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话说陶瓷“中介”与“炒货”

话说陶瓷“中介”与“炒货”

陶瓷艺术 瓷砖与地板 陶瓷瓷砖

2021-05-20

陶瓷艺术。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营。纵观目前陶瓷的销售市场状态,中介已普遍存在,而且非常活跃,只不过用其他经营形态表现着,显得有些害羞,让人有点不自在且不太愿意接受。其实这种方式给不少购买方提供了方便实惠,遗憾的是缺少经营透明度,让人看不懂,摸不透,更让一些自认聪明的人心里不好受,总怕被人砍了,但有时也不得不接受。

且说陶瓷中介的起源:陶瓷种类繁多,价值也很高,即使是单个种类,市场上几乎也没有一间经营陶瓷的商店能够同时经营齐全,这样就造成单一供货商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单一购买方对陶瓷种类的购买需求。从供货方的经营角度来讲,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就意味着增加了客户的流失率,如果造成客户的流失足因为货源不够充足或供货不够配套,损失的不仅是本该可以与客户达成的自由商品利润,而且还损失了该客户购买其他产品的商机。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日前几乎所有的供货商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借助其他同行的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佛山石湾作为全国有名的陶瓷市场集散地,已经初步形成了陶瓷产业圈,市场整体资源相当充足,这为当地供货商借助同行满足自己的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来供货商借助其他行家的资源是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遗憾的是,很多供货商特别是中小型供货商,已经将借助同行资源演变成获取高额利润的主导业务,这样势必造成提高了陶瓷购买方的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使得购买方很难得到供货方的售后服务保障,增加了购买方的成效风险。从而降低了购买方的再交易竞争力,长此下去将影响佛山陶瓷产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因此,发起石湾陶瓷中介这一行业,旨在为供求双方架起座桥梁,对于买方来说,起到购货向导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购买陶瓷的搜索引擎,为购买方不知可以减少多少由于信息落后所造成的开支和费用。加上有广泛的商品信息的收费和公平合理的交易规则,还有相应的售后服务保障,使购买方买得开心,用得放心,对卖方来说无疑起到助销的作用,减少传统开展业务所需支出的费用,对整个市场交易起到务实、准确、高效、诚信和规范促进作用。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话说青瓷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牌青瓷获中国国家部优产品奖,先后有200多件精品,均获得国家级新产品“金龙奖”。珍品哥窑61公分迎宾盘、52公分挂盘被誉为当代国宝。七寸精嵌“哥窑”艺术挂盘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礼品,哥窑紫光盘、紫光瓶等51件珍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送展30多个国际博览会、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提供礼品。被国际各大博物馆收藏。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

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燦烁的“瓷国明珠”。

话说“文革”瓷收藏


在门类众多的“文革”物品收藏中,“文革”瓷器是较有特色的收藏项目。“文革”瓷往往是为完成政治任务而创作的艺术品,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工工艺精良等特点。例如,1975年我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在接受上级指令研制的“主席瓷”,曾被专家们称之为“当代官窑”作品。“文革”瓷,顾名思义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复制、赝品不属此范围),它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有“文革”画面、语录或诗词、手迹等。瓷质上它分陶瓷和搪瓷,在大量的生活用品中有瓷杯、瓷盆、瓷壶、瓷板、瓷碗等,大都以毛泽东塑像、毛主席语录为多见。图中瓷碗,是笔者一位藏友宋先生所收藏,具有典型的“文革”瓷特征。这是一只“文革”前期在江苏苏北一带常见的瓷碗,高6.5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6厘米,贴花饰彩,胎质坚致,色泽白中略泛黄。此碗正面前后绘着工农兵的半身像,中间那位工人手拿一本“红宝书”,突出工人阶段领导一切的鲜明主题。左右两边书有毛主席语录“要斗私批修”,内底绘有红色五角星放光芒图案,外底书有南京出品字样。三十多年前,人们只把此类瓷碗当作日常生活用品,而今时过境迁,遂成了“文革”瓷的收藏品。由于它特殊的身份,再加此类瓷碗一度不被国内收藏者重视,故近年流散不少。图中瓷碗的目前身价,古玩市场上至少也高于商场中同等新制瓷碗的数十倍。如遇上“文革”中技艺精湛的陶瓷艺术品,升值空间更大,特别值得收藏。

