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钧瓷器 > 导航 >

钧瓷研究:钧瓷茶具及其选购方法

钧瓷研究:钧瓷茶具及其选购方法

古代钧瓷器 选购瓷砖 古代瓷器研究

2020-04-26

古代钧瓷器。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起源于宋代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为钧窑。钧窑首创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闻名于世。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钧窑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堪为世界一绝。钧窑的名贵之处在于它有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其釉色是自然天成而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谓“钧瓷无双,窑变无对”。传世不多,评价甚高。故有“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

近年来,钧瓷茶具市场日渐繁荣,无论是收藏类的高端茶具,还是实用类的中低端茶具都十分走俏,钧瓷茶具的生产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从一定意义上看,钧瓷成功走出了一条日用化发展之路。

扁腹壶-温红远/制

一、钧瓷茶具发展优势明显

(一)钧瓷茶具精美实用

钧瓷茶具不仅能为日常饮茶之用,更是精美的陈设品。其造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模拟自然物,如瓜果、花卉、松、竹等;二是几何形体构成,如立方体、球体等。钧瓷茶具讲究线和面的处理,注重比例上的变化,外观装饰与茶壶整体造型浑然一体,趣味无穷。其釉面色彩润泽,窑变丰富,好似山水国画,意境万千,令人回味无穷。

(二)钧瓷茶具用途广泛

钧瓷茶具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日常饮用。普通老百姓喜欢买一些中低档的钧瓷茶具作为日常泡茶用具;二是艺术收藏。收藏者一般收藏大师制作的中高档壶,一把壶价格上千上万;三是作为馈赠礼品。钧瓷壶由于具有的使用价值及收藏价值,已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也成为政府举办活动时向贵宾赠送的礼品。

(三)钧瓷茶具发展空间广阔

过去,钧瓷壶仅是钧瓷艺术的一个点缀,钧瓷界视之为随手把玩的雕虫小技。近年来,随着钧瓷艺人立足钧瓷壶的研发,赋予钧瓷茶具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在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前,钧瓷茶具的色彩、制式、器型相当丰富,加上瓷器比陶器烧造技术更高,产品在物理特性和色彩上更有优势。因此,钧瓷茶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提升空间很大,能够取得更大发展,甚至可以超越紫砂。

仿古壶-温红远/制

二、钧瓷茶具发展正当其时

钧瓷茶具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三个条件:一是茶业的兴盛;二是钧瓷壶制作工艺的成熟;三是钧瓷茶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目前钧瓷茶具发展来看,正当其时。

(一)结合繁荣的茶业发展钧瓷产业前景优越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要求的提高,茶文化以其健康、时尚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茶文化、茶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很多地方茶馆遍地、茶具琳琅满目,有瓷壶、铁壶、紫砂壶等。而钧瓷茶具比铁壶、宜兴紫砂壶等更有优越的空间。一是钧瓷壶有釉彩装饰,是宜兴紫砂壶所不具备的。釉彩美让壶艺走出了“黑白灰色时空”,色彩千变万化,包容万色,可以满足不同人士的审美需求;二是钧瓷壶经高温烧制而成,极具绿色生活情趣。据科学检测,钧瓷茶壶不含影响人们饮食生活的重金属;三是钧瓷壶吸水率极低,对于微分子茶碱有吸收保护作用,而对有霉变可能的茶余质,有剔除的功能。

(二)采取瓷胎二次规整法使钧瓷壶制作工艺得以突破

过去制作的钧瓷茶壶,制成品常常出现大小不配套、对接不严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钧瓷制作中采用了瓷胎二次规整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制作时,不仅精心打磨、抛光,而且特意让壶盖大于原来的壶口;完成烧制后,已经定型的壶盖还会略大于壶口,然后再使用特制的工具对壶盖进行第二次规整打磨,使壶盖与壶口吻合,甚至可以精确到“严丝合缝”的完美程度。

