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会展:何时结束“双城记”?

陶瓷会展:何时结束“双城记”?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5-10

陶瓷艺术。

虽然去年市、区两级政府已经着手对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城的会展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来两城各自举办的陶瓷展整合为目前的陶交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两城依然独立宣传招商。如何进一步整合两城资源,结束陶瓷“双城记”,依然是佛山陶瓷行业内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保持现状,还是进一步整合资源?两城高层的回答出人意料地一致:整合,越快越好。

现状:初步整合并不彻底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佛山市陶瓷产业的整合提升工作方案以及会展资源整合的意见已陆续得到市政府的批复。按当初的构想,整合后,佛山陶瓷会展将实行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时间、统一的组织、统一宣传、统一招商。但至目前为止,佛山陶交会“一个名称、两套人马”仍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两个陶瓷城分属石湾、南庄两个不同地区,产权不同,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当初的整合方案仍没有完全发生效力,目前两个陶瓷城在会展宣传、招商等很多方面,基本仍是各自独立去搞”,中国陶瓷城董事长何新明承认。

有专家认为,实际上只要两个陶瓷城不偏离“将佛山陶交会共同办成国际一流陶瓷展会”的大目标,两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良性竞争,实际上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更有效率,“有竞争才有进步”。

业界:进一步整合资源

虽然竞争能带来进步,但现存的问题是:内部竞争能否带来效率?就比如同一个展览的几个展馆之间进行竞争,能否带来良性的效果?

两个陶瓷城老总对此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何新明说,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城各自招商,对外宣传口径不一,无论是成本、效果,还是对参展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均不理想,参展企业也无所适从。今年秋季陶交会,居然在两个陶瓷城先后“开幕”,“无效率”的弊病暴露无遗。

陶瓷界专家提出,虽然整合两个陶瓷城会展资源不是办好佛山陶交会的充分条件,但会展资源不整合,佛山陶交会则永不可能办出影响力。而整合的最根本办法则是在产权上进行整合。

但无论是何新明,还是华夏陶瓷城副总经理黄展文,对于“产权整合”这一点均不认同,“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但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在组织、宣传、招商等方面进行整合”。

政府:将成立统一组委会

“要进一步整合,显然不能仅靠两个陶瓷城本身的市场行为,现在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尽快介入,落实整合方案”,黄展文说。

禅城区副区长戴一民说,在会展资源整合问题上,禅城区想法非常明确:不干涉双方产权问题,但在组织上,撤消两个陶瓷城目前各自的组展机构,成立一个统一的组委会,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招商。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领导之间加强协调沟通,以免造成混乱。

“从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正准备引进国外展览公司合办陶交会,如果我们还是两班不同的人马各搞各的,国外展览公司到时听谁的?”戴一民说,两个陶瓷城会展资源进一步整合已经势在必行,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近期就将着手,整合双城资源,成立统一的陶瓷展组委会。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瓷茶具何时开始广泛使用


现代社会的休闲、交往的饮茶、品茶中,各类茶具繁多,但最普通的、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仍然是各类陶瓷的茶具,包括陶瓷茶壶、茶碗等基本饮茶用具,根据我国的历史记载资料,这些陶瓷茶具的使用,最早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代,“不贵金玉而贵铜瓷”,铜和陶瓷茶具逐渐代替金银茶具,而陶瓷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有些品种自古一直沿用至今。

纵观我国茶具使用历史,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唐代以前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茶具不仅是饮茶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也因此,我国“茶具”史料直到唐代才在唐诗里处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唐朝以来,陶瓷茶具之所以逐渐代替古老金银茶具,一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兴起一股家用铜瓷,不重金玉风气。相对金玉来说,陶瓷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好,又能保持香气,所以容易推广。二是茶从唐代走向普通老百姓,茶具需求更大,需要更广泛的制作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陶瓷茶具之所以能明显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这还与唐朝陶瓷工艺生产发展有关,隋唐以来瓷器生产进入繁荣阶段,可生产出大量不同价值瓷器,满足不同人需求。因此,这种从金属茶具到陶瓷茶具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宋以来,人们文化观、价值观,对生活用品实用性的取向有了转折性的改变。