话说宋元明清的瓷香炉


香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香炉主要有三大用途:一为薰衣之用,主要盛行于汉晋时期,上层贵族、官员、士大夫入朝觐见或拜谒贵族都要用一种香料薰衣,以示身份和礼貌,这种薰香之习也为平民社交所接受,成为一种礼仪之举;二为书房驱臭提神之用,古人读书必焚香,起到驱臭香溢房的作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起到提神的作用,故有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句;三为供祀神佛之用,以表敬仰崇拜之心,祈祷神灵保佑。东汉后期,随着道教的盛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自然论的出现,以及后来佛教的传入,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已成为一种文化活动,此后香炉的这种功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种祀神佛的必备之器。

随着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特别是到了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仿铜式瓷香炉纷纷问世,有鼎式香炉、鬲式香炉、奁式香炉、鱼耳香炉、三足香炉等等。元代瓷香炉基本上继承了宋代香炉的造型,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为多见。明代香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明清时期以青花香炉为主,还有红釉香炉也较常见。瓷香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今天人们收藏的一个极富文化特色的专题。笔者经过多年收藏,收藏了10多件不同历史时代的瓷香炉,其中以明清青花香炉为主,今择数件颇有代表性的香炉与同好们共赏。

话说青花瓷之起源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早在一九七五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古陶瓷专家都一致认定青花瓷由宋朝开始,但完整器仍未始见,而元代成熟,明、清时期盛行。

一九五三年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有一件条纹三足,二十余年并未定性,直到一九七七年香港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毛文奇先生提出此后经中国青花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进一步论证其为唐代巩县的产品。这件条纹三足,先后被两位专家认定为“中国唐代青花瓷”。

二零零零年,我在山东学习古陶瓷时,听老师讲最近在北京云集各路专家,对青花瓷的创始期有了相对一致的定论,即又基本确定为元朝开始烧制青花瓷。青花的起源由过去的宋代说,近年的元代说,以及又有人提议的唐代说三种。该怎样确定呢?我认为应以出土实物为依据。一九七五年在杨州遗址出土了一块唐代青花瓷片,它所处的位置是在未被扰乱的唐代文化层里。一九八三年又陆续出土发现唐代青花瓷片二十多件,其中有壁底碗残片,器型确属唐代无疑。现藏南京博物馆。唐代青花的完整器皿除了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三足之外,据说冯先铭先生曾介绍过在海外还有二件完整器皿,一件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碗。另一件是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的鱼藻纹罐。国内仅有半件完整器,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馆内的一件点彩梅朵纹花盖。概括而言,唐代青花的发现见于上述器物。

认为青花从宋代开始出现,在民国时期吴仁敬、辛安潮合著的《中国陶瓷史》就有所提及,这也是学术界曾经比较流行的一种推断。一九七五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发掘塔基时出土了十三件青花瓷残片,塔砖上模印有“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七七年)年款,残片里的青花呈褐色、蓝黑色、深蓝色。一九七零年在浙江省绍兴县拆除环翠塔时,在塔基深一米的土中出土一枚青花碗腹部残片。青花呈淡淡的青色。里外施透明的影青釉。塔基中所出土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公元一二七零年)。但从青花的呈色,透明釉的透明程度,表现出此时期的青花瓷制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上述的青花瓷器,不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品,从其制作的质量及生产的数量来看,基本表明,唐宋时期应处于启蒙时期,唐代青花是受到唐三彩器中的蓝彩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河南巩县窑所生产的唐三彩器中的蓝彩含有钴成分,胎质也较洁白,白釉精细透亮,从这些条件分析它具备了青花瓷的白胎、白釉、釉下蓝彩的特式。但胎釉的洁白度,坚硬度,通透度、蓝釉的清晰度都没有元代瓷青花的标志。元青花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功。它利用釉料配方的有机结合,使得青花发色掌握自如,特别到了晚期更登峰极造。蓝白两色相间,深浅浓艳,阴阳翠淡,呈色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素雅大方,赏心悦目,并将宋元时期水墨画派风格呈现在青花瓷器皿上。如一九五零出土于江苏省,江宁将军山明沐英墓的青花人物故事梅瓶,纹饰繁褥,由肩到底足分五层,腹部的主题纹饰画“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情节。萧何催马扬鞭,韩己至江边,附近有渔翁驾小舟。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这件梅瓶是元代青花典型标准器皿,它的青花呈色就有宋元时期水墨画的风格特式。如此技艺高超的青花制作,怎会是青花的创作阶段呢?