井栏壶精品-手工壶-白胜利/制

(三)钧瓷茶具的文化内涵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禹州神垕镇开始烧制出了一系列钧瓷碗、钧瓷盘、钧瓷茶具、钧瓷酒具等日常用品,但由于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原因,这些钧瓷日用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近年来,钧瓷厂家努力挖掘钧瓷产品的一系列文化元素,推出了风格迥然不同的系列产品。在此带动下,钧瓷壶市场日渐火爆,用钧瓷茶壶品茶已渐成时尚,大有与宜兴紫砂壶争夺陶瓷茶具行业龙头老大的势头。汉唐艺苑承古法、传古韵,博百家之长推出精品钧瓷茶具,以飨广大钧瓷爱好者。

虽然钧瓷茶具等钧瓷产业一片繁盛,但繁盛背后还是隐藏有危机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钧瓷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中之一是工艺不精。目前,仍有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投放市场。那么在购买茶具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在购买瓷器茶具时应主要对瓷器本身进行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如果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有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南瓜壶-温红远/制

购买瓷器茶具还要注意瓷器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瓷器茶具对人体健康有益,劣质瓷器茶具对人体健康有害,挑选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购买瓷器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瓷器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

二、购买时要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

三、用鼻子嗅,看是否有异味。

四、在使用前用沸水把茶具煮上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的有毒物质。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品味钧瓷茶具,感受传统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又是瓷国。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从此浓得化不开。冲泡一杯佳茗,配具必不可少,尤如绿叶之于红花,彩云之于明月,有映衬之妙。古时痴迷茶艺的文人雅士,无不把茶具的选择搭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钧瓷繁荣发展的大宋时期,茶文化同样风行天下。然而其时,钧瓷与茶道,就像两条平行线,未曾交会。本文将带您一起品味钧瓷茶具,感受传统茶文化。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民间俗话,最早始于宋朝。可见,早在宋朝时,饮茶之风就已盛行于民间,成为百姓居家与柴米油盐同样重要的生活元素。

看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就要看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以精细见深广。在宋朝,在深厚的民间基础上,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宋朝文人的生活别具品味。他们在仕途与现实的夹缝中,找到了比追求权力和财富更有意义的事情——寻求雅致、自然、随性的生活。舟车运来好水,摆上精美茶器,围炉品茶闲话。一壶好茶,将宋人生活中的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人最懂“慢生活”。

驿路边,一座凉棚,几张方桌;一片摇曳在风中的”茶“招牌,几个匆匆赶路到此歇脚的饮茶客。这番场景,似乎是宋人生活的经典重现。饮茶赋诗,琴棋书画;耕读传家,闲话桑麻。

在品茶者看来,茶具不仅要有实用功能,更有鉴赏把玩的趣味。随着陶瓷文化的发展、时代人文的变迁,茶具在风格上随之变化。

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闻名于世。

壶,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有着很重的吉祥寓意。收藏的壶多了,意味着壶壶在福,多壶多福,吉祥如意。

钧瓷之美,美在形与意。其形也,古朴典雅,端庄秀丽;其意也,窑变天成,气象万千。钧瓷有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其釉色自然天成,而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独一无二。

从前,在人们印象中,好茶具似乎都来自南方。似乎只有山水旖旎的江南才能孕育符合茶性、水性的茶器。其实不然。而今,在中原钧瓷之都,也能生产出精美的茶具,将钧瓷之美融入茶文化,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开创另一番实用美学的新天地:钧瓷茶具。

钧瓷壶极具观赏价值,且无论是谁,手中有一把好壶,既可把玩,又可品茗、交友、观赏、馈赠。钧瓷壶因实用性强、价格不高,更为钧迷、钧友所青睐。最值得称道的是,世界上所有人收藏的钧瓷壶,没有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正所谓“钧瓷无双,钧壶无双”。

钧瓷茶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传统钧瓷厚重、大气,釉色可以温润如玉,传统茶具雅致、大方。

钧瓷入茶道,从殿堂级的观赏器发展出可观赏、可把玩的养生艺术品分支,钧瓷茶具大大丰富了茶器类别,钧瓷茶具也逐渐进入高端饮茶人士的茶桌。

论钧瓷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钧瓷作为河南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在中国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学术界、收藏界以及很多钧瓷艺人都对研究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钧瓷热刚刚起步,钧瓷研究方兴未艾,这对推动钧瓷艺术以及钧瓷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状况,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概念性问题急需探讨与解决,甚至说需要正本清源、矫枉过正。

一、 所谓“型为本”、“釉为魂”的提法对不对?

