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瓷器展给许昌带来了什么

景德镇瓷器展给许昌带来了什么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4

景德镇古代瓷器。

近年来,一些号称卖的都是正宗景德镇瓷器的展销活动不时在全国各地引发一些负面新闻。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北京,几乎每个月都有打着景德镇旗号的陶瓷展举办,但价格一片混乱;在合肥,景德镇瓷器展遭遇“寒流”,好几天卖不出一件;在成都,景德镇瓷器展的组织者突然间携款“人间蒸发”,展销商不得不二折抛售展品……

就在许昌市体育场,一场景德镇瓷器展销活动也即将接近尾声。在一些许昌市民印象中,这样的景德镇瓷器展销活动如今一点儿也不新奇了:三四年前,景德镇瓷器展在许昌一年举办一次;两年前,景德镇瓷器展在许昌一年间“梅开二度”;去年到今年年初,类似的展销活动接二连三。

在全国各地经历过一系列“麦城之旅”后,景德镇瓷器展为什么频频光顾许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景德镇瓷器遭遇尴尬

在许昌市体育场南侧百余平方米的空地上,展销商们用各种木架围成了40多个摊位,近万件大大小小的瓷器在阳光下闪着莹莹白光。昨日下午,记者在卖场内转了一圈发现,观者寥寥,购买者更是难得一见。有的展销商垂着头无精打采地坐在一堆瓷器中间,看到有人来也不主动打招呼;有的摊位上只见瓷器不见人,展销商在四五米远的健身路径上玩健身器;有几个展销商凑在一块儿,操着方言拉家常。

靠近卖场入口处右侧的一个摊位上围着3个人,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正在包装3个瓷瓶,一个女人在旁边向一个50多岁的男子抱怨着:“讲价也不是这样讲法,你以为是买萝卜、白菜呢!3个瓶子只要你60块钱,你还要还10块钱,我快要赔死了!”看记者凑了上去,那女人不失时机地问:“你要不?我们还有,这样的瓶子3个60块钱。”记者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10多个高四五十厘米的瓷瓶被放在地上,旁边的一块牌子上写着“最后大甩卖——30元/件”。再看木架上摆着的上百件瓷器,动辄标价百元、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都是打折后的价格。

“这些这么贵我可买不起。”听到记者的感叹,老板娘追着问:“实心买不?你讲个价。”记者按原价的二折报出了一组瓷屏风的价格,她听了直摇头,嘴里却说着“真想要再加点儿钱”。

随后,记者从几位展销商处获悉,20多天来他们大多数人经营状况惨淡,有的还入不敷出。据一位姓熊的展销商说,此次从景德镇来许昌的有40多家,他们每天要交纳场地费1000元,平摊到每户的费用目前在500元左右,加上吃住费、运费、损耗费和其他费用,靠每天那点儿可怜的销售额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许昌人太会讲价了,东西根本卖不上价,加上买的人少,今年算是亏大了。听说不久前刚有一个景德镇瓷器展销团来过,早知道我们就不过来了。”尽管记者一再询问,这位展销商始终不愿透露具体亏损的数额。“这几天一分钱都没赚到,我要赔死啦,都是上万元的东西啊!卖不到进价,我提都要提回去!”一位展销商显得很激动。

天价景德镇瓷器遭人质疑

与卖场内惨淡的经营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瓷器展有不少天价瓷器。记者在卖场内看到价格最高的是一件宫廷御用瓷缸,此缸标价19.6万元,名曰“花开富贵”。另外还有标价12.8万元、号称“中国之最”的薄胎瓷碗,标价5.8万元、号称“世纪之最”的薄胎瓷碗,及标价3.8万元、号称“绝世珍品”的薄胎瓷碗……在普通人看来,这些瓷缸、瓷瓶、瓷碗本身并无特别出众之处,不少观者都会向展销商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值钱?实在看不出来。”

模样普普通通的一件景德镇瓷器为什么敢开出如此高的价格?被问及的几位展销商像事先打好了招呼一样,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名家珍品当然值钱啦!你看这上面的画,都是大师手工画上去的。”当有观者问有什么可以证明这些瓷器的价值时,每位展销商都能拿出一本烫金封面的“收藏证书”。这种“收藏证书”上或者附有收藏人的姓名、照片,或者附有瓷器制作者的简要文字说明,最醒目的是都有一枚标注“某某某收藏”字样的大红印章。这样一本没有任何单位或部门签章的“收藏证书”,怎么就能证明瓷器十几万、几十万的身价呢?前来观者对动辄10万元以上的瓷器只是过过眼瘾,真正能吸引他们掏腰包的还是那些几十块、几百块的瓷器。一位姓陈的大娘提着一摞瓷碗说:“上万块钱的碗咱买不起!这碗照样能用来盛饭吃。”不过,一位展销商指着一只标价3.8万元的瓷碗神秘地说:“刚才有人买了一个,当礼品送人的。你要的话,9000块钱卖给你。”

