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艺术陶瓷创作必须“尊道贵德”

艺术陶瓷创作必须“尊道贵德”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古代瓷器尊

2021-04-15

陶瓷艺术。

创作成功的基本道理。真正优良的艺术品是以正气为主流的德性能泵发气力运动的智慧高尚物证。其基本道理可简要为“尊道贵德”。创作似自然更符合理论逻辑的艺术形态,具体创作道理主要有一气呵成、线气相联和圆满有序三要点。以点线运动的布面效果和谐性能分优劣,符合自然积极和谐的创作品则为优良。

艺术陶瓷的质性有天尚、人圜和地底三重;玄、妙、写、画、划、描、仿、抄、陋九层;灵、神、珍、常、作、庸、赝、贼、毒九品。进入天尚重创灵、神、珍佳品者,才算得上陶瓷艺术家。只能做常品与作品者,可勉强谓之家,但并不高尚。艺术陶瓷创作者要选准追求的重与层,明确方向,坚定不懈地奔向天尚重,创作优良艺术佳品,才是艺术陶瓷创作者的应有作为。

创作必须的基本功能。裸体性艺术陶瓷创作所追求的美点及魅力性能,不同于纹身性和装饰性艺术陶瓷,其不适宜借体(买注浆件或请人代拉坯等)发挥,必须具有拉坯、研釉和点缀三大功能。否则,不应算一个完整而真正的艺术陶瓷创作家。

拉坯是裸体艺术陶瓷创作者的画龙功能,是赏购者孕生感受的第一要素,成败在曲线、腾势、形神动态等给予的视觉美影响性能,体证创作者的气力性能强度和巧用功夫。

肤泽是裸体艺术陶瓷创作者的调神功能,是赏购者促动思维的第一要素,成败在色彩、光泽、柔润等给予的感觉美影响性能,体证创作者的气力性能内涵与运行功夫。

胎记是裸体艺术陶瓷创作者的点睛功能,是赏购者泵发意念的第一要素,成败在位当、场宜、显亮等给予的整体美影响性能,体证创作者的气力功能潜在性与学问素质。

不具备此三大功能而自称裸体艺术陶瓷创作家,只能算是个借体买衣服缝纽扣,组合为有形物质形态的工作者,不是艺术陶瓷创作家。

创作成功的根本要素。艺术陶瓷创作者的成长、成功和“七艺”性能升华,是一个长期的“三做”学问的根本要素修养和践行过程,成就在学习、实践和总结提高三环节的昨、今、明三天的循环往复质量。善于总结好昨天、创作好今天、适应好明天需求趋势者,才可能成为艺术陶瓷创作家。根本要点在修炼和践行好基本内容。

加强道德修养。道德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社会人“三做”活动的灵魂、根据和指南。古人云:“事有必至,理有必然,无莫不始于道德,又归于道德。”常说的自作自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是道德性能运动的必然法则。艺术陶瓷创作的诸活动环节,都是由德能认识、把握和驾驭道本性的气力运动,并以心中一点的气物质性能决定成败与优劣。因此,正确理悟和践行的道德文化内涵和学问性能对成败极为重要。

德仅对道有作用性,其组成的彳、十、目、一、心五部件,明确地启示或敬告对道本性的主流性和支流性,要慎重,多看,认准道运动的积极主流性趋势,即一心一意办正事做好事,不可三心二意。艺术陶瓷创作者只有专心致志组织气力运动创佳作,才是成功的正道,道德性能运动的正确方向,艺术陶瓷创作和成功的保证。

提高学问性能。社会人的一切活动都由学问启导,其活动性质和效果优劣,与学问质量的性能相一致。学问源自道德性能运动的实践理性认知和升华,包括前人的沉积和个人总结的认识,是在传承中孕积的效果。公认的普遍道理即为人类文化的内涵,都具有一定的学问性能,即自己“三做”的根据和指南。艺术陶瓷创作者所以创作效果、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性能不同,其差异即在学问性能的质量不同。善于吸取前人和他人的优良学问内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问内涵,提高自己的学问性能,是创作优良艺术陶瓷形态的前提。