“型为本”、“釉为魂”是当前钧瓷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但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呢?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起码也是不准确的。

何谓“本”?“本”即“根本”、“本源”,每一个事物都有每一个事物之本,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由此而论,如果我们把钧瓷的“型”定性为钧瓷之本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区分钧瓷与其他瓷种。因为同样的“型”,钧窑可以烧,汝窑也可以烧,青花、粉彩亦可以烧。可见,型为共性,共性的东西是没有区别的。

而钧瓷与其他瓷种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釉”。从一定意义上讲,“釉”为个性,“釉”是区分不同瓷种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见到青花釉,一定会说它是“青花”;我们见到粉彩釉,一定会说它是“粉彩”。同理,我们见到钧瓷釉,也一定会说它是钧瓷。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釉”是不同瓷种之本。

那么,何为“钧瓷之魂”呢?我认为钧瓷是以窑变为特征的,所以只有“窑变”才能称得上是“钧瓷之魂”。钧釉虽然为窑变之釉。但真正变得好的、变得奇的、变得美的有多少呢?不然,为什么一件窑变好的钧瓷,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而难以忘怀呢?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钧瓷二厂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寒鸦归林”的效果;晋佩章大师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霞光”的效果;周有老艺人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春雪”的效果;张麦圈先生所烧的一个象耳活环瓶,形成了“蜘蛛张网”的效果;刘建军先生所烧制的一个棒槌瓶,形成了“四大美女”的效果等,不一而举。这些钧瓷之所以能为人们所追捧,就在于这些钧瓷彰显出了窑变的魅力。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窑变是“钧瓷之魂”。尽管这种窑变是“釉”的结果,但釉绝不能说成是“钧瓷之魂”。正如前面所讲,虽然同施钧釉,但不同的气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季节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如果一定要对钧瓷窑变下一定义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钧瓷窑变是不为人们所掌控的火的艺术,是人釉合一、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窑变是钧瓷审美的最高境界——即“钧瓷之魂”。

如果以上推论成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把所谓的钧瓷“型为本”、“釉为魂”纠正为“釉为本”、“变为魂”呢?

二、“炉钧”与“卢钧”的概念之谜。

“炉钧”与“卢钧”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是至今未被人们破解的两个谜团。

“炉钧”最早的提法出现在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中。书中记载:“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有人对此解释为: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但何为“炉型窑”?至今没人能解释通。

据记载,炉钧釉瓷器是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创烧的。它由高粱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窑变效果,但釉层不透明,开细小片纹,器足涂釉,内底一般有款。同时期景德镇还烧有仿钧窑变釉,这种瓷器内壁釉面为柔润的洁白色,其外壁多以红为底,有浅蓝色细纹,红、蓝掩映,釉汁有呈旋涡状、有呈花朵状,开片自然,偶有流釉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讲,景德镇所烧的“炉钧”或“仿钧窑变釉”风格和品相与宋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宋钧以蓝色乳浊釉和铜红窑变釉组成的钧红釉而闻名于世。它以幻化莫测的窑变工艺,展现了钧瓷五彩斑斓的绝妙釉色和独特新奇的开片纹理特征,开了复合颜色釉的先河。可以说,宋钧那种厚重典雅的风格和“宝光内蕴”的品质对后世影响极大,并成为后世竞相仿烧的一个重要瓷种。

