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文革瓷器鉴别 > 导航 >

话说“文革”瓷收藏

话说“文革”瓷收藏

文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收藏 瓷砖墙面

2020-05-21

文革瓷器鉴别。

在门类众多的“文革”物品收藏中,“文革”瓷器是较有特色的收藏项目。“文革”瓷往往是为完成政治任务而创作的艺术品,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工工艺精良等特点。例如,1975年我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在接受上级指令研制的“主席瓷”,曾被专家们称之为“当代官窑”作品。“文革”瓷,顾名思义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复制、赝品不属此范围),它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有“文革”画面、语录或诗词、手迹等。瓷质上它分陶瓷和搪瓷,在大量的生活用品中有瓷杯、瓷盆、瓷壶、瓷板、瓷碗等,大都以毛泽东塑像、毛主席语录为多见。图中瓷碗,是笔者一位藏友宋先生所收藏,具有典型的“文革”瓷特征。这是一只“文革”前期在江苏苏北一带常见的瓷碗,高6.5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6厘米,贴花饰彩,胎质坚致,色泽白中略泛黄。此碗正面前后绘着工农兵的半身像,中间那位工人手拿一本“红宝书”,突出工人阶段领导一切的鲜明主题。左右两边书有毛主席语录“要斗私批修”,内底绘有红色五角星放光芒图案,外底书有南京出品字样。三十多年前,人们只把此类瓷碗当作日常生活用品,而今时过境迁,遂成了“文革”瓷的收藏品。由于它特殊的身份,再加此类瓷碗一度不被国内收藏者重视,故近年流散不少。图中瓷碗的目前身价,古玩市场上至少也高于商场中同等新制瓷碗的数十倍。如遇上“文革”中技艺精湛的陶瓷艺术品,升值空间更大,特别值得收藏。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文革瓷”魅力无限


“文革”,作为一个特殊的年代,已经远离我们而去。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时期的各类遗存,正悄然走进收藏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文革物品”这一大收藏门类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毛泽东像章”、“文革邮票”和《毛主席语录》之外,就是“文革瓷”了。

“文革瓷”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以其格式化的统一模式和简捷明快的装饰特点在我国两千余年的制瓷史上自成体系,独立成章,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无论是工艺用瓷、装饰用途,还是生活用瓷,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地反映“文革”各个时期的政治口号和重大事件,从而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所以,“文革瓷”的收藏,为“文革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在“文革瓷”中,影响最广泛,艺术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各种造型的毛泽东瓷像,既有全身及半身的立体圆雕,又有头像的侧面浮雕,无一不是由艺术家精心设计制作,可谓“慎之又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瓷质洁白细腻,形象生动逼真,充分表达了人们对领袖的崇敬热爱之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幸运的是:虽然历经30余载,但由于制作数量较大,且备受人们悉心呵护,至今仍不难发现它的踪迹,而且价位不高。当前正是收藏它的大好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文革物品”收藏的不断升温,“毛泽东像章”和“毛泽东瓷像”的赝品也应运而生。新制作的毛泽东瓷像工艺粗劣,形象失真,尽失“文革瓷”的艺术水准,没有收藏价值。收藏者须仔细鉴别,方可淘得真品。

“文革”瓷有一定收藏价值_陶瓷知识


由于“文革”瓷器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产于1968年至1970年间),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且潜力较大。

眼下,以“文革”为内容的藏品日渐升值,“文革”瓷更是成为收藏界的热门新宠。由于“文革”瓷器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产于1968-1970年间),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且潜力较大。一尊批走资派的“文革”人物瓷器,在深圳集邮收藏品市场报价数千元。在北京的一次国际拍卖会上,一只绘有“样板戏、知青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画面的花篮瓶,由280美元起价,最后以5000美元易主,此外,一件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的立件瓷瓶“毛泽东去安源”,也曾拍出2万元的高价。

