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平等是反映陶瓷企业文化的特质

平等是反映陶瓷企业文化的特质

陶瓷文化 成化瓷器的平等青鉴别 什么是瓷砖

2021-04-28

陶瓷文化。

一家陶瓷企业的文化状态如何,往往有其明确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我们判别一家陶瓷企业文化优劣的依据。陶瓷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呢?国际学者认为,企业的关键价值观或者价值观的核心特点是平等主义。平等,首先意味着民主。即领导在对下属或员工施加影响时要平等,在运用权力时也要平等。与平等的价值观相对立的是“官本位”的价值观及由等级制度所带来的等级特权。其次,包含着尊重。就是说不管处于企业等级制度中的哪一级,从最高领导到最普通的员工,其人格、地位、权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则,代表着信任。在企业里,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以诚相见,做人做事不耍手段、不搞阴谋诡计,光明正大,公平竞争。平等的人格因素是正直。显然,只有具备正直的品格,才能做到坦诚,才能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最终才能做到民主、平等。在平等、正直的核心价值观统领下,每家陶瓷企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民主的、相互尊重的、相互信任的,于是公开、公正、公平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其实平等正直不仅仅是国内陶瓷企业内部的事,拥有这种价值观的企业会用同样的价值观和行为去对待社会,包括用户、政府、社区等。如果企业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平等、尊重、信任,说明企业内部的文化已经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性。我们许多陶瓷企业往往在那里天天喊建设企业文化,并做了大量的莫名其妙的与企业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不知道建设企业文化的真谛是建立平等、正直的价值观。

陶瓷企业的管理必须由专权管理转向民主管理,既然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平等,那么体现在管理上就应该是民主管理。而传统的专权管理往往是“不要做你想干的事,而是做我们叫你干的事。”专权管理的根源在于不相信、不信任部下和员工,这些“官僚”往往自以为比部下和员工高明。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你懂什么!”、“我说了算!”管理只能由上级“作出决定,然后对工人发出命令。”其实这恰恰表明了这些专权领导者的无知和愚蠢。让下级参与决策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及产生共同的激励。

陶瓷企业文化好的企业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协作上的改进和良好的团队氛围。现代化大生产已经不再是小作坊,它对工作的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工种、各个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协调一致,是保证企业效率的关键。TAOci52.coM

独特的陶瓷企业,其个性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由于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的不同,还由于每个陶瓷企业的发展经历不同、其主要领导者与员工的组成不同,所以每一个企业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但个性并不意味着不同的陶瓷企业,它们的文化与价值观要截然不同。恰恰相反,由于陶瓷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市场经济是共同的,由此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优秀的文化、价值观也应该是大致上相同的,否则便违背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美国海氏集团曾经搞过一次调研,请在各个行业中名列前十名的公司经理分别列出“他们公司现有的文化和希望的文化”,结果表明,“最受赞赏的公司”的“意见的一致超过我们研究的几乎所有公司。不仅在文化目标上一致,而且对公司如何争取那些目标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显然,我们这里强调的陶瓷企业文化的个性,是指优秀的陶瓷企业文化在表现形式上要有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说,相类似的价值观可以有完全不相同的表现形式。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倡导人人平等 “砖砖”平等需谨慎


当下,与旧时期不同,倡导的是“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话说这肯定是没错的,可如果将这一理念贯彻执行在家装中的瓷砖铺贴,将墙砖与地砖铺贴不加以区分,那问题就来啦。对于墙砖和地砖的铺贴,虽有相通之处,但毕竟铺贴区域不同,所以“砖砖”平等还需谨慎对待。这不,小编就和你说说墙砖地砖铺贴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倡导人人平等 “砖砖”平等需谨慎

一、墙面瓷砖铺贴

1、应事先将墙面上的污垢等清理干净,并提前一天进行淋水湿润。如果基层是新墙,在水泥砂浆七成干的时候就要排砖、弹线、粘墙面砖。

2、在贴墙面瓷砖之前,应先检查瓷砖质量,然后将瓷砖用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直到瓷砖不再冒泡为止,浸泡完后晾干。