至于说“卢钧”,“卢”是姓氏,“卢钧”即卢氏家族所烧的钧窑器。据记载,清道光时期,神垕镇窑工卢振太、卢振中以及卢振太之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兄弟三人,在钧瓷烧制方面造诣极深。据说他们当年烧的钧瓷送到开封和上海等地都当宋钧卖,价格极高。后来,当人们得知这些钧瓷是卢家所烧后,一些古玩商们便在店门口挂出了“谨防卢瓷”的牌子。这大概就是后来“卢钧”之名的由来。

至今,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仍将卢家所烧的钧瓷当做宋钧收藏。可见,钧瓷界所说的“唯卢钧可与宋钧相媲美”之说还是很有根据的。

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卢氏家族在道光时期一出道,就能烧出与宋钧相媲美的钧瓷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从唐花釉到北宋晚期的钧窑烧成,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据此,如果我们大胆推断的话,至少卢家在清初就开始以宋钧为蓝本复烧钧瓷,直到道光时期,他们的技术才日臻成熟。只是这一段历史史书缺乏记载而已。

如是,这就为我们判断清代江西景德镇“炉钧”之名的由来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一,卢家所烧的钧窑是小窑,也就是一窑只能烧一件的风箱式小窑炉。景德镇要仿烧钧窑,肯定要借鉴神垕当时的烧造工艺,而神垕卢家的技术又最高,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就必然会有“小窑炉卢家钧窑”这样的概念。因“卢”为姓氏,不可能作为他们定名的依据。所以,他们就有可能取“小窑炉”的“炉”作为他们所仿烧钧瓷的定名,于是景德镇就有了“炉钧”之说。

其二,因景德镇是清廷御窑的所在地,又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以即便仿烧钧瓷,也不能像江西宜兴那样起“宜钧”,像广东那样起“广钧”之名。这也是他们选“炉钧”为名的理由。

以上两种虽为推测,但也不无道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景德镇的所谓“炉钧”之名如按《南窑笔记》的讲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何为“火炉中所烧”,请问,什么瓷器不是在火炉中所烧的呢?那为什么“青花”和“粉彩”不叫“炉青花”和“炉粉彩”呢?据此,如果一定要确切并合理地定名的话,不妨称其为“清代御窑仿钧”或“清代御窑钧器”。这样,既不失其官窑的地位,也不会影响后人对钧窑的种种猜测,何乐而不为?至于说神垕卢家所烧的钧窑,虽然它们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仍然属钧瓷的范畴,所以它们只能叫钧瓷,而不应叫“卢钧”。

当然,“卢钧”的称谓之所以能够保持至今,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公认,但更多的是人们对卢家在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复烧钧瓷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烧制工艺和钧釉配方的尊重。的确,“卢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确实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珍惜。

【相关阅读】

炉钧釉烧制艺术

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钧瓷百问:钧瓷鉴赏之八美

煤烧钧瓷收藏研究之艺术价值


最近两年煤烧钧瓷收藏逐渐火热,许多人认为现代煤烧钧瓷仍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无非都是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一方面煤烧钧瓷的釉色确实相较于柴烧、气烧的钧瓷温润,更加耐看,一方面是煤烧的工艺取决于烧煤,而国家在提倡环保的同时,逐渐加大对烧煤的管制力度,导致许多煤烧钧瓷窑口停烧甚至关闭,产量逐渐减少导致其稀缺性提升!那么除了这两个方面,煤烧钧瓷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儿呢?

1、历史价值。煤烧钧瓷始于金元,其间起起伏伏,都没有大的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煤烧钧瓷才焕发出新的活力。20世纪50年代初直至1994年,钧瓷都 用煤烧。1994年以后,当气烧钧瓷渐成主流的情况下,煤烧钧瓷也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延续着,并随着的时间的推移,煤烧钧瓷越来越焕发着迷人的魅力。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煤烧钧瓷为例,其价格一般以万起价,几万、几十万不等。有人愿以百万元求购当年的《寒鸦归林》挂盘而不得。

