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

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笔筒

2020-05-21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这是一件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笔筒通体彩绘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众诗友“春夜宴桃李园”的故事。

作品中,庭堂上6位诗人席地而坐,饮酒赋诗,一位诗人倚栏凝望。园中长方石案上3人伏案观诗,3人或吟咏,或凝思,旁有热壶、捧酒坛、扇炉3个童子。器物的瓷质细洁、白润,色彩艳美,人物神态各异,绘画以传统长卷的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底上写有“大清雍正年制”6个楷书款,这是一件清代雍正年景德镇官窑中极为精致的佳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烧的一个陶瓷装饰品种,它出现于康熙晚期。到了雍正朝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以后景德镇窑的主流产品。粉彩是一种釉上彩工艺,绘制前先要挑选烧造质量极高的白瓷,彩绘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然后作画,使图案色彩不透明而又具有粉质感。加彩后入低温(700至800摄氏度)彩炉焙烤而成。烧成的制品色泽柔和淡雅又富于立体感。

雍正一朝虽然为时仅13年,但由于雍正皇帝对瓷器十分喜爱,他经常直接干预制作,甚至对瓷器的造型、釉色、纹样以及高矮尺寸都要详细过问,使瓷器在宫中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当时制作的产品不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同时也是精美绝伦的陈设器。此外,雍正帝还常将瓷器赏赐王公、大臣。如《清史档案、雍正记事杂志》中云:雍正八年(1732年)“备赏蒙古王公祭红高足碗,备赏蒙古王公祭青高足碗,备赏蒙古王公黄色高足碗,备赏蒙古王公白色高足碗”。雍正时期的器物不仅胎体洁白无疵,制作精益求精,而且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甚至达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境地。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雍正粉彩八仙纹镂空笔筒


匠人之心,寄乎于手。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起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所以,拥有匠人精神的人终究是少数,通常被称为怪人,这可能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过于关注某一件事物就会忽略其它事情,如人情世故、物质追求……等等。

古代瓷器烧制的工匠同样执着,因为他们从最简单的工作中发现了意义,发现了美!每一件官窑瓷器都被赋予了工匠精神,从做工、胎土、器型、绘画、风格每种工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然而所呈现的瓷器都堪称经典,流芳百世。

此器瓷质细滑,洁白晶莹,倘口修腰,口沿及腰部作二圈如意形缕空,饰以卍字,卍字在梵语为「吉祥海云相」,寓「长久不断」之意。筒身绘八仙法器间以红蝠,胫则绘海水江崖。此纹样多用于龙袍、官服下摆,后亦移用于瓷器。

雍正 粉彩八仙纹镂空笔筒

口径:20cm

高:14cm

足径:18cm

清宫雍正粉彩瓷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引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最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和进步,并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朝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页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通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谷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清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方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蝙蝠、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传世的清代雍正粉彩瓷器,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很多,为了便于人们更系统地了解雍正粉彩瓷物时代特征,现从中挑选出八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和赏析。

1、雍正粉彩仕女盘 高2.6,口径17.1,足径13.4厘米。盘口微直,斜壁,折底,圈足。盘内以粉彩为饰。绘有一秀丽的女子和一童子围缸身观鱼,后长案上摆有盆景,花觚。周围还绘有罐、洞石等物。所绘女子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实技法,身材修长,眉目清秀,神态生动,体现了当时崇高纤弱女子的风气。

2、雍正粉彩西厢人物大盘 高6,口径37,足径22厘米。盘制作规整,胎体较轻,胎质细腻,胎壁薄厚均匀。以粉彩为饰。口沿锦地六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盘心主题图案绘一男女似在话别,身后有一侍女双手端一酒壶,身前有一童子执鞭牵马,一老者扶车等候。空间衬以山石,花卉,树木,画面明朗大方,人物构图巧妙,服装绮丽,神态逼真。通体以绿色为主,红、黄、蓝、紫、黑、金色点缀,色调鲜艳,是雍正粉彩的早期佳作。

