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新濠瓷砖 > 导航 >

陶瓷企业新一代速溶色料在佛山诞生

陶瓷企业新一代速溶色料在佛山诞生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简一瓷砖

2021-05-10

新濠瓷砖。

佛山市明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又研制成功新一代速溶色料,为陶瓷企业传统的制釉工艺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多年来,陶瓷色釉的制备都是将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球磨罐中磨到一一的细度,然后在生产线上施釉,做出种种各样的釉面效果。但是,这种生产工艺,由于球磨罐中的花釉放不干净,在球石的球罐内壁上沾附有大量剩余的花釉,因此每次更换花煞费苦心都要用大量的水来清洗球磨罐,使釉水损耗率居高不下。现在好了,由明朝科技率先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速溶色料,打破了传统的制釉工艺,它将色料的细度由原来的325目提高到1200目,这样生产厂家就没有必要将色料和基础釉放在一起球磨,而只需将基础釉磨好就可以了,然后根据生产需要,在基础釉中加入不同的色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就制备好了生产所需的各种花釉。

这种速溶色料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以传统的制釉工艺,简化了生产工序,节约了花釉成本和制备时间,而且花釉质量更稳定,发色效果更好,用量更少,是陶瓷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据明朝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速溶色料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的,在国内处到领先水平。它的研制成功,将为陶瓷行业的釉料制备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山西推防火保温材料“泡沫陶瓷”新一代科技产品


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晋中市人民政府、介休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山西安晟科技A级防火保温材料—泡沫陶瓷产品推介会”12日在此间举行。

山西安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轻质保温泡沫陶瓷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大型企业,目前是山西煤碳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标志项目。山西安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生产线”项目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废物利用、低碳环保政策的又一延伸产业。

记者在此了解,新一代节能保温泡沫陶瓷是一种全新的轻质、低成本、绿色节能、环保的产品,具有防火、防水、防冻、无毒、不老化、防静电、机械强度高、隔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特点。此间“年产50万立方米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生产线”项目原材料主要以废弃粉煤灰、煤渣、陶瓷片、玻璃以及陶瓷尾矿等为主,来源广泛,成本低,不仅使废物得到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使之在建筑外墙领域能够得到快速推广,其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市场潜力巨大。

据介绍,泡沫陶瓷在国内外建筑节能领域研究已10余年,作为建筑节能材料的实际应用还没有达到与其性能相适应的地位。当前中国泡沫陶瓷生产刚刚兴起,年产量不足40万立方米,绝大多数泡沫陶瓷产品用于化工绝热领域,用于建筑保温的不到20万立方米,在建筑外墙保温领域占有的份额不到千分之十。

有关人士认为,“年产50万立方米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生产线”项目引领防火保温新型建材趋势,确保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弥补了中国建材市场上挤塑板、发泡聚氨酯、岩棉、保温砂r浆等保温材料材质松散,稳定性差,且岩棉对人体有害,保温砂浆则吸水率高,易造成开裂脱落等不足。

据悉,经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备案,山西安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上“年产50万立方米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额15亿元,总占地500亩。公司在创税增效的同时,带动和促进介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将介休当地众多煤炭企业排放的粉煤灰、废渣等废弃物循环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地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山西安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50万立方米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生产线”项目分三期工程:2013年底二期工程投产后年产泡沫陶瓷50万立方米,三期工程投产后年产泡沫陶瓷100万立方米。全部工程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5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安置1000人就业,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节能保温泡沫陶瓷生产企业。

佛山陶瓷企业:在“阵痛”中自救


传统产业如何调整升级,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广东省佛山市淘汰、转移一批落后企业,扶持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资源约束加剧、整体竞争力不强几大问题。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告诉记者,佛山的陶瓷产业已到了必须调整和升级关键时期。

经过缜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佛山市出台了一系列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

根据全市近300家陶瓷企业的不同状况,佛山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巩固现有龙头企业地位,通过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实现清洁生产;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国土等有关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不能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据佛山市经贸局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已有144家约占总数50%的建筑陶瓷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闭。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关闭或转产的企业已占该区陶瓷企业总数的近70%。

一大批陶瓷企业退出或转移,会不会导致佛山陶瓷传统产业的空心化?佛山市委常委梁毅民对记者说,退出的是一些落后企业,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提升,佛山陶瓷企业有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如今佛山市陶瓷产业创新升级的文章正越做越大。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禅城区开始运营。在这个总投资达26亿元的基地已有全国和世界50多个知名陶瓷品牌企业进驻,设立全球营销、管理、服务以及产品研发设计中心。陶瓷专业物流市场——“瓷海国际”一举吸引了300多家企业加盟。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标准,禅城区要求陶瓷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清洁运输、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高端陶瓷。