在“文革”瓷精品中,“主席瓷”也就是专为毛泽东生产的瓷器,尤为值得藏家关注。在1996年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独家举办的瓷器精品拍卖会上,一件“水点桃花饭鼓”以66万元的价位,创造了中国当代瓷器在世界拍卖场上的最高成交价。

何谓“文革”瓷

“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生产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特征。“文革”瓷品种繁多,瓷器画面上最主要的“角色”是毛泽东主席。此外还有革命样板戏、工农兵、乒乓外交等。

其在中国2000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文革”瓷与历代瓷器存在着较大区别。其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同,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文革”瓷多为塑像和像章,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

“万寿无疆”“文革”瓷

“文革”瓷的主要产地是瓷都景德镇。在“文革”瓷品中,无论是福建德化的徽章和毛泽东像烧金工艺,还是江西景德镇的粉彩瓷,在质量上都创造了历史上的新高点,其中,瓷都景德镇出品的大量“万寿无疆”铭文粉彩瓷作品,已为一些“文革”瓷收藏家重点关注,古瓷器专家也认为是粉彩瓷器史上的高峰之作,是历来工艺极上乘的粉彩瓷。

“万寿无疆”“文革”瓷器品类极为丰富,根据用途不同,主要分为:

陈设器类:有香炉、罐等系列。圆球罐、花鼓罐、彭式罐、天字罐;折底笠式盖罐、丰圆盖双耳瓶和带内杯温酒罐等等。

饮具类:分茶具、咖啡具等类别。咖啡具一套5种,有两种规格。其中糖罐造型如同古典双耳尊,极为典雅、高贵。茶具造型繁多,如壶、杯、托盘都有近10种不同造型,十分雅致有趣。由小小钟式壶、4只玉兰杯和委角茶盘组成的小套件茶具属“迷你型”,趣味盎然。不少压手杯的盖、托、杯身三件头都有“万寿无疆”4字,意蕴绵长。

餐具类:碗类类型、规格多种多样。大小饭勺、汤匙、酒瓶、酒杯、酱醋瓶、酱醋碟、胡椒粉瓶等小件不胜枚举。有些收藏家非常喜欢盘类,如同古代、近代盘类在现代收藏者心目中都变成了陈设器一样,“万寿无疆”盘更具陈设件的风韵。蛋形盘有7种规格,最大的为长径40.8厘米,短径29.4厘米。圆形盘有平口、圆口、反口,有平盘、汤盘、鱼盘等。

其他:罕见大器如鼓凳,小件如烟灰缸、牙签筒、鸟食罐等,造型也各具特色。

精湛的工艺

“万寿无疆”“文革”瓷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釉水莹润、均匀、清朗,白中略泛翠青色,玻璃相适度,胎釉结合好;粉彩彩料精细、匀和,色泽鲜亮、明丽、活泼,烧成温度好。底色分3种:玫红、娇黄、翡翠绿。这种红料稍稍泛一些玫瑰色,使红色效果十分引人注目而又稳重。其所有粉彩料都极为细腻,浓淡相宜,涂彩又极认真、细致,花叶的涂染十分得法,加工烧成温度恰如其分,因此粉彩显得格外美。有专家说,这类粉彩料用到“文革”就没有了,现在要仿制也难过这道材料关。

现代“官窑”“主席瓷”

“文革”瓷器精品中还有一脉值得重视,那就是“主席瓷”。“主席瓷”是毛泽东专用瓷的别称。“主席瓷”是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当年为毛泽东主席用瓷而研制生产的,在1975年接受上级下达的研制任务,故也称“7501”瓷。

“主席瓷”用瓷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釉面光泽滋润,画面设计是根据毛泽东所喜欢的红色与梅花,采用了红梅与水点桃花两种样稿,并进行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工艺装饰,效果尤佳。特别是釉下彩“对花碗”,采用内外绘画的手法,而且内外花朵相对,均匀一致,颇为新颖、独特。釉上彩品种主要是餐具,有两套花样(梅花和桃花),大部分品种都配有合盖。釉下彩品种除了47头中餐具外,还有文具、烟缸、痰盂、果托、饭鼓等多种品种,是一批既美观又实用,技艺精湛的高档用瓷。