茶具之所以在唐代开始使用陶瓷,而且得到广泛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是当时饮茶之风兴起,茶由权贵、皇族走向普通百姓,全国上下更多的人在饮茶,对茶具的需求自然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正因为有了这个需求,陶瓷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从这个发展规律来看,对于今后茶具的发展,饮茶的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茶具的文化品位、休闲功能、使用价值上要求更高,唯有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制造出更好的茶具来。

陶瓷会展进入群雄时代


近日,西部瓷都第二届夹江国际陶瓷节在夹江产区开幕,而此前,由佛山中国陶瓷城承办的第三届(秋季)中国建陶、卫浴进出口交易会和华夏陶瓷博览城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产品交易会也刚刚落下帷幕。如果再稍稍追溯远一点,还有10月初的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份山东的淄博国际陶博会和唐山陶瓷博览会。除此之外,华夏陶瓷博览城还将在本月下旬举办首届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而拥有18届办展历史的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其19届的招商广告早已铺天盖地在国内外大肆轰炸,70%的展位已被预定;上海的中国国际建筑陶瓷及卫浴科技精品展览会,自今年4月初第五届闭幕后,就早早开始了明年第六届的招商宣传活动;移交了18届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主办权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对中国的陶瓷展览这块大蛋糕更是情有独钟,计划于明年春季借广交会的优势,举办2005(广州)春季陶瓷、卫浴设施及配件商品进出口交易会;虽然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展依旧对中国企业参展高竖门槛,但意大利米兰国际博览会却不肯放弃中国的陶瓷展览这块大市场,计划在2006年举办35届米兰国际博览会·2006中国建陶卫浴展。

我国陶瓷会展业,已到了一个群雄纷争、诸侯林立的时代。

然而,细细数一下国内众多的“国际”陶瓷展览会,又有哪一个众望所归,具有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呢?

佛山是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区,它的产量占了全国建陶产量的60%以上。自2002年开始,佛山陶展步入了快车道,经过3年的培育和发展,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目前众多的国内陶展中明显处于领头地位。然而,由于佛山陶展是在自家门口举办大型的展览会,本土企业响应者多,也吸引了佛山周边产区譬如潮州、福建等地的一些企业参展。但是,其它产区,尤其是山东、华东、河北、四川等地的陶企却应者寥寥。而华东的建陶卫浴精品展,虽然一批合资、台资企业将展会衬托得风风光光,但来自佛山产区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其它产区就更是诸侯割据,很难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陶瓷展了。

目前的现状是,中国陶瓷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八大产区,而几个主要产区都有自己专业的陶瓷展览会。或一年一届,或一年两届。几大产区之间举办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参展企业基本上是本土企业,本土陶瓷企业到其它产区参加陶瓷展的不多,或者根本就不感兴趣,一年只挑选一两个有益的展会参加,也有的是当地的一些经销商代表企业参展。总之,陶瓷会展市场显得混乱而又缺乏权威,各产区之间、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交流与整合。

国内的陶瓷企业,一提起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都有一种朝圣的心理。但在国内,在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下,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展会。华东展、佛山华夏展、还有计划于明年在广州举办的陶瓷展,都曾提出过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陶瓷展的口号。但中国的博洛尼亚到底从哪里升起,目前还难有明显优势和端倪出现。

2003年的陶瓷展,基本上已经落下了帷幕,在盘点入帐的同时,谁是真正的赢家,可能每一家企业、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理解。而2004年的陶瓷大展,目前的造势和宣传活动已是紧锣密鼓,开始分食明年的蛋糕。谁是最后的赢家,所有关心陶瓷展览业的企业和商家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观点:何时发布陶瓷“限产令”


不久前,国家工业和信息部针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钢铁总量严重过剩,板材问题尤为突出;落后产能比重较高,恢复生产存在盲目性;进口铁矿石增加过猛,容易引发经营风险等,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业减少或停止贷款。由此,笔者突发奇想,国家何时发布陶瓷“限产令”?

