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

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一般的瓷砖 简一瓷砖

2021-05-10

中国古代陶瓷器。

五年之前,中国陶瓷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建材展中偏居一隅,五年前开始,中国陶瓷产品成为单列的专业展则从佛山开始。五年之后的今天,陶瓷展在广东广州、广东佛山、山东、四川、福建、江西等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确令人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之感。

梳理陶瓷展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及现状。从陶瓷会展现实来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会展基础雄厚,配套、服务水平较高,佛山产业优势明显,展会比较专业,企业也较为集中,淄博、景德镇、夹江等地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正奋起跟进。从商业竞争角度来说,诸多陶瓷会展竞相举办,群雄并起,一时间不知鹿死谁手,良性一面是:早期阶段的竞争往往并不是坏事,大家互相促进,恶性一面则是:当会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集中,但现实是陶瓷会展无法集中优势,大大拖慢了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步伐。按照陶瓷会展业发展规律,在三五年之内,不说佛山之内,如果全国的陶瓷会展还没能一统,很显然,对于我国陶瓷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非常不利。

要说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还先须以佛山为例。相比于全国,佛山只是一市,佛山陶瓷产业从石湾发源,由南庄鼎盛,到小塘、西樵、三水、乐从、官窑扩散,再到山东、四川、清远、河源扩张,从佛山陶瓷产业发展上来看市场规律极为明晰毋庸置疑,但因为佛山曾经的行政格局,使得五年前佛山陶瓷产业规划特别是会展规划方面存在不足。诚然,以当时状况,这也并非哪位领导可以左右。而现在,统一规划已经几易其稿。第二个主要因素则是经济势力的较量,产业体系下暗流涌动急流勇进,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更高阶段的、新的竞争内容和竞争体系。在都意识到转变时,那就要看谁的起点高,谁的实力强,谁更有潜力。三,曾因为行政格局不同而造成的地域界限如石湾、南庄也是造成会展割据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石湾自身狭小的地域限制等。当产业和会展已经主要不再是一个市内竞争的时候,已经转变为全国或者全球竞争的时候,很显然你的眼光当然也不能局限于一区、一市之内,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自相矛盾或者自相残杀。四,文化和传统因素。在统一行政架构之后,因为历史原因仍然会造成意识、文化上的不协调。一种文化是否优秀,是否在不同区域同样时代的条件下能产生更大的造血功能,首先是看他本身能否有自知之明,其次才看他能否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如果连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看不到,遑论去如何发展了。在自知的前提下,要确立优势,发挥优势,应该扬长避短,而不是纠缠于细节纠缠于一时得失,甚至扬短避长,那样最终只会自己害苦自己。TaocI52.COm

跳出佛山的圈子,依然如此,像上述的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因素甚至更为深远和无法调和。各省市间的不同行政格局,各大陶瓷产区的竞争,各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差别,一时就更难理清,要统一集中可能性就更小了。大城市、佛山和福建、山东、四川等地这三种类别的会展竞争如三国鼎立,互相擎肘。但是,如两军对垒僵持不下,还须局部突破,最终赢得战争从而改变格局。

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发展陶瓷会展业,一不能不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优劣势,二不能不考虑在全球范围的竞争态势,三会不会利用优势取得突破。从长远来说,要和陶瓷大国强国地位相称,陶瓷会展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尚需从零开始,各方共同努力。据大部分业内人士来看,佛山虽然具备了问鼎中国陶瓷会展第一的实力,然而还须首先完成自身诸多方面的调整统一。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制约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非客观因素


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温州市工商部门经过调查发布了一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近半数中小企业“存活”时间不到4年,有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左右。

乍看这篇报道,着实令人有点震惊,但中国内地私营企业平均存活寿命在5年左右,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那我市的中小陶瓷企业呢?虽然未有确切准确的官方统计统据,但众多中小陶瓷企业“零”、“散”、“乱”,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获得持续和长久性发展也是我们无法回避和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无疑,中小陶瓷企业在创立、成长和发展中随时会面临许多主观客观方面问题的困扰。但总体来说,企业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不外乎是:战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营销管理问题、生产管理问题、危机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管理问题、资本筹集和管理运作问题等等。而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这些问题最终解决的方式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依赖于管理者(经营者)的主观意识、看法、判断和决策。

据此笔者认为,造成众多中小陶瓷企业总难以做大做强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诸如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中小陶瓷企业老板非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从更深层次来分析,管理者(经营者)以下几个方面的非客观因素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中小陶瓷企业的成败:

长远谋划意识和规划布局能力

谋划确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心有多大,饼才会画多大。什么样的老板带领什么样的企业,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思维模式、掌控能力及性格、胆量和魄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和左右该企业能够做多大,能够走多远。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决策者)作为企业的领头雁,应该有做大企业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有中长期谋划及适当的“野心”,这是中小陶瓷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非客观要素和前提基础。

事必躬亲,“家天下”的管理心态

中小陶瓷企业大多是家庭式作坊或由其过渡而来,因此企业老板大多属于“英雄式”领导,事必躬亲,企业外部公关和企业内部经营基本上都是一手抓,尤其会在企业内部经营的具体事务上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就事实形成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老板,所有的指令都来自于老板的以其为圆心,呈发射状的传统圆形管理模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便于高度集权,在一定时期也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会滋生和助长下级或具体责任人(员工)的依赖心理,使其缺乏必要的责任感、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势必造成老板什么都管,结果却什么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管理模式精华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

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心理

部分中小陶瓷企业的老板囿于许多原因,会比较满足于企业的现状,甚至抱着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平民心理。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它具有其独特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在目前陶瓷行业大转移大调整,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的大环境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案例必将加速上演。因此中小陶瓷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克服小富即安心理,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急功近利,盲目“膨胀”心理

也有些中小陶瓷企业主被偶然暂时的较大成功冲昏了头脑,在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做稳,管理水平还没有真正达到,资金链还有很大问题的情况下,盲目的借贷资金进行市场扩张,迅速建立新厂、投资大项目、大范围的招兵买马,最后导致摊子铺的太大,管理跟不上,业务拓不开而最终只能昙花一现,以崩盘而告终。

成功者有太多的相似,失败者各有不同。以上只是制约中小陶瓷企业发展壮大的许多非客观因素中的主要几点。虽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笔者认为,只要中小陶瓷企业老板们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规避误区,扬长避短,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以大接纳的姿态借助和引进职业经理人,那么中小陶企的“存活纪录”定会被重新改写,中小陶企的腾飞之日也定会在期盼中到来!

揭秘景德镇瓷器发展三大制约因素


认清拦路虎 做大做强艺术陶瓷产业

随着艺术品收藏尤其是陶瓷收藏的逐渐火热,素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也从观念和行动上加强对陶瓷行业的支持力度,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从目前来看,与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另外两个陶瓷产区——德化、潮州相比,在艺术瓷上,景德镇发展优势并不明显。在厚重的千年陶瓷史面前,景德镇艺术瓷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艺术瓷市场的开拓、销售渠道的畅通以及产业的壮大,都是每一位景德镇人应该思考的课题。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艺术陶瓷以小作坊为主,规模偏小。自1996年景德镇国企改革后,曾风光无限的国有瓷厂已今非昔比,私人作坊开始取代原有大型国有瓷厂,成为景德镇中低档艺术瓷的主要来源地。以2006年为例,当年景德镇有3000多家陶瓷企业,80%生产工艺美术陶瓷,陶瓷企业的总销售额大概在30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只有1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的陶瓷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陶瓷企业都是小规模的家庭作坊。而以作坊形式存在的,大多是生产低档、伪劣艺术陶瓷。

当前,景德镇缺少规模效应,的确是制约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景德镇云集了全国三分之一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陶瓷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前列,但基本靠家庭作坊生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认为,艺术陶瓷单凭几支画笔,无法做大做强。目前我国日用陶瓷产量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当前生产的日用瓷主要为中低档次,换汇率极低。吴爱华认为,发展艺术陶瓷,首先可以在艺术陶瓷日用化方面作出探索,或对日用陶瓷加以艺术包装,形成产业化规模;其次,进行产业联盟,陶瓷行业内部通过合作分工,整合现代艺术陶瓷的配套资源;再次,向金融部门或民间财团进行融资;或与大型企业搞合作研发,形成合理的价值链,最终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艺术陶瓷创新不足。景德镇目前的艺术陈设瓷以仿古陶瓷和传统的绘画型陶瓷为主,以现代陶艺为辅。不可否认,通过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当代景德镇艺术瓷可谓精彩纷呈。如当代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他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以大写意法开创“分水写意法”,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当代陶瓷艺术家在继承优良的传统青花绘制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青花的勾线、分水技法,而且吸收了国画勾、皴、点、擦技法,用枯涩的“焦墨法”(即在画面完成后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表现瘦骨劲石,遒枝老干,荷塘秋叶。此外,还采用“泼料法”作画,一气呵成的“泼料”,在坯上出现奇妙的云霞蒸腾的肌理和酣畅淋漓的效果。