“主席瓷”由于要求高,制作成功一套需要数套数十套乃至更多的试验,那些稍有瑕疵的专用瓷,就流传到有关机构和人员手中,现在拍卖会上出现的这些专用瓷,大多都是当年流散的,只有极少数是主席用过的。这些极少数流散出来的,也大多数是一些省市专门接待毛泽东的宾馆中备用的,毛泽东也只是偶尔用之。

“主席瓷”被称为“当代官窑”,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成为有实力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珍品。在1997年湖南长沙“主席瓷”拍卖会,10来件精品单面梅花碗拍出了178万元的天价;1998年“主席瓷”被深圳一买家以1148万元的高价全部买走,这一数额超出此前80余件“主席瓷”在北京拍卖会上拍出的864.76万元的佳绩,也大大超过了200万元的底价。

“主席瓷”受到藏家追捧是有道理的。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主席用瓷”调查组调查统计,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数量并不多,不会超过300件。

“文革”瓷辨伪

由于“文革”艺术瓷收藏的迅速升温,赝品接踵而至。因此,在收藏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胎釉造型方面:赝品露胎处不是有意做旧就是老旧感缺乏,修胎不如真品自然流畅;釉面欠温润柔和,火光偏重;经氢氟酸浸泡过的有“人造蛤蜊光”现象,形制外观仍有不协调和别扭的地方。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误将李逵当李鬼,即由于货主的无知将其做旧,蒙上一层“人造蛤蜊光”,常使人怀疑它的真实身份,这就要从其他方面找依据。

2、彩料、绘事:彩料不够纯净,色彩不够纯正,色块搭配欠协调,彩光不柔和,有发涩的感觉;人物绘画形似神不似,缺少上世纪60-70年代人们特有的精神气质。

3、多收集标准器,多作真赝比较,是避免上当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的细部特征的区别道理大家都懂,但要获得切实的感受,仍需与物品零距离接触。另外,行家的指点也很重要。

文革瓷的历史印记


在那个"高举、紧跟"的极左年代,各式各样的"文革瓷"无一例外地成为最普通、最广泛的舆论宣传的载体,它以固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各大事件。从"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到8.18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从"革命大批判"到砸烂"旧世界";从标语、口号到"最高批示";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从"老三篇"到八个样板戏等等在"文革"瓷上都有所显现。一件当年烧制的瓷座屏就全文记载了"炮打司令部"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句革命口号以画面形式显现在由湖南醴陵瓷厂烧制的茶壶上。该茶壶通高15公分、品相完好,胎釉洁白、细润,采用釉上蓝彩和红彩经人工绘制而成,图案清晰,人物生动、逼真,可谓"文革"瓷难得的精品。此外,花瓶上印绘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这是一种传统与现实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制瓷工人独具匠心、大胆构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产物。而景德镇瓷厂烧制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这块瓷板,高37公分、宽26公分,通体使用红彩表示"山河一片红",衬托出用墨彩绘画的解放军和工人握手大联合的群体形象,这也恰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吻合。 赏析"文革瓷",它与历代的瓷器风格根本不同。"文革瓷"在中国两千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首先它所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其次它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艳丽色彩,且工艺用瓷、装饰瓷要远远少于生活用瓷。但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文革"瓷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规格不一、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的瓷质毛主席像章和主席像,它普遍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像这样大量地以领袖形象出现在瓷器制品上,也创下了共和国之最,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文革瓷"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是慎之又慎的。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革"时期的遗存在"收藏热"、"文革热"的推动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日在那个"高举、紧跟"的极左年代,各式各样的"文革瓷"无一例外地成为最普通、最广泛的舆论宣传的载体,它以固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各大事件。从"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到8.18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从"革命大批判"到砸烂"旧世界";从标语、口号到"最高批示";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从"老三篇"到八个样板戏等等在"文革"瓷上都有所显现。一件当年烧制的瓷座屏就全文记载了"炮打司令部"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句革命口号以画面形式显现在由湖南醴陵瓷厂烧制的茶壶上。该茶壶通高15公分、品相完好,胎釉洁白、细润,采用釉上蓝彩和红彩经人工绘制而成,图案清晰,人物生动、逼真,可谓"文革"瓷难得的精品。此外,花瓶上印绘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这是一种传统与现实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制瓷工人独具匠心、大胆构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产物。而景德镇瓷厂烧制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这块瓷板,高37公分、宽26公分,通体使用红彩表示"山河一片红",衬托出用墨彩绘画的解放军和工人握手大联合的群体形象,这也恰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吻合。 赏析"文革瓷",它与历代的瓷器风格根本不同。"文革瓷"在中国两千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首先它所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其次它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艳丽色彩,且工艺用瓷、装饰瓷要远远少于生活用瓷。但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文革"瓷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规格不一、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的瓷质毛主席像章和主席像,它普遍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像这样大量地以领袖形象出现在瓷器制品上,也创下了共和国之最,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文革瓷"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是慎之又慎的。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革"时期的遗存在"收藏热"、"文革热"的推动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日益升温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重要的它将为人们今后研究"文革史"提供有力的史料依据。