据上述情况,我本人以青花创始于唐代,但胎釉质,火效呈色还不理想,并没有大量烧制,还未发现生产窑址,宋代青花还未掌握釉下彩发色的技术和火效。因此宋青花呈色不稳定,蓝中呈褐色,灰色甚至灰黑色,由于呈色效果不理想而无大量生产,所以也没有发现和平窑址。而元代青花则不同于以上两朝,在江西景德镇创立了生产基地,以它的雄风独树一帜,力挫群雄。它的高深技艺表现的多姿多彩。打破长期以来以青釉为主,单色釉为附的僵硬局面。蓝白分明的釉下彩,有永不脱色的优点,深受世人广泛欢迎,从侧面也可以讲,元青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明窑衰退的原因之一。概括来讲青花发展的全过程是始于唐代,兴于元代,盛于明、清,沿续至今,在陶瓷工艺上仍占有主导地位,有“国瓷”之称的青花瓷器久盛不衰。

话说景德镇青花瓷


“中华向号瓷之国”。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各族人民所公认。而青花瓷则是景德镇的骄傲,它是景德镇的伟大创举,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中影响最大的品种,它在景德镇的制瓷历史乃至世界的陶瓷史上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同时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巨章”。青花瓷的一经出现就以强大的生命力始终居景德镇陶瓷装饰之首,并不为任何装饰形式所代替,它对景德镇陶瓷的发展与腾飞起着关健性的决定作用。

青花瓷的发明是景德镇陶瓷前辈们智慧的结晶。青花瓷由唐代褐彩衍变发展而来,它是先民们在唐代褐彩和唐三彩的基础上,运用氧化钴作为呈色剂在坯体上进行改样的描绘并施以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青花瓷的产生标志着中国陶瓷已有素瓷向彩绘瓷过渡的里程碑。在此之前,中国陶瓷装饰大部分是以刻、划、印等装饰为主流。青花瓷的发明使陶瓷艺术家不再单一地追求“如冰似玉”的效果,而是向彩绘瓷的领域进军与发展,青花瓷的烧造成功震惊了整个世界,使过去的素瓷暗然失色。从元代开始青花瓷便成了我国陶瓷装饰的一大主要装饰形式,特别是到了明代瓷器便成为青花的世界,青花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外销的主流、畅流世界各地。景德镇之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正是因为那千年盛烧不衰,永放不败的青花艺术。青花瓷具有计庄重、典雅、幽雅、明块的东方文化艺术风格和强烈客民族色彩与装饰风貌。

青花瓷的分类

青花瓷从功能上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种,一、青花日用瓷,二、青花仿古瓷,三、青花艺术瓷。但是青花在装饰形式上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交织在一起进行装饰,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青花斗彩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受日用瓷,仿古瓷的束缚,由艺术家注意发挥)