3、雍正粉彩花蝶纹碗 高6.8,口径13.5,足径4.7厘米。造型圆润,古朴。足内青花楷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腹部绘有五组圆形团蝶在花中翩翩起舞。每一组蝴蝶上所施的色彩都不相同,彩绘鲜艳。此碗画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绘画变板滞为生动,且趋于写实,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此碗在民国时有仿造,造型相同,但在色彩上远不如雍正的作品柔和自然。

4、雍正粉彩皮球花碗 高5.8,口径15.3,足径5.8厘米。造型轻盈秀丽,制瓷工艺讲究,釉面洁白润泽,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皮球花27朵,花上施红、黄、绿、蓝、紫、黑等色,采用工笔画的技法,绘画细腻,色彩搭配和谐,画意清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皮球花又称团花,雍正粉彩瓷器中大量使用,组合形式多样,也有团龙,团凤,团蝶,团菊等不同题材的团花图案。

5、雍正粉彩福寿人物茶壶 高14.2,口径7.1,足径8.1厘米。提梁形柄,弯流,盖无钮内凹。此壶做工精致,形体饱满。通体以粉彩为饰。盖面绘有三寿桃,桃施黄彩,桃尖点以粉红彩,叶施绿彩。壶腹两面纹饰,一面绘一男子手持一寿桃;另一面绘一老者伫立,老者左手持灵芝,右手持杖,空间绘洞石花卉和红蝠纹。颜色浓淡清晰,人物神态自若,色彩丰富,画意吉祥,雅俗共赏。

雍正茶壶善于随形变换,装饰上除了粉彩外,还有五彩,斗彩,珐琅彩和颜色釉等品种。

6、雍正粉彩花蝶瓶 高37.6,口径4.1,足径11.6厘米。造型高大优美,线条流畅自然,工艺水平高。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折枝桃花一株,桃花栩栩如生,画面采用写实手法,吸引了工笔花卉的技艺,绘工精致,纹饰纤细,布局协调清晰。彩色富丽,突出了粉彩特征,桃花用粉白色渲染,绿色为叶,黑色为茎,赭黄色为杆,蝴蝶点红、黑彩。整体突出粉红色。此瓶纹饰与器型结合的非常完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7、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高27.5,口径6.3,足径8.6厘米。造型既舒展,又秀美典雅,形体比例适度,线条柔和,曲直有致。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满绘折枝牡丹花,牡丹花上施多种色料,花色真实逼真,光泽柔和,花瓣层次分明,牡丹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描画得精工细腻。整体纹饰具有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是雍正粉彩的代表作品。

8、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 高50.6,口径11.9,足径17.7厘米。直口,圆腹,圈足。足内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欲称“天球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有桃树一株,枝上结有硕大的蟠桃八个,桃树旁绘一株月季花陪衬。蟠桃用红彩渲染,树叶上施绿彩。此瓶构图新颖别致,如同一幅没骨花卉画,画境吉祥优美,是一件典型的宫廷陈设瓷。

雍正朝桃纹一般常见绘八枚蟠桃,乾隆朝绘九枚,故有“雍八,乾九”之说。

上述几件藏品反映出雍正粉彩从康熙粉彩朴实自然特色发展成追求宫廷艺术装饰感的特色。其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雍正粉彩瓷器


雍正粉彩瓷器在中国制瓷历史上有着光辉的闪耀,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雍正粉彩瓷器的艺术特征鲜明:笔意俊秀、胎细釉润、格调清雅、色彩明艳。雍正粉彩瓷器的这些艺术特征深深的迷着古玩收藏爱好者,不惜重金收罗精品雍正粉彩瓷器。

由于色料和彩绘工艺的变化,雍正粉彩瓷器不同于现代粉彩。但是,现代研究古陶瓷的部分重要著作对雍正粉彩瓷器的工艺特征记述颇值得商榷。另外雍正粉彩瓷器花卉的形态相似中国画的“没骨花”,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当代论瓷者大多引以为据,著述传播,影响深远