细细梳理陶瓷业,也有诸多类似问题:陶瓷总量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价格战此起彼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水;各地招商引资你方唱罢我登场,陶瓷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容,供需差距不断扩大;陶瓷行业消耗着大量的能源、资源,单位能耗创造产品价值不高,头上有“两高一资”、“污染环境”、“产能过剩”等几顶帽子,口碑不佳;而且许多陶瓷生产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曾发出控制总量的要求,但却被各地新建陶瓷生产基地、新上陶瓷生产线冲击得支零破碎,一些宝贵的、本不十分充裕甚至面临枯竭的陶瓷生产原材料,却在不断赚取着不断贬值的外汇……

即便是去年爆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也没有让陶瓷业停下扩充的脚步。一些实力派陶瓷企业,仍在建生产基地,扩充产能规模,丝毫不受影响。不管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还是经营多元化的选择,对企业所为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放大到国内市场的整体层面考虑,结果会让人倒吸一口气。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瓷砖产量继续扩大,新增生产线估计在200条左右,新增产能约6亿平方米,2009年仍会有大量生产线诞生;近几年中,全国瓷砖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占全世界产量的50%,但出口率却不足20%,卫生陶瓷的产能也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占到全世界产量的30%以上,出口率占到近40%;我国最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广东佛山,一年消耗陶瓷原料超过4000万吨,平均每天消耗12万吨,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当惊人。

通过上述几组数字,我们可以分析出,产量激增速度惊人,但需求却相对滞后,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严重失衡。而且由于陶瓷生产企业设备和工艺的差异,陶瓷产品本身的辐射性问题、节水等硬性指标,有可能被企业束之高阁。鱼目混杂的陶瓷产品和品牌,会加重陶瓷市场良莠不齐。虽然出口拉动是企业的心中最爱,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现实,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消费行为更加成熟和理性化,出口拉动很可能成为企业的一厢情愿。抢占区域市场,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让利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农村、乡镇市场,将成为目前乃至今后的托辞。由于产量的增长,相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面对金融危机,一些陶瓷企业采取停窑限产的方式应对,这是迫于无奈的举措,与总量控制有着主动与被动的本质区别。做好总量控制,对提升产品价格也有益处。陶瓷产品的出口价格被压得低了又低,降了又降,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陶瓷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如果有效实施了总量控制,限产保价,是否会对价格回升有所帮助?对相应增大企业利润空间有益处?

企业利益最大化与行业的总量控制存在博弈,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受益。眼下,产量增长的势头不减,总量控制的行动难为,借助国家对陶瓷产业的“限产令”,或是一个两全的选择。

苏州高古陶瓷春天何时来


在苏州庞大的收藏大军里,相对于玉器、书画、家具、明清瓷器等门类来说,高古陶瓷的爱好者就显得孤掌难鸣了。然而,在其他很多城市的收藏队伍中,高古陶瓷的收藏人群往往起着领导地位。那么,苏州是否没有这方面的收藏者呢?据我了解,苏州投资高古陶瓷的人群还是蛮多的。有人经常到海外淘宝然后转辗到全国各大拍卖公司,甚至把几年前10万元卖出去的一把秘色瓷执壶再花100万元买回来;有人把自己珍藏的古陶瓷藏品开了一家博物馆;有人花了数百万专门收藏古陶瓷,周长120厘米以上的汉瓶汉罐就藏了近百个。事实上苏州收藏高古瓷的人,或者说想收藏的人正在逐渐增加,只是由于种种因素这些人群没有走在一起,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孤军奋战,或者说在自己很小的范围内独自欣赏。