“文革瓷”毛泽东塑像现身?


昨日,厦门收藏爱好者辜先生展示了一尊景德镇白瓷制作的毛泽东塑像。这是12月4日,住在同安县城的一个朋友以8000元的价格转让给他的。

塑像通体乳白,但可能因为时间较久,许多部位带有不少黄褐色泥垢灰尘。整尊塑像重量约有20斤,高93厘米,宽30厘米,底座高21厘米,底座正面刻有“毛主席万岁”及五角星和五朵向日葵浮雕,背面则刻着“一九六七年十月”几个浮雕字样。

据福建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会长丁建南先生说,这座塑像经过他和其他收藏爱好者鉴定,初步认定其使用的材料是“文革瓷”,但还需专家进一步鉴定。如果能确定是“文革瓷”的话,那塑像的价值就可以达到8万元。

□什么叫“文革瓷”

所谓文革瓷,包括上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十年所生产的、带有当时特殊政治历史印记的瓷器。这种东西的存世量已不多,因此受到了当下古玩收藏界的青睐。这一阶段的陶瓷制作工艺和瓷器的造型与风格均有其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政治色彩浓、造型品种多、制作工艺精等特点,与历代瓷器有较大的区别。“文革瓷”多为塑像和章牌之类,而“主席用瓷”是这一阶段瓷器制作的顶峰,也可称之为该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

“文革”瓷身价陡增


特殊年代的“文革”时期,瓷器上大都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均与历代瓷器存在较大的区别。

“文革”瓷不是泛指“文革”时期所有瓷器产品,而是那些具有典型的“文革”时代色彩的瓷器。“文革”瓷生产年限很短,基本在1967至1970年间,制作工艺精良、品种造型多样,既有碗、盘、杯、壶、缸、钵、笔筒之类日用瓷,又有花瓶、瓷板、座盘、挂盘、瓷雕、像章等陈设艺术瓷。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图案多样,装饰画面的主角是毛主席,人物有革命样板戏、英雄豪杰、知青上山下乡、五七干校、赤脚医生;山水有革命圣地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和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文字有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和手迹;花鸟有红梅、喜鹊梅、松柏;瓷雕有毛主席坐、立塑像、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王杰、欧阳海塑像,革命样板戏群雕等。

二三十年前,“文革”瓷器不被人们重视,到处都可以看到,只把它当做一般日用品使用。现在,收藏“文革”瓷器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文革”瓷器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年限不长,故有特殊的收藏价值,潜力是比较大的。

新加坡的一位姓杨的大夫,已经收藏“文革”瓷器近4000件,他积极研究“文革”陶瓷史,编撰了“文革”陶瓷精品图录。其中有毛主席大力表扬的白求恩大夫、赤脚医生、针刺麻醉等,构成了杨大夫“文革”陶瓷专题中的一个小专题。

