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大盘大碗到汕寻买家

景德镇大盘大碗到汕寻买家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2

景德镇古代瓷器。

16日,在易初莲花超市前广场举办的大展销上,一对巨大的盘碗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据介绍,大盘是青花名瓷,直径1.5米,重达近百公斤;大碗名为薄胎瓷碗,直径56厘米,厚度却只有0.2厘米左右,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展销会的组织者余先生称,他已是第四次来汕头举办展销了。“汕头的瓷器消费潜力大,也有慧眼识宝的藏家,很有市场。”他表示此行就是冲着识货的行家来的,因此带了不少精品名瓷。据介绍,此次展销的39个摊位2万多花色品种中,以工艺、陈设瓷为主,有薄胎、青花、雕刻、粉彩、颜色釉以及名家名作等。其中,展摊里的数个薄胎瓷碗,均为中国薄胎瓷王高梅生大师所制,碗的厚度仅0.2厘米左右,直径最大的达56厘米,或绘以山水,或画有游龙,充分体现出“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

据了解,此前江西景德镇在汕头也举行过多次陶瓷展销,但多多少少会碰到“冷场”的尴尬;再加上有一些打着景德镇名瓷旗号的所谓“精品”瓷器展,使不少汕头市民不甚看好。对此,余先生认为在汕头还是有市场的,关键是展销的瓷器要有特色、有品位,能充分展现景德镇的品牌优势,“只要是好东西就一定会有人欣赏”。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世界纪录再次刷新 景德镇大薄胎大碗现身


3月2日,记者在景德镇“当代巾帼瓷龙王”的工作室看到了一只巨型九龙薄胎碗。据介绍,这只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内外双面九龙薄胎大碗。

在工作人员的灯光展示下,记者看到,大碗内侧的龙与外面的龙相对应,在灯光下映衬出一条龙,大碗的正中一条龙,与碗壁的龙相辉映,绘制精妙,气势磅礴,艳丽绝伦,其手法和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据景德镇市著名陶瓷文化创意策划人占宇介绍,这只内外双面九龙薄胎碗,历经两年半的时间,五次填彩,四次复火烧制而成。大碗直径88公分,高31.5公分,厚1.5毫米,大碗内底,正中坐龙为主龙,红地金龙,团身舞爪,四肢苍劲,流动随意的水波浪纹,颜色淡雅,与龙互相映衬。大碗内外以对九龙的手法,构造成两面各有九条龙,戏珠于云海中翻涌,犹如自如。九条行龙围绕中心正龙,或俯或仰,两面反射对称,向心组合,动态各异。形象拙朴俊健,画面缤纷炫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富贵和谐,热烈的浓浓气氛。

神秘买家抢光景德镇樊家井梅瓶有炒作嫌疑


神秘买家抢光景德镇樊家井梅瓶有炒作嫌疑

梅瓶,“没”瓶

前日上午9时许,在景德镇市樊家井仿古村,记者发现不少瓷器店里仍有梅瓶出售,难道坊间传闻是假的?

然而,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疯狂抢购梅瓶的事件显得越来越真实,而且渐露端倪。

在一家货架上陈设了仿清青花梅瓶的瓷器店,记者询问店主梅瓷是否还有货,该店主表示,该店备货充足,只要想买就有货。

当记者提到近段时间樊家井梅瓶断货一事,该店主立即表示,那种梅瓶并不是他店里卖的仿清梅瓶,而是仿元和仿明的梅瓶,大小以200件为主,而且梅瓶的瓶口是平的,方便用塞子塞住瓶口。

随后,该店主带着记者来到旁边一家瓷器店里,指着地上摆放的几个梅瓶说:“就是那种梅瓶。”

记者发现,这种梅瓶的瓶口确实是平的,而且花面不是以青花为主,好像是粉彩或者是新彩。

坐在旁边的女店主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确实有人专门收购这种梅瓶,当时的售价是300多元一个,她一下子就卖了几十个,现在没有人收购了,价格就跌到了200多元。