学问性能有潜在和浅存两种不同意识。潜在意识优良而深厚,则以自然性顺势做好事,创作形态优美而文化内涵积极的陶瓷艺术品;潜在意识不扎实,性能不够优良,往往浅存意识以自觉性为主导,创作优良艺术品不易,做赝品、贼品或毒品则在自为行动之中。浅存意识不升华,则容易为名利而乱动,必损及艺德而毁掉名气。因此,修炼优良潜在意识,提高学问的为公创艺性能,则是艺术陶瓷创作者成长为名家的主务,功到自然成的核心。wWW.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大师搞艺术品创作更显示实力


艺术大师的所有艺术追求

在艺术陶瓷生产的领域里,人们最经常提起的就是陶瓷大师的名字,而不同的艺术品出自哪位大师之手,让人们对它也多几分熟悉与了解。陶瓷大师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陶瓷文化基础,同时也在陶瓷生产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实力与特色,而看他们的作品更能看出他们的风格与特色,想要了解一位真实的陶瓷大师,就要从他们的产品着手,产品代表着艺术大师的所有艺术追求。

陶瓷大师进行设计,会有自己的风格与作品,也会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的流派,特别是整体的作品放在一起,专业人士就可以进行分辨。比如有些大师非常擅长画青花瓷图样的产品,那么还有些专业画动物造型,而有的艺术大师专攻人物,在陶瓷人物的设计上有特色,还富于变化。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陶瓷文化基础,也有着不同的陶瓷实际效果,特别是在陶瓷艺术品的创意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个性化的陶瓷艺术品,也是陶瓷大师个性的一种代表,所谓作品就是他们的精神与灵魂,就是他们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最好的一种精神上表现,把精神实质进行精准的设计,自然可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和要求,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效果,陶瓷大师们进行专业的创作,其实都是发自内心,而表现于作品的,都有内在的灵魂,艺术与艺术家之间就是相融的关系,通过艺术品可以读懂艺术家。

陶瓷大师的贡献不仅是艺术品创作


陶瓷事业的伟大贡献

陶瓷产业的生产实践中,艺术品的创作方面,更能看出大师们的优势,在两度的陶瓷大师评选活动中,来自全国的陶瓷名家都榜上有名,他们在艺术方面造诣与修为都为至高无上,而且专业从事陶瓷艺术品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但是真正要说对陶瓷事业的贡献,所有陶瓷大师都算在内,艺术品创作本身的贡献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对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还在对陶瓷事业的伟大贡献 。

提高陶瓷事业发展的速度,达到至高的发展境界,这是陶瓷事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从陶瓷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得出来,不断推出新的陶瓷发展标准,不断创作新的陶瓷艺术产品,特别是创作出陶瓷精品,对于陶瓷大师们来说,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这也是在陶瓷产业发展实践中最重要的内容与形式,更是陶瓷文化传承的基本标准,陶瓷大师们的贡献不可限量。

培训好接班人,是对陶瓷文化传承又一个很必要的发展方向,而培训陶瓷产业继承人方面,陶瓷大师们不仅要强调贡献,还要看到必要性,进行综合的考虑与权衡,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水平,陶瓷大师们发展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要把实际的推动产业发展,培训接班人,不断壮大陶瓷行业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文化发展进步,在这些方面起积极的作用,陶瓷大师义不容辞。

陶瓷名词:苹果尊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陶瓷名词:马蹄尊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古代陶瓷尊类


大口尊 尊式之一。陶瓷容器,流行于西周以前。陶质大口尊在新石器遗址出土很多。其中陕西神木石峁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灰陶尊唇沿敞口,深腹,似两敞口筒式杯上下套接而成。腹中部有一道台阶式痕迹。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尊折沿敞口,腹自口部斜线内收。1974年内蒙古敖汉旗南台地出土的彩陶尊,口沿外侈,粗颈,鼓腹,腹部有对称的环状双耳。东北地区夏家店文化中有大口沿外敞,折腹内收式尊。商代中期大口尊有敞口,凸圆肩,口部略大于肩部,深腹和大敞口、肩微凸或无肩深腹几种。商代的大口尊多用作炼铜的坩锅。商代晚期,陶质大口尊逐渐少见,原始青瓷大口尊从商代中期始见,河南郑州分别于1954年、1971年出土的原始青瓷大口尊,造型为敞口、束颈斜肩折腹式。1959年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原始青瓷大口尊作喇叭形口,粗颈、鼓腹,高足外撇。东汉以后瓷质大口尊少见。

