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雕瓷仿生:精品难求

雕瓷仿生:精品难求

瓷砖墙面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全瓷瓷砖

2020-05-21

瓷砖墙面。

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代的黄灵岫雕瓷砚山(图1),估价50万至8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01.2万元。此作施铁褐色釉,釉色和造型皆仿天然灵璧石,惟妙惟肖。器表嶙峋,满布皴褶、纹路与凹坑,砚山高绝,兀立峥嵘,石势纵恣,又有险峻幽壑、贯通透洞穿凿于其中,于方寸之间收摄大化山水,意境高超,可谓巧夺天工矣。

雕瓷精品力作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出现必然受到藏家的激烈追捧。从目前拍卖市场的行情来看,最高价是在2001年诞生的。当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一件清乾隆雕瓷仿漆万花天球瓶(图2),成交价达到了1084.275万港元。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天价了。它的珍贵之处在于高浮雕装饰富丽堂皇,工艺要求极高。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花瓣和叶片边缘处均纤薄如纸。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瓷胎太湿不易成型,太干不易雕刻,时间要求极其苛刻,只有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技师才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操作。在烧造过程中,由于高浮雕使得胎体薄厚不均,极易出现窑裂现象,故在众多雕瓷作品中,很难找到一件十分完美的作品。这种烧造缺陷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常见的清代雕瓷工艺多为小件。在如此大器上采用高浮雕装饰,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器物雕工近乎完美,足见技师的高超工艺,可谓乾隆朝雕瓷技术成熟时期难得的佳作。在瓷器的制式上,人们常说“大器难成”,这是因为在成型和烧造过程中,大型器由于自身和人为因素,都极有可能被损坏,成功率很低。而如此大件的高浮雕大罐的烧制更是难上加难。整件器物通身红釉,釉色纯正饱满,发色自然天成,达到了与漆器色相统一的色调,可见当时工艺之精妙。WWW.tAoCi52.cOM

清代,雕瓷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诞生了许多名家,像陈国治便汲取了前人的雕塑精华,将文人的艺术精神融入创作之中,有别于普通工匠的雕瓷。在2012年的拍卖会上,一件陈国治作黄釉雕瓷山水人物大笔筒,成交价达到了69万元。笔筒作竹尊式,竹节横膜为底,厚壁宽足,口、足阴刻钉点,缀饰竹理。外壁深浮雕山水人物,内外满施黄色釉。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篇》的诗境。画面中,山势悠远诡谲,峰峦起伏莫测,有古松攀萝、垂柳摇曳、棕榈挺劲。间设荆篱老屋,仅设一桌二椅,篱外卧牛吠犬,老者杖藜携幼,船夫撑篙来访。一幅世外桃源的动人景致,正是陶渊明辞官退隐、构筑南山、安贫乐道的最佳写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郎窑红|青花易得 郎红难求


青花易得 郎红难求。

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

因其于十八世纪始

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

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

郎窑红的美 ,是明眼可观的,澄澈如镜,盈润如玉

赤红如血,清若琉璃,称 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

像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亮泽,得以流传的郎红均是稀世之珍。

殷妍血色染清池,淡如朝霞欲上时。

乾隆尤其痴迷那一抹殷红艳丽深沉的郎窑红,还特地题了一首诗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尽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 谁知皇祜德尤崇

--乾隆御题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

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

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

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

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

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

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

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

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

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

惟有郎窑红才能出来这种效果 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

碧幕霞绡一缕红

红紫一齐开了

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郎窑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

在1300摄氏度以上高温还原焰中烧成

深者殷红, 浓者墨黑,重者暗褐 ,浅者粉红

在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

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

郎红入窑千件均为孤品,故民间有云,家有郎红 吃穿不愁。

南宋官窑:一器难求的天价珍品


宋代官窑瓷器最早是在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窑场中烧造的瓷器。作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

传世极少为世所珍

对于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顾文荐在《负睻杂录》中曾提到“宣政间(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北宋大观年间,官窑瓷器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瓷器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

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叶寘《垣斋笔衡》:“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

北宋覆灭后,宋高宗赵构南渡,定都杭州。由于逃避战乱,很多北宋汝窑、官窑等北方窑口的工匠南迁,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亦随匠师转移到南方的修内司窑、郊坛下窑及其他窑口,而官窑瓷器也随之在南方开始进行烧制。当时为了区分,人们将北宋官窑称为“旧官”,南宋官窑称为“新官”。

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发现,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包括碗、盏、盘、洗等20类、53型器物,使人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南宋官窑瓷器。其中一件在制作陶器过程中所使用的“荡箍”令人振奋,上面清晰地写有“修内司官窑置庚子年”的字样。由此可以断定,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就是以前的南宋修内司官窑。

色取粉青为上

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釉色时说:“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明人高濂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南宋官窑青瓷釉色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我们也能从中一窥南宋官窑瓷器的特色。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厚釉薄胎”之说法。

纹取冰裂鳝血为上

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格古要论》:“……有蟹爪纹,紫口铁足”,《遵生安笺》:“……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由此可见,南宋官窑器冰裂鳝血纹为绝佳之作。