然而,这些创新对于景德镇艺术瓷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调查表明,目前景德镇一些陶瓷设计者相当一大部分通过拜师学艺掌握了陶瓷创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是他们无法吃透中西文化的精髓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涵义,以至于中国的古典风格发挥不足,西方的现代流派又学不到家,使得设计的产品难登大雅之堂。陶瓷市场都有相当数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其中包括不少仿制的名家赝品。

中国名瓷网提醒,景德镇艺术陶瓷要实现再飞跃,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如何创作出把民族工艺、民族精神、民族工艺和时代精神、消费时尚、前卫意识有机融合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突破性的艺术陶瓷种类,并引导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艺术市场潮流。景德镇艺术陶瓷需要那种象王大凡、秦锡麟那样的引领潮流的组织者和创新者,去创造出符合一个时代经济和工艺特征的、能够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艺术陶瓷“集结号”效应。

三是销售渠道以小订单和自产自销为主。目前,订单仍是景德镇艺术瓷公开的主要销售渠道,全国各地的很多单位、企业的陶瓷用品都是通过订单形式,由景德镇这些大大小小的厂子完成。同时,在景德镇,大厂拿单小厂加工的现象也很普遍。另外,景德镇工艺美术师(个体户、工作室)平常创作个人作品,如艺术瓷盘、瓷板画、瓷瓶、瓷雕和现代陶艺,遇到大的工程项目就寻找工艺与技术合作以销售定生产。而一般个性化艺术品,则是守株待兔、等客上门,自产自销。景德镇个体私营陶瓷企业还在营销上各自为战,缺乏营销观念,以至于营销渠道单一、老化。

现在国内国际的陶瓷营销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必将给陶瓷业带来新的挑战。艺术陶瓷企业要有合适的营销策略。要在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的选择,陶瓷业的营销组合、营销管理,营销战略等方面不断改进。营销的目的就是创造差异化,包括产品差异化、品质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形象差别化等,要改变景德镇艺术陶瓷行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并积极拓展其他如代理、经纪人、拍卖、连锁店、展销等多元化的销售形式,做大做强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

[分析]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这里强调的“进入”是一种自身文化姿态的主动进入,是外来文化被吸收、接受并被认同的进入,是高等陶艺教育在国内普遍实施的人才战略进入,也是陶艺从其他艺术的夹缝中崛起的进入。回顾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这几年,最大的难度依然是陶艺文化身份的确立问题,而非中国陶瓷身份的认同问题。因为在传统陶瓷领域中国的“话语权”是世界公认的结论,而中国陶艺(现代陶艺或者当代陶艺)的“话语权”却微乎其微。如何来看待“陶艺文化身份”的问题,我想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认识:

一,中国陶艺文化在全球陶艺文化背景下所保持的唯一性。离开这个唯一性,中国陶艺的发展就无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必然的血脉联系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与世界陶艺的发展所保持的距离性。这种距离不是隔阂、矛盾、落后、敌对以及文化所带来的差异性,而是一种自身文化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我们既要在创新意识上保持与世界陶艺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也要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并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主性;

三,陶艺自身语言的边缘化要有一定的界限性。如今,各种陶艺作品在一味“求新猎奇”的创新旗号下,不断在综合材料上加以改良与创新,作品的韵味(泥味、火味、釉味)逐步淡化,创作内容与形式均背离陶艺本体走向陶艺的边缘,模糊的陶艺发展语言将导致陶艺这类文化体系的崩溃与瓦解,这也是陶艺文化身份的最底线。

关于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自身文化位置与文化身份问题,是认识、理解现代陶艺文化的关键问题,是宏扬传统陶瓷文化、推动当代陶艺发展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现代陶艺文化机制的转轨时期,更应该加强这类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分析中国陶艺发展10余年的状态,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与改革。主要论述如下:

1,现代陶艺学术位置的确立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一种简单的协会组织的确立,而是应该在主流整体文化框架体系中的位置确立。目前对于现代陶艺文化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薄弱阶段,对于现代陶艺文化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不仅在导入西方陶艺文化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学术针对性,也在国内陶艺文化发展的梳理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战略。加大该学科的建设力度与研究力度,是目前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对待现代陶艺的研究应该多角度、多学科、多形式的大力开展,对于当代生活状态下的陶艺文化发展,应积极倡导、实施新陶艺文化发展理念。