在古陶瓷领域里,苏州没有一个可以交流可以学习的组织,也没有一位在全国有足够影响的古陶瓷专家(玉器方面,苏州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震华老师)。古陶瓷这样一个被众多藏家看好的潜力股,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始终掀不起热潮。然而我们翻开苏州的历史,会发现古陶瓷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澄湖、张陵山、草鞋山出土的精美的良渚黑陶,狮子山出土的造型生动的西晋越窑青瓷,虎丘塔、七子山发掘出的五代越窑秘色瓷;还有一直被国内众多专家关注的南宋“平江府官窑”,只是苦于窑址至今未被发现,成了古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作为古陶瓷爱好者,这里有丰厚的养料。

如今收藏各门类似乎均在一夜骤涨,唯独高古陶在徘徊缓进,阻碍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目前的法规、一些所谓专家的误导、大量现代仿品面世等等。如前阶段我一位老师在《收藏快报》上写了一篇《南京上演“天价古瓷”闹剧》的文章后,引发一场轰动全国的官司,有幸的是,法院最近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向家林的诉讼请求。然而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足以让众多古陶瓷爱好者心有余悸。人人都知道投资高古陶瓷的潜力很大,人人却为之嗟叹,不敢轻易下手。

在目前的苏州古玩市场上偶然还能看到一些高古陶瓷的。今年我一位朋友花50元淘到一只宋代梅瓶,这种拾漏的情况也会发生,但需要你有足够的眼力。当然,作为一名古陶瓷爱好者也不要总希望这种童话般的故事会时时降临。我们必须先从古陶瓷散片开始,只有它们才是最好的老师。要做有心人,如看到不同时期的散片,我们一定要把它拾回家,它才是真正的可供学习研究的宝贝。

收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尤其在古陶瓷领域里。精品意识是一种共识,也是收藏人的一种追求与向往。宋代的五大名窑当然是我们最终的追求,但切记不要让这种奢望冲昏我们的头脑。我们还应当关注其他一些窑口,如龙泉窑、建窑、吉州窑、耀州窑、临汝窑等,它们中的精品毫不逊色于官窑,而且价位在拍卖市场上也占据一席之地,其中龙泉窑的产品这两年也被浙商炒得如火如荼了,以前几百几千元可以买到的龙泉窑碗,现在行交价也不低于万元了,稍微好一些的都要数万元以上。我们可以关注一些目前还没有被市场彻底炒足的产品,如唐朝的长沙窑、寿州窑等,宋朝的吉州窑、耀州窑等,以及景德镇一些制作精美的青白瓷。它们的价位应该说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这几年古陶瓷的藏品正悄悄按每年翻倍的价位上升,因此,当你遇到一件心动的老窑器时,价格贵一些只要东西好还是应当咬牙买下,否则带给你的会是一生的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与时俱进也会让一些外地商贩对苏州的古陶瓷市场失去信心的,导致很多好的藏品也不流入苏州市场。

收藏需要良好的心态也需要良好的交流环境,我相信苏州古陶瓷收藏一定会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尽管身处寒冬,春天的萌芽终会绽放。

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


五年之前,中国陶瓷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建材展中偏居一隅,五年前开始,中国陶瓷产品成为单列的专业展则从佛山开始。五年之后的今天,陶瓷展在广东广州、广东佛山、山东、四川、福建、江西等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确令人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之感。

梳理陶瓷展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及现状。从陶瓷会展现实来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会展基础雄厚,配套、服务水平较高,佛山产业优势明显,展会比较专业,企业也较为集中,淄博、景德镇、夹江等地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正奋起跟进。从商业竞争角度来说,诸多陶瓷会展竞相举办,群雄并起,一时间不知鹿死谁手,良性一面是:早期阶段的竞争往往并不是坏事,大家互相促进,恶性一面则是:当会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集中,但现实是陶瓷会展无法集中优势,大大拖慢了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步伐。按照陶瓷会展业发展规律,在三五年之内,不说佛山之内,如果全国的陶瓷会展还没能一统,很显然,对于我国陶瓷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非常不利。