在一家专做仿元代瓷器的店里,一个年轻女子听说记者想买200件的梅瓶,马上把记者带着店后面的一个楼梯间,从里面拿出一个青花花面的梅瓶,向记者是不是要这种梅瓶,如果要的话她可以便宣一点,一个只要l30元。记者发现,在这个楼梯间里,放着十几个相同样式的梅瓶,有些梅瓶有瓶盖,有些则没有。

据年轻女子透露,前一段时间,有人到樊家井大量收购梅瓶,当时她店里没有存货,就临时找作坊做了一批,后来没赶上好时候,只卖了十几个出去,剩下的只能留着自己慢慢卖了。“那时候我一只瓶子可以卖到200多元呢!”

记者在樊家井走了一圈,发现还有部分瓷器店在出售仿元和仿明的带盖梅瓶,纹饰上除了青花外,还有前面提到的粉彩或新彩、颜色釉等。在一家专卖鸟食罐的瓷器店里,也摆放着几只带盖的仿元梅瓶。

千年等一回

在调查过程中,每当记者提起梅瓶被抢光一事,不少店主的唇角立即会泛起笑意,对他们来说,时间仿佛回到了之前那段“千年等一回”的日子。

吴女士在樊家井的一家瓷器店进门的位置设有自己的档口,专门出售杯子等小件仿古瓷。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她店里时,她正在埋头画着瓷器。

当记者问起是否有梅瓶出售时,吴女士马上抬起头,显得有些兴奋地指着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说:“是有这么一回事,她家里就是卖梅瓶的。”

不过,记者并未在中年妇女的货架上看到梅瓶的踪影。

对此,中年妇女一边包装瓷器一边介绍道,她得到有人抢购梅瓶的消息时,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不过庆幸地是,她还是抓住了机会,一下卖了几百个梅瓶出去,“一个卖180元,小赚了一笔。”

中年妇女有点惋惜地说,如果有人帮忙做梅瓶,她可能还可以卖得更多一些,“那时候找不到人做,没有存货我也没办法。”最后,由于她赶上的也是末班车,家里还剩了一些梅瓶,也打算跟前面的年轻女子一样,留着以后慢慢卖。

提到当时的情景,中年妇女说:“那时候简直是疯了,早上5点钟还没开窑,瓶子就被抢走了。那时候好多人收这种瓶子,我也不知道最后卖给了谁,只知道那些梅瓶是用来装酒的。”

对于曾经疯狂的这一幕,吴女士表示,樊家井开始卖仿古瓷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瓷器被疯狂抢购的事情,“这真是千年等一回的事。”

吴女士还向记者透露,由于梅瓶非常好卖,樊家井的梅瓶市场一度被一伙“小老短”垄断了,收购价格固定在170元一个,后来该事件还惊动了公安部门,结局是“小老短”被抓,抢购梅瓶的疯狂行动也开始降温了。“听说那些人一下子赚了好几十万,有些甚至赚了好几百万。”

对于吴女士的说法,记者没有找到类似的旁证,但是有一位女店主透露,这次梅瓶收购的数量达上十万只之巨,如果按照200元一只计算,整个收购金额高达千万,对整个樊家井的店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买卖。

各有说法

记者调查了解到,那段疯狂的日子是从两个月前开始的,一位自称负责收购梅瓶的年轻男子告诉记者,两个月前,樊家井开始有人大量收购梅瓶,许多在当地开店、消息灵通的人士也很快加入到收购的行列,期待趁机大赚一笔。