莲花尊 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青瓷尊,是顺应佛教盛行而产生的器形。造型呈侈口,长颈,溜肩,鼓腹,外撇高圈足,肩部均匀分布6个直系。器身布满堆塑的上覆下仰层层莲花瓣,莲瓣丰硕而高凸,其间还上贴塑飞天与宝珠纹。全器造型宏伟,装饰瑰丽,艺术水平相当高。

盖尊 带盖的尊。南北朝、隋代墓中出土的尊常配有盖,但盖尊之名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有的器形,器盖附属于各种不同的尊式。如1956年出土于湖北武汉武昌的南朝青釉莲花尊、1972年出土于江苏南京麒麟门外林山梁代墓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和1948年河北景县北朝封氏墓出土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均属带盖莲花尊。山西寿阳北齐库狄回洛墓出土的黄釉贴花莲瓣纹尊则属另一种器形,盖作僧帽式,敞口;短劲,弧腹,矮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白瓷贴花兽耳衔环带盖尊作凹形盖,桃形钮,敞口,长颈,鼓腹,高足外撇,腹部贴饰一周兽面铺首。

双螭尊 或称双螭瓶,创始于北朝,盛行于隋、唐。呈盘口,长颈,溜肩,长腹,平底。从口至肩置对称双螭柄。另有单口双腹并联式,自铭"传瓶"。参见"传瓶"。

橄榄尊 又称"橄榄瓶",尊式之一。北宋时始烧,如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河南登封窑珍珠地刻划双虎纹尊,小撇口,束颈,腹部长圆微鼓似橄榄形,底与口大小相近。清康熙、雍正时期流行另一种橄榄尊。收藏于首都博物院的清雍正青花橄榄尊,喇叭式口,细颈,贺腹,尊的上部比腹下略长,圈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珐琅彩松竹梅纹瓶,口部微侈,粗颈,弧腹,圈足,造型亦略似橄榄状。

扉棱尊 又称"出戟尊"、"出戟觚",尊式之一,北宋始烧,流行于明,初为北宋钧窑为宫廷所烧制的仿青铜器陈设品。造型为敞口,颈部内收,折肩,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颈、腹、足四面有扉棱。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尊,仅腹部四面饰有扉棱。明正德以后有些尊的颈、腹、足四面饰对称的扉棱,万历朝则有六面饰扉棱的。

鱼篓尊 尊式之一,器形似鱼萎,明代初期与清代初期均有烧制。前者作盛储器,后者作高档陈设品。明永乐器特征为直口,溜肩,鼓式腹,弧形圆底。宣德时期所烧,敞口,斜肩,圆腹下收,圈足。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品着意仿竹编鱼篓,形状为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

无挡尊 尊式之一,流行永乐、宣德时期。平沿,圆口,筒腹上下通透,底沿扁平与平沿呼应。器形明显带有异域风格,亦有人称之为器座。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均有仿品。

石榴尊 尊式之一。始见于明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器形似石榴果实,通体由纵向凹曲线分为六瓣形,口部外卷,短颈鼓腹,圈足外撇,台阶式撇,台阶式底。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品水平尤高。雍正时期石榴尊除继续烧造宣德器形,还有一种作外撇五瓣式花口,束颈,腹部浑圆,浅圈足。

双牺尊 明弘治时期出现的一种尊式,敛口,短颈,溜肩,腹下部斜收,平底。肩部有对称的兽耳为饰。此种尊在清雍正、乾隆时期也有烧制。如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仿古铜彩双牺尊,造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腹部下收,圈足外撇,肩部饰对称的回首立羊耳。

摇铃尊 清康熙时流行的尊式之一。造型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弧形或筒式腹,浅圈足,似长柄的铜铃。

太白尊 又称太白坛、鸡罩尊,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诗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坛,故名。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还有"鸡罩尊"之称。造型为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多浅刻团螭图案。后世仿品器形规格与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纹饰过于生硬。