要说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还先须以佛山为例。相比于全国,佛山只是一市,佛山陶瓷产业从石湾发源,由南庄鼎盛,到小塘、西樵、三水、乐从、官窑扩散,再到山东、四川、清远、河源扩张,从佛山陶瓷产业发展上来看市场规律极为明晰毋庸置疑,但因为佛山曾经的行政格局,使得五年前佛山陶瓷产业规划特别是会展规划方面存在不足。诚然,以当时状况,这也并非哪位领导可以左右。而现在,统一规划已经几易其稿。第二个主要因素则是经济势力的较量,产业体系下暗流涌动急流勇进,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更高阶段的、新的竞争内容和竞争体系。在都意识到转变时,那就要看谁的起点高,谁的实力强,谁更有潜力。三,曾因为行政格局不同而造成的地域界限如石湾、南庄也是造成会展割据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石湾自身狭小的地域限制等。当产业和会展已经主要不再是一个市内竞争的时候,已经转变为全国或者全球竞争的时候,很显然你的眼光当然也不能局限于一区、一市之内,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自相矛盾或者自相残杀。四,文化和传统因素。在统一行政架构之后,因为历史原因仍然会造成意识、文化上的不协调。一种文化是否优秀,是否在不同区域同样时代的条件下能产生更大的造血功能,首先是看他本身能否有自知之明,其次才看他能否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如果连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看不到,遑论去如何发展了。在自知的前提下,要确立优势,发挥优势,应该扬长避短,而不是纠缠于细节纠缠于一时得失,甚至扬短避长,那样最终只会自己害苦自己。

跳出佛山的圈子,依然如此,像上述的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因素甚至更为深远和无法调和。各省市间的不同行政格局,各大陶瓷产区的竞争,各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差别,一时就更难理清,要统一集中可能性就更小了。大城市、佛山和福建、山东、四川等地这三种类别的会展竞争如三国鼎立,互相擎肘。但是,如两军对垒僵持不下,还须局部突破,最终赢得战争从而改变格局。

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发展陶瓷会展业,一不能不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优劣势,二不能不考虑在全球范围的竞争态势,三会不会利用优势取得突破。从长远来说,要和陶瓷大国强国地位相称,陶瓷会展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尚需从零开始,各方共同努力。据大部分业内人士来看,佛山虽然具备了问鼎中国陶瓷会展第一的实力,然而还须首先完成自身诸多方面的调整统一。

我们的陶瓷会展之路还要走多远


今年9月份,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Tecnargilla)、博洛尼亚陶瓷卫浴产品展(Cersaie)、维罗纳石材展(Marmomacc)相继于24日、25日、26日在意大利相应的城市开幕。在国内,十二届(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十五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2012沈阳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同样在9月份相继开幕。前者分别是行业内公认的全球相应领域的第一大展,后者是国内各陶瓷产区自己主办的带有“国际”头衔的陶瓷展。再过十来天,第二十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也将正式开幕。基本可以肯定,每年中国各地的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一定多过中国之外的世界陶瓷博览会的总和。然而我们真正具有国际性的会展却不多。我们的陶瓷会展之路究竟怎么样?还要探索多久?