2,展览机制缺乏应有的机动性。在近十年来国内举办过若干次陶艺展览,从展览形式和内容来看,虽显得单一,但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依然存在于展览机制上。比如国内没有固定的陶艺交流展览场所和专业展览策划机构,没有专职的陶艺策展人和推广陶艺文化公司。例如以对现代陶艺展览较为关注的广东美术馆来说,从整体陶艺展览策划、推广活动、陶艺文化研讨等方面来看,其活动影响力及其展览效果仍然局限于圈子内部的一种交流和思想碰撞。问题存在于多个领域,比如国内传统陶瓷展览馆和收藏的展馆很多,但具有传统陶瓷文化创新性质的策划展览、专门陶瓷主题性质的展览以及收藏的展览策划和活动基本没有。从中可以发现陶艺(或者陶瓷艺术)策展人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着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推广、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强化独立策展人的地位以及陶艺策划活动、展览活动的广泛性。“独立策展人所推动的艺术应该是带有前卫、探索、实验的性质,而且是尚未受到大众惯常的传统审美思维方式完全理解和支持的社会工作,从而才能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而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和建构性的价值。”(冯博一)本土独立策展人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陶艺独立策展人的有效介入是开展国际间的陶艺文化展览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前提,在展览运做上要从“国际化”陶艺发展的视角去规范各项活动。国际性的交流平台需要更优秀的陶艺家的作品介入,需要更多陶艺理论家的建设性批评意见,需要跨国陶艺组织通过“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机构的协作,开创广泛、多样的陶艺文化交流绿色新通道。目前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均有全世界较有影响的大型陶艺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而中国在十余年的陶艺文化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却没有借鉴、开展此类性质的策划展览和学术活动,严重影响了国内现代陶艺的发展速度,也无法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直接与国际陶艺家组织建立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合作机遇。这样看来,当前与国外著名陶艺策展人的合作就显得非常迫切。

3,陶艺评选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目前陶艺发展方向的迷失与紊乱。目前全国陶艺评比由于介入展览的资金及其机构的多种原因,策展人的独立性得到诸多的限制,没有独立的学术策展空间,导致展览评选上存在很大的弊病。奖项的评选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缺乏一定的学术导向,直接导致了评委、评选机构、组织结构、协办机构、陶艺家群体的盲目聘选、评选、组织、创作、参展以及懈怠的种种情绪。学术上的展览一定要在学术层面上加大公平力度,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奖项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优秀文化的推广,一种学术上的最高标准的规定与规范,一种正确的文化发展导向。加之其他协会对于陶艺作品的评比接受,策划缺乏主题的针对性,展览多、作品杂、评选乱使得创作者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大为降低。陶艺展览逐步沦为一种证书、奖项的认可与堆砌,评选的政治性倾向远远高于学术性。地方陶艺协会更广泛的开展各种陶艺学术活动,将陶艺文化更具体的介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地方陶艺协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将陶艺文化与生活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展现陶艺文化在居室设计、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特殊亲和力与视觉魅力。

4,陶艺(陶瓷)“大师”的评选缺乏应有的道德、学术标准,评选机构泛滥。各类协会“大师”的评选不仅使陶艺(陶瓷)文化研究丧失了应有的学术地位,也使得陶艺收藏市场风险莫测;目前国内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协会和组织均在“大师”评选的旗号下变相的获取利润。陶艺(陶瓷)“大师”是民间组织对于长期从事陶瓷创作的群体在工艺、学术、威望、德品等方面认同的一种称号。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组织结构和陶艺工作者开始借这类旗号大做文章,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导致真正的陶艺市场丧失。目前,当务之急是重新规范评选机制,还真正陶艺(陶瓷)“大师”一个清净的空间。

5,学院派陶艺文化身份的确立,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陶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高等陶艺学科建立了应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导致大量高质量的陶艺创作群体过分集中,原有地方陶瓷研究所等机构人员力量的削弱。中国大量民间陶瓷产区文化资源优厚、市场前景非常强大,中国的国情更需要陶艺文化切实的介入生活,介入市场,介入工业文化的产业链改革上。地方研究人员与院校研究人员的过分分割,为中国陶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过分集中的院校学术研究导致无用学术研究的泛滥。而地方研究人员的削弱为科研在实际应用领域上的创新与推广带来了无法挽救的损失。