记者了解到,一个集陶瓷工业旅游、陶瓷文化鉴赏、制陶体验于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区正在佛山规划建设中,为佛山陶瓷企业深度发展提供了机遇。

陶瓷收藏界的一代豪侠——张宗宪


张宗宪的故事,听来总有一股传奇似的江湖豪气。只不过他的豪气不是年少轻狂,是恃着“才”和“财”的底气而生发出来的。这个1929年出生于旧上海古董珠宝商家庭的三少爷,年少时也可以像一般纨绔子弟一样出没十里洋场、败光部分家产;而20岁时又可以只身闯荡香港,从经营服装转到古董生意,吃遍了创业的辛酸苦痛,在1951年创办了自己第一个古董店“永元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宗宪又以国内外拍卖会为舞台,买进卖出,难得的是不管是进还是出,他都舍得“顶”价格,手底下总会冒出一些“天价”来,而别人只有咂舌的份儿。

说他是一代豪侠,首先基于他不重“名”,别人说他是收藏家还是“古董商”,他都不会介意,商和儒其实是可以并重的,没有哪个低人一等。2002年他在苏州改建的所谓“张园”,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都用上了,别人说“不伦不类”,而他要的就是“独一无二”。豪侠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率性,拍卖场上动不动暗渡陈仓的低调作风,到张宗宪这里彻底颠覆了。坐第一排、拿一号牌早变成他的传统。更夸张的是某一次上海朵云轩拍卖,他“拍到兴奋之际,居然踩着椅子,坐到椅背上频频举牌”,大有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豪气。按他的说法,玩古董就要“看得懂还要买得到,买得到还要卖得掉,卖不掉还要摆得起”,典型的一代霸主的气势。豪侠的第三个特征就是“武林地位”,1993年6月伦敦的“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加上展览结束后发行的3000本画册《云海阁藏中国陶瓷精品》,全由佳士得公司一力承担,一方面是对他作为大买家的认定,一方面也是对他收藏大家地位的推崇。收藏家做到张宗宪的地步,也算前无古人了。

陶艺家当头棒喝景德镇 一代不如一代


日前,“中国陶——王修功胡小军现代陶艺展”于上海美术馆开幕,共展出陶艺家王修功近年创作的圆盘系列作品50件、胡小军陶艺作品80件及彩墨绘画作品数幅。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来自台湾、年近八旬,弃画笔从陶五十载,擅长陶瓷釉彩;一位是来自杭州、年届四十,学陶做陶二十载,长于材料创新和陶艺绘画的结合,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则都是从传统中创新。

传统艺术展现现代语言

王修功的作品打破传统陶瓷风格与技术,创作出媲美抽象绘画风格、带有浓厚中国水墨山水画韵味的多彩釉,本次展出以大型圆盘为主,创作手法也有了转变,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早在三十多年前,王修功就主张陶瓷本身有其独特语言,他对无光、有光的青瓷、釉里红等诸色釉,下过苦功,才成功研制出多彩釉。

而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胡小军,他的作品开创了当代陶艺新的创作路径方向。对传统审美价值观的认同,构成他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取向。他研究宋元时期文人的绘画和官窑、龙泉窑的“文墨”和“文化性”,力求作品有“书卷气”,塑造新的“诗、书、画合一”的当代陶瓷艺术风格。

需要突破

说到中国陶艺,“景德镇”成为不可回避的字眼。耄耋之年的王修功,独身一人从台湾悄悄来到景德镇,就地取材,创作了此次展览中的这些作品。为何同样是景德镇的材料,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作品,这对很多艺术家而言犹如当头一棒———景德镇不缺材料和技术,缺的就是创意和“审美”。王修功直言:“很早以前,我已经说过,景德镇是一代不如一代。”

“景德镇的那种地摊大展销将自己的品牌都做坍了。”上海汉光陶艺的李游宇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个性和研究。”目前,从景德镇出来的陶瓷走的都是传统的路子,似乎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但是,陶艺家柯和根则指出,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表面延续,是毫无益处的,“吸收文化,却只是皮毛的移植。就陶艺而陶艺是没有发展的,它需要游走各种艺术的边缘成为支撑,研究古代陶艺历史,寻找突破点”。

日用细瓷汤锅企业标准在潮州市诞生


近日,广东顺祥陶瓷有限公司起草的《日用细瓷汤锅》企业标准通过了广东陶瓷协会组织的专家审定,为这款陶瓷创新产品走向市场铺平了道路。

以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以为,产品标准符合《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各项指标结构完整,可以作为生产、检验、销售的依据,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建议报送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

据了解,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办理备案后,方可组织生产的。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陶瓷协会高级工艺师陈衡认为,该产品的使用打破了陶瓷材料的使用极限,是陶瓷产业技术革新的很好尝试。当前潮州陶瓷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希望更多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寻找到产业更崭新的发展前景。

在审定会前,鉴定委员会还审核通过“日用细瓷汤锅”新产品新技术的省级鉴定。

一代瓷都景德镇“沦为”宜家作坊?