青花日用瓷:指在人们日常使用的餐具、饮具(包括茶具、咖啡具、酒具、凉水具等等),厨具、文具、卫生洁具等器皿上运用青花所装饰的产品都有为青花日用瓷。目前,青花日用瓷是景德镇有光明瓷厂、人民瓷厂、华风瓷厂、红光瓷厂、青花文具瓷厂、建国瓷厂等青花日用瓷生产的专业厂,有几家青花日用瓷生产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作坊,还有许多厂、矿也零星地生产部分青花日用瓷。可以这样说现在景德镇的厂矿、作坊、商场无一不产,销青花瓷的,青花日用品瓷以独特的装饰手法、完整的配套和画面、鲜丽、沉着的颜色、清亮、莹润白中泛青的釉质结合美观、大方的图形以及庄重朴素的纹样,制造出大型配套的中、西餐具、饮具、文具、厨具等日用品。以花面不是易磨损具有永不脱落,不会有铅毒的特点。一举夺得了五枚国际博览会金奖。由此,景德镇长期承担着国家用瓷和外贸出口瓷的任务,并为全国各大宾馆、饭店配套大量的青花日用瓷,产品还早畅销世界各地,为景德镇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青花日用瓷以多样性和广泛性的装饰题材丰富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运用独特的青花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造出了青花日用瓷的艺术境界。在题材上有山水、人物、花鸟、走兽、草虫、图案等,在表现手法上以不追求具体的自然主义写实的描写,通过的大自然的体会和感受并从精神上提炼、升华,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下,广泛吸取民族文化以及其它姐妹艺术的营养,而赋予的一种精神的创造,在纹样的组织上,青花日用瓷采用不着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形式的边花;自由式、适合式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形式的满花,还有散点式、卷草式、缠枝式、团花式、几何式等到传统的结构形式来装饰器皿的装饰面。(装饰面有内、外和主体与配件吻合配套的装面饰)。在青花日用瓷的色彩运用上,可见设计者费心良苦。艺术家们匠心独具的处理手法,计青当墨,而墨又分五色,青花料以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的浓淡层次来丰富青花的色感。在图案的处理上也十分巧妙,图案穿插自然、疏蜜得当,特别是图案的水路处理则更可见艺术家们的苦心经营。它运用了青白相生的剪纸形式,阶梯式色彩渐变形式和浓、淡并举的形式。它一方面以白衬托图案,另一方面它自身也是一利图案与青花的纹样相呼应,这就充分体现了青花瓷的装饰美、材质美,丰富了图案的层次与立体感。(水路:专业俗语,指图案装饰中空白的部分,它不是空白而是一种有形有色的纹样)。正如人民所赞誉青花的那样“近看有花,远看有色。”青花日用瓷以独到的艺术特色曾吸引了不少为之梦求。那青亮、幽靓可爱的艺术感受又让设计者激动了好几回。愿优美、雅致的青花日用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青花仿古瓷,则是根据历史上某一年代,某一产品的具体款式,卷画而进行的仿造。它产生于元未明初,盛行于明未清初,当今更为风靡。它是景德镇继青花日用瓷以来又一回创汇较大的产品。

由于历史上的制瓷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曲指可数,但是它们的艺术效果又是十分良好,并且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民族特色。寻世界艺坛影响很大。因此 许多豪门富商,文人雅士都有以收藏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为荣耀,由此以来在元未明初便出现了仿造前代瓷器的作坊,并一直沿袭至今。而今天仿古瓷生产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青花仿古瓷,它只要求尊重原作,尽量做到惟妙惟肖而无上丝毫的破碇,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就要求仿造者要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和全面的工艺技术。从泥、釉、色料、造型、画面、款式、做旧等艺术效果都要根据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品种区别运用,(做旧:专业俗语运用特殊的手法对成品进行处理,以达到给人一种斑驳陈旧之感)。而达到所领先的某一朝代,某种产品的特定效果。

由于历代青花瓷的生产技术、手法、料色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由此而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元代青花瓷则是胎厚、体重、形大、装饰题材大部分有人物、动物、山石、云水、装饰形式繁密,层次较多,黑斑在料色之中、釉层之下的特点。而青花瓷发展到明代就出现了几个风格。如宣德的青花瓷浓厚、深艳,成化的青花瓷清雅,万历的青花瓷秀美。但是在明代成、万历年间还出现了斗彩、五彩及釉里红和颜色釉,青花瓷生产在各方面都有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后代的仿造、学习树立了榜样。青花瓷发展到了康熙便形成 了青花装饰的又一高峰,其造型丰富多样,题材、形式、风格较历代更具有时代特色,而青花瓷的仿造技术几乎达到了造极的地位。在青花绘制的技巧方面,线条刚劲、流畅、青花分水层分明、清澈、莹润。

然而在康熙青花瓷中又以民窑的民间青花更具有特色,由于当时官窑生产严格、精细的风格,加上朝庭的民窑诸多的禁造规定,再加上制瓷工人生活十分贫困,因而为生计的所迫,在明代民间青花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清代民间青花瓷艺术的新境界,它以熟练、沉着的笔法、层次分明的料色,简洁明快的点线、面和夸装、变型的纹样组合,配合丰富多样的题材,明亮、莹 润的釉色和争艳斗丽的釉里红、五彩、斗彩,使清代的青花艺术又别开生面且独树一旗,这些是仿古瓷制作者应十分注意的。