一、雍正粉彩瓷器的彩绘工艺与艺术风格

1、现代几部重要著作记述的雍正粉彩瓷器工艺。《中国陶瓷史》“清代的陶瓷”章云:“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是由于在彩绘画面的某些部分采用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粉彩的彩绘步骤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出图案的轮廓,然后在其内填上一层玻璃白,彩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编撰者专论《景德镇彩绘瓷器》云:“粉彩的特点是,在彩绘画面中的人物衣服或花朵等某些部位时,运用一种含有‘砷’元素的‘玻璃白’,以求达到有不透明的感觉。其彩绘的步骤是,在图案画面的某些特定部位上,先以玻璃白打底,由于它不透明,因此要空出所画的笔痕,等干以后再将所需的色料用乳香油或清水调匀,在画上渲染”(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以上两书论述的关键词:雍正粉彩瓷器、画面某些部位、“玻璃白”打底、用色料在画上洗染、突出阴阳、浓淡的立体感。我们现根据史料记载和现代粉彩的彩绘工艺,对照雍正粉彩瓷器的直观特征,讨论这些相关的问题。

2、雍正粉彩瓷器的色料和彩绘工艺。关于“名称”。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陶冶图说》和雍正、乾隆年间佚名《南窑笔记》都无粉彩而有洋彩之名。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朝有关瓷器的档案中有“洋彩百鹿双耳尊”,它足传世粉彩名瓷。因此,雍正粉彩瓷器就是以上史料中的洋彩。

雍正粉彩瓷器的色料。《南窑笔记》“彩色”条:“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俱人言硝粉(应是俱‘信石、硝粉’)、石末、硼砂各项炼就,其鲜明娇艳迥异常色。使名手仿绘古人,可供洗染、点缀之妙。”信石即砒霜,因产地信州(今江西上饶县一带)得名。含有非金属元素砷。用含有砷元素的信石、硝粉等物质配方掺拌炼制而成的洋绿、洋黄、洋白等色,可供洋彩彩绘时洗染点缀之用,达到色彩鲜艳的艺术效果。

“玻璃白”是现代粉彩中的一种白色粉料。清代陶瓷史料有“洋白”,没有“玻璃白”的名称。目前发现最早记录“玻璃白”的是1936年刊行的吴人敬《绘瓷学》。“玻白(即玻璃白),以青铅、牙硝、信石、石英等加玻璃少许制成。”当代的配方是:铅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玻璃粉、铅粉等。可见“玻璃白”中含有铅,洋白不含铅而含硼。“玻璃白”与“洋白”的成分有所不同,并不是更名后的“洋白”。现代科研成果表明,雍正粉彩瓷器与康熙珐琅彩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含砷,胭脂红都用金红,黄色着色剂都是氧化锑,珐琅彩含有硼(张福康、张志刚《我国古代釉上彩的研究》)。也印证了《南窑笔记》、《陶冶图说》的“俱信石、硝粉”、“颜料与珐琅色同”云云。

现代粉彩的色料分画料和填料两大类:画料主要是珠明料,如同中国画中的墨。用于勾勒景物轮廓,表现明暗、层次,如皴染山石的阴阳、凹凸。矾红,用来描绘人物脸部、手脚,勾勒红花瓣、红蝙蝠、灵芝,也用于直接洗染红花朵。填色分为洗染和平填两种。纯净色纯而不透明,用于洗染,如胭脂红。透明色用于平填,如粉大绿、赭石等。

《陶成纪事碑记》中列举仿古创新产品57种,其中有“一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西洋珐琅画法”是指有别于传统金属胎画珐琅的瓷胎画珐琅的彩绘技法。“无不精细入神”是瓷胎画珐琅的艺术风格。《陶冶图说•圆琢洋彩》云:“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粉彩的彩绘工艺分为描绘(画)和填色(填)两步骤。描绘是根据装饰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粉本,画工笔画(现代有写意)或图案。画完后填色。《陶冶图说•圆琢洋彩》又云:“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榻抹,而清水之色便于堆填也。”粉彩的各种色料性质不同,彩绘的景物不同,艺术要求不同,而用不同的液体调色。