1992年10月,北京国际拍卖会上,一只绘有现代革命样板戏、知青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画面的花瓶,由280美元起价,最后以5000美元易主,1998年3月,某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底价为500元的“文革”瓷———釉上初升太阳瓷瓶,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3000元成交。日前,一件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毛主席去安源》瓷瓶拍卖成交价为2万元。

据了解,一个批走资派的“文革”人物瓷器,在深圳集邮收藏品市场的报价就达数千元。即使是一个“文革”瓷杯子,其价格也高于现在商场中同等品质的杯子数十倍。报刊上,常有爱好者出价30元至1000元,甚至更高的金额求购文革瓷。

“文革”瓷的鉴别方法,注意三点:一是“文革”瓷无繁体字;二是“文革”瓷大都用贴花,画花极少,须细心分辨;三是“文革”期间画瓷作者不会落款,有落款的一般为赝品。另外,“文革”瓷釉色用料朴素,不艳者为多。投资收藏“文革”瓷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以免走眼上当。

近代收藏三大瓷:洪宪瓷 珠山八友 文革瓷


从青白瓷到青花、粉彩——中国的瓷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器到文物器的过程。由于瓷器制造的特殊工艺,许多社会政治、文化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录,都假瓷器以广其传。近百年来,在瓷器艺术史上值得一谈的,有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特制的“洪宪瓷”、景德镇一批艺术家自己集结创出的品牌“珠山八友”和文化大革命时的“文革”瓷。

“洪宪瓷”:精工打造御窑瓷

洪宪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年号,这即意味着这款瓷器与近代中国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洪宪瓷”作为其中一个细节,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段无可替代的见征。

九五之尊的皇上要摆出一副真命天子的“谱”,当然要设计出许多桥段。袁皇帝仿清制在瓷都景德镇设御窑,委派古董商郭世五为陶瓷总监,专赴景德镇督造。具体操作的陶艺师为鄢儒珍,地点为湖北会馆。初时仅仅是想烧制一批以粉彩与珐琅彩为主的袁氏官窑精品,登基大典筹备处长皇侄袁乃宽原拟以这批瓷器献礼,由于袁世凯的总统府和登基皇帝寝殿都在中南海居仁堂,故烧制的瓷器署款“居仁堂制”(或“觯斋”)红字篆书。其实当时尚未有“洪宪瓷”之称谓。其后袁世凯八十三天皇帝梦断,而“居仁堂制”款的瓷器因时间短暂数量极少,但在制作造办处的备余瓷土却有大量积囤,瓷工们又以“洪宪年制”为款烧制了一批,时间横跨两年,与前制“居仁堂制”(觯斋)款统称为“洪宪瓷”。其后二三十年代,景德镇的民窑仿官窑更是以“洪宪年制”为标准,精美不亚于原时之器,遂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含御制、官窑、民窑仿官窑(后期)三大构成的收藏系列。据说:“洪宪瓷”的薄胎、洁白度、透明度都大大超过乾隆御瓷,时至今日,在市面上收集“洪宪瓷”是一种时尚,十分珍稀;但能再细分当时的御制“居仁堂制”、郭世五的“洪宪年制”官窑和后来的民窑仿官窑,却如凤毛麟角,构成了民国初年(约在1916年左右)瓷器收藏的一个有趣话题。

“珠山八友”:国画对绘瓷的提携

瓷器的快速发展,使瓷画的发展也获得了巨大的空间。烧瓷瓶、瓷盘、瓷碗、瓷缸、瓷版是一个工艺美术的匠作过程,而在瓷器上作画的,则是匠作群体中的艺术家。在景德镇制瓷史上,制器始终是主角,而器上作画则是配角。即使是绘瓷,热衷的也是技术问题,如胎与釉的关系、釉下彩与釉上彩、没骨技法与阴阳表现的釉色问题等等,仍然是工艺居先,对器形胎釉的重视程度极高。

从明清到”洪宪瓷”御窑停烧后,工匠制作仍可沿袭实用一脉,绘瓷师则大为失落。部分流落民间的绘瓷师依仗御制时代粉彩珐琅彩的经验,开始了自振之举。首先是成立“月圆会”,进而打出“珠山八友”的名号;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亭。其中五人为江西人,三人为安徽人,另有徐仲南、田鹤仙,也被列入“八友”之名。作为一个瓷器上的画家群体,他们的存在,对于在绘瓷上引入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正宗的风格技法流派,尤其是摆脱工匠画而走向文人画,提升绘画水平档次与景德镇绘瓷的文化含量,可谓功莫大焉!