一代瓷都的没落令人扼腕,而其是否会随全球化之风转型成功,重振雄风,则让很多人期待

每当李静在北京的商店里看到好看的瓷器,总是忍不住翻过来细看,但十有八九,她都会转眼间放下,迅速离开。

那些大部分都是产自广东、福建的瓷器。

而李静虽然不从事任何和陶瓷有关的工作,但她是一个景德镇人,一个曾经以瓷为傲的景德镇人。

尴尬的衰落

景德镇的辉煌,对于大部分当地人来说,恍如隔世。

景德镇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作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作为历代官窑所在,在解放后曾一度占据全国产量的20%,并且成为好质量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一提到中国陶瓷,不少人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地理名词,仍然是“景德镇”。而在中国,能以一个地方作为整个产业品牌的,并不多。

但是,它开始衰败了,在景德镇人王伦的记忆中,一切始于改革开放初。

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几大国有陶瓷厂的产品大都由政府采购,包括大量的工艺陶瓷和礼品瓷。因此,这些厂往往把工艺改造放在首位,对于新兴的市场调查、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皆一无所知。

1994年,高中毕业的王伦进入当地十大国有瓷厂中的一家。当时,仍然依靠官方订单生存的这十家企业已经举步维艰,远远不敌新兴的南方企业。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王伦别无选择。次年,景德镇宣布对大型国有瓷厂进行改革。

但是,当时政府选择的是几乎风险最大的“化整为零”的方案,7万名瓷业工人,三分之一下岗,三分之一退休,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对于靠一个产业起家的地方经济,这几乎是致命的伤害。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有瓷厂一蹶不振,随之而来的,是销售渠道的分崩离析,多年来勉强支持着业的政府订单,也弃这个城市而去。

艺术地摊化

王伦还记得那个时候,他经常和一群人静静地坐在市政府门口,他们都是下岗工人,而当时在景德镇下岗,一分钱补贴都没有。这些早期的下岗工人并不闹事,他们只是固执地认为政府不可能一个说法都不给,竟可以扔下几万人不管不问。王伦记得,那群人里,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亲戚、同学,这个城市并不够大。

在明确了指望国有瓷厂复兴重新招工几乎不可能之后,景德镇人开始三三两两地组成了家庭式作坊自产瓷器。毕竟千年以来,他们只有这一门手艺。

王伦和舅舅、姨妈家组成了一个小厂,工人共有10个,都是自家亲戚。一开始,他们熟练地按照千百年来传下的手艺,做出各种花瓶、水壶,作为在景德镇长大的孩子,王伦深知这些“艺术品”才是景德镇千百年来传颂的精华。而日用的瓷器,如碗、碟、盘或者建筑用瓷砖,都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作坊可以批量生产的。

从这一刻起,景德镇彻底放弃了和广东、福建竞争的平台。

而当王伦家产的瓷器开始售卖时,他们才发现,全市有几千个像他们一样的作坊,做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一个压价的好机会。

几年下来,瓷器价格越来越低,为了取得利润,各家各户做出来的瓷器质量也越来越差。“现在很多人认为景德镇只会做仿古的东西,缺乏创新,但是我们这么几个人,怎么可能创新。这么多人一起竞争,卖一样的价钱,谁有心思好好做。”王伦对于一些媒体对景德镇的说法颇不服气,照他看来,景德镇人如果愿意,自然可以做出质量极高的瓷器:“我从小就是在瓷器堆里长大的,就算没有上过什么陶瓷学院,是不是好瓷我20米外就能看出来,根本用不着什么专家来废话。我们不是不好好做,而是没有好好做的条件。”

为了避开经销商的盘剥,王伦曾经多次和另外一些熟人组成团队,北上南下,到各个大中城市摆摊卖瓷器。每到一地,他们往往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居民区,摆出自家烧制的瓷器,然后拉出一条红幅“景德镇瓷器展销会”。

这样的买卖颇不容易,王伦曾经多次受到警察、保安、居委会、工商局的盘问,被罚款是常有的事,还能遇到一些当地的地痞流氓来敲诈勒索,在瓷器已经摆出来时,他们明显处于弱势,瓷器只要打出一条裂缝、一个豁口,片刻就一文不值。

