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黄釉瓷器 > 导航 >

胡风汉韵:黄釉扁壶

胡风汉韵:黄釉扁壶

古代黄釉瓷器 古代黄釉瓷器鉴别 乾隆黄釉瓷器鉴别

2021-05-14

古代黄釉瓷器。

黄釉扁壶,北齐,铅釉陶器,通高20.5厘米、宽16.5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黄釉扁壶绘图。

1971年3月,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村群众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北齐“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范粹纪年墓葬,墓中出土有四件黄釉扁壶。本文介绍的黄釉扁壶即为其中之一。

壶体扁圆、上窄下宽的黄釉扁壶,形如皮囊,敞口,短颈,扁圆腹,平底实足。其肩部对称位置各置一圆形鼻钮,方便穿绳携带。扁壶通体施黄釉,施釉均匀,颈部与肩部连接部分饰联珠纹一周,壶腹两面均模印五人一组的胡腾舞乐舞图案。在图案中央,一舞者婆娑起舞于盛开的莲花台座之上,右臂高举前伸,左臂下伸,掌心向后,双足腾跳,反首回顾,动态盎然。舞者左侧两人,一人作击拍状,一人作吹奏状。舞者右侧两人,一人双手击钹,一人手执五弦琵琶,作弹奏状。五人皆高鼻深目,头戴蕃帽,身着窄袖长衫,腰间系带,足蹬半筒高靴,是典型的西域人形象。

胡腾舞是一种北朝至唐代流行于西域,即今天塔什干一带的民间舞蹈。此舞大多以男性胡人为主,其特点多以腿脚功夫见长,提膝腾跳,刚毅奔放,又潇洒诙谐、雄健矫捷,因其舞姿多以腾身跳跃为其舞态基调,故名“胡腾”。舞者的装扮大都为头戴尖顶蕃帽,身穿窄袖胡衫,足蹬软底锦靴,跳起来急如飞鸟,腰间的宝带会发出鸣叫声。唐诗中有不少记载胡腾舞的诗句,对胡腾舞表演者的装束、舞姿和音乐都做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统治者对外商采取欢迎和鼓励的政策,西域诸国的商人在中原活动相当频繁,西域乐舞随着丝绸之路东传。达摩支舞等西域舞蹈以及琵琶、箜篌、筚篥等西域乐器也随之传入中原,影响着中原地区固有的文化观念及审美情趣,并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北周宫廷大乐几乎都来自西域。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对西域胡戎乐多有所好,武成帝高湛对胡琵琶、胡舞情有独钟。后主高纬不仅对西域胡戎乐痴迷,而且能自度新曲。《隋书·音乐志》记载:“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玩无倦,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胡儿阉官之辈,齐唱和之,曲终乐阕,莫不殒涕。”一批才艺杰出的西域乐人也受到了统治者极高的奖赏。比如当时盛极一时的胡人乐工曹僧奴、曹妙达父子“以能弹胡琵琶,甚被宠遇”,俱开府封王。

这件黄釉扁壶,其皮囊式造型与胡腾舞的图像,强烈再现了千余年前西域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这种扁壶在河南洛阳、孟津北朝墓中也有出土,且形制和图案相近,这是对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流最为直观形象的诠解,说明中原汉民族对于外来文化一直秉承兼收并蓄的文化态度,同时也为研究北朝时期的胡汉民族关系、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发展以及我国乐舞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话说博山炉:精品汉黄釉博山炉鉴赏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博山炉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汉黄釉博山炉

藏家:华夏收藏网 郭小文

精品汉黄釉博山炉,高19公分,盘子直接20公分。

此博山炉器制规整挺括而古朴,双釉双色,汉黄釉与汉绿釉完美结合,橘黄绿釉釉色鲜明浓郁而温暖,光亮照人。

器表光泽沉稳内敛,精美完整,制作工艺符合古制,古朴大气,真正的古人精工细作,为开门战汉时期制品,华夏文明,古老陶瓷的鼻祖,唐三彩的先驱,灯盘子边沿有轻微小磕,这样的美品瑕不掩瑜。

对于博山炉来说同一器物俩个颜色是很少见的。

博山炉始现于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

有名的博山炉有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薰炉和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的错金博山炉。1968年在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其造型和工艺已达到高峰。除了博山香炉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

褐红釉加彩陶鼎(汉)


