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塞外瓷都”面临崩溃

“塞外瓷都”面临崩溃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5-12

大理石瓷砖。

呼和浩特7月6日电位于黄河岸边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具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自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起,就传承着烧制彩陶的技艺,元代以后更盛。十几年前,这里生产的瓷砖成为北京亚运会指定产品,花盆曾专供人民大会堂,工艺陶瓷成为广交会上的热门产品……故清水河被人们誉为“塞上瓷都”。但是,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采访时,却发现作为北方“瓷州窑系”杰出代表的清水河陶瓷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塞外瓷都”今非昔比

清水河县地处长城北、黄河东,虽说这里山高沟深,但过去生产的陶瓷却远近闻名,故有“塞外瓷都”之称。

清水河县生产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这里的喇嘛湾镇白泥窑子遗址考古发掘表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这一带就出现了彩陶。元代之后陶瓷生产更盛。

清水河县陶瓷生产最兴旺时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仅县属陶瓷厂就有4家,乡镇陶瓷企业少说也有几十家,产品小到家庭生活常用的盆盆碗碗,大到高楼建筑装饰用的内外墙地砖,粗陶细瓷品种多达500多个,年产值上千万元,利税达200多万元。

地处黄河岸边的窑沟乡,曾是清水河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里可用于烧制陶瓷的优质陶土储量极大,地质勘探多达6亿吨。在这个黄土丘陵环抱的乡村内,至今可以看到利用残次缸罐垒砌的窑洞、院墙和烟囱,就连房前屋后的树苗也用残缸套起来,远远望去,整个乡村就像“瓷都”一般。

然而,当记者来到乡里一打听,得知全乡现在仅剩华林陶瓷厂一家企业生产陶瓷,而这个陶瓷厂也改为生产耐火砖为主,只有在仓库内还能看到几摞花盆,几堆瓷壶。这就是过去的“塞上瓷都”吗?

陪同记者采访的清水河县委宣传部长贺明说,六七年前的窑沟乡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全县最大的第一陶瓷厂就坐落在这里,生产的品种有日用陶瓷、园林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仿古陶瓷、外商外样加工陶瓷、建筑陶瓷等8大类,产品销往北京、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并出口法国、比利时、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

贺部长说,那时的窑沟乡,一排排瓷窑冒着轻烟,刚刚出窑的陶瓷品一摞摞,一垛垛,被垒成蜂窝式的图案,前来买陶瓷的大小车辆进进出出,有些外地客商不待瓷品冷却就往车上装。而现在的“塞外瓷都”,已是今非昔比了!WwW.taOCi52.cOM

“瓷州窑系”濒临失传

那么,仅短短几年时间,“塞外瓷都”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华林陶瓷厂现任厂长张选告诉记者,主要是国内外陶瓷市场不行。

张选说,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塑料、金属、合成材料等陶瓷替代品的出现,陶瓷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市场萎缩。目前,国内外生活、建筑用陶瓷大多被塑料、金属等材料所替代,只有高档的陶瓷工艺品尚有一定市场。而这一市场也多为南方陶瓷所占领,北方“瓷州窑系”产品难争一席之地。

据了解,我国迄今出土的年代久远的陶瓷多属于“瓷州窑系”,而“瓷州窑系”是“仰韶文化”彩陶的继承和发展。“仰韶文化”是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彩陶是这一文化的主要特征。

“瓷州窑系”陶瓷的特点是古朴,其烧制多用煤炭氧化烧法,而南方烧制陶瓷多用柴火,属于还原烧法。此外,“瓷州窑系”陶瓷与南方陶瓷的原料也不一样,“瓷州窑系”陶瓷原料中铁少钛多(氧化钛超1%),致使陶瓷胎质发黄。正是由于上述之差异,使“瓷州窑系”陶瓷很难与南方精细的高档陶瓷相媲美。

清水河县生产的陶瓷属于“瓷州窑系”。据说其祖上生活在河北邯郸一带,后迁到山西再到清水河县。清水河县陶瓷最早生产的是缸、盆、瓮,用的是黄河流域千年延续的馒头窑,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改用隧道窑,进而生产园林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仿古陶瓷、建筑陶瓷等。

虽然如此,但由于其产品档次低,市场不好,当地的陶瓷厂被迫纷纷停产,目前仅剩张选一人支撑着华林陶瓷厂。张选今年66岁,有着49年烧制陶瓷的工龄,清水河县的4家陶瓷厂他都呆过,前后培养了30多个徒弟,但现在只有两个人在从事这行。