6,批评的缺失,导致目前陶艺展览及其各种陶艺活动的寂静。一团和气、平均主义的倾向为陶艺的发展制造了一层层的迷雾。新观念、新思维的形成得不到重视与推广,缺乏竞争机制与斗志。陶艺批评体系需要快速的介入整个中国陶艺发展的进程之中。只有客观的批评以及规范的批评性机制介入,才能保证整体陶艺学术及其陶艺市场的活跃性。缺乏批评意识的展览活动,无法刺激陶艺文化的真正成长,也无法在发展过程中总结有益的经验、吸取落后给予的惨痛教训。建立应有的陶艺批评理论体系,要求专业的批评家介入各种陶艺展览与活动,全面的整合展览信息、反馈意见以及促成各种配套机制的建立。批评要敢于引导展览、推动展览、完善展览、规范销售渠道。以现代陶艺文化的颠覆性语言特性,形成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陶艺语境。

7,陶瓷经济学的研究与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的疏导。目前不仅陶艺市场没有真正的经济人才疏导,同时在院校、企业、展览机构、收藏机构等环节上均缺乏陶瓷经济学科体系的人才机制引导。将经济学学科的知识尽快的导入陶艺文化发展轨迹上来,为陶艺市场的正常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规范性与约束力;健全的陶艺市场需要一种文化体制的引导与制约,也从根本上需要市场文化的自主觉醒。经济学科的知识纳入陶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的行为,而是包括工业领域、民间陶瓷产区领域上的真正大陶艺革命时代的开创与建立。

8,陶艺文化逐步高端化、学术化以及纯艺术的创作倾向一定意义上为陶艺更广泛的介入生活制造了观念上的麻烦。倡导新陶艺的发展理念。鼓励陶艺创作群体对于新材料、新观念、新手段、新工艺、新视角、新形式、新媒介的实践与创造。传统陶瓷文化在当代需要新文化、新生活创作理念的注入。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需要一种成熟的展览机制、更多的独立陶艺文化策展人、完备的展览场所、公正的评选程式、开放的院校教育、建立国际陶艺文化交流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创造良好的国际沟通与交流。上述问题的切实解决不仅是基于中国现代陶艺的位置与身份问题的思考,也是为解决中国陶艺大市场快速发展而制定的有机策略。

华美协进社将在日本办中国陶瓷会展


在17世纪的日本,精良的中国瓷器备受推崇,并成为日本茶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日本从中国景德镇进口大量瓷器,但是日本人喜欢不对称甚至朴拙的瓷器,而中国宫廷则讲究对称和尽善尽美。为了迎合日本人的品味,景德镇对瓷器的造型和装饰进行了改造,融入了日本风格。华美协进社将举行一个瓷器展览,展示这一时期景德镇制造的出口日本的瓷器。

这次展览题为“TradeTasteandTransformation:JingdezhenPorcelainforJapan,1620-1645)”(贸易品味和转变:出口日本的景德镇瓷器,1620-1645年),将展出100件瓷器,其中许多在日本之外非常罕见,包括香炉、花瓶、水钵、碗碟。展品来自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以及三个私人收藏。

日本人称这些瓷器为“旧青花”,产于1620年至1645年之间的中国磁都景德镇。这个时期刚好是明朝政府濒临崩溃的时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洲人从北面入侵。景德镇当时为宫廷供应上等瓷器,但是由于国库空虚,宫廷定购量日益减少。

不过这个时候瓷器出口增加,补偿了宫廷订货减少带来的损失。景德镇的陶匠开始根据外国客户的品味,在瓷器造型上进行了创新,例如用不对称的造型取代瓷器上的装饰。专家指出,日本人喜欢不对称,那对中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不对称意味着不吉祥。

这次展览分为5个部分,包括日本茶道,日本江户时期的品味,日本和中国人喜欢的表现热爱自然的花饰,中国学者喜欢的纹饰,道教和佛教人物像和象征物。

展览从2月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

我们的陶瓷会展之路还要走多远


今年9月份,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Tecnargilla)、博洛尼亚陶瓷卫浴产品展(Cersaie)、维罗纳石材展(Marmomacc)相继于24日、25日、26日在意大利相应的城市开幕。在国内,十二届(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十五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2012沈阳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同样在9月份相继开幕。前者分别是行业内公认的全球相应领域的第一大展,后者是国内各陶瓷产区自己主办的带有“国际”头衔的陶瓷展。再过十来天,第二十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也将正式开幕。基本可以肯定,每年中国各地的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一定多过中国之外的世界陶瓷博览会的总和。然而我们真正具有国际性的会展却不多。我们的陶瓷会展之路究竟怎么样?还要探索多久?