从绘画角度看,“珠山八友”在笔墨形式上还只是二流角色;但正因为它是被画在瓷上,在技法上明显有别于宣纸上作画,且画瓷瓶瓷盘瓷板的空间意识也迥然不同于平常作画,因此“珠山八友”的作品在收藏界得到热捧——不为画家、而是为瓷画家的特殊定位,也许,贵如董其昌、王石谷,在瓷釉上、在立体环转的空间中,也未必超得过“珠山八友”在民国瓷器收藏史上的特定价值。

“文革瓷”:瓷器为政治服务

“文革瓷”又叫“主席瓷”,它基于两个事实:一,五十年代末,湖南醴陵烧制了一批毛主席专用生活瓷,如茶杯60个,杯底有“湖南醴陵”楷书款。二,江西景德镇烧制7501工程即“中南海瓷”,也是毛主席专用。7501的说法来自于1974年初湖南、山东、江西三大名瓷产地受中央委托为中南海毛主席烧制瓷器,最后景德镇被选中,1975年元月投入生产。因为特殊订制,数量不多,这两批瓷器都被称为“红色官窑”、“主席用瓷”,在今天的收藏界炙手可热。但“文革瓷”不仅仅是主席个人用瓷,当时把杯盘碗瓶筒等瓷器当作宣传品,大量绘制毛主席像和文革宣传画,以及直接仿书毛体书法语录;使瓷器图像有如大字报宣传栏,与瓷画的国画概念如“珠山八友”的美术史绘画史努力;与“洪宪瓷”的取艺术表现品相雅美相去千里,在中国几千年瓷器史上是一个闻所未闻的特例。虽然在艺术上无甚可取,但却因物以稀为贵而成收藏界的新宠。至于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几十亿枚毛泽东瓷像章与几百万尊主席瓷雕像,从广义上说也是“文革瓷”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可因其非实用器皿而有意忽之也!

话说宋元明清的瓷香炉


香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香炉主要有三大用途:一为薰衣之用,主要盛行于汉晋时期,上层贵族、官员、士大夫入朝觐见或拜谒贵族都要用一种香料薰衣,以示身份和礼貌,这种薰香之习也为平民社交所接受,成为一种礼仪之举;二为书房驱臭提神之用,古人读书必焚香,起到驱臭香溢房的作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起到提神的作用,故有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句;三为供祀神佛之用,以表敬仰崇拜之心,祈祷神灵保佑。东汉后期,随着道教的盛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自然论的出现,以及后来佛教的传入,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已成为一种文化活动,此后香炉的这种功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种祀神佛的必备之器。

随着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特别是到了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仿铜式瓷香炉纷纷问世,有鼎式香炉、鬲式香炉、奁式香炉、鱼耳香炉、三足香炉等等。元代瓷香炉基本上继承了宋代香炉的造型,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为多见。明代香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明清时期以青花香炉为主,还有红釉香炉也较常见。瓷香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今天人们收藏的一个极富文化特色的专题。笔者经过多年收藏,收藏了10多件不同历史时代的瓷香炉,其中以明清青花香炉为主,今择数件颇有代表性的香炉与同好们共赏。

话说青花瓷之起源


关于青花瓷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早在一九七五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古陶瓷专家都一致认定青花瓷由宋朝开始,但完整器仍未始见,而元代成熟,明、清时期盛行。