张选说:“如今,没有人再愿意搞陶瓷了,这门技艺面临失传。只是我不服气,总想保留住这门手艺。可是我承包这个厂子背了1000多万元的债,为了生存下去,现在也不得不转产,靠生产耐火砖支撑。有人来定货就开窑生产一些陶瓷。”

要揽瓷器活,需有金刚钻

虽然张选不愿意承认,但记者从他办公室和工作室里摆放的陶瓷产品看,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应该是造成华林陶瓷厂不景气乃至“塞外瓷都”其他陶瓷厂倒闭的重要原因。

张选是清水河县唯一的陶瓷工程师(中级职称),他的手艺得自家传,到他这代已是第5代。而他的工厂里,负责产品研发、技术把关和产品营销的都是自家人,其中张选负责产品研发,他夫人从事陶瓷化学分析,大儿子和大女儿负责产品生产与营销。而在这些人中,只有他大儿子在湖南陶瓷学院专科毕业,其余的人全是自学成才。

据张选讲,他搞陶瓷全凭祖传的技艺和自学。虽然靠钻研他研制的八角陶花盆曾专供人民大会堂,坤龙牌瓷砖1990年被亚运会组委会选为指定产品,3件仿古瓷器1973年在广交会上卖了3万元,但总体来说,这些陶瓷产品的科技含量有限,生产工艺跟不上形势,致使陶瓷厂难以生存下去。

不仅“塞外瓷都”清水河县是这样,就是整个中国的陶瓷技术也全面落后。据国内一些陶瓷资料提供的情况,现在国外陶瓷生产工艺水平相当高,其中卫生陶瓷和建筑陶瓷的水平大大超过了我国,不但不再需要我国这类陶瓷产品,反而向我国出口。由于失去了国际市场,近两年,我国约有50%的陶瓷厂处于关、停、转的状况。其中绝大多数为北方“瓷州窑系”的陶瓷厂。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建议,包括“瓷州窑系”在内的我国陶瓷业,若想重振雄风,继承和发展“仰韶文化”的宝贵遗产,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西部瓷都面临生死抉择(上)


四川省夹江县因迅猛发展的建陶制造产业而得名的,被称为西部瓷都。夹江建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有1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逾30亿平方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广东佛山陶瓷品牌在市场上的残酷挤压,使得西部瓷都各家企业在发展和生存过程中举步维艰。广东佛山品牌正在逐步侵吞陶瓷市场,西部瓷都能否守住生存空间?结果很不乐观。

由于起步恰遇蓬勃发展的农村需求市场空白,广东佛山瓷砖企业无暇顾及,夹江企业瞄准西部县及县以下低端市场趁虚而入赚得了第一桶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陶产品的消费主流快速调整为以广东佛山中高档瓷砖为主,而西部瓷都产地概念却被界定为低档打入另册。

为了求生存,90%的西部瓷都生产企业不得不去广东注册,生产假广东佛山瓷砖。消费者日渐理性,这种假借广东之名的伎俩慢慢地被揭开了虚伪的面纱,西部瓷都陷入了尴尬,着实让人为其将来的发展捏着一把汗。

先天发育不足

西部瓷都是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诞生的,其表现为:

1、权属不明导致西部瓷都像国有企业一样,既属于每个企业,又属于夹江县委政府。结果谁都不是,谁都不管,有利大家沾,有难大家躲。最终像国有企业一样肢解消失。西部瓷都在更大程度上是属于夹江县委政府的,它是夹江县实现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如果西部瓷都品牌概念能够顺利实现换档升位,与广东佛山瓷都一决雌雄后能与之在主流市场上平分秋色,夹江的财政收入又将完成一次大飞跃,所以西部瓷都品牌概念在市场上能像广东佛山一样被别的区域厂家假借,将会赢得夹江区域经济的组织和管理者(县委政府)与参与企业共同受益的良好局面。

2、经营主体缺位导致西部瓷都品牌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战略规则,缺乏系统推广。初始状态的低质低价概念延续到今天,与西部瓷都的实体发展极不匹配。

3、目标市场错位,使西部瓷都失去了维持发展的空间,西部瓷都现有目标市场定位只会把西部瓷都逼入一个狭小的市场角落。

西部瓷都的顾客是谁?用营销术语来说就是西部瓷都的目标市场是什么?是西部的中低收入消费者。所以西部瓷均采取低质低价策略以适应这个低端市场。西部瓷都希望用价格战略来回避与广东佛山品牌的正面竞争,以期在强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