地摊瓷器缘何走遍天下

“你给的价太低了,我们卖的可是景德镇瓷器!”这是卖场内的展销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千年瓷都”景德镇的瓷器为什么自降身价,以“地摊货”的形式出现?一些展销商称,他们担负不起展厅的场地费,这种地摊式的展销活动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无论赔赚最后都要自己“埋单”。但是有本地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他们根本不是景德镇人,他们卖的东西不能代表景德镇水平。”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上世纪90年代末,部分住在景德镇附近的农民为生活所迫,带着低价购进的景德镇瓷器辗转各地兜售,没想到卖上了好价钱,发了财。接着,他们带动亲戚、朋友到省外卖瓷器也赚了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展销队伍,他们组团到省外、甚至国外叫卖景德镇作坊瓷器,逐渐形成了规模。不过,这些农民展销商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购进的景德镇瓷器多为小作坊的产品,根本代表不了真正的景德镇水平,加之自发组织的展销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久而久之就惹出了不少麻烦。客观地说,这种地摊式展销曾经给景德镇的作坊瓷器带来了一线生机,如今却由于受展销商自身素质所限等原因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更让人痛心的是,这种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景德镇瓷器的美誉度。

至于为什么景德镇瓷器展尚能在许昌勉强维持局面,许昌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温剑博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天下瓷器本是一家,景德镇瓷器在许昌还能有一定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许昌人对钧瓷的喜爱。近年来,借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东风,许昌市的钧瓷事业发展迅速,不仅政府出面推广钧瓷,本地的各大媒体也强力推荐钧瓷,许昌市的文化名人、钧瓷爱好者、经营者也积极配合宣传,钧瓷研究所、钧瓷研究会、钧瓷生产者更是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钧瓷事业的发展,这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逐渐喜欢上了钧瓷。这种“爱屋及乌”的心理为景德镇瓷器进入许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景德镇瓷器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景德镇作坊瓷器不远万里到许昌推销自己,对许昌钧瓷又有哪些启示呢?

钧瓷界业内人士认为,景德镇瓷器展为艺术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经验,多宣传钧瓷,让更多的人像了解景德镇瓷器一样了解钧瓷。像景德镇瓷器一样,钧瓷走向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许昌钧瓷走出去的尝试早在20多年前已经开始了。据许昌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范文典介绍,1976年我市曾在北京连续举办过4次大型的展销活动,钧瓷一举扬名,在京城享誉至今。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一直没有再举办大规模的展销活动。在温剑博的记忆中,1997年钧瓷又勇敢地踏上了走出去的道路。记得香港回归前那场在香江之滨举办的钧瓷精品研讨暨展销会,就是“政府搭台、文化铺路、经济唱戏”的一出大戏,当时钧瓷粉墨登场,一鸣惊人。同年,钧瓷“转战”日本,名扬东瀛,吸引了不少订单。初战连连告捷,钧瓷在市场化之路上越走步子迈得越大,近年来不仅屡屡作为“国礼”被送到国外,还连续献礼博鳌亚洲论坛,成为各国政要和海内外钧瓷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珍品。

总结景德镇瓷器展的教训,业内人士强调,钧瓷的市场化之路要坚持“精品路线”。钧瓷以其文化底蕴取胜,为适应市场需求在造型、创意等方面求新时一定要坚持它的高贵品质,千万不能降低品位、粗制滥造,更不允许残次品上市。推广钧瓷的销售人员也要了解钧瓷的文化内涵,提高专业素质,在推广产品的同时推广钧瓷文化,让钧瓷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钧瓷不仅要走出去,还要注重请进来,以自身的名气和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大师加入钧瓷研发的行列,打造出更多的精品,走良性循环之路。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瓷器展” 市民怀疑瓷器真伪


标价19万元的景德镇仿古大花瓶只要1000元就成交了,如此便宜的成交价不禁让人对这些名家瓷器的“掉身价”感到愕然。据了解,最近在市区金园路、金砂东路举办的“景德镇瓷器展”均遭到冷遇,虽然经销商使出了让利酬宾大甩卖的杀手锏,但生意仍冷冷清清。