对比意大利这三大顶级展会,每年一度的广州陶瓷工业展与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相比,无论从展会面积、参展企业数、参观人数来说都已经是伯仲之间。由于目前陶瓷技术装备的最大市场在亚洲、在中国,预计广州工业展超过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展是指日可待的事,如果中国的两大协会主办方能够很好的精诚协调合作的话,这个过程将大大缩短。每年一度的厦门石材展在规模等各方面与维罗纳石材展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但展会的国际性尚有距离,2012年厦门石材展海外展示面积约占15%,而维罗纳石材展的海外展示面积超过一半。简一陶瓷连续四次到意大利参加维罗纳石材展,今年佛山的敦煌明珠陶瓷也参展维罗纳石材展,估计明年会有更多的中国陶企参加维罗纳石材展,特别是以大理石瓷砖或微晶石产品为主的陶企。如果广州陶瓷工业展的主办方两大协会仍然无法很好合作的话,将来最先超过意大利这三大展会的国内展,极可能是厦门石材展。与我们差距最大的是博洛尼亚陶瓷卫浴产品展,一方面,国内无一类似展会可以与其媲美;另一方面,国内类似的展会遍地都是。随着国内的新兴陶瓷产区不断增加,类似的展会还在增多,一边是我们喊着“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展”已经十多年了,却看不到半点痕迹影子,一边是我们努力了十多年,今年才略有突破有三家陶企博洛尼亚参展。

今年在维罗纳石材展,3号馆都是中国企业参展,称之为中国馆,但我们看到整个中国馆基本没有特装,不少好产品的展示效果一般。类似的如果博洛尼亚产品展有朝一日基本对中国陶企开放(估计会逐步开放),我们会不会遇到类似石材展的情况呢?到时就要全面考验中国陶企的设计、展示实力了。我们有必要到万里之外的欧洲投入巨资参展做特装吗?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世界顶级展会,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全球超过60%的陶瓷砖产量在中国,约80%的陶瓷砖产量在亚洲。为什么我们没有全球顶级陶瓷产品展?而且我们是一直在努力,但离目标却越来越远。为什么?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两条是肯定的,一是国家级的主管协调部门,各自为政,对立多、协调少,互不相容,推诿多、配合少;二是地方政府以自己为中心,一心想着自己的会展经济,资金分散、资源分散,无法打造国家级的会展,国际级的会展更无从说起。现在正在起草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初稿)”,拟将“限制区域性的、小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展会,集中多方面的资源,打造一个或两个(不超过两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的、国际性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展会”写入其中,不知能否做到,对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展有所推动。

中国的陶瓷会展之路还有多长?中国可能拥有自己的、国际的、顶级陶瓷产品展会吗?怎样才能做到?何时才能做到?

陶瓷会展进入群雄时代


近日,西部瓷都第二届夹江国际陶瓷节在夹江产区开幕,而此前,由佛山中国陶瓷城承办的第三届(秋季)中国建陶、卫浴进出口交易会和华夏陶瓷博览城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产品交易会也刚刚落下帷幕。如果再稍稍追溯远一点,还有10月初的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份山东的淄博国际陶博会和唐山陶瓷博览会。除此之外,华夏陶瓷博览城还将在本月下旬举办首届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而拥有18届办展历史的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其19届的招商广告早已铺天盖地在国内外大肆轰炸,70%的展位已被预定;上海的中国国际建筑陶瓷及卫浴科技精品展览会,自今年4月初第五届闭幕后,就早早开始了明年第六届的招商宣传活动;移交了18届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主办权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对中国的陶瓷展览这块大蛋糕更是情有独钟,计划于明年春季借广交会的优势,举办2005(广州)春季陶瓷、卫浴设施及配件商品进出口交易会;虽然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展依旧对中国企业参展高竖门槛,但意大利米兰国际博览会却不肯放弃中国的陶瓷展览这块大市场,计划在2006年举办35届米兰国际博览会·2006中国建陶卫浴展。

我国陶瓷会展业,已到了一个群雄纷争、诸侯林立的时代。

然而,细细数一下国内众多的“国际”陶瓷展览会,又有哪一个众望所归,具有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呢?