西部瓷都做到了,但从长远来看,西部瓷都的目标市场是不安全的,西部瓷都的目标市场战略只是一种生存战略,不是一种发展战略——它只能实现生存目标,无法适应发展要求。只求生存不求发展的结果,最终会危及生存,而走向衰亡。

提档升级才能抓住未来市场

目前,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建陶市场所消费的80%的建陶产品是西部瓷都生产的假广东佛山瓷砖,“缺血”的西部瓷都非但没有得到自身“造血”补充,产自于西部瓷都的假广东佛山瓷砖却成了提升广东佛山品牌的载体。西部瓷都把自己的目标市场定位于县及县以下中低收入者,其实并不十分恰当。这种定位的结果,使西部瓷都损失了80%的中高收入市场。放弃80%而追逐20%,就等于放弃了建陶主力市场。西部瓷都品牌不进入主力市场,凭什么与广东佛山均分市场?

西部瓷都正在向高端领域换档分级,西部瓷都的目标是希望能把现在的瓷砖的消费者带向高品质,实现战略升级的目的。西部瓷都把它的消费者带入高品质市场吗?很难。因为高品质市场的消费者首先是没有西部瓷都概念,西部瓷都以低档市场为主力的消费群体,要迅速转入高端的高品质市场非常困难。所以,西部瓷都的低端市场定位,向前缺乏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向后缺乏转型的市场基础,实在不利于西部瓷都企业的成长。从西部瓷都的顾客构成看,西部瓷都的顾客(假广东佛山瓷砖的顾客)并不完全是低收入者,而是对西部瓷都(假广东佛山瓷砖)的质量有透彻了解、讲究实惠的一族。抓住这一族消费者,不仅能抓住现在的市场,也能抓住未来市场。

培育品牌忠诚度

要让消费者忠诚于你,首先是要记住你。具有典型的识别特征,只有品牌个性远远不够,个性旨在强化品牌的识别性,增加品牌的记忆度,但还不能建立品牌的忠诚度。要建立品牌忠诚度,还必须靠品牌的核心价值。价值才是品牌与顾客形成心理连接的基础。西部瓷都带给消费者的关键利益是什么?是价格便宜?还是冒充广东制造的谎言?在西部瓷都的企业家们看来,消费者要买价格吗?不是。要买产地吗?更不是。所谓这些,其实都是他们所传播的品牌核心价值。其实对许多同质性的品牌而言,要鲜明地与竞争品牌相区别是很困难的,这时品牌的核心价值经常是通过附加心理连接产生的,只要这些特征与品牌建立了固定的心理连接,对该品牌的消费能够唤起这种美好的联想,就够了,就等于体现了它的核心价值。就像在建陶市场上说是夹江生产的瓷砖,消费者第一印象是质量不好,而只需说是广东生产的瓷砖,消费者就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就是品牌信念差异。品牌信念一旦形成,消费者就会成为习惯型购买者,购买就不再需要理由,喜欢就成了理由。那么信念来自什么?来自品牌的核心价值。西部瓷都没有建立起广泛的品牌信念,就在于西部瓷都的品牌核心价值不清。

(作者单位:成都未来企业发展策略研究中心)

佛山陶瓷面临全线亏损


11月7日,刚进入秋天的佛山不久依然有点热,但对于佛山的陶瓷行业来说,似乎提前进入了一个寒冬。因为自从今年5月以来,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佛山不少陶瓷企业开始不堪重负,企业倒闭,许多老板不得不来个人间蒸发,一走了之。

据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石湾和南庄两镇至少有10多家陶瓷企业倒闭,老板神秘失踪,而还有更多面临倒闭的陶瓷企业的老板,和债主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干脆晚上也不回家,躲在酒店或者夜总会。“今年的全行业亏损已经成为定局。”业内人士梁先生的语气极为肯定。

原材料涨价是致命的一刀

电力供应不足、电费上涨、柴油涨价、原材料涨价……似乎今年所发生的一切不利因素都是冲着陶瓷行业来的。由于多年来的发展积累,目前陶瓷行业在发展成为佛山的一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迎来了受能源制约的瓶颈。而今年5月以来珠三角地区的电荒和7月份的油价上涨更是直接把陶瓷企业推向了一个绝境。

据统计,目前陶瓷行业成本涨幅为10%~20%不等。除上游燃料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外,梁先生认为,国家对陶瓷产业的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也对陶瓷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业被调控的情况下,一些工程款不能及时到帐导致陶瓷企业的资金链周转不灵,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还尚能挺过去,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就不亚于一场浩劫。

此外,佛山陶瓷行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也是造成出现行业全面亏损的原因之一。目前,佛山共有大大小小580多家陶瓷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靠低廉的价格和低附加值产品来占据市场。低成本和高性价比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研发、营销等方面不存在什么优势,产品的跟风和恶性价格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因此,在成本上涨的冲击下,它们的“死亡速度”便被加快。

大洗牌后的出路何在?