3、贴瓷砖之前应进行放线定位和排砖,非整砖部分应该排放在角落处。一般来说,一面墙不宜贴有两列非整砖,并且要注意非整砖的宽度不要小于整砖的1/3。

4、贴瓷砖前要先确定好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铺贴时瓷砖的表面必须保持平整,接缝必须平直,缝隙的宽度要均匀一致。

5、阴角砖的铺贴要注意压向正确,阳角砖的铺贴可以做成45度角对接。

6、在瓷砖铺贴过程中,如果遇到管线、灯具开关等突出物,必须用整砖进行套割,切勿用非整砖进行拼凑。

7、水泥砂浆的比例控制在1:2,均匀铺在墙砖的背面,砂浆的厚度应该在6—10mm。

8、铺贴瓷砖时不宜一次性铺贴到顶部,防止铺贴不稳塌落伤人。

9、铺贴完毕,等待墙面干透后,检查是否有色差、空鼓等现象,如果空鼓率超过要求的5%即为不合格,需要重新铺贴。

二、地面瓷砖铺贴

1、铺贴地面瓷砖之前,应该先进行弹线,在地面弹出与门道口形成90度的基准线,弹线从门口开始,保证进口处为整砖。

2、贴瓷砖前,应先将瓷砖浸泡半天,直到砖体不冒泡为止。

3、铺贴地面瓷砖时,应该将水泥砂浆均匀涂在瓷砖背面,铺好砖后用橡皮锤轻轻敲实。

4、厨房、卫生间的地面铺贴要有足够的排水坡度,以保证不积水。

5、铺贴时要注意瓷砖是否需要拼花或者要按统一方向进行铺贴。

6、铺完地砖后要用填缝剂或白水泥进行湿浆填缝。

7、地砖铺完后,应及时将附在砖面上的水泥、填缝剂等擦拭干净,否则时间久了会很难清洗干净。另外要用厚纸板或旧地毯等遮盖地板进行保护,板缝间要用胶带粘住。铺贴12小时之后,敲击砖面检查是否有空鼓现象,如果有要重新铺贴。此外还要注意铺贴地砖24小时之后方可在上面行走。

陶瓷文化是景德镇文化的软实力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参加景德镇代表团的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领导,在会上多次肯定我市的发展成绩和发展优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史文清用了“景德镇优势在全省无可比拟”,表达了对景德镇文化的独特厚爱。

本次人大会议的景德镇代表团中,除我市的20名代表外,还有多名省里的代表,他们分别是副省长史文清,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法工委主任李锐,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张友南,省民政厅厅长徐毅等。他们在会议期间都表达了对景德镇的特殊感情,会上会下都盛赞景德镇经济发展快,城市面貌变化大,陶瓷文化的优势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像。

史文清代表在代表团发言中,多次肯定了景德镇发展。他肯定去年景德镇经济发展同全省格局一样,进入了进位赶超,是全方位的突破起势,令人赞叹。他从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角度,阐述了景德镇在区位、文化资源和人才,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无可替代优势”。高调称赞景德镇人才优势,是“只有这块土壤,才造就这样一大批独特人才,是景德镇发展的软实力。”强调景德镇要大发展,要靠陶瓷,要把陶瓷产业做大,必须发挥陶瓷人才优势,要用政策凝聚人心、聚集人才,为经济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大力扶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抓住了人才,才有希望!”

徐毅代表在会议发言时,肯定我市去年民政工作有很多亮点,尤其在民生工程投入的加大,民政各种救助资金投入增长了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认为这对于一个负担比较重的设区市来说,十分不容易,称赞景德镇市福利院项目竣工,为景德镇特殊困难群体做了实事。

他还关注到了我市的社区服务建设在全省走在前列,说是一个好势头。说明景德镇抓基层发展、抓基层服务有成效。肯定去年我市民政抓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很有特点,比如乐平成立的蔬菜协会组织等,推动了协会组织健康发展。要求我市在贯彻落实今年全省65件民生工程中,强化民政能力,对传统民政保障对象“扩面提标”,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等,惠及更多弱势群体居民。

其他省相关部门省代表也都纷纷从观感上,谈了景德镇前后这几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上的变化,夸赞景德镇变的更漂亮,更具有了大都市风韵。