展销场面冷清

在金园路、金砂东路的两个瓷器展区里,记者看到现场虽然摆满了各类瓷器,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但光顾者寥寥无几。尽管最终商家为了吸引人气打出了最后3天大甩卖和打折售卖等诱人的广告横幅,可现场还是乏人问津,不少市民都是匆匆而过,没有停留近前观看。

要价卖价相差近20倍

记者观察到,展区里的瓷器大都身价不菲,动辄要价上千数万元。经营者称:“这些瓷器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用手工精制而成的,当然就贵了。”当记者转身准备离开时,该经营者表示记者若看中哪件瓷器,价钱可以再商量。但或许谁也料不到,这一商量竟是意味着其要价可打折近20倍!13日下午,记者在金砂东路展区就看到一市民以1000元的价格买下了原本标价19万元的一对大花瓶!记者注意到,当该市民还款时还表现出他对1000元的购买价仍感到不踏实。

在随机采访中,展区里几位浏览瓷器的市民都说,要价和卖价差得如此离谱,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名家精品”瓷器的真伪。

各类证书让人难辨真伪

记者发现,瓷器展区里不少高档瓷器旁边都置放着各类证书,如“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大师名作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也各不相同,有压膜装,有精装本,也有贴着大师照片和加盖钢印的;发证机关也五花八门,有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也有的是作者自己印制的。

几位市民观看后表示,本来有证书是明确其身份,让人明白消费,但证书种类一多,反让人觉得真假难辨。

据行内人士介绍,景德镇瓷器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的机器化大生产对景德镇瓷器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一些中小型企业为追求利润粗制滥造甚至仿造瓷器,导致景德镇的名声大受影响。另外,潮汕地区尤其是潮州的枫溪陶瓷近年来也是声名鹊起,多选择性、多对比性令消费者对瓷器的品质、价位有所了解,这些都造成了消费者对景德镇瓷器的信任危机。

景德镇瓷展被困宜昌


夷陵区小溪塔平湖广场参展的景德镇瓷器,在夷陵区20余天几乎无人问津。望着这些精美的瓷器,8月12日,瓷商查先生急得眼泪汪汪,只得借酒浇愁。

展销20天货没卖到1/10

当天,此次到夷陵区参展的领队人查先生对记者说,宜昌离景德镇不远,本想宜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市民对景德镇瓷器也会有较好的欣赏和购买能力,可以好好赚一笔。哪知到这里已经20多天了,数十万元的货还没卖到1/10。眼看展期就要结束,这些易碎品又要跟着我们辗转南北,真是心疼。查先生说着,眼泪汪汪。

据查先生介绍,这次来展销的一共有数十家销售商,大多为下岗工人,本想这些瓷器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遭此冷遇。

开始吃8块钱的盒饭,现在只能吃3块钱的了

12日中午,展销现场一对正在吃盒饭的20多岁的年轻夫妇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次参加展销团,在家借了2万元钱来到宜昌,本想赚笔钱回家,哪知被困宜昌,只好借酒浇愁。“开始,我们还买8块钱一份的盒饭,现在都只买3块钱一盒的饭,眼看兜里的钱就快花光了,可这货就是卖不动,一天有时连张就开不了,即使开张也只卖了几个小的陶瓷工艺品,像小动物、小茶壶之类。这样下去,我们没有办法生活了。”

查先生说,20多天来,只卖了几千元,早就花完了。虽然场地费很低,但货还是卖不动,只有坐以待毙。

顾客:漂亮的货太贵

记者在卖场遇到几位正在挑选瓷器的顾客。望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买了房子,想选几样瓷器装饰一下,看了三次,都让他们开出的高价给吓退了。一只花瓶大一点的四五千块钱,中等的喊价也要3000元。望女士说,这么昂贵的瓷器,谁知道是真是假,若是景德镇的真品或是上等陶瓷,即使上当也心甘情愿。但这毕竟是摆摊买卖,不能与正规门面货相比。

不少来选瓷器的市民认为,价格太高是卖不动的主要原因。一位刘姓市民说,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瓷器,开价居然达1-2万元,还有些据说是名家亲手雕刻,价格惊人。就算这些瓷器的价格与价值相符,但买的人心里还是不舒服。

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点?