2、人文价值。现在从事煤烧钧瓷创作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国有集体钧瓷厂的人员,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他们以对煤烧钧瓷的深刻理解和执着,以其 熟练的工艺、不断的创新,诠释着煤烧钧瓷的生机和活力。这些老艺人虽然大多数没有职称或荣誉称号,但其实力已达到或超过了有关职称或技术称号规定的标准, 他们是真正的“无冕之王”。能得到他们的一件作品,应是人生一件幸事。

3、艺术价值。煤烧钧瓷珍品是自然窑变成形的似象非象,这种变化不是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是纯粹的自然变化。煤烧钧瓷容易出现曲线变化和色彩交融,具有热 烈奔放、生气勃发的艺术风格。一些煤烧钧瓷珍品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泛红,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 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备受人们青睐。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象煤烧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器物之美-工匠之心-论钧瓷茶具


草木捣碎后,能做成纸张。枯叶腐烂后,会归于尘土。玻璃遇火,总会融化。就连坚韧的铁,也会因空气氧化而变得锈迹斑斑。万事万物,似乎都不能以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存留于世。可当我们在博物馆内发现千年前的陶瓷,透过昏黄的灯光向展柜望去时,不觉惊叹它的外表还是那么光洁,它的色彩依然如此艳丽,就仿佛刚从存有余温的窑窖里捧出来一般地青春焕发。它的存在,令世世代代的君王贵胄们如痴如醉。世人对瓷的爱大抵也与它的永恒不灭有关吧

中文里有三个字进入英文,比如说“茶”是我们送去的tea,我们的衣料就是那个“丝”,英文叫silk,再下来就是china,就是“瓷”。已经规划成西方语言的一部分。——余光中

钧、汝、哥、官、定,在中国五大名瓷之中,钧瓷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被誉为“国之瑰宝”。每一件瓷器,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色泽上,都会存留住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趣。屹今为止,也再没有一种瓷器能够动摇钧瓷在其艺术成就上的地位。“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在收藏界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也说明了钧瓷地位的长盛不衰。再富贵的人家,若是没有一片钧瓷,又怎能彰显其尊贵呢?

君王之瓷

钧瓷,创于盛唐,在宋时达到顶峰。自诞生之日起,就因烧制艰难的工艺以及独特的窑变而惊艳于世。从此,它便有了尊贵无比的血统。钧瓷进了皇宫,成了君王御用的瓷器。皇权的崇高与不可侵犯在钧瓷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既是君主专用之物,民间百姓自然是不可私自收藏的,若用发现寻常人家私藏了一件钧瓷,那也就等于犯了重罪。自唐时期,君主就曾颁布“钧不随葬”的条令。君王下葬这等举国大事,纵有千万金银珠宝随葬,也绝不会出现一件钧瓷。坐拥天下的君主在死后却未曾随葬一件钧瓷,可见钧瓷的珍贵与稀少。

宋徽宗时期,钧瓷的发展一度达到顶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这位专注于艺术的皇帝对钧瓷的钟爱已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亲自动手参与过钧瓷的造型设计,力求在造型和钧釉的变化上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宋徽宗也曾下令,规定钧瓷每年只准进贡的36件以作为国宝珍藏,其余则全部砸碎深埋。在极盛的时期走向衰落,这也似乎预示着钧瓷必得经过一番锤洗磨炼,越过历史的坎坷才能重现于天下。由于战乱频发,钧瓷断代于宋,烧制钧瓷的工匠们流散四处。到金元时期,钧瓷重烧,至明代又再次断烧,连同钧瓷的烧制工艺也再不复存。金元至明朝时期,虽钧瓷重烧,但其造型与工艺却已不复大宋时期的鼎盛了。

回顾千年的钧瓷史,它曾盛极一时,也曾数度衰落,它曾至高无上,也曾颠沛流离漂泊海外。再观今日钧瓷的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这当中的变化万千,亦如它曼妙的窑变一样不可揣测。钧瓷不语,却可观天下,懂得欣赏钧瓷之美的人,也定能够体悟这岁月的无常曼妙。