佛山是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区,它的产量占了全国建陶产量的60%以上。自2002年开始,佛山陶展步入了快车道,经过3年的培育和发展,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目前众多的国内陶展中明显处于领头地位。然而,由于佛山陶展是在自家门口举办大型的展览会,本土企业响应者多,也吸引了佛山周边产区譬如潮州、福建等地的一些企业参展。但是,其它产区,尤其是山东、华东、河北、四川等地的陶企却应者寥寥。而华东的建陶卫浴精品展,虽然一批合资、台资企业将展会衬托得风风光光,但来自佛山产区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其它产区就更是诸侯割据,很难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陶瓷展了。

目前的现状是,中国陶瓷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八大产区,而几个主要产区都有自己专业的陶瓷展览会。或一年一届,或一年两届。几大产区之间举办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参展企业基本上是本土企业,本土陶瓷企业到其它产区参加陶瓷展的不多,或者根本就不感兴趣,一年只挑选一两个有益的展会参加,也有的是当地的一些经销商代表企业参展。总之,陶瓷会展市场显得混乱而又缺乏权威,各产区之间、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交流与整合。

国内的陶瓷企业,一提起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都有一种朝圣的心理。但在国内,在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下,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展会。华东展、佛山华夏展、还有计划于明年在广州举办的陶瓷展,都曾提出过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陶瓷展的口号。但中国的博洛尼亚到底从哪里升起,目前还难有明显优势和端倪出现。

2003年的陶瓷展,基本上已经落下了帷幕,在盘点入帐的同时,谁是真正的赢家,可能每一家企业、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理解。而2004年的陶瓷大展,目前的造势和宣传活动已是紧锣密鼓,开始分食明年的蛋糕。谁是最后的赢家,所有关心陶瓷展览业的企业和商家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陶瓷卫浴遭遇瓶颈转型升级受制约


日前,在2011中国陶瓷卫浴创新(厦门)论坛上,与会嘉宾对中国陶瓷卫浴行业创新的瓶颈和出路等问题和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创新有瓶颈,作为'十二五'重点工作之一的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也存在着各种瓶颈和难题。

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陶瓷卫浴业面临的头等重任。面对新一轮更为猛烈、更具杀伤力的市场危机,在成本上涨、用工短缺、市场低迷、节能减排、出口遇冷、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陶瓷卫浴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着诸多制约瓶颈和发展难题。

陶瓷卫浴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价格低以及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特征,转型升级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陶瓷卫浴业的主要任务。对此,陶瓷卫浴企业要增强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从而有力地推进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

制约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主要是:

资源瓶颈。陶瓷卫浴业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多年来对各种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消耗,已令一些陶瓷原料面临枯竭,如黑泥、球粘土、优质高岭土、优质长石等。而且陶瓷卫浴业是能耗大户,是节能减排的关注对象,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一些陶瓷产区备受拉闸限电之苦。据介绍,国内陶瓷企业一年内消耗约2亿吨陶瓷原料,燃烧4000亿吨煤炭。对此,陶瓷卫浴企业要力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扎实有效,推进产品创新向薄型化、轻型化、轻量化、节水型等节能、节水、节材、降耗产品方向发展。

成本瓶颈。受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影响,我国陶瓷卫浴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市场拓展与维护成本等都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陶瓷卫浴企业的物流成本平均上涨了5-10%,一些卫浴洁具产品的运输成本上涨高达30%。受用工荒的影响,陶瓷卫浴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业内人士认为,陶瓷卫浴业长期'低工资、低投入、低价竞争'的'三低'发展思路已是穷途末路,低成本扩展的策略已难以为继,应改变'以量取胜'作法,通过创新加快发展低碳及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节能减排瓶颈。陶瓷卫浴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挑战之一就是节能减排,包括在低碳经济、循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绿色产业、环保产品等方面推进陶瓷卫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攸关陶瓷卫浴企业生存的大计,因此要重点转变以消耗资源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推进节能环保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开展和推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两高两自'型产品为主导,本着生态立企、环保立市的发展理念,从点到面、从内而外,不断创新,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瓶颈。首要是用工的短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卫浴业的生产作业条件、环境及福利待遇等已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一代用工主体的青睐。其次是国际化管理、营销人才缺乏,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国内、国际营销精英方面的人才,研发创新及产品设计人才。陶瓷卫浴企业创新不给力,原因之一就是研发创新及产品设计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瓶颈不仅关乎陶瓷卫浴业的发展脚步和前景,更影响着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和质量,涉及用工理念和发展理念,陶瓷卫浴企业要加大创新,推行机械化、自动化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品牌瓶颈。品牌是陶瓷卫浴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我国陶瓷卫浴企业对品牌的认识有限,缺乏有效的品牌战略,主要以OEM为主,自主品牌之路任重道远。品牌不仅是企业或产品的'脸',更是体现企业和产品素质的'魂',打造品牌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诚信的支撑,需要执著的努力,更需要创新的动力和给力。我国的3000多个陶瓷卫浴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知名度,微不足道甚至鲜有人知。一些陶瓷卫浴企业将打造国际品牌、成就民族自主卫浴品牌提上议事日程,但口号虽亮,但信心不足;目标虽大,但措施不力。