“一个星期前,收购就结束了。”年轻男子说。不过,对于谁才是最终的买家,年轻男子三缄其口,只透露梅瓶是用来装酒的。

从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坊间传闻中疯狂抢购梅瓶幕后的神秘买家有三个版本。其中一种版本是,幕后的神秘买家来自北京,他委托一位浙江的朋友,到景德镇来收购仿元、仿明的梅瓶;另外一种版本是,神秘买家来自台湾;还有一种版本则带着些恐怖色彩,认为神秘买家就是景德镇本地人,他们主要是做酒瓶代理生意,为了垄断收购市场,如果有其他人收购的话,有可能会被打断腿。

由于没有找到具体收购的人,记者也无从知道,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

至于收购行动是何时结束,为什么结束的,大部分店家都无法说清,一位店家甚至说:“收到后来,许多人用将军罐滥竽充数,被老板发现了要退货,所以就开始不再收了。”

有炒作嫌疑?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虽然神秘买家有三个版本,但是对于梅瓶的真正用途,大家似乎都统一了口径——用来装酒。

许多人就此提出质疑,谁会用200件的梅瓶来装酒呢?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时,梅瓶曾被称为“经瓶”,当时确实是用来盛酒的用器,明朝以后才被称为梅瓶。1983年5月,广西温裕王墓出土的青花高腰双龙抢珠带盖梅瓶,里面装的就是一瓶香沁浓醇的乳鼠药酒。这瓶酒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古代桂林酒文化源流是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从另一侧面真接反映了梅瓶的储酒功能。

说到梅瓶的储酒功能,坊间传闻也有提及,说是最近荆襄之地的一处古墓出土了一批用梅瓶封装的酒,于是商家为了炒作概念,纷纷收购仿古梅瓶,用来装酒。“据说那种酒卖1000多元一瓶呢!”吴女士说。

一位店主也表示,这场疯狂收购的行为背后,不乏炒作的嫌疑,“大部分是抚州人在收,听说是挖了一坛古酒,不过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神秘的买家,让这起收购行动显得扑朔迷离。没有人能说得清幕后的买家到底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事件背后真正的意图。在调查过程中,许多疑问找不到答案,这起事件是否如某些业内人士所说是一场炒作,也有待日后得到证实。

华丽转身从景德镇陶瓷馆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景德镇陶瓷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莲社北路21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景德镇陶瓷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所有馆藏品类丰富、科学价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一)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精彩。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它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因为,这里收藏着有关”CHINA”一切,错过这里,将无法在他处得到盘踞在你内心有关瓷的解答……

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景德镇陶瓷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那将是何等的遗憾呀!而景德镇陶瓷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景德镇陶瓷馆眼下位于风景优美,闹中取静的莲社北路169号,馆名是1964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内藏品通过调拨、捐赠、收购、移交等方式入藏。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馆建馆初期先后从文化部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调拨一批精品供景德镇陶瓷馆收藏、展示。 景德镇陶瓷馆内收藏有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景德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作3万余件,其中文物藏品5000余件,还有收藏有明清及当代书画600余幅,其中有“金陵八家”、“珠山八友”等名贵字画,以及玉器、金银器、砚台、石碑、石刻等杂项藏品。

当你走进景德镇陶瓷馆,你就走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瓷的世界,虽然在陈列上只是沧海一粟,难以完全,但这里呈现的是陶瓷中的精品,是陶瓷艺术领域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代表符号。这座陶瓷馆,规模不大,但里面的容量却不小。其设有“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专题展览厅”三个部分,共计有220多件古今经典瓷器展品,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从五代的青瓷、白瓷,到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釉里红,以及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直到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

这里还有我市原各大国有陶瓷厂、陶瓷研究所、著名陶瓷名家的精品瓷之收藏。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景德镇陶瓷馆基本陈列展示的是景德镇自汉代开始至今的历代陶瓷代表品种220件,比较系统的诠释景德镇1800余年瓷业薪火相传,发展脉络完整的历程,让观众从中品味到——景德镇由瓷器而形成陶瓷产业进而独步陶瓷制造业高峰,成为“瓷都”的发展历史。

(二)