琵琶尊 流行于清代的一种尊式,陈设品。器形似弦乐器琵琶,洗口,束颈,弧腹,腹下部较大,圈足为宽窄不同的二层台式。有的琵琶尊颈部饰对称的兽面双耳。

如意尊 清雍正时流行的尊式之一,因装有如意形耳而得名。尊上部呈钵式,颈部较细,有凸起弦纹,下部丰满浑圆,两侧有对称的如意式双耳。

络子尊 又称"网络尊",清雍正、乾隆时流行的一种尊式。器作撇口,短颈,圆腹,假圈足,腹部贴型凸起的网络纹。民国时期多有仿制。

苹果尊 形似苹果的瓷质容器。侈口,短颈,器口颈若果蒂,下凹于圆腹之中。丰满圆润,为清代康熙朝独有器形之一。

马蹄尊 肇始于清代康熙朝的器形。器身似马蹄形,唇口,溜肩,斜腹渐放,浅圈足。足背窄细。有的敛口溜肩,器腹略高,浅圈足。多用于文房,故又称"马蹄水盂"

观音尊 撇口,束颈,溜肩,敛腹修长,至底外撇,若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名,为清代康熙独特器形之一,又称"观音瓶"。

鹿头尊 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始见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故亦称"百鹿尊"。青花器多绘缠枝莲纹,以青莲谐音"清廉",因而又名"青莲?quot;。

莱菔尊 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形之一。侈口,细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形若莱菔,即萝卜,俗称"萝卜尊"。

外来艺术家在景德镇的陶瓷创作之路


如今,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艺术家团体。他们大多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来到景德镇,或是慕名而来,或是想尝试陶瓷艺术的创作。不管怎样,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景德镇的艺术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为景德镇的陶瓷注入了活力。

为什么选择景德镇?

对于大多数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而言,在来景德镇之前,他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要去景德镇?”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然而在他们不尽相同的回答中,你总是能找出两个共同点——“慕名而来”与“大胆尝试”。

“慕名而来”,这其中的名,指的自然是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名气。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千年瓷都代表着制瓷业的发达与辉煌。然而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这个称号背后有了更多的艺术注解。尽管这些外地艺术家所从事的并不是陶瓷方面的艺术创作,然而在他们从艺的道路上,景德镇这个名字还是会不断出现。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而是一种艺术的符号。

福建莆田画家林玉宇很早就知道景德镇这个地方,在他走上国画的创作道路之后,景德镇的意义,也愈发的丰富起来。在他看来,景德镇是瓷器的代名词。他也清楚的知道,这瓷器的含义,不仅仅是平常所见的碗盘这么简单。林玉宇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来景德镇的愿望就越强烈。08年的时候,他在外地参加一个艺术交流会,期间受到了一位来自景德镇艺术家的邀请,那次接受邀请,来到景德镇。在当时的日记中,他这样描绘了自己的感受:“景德镇——世界瓷都名符其实!在这里我不但领略了从泥巴到土坯成型直至烧成一件成功瓷器艺术品的全过程,而且还亲手绘制作品,亲身体验瓷艺术的创作过程,感受瓷文化的无尽乐趣。”景德镇并没有让慕名而来的他失望。此后,林玉宇每年都会抽空来景德镇。如今,他在景德镇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对于他而言,这里俨然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与林玉宇相比,吕联连来景德镇的时间更短,现在,除非家里有重要的事,他才会回家乡浙江金华。在常人看来,已年逾70的他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而在吕联连看来,他似乎并没有经过太多犹豫,就选择来到景德镇发展,这得益于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以及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尝试的决心。

早在今年3月份,吕联连第一次来景德镇,正是这短短的几天景德镇之旅,让他无可救药的爱上了陶瓷艺术。尽管已经在国画这条道路上打拼了几十年,也有着丰硕的成果。但是回去后的吕联连,马上开始准备来景德镇开始陶艺创作适宜。此时的他已经决定将自己艺术创作的重心转到陶瓷上面。最终,在景德镇朋友的帮忙下,他很快夙愿已偿。如今,吕联连已经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迈开了自己的步子。而现在他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工作室早日落成,这样他便能更专心于自己的创作。

“隔行如隔山”

在景德镇的大多数外地艺术家中,吕联连和林玉宇很有代表性。他们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领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艺术的相通性,让他们的艺术功底和理念能在陶瓷上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初来乍到的他们,还是在创作伊始遇到了一些困难。