如今景德镇青花仿古瓷专业生产厂家就有陶瓷馆、建国瓷厂、曙光瓷厂、中外合瓷、独资私营作坊近万家之多,在那些高手如云,各显其他,他们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青花绘瓷艺术的宝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继承民族传统陶瓷文化的气韵,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花艺术瓷,则是有别于青花日用瓷和青花仿古瓷而独立成在的一门以青花装饰为主的,具有典型的东方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的艺术陶瓷。

青花艺术瓷在装饰题材上,技法上大致与青花日用和青花仿古瓷相同。而青花艺术瓷与他们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营造一种诗化般的意境。在题材的表现上,陶瓷艺术家则是十分自由,任意发挥,它不象青花日用瓷和青花仿古瓷那样只为表现而已,只具有青花纹样自身的装饰性、工艺性,而青花艺术瓷则更注重艺术性和旷远的意境表现。一方面它是通过具体的装饰题材,表现出青花纹样自身的装饰美,工艺美;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具体的装饰题材,通过奇巧的构图,对装饰题材的形象加以夸装、变型等艺术的处理,以文人画的笔情墨韵,充分表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人产生联想和艺术的享受。如青花艺术大师王步先生所作的《蔬菜萝卜》虽然题材、纹样都有非常一般,但经过大师的丹青妙笔和以其独到的青花技法处理,再配上“田园风景茵浓,铺叠窑前一望中,如此青春如此日,好将生意比东风”的诗句,那画面中的蔬菜萝卜便随着诗境的深化而不复存在,给人留下的只是被艺术家妙造的境界。

青花艺术瓷表现形式与手法上与青花日用瓷釉青花古瓷也大致相同,最主要的是青花艺术瓷讲究意境的创造。青花艺术瓷在装饰形式只有工笔、写意、和综合装饰。工笔画法包括二方面:一是以线条为主,略赋以料色、画面酷似中国工笔画,不过青花艺术瓷大都是单色和少数彩。另一方面是以图案结构为主的装饰性画面。青花艺术家更重要的还是它有写意性也包括二方面;一方面青花艺术瓷受中国画写意画的影响,讲究严谨的构图,吸引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以洒脱、自由、出神的形象结合诗、书、画的完整统一,从而创造出诗化般的意境,这就是历来陶瓷艺术家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青花艺术瓷诗、书、画有机的统一是陶瓷装饰艺术上的一个突破,但是陶瓷装饰艺术不只是单纯追求诗、书、画的形式,它只是借助诗、书这种文人人式的画风,为陶瓷装饰艺术寻找到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使青花艺术瓷由表现性、工艺性,走向艺术的境界。这就是青花艺术瓷的一大特征——诗化般的境界。如许多以花鸟画为题材的青花艺术瓷作品,它们虽然都是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提炼出来的一个形象,并由此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作者的追求,让众人在联想中产生共鸣,这才是青花艺术瓷的真谛。

另一方面是以自由、奔放、率意、洒脱的笔调、以简洁、精炼、夸装、变型的纹样反映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景趣的民间青花瓷。但民间青花艺术所反映的都有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借助自己的表现形式来加以体现,它的特征就是表现的非主题性和描述性,体现和注重表现形式的形式美感。

青花艺术瓷经过历年几百年来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具有远大的影响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起稿——过稿——勾线——分水——施釉——烧成。