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点?。

景德镇以生产瓷器闻名我国,其被誉为我国的“瓷都”。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制作的瓷器精美绝伦。那么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点呢?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烧造瓷器,并在宋代和元代迅速发展,唐宋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大多用作日常生活和摆设,其中最具特色的为白瓷,品种齐全,瓷器质量上佳,造型也很轻巧,纹饰图案多样,当时的人们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来形容景德镇白瓷;北宋时期,景德镇效仿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烧了一种新瓷--青白瓷,其质地轻薄细腻、色泽滋润,胎釉隐约泛出青色,故其又名为“影青瓷”。到了元代,人们改革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在原来烧造青瓷、白瓷、青白瓷的基础上,创烧了含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我国瓷器时代也从单色釉进入多色釉时代。

我国景德镇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四大特点。

白如玉我国唐朝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尤以白瓷最为出名,其胎质细腻洁白、胎釉颜色润泽。

明如镜尤指形容景德镇生产的骨瓷,将骨瓷器皿对着光线观察,可以发现瓷器胎质细腻、通透,釉面光滑,釉质晶莹剔透。

薄如纸景德镇出产的骨瓷胎壁较其他地区产瓷器的更薄,犹如一张纸一样。

声如磐敲击景德镇瓷器,能听到“咚”的声音,就像乐器奏出的美丽的罄声。

景德镇瓷器展长春频频遇冷 到底为何


江西商人带来的在欧亚卖场10号门附近展销10多天了,但销售情况却极其不佳。接连几年,在长春频频遇冷,原因到底为何,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欧亚卖场10号门,看到展出的品种很多,但顾客却不多。陶瓷的标价不菲,每件标价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几十万元的也不在少数,琳琅满目的景德镇瓷器把欧亚卖场10号门附近的房屋挤得满满的。

在展销现场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大概共有近百个摊位。有的展销商无精打采地站在一堆瓷器中间,看到有人来也懒得主动打招呼。有的摊位上只见瓷器不见人,展销商多数围在一起聊天。

记者注意到,尽管有零零散散的几位顾客,但也只是看而不买。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姜姓市民,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手工艺品的增多,给瓷器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致使其销售遇冷。虽然景德镇瓷器名声很大,但市民毕竟不是专家,对于这些琳琅满目价格不菲的陶瓷,他们分不清是真还是假。

记者碰到一起逛陶瓷展的母女俩,老太太对一个印有枫叶图案的瓷花瓶爱不释手,那年轻女孩说:“妈,你要是喜欢,咱们就买吧。”随后一问价,需要500多元,老太太扭头就走,嘴里一边嘟哝着:“这也太贵了,500块钱能在花店买多少个玻璃花瓶呢。”

几位观赏选购陶瓷的市民也表示,这次展销的陶瓷品种多,质量也可以,就是价格贵了点,一件瓷器的价钱,好一点的都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了,消费者承担不起。

在全国各地参加过多次景德镇瓷器展销活动的刘先生分析认为,从消费习惯看,北方人注重实际,他们对瓷器收藏和欣赏的兴趣不是很大。他们运到长春的6万余件陶瓷以工艺、陈设瓷为主,多数都是精工细作,所以要价不菲。

此外,陶瓷商们分析,来购买瓷器的人之所以不多,可能是因为这次陶瓷展的地方距离市中心比较偏远,地段不够繁华。据他们介绍,到目前为止,近半个月过去了,有些瓷器的包装都没有拆过。

为什么景德镇瓷器这么贵?


今天为什么会聊这个话题?因为有人说瓷器市场价格差距大,看上去差不多的瓷器,有的卖一二十,有的却卖几千万,因此发帖人感叹“什么叫成本”。

其实还是对景德镇不了解!

一个国家,其器物被世界所真爱并与国同名,这就是中国CHINA。一份尊荣,帝王的年号赋予一个城市至高无上的荣耀。一项技艺,成为一张又一张世界级的名片,这就是世界瓷都,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文化底蕴

景德镇自古以来,以瓷为业,积累了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被世人成为瓷都。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文化的灿烂,实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明珠。

工序复杂

你只看到了瓷器精美的外表,却没有看到工人们背后的艰辛,你惊艳于瓷器的完美,却不知道过程的精湛,你感叹瓷器高昂的价格,却体会不到工序付出的汗水——我是景德镇瓷器,我为瓷器代言。

成品率低

窑炉内前端的温度偏高,后端偏低中间温度最为适中,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成品率低。从制坯到烧成出窑需要经过晾坯、利坯、修坯、补水、荡釉、彩绘、施釉、挑坯、装窑、吹灰、烧炼、出窑等一系列的工序,其中主要有一次疏忽就会使产品报废。