汉褐红釉加彩陶鼎

规格:高21厘米口径19.1厘米

复合彩釉装饰

此鼎于陕西省宝鸡市谭家村四号墓出土,子口内敛,深腹下垂,腹中部有一周凸菱,腹下三条蹄状足较矮,两个宽板式附耳上端外撇,两耳间的鼎口上扣合有覆钵形鼎盖,盖顶有圆饼状把手。把手周围及鼎盖口部各有一周绿彩装饰带,与鼎腹的凸弦纹上下呼应。绿彩覆盖之下,有模印的菱形格纹若隐若现。整个器物满施褐红色釉。这种复合彩釉的装饰技法,代表了两汉时期釉陶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

多种成型工艺

从制作方法上看,这件釉陶鼎是首先将鼎身和鼎盖轮制成型,器物表面隐约可见的多处横向纹线就是轮制过程留下的痕迹而非有意的装饰。此后,再翻模做出三足、两耳、把手,并把这些附件捏塑到鼎身和鼎盖上。因此,这一件器物使用了轮制、模制、手制捏塑三种成型方法,这是汉代陶鼎流行的成型工艺。

汉鼎:趋于消失的礼器

西汉前期的鼎在造型上与战国时期没有大的差别,均是三足较高且兽蹄形象比较逼真。自西汉中期开始,鼎足就开始变矮,直至矮到与鼎身很不相称。出自关中的这件鼎就处于此种蜕变过程中。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的矮足鼎还在鼎盖上用墨写出"初祭肉"三字,表明是遵从沿袭周礼,以肉祭神的风尚。

此鼎与前述釉陶壶同出于一座墓中,一起随葬的还有用来盛装粮食的陶仓和装酒的陶樽,以及一件西域人形象的陶俑。这座墓所反映的釉陶工艺及埋葬习俗是关中汉墓非常重要的资料。(

黄釉托杯(清)


清 黄釉托杯

规格:高3.9cm

这是一组康熙朝的黄釉杯和托。杯外壁刻双龙抢珠,口沿为波浪纹,盘外壁为龙四条,穿于火云之间。这种黄色调的釉是在850℃—900℃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烧成的低温釉。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朝都有制造,古代陶工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含有少量铁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下能产生黄色的经验,汉代还知道以铅为助熔剂,烧造铁黄铅釉。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黄色,多数是不怎么纯正的黄褐、深黄等。真正的黄色是在弘治、正德时期才烧造成功的。这种黄色色调纯正、娇嫩、均匀,釉面光滑平整,人称娇黄或鸡油黄,又称浇黄,这一时期生产的黄釉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烧釉是施釉的一种,方法是把待上釉的器物置于木架板上,陶工手执盛器舀取釉浆浇泼于胎体上,次数一般为两次。方法虽简单,但要使釉层均匀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有时候陶工们还在瓷胎上刻划美丽的花纹图案,然后再浇上黄釉,烧成后图案在黄釉层下若隐若现,含蓄朦胧,高雅精细,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康熙黄釉以仿弘治娇黄为主,但黄色稍深,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釉。从清代来看,纯正的黄色与五爪龙一样,是皇家专有的标志。这一时期的黄釉器型多为盘、碗,也有一些盏托或杯。装饰图案较少,多为素面,有少量的装饰也只是采用刻划的手法。

黄釉描金双耳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31.6cm,口径18.8cm,底径17cm

生产时代: 弘治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黄釉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明弘治

罐直口,溜肩,肩以下渐敛,平底,口、肩之间置对称曲带形双耳,口、底大小相若。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

此罐以舒缓的曲线构成丰满匀称的形体,体虽硕大,却无笨拙之感,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罐上所施黄釉色泽淡雅,浑然一色,描金弦纹熠熠生辉,装饰效果高贵典雅。

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型釉之美瓷韵东方


姚永康作品——世纪娃

陈爱明作品——哥窑纹片洗

陈爱明作品——缠枝牡丹纹青瓷瓶

宁刚作品——色釉斗彩花卉瓶

粉彩山水田园图水洗

说到陶瓷,首先想到的便是光滑、精美、细腻、剔透,我们似乎很难用几个简单的形容词来描绘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一尊陶瓷,每一幅瓷画,都藏有一个世界。应该说每一件陶瓷精品的出现都是一半天成一半人意。触摸温润如玉般的当代陶瓷,神游其中;感受陶瓷悠久的历史和艺术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价值洼地安全性高