钧瓷胎质细腻敦实,釉厚浑活。钧窑的釉色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紫色,有时像云后迸射出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飘浮的彩云。古人有诗赞:“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瓷色泽,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这些绚烂奇妙的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即使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开片裂纹的声音,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令人浑然忘我。而钧瓷开裂的纹路,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釉面晶莹剔透,而纹理清细可观。釉中更有点如珍珠,星溪银河,光泽润目,此乃钧瓷在形色以外,另具神韵之处。

钧瓷烧制技艺之气烧钧瓷


我们讲过钧瓷烧制技艺的传统煤烧钧瓷和传统柴烧钧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钧瓷新工艺时代的气烧钧瓷。

钧瓷烧制技艺之气烧钧瓷

气烧钧瓷历史

气烧钧瓷始于1994年,采用天然气为原料进行钧瓷烧制,是钧瓷新工艺改革后的烧制方法。

1994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实验液化气烧制钧瓷成功,这种技术有效减少了柴烧煤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更加环保,同时也大幅度的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钧瓷气窑

气烧钧瓷的特点

1、温度更容易把握,天然气升温快,可持续性强,很容易就能达到并保持1300度的高温,这是煤烧和柴烧没有办法比的。

2、成品率高,煤烧和柴烧成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而气烧的成品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大大降低了成本。

3、气烧钧瓷劳动量也小,不用匣钵,气烧钧窑使用现代抽屉窑或者梭式窑,窑炉工艺难度也小,也不需要人力持续性添煤或者添柴,倒炉等工序。

气烧钧瓷虎头瓶

气烧钧瓷的艺术效果

气烧钧瓷艺术效果更趋向于现代化,釉色都普遍鲜亮,光彩夺目,窑变也更加多样化,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气烧工艺在钧瓷大器型上也有优势,由于没有了匣钵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钧瓷大器型的烧制成功率,比如大花瓶,大的人物佛像摆件等。这是煤烧柴烧很难做到的。

气烧钧瓷大件-财神

气烧钧瓷的收藏价值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认为气烧钧瓷的收藏价值不高,其实也并不全是,钧瓷最重要的是其作品的造型和窑变效果。只要器型好,窑变能达到珍品以上的级别,也是很具有收藏价值的。

在气烧钧瓷中,也不乏有很多气烧的钧瓷价值连城,其价值也就在于窑变的效果。

气烧钧瓷珍品-提梁壶

以上就是对气烧钧瓷的一些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几乎所有的钧窑都有采用气烧的方式,也都作出了很多珍品,所以对于喜欢钧瓷的朋友来说,不管煤烧、柴烧、气烧,只要能满足自己的审美和需求就好。

钧瓷烧制技艺之柴烧钧瓷


对于钧瓷,大家都不陌生,关于钧瓷的烧制工艺,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现代钧瓷分为柴烧、煤烧、气烧三种,不同烧制工艺,钧瓷的价值也不完全相同。

钧瓷烧制技艺之柴烧钧瓷

今天就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钧瓷烧制工艺中柴烧钧瓷

柴烧钧瓷的历史

钧瓷烧制初期,由于煤炭资源的匮乏,钧瓷都是使用柴烧工艺的,直到宋代时期达到顶峰,钧窑依旧是使用柴烧钧瓷。

当代早期,柴烧钧瓷一直存在一个争论,因为钧瓷的烧制需要1300度的温度,而柴的燃烧正常情况下是很难达到这个温度的,所以很多人说钧瓷是否真的可以用柴烧。

柴烧竹节如意瓶

在宋代以后,随着宋室的南迁,柴烧钧瓷工艺失传,因此学术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直到当代钧瓷大师任星航仿宋代双乳状火膛柴烧钧窑试烧成功,这个窑炉可以将柴烧的温度控制在1300度,完美解决了温度不足的问题。从此柴烧钧瓷的争论才画上了句号。