对比意大利这三大顶级展会,每年一度的广州陶瓷工业展与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相比,无论从展会面积、参展企业数、参观人数来说都已经是伯仲之间。由于目前陶瓷技术装备的最大市场在亚洲、在中国,预计广州工业展超过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展是指日可待的事,如果中国的两大协会主办方能够很好的精诚协调合作的话,这个过程将大大缩短。每年一度的厦门石材展在规模等各方面与维罗纳石材展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但展会的国际性尚有距离,2012年厦门石材展海外展示面积约占15%,而维罗纳石材展的海外展示面积超过一半。简一陶瓷连续四次到意大利参加维罗纳石材展,今年佛山的敦煌明珠陶瓷也参展维罗纳石材展,估计明年会有更多的中国陶企参加维罗纳石材展,特别是以大理石瓷砖或微晶石产品为主的陶企。如果广州陶瓷工业展的主办方两大协会仍然无法很好合作的话,将来最先超过意大利这三大展会的国内展,极可能是厦门石材展。与我们差距最大的是博洛尼亚陶瓷卫浴产品展,一方面,国内无一类似展会可以与其媲美;另一方面,国内类似的展会遍地都是。随着国内的新兴陶瓷产区不断增加,类似的展会还在增多,一边是我们喊着“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展”已经十多年了,却看不到半点痕迹影子,一边是我们努力了十多年,今年才略有突破有三家陶企博洛尼亚参展。

今年在维罗纳石材展,3号馆都是中国企业参展,称之为中国馆,但我们看到整个中国馆基本没有特装,不少好产品的展示效果一般。类似的如果博洛尼亚产品展有朝一日基本对中国陶企开放(估计会逐步开放),我们会不会遇到类似石材展的情况呢?到时就要全面考验中国陶企的设计、展示实力了。我们有必要到万里之外的欧洲投入巨资参展做特装吗?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世界顶级展会,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全球超过60%的陶瓷砖产量在中国,约80%的陶瓷砖产量在亚洲。为什么我们没有全球顶级陶瓷产品展?而且我们是一直在努力,但离目标却越来越远。为什么?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两条是肯定的,一是国家级的主管协调部门,各自为政,对立多、协调少,互不相容,推诿多、配合少;二是地方政府以自己为中心,一心想着自己的会展经济,资金分散、资源分散,无法打造国家级的会展,国际级的会展更无从说起。现在正在起草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初稿)”,拟将“限制区域性的、小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展会,集中多方面的资源,打造一个或两个(不超过两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的、国际性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展会”写入其中,不知能否做到,对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展有所推动。

中国的陶瓷会展之路还有多长?中国可能拥有自己的、国际的、顶级陶瓷产品展会吗?怎样才能做到?何时才能做到?

磁州窑火何时接续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这个关于陶瓷的俗语,流传甚广。景德镇早已经是家喻户晓,而彭城,知道的又有几人?日前,笔者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探访古镇彭城,探访仰慕已久的磁州窑。

峰峰矿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陈宝顺告诉我们,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主要窑场位于古磁州(今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和磁县一带)而得名。磁州地区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磁州的先民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到了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时期,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时的磁州窑直系窑口生产主要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一个是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的生产到元代几近衰亡,而临水、彭城窑口却一直延续下来,生产规模也日趋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并逐渐形成了以磁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庞大的磁州窑系。

“磁州窑千年窑火未断,千年文化未断。”陈宝顺说,磁州窑面向大众,品种繁多,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多种装饰技法,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磁州窑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国内及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成为声震古今、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

迄今人们已经发现,在观台镇和彭城镇两地,古窑场多达200多个,在方圆百里之内,古窑遗址一个挨着一个,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在两镇的周围,几十座高几十米、长数公里的古代瓷渣堆积如山,瓷渣在地表以下深度竟达6至9米!在这些庞大的文化堆积中,埋藏着历代精美瓷器和瓷片标本。在陈宝顺等人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位于彭城镇的盐店遗址和富田遗址,元、明、清代的“馒头窑”散发着悠远古老的异彩,古井、料池、作坊,诉说着先民们冶陶的艰辛。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郭光华说,经过普查,彭城镇地面遗存“馒头窑”40多座,作坊40多个,渣堆、古井很多,这些遗存大多完好,地下的数量恐怕会更大。

在盐店遗址,我们见到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立中。他说,以前这里放眼望去是一片排列整齐的“馒头窑”,后来由于搞开发建设,大量的“馒头窑”被拆毁,现在这里就剩下这几个了。我们观看了刘立中的手工作坊,他28岁的儿子刘润鹏正在制作一件半成品。老刘说,儿子学艺已经10年了,基本上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东西,但是要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还需10年。刘润鹏一边擦汗,一边说,这是半体力、半脑力的活儿,又脏又累,还不怎么挣钱,所以学的人不多,学成的人就更少。老刘指着陈列室的一件成品说,别看那么一个小小的瓶子,它需要足足72道工序,其间凝结着多少汗水便可想而知了。现在全镇有30多家家庭作坊,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恐怕还不到10个,磁州窑的工艺,面临失传啊!