结构瓶颈。这里所说的结构瓶颈,主要包括陶瓷产区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遍地开花式的产区发展模式,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能源和人力,导致产能过剩,加剧市场竞争,使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被无限期延伸拉长。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导致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话语权微弱,缺乏在市场上一呼百应的领导型企业和品牌;产业链短,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没能形成完整加长型的产业链条。受研发创新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制约,陶瓷卫浴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模仿盛行、产品雷同等现象。

创新瓶颈。陶瓷卫浴业的创新瓶颈体现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使得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尚不完善,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比重偏低,资金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不合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难以得到推广;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不到位,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缺乏必要的、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约,使陶瓷卫浴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或导向。中国建材联合会日前发布的《建筑材料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创新发展目标:建筑卫生陶瓷设计和制造实现世界知名品牌的突破,艺术时尚高端产品原创设计制造水平与比例显著提高,建筑陶瓷砖薄型化、卫生陶瓷洁具轻量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单位产品平均减少资源消耗10%以上。进一步体现出创新对于陶瓷卫浴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关键性。

我国陶瓷卫浴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创新,加速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创造性地推进发展来解决。开创陶瓷卫浴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需要解决瓶颈问题。而只有突破这些制约陶瓷卫浴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才会更有力地推进陶瓷卫浴业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质的跃进。

创意设计制约中国陶企发展 打造品牌或成硬道理


资料显示,由于环境影响、政策调整和经济变化的多重打击,我国陶瓷市场08年前两个月增速放缓。这些因素让本就处在“贴牌出口”困境中的部分陶瓷企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打造品牌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陶企难脱“贴牌”命运?

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陶瓷,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制造”,我国的陶瓷工艺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工艺的改进可谓日新月异,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然而中国陶瓷的出口却很难突显自身价值,大多是“贴牌”出口,甚至有人把广交会戏称为“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价格的屠宰场”。中国陶瓷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体现让人无奈。

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陶瓷制品缺乏产品附加值,即品牌依托。品牌决定价值是一条定律,同样适用于发展中的中国陶瓷业。

从设计入手是突破口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陶瓷制品主要产自意大利。这不仅因为意大利的陶瓷工艺讲究、质量上乘,最主要是因为意大利的陶瓷制品代表了一种理念,即“引领世界陶瓷时尚潮流”。每年一次的意大利陶瓷展更是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加盟代理商和陶瓷界人士,这也为意大利的陶瓷文化镀了厚厚的一层金。

说到我国的陶瓷制品,皇冠陶瓷销售总监焦元认为,设计的滞后是制约我国陶瓷产品的症结所在。在世界其他国家发展陶瓷文化的时候,我们还在一味的模仿他人产品的外形,而忽视了中国制造的真正内涵。相比之下,差距就显而易见了。

法恩莎卫浴北京总代理何裕龙强调:在产品的销售宣传中,能够和国际接轨的产品销量最好。可见,解决我国陶瓷产品的设计滞后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这也是带动中国陶瓷产品国内外销量的最好突破口。

中小企业前景不容乐观

08年是中国陶瓷行业的“多事之秋”。国际上:美国的信贷危机,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中国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国内来看,南方百年一遇的巨大雪灾,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节能减排的压力,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都给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中小陶瓷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专家指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没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留下来的,必将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陶瓷品牌。

打造品牌才是根本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陶瓷市场也更加开放。中国的陶瓷产品不断走向国际,同时国际知名陶瓷品牌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这一现象对于国内的陶瓷企业来说既是商机,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

更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制陶企业生产基地的不断扩张,陶瓷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即将带来惊人的经济效益,这必将在5年内催生一批百亿陶瓷企业。一位陶瓷行业资深专家就此表示,只有打造核心品牌竞争力才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制约中国陶瓷会展一统的若干因素》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