在谈及这个问题,吕联连爽朗的说道:“就当交了学费了!”尽管在来景德镇之前,他对于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难已经做了充分地估计,但是当这些问题扑面而来时,还是让他在刚来的那段时间里感觉有些吃力。

谈到所面对的问题,吕联连说,在他刚开始涉及陶瓷创作的时候,许多东西对他而言都是全新的,胚胎、釉料,技巧等等。仅釉料这个部分,瓷器的釉料与国画的釉料完全不同,对于擅长国画的吕联连来说,他在来景德镇初期就花了不少心思在研究釉料上。吕联连说他刚开始画的几个瓷瓶,看上去效果很好,烧出来的颜色也十分鲜艳,可是等他拿手一摸,颜色便剥落下来。经同行的朋友提醒他才知道,自己用的是生料,才造成了这种结果。另外,一些绘画技巧上的不同,也使得他需要不断的适应、学习。比如在国画中,有一种绘画技巧就是利用纸的渗透,制造出别样的画面效果。这也是吕联连一直擅长的技巧,可是到了陶瓷上,特别是他现在专注的釉上创作部分,完全没有了这种颜料渗透的效果。这些都使他意识到,自己不仅需要在创作上早日找到感觉,将自己所积累的艺术功底展现在陶瓷上;还需要将心态摆在一个学习的位置上。吕联连说,来景德镇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是个新人,许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正是有了这种心态,吕联连的进步很快,对于现在的陶瓷创作,他坦言自己的信心增加了不少,绘画的时候也更加的游刃有余。

相对于吕联连在艺术上所遇到的问题,来自山西的画家禅光更加在意的,则是刚来景德镇时的生活状态。在他看来,艺术上遇到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学习和摸索去解决,而作为北方人的他,来到景德镇这个江南小镇自然有许多生活上的不习惯。虽然从事艺术的他习惯了四处漂泊,但这样定居在一个城市对于他而言还是第一次,加上这边又没有家人,因此“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就愈发的强烈。

在回忆起自己初到景德镇时的情境,禅光说他除了出去了解陶瓷相关的知识,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内画画,或是在旁边的树林里散步,生活过得很简单。但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正好免去了不少世俗的打扰,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尽管如此,日子过的还是有些孤独,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禅光坦言并不顺心。

不过他的境地很快有了改观,来景德镇不久以后,禅光便发现了景德镇一个最吸引他的特点——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这里,他很快便结交了一些艺术圈的朋友。平日里,大家常常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如今,在景德镇3年的他已经有了不少朋友,景德镇已然成为了他的家乡。对于痴迷于艺术的禅光来说,这种环境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这不仅排解了他的寂寞,还给他的艺术造诣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为景德镇的陶瓷注入活力

外来艺术家的加入,给艺术带来了活力,加入了一些“新鲜”的东西。

林玉宇现阶段的陶艺作品,画面丰富多样。谈及以后的艺术创作,林玉宇有着自己的野心——“民居”。

在林玉宇的国画作品中,民居是他最大的特色。他在四处采风,写生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各地民居的迥异之美。因此这也是他在自己作品中着力表现的。如今来到景德镇,在对陶瓷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打算着将自己的民居绘画搬上陶瓷。在景德镇的陶瓷作品中,也常出现一些房屋,特别是在一些山水以及人物的作品中。但是,就大多数作品而言,民居的出现只是起到衬托的作用,并不是画面的主角。在林玉宇看来,他的民居画,民居是其中的主角,是他着重渲染的对象,这与现在的大多数陶瓷作品都不相同,很有他自己的特色。

与林玉宇一样,吕联连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在吕联连看来,景德镇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媲美的制瓷历史,这里的陶瓷艺术也有着厚重的积淀,在传承这个问题上,景德镇的艺术家们做的十分好。但是在他看来,还应该有更多创新的理念出现,在陶瓷这颗老树上开出新花。说到这里,吕联连举了他的作品《长寿面》为例。在这副古香古色的作品中,一位老者站在一个巨大的寿桃上面,下面的妇人手捧一碗面。老者手执筷子,面条从碗里一直延续到口中。旁边的青松,以及嬉戏的童子,都为这幅作品增色不少。吕联连解释说,寓意长寿的作品很多,但运用了诸如站在寿桃上、细长的面条等夸张手法的并不多。吕联连认为,传承固然重要,然而在传统中也要不断加入自己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只有这样,陶瓷作品的含义和种类都会越来越丰富。