陶瓷经理人 个体户时代即将结束


2006年5月19日,中国建筑行业20多家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走到了一起。原由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组织主办,佛山建筑行业职业经理人发起的“中国陶瓷职业经理人学会”筹组会议在金湖召开,会议开至晚上11点。

可以说,这一场会议注定将重新定义行业经理人群体的态度,是中国陶瓷经理人一个新的起点。它宣告了中国陶瓷经理人即将结束个体户时代。

曾有业界学者说过,建陶行业的职业经理上都是个体户,各自为政,严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勿庸致疑,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例如房地产、IT、家电和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建陶行业的职业经理人群体确实严重的存在个体户现象,企业与企业之间,经理人与经理人之间多数的沟通都是处于非专业,非系统性和非组织性的民间沟通模式,而且多数的沟通都是缺乏有效性,更不存在彼此提升和学习。当然,有人会提出,建陶行业的性质与其它行业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本人认为,行业之间可以存在差异,但人之间不可以,我们同样须用其它行业那种积极和上进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群体。可以直言,行业中还存在少数的一直自骄、自大、自恋的经理人,用着老资格,老经验、老牌子的态度藐视行业,当然这只是少数人。而当我们回头看看其它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时,我们与他们的整体素质确实存在着一段超远的距离,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系统性,陶瓷行业与其整体高度暂时还不能相持并论。当然我们也要自信的承认,行业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积极向上的高手,只是英雄还没有用武之地,实在悲哀。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我们如何向其它行业学习,其经理人群体的整体运营模式,有组织性和自发性的学习和沟通思想,重新定义中国建陶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整体形象和态度。

近来年,在能源、物流成本、恶性竞争的喧哗中,行业变得如此可怕。有人倒下了,当然这是一种行业发展的必然定律,过去的成功是一种机遇,今天的成功再不是一种偶然。站在今天更新换代的中国建陶产业面前,似乎人们开始发觉,中国建陶开始“洗牌”了,这一场洗牌比以往来得更加猛一些。缺乏策略、缺乏创新、缺乏人才、缺乏远见的企业必定在这场洗牌中出局。那么,作为中国建陶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是如何面对这种悲哀的现状。由于多数缺乏创新的企业都严重的患上了“自恋症”,对于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沉醉于十年前那一夜暴富的梦境中,可谓闭门造车,自高自大,不学习,不创新,导致了今天可怕的现状。而在这个现状之中,多数的职业经理人也是无可奈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都是个体户,缺乏整体性的推动力,无法影响甚至改变企业家传统的老套思维。这是一个游戏规则,行业的未来取决于企业的态度,而企业的态度取决于老板的态度。这也是一个可怕的推理,那么到底有多少职业经理人可以改变这个推理呢?或许,这就这是我们今天之所以推动成立建陶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学会的目的,即结束中国陶瓷行业职业经理人的个体户时代,通过多数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提升陶瓷经理人的素质。

我们相信一个定理:人多力量强。通过职业经理人不断的创新思考与积极实施,定能逐步改变行业企业家的经营态度和经营思想,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重新定义中国建陶行业的未来。当然这是一种远见和设想,是否达成,还要看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努力的态度。不过,重要的是,职业经理人学会这一系统性组织的筹备成立,已为所有职业经理打造一个相互学习、沟通、对外交流的平台作出了尝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会展:何时结束“双城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会展:何时结束“双城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