一九五三年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有一件条纹三足,二十余年并未定性,直到一九七七年香港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毛文奇先生提出此后经中国青花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进一步论证其为唐代巩县的产品。这件条纹三足,先后被两位专家认定为“中国唐代青花瓷”。

二零零零年,我在山东学习古陶瓷时,听老师讲最近在北京云集各路专家,对青花瓷的创始期有了相对一致的定论,即又基本确定为元朝开始烧制青花瓷。青花的起源由过去的宋代说,近年的元代说,以及又有人提议的唐代说三种。该怎样确定呢?我认为应以出土实物为依据。一九七五年在杨州遗址出土了一块唐代青花瓷片,它所处的位置是在未被扰乱的唐代文化层里。一九八三年又陆续出土发现唐代青花瓷片二十多件,其中有壁底碗残片,器型确属唐代无疑。现藏南京博物馆。唐代青花的完整器皿除了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三足之外,据说冯先铭先生曾介绍过在海外还有二件完整器皿,一件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碗。另一件是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的鱼藻纹罐。国内仅有半件完整器,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馆内的一件点彩梅朵纹花盖。概括而言,唐代青花的发现见于上述器物。

认为青花从宋代开始出现,在民国时期吴仁敬、辛安潮合著的《中国陶瓷史》就有所提及,这也是学术界曾经比较流行的一种推断。一九七五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发掘塔基时出土了十三件青花瓷残片,塔砖上模印有“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七七年)年款,残片里的青花呈褐色、蓝黑色、深蓝色。一九七零年在浙江省绍兴县拆除环翠塔时,在塔基深一米的土中出土一枚青花碗腹部残片。青花呈淡淡的青色。里外施透明的影青釉。塔基中所出土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公元一二七零年)。但从青花的呈色,透明釉的透明程度,表现出此时期的青花瓷制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上述的青花瓷器,不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品,从其制作的质量及生产的数量来看,基本表明,唐宋时期应处于启蒙时期,唐代青花是受到唐三彩器中的蓝彩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河南巩县窑所生产的唐三彩器中的蓝彩含有钴成分,胎质也较洁白,白釉精细透亮,从这些条件分析它具备了青花瓷的白胎、白釉、釉下蓝彩的特式。但胎釉的洁白度,坚硬度,通透度、蓝釉的清晰度都没有元代瓷青花的标志。元青花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功。它利用釉料配方的有机结合,使得青花发色掌握自如,特别到了晚期更登峰极造。蓝白两色相间,深浅浓艳,阴阳翠淡,呈色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素雅大方,赏心悦目,并将宋元时期水墨画派风格呈现在青花瓷器皿上。如一九五零出土于江苏省,江宁将军山明沐英墓的青花人物故事梅瓶,纹饰繁褥,由肩到底足分五层,腹部的主题纹饰画“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情节。萧何催马扬鞭,韩己至江边,附近有渔翁驾小舟。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这件梅瓶是元代青花典型标准器皿,它的青花呈色就有宋元时期水墨画的风格特式。如此技艺高超的青花制作,怎会是青花的创作阶段呢?

据上述情况,我本人以青花创始于唐代,但胎釉质,火效呈色还不理想,并没有大量烧制,还未发现生产窑址,宋代青花还未掌握釉下彩发色的技术和火效。因此宋青花呈色不稳定,蓝中呈褐色,灰色甚至灰黑色,由于呈色效果不理想而无大量生产,所以也没有发现和平窑址。而元代青花则不同于以上两朝,在江西景德镇创立了生产基地,以它的雄风独树一帜,力挫群雄。它的高深技艺表现的多姿多彩。打破长期以来以青釉为主,单色釉为附的僵硬局面。蓝白分明的釉下彩,有永不脱色的优点,深受世人广泛欢迎,从侧面也可以讲,元青的成就成为宋代五大明窑衰退的原因之一。概括来讲青花发展的全过程是始于唐代,兴于元代,盛于明、清,沿续至今,在陶瓷工艺上仍占有主导地位,有“国瓷”之称的青花瓷器久盛不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话说“文革”瓷收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话说“文革”瓷收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文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