一用芸香油调色便于渲染。主要用于胶体状的胭脂红彩绘。在画面的轮廓线内,平而匀地填一层洋白色。再将胭脂红填在画面的深色部位,用洗染笔蘸油将色料洗染开来,末端红料渐淡直至消失,露出白底色,达到由深到浅、过渡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雍正粉彩瓷器牡丹蜜蜂图碗。也有在洋白色料上用洋黄色洗染或纯用洋白色的,如雍正粉彩瓷器牡丹图瓶。还有用胭脂红与洋绿在同一景物的两处分别洗染,中间有洋白底色过渡。洋白色料中所含的砷有乳浊作用,经750℃烤烧后产生粉润感,烘托胭脂红更为凝厚而柔和。

一用胶水调色便于搨抹。主要用于矾红彩绘。用笔将桃胶调成的矾红料直接在瓷胎上洗染彩绘。所谓“榻抹”,是指把彩笔笔锋压扁,将矾红料由浓至淡逐渐抹开来。此法操作较为简便,易表现光洁但难于晶亮。康熙五彩中常用于画花,在雍正粉彩瓷器中配合胭脂红画花有争妍斗艳的美感一用清水调色便于堆填。用于平填叶片、山石等较大块面的景物。“堆”字形象地描述出粉彩的填色工艺。

第一种借鉴了珐琅彩彩绘工艺。它是在画面需要选用胭脂红、黄色等色料在白色上进行洗染,以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时而采用的。后来,发展到用“玻璃白”填底色,粉彩“净色”(包括胭脂红、黄色)洗染的工艺。但也有很多山水画以及花鸟、人物画不选用“净色”着色,也就不要“玻璃白”填底色。笔者认为,运用粉彩色料和工艺表现中国画艺术特色和装饰性图案的彩绘都属粉彩。如著名的乾隆粉彩百鹿尊。

雍正粉彩瓷器还有一种彩绘工艺独特的所谓“没骨”花卉,旧时俗称“雍正彩”。如粉彩折枝花卉图碗,底款为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书写工谨,为典型官窑款。画面上的花瓣与叶片都无轮廓线,每瓣花瓣之间留有极细的空隙,胭脂红色彩颇凝厚,叶片平填大绿或水绿色,花瓣、叶片明暗变化不大。相同工艺和风格的还有粉彩牡丹海棠图碗。

这类作品是在器物上定好图稿后,用植物性颜色代替珠明料勾勒花叶轮廓,在轮廓线内填绘彩料(一般都选用胭脂红稍掺洋白,不覆盖轮廓线),烤烧后,色料凝固在瓷胎上,而轮廓线挥发不见痕迹。画面好像是不用勾勒,全用色料绘成的“没骨花”。

3、雍正粉彩瓷器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第一,用笔俊秀多变,仿雍正珐琅彩的艺术特色。雍正粉彩瓷器改变了景德镇瓷器传统五彩用笔古拙、画笔料色浓重、平填色块的画风。用笔有轻重徐疾之别,线条或流畅飘逸,或顿挫起伏,表现出各种景物的不同特征。画牡丹,用刚劲的笔法画木本枝干,粗糙皱皮质感。用流利柔和的线条勾勒花瓣,表现花朵舒展、翻转、顾盼的姿态。第二,笔法精妙入微。如粉彩团花蝶图碗,高7厘米,口径14.6厘米,碗外壁绘五组团花蝶图。每组图绘在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中,彩蝶双翅的花纹、触须,精细逼真,填色也细腻、匀净,达到柔和婉丽的效果。第三,设色明艳丰富。画牡丹花选用胭脂红、矾红、洋黄、洋白、洋绿等色,经洗染产生各种色相、色调,描绘了魏紫、姚黄、崑山夜光等名贵品种,或富丽、或清雅,极尽牡丹之色、光、态、韵。严谨的彩绘工艺程序、娴熟的彩绘技巧,配合生动的绘画笔意和丰富的色料,将装饰性(景德镇俗称“采”或“做工”)与绘画性融汇在一起,形成雍正粉彩瓷器秀雅柔丽的彩绘风格。