“佛山现在有58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5年后我估计能活下来的就那么50家左右。”作为佛山最大的陶瓷企业之一,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对佛山陶瓷企业的未来作出了这样的预测。如果张旗康的预言成为现实,将有90%以上的佛山陶瓷企业将在今后几年中被淘汰出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曾一度有佛山陶瓷行业将因为高能耗和高污染等原因集体搬迁的传言,但后来均被当地政府所否定。“现在我们面临的处境是不想走也得走。”石湾某陶瓷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说。

出走也并非上策,因为外省许多地区,虽然原材料和燃料成本相对比佛山低很多,但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佛山好几个去外省投资建厂的陶瓷企业都没有给家乡的同行带回好消息。

有业内人士认为,佛山的陶瓷行业应该“把大脑留在佛山,手脚伸到外地”,即把佛山作为企业的研发和运营中心,而生产则扩张到外地。对于已经成熟的大陶瓷企业来说,这一方法或许可行,但对于众多中小陶瓷企业来说,在生死尚不能自己决定的情况下,扩张更是无从谈起。

评论:陶瓷收藏将面临洗牌


近段时间,景德镇的瓷器行情陷入低谷,部分买家开始观望,而大师又不愿意自降身价,市场出现停滞,收藏者惋惜如今已经无法买到好东西。与此同时,市场却传闻广州某家龙头房地产企业斥资2000多万元在景德镇入货。在我看来,陶瓷的价格跟其他艺术品类相比还是有点差距,真正好的东西必定还有上升空间,但现状是市场上很多高价位的东西并不与它的价格相匹配。行家们都心知肚明,市场肯定要面临一次全新的洗牌。

有人说,手工艺在“退化”。确实,以前我们觉得不够精的作品,现在拿出来跟新的作品对比,都觉得是好东西。要知道,以前的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往往是调动了所有力量来攻关一个问题。而现在确实有所不同。

行内普遍会觉得,现在的艺术家太容易赚钱了,所以往往流于应付,而市场却真的有买家愿意接手,像传闻中的山西煤老板,到景德镇去都是只听名头、不看东西、不管多少钱就下手,当然会产生虚火。

有人认为,景德镇瓷器进入低谷期了,其他艺术品类能够伺机获得上升的机会。特别是近期北京举行了一场石湾公仔专场拍卖会,有关方面认为石湾公仔的市场价格远未及景德镇瓷器,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多人认为石湾公仔毕竟是民窑,但是要论陶塑,还是石湾公仔做得最好。目前市场上,雕塑价格远不能与绘画比较。不过据说中国美术馆现在收藏的都要求是雕塑,不再收瓷板画了。

再说其他的瓷种,这几年发展比较好的应该是龙泉瓷,行情超过历史。而潮州朱泥壶很细腻,并不比紫砂差,而且还是手拉坯,但是至今还没那么被认可。如果没有资本难以切入。但是大多数人都很心急,有的还想只通过炒作就来获得暴利。以前,收藏是先喜欢,留着玩,没有考虑市场。现在因为尝到了甜头了,就往往先考虑增值,再考虑自己是否喜欢。如果是以这种想赚钱的心态入市,就容易买错。最近也有收藏者给我看自己收藏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但即使是众多专家都已经鉴定那不是真品,他还是无法接受。只有以诚恳的、学习的心态入市,才能真正获得最终的回报。

磁州窑陶瓷文化面临断代危机


座座古窑炉静静地矗立,水井和耙池点缀其间,满目是用制瓷模具“匣钵”垒砌的院墙。北方瓷都河北彭城,一个神秘的磁州窑陶瓷烧造中心。磁州窑遗址是历代民间陶瓷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报道,河北省邯郸市今年提出为磁州窑陶瓷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的是挽救这绝世民间工艺。有媒体指出,与一些真伪尚难辨清的所谓“国宝”相比,把国家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在这上面,意义不知要大出多少倍。千年民窑令人神往