青花瓷的制作基本上要经过以上六个基本步骤。(除了个别单件的创作和青花贴花纸外)。起稿是青花瓷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者为了适应和突出造型特点的前提下,将已构图好的纹样组织,用淡黄蔑灰画到坯体上去,经反复修改后再用深黄蔑灰重勾描一遍。(苏蔑灰,用竹子去青皮燃烧,烧后的炭灰用擂捶细备用,苏蔑灰画在坯体上易擦掉,便于修改,它不影响施釉和烧成)。过稿,则是用棉纸或生宣纸复在已起好稿的坯体上用手指在纸背面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在纸上,再用浓黄蔑灰把纸上的纹样复勾一遍,待干后将图帖在坯体上用手指轻轻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到了坯体上。(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腊纸用针笔按图案轮廓刺出小孔,形成点状花纹,再贴在坯体上,用纱布包黄蔑灰或红粉在腊纸上轻轻抹一遍,粉灰就从小孔中落到坯体上,形成了许多小点所连接的纹样,腊纸除破外,可以连续使用)。勾线,是制作者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用浓、淡合适的青花料对纹样进行勾勒成擦,勾线用笔要自然、流畅、刚劲有力。分水,则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按头浓、正浓、二浓、正轻、影轻的浓淡变化的不同,在勾好线条的坯面,以泼墨式的笔法,进行青花料的染色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修养,分水的技法高低的不同,有的是先分水后勾线,如此不受纹样轮廓的束缚,使画面活泼、自然、通常它多适用于写意法青花艺术瓷的运用。施釉,是对已画好的青花瓷进行罩釉,它是吹釉、蘸釉、浇釉、射釉等区别。适应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果施釉不当便当生产的最后一环,由于时代的发展,燃料的进步,陶瓷烧成逐步由柴窑——煤窑——重油——煤气、液化气使烧成率飞速提高,并使一些以前名贵的产品变为一般。但如果烧成后气氛控制不当便会造成欠烧、窑黄、料意、闷色等缺陷,所以陶瓷为做火烧之尤物,那一步骤掌握不好就要前功尽弃。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对景德镇青花瓷的一些体验所作的说明性论述,属一孔之见。定有不少疵陋,恭请专家,老师及同行予以赐教指正。

话说清初御造景泰蓝


清初社会安定与经济的繁荣昌盛,康熙时期设立了“珐琅作”,制造各种御用器物,这时期制作的器物规模大、品种多,而且技巧精细,风格由粗犷向鲜明、华丽、清秀方面演变,制品更加结实实用。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很多,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雍正六年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由此表明雍正、乾隆时代重视仿造“景泰御前珐琅”。“景泰御前珐琅”为:“景泰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中,除部分后世改款和仿造者外,多数是景泰时期改制的,因此才在明末清初获得了此称谓。

乾隆皇帝嗜古,要求把古代青铜器等的造型运用到珐琅制品中。仿古尊、鼎、卣、觚等古代礼仪器物的造型图案,多有所本。仿出的古器物均展现出珐琅工艺的本色。有的是照旧样仿制,有的是画新样制作,后在上镌刻了“大明景泰年制”款。从宫内的藏品中可以看出这类仿制品,其风格类似明代特点。画样新制作的藏品中,可看出为清代特点。

乾隆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除继承明代的制品外,还出现了犀、象、羊等造型。另外还制作大至丈余的屏风,小到仅寸许的轴头,以及日用的桌、椅、床、楹联、插屏、笔架、酒具、砚匣等。清室贵族信奉佛教,因而景泰蓝也多制作法器等。如在宫廷宝相楼、梵华楼陈设有镌刻“大清乾隆壬寅年造”款的大型景泰蓝佛塔。北京的雍和宫和碧云寺,也有许多与之相类的法器。

乾隆时期的胎型采用的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为金胎金丝,中等为银胎银丝,下等为铜胎铜丝。铜胎胎型的重量与明代相似,器表釉料的砂眼明显减少,掐丝、磨光、镀金都很精美。在底色调配上,除天蓝、宝蓝外,还有绿色调。粉红与黑,是釉料中两个新的品种。在装饰手法上,流行题诗、题名,并增添加上了制作印章的图形,这是借鉴于传统的书法绘画的手法。景泰蓝与漆、木等其他工艺品的结合,也始于乾隆时期。

话说青花瓷器久盛不衰的原由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早在一九七五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古陶瓷专家都一致认定青花瓷由宋朝开始,但完整器仍未始见,而元代成熟,明、清时期盛行。

一九五三年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有一件条纹三足,二十余年并未定性,直到一九七七年香港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毛文奇先生提出此后经中国青花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进一步论证其为唐代巩县的产品。这件条纹三足,先后被两位专家认定为“中国唐代青花瓷”。