注重专利保护是陶瓷企业发展的利器


专利保护一直是陶瓷行业的痛处。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时有轮回,而各种侵权“风波”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一部分企业还在“研发专利,还是抄袭别人”的漩涡中徘徊的时候,最近的一个案例却将这个问题展示得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专利到底是否企业发展的有效利器。

案例是这样的: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营洛阳陶瓷厂改制,在原厂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兄弟”两家的厂房只有一墙之隔,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力量基本均衡,都生产蹲便器、洗面盆、拖布池等卫浴产品,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这“本是同根生”的两家卫生陶瓷厂“分家”后,“弟弟”企业3年时间先后申请中国专利64件,目前已有36件获得了授权,产品出口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等4个欧洲国家。而另一家企业却因2次侵犯“弟弟”的专利权受到查处。

“兄弟俩”命运迥异的发展道路令人感叹。原因何在?不在于“兄弟”俩家的实力有多大差别。原因在于“哥哥”企业没有重视技术研发,没有走出专利的“困局”,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对于重视科技研发的企业而言,专利是保护企业智力成果和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利器;而对于那些舍不得科技资金投入,而大肆抄袭或“克隆”其他企业外观设计、科研成果的企业而言,专利就是促使企业规范发展的推进器。

可喜的是,目前,陶瓷行业的主流企业已经意识到,申报专利可以保护自己权益,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拿起这个“武器”,迎战对手。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的专利申报工作正方兴未艾。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新中源集团已授权的专利数量达988件、新明珠集团达160件、蒙娜丽莎达87件、上海福祥陶瓷有限公司255件。

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就让这种申报专利的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只有行业内的企业都意识到科技研发的重要性,只有专利技术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让那种抄袭的不劳而获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查处,陶瓷企业的春天才会来到。

【陶瓷文化】陶瓷墙地砖是如何分类的?


陶瓷墙地砖的分类方法有多种。(1)按用途分类①内墙砖:吸水率小于21%的施釉精陶制品,用于内墙装饰。主要特征是釉面光泽度高,装饰手法丰富,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都比较高。②外墙砖:吸水率小于10%的陶瓷砖,用于外墙装饰。根据室外气温不同,选择不同吸水率的砖铺贴,寒冷地区应选用吸水率小于3%的砖。外墙砖的釉面多为半无光(亚光)或无光,吸水率小的砖不施釉。③地砖:用于地面铺贴的陶瓷砖。主要特征是工作面硬度大、耐磨、胎体较厚、机械强度高、耐污染性好。(2)按材质分类①瓷质砖:吸水率小于0.5%,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贝壳状。②半瓷质砖:吸水率为0.5%~10%,包括炻瓷质砖、细炻质砖和炻质砖。它透光性差,但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性好,断面呈石状。③陶质砖:吸水率较大,一般为10%~21%,坯体烧结程度低,不透光,机械强度较低,断面粗糙。(3)按成型方法分类①干压法(粉末法):将泥料制成含水量小于6%的粉料,再通过压机将模具内的粉料压成片状的砖。②可塑法(挤压法、湿压法、辊压法等):将泥料制成含水量为20%左右的泥团,再经过挤压、辊压等不同加压方式,将可塑泥团压制成片状的砖。③注浆法:将泥料制成注浆料,用石膏模型脱水成形,这种成型方法效率低,多用于制造件少的异形产品。在进行产品性能检测时,通常按材质和成型方法来选定检测标准。如瓷质砖在检测时选用的标准为粉末法成型、吸水率小于0.5%的瓷质砖标准检测。