景德镇陶瓷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左右;为了普及、推广陶瓷文化,进行历史教育,景德镇陶瓷馆特成立景德镇陶瓷馆社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馆长亲自担任,一名副馆长专门负责整个教育工作的运行,并规定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经常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在本市各个社区、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陶瓷文化进社区”专题教育展出分“水土宜陶、古窑遗址、瓷业建筑遗址、制瓷技艺、历代陶瓷精品”五个部分内容,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景德镇陶瓷历史制瓷工艺、过程等方面情况。每年多次举办各种类型展览活动,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到陶瓷文化知识。博物馆每年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到馆参观,进行科普教育,接待大中专院校学生到馆进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把集中活动和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创出特色,创出实效,扩大影响。

而且,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充分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历史,景德镇陶瓷馆多年来坚持在国内其他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次数多达近20次,他们注重选择和国有博物馆合作,保证了质量、规模和安全。除了国内重要一线城市外,专题展览足迹还踏入北京、咸阳、杭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良好效应。

陶瓷馆还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契机,运用图版形式进社区、到学校、走军营开展宣传,并且邀请部队官兵、机关工作人员、学生来馆参观交流。陶瓷馆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采取了不同的讲解方式,如针对中小学生,采取科普教育、陶瓷知识教育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专家学者,从陶瓷历史、陶瓷工艺、陶瓷鉴赏等形式进行讲解;针对普通观众,采取历史典故等趣味性内容进行讲解,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因而,这里丰富独特的陶瓷精品馆藏,自然也成了国际人士朝觐中国陶瓷的圣地之一。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是可以看见来自一车车世界五大洲的专程朝圣的客人。他们在馆内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绝品极品肃然起敬的模样,可以想象他们内心的震撼仰慕乃至留恋忘返。

(三)

旧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如今显得有点狭小倨促,难以尽情全面地展示丰富的馆藏精品,难以满足广大国内外宾客的参观需求。仅以藏品展示来说,莲社北路的旧展馆只能展示藏品中一小部分,不能完整展现千年陶瓷文化风貌和发展脉络。随着景德镇陶瓷馆走过了一甲子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建筑物出现了老化以及无法承受巨大人流量接待的问题,旅游客车的停放也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与日俱增的收藏品也使得这座始建于建国初期的博物馆“有心无力”,更别说承办大型的展览,学术交流等等类似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景德镇陶瓷馆的作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八方来客展示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2003年景德镇市政府就积极地酝酿筹建新的陶瓷馆。

正在施工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据记者了解,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景德镇陶瓷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新馆将命名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这项工程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总占地面积86451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米,总投资2.5亿,主体建筑于2005年初步完工。目前,装修续建工程正全面展开,项目计划投资1.5亿,预计2015年10月正式开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广东爱和陶到景德镇考察投资环境


5月16日上午,爱和陶(广东)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伊藤良一一行到景德镇参观考察,景德镇浮梁县常务副县长、科技园主任花长龙,科技园副主任汪小平等相关领导陪同。

当天,伊藤良一一行到达景德镇金意陶,参观了该企业半抛生产线、技术科、原料车间等,景德镇金意陶副总经理杜国沛针对金意陶在景德镇的投资、燃气、物流、泥沙料原料等供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据了解,爱和陶(广东)陶瓷有限公司拟选址新生产基地,以扩大生产。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企业拟投资近4亿元,置地约500亩地建陶瓷生产基地。此次到景德镇,主要是针对当地的生产环境、物流环境、陶瓷原料等进行初步的摸底了解。

据悉,爱和陶(广东)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日本企业,。由日本ICT&RYOWA株式会社和日本TOTO机器株式会社联合投资,该公司主要生产外墙砖、广场砖、地砖、敦煌岩等产品。目前该企业产品一半在我国国内销售,一半出口到日本。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该企业拟向外扩张。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本次到景德镇考察,对景德镇的投资环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最终是否确定在景德镇投资,本报记者将会进一步追踪报道。