综上所述,雍正粉彩瓷器的特征是:多种色料含砷(乳浊剂),经烤烧产生粉润柔和感,借鉴了珐琅彩瓷彩绘技法并摹拟其艺术风格,是格调高雅的瓷画工艺品。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雍正粉彩瓷器的陶瓷装饰性和工艺特征,彰显其绘画性的艺术效果,把雍正粉彩瓷器花卉与“没骨花”绘画等同视之。

二、恽寿平的“没骨花”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宋时已十分繁荣。有西蜀黄筌的工笔重彩,南唐徐熙的“落墨花”,形成“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独特风格。后来徐崇嗣改良“落墨花”画法而有“没骨花”法。清初画家恽寿平承古法创新“没骨花”法,在当时艺坛绽放奇葩。

三、雍正粉彩瓷器与恽寿平“没骨花”的本质区别

1、艺术意匠的区别。雍正粉彩瓷器花卉仿同时代珐琅彩瓷的艺术风格,后者出于造办处如意馆供奉画师之手,与院体绘画画风一致。院体画且以精于“刻画”为能事,瓷画亦步其后尘。据雍正时期清官造办处史料,官窑烧制的品种器形、画样、色彩等皇帝都细致地过问,经制样呈览而制作。甚至有传旨:“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朱家沼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紫禁城出版社)。在皇帝威严下,官窑工谨、细腻的艺术氛围中,画师只是谨小慎微地依样制作。恽寿平胸次坦荡清朗,综合文艺修养如汨汩清泉从心灵涌出,流注毫端,气韵天成,风标绝尘。

2、彩绘工艺性与绘画写意性的区别。粉彩彩绘工艺性强,必须依附于材质的性质和特点。瓷胎釉面光洁润滑,不吸油不吸水。油调色料粘性大,含油少滞笔,难以彩画,含油多色料又随油份在瓷胎上化开。只有适量含油料色才能进行彩画,前文所述粉彩用笔多变、生动,其实都是经验丰富的匠师细心“做”将出来。胶水调色动辄留下笔触所带色料痕迹,有零碎、邋遢的缺陷,每用笔用料都要细心关注。清水调色之料呈泥浆状,所谓平涂、填匀块面,无绘画写生之情趣。以上三种调色填绘都是以工艺制作的方法,力图达到中国画工笔画精致细腻的艺术效果,难以抒发性灵。“南田氏得徐家心印(即徐崇嗣没骨法精神),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其渲染点缀,有蓄笔,有逸笔,故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矣”(《山静居画论》)。恽派没骨花有高逸士气。

综上所述,雍正粉彩瓷器上花卉所表达的艺术特征与雍正时期的珐琅彩非常近似。中国瓷器是世界文化中的灿烂明珠,雍正粉彩瓷器又是这些灿烂明珠中耀眼的一个,我们先人留给我们太多美好的物品。

雍正粉彩具收藏价值


清三代的粉彩瓷因做工细腻、色彩丰富,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越来越受收藏者认可,并在收藏界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今年6月15日,在广州市艺术品拍卖公司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上,一对雍正年间的粉彩描金引福祝寿图将军罐拍出了290万元的高价。行内人士分析,在今后的几年内,粉彩瓷的价格还将稳步攀升。

“东方艺术珍宝”价位居高不下

2003年12月,香港著名实业家张永珍女士在苏富比拍卖会(从国外征集回香港拍卖)上以4150万港元竞得一只清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橄榄瓶,后为使该宝瓶得到更好的保护,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珍藏。据了解,4150万港元是目前粉彩瓷器的最高成交价格,同时创下了清瓷拍卖的世界纪录,此件天价粉彩瓷器从国外回归祖国,引起了世人对清粉彩瓷收藏的极大兴趣。

由于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粉彩瓷做工细腻、粉润柔和、色彩丰富,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其价位一直居高不下。在今年6月15日的广州市艺拍春季拍卖会上,一对雍正年间的粉彩描金引福祝寿图将军罐拍出了290万元的高价,创造了该公司成立11年来瓷器拍卖的最高记录。