柴的火焰比较长且柔,柔中带刚,古人把本来无法升温至1300度的柴火给控制到了1300度,是古人智慧结晶的所在。

柴烧钧瓷独特的艺术特点

柴烧由于升温慢,所以烧成速度也慢,木炭之灰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产生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窑变釉色增添了油光之泽,更加丰富多彩,且釉画釉色共同产生一种柔和温润的艺术效果。

柴烧钧瓷给人一种清新秀丽、柔和、温润、含蓄、优雅、超凡脱俗、沁人心扉的感觉,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柴烧容瓶

柴烧钧瓷的窑变效果更加细腻,就像一副浑然天成的画卷,过渡清晰自然,釉色莹润,艳而不妖,丽而不俗。

另外,柴烧钧瓷之所以价格高不仅仅是体现在艺术效果,也体现在成本上,一次柴烧就需要数吨的木材,且烧制成品率只有30%-40%左右,甚至更低,所以柴窑出品,价格都不低,遇到窑魁,更是难上加难。

柴烧钧瓷的烧制难度是煤烧和气烧不能比的,其艺术效果也自成一格,所以相对而言,柴烧钧瓷的价值相对也就比煤烧和气烧大一些。

柴烧钧瓷大梅瓶

以上就是对传统柴烧钧瓷工艺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喜欢钧瓷的朋友有所帮助,对于柴烧、煤烧、气烧的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可以了。

孔相卿谈钧瓷新工艺及其技艺革新


从“一法多器”到“以器定法,一器多法”,孔相卿创立了现代钧瓷生产工艺体系;从经验传承到将窑变视为“高温化学反应”,孔相卿利用现代科学理念来探索钧瓷窑变规律;从钧瓷千余年流传至今的铜红釉到研制出铜系青蓝釉,孔相卿革命性地为人类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创新烧制工艺,率先引入液化气窑炉,孔相卿成为钧瓷生产跨入产业化的拓荒人;创烧出以《中原壶》为代表的钧瓷系列茶具,孔相卿积极探索当代钧瓷的创新路径,再一次引领行业风潮;将钧瓷赠送给国际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孔相卿将当代钧瓷以国礼推向国际舞台,其后孔家钧窑钧瓷连续10年成为东盟国礼,闪耀世界……

钧瓷新工艺作品《荷口观音瓶》

作为钧瓷行业的领军人物和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孔相卿和他引领的孔家钧窑所开创的一系列钧瓷成型、配釉、烧成工艺等准则和标准,在整个钧瓷甚至陶瓷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钧瓷复烧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孔相卿如何看待钧瓷新工艺阶段?他对钧瓷新工艺有哪些见解?对钧瓷的技术革新又有怎么样观点?初冬时节,在神垕镇孔家钧窑,孔相卿一一解答。

“在不同的行业,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于新技术的引入会受到传统技术人员的非议和抵制。客观来讲,钧瓷新工艺在钧瓷的历史发展中,有着自己的贡献,理应得到相对公正的评价。”在孔相卿看来,从钧瓷在新中国恢复生产开始,钧瓷艺人一直在强调创新,因为钧瓷“十窑九不成”的历史太长了,必须作出改变。大家希望取得突破,实现钧瓷的大规模生产。

“在钧瓷恢复生产以后,老一代的钧瓷艺人用氧化焰窑变釉来生产‘大窑蓝’,又称为‘大火蓝’,钧瓷复烧后第一次有希望打破原有的局限,但大规模生产依然无法实现。20世纪80年代,钧瓷新工艺出现,钧瓷行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孔相卿详细讲解了何为钧瓷新工艺。

为了探索钧瓷的大规模生产,20世纪80年代,钧瓷艺人探索性地以硼铅熔块作溶剂,在釉料中加入碳化硅作为固定还原剂,用氧化焰高温一次烧成的方法在隔焰式推板窑内批量生产。由于是在钧釉中加入了还原剂碳化硅,在纯氧化气氛的高温中,碳化硅与釉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铜被还原而呈红色。