景德镇将推动陶瓷企业到海外建展销点


3月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委书记刘昌林发言称:景德镇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重振陶瓷雄风。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景德镇还对外发力,将推动陶瓷企业在海外建展销点进而走得更远。

一带一路连着江西与世界的两头

景德镇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景德镇千年不断的窑火,创造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文明符号,也是象征财富的世界“硬通货”:在世界各国知名的博物馆中,景德镇瓷器几乎都作为“镇馆之宝”占据显要位置。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看,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伊犁地区,在1976年出土了元代的青花碗和青花瓷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收藏的瓷器达1.2万件,其中有馆藏数量世界第一的元代青花瓷,充分证明了江西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在“南海一号”沉船上,出现大量的景德镇瓷器,有力地证明了江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内陆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向北通过朝鲜、日本传到欧洲,走海上又通过南亚传到非洲,到明代,瓷器出口量超过丝绸,是当时为中国赢得白银最多的商品。”说起,刘昌林如数家珍。他说,基于这样的渊源,一带一路一方连着历史,一方连着未来,一方连着世界,一方连着江西、连着景德镇。

让陶瓷爱好者到景德镇“有寻根的感觉”

“我们将陶瓷编入了中小学生的教材。”刘昌林说,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景德镇打好开放基础,充分利用在景德镇的陶艺家和高校专业教师,编写教材,在当地中小学教育中加入陶瓷和国际化方面内容,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同时,大力发展手工制瓷、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等陶瓷产业,并抓好陶瓷文化事业的传承发展,对老窑坊、老街区进行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其他国家的陶瓷元素,营造的“国际范”氛围。

刘昌林说,景德镇围绕陶瓷做了大量工作,要让中外陶瓷爱好者、生产者、陶艺家到景德镇“有寻根、朝圣的感觉”。

推动陶瓷企业到海外建展销点

去年底,刘昌林率团访问了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希望能密切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商贸往来,加强双方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刘昌林说,景德镇的设想是,积极推动当地陶瓷企业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在海外建展销点,再来投资办贸易公司、生产企业。“除了大力推介陶瓷产业,还可以学习斯里兰卡茶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工艺流程等等,带动景德镇茶产业的发展。”

刘昌林希望,把景德镇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支持景德镇建立国际化的陶瓷电子商务平台,“我们也想依托陶瓷,打造网上的‘一带一路’。”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自宋室南迁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瓷区,而且产品质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品种之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

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44],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45],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柴窑的主要部位尺寸如图1所示。

表1 窑砖和泥浆的化学成分(m%)

名称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窑砖

66.28

17.83

6.85

0.76

0.44

1.88

2.96

泥浆

68.33

22.03

3.87

0.97

0.78

1.40

2.64

蛋形窑的结构是窑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窄,全窑长18~20m,窑前高度约5.4m窑尾约2.3m,窑底倾斜度为3°,全窑容积约150~200m3。紧接窑尾末端设有一与窑长相等的烟囱,高约16~18m,窑墙和窑顶厚度约02.0~0.25m,窑身两侧用窑砖围砌成一护窑墙,与窑身之间留有0.2~0.3m空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以减少窑内热的损失。窑的前部有一个窑门,高约3m,宽约0.6m,进门处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与窑底水平高度处,全部用烧过的旧匣体和窑砖砌成火床(或炉栅),长约1.2m,宽约0.7~0.8m,炉条之空间设有用窑砖砌的骑子(即斜放窑砖)。高温烧成时,烧窑工常常将斜放的骑子用铁钩钩下,以增加窑内的空气量,提高烧成温度。装窑完毕后,即将窑门用窑砖封闭,上部留一0.3×0.4m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两只匣钵砌的窑眼,以作为观察前部火色、估计窑温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发火孔(除渣孔),另在窑顶靠近烟囱前设有看火孔,以配合观察窑内的瓷器成熟程度。烟囱的断面似半截蛋形,全部由窑砖砌成,壁厚约0.10~0.12m,上口断面约2m2,烟囱断面高尖处一般都朝向窑身的方向,现就其热工技术特点简述如下:

(1)从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而论,景德镇的蛋形窑采用一般耐火度极低的粘土砖(耐火度1300℃)和砌窑灰缝泥浆作为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所使用的窑砖的化学成分和泥浆的化学成分列于表4-2。惊人的是未使用耐火度高的耐火砖和耐火材料。窑砖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列。

表2 窑砖的物理性能

耐压强度

105Pa

抗弯强度

105Pa

体积密度

(g/cm3)

空隙率

(%)

真密度

(g/cm3)

透气率

(kg·/cm2/mm)

111.5

23.3

1.95

27.09

2.65

0.021

(2)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烧成。根据实际记载,窑室面积约200m3,可装瓷器20t,匣体柱约40余柱,随着窑内前后温度的不同,约5排一种配方,全窑共装约24个坯釉配方产品。窑室前部装高温坯釉产品,即精细白瓷(1300℃);中间部位烧中温坯釉瓷器,那普通白瓷,温度为1250℃上下;窑的后部装低温坯釉粗瓷(或称灰可器),温度为1200℃上下。此外,在窑内还装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在烟囱底部装匣钵处温度为950~1000℃,常装低温釉瓷,如法华釉产品。窑内各部位装窑产品的利用率很高,如无高超和熟练的烧成技术是难以办到的。

(3)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烧成周期快,产品质量高,是蛋形窑最大的特点。全窑烧成时间共20~24h,最高温度1300℃,窑前部的CO含量为5~8%,窑中部为4~6%,窑的后部为2~4%,最后部(在烟囱底部)为1~2%,说明在烧成过程中全窑处于弱还原焰与重还原焰变化之中。窑内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窑前部自窑成5m处至发(清)火孔的动压维持在1.33×102Pa左右,窑中部自窑底0.1m高至发(清)火孔3.95m处的动压维持在零压左右,窑的底部(约0.1m高)为0~(―4-6)× 133.2Pa。说明窑内大部分处在零压阶段,过量空气极少,这是景德镇陶工们为了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泛青白瓷,经历了多少代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筑窑和烧成技术水平。

景德镇蛋形窑的炉栅强度与倒焰窑、阶级窑相比[26]如表3所列。由表中数据表明,景德镇窑的炉栅强度最小,热效率最高,燃料消耗量也最低。景德镇窑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加上在一窑内装入多种瓷器品种同时烧成,确实是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烧成水平的一项伟大创举。

表3 炉栅强度表

窑 别

项 目

炉栅面积(m2)

窑室几何容积(m2)

倒焰窑

4~6

100~120

20~30

阶级窑

4~5.0

160~200

36~40

景德镇窑

0.90~0.95

180~200

190~200

我国陶瓷烧成技术和窑炉发展的过程相当长,随着地区和时代的变化,其改进也是多种多样的,简要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成下述图表作为总结。

从景德镇到巴黎:中国陶瓷艺术展亮相卢浮宫!


4月17日,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为期一周的“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展厅隆重开幕。

开幕当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承萱、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歌德弗兰等百余名中法嘉宾到场庆贺并参观了展览。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参展作品以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圣地敦煌为为创作主题,以陶瓷艺术为表现形式,凸显中国两个代表性文化——佛教文化与陶瓷艺术完美融合,意在为外国友人呈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工艺与创新发展。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史上规模最大、参与者最多、展览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展览。

参展的93位中国陶瓷艺术家的135件套,单件共计1353件当代陶艺精品,获得现场嘉宾一直高度评价。现场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展厅组成:“过去厅”展示中国当今的制瓷工艺所能实现的各种瓷上效果;“现在厅”展示中国艺术家对当下瓷上艺术的理念、价值和主张;而“未来厅”着重探讨瓷上艺术未来的各种方向。