但展销仍然在景德镇流行着,据说一年70%以上的瓷器是通过这种方式销售出去的,各种中介应运而生,景德镇人还经常到国外去售卖瓷器

“沦为”宜家“作坊”

王伦心中有数的是,他们这样的小作坊生产,并不“正规”。

首先,他们的质量太低,在外地,景德镇驻地办事处从来不承认这些是景德镇瓷,他们说这些都是赝品、仿品。其次,他们对于经济、当地形象也贡献不大。景德镇官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多次表示将从艺术瓷走向生活实用瓷,而且在艺术瓷领域,也要坚持“打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景德镇最大的本土陶艺企业,竟是帮宜家(IKEA)代工的“环球陶瓷”。

这对于一批景德镇老人来说,是一种耻辱,堂堂中国瓷都竟然沦落到替欧洲人代工,这些北欧人懂得什么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吗?他们知道中国那一本厚重的陶瓷历史吗?

然而,一些关心景德镇的行业专家,则从中看到了新的机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景德镇与潮州相比,一缺资本,二缺规模生产能力,三缺现代企业和管理人才,所以虽然可以比别人质量好,市场上却样样竞争不过。但是,这些东西都可以从全球化企业中获得,景德镇完全可以借助外来资本和管理,加上本地的工艺和人才,重振瓷都雄风。”

但是,已经落后了接近20年的景德镇,真的能够快速赶上吗?中国传统和西方资本的结合,是否一定能让景德镇起死回生,仍是未解之谜。

广西在佛山招引陶瓷企业 欲设厂进东盟市场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2011年佛山陶瓷产业引资推介会昨日在该市举行。部分与会陶企表示有意通过在广西设厂,撬动东盟市场。

据资源县县长陈代昌介绍,该县目前探明矿点122处,其中瓷土、长石和石英的合计已探明储量在6500万吨以上,且周边县三种矿产资源储量累计在2.5亿吨以上。在交通上,资源县处于广西与贵州、湖南区域经济的枢纽位置,电力资源充沛,近期,中国国电集团正投资6亿元兴建广源、金源、鑫源三大电站,总装机达6万千瓦。

“我们对投产企业也定了准入条件。”陈代昌表示,建筑陶瓷生产项目总投资必须在1亿元以上,而卫生、日用陶瓷生产项目总投资必须在6000万以上。“来我市投产的陶瓷企业,能享受项目用地执行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最低价出让的优惠,还有其他引资鼓励、规费减免等”。

“交通、矿产资源这都是陶瓷企业较为看重的因素。”雅士高夫董事长陈彦斌认为,目前不少陶瓷企业在外投资设厂都遇到“水土不服”,“在目前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会谨慎投产。”

“目前在广西资源县,暂时仅有不超过10家的佛山陶瓷经销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驻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近年,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都选择到广西设厂,“对他们来说有利于开辟当地的农村市场”,他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广西有可能超过江西,成为最多佛山陶瓷企业外迁设厂之地。

佛山陶瓷业诞生首个民间爱心组织


今年1月11日,佛山举办了一场“佛山有爱·2012迎春艺术品慈善拍卖公益之荟”活动,该活动义拍45幅名家书画作品,总共拍出262818元,爱心联盟将把这善款捐助给四川大凉山山区的孩子。

发起此次慈善义拍的是刚成立不久的佛山陶业首个民间爱心组织——“陶业爱心100联盟”。3月1日,佛山“陶业爱心100联盟”的主要成员出发前往四川大凉山山区,为受助贫困儿童送去学习用具、衣物、书籍等。据介绍,这次拍卖会筹集到的20多万元善款,以每位受助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以物资的方式发放。这些物资包括国家标准价每斤1.2元的大米,每个孩子大概10斤米左右,另外,还有粮油、药品和一些生活用具。

据了解,目前阳光陶瓷、蒙娜丽莎陶瓷、简一陶瓷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均加入到该爱心联盟。据爱心联盟的主要发起人、阳光陶瓷市场总监黄云岳介绍,爱心联盟由佛山陶瓷行业多位热心人士联合发起,筹办成一个在陶瓷业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公信力的纯民间的慈善组织。他强调,该慈善组织是一个纯民间的,不会接受社会任何捐助,也没有要求社会来对组织进行捐助,联盟的资金来源均来自组织成员。联盟会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监制体系,捐助体系,还有善款的管理机制。

黄云岳表示,希望组织能够代表到陶瓷行业,不一定要求是陶瓷企业老板或者高管才能参加,只要是陶瓷行业里的从业人员,或者跟陶瓷相关行业的人都可以参加,“只要是有心,有力就行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企业新一代速溶色料在佛山诞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企业新一代速溶色料在佛山诞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新濠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