历史上磁州窑的中心产区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分布在峰峰矿区彭城镇、磁县观台镇一带,因为这一带在历史上先后属河南彰德府磁州、直隶广平府磁州等,所以此地生产陶瓷器的瓷窑被称为磁州窑。

磁州窑系发端于唐代北方的工艺传统,在宋代成为盛极一时的名窑。与它同时期的宋代著名的五大窑系钧窑、汝窑、哥窑、定窑、官窑均为官窑,而现已出土的磁州窑窑场都是专门大批量烧制民间日用陶瓷的纯粹的民窑。

由于民窑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瓷器在粗瓷粘土原料上创造出了各窑中最丰富的装饰变化。它的独特风格在于,先在粘土骨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然后再罩一层透明的釉料,在釉上釉下绘上题材丰富的美术装饰,其中以白地黑花(铁锈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这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官窑的单色釉限制,创造出一种粗犷的效果,格外富于生活气息,在民间深受喜爱。

自宋至今,磁州窑的大规模生产贯穿几个世纪。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地方志记载民间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誉,民国时期一度还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盛况。对此,有人认为,民窑是以平民百姓和商人的贸易为基础的,不依赖官方的资助和收购,所以磁州窑未受到朝代更迭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强烈的民众性是它的悠久生命力所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老艺人阎宝山说:“上千年来形成的磁州窑工艺分工精细,从陶土到一件陶器出炉,共有72道工序,光是工匠名称就有42个之多,仅烧工这一个环节就需要三班倒,没有40多个人完不成制瓷的全过程。”

目前,传统磁州窑工艺赖以传承的家庭式作坊普遍不景气,往往仅能养家糊口而已。这些艺人靠一身技艺为资本白手起家,缺乏资金积累和经营头脑。他们信息少,销售打不开,只能靠朋友和原来知道的熟人经销。有的艺人尝试交给别人包销,结果受了骗,变得对市场更谨慎了。由于抵御风险能力很差,稍遇挫折,作坊就垮掉了。而且,磁州窑最初的原料“大青土”浅层已经很少了,只有打井到地下二三十米处采土,这项成本对于一个小窑户来说,也负担不起。

为抢救磁州窑文化,当地文化部门提出,如果单靠他们自身力量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因此希望借鉴外地传统文化产业化的保护发展道路,对这些“文化个体户”与一般盈利为目的的个体户区别对待,给予政策支持及税收扶持,帮助这一古老独特的区域文化遗存,尽快完成向现代产品的转换。

让磁州窑的风格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存活在古董市场上只满足怀古的需要。这个愿望,叫磁州窑的子孙多年来牵肠挂肚,他们建议:效仿国际陶瓷界风行的“设计品牌”,把磁州窑包装成独创的设计品牌,生产艺术品和日用品;利用有形文化遗产,如遗址、古瓷文物、民俗等开发地方性旅游产品。“保护磁州窑的活标本富田村,只需3个瓦匠、一点点钱,就能办成一个陶瓷世界。”他们急切地盼望着与那些愿意亲近文化的企业和经纪组织联手。真艺人无奈替人做假古董磁州窑千年窑火的最后一批守望者,刘立中算一个。他说:“常常有文物贩子找我替他们仿造假古董,无可奈何时我也接活儿,这成了我的一个生活来源。可是想想我还是个堂堂的磁州窑艺人,不死心哪。”

刘立中师承彭城街制瓷名家,72道工序全部掌握,尤擅画工。早年曾在国营陶瓷厂仿古瓷经营中挑大梁,两年前在新发掘出的盐店遗址办起了磁州窑遗址博物馆。两间小小的陈列室,院里是几座元代窑、清代——民国窑遗址,与它们为伴,刘立中带着儿子在作坊里坚持着。去年到日本交流时,有人出10万美元年薪买刘立中的技术,他说什么也不肯,他说:“卖了技术,难道让子孙后代眼巴巴地看着外国人复活磁州窑?”