与外来艺术家在艺术上所带来的“新鲜”理念相比,业内人士江虢慧认为他们给陶瓷市场带来的活力同样不容小觑。江虢慧说,在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收藏圈,许多收藏家对名人、大师们的作品望尘莫及。一些外来艺术家的加入,很好的丰富了陶瓷作品的价格梯度,也给了藏友们更多的选择。除此以外,江虢慧还强调,外来艺术家给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带来了不少活力。他认为,许多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他们在原先的艺术领域都有了不错的成就,也有着自己的“粉丝团”,他们转行画陶瓷,自然把这些粉丝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陶瓷上。说到这,他举了吕联连为例,尽管他从事陶瓷绘画不久,但是出来的作品就已经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吕联连的国画“粉丝团”。吕联连选择了陶瓷创作,“粉丝团”们不仅会关注吕联连的陶瓷作品,还会对景德镇的陶瓷,以及其他名人作品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说,外来艺术家给景德镇的陶瓷提高了人气,也注入了活力。

磁州窑陶瓷艺术创作新成果走进大学校园


5月27日,“传统文化进校园磁州窑走进人民大学”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作为本次活动重要内容的磁州窑文化交流展受到广大师生欢迎,这是近年来磁州窑陶瓷艺术创作最新成果首次大规模集中走进首都高校与大学师生开展互动。

活动展示的是来自磁州窑故乡--河北峰峰矿区30多家窑口的上百件陶瓷精品,其中既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又有众多中青年磁州窑陶艺师的力作;既有传统的白地黑花梅瓶、瓷枕,又有红绿彩陶版壁画、瓷雕、陶瓷挂盘,全面展示了老中青三代磁州窑陶艺师的创作成果。

河北峰峰矿区是中国磁州窑之乡和中国民窑研究基地,其境内的磁州窑重要烧制地彭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这里保存有40余处元、明、清古窑址和条洞、渣堆、笼盔墙等磁州窑文化遗存100多处,有各类陶瓷企业、作坊和大师工作室百余家。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端智力平台、科技平台和资金、人脉优势,推动校地、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互联互动,为磁州窑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插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翅膀。”峰峰矿区区委书记张跃峰说。

据了解,磁州窑的技艺与技法具有强烈的外向性特点,其代表性的化妆白瓷制瓷技术,以及刻划花、白地黑花装饰技法传播海内外,促进和影响到许多国家陶艺的发展进程。磁州窑的产品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到达东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尤其是对日本陶瓷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

此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河北峰峰矿区联合主办,除了磁州窑文化交流展外,活动主办方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磁州窑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座谈。

藏品分享为创作型陶瓷艺人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


陶瓷创作灵感和机会

专业的陶瓷人会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对艺术的领悟能力,还要从专业的技术与技法上不断提高,创作出最优质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把陶瓷艺术发扬光大。藏品分享的作用与形式都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为陶瓷艺人们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机会。进行艺术的交流,提升个人的品味,还可以在艺术发展方面做得更好,最终也是为陶瓷产业做最大的贡献。

陶瓷艺术品进行藏品分享,从作用上看,由传统的对那古瓷进行欣赏把玩,或者进行购买收藏之外,又多了很多种需要,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产生的影响与实际的变化过程,通过藏品分享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是相关人士更全面的地了解陶瓷方化的一个途径与机会,看到从古到今的藏品变化,艺术的发展过程,提升对于传统的一种敬畏,还有就是把传统的艺术进行充分的分享,沐浴着文化的氛围。

藏品分享在陶瓷艺术的领域里,从分享的形式来看,也有了更广泛的机会和可能,传统的藏品分享会,还有传统的一些专业学术交流,加上现代的媒体宣传,电视的藏品分享,网络平台的藏品分享,各种不同的形式百花齐放,现在连微博与微信都经常有一些关于藏品分享的内容,这是对人们的一种鼓励,也是对陶瓷艺术传承来说最好的一种现象,更是陶瓷艺术家们寻找创作灵感,提供艺术品味的好机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艺术陶瓷创作必须“尊道贵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艺术陶瓷创作必须“尊道贵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