【陶瓷文化】什么是蓄光陶瓷


蓄光陶瓷又叫蓄光性发光陶瓷、夜光陶瓷等,它是将蓄光材料加入陶瓷制品中而制得的具有蓄光发光性能的陶瓷制品。蓄光材料就是当有可见光、紫外光等光源照射时,能将其光能储蓄起来,当光源撤离后在黑暗状态下,再将所储蓄的光能缓慢释放而产生荧光现象的材料。蓄光材料可广泛地应用在军事、航海、消防、交通等。如当夜间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性灾难时,往往会断电或应急照明设施失效,人们在黑暗中需得到明确的夜视引导才能顺利逃生。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学校、医院和居民楼道,夜间灯光突然熄灭或停电时,蓄光材料能引导人们安全出入。在高速公路、立交桥、地下通道等场所需要夜视指标等。陶瓷材料具有强度高、耐候性能好、耐热耐火、抗老化、表面易清洗、装饰高雅、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蓄光陶瓷就是把蓄光材料的优点与陶瓷材料的优点集于一身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功能陶瓷。将蓄光材料加在陶瓷釉料中而制成的各种墙地砖就称为蓄光陶瓷砖。蓄光陶瓷砖除以所述的特点外,还可使用在有间断光源的地方,或人为进行间断灯光照射,可产生连续发光的照明效果,即有装饰效果又可大幅度节约电能。因此,有人又把蓄光陶瓷砖称为"节能建材"。目前,蓄光陶瓷砖的蓄光性能为:受光时间1~3min,发光时间2~12h。目前还没有蓄光陶瓷砖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选用时供需双方应具体约定。

出口是陶瓷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陶瓷行业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成就令世界各国陶业同行刮目相看。如今,国内陶业无论是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抑或是衡量产品品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国际先进之列,年产量更是居世界之首。不可否认,国内陶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及国内对建材巨大的需求。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制造”被广泛地在全国各地克隆,大上快上陶瓷生产线已成为国内一道另类的风景线。正是这巨大的产能导致供求关系的失衡,供大于求造成生产严重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了回笼资金减少积压,而不得不低价抛售,引发混乱无序内耗,进一步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令陶业有识之士忐忑不安。

众所周知,陶瓷制造是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来维系企业生产运作的。无序的市场竞争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甚至是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届时陶业生存和发展何以为继?随着世界经济往来的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凸现,市场竞争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为了缓解国内建陶行业供大于求的竞争压力,出口贸易成为了陶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回眸近年来陶瓷出口贸易额逐年递增的速度,的确非常有效地拉动了国内生产,缓解了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也培养了一大群企业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诚如,新明珠陶瓷、东鹏陶瓷、建辉陶瓷、宏宇陶瓷、惠达陶瓷、金四维洁具、冠星陶瓷、鹰牌陶瓷等众多在出口贸易中尝到甜头而奋勇搏击而成为了陶瓷的中流砥柱。然而,出口贸易价格偏低却是陶业不可回避的现实,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而没有得到应有效益不说,更为严重的是出口贸易价格偏低容易遭受国际贸易壁垒的反倾销调查。

既然国内陶瓷制造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价格为什么只降不升呢?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嗟叹,惋惜,还有必须面对的凝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内陶业要消化巨大的产能,要参与更激烈的世界经济竞融,我们的陶业,陶企的经营者必须摒弃仍然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能赚点小钱的意识,要以学习的心态积极进行国际化运作———产品质量国际标准化,技术服务国际标准化,贸易操作国际标准化等。

换而言之,我们陶业经营必须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陶业的民族品牌才能屹立于国际强手之林,才能进一步提高陶业经营效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才能产生更高的利用价值,陶业发展才能良性循环。

评论:产业提升是陶瓷企业生存必由之路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对于佛山陶瓷企业而言是冲击最大的一个时期。在“扶大、扶强、扶优”的态势下,大部分陶瓷企业遭遇“限期关停”令,能有幸保留下来的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节能减排成为国际性问题的今天,自主创新和与时俱进推进节能减排,力促传统产业提升,才是陶企生存之道。

据有关资料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迎来了发展的一个鼎盛期,出于环境治理因素与控制成本因素的考虑,佛陶集团的许多企业都谋划向周边地区转移,于是佛山周边地区陶瓷企业密布,生产基地云集。以狮山大榄为例,当地有大量的山岗地,且靠近陶瓷原料运输路线———清远经三水至石湾的中途位置,于是从1991年开始,佛陶集团在当地成立了大榄陶瓷生产基地,引进了不少陶瓷企业,发展至今,大榄目前尚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共10家。今年年初,按佛山市和南海区陶瓷产业调整结构提升实施方案,只有三家龙头企业能得以保留,其余都要限期关停。