磁州窑“千年窑火”摇曳到今天,只有工艺的传人才是它尚未熄灭的象征。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赵立春说,各道工序都精熟的人几乎断档了,必须赶快把这些民间艺术家重视、保护起来,给他们制作精品的环境,让他们的技艺传承下去。盛名只能在海外传颂

日本陶瓷专家佐藤雅彦在他的论文中写道:“在中国陶瓷中,磁州窑陶瓷也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这是由于它充满着一种珍罕的古拙气息。”

早在元代,泰国国王到大都参见元朝皇帝时,就曾提出邀磁州陶工同往泰国传授技艺。在日本、朝鲜、马来西亚、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地,均出土过磁州窑的白化妆瓷片。研究证实,绘高丽等朝鲜、日本的陶瓷工艺就直接模仿了磁州窑的白釉黑花装饰技法。目前国外各大博物馆几乎都藏有磁州窑宋瓷。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磁州窑研究,正在逐步弥补学术界对这一中国著名民窑考证不足的缺憾。

近年,一股新的磁州窑热在国外掀起,研究磁州窑的著作纷纷出版和发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磁州窑专家,研究进展迅速。日本、加拿大、美国有众多的磁州窑研究者、收藏爱好者慕名来到彭城一带考察。2002年,日本大阪市美术馆馆长蓑丰考察后,对磁州窑艺术赞叹不已,随即组织了成系列的磁州窑系制品,在大阪举行了为期3个月的“大阪之秋”磁州窑系制品展览,成为海外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然而与此形成对照,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对磁州窑的研究还处在自发阶段。在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邯郸一带,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许多研究成果尚无法面世。从事磁州窑文化研究和开发者寥寥无几,后继乏人。而奇怪的是,我们一些权威专家学者的眼睛,却对民间的珍贵文化不屑一顾。

另一方面,分布分散的一些磁州窑遗址,经常被矿井、水渠和房屋所侵占,有时还遭到盗掘破坏。尽管当地政府作了努力,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状况仍然使许多慕名前来的专家和游人抱憾而归。

古磁凿痕传民间,窑火不断已千年。古老的磁州窑文化发出呼唤:不要让“磁州窑”退化得仅仅成为陶瓷辞典中一个干瘪的名词吧!

海底“瓷都”


英国海底探宝者麦克·哈彻在南海贝尔威德暗礁捞获的35万件中国德化清代瓷器,日前由德国内戈尔拍卖行在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经过激烈竞拍,共获2240万德国马克。

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古时,我国海上贸易领先于世界,早在汉代就开辟了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海上航线四通八达。在我国茫茫的海域中到底静卧着多少沉船呢?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约有2000至3000艘,沉船中以宋元船只居多,沉船中还有一些外国船只,如唐代日本遣唐使沉没的海船、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的沉船等。倘若加上世界各国来中国进行贸易返回途中的沉船,可谓不知其数。马来西亚古陶瓷研究专家魏止戈称这些沉船中的古瓷为“海底瓷都”。近20年来,载有古瓷的沉船不断有被捞起的报道。1983年英国人麦克·哈彻在南中国海发现了300多年前沉没的中国明代帆船,船内满载2万余件瓷器,虽经海水长期侵蚀和冲撞,但出水时依然光洁照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时,以25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件价值112美元。1984年10月,韩国打捞起新安海底的中国宝船,得到2万余件中国元代古朴浑厚的青瓷。1985年,哈彻又在南海打捞了满载中国瓷器的荷兰沉船“格尔德马尔森”号,这是1751年在香港西南海域触礁沉没的货船,打捞得16.8万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瓷器,这些光彩夺目的古董次年在荷兰拍卖,哈彻获得了1500万美元。

最近10余年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牵头下,我国水下考古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活动。1999年在西沙群岛先后发掘了14处水下文物遗存,共出水元、明、清时代的瓷器1000余件,以碗、盘、碟、壶等日用品为主。

千姿百态的海底古瓷重现了我国昔日陶瓷的丰采,它们也说明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盛况,亦是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史的见证。

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的几大问题


备受关注的第13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交易博览会已在日前落下帷幕,为了更深刻的了解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陶瓷产业的影响,在博览会期间,记者就经济危机下陶瓷下乡、创新等热点问题,和参展单位进行了探讨。

对未来的产业形势心中也没底

金融危机是影响本届陶交会的最主要的因素,这是陶瓷企业所共鸣的,这其中包括出口型和内销型的企业。那么,未来陶瓷行业市场将如何?陶瓷产业会不会逐渐复苏?除了部分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大部分陶企仍然“心中没底”。

陶企对于今年经济形势的预估分为两类:一些行业内的高端企业认为,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越能体现自己产品定位的优越性,自己产品会以高质量、高创新而最终站住脚跟,不被金融危机所俘虏。而对于更多的中低端企业,产品销量跌跌撞撞,没有一个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形势的走向和未来的市场形势心中也没底。

陶瓷下乡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低迷,城市瓷砖消费量锐减,于是有人想到了农村市场这块蛋糕。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市场部的陈照田则直言:陶瓷下乡的提法虽好,但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只能画饼充饥,用来提振信心尚可,因为信心比黄金贵;倘若真的用此充饥,可得小心被饿死。