以“雍正粉彩”最具收藏价值

据了解,粉彩瓷与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并称“清代四大名瓷”,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时期,当时经济繁荣,景德镇制瓷手工业得以发展,工艺不断创新,人们对制瓷工艺越来越讲究文化底蕴和艺术情趣,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资讯论坛)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作釉色,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据广州市文物总店有关负责人介绍,粉彩瓷鼎盛于清雍正时期,至清乾隆开始衰落。雍正对瓷器制作的要求甚高,且对粉彩情有独钟,因此,当时的工匠对粉彩的造形、色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从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辉煌。

粉彩瓷价格将稳步攀升

粉彩瓷的花纹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鲜艳,有深有浅,可厚可薄,打破了过往瓷器色彩单调的局面。其多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如福禄寿、松鹤、桃、八仙等,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皆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线条工细流畅,形象生动。如今,粉彩瓷越来越受收藏者欢迎,在收藏界享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的美誉。

据业内专家预测,今后几年,粉彩瓷的价格还将稳步攀升,其精品之作,更是升值空间无可限量。专家称,收藏粉彩瓷器,最好能收集到器型完整、造形独特、画工精细者,这类粉彩瓷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并提醒市民,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各个时期的新仿品和老胎新作粉彩画的粉彩器,选购时应细心鉴别。

粉彩残瓶也盛春


我收藏有两件清代宣统年间御制粉彩玉壶春瓶残件,口沿缺损,以下部分均完整无损。

第一件为粉彩花蝶纹玉壶春瓶,原本应为侈口、束颈、鼓腹,圈足稍微外撇。瓶残高24厘米(应为29厘米至30厘米),足径12厘米,口径无法测量(应为8.7厘米)。瓶体成型技术较好,胎薄质细,胎体洁白,釉色滋润匀净,有少许波浪纹。颈部器内有上下接口的痕迹。瓶体绘牡丹、玉兰、海棠花卉及蝴蝶两对,颜色艳丽富有层次,线条穿插流畅利落。花朵以涂地法绘制,花瓣有阴阳向背及浓淡深浅的变化。花叶以渗入法绘成,有反侧之光。底足规整圆润,器底正中有两行竖式红色楷书款:“大清宣统年制”6字,字体工整清秀,笔画精到,一丝不苟,为清代流行的“馆阁体”。

此类器物见收入图录的有两件: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为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人认为,这是宣统在位3年中生产的质量精良的瓷器之一。这件玉壶春瓶残器与两大博物院珍藏的同类器物无论是器型、图案、款识都一模一样。

第二件为粉彩花卉纹玉壶春瓶,造型与大小几乎与上器完全一致。其残高为28厘米,足径12厘米。器物造型严谨规整,胎体坚致轻薄,釉色洁白匀净,通体绘菊花、腊梅、山茶等花卉,花朵或怒放或含苞,花枝横斜穿插其中,错落有致,色彩艳丽,构图繁而不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器底正中也有两行竖式6字红色楷书款:“大清宣统年制”。字体与上器稍有不同,笔法更加规整,字体也更加清秀,可谓排列有致,圆润有力。

上述两件玉壶春瓶款识经与关宝琮主编的《历代陶瓷款识》和熊寥、熊微编著的《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上的宣统红色楷书款相对照,均有宣统款之工整与神韵,应是真款无疑。

玉壶春瓶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人们多把此种瓶的创烧年代定在北宋。其特征是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它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宋代以后瓷器中颇具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有资料表明,其时代越晚,则颈越细、腹越大。据《古今瓷器源流考》载:“玉壶春瓶,雅制也。天青、积红者尤居多数。此式大半官窑,甚少客货,而官窑又半纯色釉也。”这说明其时代越晚,则青花、粉彩釉器越多,取其腹大利于彩绘也利于鉴赏。据考,玉壶春瓶高不足35厘米,超过者是为大器,存世更加稀少。