在如今的陶瓷收藏领域,明清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赝品大行其道,鱼龙混杂,使许多初涉收藏领域的瓷器爱好者敬而远之。而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当代艺术瓷,在近几年里却出人意料地被一些收藏爱好者所看好,收藏与投资当代艺术瓷的人也越来越多。

所谓当代艺术瓷,主要是指当代的名人名作瓷品。当代瓷中,既有可供传世的名家珍品,又有供收藏界交流的收藏佳作,还有一些则偏重于陈设的瓷器。除了可以选择那些口碑较好的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收藏外,还可关注一批已故的陶瓷美术家已成为绝响的作品。

从目前的价位来看,现当代瓷器仍处于洼地,它有着相当可观的可选择空间和升值空间;从发展前景来讲,作为新兴的收藏门类,它的潜力巨大;而从艺术性上来讲,现当代陶瓷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在某些方面与高古瓷器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瓷虽好,但目前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即鱼龙混杂、赝品泛滥,即使是“老法师”,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与古瓷相比,当代瓷器能直接从创作者手中购买,因此赝品极为罕见,这也就大大提高了收藏的安全性。应该说当代艺术陶瓷的质量很好,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投资风险又远小于明清古瓷,因此投资当代艺术瓷的实际收益率其实并不低。

大师精品宜收宜藏

说到当代艺术瓷,也并非所有的都值得收藏。专家介绍说,应将关注重点放在名家精品上。有业内专家表示,收藏当代艺术陶瓷风险最小的就是收藏大师的作品,最好是在有品质和信誉的艺术馆选择有大师亲笔签名证书的作品。大师的作品凝聚了其几十年练就的手工技艺,学习古人而超越古人,势必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

大师名家,之所以易出不俗之作,就是因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般艺人所不能及的。他们的作品或“美”或“雅”、或“工笔”或“写意”,或兼而有之,一切都是炉火纯青、信手拈来。他们作品中透出的自信、酣畅、娴熟、分寸,就是常人也能够辨析出来。所以,在拍卖场上,大师的普通作品价格常常会遥遥领先于一般艺人的精品价格。

作为当代陶瓷的中坚创作群体,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解放以来先后被授予技艺高超的老艺术家们、国家级和省级大师、教授称号的陶瓷艺术家,比如当代艺术陶瓷开创鼻祖珠山八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中国陶瓷书画艺术大师黄为民等,这些著名艺术家在艺术界和收藏界有很高的名望,其艺术创造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手法老辣,艺术价值极高;其次还有一大批高级工艺师和年轻的工艺师,以及师带徒或系出陶瓷世家并对某一方面有特别擅长的陶瓷艺术家,例如:首创“粉彩瓷”工艺的胡光震、演绎“陆氏青花”绝技的陆涛等,他们的精品亦成为藏友们一掷千金的不二之选;另外,便是一批锐意创新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家,他们通过学习西方现代美术理念,结合民族审美情趣,正在开创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陶艺。

时至今日,当代陶瓷已俨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虽然买大师作品是收藏的捷径,但由于近年来大师、名家数量的急速猛增,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就需要收藏者擦亮眼睛,辨识精品。现代陶瓷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要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必有所获,投资回报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代陶瓷收藏要诀

■选择精品。当代艺术陶瓷有精品和寻常品之分。精品应具有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投资价值和稀有性。因为,精品能经受住历史和市场的考验。业内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不怕你买得贵,就怕你买不对。”

■了解相关知识。收藏艺术陶瓷的经验也不能一蹴而就,首先应该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程序、技术要点,以及它的内涵及表现方式。不要盲目轻信名家。收藏者要慎重选择参考书籍,有关文字图片只可用做参考。不要受不严谨的图录书籍、宣传资料和专家评论误导。

■不要被市场价格误导。出高价的买家不一定懂行,懂行的人不一定出高价。高价买来的东西未必就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藏品,盲目追价绝不可取。

■明辨真伪。当代艺术陶瓷也存在作伪问题。收藏者要学会辨别真品和赝品,不要听故事,不要贪便宜,以免上当。

■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收藏者应建立横向联系,互换讯息,变换藏品的同时交换心得,观摩好的作品。现在,网站已成为市场行销的重要途径,虽然高价艺术品仍然无法网上成交,但可以通过网站收集工艺师、中介和收藏者三方的资讯,相互了解扩大市场影响力。

