛山研发中心一位负责人笑称,这些项目是“落地”即“生根”,找到了好地方。

与上硅所佛山研发中心签约的企业分别是禅城区的亿强电子有限公司、明朝科技有限公司、大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项目合作是这些企业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成果,趁着上硅所落子禅城的时机完成了最后的冲线。

亿强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志强说:“我知道上硅所在佛山设点之后非常兴奋,以前离我们有些遥远的顶级科研机构居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我相信这不但对于我们企业,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以往企业与研发机构‘点对点’的合作模式即将改变,以后将是研发机构与地方产业‘面对面’的对话与合作。”

初进禅城,上硅所的负责人就感受到这里的热情,上硅所所长罗宏杰说,目前我们还只是与佛山的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合作,但这些企业对我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看好佛山的产业基础,也看好佛山研发中心未来的发展前景。

上硅所佛山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卢红明表示,中心的定位是“立足禅城、走出佛山、覆盖华南”,佛山将是上硅所华南发展战略的立足点。

发展都市型陶瓷产业

昨日罗宏杰在谈及佛山陶瓷的时候有感而发:“佛山是一个地理位置很好的现代化城市,污染大、能源消耗大的建陶生产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格调很不相符,佛山要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就要把陶瓷的根留住,做总部经济,同时应该做污染小、附加值高的陶瓷产品,发展都市型的陶瓷产业。”

这正契合了禅城区“优二进三”战略和佛山市“三三三”战略关于陶瓷产业提升的战略思想。佛山具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制造业能力,为发展都市型经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陶瓷产业做大之后,如何向第三产业转型提升?

“陶瓷需要从生产制造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佛山市陶瓷协会一位专家认为,禅城区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因此陶瓷产业的发展形态对其经济形态起着关键的作用。未来的禅城应该是佛山的经济中心,也应该是佛山陶瓷的产业服务中心,通过技术服务带动大佛山的陶瓷发展,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产业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上硅所的到来正好担当了产业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的核心角色。”该专家说。

禅城渐成顶尖陶瓷技术集聚地

禅城区陶瓷从生产中心向技术研发中心转型已经具有了一定能力,华夏陶瓷研发中心、华南精密技术研发院的成立、院士工作室、博士后流动站在陶瓷企业的设立,一项项陶瓷生产革命性技术的突破,研发和创新正成为陶瓷产业的主流。

继华夏陶瓷研发中心、华南精密技术研发院之后,上硅所佛山研发中心将成为第三个陶瓷技术输出平台。在昨日的签约仪式上,不少外地的电子陶瓷生产企业受邀而至,其中不少是上硅所的长期合作伙伴。一家东莞市龙基电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上硅所在佛山设点之后,他们的合作将更为方便,他相信在不久之后,该研发中心将吸引珠三角甚至更远如清远等陶瓷生产发达地区的厂家前来合作。

“上硅所的龙头辐射效应将使未来的佛山成为整个华南顶尖陶瓷技术的集聚地,佛山陶瓷也会从生产发达产区转型成为技术发达产区。”市陶瓷协会一位专家认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泉州中温窑变釉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泉州中温窑变釉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