清代宣统皇帝仅在位3年,官窑确曾烧造过瓷器,其中宣统二年专为东西陵烧制过一批白瓷器物,但传世品不多,其器物多为日常生活用具和陈设瓷,其总体质量要高于光绪朝,器物胎质洁白纯净,细密莹润,烧造质量好,瓷化程度高,与现代瓷十分接近。加上胎釉结合紧密,制作精良,色彩鲜亮,绘工细腻,曾留下过短暂的辉煌。

宣统官窑瓷烧制不多,传世品也少,以致于不少地方博物馆都少有收藏。就目前情况而言,宣统一朝瓷器,仿制的也很少见,尤其是瓶类陈列品。

清代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美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雍正粉彩瓷的收藏价值


雍正粉彩瓷的收藏价值

2003年12月,香港闻名实业家张永珍女士在苏富比拍卖会(从国外搜集回香港拍卖)上以4150万港元竞得一只清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橄榄瓶,后为使该宝瓶得到更好的保护,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保藏。

“雍正粉彩”收藏价值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康熙晚期受珐琅彩瓷影响和启发而出现的釉上彩瓷新品种,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雍正粉彩瓷的市场行情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粉彩瓷有多件成交价格超过千万元。

粉彩瓷之所以为藏家青睐,主要凭借其独有的“玻璃白”。所谓“玻璃白”是指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其制作工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绘画渲染,再次入窑烘烧而成。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让所绘人物、花鸟、山水等画面粉润柔和、生动逼真、带有立体感较强的国画风格。

雍正粉彩拍卖成交价格

清雍正粉彩松鹿纹摇铃尊4800-4800万5290万2012/12/28

清雍正柠檬黄地粉彩浮600-800万2272万2007/4/8

清雍正粉彩过枝「秋葵蜻800-1200万2194万2011/4/7

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贵盌700-1000万2194万2010/5/31

清雍正粉彩灵芝「寒山500-700万1656.75万2007/10/9

清雍正粉彩描金绿地堆1500-1500万1650万2008/10/26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800-1000万1634万2010/5/31

清雍正粉彩花卉纹六棱盌咨询价1518.38万2004/4/26

清雍正粉彩福寿纹碗800-1200万1495万2011/11/17

雍正粉彩瓷制作工艺成熟,风格典雅秀丽,备受人们推崇,历来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升值空间很大。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早在2010年以前,艺术市场还没有今天这么繁荣之际,雍正粉彩瓷器就是市场上最吸睛的宝物,可见雍正粉彩瓷器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最爱!

雍正粉彩瓷器鉴定技巧:

现代仿制的雍正粉彩盘、碗在市场上比较多见,其特点是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近乎粉白光亮,也有亮青者,有的纹饰绘画精细,器底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款。整体看具有一定的雍正官窑粉彩风格,但仔细观察仿制水平还不能真正达标,而且纹饰过于精细,反映出现代绘画的气息,缺乏2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仿制品的青花款字体乍看与传世品一样,但仔细观察则笔划无力、松散,尤其是青花色调不沉着。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仿制者为了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也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器物上作旧。作旧的方法不一,有的用磨大理石的极细的砂纸打磨,也有的用某种酸将器物腐蚀后再用皮带磨。另外传世品有“蛤蜊光”,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于长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但是这样制作出的“蛤蜊光”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样。另外,新仿制的雍正粉彩器也有色彩较厚的,这类器物多数彩面上无光泽,给人以很旧的感觉。仔细观察,彩面是经过打磨的,打磨后还在纹饰线的周围淡淡地涂些黑灰色的东西,模仿出经年使用的痕迹。这些都是收藏者应该注意的。

粉彩瓷的花纹立体感强,颜色丰厚艳丽,有深有浅,可厚可薄,打破了过往瓷器颜色单调的局势。其多以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如福禄寿、松鹤、桃、八仙等,山水景象、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皆可入画,极富画中有诗,融汇我国写意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线条工巧流畅,形象生动。现在,粉彩瓷越来越受保藏者期待,在保藏界享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的美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粉彩春夜宴桃李园笔筒》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