“中国的农村市场很大,但陶瓷市场却小得可怜。”陈照田认为,虽然中国农村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80%,但所掌握的财富极其有限。“中国农村不是德国的农村,已完成了向城市化的蜕变,目前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形态并不太适合瓷砖消费,如果贴贴外墙尚可,铺地面还是不具备条件。”其他接受采访的参展商也表示,要真正做到瓷砖同家电一样普及到乡下,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农村在我国比例最大,但其经济水平同一线二线城市比起来,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品牌并不把目光放在乡下零售,还是以老客户、一线二线城市作为主要营销对象。

创新乃求生之道新产品仍是香饽饽

目前我国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在这场金融海啸中损失惨重,而陶瓷作为佛山的一大产业支柱,也在这场金融海啸中受到了相应的波及。据中国马赛克城总经理杨瑞鸿介绍,本届陶交会客户与往年相比减少了近两成,成交量大幅下滑。许多参展商表示,在本次陶交会几天的参展中无一订单。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却成了陶交会上的香饽饽。

简一陶瓷一款自主创新设计的大理石质地的瓷砖,有着独特材质的产品优势,颇受中东和澳洲客户的喜爱,参展几天就签下了80多万的订单。“因为是唯一的,客户没有可比性。”简一陶瓷营销部的李晚华说。而对于其他传统的仿古瓷砖等,客户都要货比三家,真正在陶交会下单的少之又少。

同时,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的陈照田也表示,市场依然是有的,只不过在金融危机下,客户会更加谨慎,但是创新产品在市场依旧占主导地位。据介绍,该公司在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展厅的一款精工玉石被客户选做别墅装修,一笔单也就签下了40多万。

旁观“中国瓷都”之争——“瓷都”之争与“信用


最近,“中国最大的镇”———景德镇的人民很搓火。为啥?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

人们对在房间里戴着帽子的人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你的帽子是租来的?”“中国瓷都”这顶“帽子”是出租还是免费赠与,人们不得而知。不过,6月17日,潮州在北京的一个国际大型商会上,还真就把“中国瓷都———潮州”的“帽子”戴到了自己头上。据说,闻此消息后,“一时间,景德镇的陶瓷工作者愤怒了。”

潮州忙不迭“戴帽”,景德镇“一时间”愤怒,都不是无缘故的。这说明“瓷都”的“帽子”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个价值是无形的。可是,在市场上,无形的价值可以转换成不可“斗量”的实际价值。为什么“此时无形胜有形”?说得直白些,就是因为这个无形价值实则为可以纵横市场的通行证———信用。

那么,信用出自哪里,又所为何来?信用,是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的基础。市场主体所具有的信用度的大小,来自其市场交易的记录及其累加。市场信用度大的主体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先机”占据有利位置,可以为交易双方节约不菲的交易成本。但是,无论如何,市场的信用只能在市场交易中“赢”得;拥有还是失去信用,与市场交易主体以外的组织或机构没有任何关联。这与在管制经济下由管制机构通过命令和调拨来取代谈判和交易、通过命名和授予来替代竞争和信用的做法决然不同。

自然,我们也知道,转型中的社会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出来,而后用教科书中的原理去条分缕析一番。但是,我们还知道,所谓转型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一切都转个向。就说“瓷都”,谁都知道那是个产业的、文化的、历史的等多维人文概念,什么时候“转型”成了单一的产值、甚或出口贸易值的概念了呢?退而言之,就算产值成了多维之尊,“瓷都”之名也该算是个公共资源,这个资源如何配置,难道不是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吗?

在此,我们不去探讨分配这个资源的机构有无权力这样做,且这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存在的必要,就算该类机构从其换“牌”前的机构那里继承了某种权力,就算“瓷都”是单一的产值概念,该类机构也不能再像在管制经济下那样把“瓷都”予取予分了。当然,政府之类的权力同样意味着信用,但此信用是政治公共领域里的信用,与市场经济中的彼信用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既不可换算,更不可交换。把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信用耗费在市场的公共资源分配方面,这不正是政治经济学对寻租的典型定义么!由此,我们的信用之用的转型不到位,会迟滞整个社会的转型,会给正在发育中的市场带来无所适从的混乱。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宋真宗以自己的年号将昌河南岸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一说英语China(瓷器,中国)的发音,就来自景德镇方言“昌南”的发音。以我在景德镇的耳闻,二者在发音上极为相似是不容置疑的。其实,正在准备庆祝建“都”千年的景德镇,大可不必为其他地方被授予“瓷都”而捶胸顿足、自乱阵脚。那些能够被什么机构授予的“瓷都”,无非就是外面糊上了烫着几个铜色汉字的红布面、可以两折对齐的一块硬纸壳,最多再加上一块写着“中国瓷都”四个字的薄铜片而已。然而,纵使这些机构的权力再大,还能够大到改人家乡音、修人家地方志的地步?