从鼎盛到拐点,从短期到远期,从无序到有序,从危机到机遇,从守望到挑战,陶企大整治折射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节能减排”已成为关乎陶企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能保留下来的陶瓷企业,就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不断进行节能环保上的技术提升,实施清洁生产和品牌战略。一句话,只有持续地进行产业提升,陶企才有条件谈生存与发展。

陶企进行产业提升首要一环就是主动改造升级环保设施。能保留下来的陶企不要再抱任何侥幸的心理,不要持观望的态度,要清醒地认识到环保风暴将是长期性的,环保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一个疏忽、一个大意,一个迟缓,慢了半拍少了一目子,都有可能导致全线溃败。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拥有新的生存空间。其次是要积极开展新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健全运作机制和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和科研成果工程化,尽快形成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第三是跳开陶瓷看陶瓷。陶瓷行业已经是充分市场化的产业,污染、能耗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继续发展,因此不能只关在工厂里搞节能,而要利用其他技术来解决陶瓷行业节能问题。第四是陶企应主动接受政府能耗的监控。着眼现在,放眼在未来,只有肯下大力花大本钱推进节能减排力促产业提升的陶瓷企业,只有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陶瓷企业,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才能得到市民的认可,才能得到公民的尊重,才能拥有前进的生命力与发展的话语权,才能放飞打造“百年老店”经营目标。

陶瓷企业寻新的生产基地 是觉醒还是无奈


佛山、晋江的陶瓷在工艺、技术、品质、网络、服务、品牌等方面均领先于国内其他产区,然而,运营成本的不断飙升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迫使这两地陶瓷企业不得不另寻新的生产基地——陶瓷外迁是觉醒,还是在特定环境里的无奈?

在近两年潮起潮落的经济大潮中,因为受到燃料、能源、原材料、土地、运输、人力资源、环保等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飙升的影响,陶瓷行业整体利润直线下降,加上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及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大,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相应地加快。面对空前的竞争压力,不少佛山陶瓷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外迁,寻求低成本制造的扩张,拉开了陶瓷行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整合序幕。也正因为佛山、晋江陶企面临大举外迁,国内不少地方瞄准了工艺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网络完善、市场意识强烈、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佛山陶瓷进行招商引“瓷”,大肆鼓吹:当地资源(原材料)如何丰富,工业用地政策、税收政策如何优惠,区位优势、劳动力、水电资源如何得天独厚,市场潜能如何巨大等等,招商会、说明会、推介会等,这会那会都得“会一会”;商务团、考察团、旅游团等“团团玩转”;都觉得这么作是为人民服务,都想靠陶瓷产业坐上经济大省的宝座。

佛山、晋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规划发展角度看,传统的陶瓷产业都会因为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三高一低”而不得不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规划的严峻挑战,整治和迁移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成为了城市持续发展、建设友好环境的必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凸显的今天,佛山、晋江陶瓷要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发展的使命,积极与国内其他产区企业展开交流与合作,以先进的工艺技术共同完成国内陶瓷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资源节约化、排放减量化、效益最大化的精细化经营发展,共同提升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的国际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面对各方招商团诱人的条件,大部分企业还是冷静思考,并且认真、慎重地详加考察。

作为陶瓷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投资效益最大化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四川、陕西、山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北、安徽等地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裕的能源、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区位优势,还有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迁移生产基地无疑能降低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投资软环境也令投资者不得不认真思考,为企业寻找一个既有资源优势、适合企业扩张,又能实现经济利益的地方投资建厂,然后传播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品牌等,以资金、品质、网络、市场、品牌等优势与当地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期望通过软硬环境的改善,共同发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如果说生产基地外迁实属无奈,然而,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从和谐发展、友好环境,从城市发展及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趋势看,佛山陶瓷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尤其是设计中心、研发中心、会展中心、营销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设,对于佛山陶瓷而言,生产基地的外迁无疑是一次觉醒。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平等是反映陶瓷企业文化的特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平等是反映陶瓷企业文化的特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