传承有序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瓷器便扬名海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景德镇就是其中的一支奇葩。自宋代开始,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成为我国瓷器的代表,对世界各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时至今日,景德镇走过了其千年的辉煌。千年之间,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延续,工艺的传承都是从事陶瓷创作的珍宝。

人才培养

学院、景德镇学院、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学校,均开设有陶瓷及相关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达三万余人,可以为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有的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佼佼者,涌现出大批蜚声国内外的艺术家、专家学者,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影响力

早在丝绸之路期间,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

吸引力

眼下的“景漂”一族,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用民间的姿态,创新的理念,在陶瓷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有生之年,我肯定会继续留在景德镇。”现年72岁高龄的日本陶艺家安田猛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道。谈及留在中国的原因,安田猛告诉记者:“十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陶瓷艺人选择留在景德镇,不仅如此,近几年还吸引了大批记者、作家诗人等不同群体的人前来追梦,景德镇焕发出来的魅力太神奇了,我觉得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有这样的能量。”

小贾是山东人,在江苏大学念陶瓷艺术专业,毕业后,只身一人选择了来景德镇雕塑瓷厂创意集市创业,“我来景德镇这里2年了,主要是自己学的是陶瓷艺术专业,所以想学以致用,而且在景德镇创业取材方面比较方便,陶瓷文化氛围浓厚,所以就留在了这里。”

“做陶瓷肯定要来景德镇。”这是创意集市上一对小情侣来到景德镇创业的原因。“我们都不是本地人,而且都不是学陶瓷专业的,但是因为觉得陶瓷艺术很吸引人,所以就来了景德镇。”

这就是世界瓷都景德镇,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早期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色


历史上,景德镇瓷开始是以素瓷著称的。从晚唐五代到元.都是如此。最初的作品如陶玉的假玉器,就是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同时代霍仲初的作品,也是“色亦素”,宋景德时作品,也是光致茂美的素瓷。到元代还是洁白不疵。当时景德镇的白瓷,能与外地的红瓷,青瓷比美,《陶记》作者蒋祁认为是奇迹。

景德镇瓷,为什么素来就尚白呢?这与本地的原料有关系。如许之衡所说:“瓷质之贵,在于瓷泥…。是种土砂,非随处所恒有。复分各色;有紫,有黄,有褐,有白;而以白为最贵。紫也,黄也,褐也,均无法使之白。而白之一种,千百年来,独尊景德镇之所制专。”

景德镇白瓷的高度成就,还是在宋代仿北方定窑的粉定产品之后,而定窑又是继承邢窑的,邢瓷类雪,带一点乳白色,而景德镇瓷的特色是“白里泛青”,宋元时期,景德镇还生产了一种色质如玉的青白瓷器,俗称“影青”;明永乐年间还制造了一种高水平的“甜白”瓷器。

促销噱头?景德镇瓷器展再玩被困长沙


12月16日湖南省人民体育场的“景德镇精品瓷器展”突生变故:活动组织者突然失踪,28户从景德镇赶赴长沙的参展摊主亏得一塌糊涂,想讨说法却不知道该找谁,这是所谓的“景德镇瓷器展”连续第三年在长遭遇“困局”。因组织者王某事先承诺的展期与场地方签订的合同展期有别,今天上午,出入展会会场的大门被牢牢锁上。

上午10时,记者接报后,来到展会现场,只见摆在体育场内的展销场地顾客寥寥,而大多数顾客属于路过的行人。体育场大门上,一张“告商家书”格外醒目,上面写着:场地签定合同到期,请摊主认真履行协议尽快离开。

摊主们对记者说,“来长沙之前,他们与王某说好是3个月的。”一位摊主还拿出王某开具的收据,上面写着每月2000元,三个月正好6000元。然而,场地管理方的锁门也是事出有因。湖南省人民体育场业务科负责人唐某拿出与王某签定的场地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展期2个月。这让摊主们哑口无言。

据摊主江某介绍,在王姓老乡的组织下,他们用自己积攒多年的血汗钱批发了大量当地瓷器,参加了由他组织的长沙“景德镇瓷器展销会”。9月27日他们来到长沙后,却发现展销会场被安排在不太繁华的湖南省人民体育场内,王某承诺的“大力宣传”也没有兑现。前几天,王某突然失去了踪影,电话也已停机。展销会办了两个月,生意十分冷清,运来的瓷器卖出不到十分之一。