■主动推介藏品。收藏现代艺术陶瓷不一定非要等待市场条件完全成熟,而应尽早让自己的藏品创造价值,如通过展销会等办法,扩大藏品的影响。

弘治娇黄釉鉴识


弘治娇黄釉品种多,数量大,价值甚高,后世都以其为楷模,清以后多有仿品。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泛青色,与正德的亮青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仿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

五,弘治黄釉得鸡油黄色级难仿制。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弘治黄釉二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胎相接的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弘治以后,历代都生产黄釉,正德朝继承弘治传统,但黄色偏重,给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嘉靖朝黄釉丛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可能是笔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匀润的,估计是用吹釉法上的釉。嘉靖时习惯在黄釉上绘红彩,在低温红釉上绘黄彩。个别黄釉器底足施黄釉,均为刻官款。万历黄釉器传世较少,多为碗类,黄色深沉,已无娇黄之感。

黄釉描金双耳罐鉴识


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就都有烧制,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不是真正的黄色,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黄釉瓷到清代达到顶峰。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在器型、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陶瓷:陶瓷知识 陶瓷新闻

黄釉描金双耳罐--弘治(明)

此罐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罐身上下共有描金弦纹7道,双耳上各有青花线2条,下腹部相对的两面以金彩绘二牛。底素胎无釉。明代黄釉瓷器以盘、碗居多,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除置曲带式耳者外,尚有置兽耳者,也有不置耳的,均属宫廷祭祀用器。其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黄釉瓷分等级决定价值

黄釉在明清两代皇室中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据史料考证,在明代皇宫中,器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为皇太后、皇后的用具;皇贵妃则用器物内壁为黄釉,外壁为普通透明釉的器物,贵妃用黄釉绿龙器或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则不可以用黄釉器。因此,在投资黄釉瓷的过程中,对认知黄釉瓷的种类很重要。不同的黄釉瓷代表不同的等级,但藏品的稀有性也很重要。比如一些黄釉彩瓷:在黄釉彩瓷中,绿彩瓷价格略低外,而其他黄釉彩瓷级别虽低,但因存世量有限,在艺术品市场中并不多见,且工艺繁琐反而价高一些。

在黄釉瓷市场中,比较常见的明代黄釉瓷品种主要有单色釉黄釉盘、黄釉青花器、黄釉绿彩瓷。

单色黄釉瓷首推弘治朝;黄釉青花器则以明中期的黄釉青花花果纹盘最有代表性,1996年翰海秋拍中以286万元成交的明弘治黄釉青花花盘据行家估计,目前的市场价值至少在千万元以上;嘉靖时期的黄釉彩瓷的艺术价值也较高,也很值得投资。此时期最为出名的是嘉靖黄釉绿彩龙纹器和黄釉多彩云龙纹器,这些器物全身带着“皇气”,为藏家所欣赏。

时代特征

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呈色淡、釉面薄。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其中,宣德黄釉釉面肥厚滋润。嘉靖以后则成为皇室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色较深。

从明代黄釉瓷开始烧制以来,黄釉瓷的品种就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增加。明代黄釉瓷虽然已烧制得近乎完美,但其品种还不是很多,黄釉瓷到了清代才有了更大的发展。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逐步地发展,并在器形、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有鹅黄、蜜蜡黄、鸡油黄、娇黄、柠檬黄、麦芽黄、蛋黄、粉黄等不同色泽。其中,蛋黄釉创烧于康熙时期,色如鸡蛋,色淡而薄,滋润且无细小开片。雍正时,蛋黄釉为浅淡且含有粉质的乳浊色。乾隆时釉中掺有玻璃白,使釉呈色鲜嫩。

明弘黄釉不愧为黄釉瓷器典范,黄釉暗纹盘釉色厚重包浆老道


明代黄釉瓷器看弘治,清代黄釉瓷器看同治,明清两代黄釉器因具有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是宫廷中祭祀和陈设的专用器物,一般官宦和普通百姓绝不允许使用。在明代,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颇具代表性,其制釉色娇嫩,色彩淡雅,无论是制胎刻花,施釉光色,还是烧造工艺,都是明代黄釉器中的最高水平。

黄釉暗纹盘盘为撇口,浅壁,足圈露胎。全器里、外面均施黄釉,色调沉稳,黄彩饱满,为少见的黄釉器中佳器。盘里心暗刻正龙图案;盘外壁为素面,近足部暗刻海水波浪纹,线条虽较为简单,刻画却逼真生动;盘底部为白釉地,底心中央有青花小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6字2行款。

大明弘治年制 青花官窑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