钧瓷新工艺作品-国家博物馆珍藏部分红色钧官窑珍品

“简单来说,钧瓷新工艺就是在釉料中加入了还原剂,以氧化焰烧制出红颜色的钧瓷。”孔相卿说,这是钧瓷第一次大规模烧制出红色釉,对钧瓷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钧瓷的市场开拓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期,钧瓷新工艺陆续停烧。由于后期生产量太大,缺少窑变的自然特征,钧瓷的艺术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钧瓷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钧瓷的技术突破非常艰难,有人说钧瓷新工艺做出来的是假钧瓷,这是他们没有认识到钧瓷在1000多年的发展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钧瓷新工艺是钧瓷艺人的大胆创新,作为钧瓷发展中的大事件,很有价值,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在孔相卿看来,从新中国恢复烧制到现在,钧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恢复烧制,第二个阶段是新工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液化气引入钧瓷生产后所开创的如今百花齐放的阶段。

“在陶瓷烧制中,有氧化焰和还原焰的不同烧制工艺。传统的钧瓷烧制依靠的是氧化焰,而液化气的引入,则使钧瓷可以在还原焰中烧制。”孔相卿说,钧瓷“十窑九不成”,主要是钧釉还原烧成范围窄,最佳烧成范围在1320℃—1350℃,欠烧会使釉面生涩,过烧会造成起泡、流釉等缺陷。在传统钧瓷烧制中,器物在窑炉的摆放位置、天气、烧成曲线都对钧瓷呈色影响很大。孔家钧窑率先成功研制出液化气钧窑窑炉,是钧瓷史上的革命性创造,钧瓷燃料、窑炉结构上的革新,大大提升了钧瓷的成品率和质地,为钧瓷大批量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钧瓷烧成工艺的革命性创新,孔相卿创立的完备的现代钧瓷制作工艺,开创了钧窑技艺革新的新时代,为钧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孔家钧窑的产业化、大批量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整个钧瓷行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只有钧瓷烧制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了,才能向更高的艺术平台冲击,才能探索更加丰富的钧瓷窑变色彩。钧瓷发展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需要钧瓷艺人不断革新技艺,没有工艺的支撑,钧瓷的生命力就难以焕发;不对窑炉及烧成曲线深入探索,就难以创造丰富的釉色。经验的积累、产业化的生产和市场的开拓,是钧瓷取得大发展的条件。从被认可到大发展,再到大突破,每一步都离不开技艺的革新。”孔相卿说,正如钧瓷新工艺一样,作为钧瓷产业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该阶段的代表作品值得收藏,钧瓷新工艺的榜样作用值得被铭记。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人们以此来描述钧瓷的窑变之奇、釉色之美。孔相卿认为,钧瓷是活着的瓷种,就像窑变一样,一直在发生着新的、神奇的变化,常变常新,再变更新。而想要变,就要从工艺和技术等多方面不断革新,创造钧瓷艺术新的辉煌。

其实,孔相卿大师的钧艺之路,也像窑变一样,技艺革新一直引领着其为钧瓷的发展刻苦钻研,只争朝夕,无论从器型和釉色,还有烧成方式、窑炉结构等多个方面,都对钧瓷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钧瓷欣赏


钧瓷的欣赏

欣赏钧瓷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钧瓷的造型: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

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图案:“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古人之诗赞出钧瓷的图案之美

钧瓷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正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如同国画艺 术中的大写意,形神兼备,似真似幻,意境无穷。

釉色:釉色窑变,千变万化。最为人称道的有: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

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

紫中藏青、青 中寓白、白中泛红”,有时还会出现珍珠点。因此有“画家笔拙,丹青难绘”之说。

而且“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绝对不会有两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钧瓷作品。窑变如画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赞美。

如“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

“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纹理: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典型的如:冰片纹,

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 。

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冰裂纹,俗称“开片”。

其次就是工艺:采用传统的手拉胚成型,比一般的注浆件更加厚重、有质感。

欣赏钧瓷、收藏钧瓷、把玩钧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

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

“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 ,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

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