二零零零年,我在山东学习古陶瓷时,听老师讲最近在北京云集各路专家,对青花瓷的创始期有了相对一致的定论,即又基本确定为元朝开始烧制青花瓷。青花的起源由过去的宋代说,近年的元代说,以及又有人提议的唐代说三种。该怎样确定呢?我认为应以出土实物为依据。一九七五年在杨州遗址出土了一块唐代青花瓷片,它所处的位置是在未被扰乱的唐代文化层里。一九八三年又陆续出土发现唐代青花瓷片二十多件,其中有壁底碗残片,器型确属唐代无疑。现藏南京博物馆。唐代青花的完整器皿除了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三足之外,据说冯先铭先生曾介绍过在海外还有二件完整器皿,一件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碗。另一件是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的鱼藻纹罐。国内仅有半件完整器,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馆内的一件点彩梅朵纹花盖。概括而言,唐代青花的发现见于上述器物。

认为青花从宋代开始出现,在民国时期吴仁敬、辛安潮合著的《中国陶瓷史》就有所提及,这也是学术界曾经比较流行的一种推断。一九七五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发掘塔基时出土了十三件青花瓷残片,塔砖上模印有“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七七年)年款,残片里的青花呈褐色、蓝黑色、深蓝色。一九七零年在浙江省绍兴县拆除环翠塔时,在塔基深一米的土中出土一枚青花碗腹部残片。青花呈淡淡的青色。里外施透明的影青釉。塔基中所出土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公元一二七零年)。但从青花的呈色,透明釉的透明程度,表现出此时期的青花瓷制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上述的青花瓷器,不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品,从其制作的质量及生产的数量来看,基本表明,唐宋时期应处于启蒙时期,唐代青花是受到唐三彩器中的蓝彩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河南巩县窑所生产的唐三彩器中的蓝彩含有钴成分,胎质也较洁白,白釉精细透亮,从这些条件分析它具备了青花瓷的白胎、白釉、釉下蓝彩的特式。但胎釉的洁白度,坚硬度,通透度、蓝釉的清晰度都没有元代瓷青花的标志。元青花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功。它利用釉料配方的有机结合,使得青花发色掌握自如,特别到了晚期更登峰极造。蓝白两色相间,深浅浓艳,阴阳翠淡,呈色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素雅大方,赏心悦目,并将宋元时期水墨画派风格呈现在青花瓷器皿上。如一九五零出土于江苏省,江宁将军山明沐英墓的青花人物故事梅瓶,纹饰繁褥,由肩到底足分五层,腹部的主题纹饰画“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情节。萧何催马扬鞭,韩己至江边,附近有渔翁驾小舟。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这件梅瓶是元代青花典型标准器皿,它的青花呈色就有宋元时期水墨画的风格特式。如此技艺高超的青花制作,怎会是青花的创作阶段呢?

据上述情况,我本人以青花创始于唐代,但胎釉质,火效呈色还不理想,并没有大量烧制,还未发现生产窑址,宋代青花还未掌握釉下彩发色的技术和火效。因此宋青花呈色不稳定,蓝中呈褐色,灰色甚至灰黑色,由于呈色效果不理想而无大量生产,所以也没有发现和平窑址。而元代青花则不同于以上两朝,在江西景德镇创立了生产基地,以它的雄风独树一帜,力挫群雄。它的高深技艺表现的多姿多彩。打破长期以来以青釉为主,单色釉为附的僵硬局面。蓝白分明的釉下彩,有永不脱色的优点,深受世人广泛欢迎,从侧面也可以讲,元青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明窑衰退的原因之一。概括来讲青花发展的全过程是始于唐代,兴于元代,盛于明、清,沿续至今,在陶瓷工艺上仍占有主导地位,有“国瓷”之称的青花瓷器久盛不衰。

稀土与陶瓷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4fx5d16s2 电子层结构,电价高、半径大、极化力强、化学性质活泼及能水解等性质,故其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特种陶瓷及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Si3N4陶瓷