来自景德镇的展览策划团队表示,本次展览筹备2年多,由于瓷器烧制工艺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毁于一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很多的精力与心血,他们为这次展览都精益求精,力求将做好的中国陶瓷艺术和文化展现给大家。此次展览的目的并非将敦煌的壁画艺术进行临摹和再现,也不是当今中国瓷上艺术作品的简单收集和呈现,而是以敦煌为语境,以中国瓷为载体,研究和探讨创作的文化背景、主题意义及核心价值,支持和鼓励艺术家突破传统审美价值,反思敦煌文明对当今的意义。

此次“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艺术展将于22日落下帷幕,随后还将在其他国家巡展。

景德镇到印尼办培训班 贫困华人长了本事


动用大使基金帮助贫苦华人

提起西加里曼丹省的山口洋市,很多印度尼西亚人都会摇头。17万人口中41%是华人,多数生活贫苦。很多人从事传统制陶业,当地除了几家较大的陶器工厂,还有许多小作坊,每人一天做10个花盆类的陶器,每个售价4000盾(约合人民币4元),勉强维持生计。一直以来,山口洋陶器遍销印尼,前总统苏哈托还曾参观过那里的陶器厂。不过,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所的专家看了这里的陶瓷后说,山口洋制陶工艺要“比中国落后1000年”。

看到这种情况,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决定动用大使基金,为山口洋民众提供免费培训,请中国陶瓷之都景德镇的专家来当地指导陶瓷生产。消息一传出,立刻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专家出马解决工艺问题

8月初,中国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所专家一行4人抵达山口洋,同时带来一些原料和工具。“来了后才发现,这些工具太有用了。”专家们说,山口洋的制陶没有温度概念,分不出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烧出啥样是啥样。76岁的印尼华人老王做了一辈子陶器,直到听了景德镇专家的课才知道,陶器和瓷器原来不一样:吸水力大于8的为陶,吸水力小于0.5且烧制温度高于1200摄氏度的才能称为瓷。

其实,景德镇和山口洋颇有渊源。当地的制陶原料就得名于景德镇高岭村,土质洁白细腻。后来法国传教士将原料偷去,高岭土遂扬名中外。中国专家说,山口洋制陶原料虽好,但当地人不会利用。往往从后院挖些土就拿来做坯子,产出的陶器在色彩、光亮等方面都很欠缺。

首批培训班为期一周,参加的有工人也有老板。中国专家说:“培训主要是普及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具体生产进行指导。这里的陶器生产还在初级阶段,很难一下提高水平。”

培训大受欢迎厂长亲自翻译

景德镇专家为山口洋开办培训班的消息不胫而走。距山口洋150公里的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的一些制陶工厂喜出望外,马上联系专家,请他们到那里去办第二期培训。培训班设在罗金多陶器厂,厂长尤斯曼告诉记者,他的工厂一度多达300人,可随着竞争加剧,他们的陶器因工艺质量问题逐渐失去市场。他们决定停产整顿,中国专家来得正是时候。附近的其他陶厂也纷纷派人来参加培训,一位厂长还亲自担任翻译。

十几平方米的课堂里挤满了听课的人,架子上摆着专家们制作的样品。记者看到,听课的有老师傅也有年轻小伙和姑娘,他们边倾听边记录,全神贯注。一名工人告诉记者,他以前觉得做陶器很简单,现在才发现里面奥妙无穷。

在这家陶器厂里,记者看到不少景德镇造的制陶机器。尤斯曼说,他还专门从景德镇瓷器厂请来一位师傅指导生产。培训班还没结束,许多陶器厂厂长就对中国专家表示,将组织考察团到景德镇实地学习,添置先进设备,重振当地陶瓷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大盘大碗到汕寻买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大盘大碗到汕寻买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