听说就是因为这“硬纸壳”和“薄铜片”的诞生,景德镇竟要组律师团去和“授予机构”打什么“名誉”官司。实际上,这种官司,除了把政治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权力对市场的不当干涉合理化以外,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一出笑剧中的某个角色以外,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说到底,潮州瓷业的大发展是干出来,不是靠举“硬纸壳”举出来、靠挂“薄铜片”挂出来的。同样,考古者在古丝绸之路的大漠中发掘出的不是卫生间冲水洁具,探险者在南中国海的沉船上打捞出的不是暗花壁砖,索斯比和嘉德拍卖行拍品名录上那些价值连城的瓷品也绝不会是仿大理石面的防滑地砖……明此道理,景德镇人何怒之有?那种人们啧啧称奇的稀世珍品,那份珍藏在人们心底的神圣荣耀,岂是什么机构能够“授予”的,岂是打什么官司能够打出来的?

当然,有人说景德镇只有快马加鞭,才能不负千年瓷都的传承。以我所见,此言极是。但这与“瓷都”“授予”的问题是两码事,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北方瓷都”——淄博


"北方瓷都"珍品约会世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刻瓷作品、王孝诚的鼻烟壶“鲁派内画”、陶瓷艺术大师杨玉芳的高温陶作品等齐齐汇聚申城。据介绍,这些陶瓷艺术珍品首次在上海大规模集中展示。28年前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陶瓷业第一枚金牌的中国“北方瓷都”——淄博,此番又特地以千件陶瓷、琉璃艺术精品亮相上海,与世博约会。

瓷器上“刺绣”《论语》

青翠欲滴的鲁青瓷传统文具上,刻着行书撰写的《论语》,每个字长宽仅两毫米……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微刻《论语》”。

据介绍,刻瓷技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由清朝宫廷流传至民间,是指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好的瓷面上雕刻,被形容为瓷器上的刺绣。

20世纪40年代生于山东淄博的张明文,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其作品“马克思像”被西德马克思故居博物院收藏。此番展出的“微刻《论语》”,由笔架、印盒、水盂、笔洗、笔筒五件传统文具组成。据内行专家介绍,在薄薄的鲁青瓷上雕刻微型书法,对技法要求极高。刻瓷者要能熟练掌握力道,不能有任何一个小小失误,否则前功尽弃。

“踢毽子”化身陶瓷珍品

扎着两条小辫,眼睛笑嘻嘻地眯成一条线,三个小姑娘正乐滋滋地踢着毽子。孩子们憨态可掬的形象活灵活现。这是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杨玉芳的高温陶作品《踢毽子》。

杨大师之子告诉记者,其母从小就爱踢毽子,这组作品的创意正是来自母亲的童年记忆。他说,比起其他作品,这组作品制作过程很是复杂。首先要特制泥巴练泥加工,做成泥板后,再折成人物身体各部位,而后再将相关部位穿插,最后才能烧制成型。

据了解,杨玉芳此次携其最高水平作品来沪,希望在世博期间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中国精湛的陶瓷艺术。

烟壶内画里的《红楼梦》故事

“史太君秋赏春海棠”锦簇的花团中,“老祖宗”的尊容华贵一览无遗;“林黛玉悲春葬落花”,飘零的落花中,黛玉的悲戚之情入木三分。

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只长13厘米,宽10厘米的鼻烟壶内,映现了中国传世名著《红楼梦》经典故事场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的赏花大观园鼻烟壶内画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据知,其作品《想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个被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内画作品。据了解,身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的王孝诚曾在20世纪60年代,将内画艺术中有着百年历史的竹画笔工艺改良为狼毫笔工艺,为中国内画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延伸: 擦亮北方瓷都招牌 分析淄博建筑陶瓷企业

乾隆时期御制的珐琅鼻烟壶

陶瓷艺术精品将现半岛艺术中心

陶瓷绘画--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

中日陶瓷珍品献礼世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塞外瓷都”面临崩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塞外瓷都”面临崩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