当记者告诉他们,“景德镇瓷器展”已经在长沙举办过3次了,前两次也是类似的结局,并发生参展商“怒砸”或“贱卖”瓷器的噱头与闹剧。江先生回答说,由于他们在农村,信息不畅通,没有看到过这类的报道,所以才上了当。目前,28户摊主正在与湖南省人民体育场交涉。

有读者向记者报料,“景德镇瓷器展”内展出的瓷器标价高得吓人,但上万元的瓷器往往数百元即可成交,他疑心整个瓷器展对消费者而言很可能也是个骗局,所谓的“被困长沙”,只不过是布展商的促销噱头而已,他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上当。

景德镇瓷器的悲哀给建筑陶瓷业的启示


但凡建筑陶瓷业人士,谁都知道价格战在短期内对拉动销量的作用。总部一声令下,全线降价,这对提升市场占有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得不说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举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价格战也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平时要花8万元才能买到的建筑陶瓷产品,只要能抓住促销契机,也许花5万元就能圆梦。

然而,对众多建筑陶瓷品牌商家来讲,这种短暂的惊喜,就像一剂“强心针”。虽可能一时抢占市场,但过后却让自己和竞争对手元气大伤。今天你打5折,明天我可以打4折,你要再低,我就舍命。拼到最后实在不能再拼了,就像景德镇的陶瓷商贩一样,摔了听个响。

近年来,摔了听个响的事情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也不鲜见,众多商贩肉搏死撑的局面也经常出现。貌似数千元的工艺花瓶,用过年打发一个孩子的压岁钱就可以买到,而且还可以狠狠杀价。有教授再三计算泥料、工价及燃气费,怎么也弄不懂他们是如何赚钱的。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如果长此这样下去,离景德镇的悲哀还远吗?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恐怕就要面临麻烦了。

以变相降价促销为实质内容的价格战,难道只是建筑陶瓷企业唯一的救命仙丹吗?竞争,如果仅仅局限于价格低空轰炸的层面,就表明企业和商家已经山穷水尽,再无高招了。

如若没有亲临一线的惨烈竞争,没有站在经营者万般无奈的角度思考,恐怕谁也无权判定价格战是错误的决定。然而,这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势必将以破坏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为代价。

竞争,可以使行业进入良性发展,也可以把行业带入恶行循环。在中国这个特有的市场熔炉中,陷入不良竞争局面的行业不在少数。建筑陶瓷品牌的竞争,就像正在被破坏的生态循环链,太过频繁的价格战,将行业间的竞争一个又一个地引入死胡同。细数当今国内众多建筑陶瓷业巨头,谁又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着“百年基业”资质的品牌呢?

建筑陶瓷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只有苦练专业修为,才应该是每一个品牌孜孜以求的目标。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唯一出路。只有持之以恒地精耕于品牌内在价值所包涵的诸多层面,才能立于不败。致力于品牌价值的提升,是整个建筑陶瓷行业亟待倡导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从价格之战转移到价值之战,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才能将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逐渐扶正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理论不是一切,但却是一切成功必须遵循的导向和根基。在品牌建设的日积月累中,我们当初在品牌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如果没有缺失和偏移,如果整个行业都从未松懈,就不会出现今天整个建筑陶瓷市场的不良竞争格局。

降价,是策略,而不应是建筑陶瓷行业滥用一气的手段。即使一时令销量猛增,也只是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坍塌的前兆;即使市场占有率一度提升,也是以破坏建筑陶瓷行业“生态链”为代价的;即使为品牌打下了江山,也可能因疏于品牌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再失江山,千百年陶瓷文化遗留下来的老本也绝非一劳永逸的免死金牌。因此,建筑陶瓷品牌诸多层面的日常建设和不断夯实,才是发展历程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建筑陶瓷市场低迷是因整个大环境所致,包括大多数行业在内,都处于休整状态。我们与其急功近利地争取昙花一现,不如苦练内功,待世局转暖再重拾河山。建筑陶瓷行业应从疯狂竞争回归到理性竞争。从品牌方方面面做起,扎扎实实从择优原材料、追求创新工艺、严格把关品质、优化和规范终端形象、不断挖掘品牌内涵文化、创新开发体验与应用、不断提升服务素质等,才是我们应脚踏实地,一一做起的对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长远出发,以不懈地维护和平衡整个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为己任,才是每一位建筑陶瓷业人士的使命。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瓷器展给许昌带来了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瓷器展给许昌带来了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