Si3N4 陶瓷硬度高、强度大、热膨胀系数小,具有较高的抗蠕变性能及抗氧化、抗腐蚀性能,是一种非常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作为Si3N4 陶瓷,由于Si-N键属共价键,致使在无液相存在下烧结非常困难,须加入添加剂。较为理想的添加剂为稀土氧化物Y2O3、CeO2、La2O3 ,不仅可使Si3N4陶瓷在烧结时产生液相,促进烧结,同时又可大大提高Si3N4陶瓷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添加La2O3和Y2 O3的氮化硅陶瓷,其抗弯强度在1370℃的高温下保持不变,达1000MPa以上。添加Al2O3和La2O3烧结助剂的Si3N4 陶瓷形成具有高耐火度和粘度的Y-Ls-Si-O-N玻璃晶界,因此具有较高的高温抗弯强度和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在高温条件下易析出较高熔点的结晶化合物,于是减少了材料非晶态玻璃相的含量,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断裂韧性。

Al2O3陶瓷

Al2O3 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机械强度,膨胀系数与金属差不多,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Al2O3陶瓷来讲,为提高其高温热稳定性,可添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之所以能提高Al2O3 陶瓷高温热稳定性,主要原因是形成了稀土铝酸盐,如添加La2O3可形成起到稳定作用的LaAl11O18。

为降低Al2O3 陶瓷的烧成温度,改进产品性能,在其加入不同数量的稀土外加剂,可大大降低烧成温度。

SiC陶瓷

SiC是共价键性极强的化合物,在高温状态下仍能保持高的键合强度,且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优良,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故是高温结构材料最有希望的材料之一。

SiC中添加Al 2O3和Y2O3为烧结助剂可大大降低SiC陶瓷的烧结温度,Al2O3和Y2O3 在烧结温度下形成液相,从而以液相烧结机理加速材料致密化。有研究用无压烧结β制得含板状晶料的液相烧结SiC陶瓷,其断裂韧性达7MPa·m1/2 ,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使其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随稀土加入量的增加,氧化速度逐渐降低,加入量为3%时效果最佳。

Y2O3 陶瓷

Y2O3陶瓷是一种高性能透明陶瓷,它是以高纯氧化钇为原料并添加8mol%~10mol%ThO2 在氢气中于2000℃以上高温烧成透明多晶体,也可在添加LiF和ThO2 后于1300~1500℃和35~50MPa压力下真空热压烧结。由于其熔点大于2400℃,介电常数为12~14,透明性好,即使在远红外区仍有约80%的直线透过率,是优良的高温红外材料和电子材料。

AIN陶瓷

AIN陶瓷导热性好、耐高温、耐腐蚀,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但因属共价键,故烧结困难。在制备AIN陶瓷时加入稀土氧化物Y2O3、La2O3 等作为添加剂,与AIN颗粒表面的Al2O3 反应,生成低熔点液相,使整个烧结在有液相参与下进行,最终达到致密化。这样制得的AIN陶瓷可作熔炼纯铁、铝等的优良坩锅材料及其高温结构材料。

ZrO2陶瓷

ZrO2 陶瓷具有较高的熔点,是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但由于其在1100℃左右存在单斜与四方的晶型转变,并伴有较大体积变化,故在制造时须加入稳定剂,稀土氧化物CeO2和ThO2 为常用稳定剂。就Y2O3来说,由于Y3+离子的大小与Z4+离子接近,可固溶形成稳定的立方晶相,故稀土加入ZrO2后可使ZrO2 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当Y2O3含量<2mol%时,ZrO2以单斜相存在;当Y2O3含量>8mol%时,ZrO2 以立方相存在;而当Y2O3含量在2mol%~8mol%时,ZrO2则以两相或三相共存。

当Y2O3 含量在3mol%左右时,由陶瓷中ZrO2晶粒间的相互抑制,可通过控制适当的晶粒尺寸制备全部由四方ZrO2 组成的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它具有很高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在高温结构陶瓷材料中应用广泛。

氧化锆不仅为优良的结构陶瓷材料,而且也具有优良的高温电导性能,因而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固体电解质材料。高温燃料电池一般也都采用Y2O3稳定的ZrO2 为固体电解质,其工作温度可达800~1000℃。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话说陶瓷“中介”与“炒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话说陶瓷“中介”与“炒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