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多为陈设器

南宋官窑器为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规范,不可越规,同时因宋人的审美追求,精致隽永的特色在南宋官窑瓷器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南宋官窑的造型丰富,以陈设用瓷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如尊、壶、琮、炉、瓶、碗、碟、洗等。器型多仿自商周、秦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官窑瓷器以小型器为多见,体积不大。但是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漠视。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是在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这些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价值连城一件难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大部分南宋官窑瓷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或海外博物馆,算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市场上流通极少。而现在能够确认“宋官”的完整器物,也是凤毛麟角,极其珍罕。

由于传世极少,南宋官窑瓷器历来深受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2015年,中国嘉德(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明或更早官釉贯耳尊以1,012,000港元的价格成交。据悉,北京中拍国际2016年春季拍卖会即将上拍两件海外回流的官窑瓷器精品,均为南宋官窑典型作品,引人瞩目。

清代仿生瓷到底仿的是什么


清朝的瓷器制作工艺是我国制瓷业的最高峰,也是封建社会最后的风云时期,尤其是清康熙至乾隆阶段,堪称空前绝后。清代的瓷器制作,一方面讲究复古,大肆仿制宋元官窑瓷器,延续高古器物遗风;另一方面又追求创新,不论是器物形制、色釉还是质感成就,均有很大突破。正是因为这种上承古意、下启新秀的工艺理念,清代的制瓷业,还将一种“跳脱”的瓷器艺术带向了顶峰。这种瓷器艺术,就是仿生瓷的烧造。仿生瓷,即仿造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体而烧制的瓷器。仿生瓷的出现早在远古的陶器制作上就已经有所体现,宋代瓷器中也不乏仿生瓷的佳作,只是实物非常少见。而清代,尤其是乾隆一朝,仿生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清代仿生瓷的题材非常广泛,从人物、动物到植物、各类器皿乃至工具、景致等等不一而足。清代仿生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造型仿生瓷,另一种是装饰仿生瓷。造型仿生瓷,即着重于仿制对象的外在体征,比如将笔洗做成鱼形等,均追求这些所仿之形的逼真;装饰仿生瓷则是以对象的材质和纹样肌理为准,最常见的就是以各色釉仿不同的木纹、漆器纹等。

清代的仿生瓷追求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尤其是乾隆时期,更被《古铜瓷器考》赞誉称“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可见当时仿生瓷的工艺水平之高。乾隆时期仿生瓷的成功,与当时御窑厂督造官唐英是分不开的,甚至因此产生“唐窑”一说。唐英本人是“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的制瓷高手,由他督窑,御窑厂的仿生瓷首先在技术指导上有了保障。同时,乾隆皇帝本人对瓷器也甚是宠爱,拨发资金未曾有亏,又特别喜好新玩意儿。于是,为了满足皇帝嗜好,御窑厂开始在仿生瓷上下功夫。

清代仿生瓷,以内容来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称象生瓷,即模仿花果类或动物形象的瓷器,如海螺形水盂、桃形盒等,如果是仿生瓷果盘,盘内一定是以瓷烧制成各类瓜果形态。第二种是仿各类工艺品的材质或纹样肌理,最典型的就是瓷仿木纹和仿漆釉瓷。在2014年的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高16.7cm的清乾隆-珊瑚红雕瓷仿漆帽架就拍出,最终获价高达1380万元。第三种是仿具有外来特色的非瓷质器物,这类器物以宗教用具为主,比如仿银制盛乳汁或酒的多穆壶、仿铜制酥油灯的高足杯等。最后一种仿生瓷,比较特殊,是用瓷器仿造各类山子摆件,也称瓷摆景,2017年一件长19cm、高14.5cm的清乾隆-仿珍珠灵璧石象生瓷研山就曾拍出过425.5万元的不菲价格。

唐代仿生瓷有市无价


鸡首壶

象嘴壶

尽管读者展示的鸡首壶和象嘴壶神形兼备,但吴教授估价仅1000-2000元收藏界一般把模仿动物造型的瓷器称为仿生瓷。在本周鉴赏活动中,读者带来两件唐代白瓷器具,一件鸡首壶,一件象嘴壶。两件瓷器皆神形兼备,展现出唐代文化的魅力。

鸡为古代六畜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因为鸡多产,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祈求多子的象征,因此常作为陶瓷器装饰纹样。

鸡首壶在两晋时期便已出现。隋唐时期的鸡首壶,鸡首逐渐变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颈变细。读者展示的这件鸡首壶的鸡首,高冠圆目,张口作啼鸣状,颈上有装饰性羽毛。壶肩后部“伸”出把手。

鸡首壶壶身有图案。由朵花卷叶组成的圆形图纹内,是一个武士骑射。有专家认为,这说明当时的唐代文化,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这件鸡首壶胎灰,有土沁,瓷器淡土黄色,底部无款。壶本来有盖,现已遗失。

另一件为象嘴壶。这件象嘴壶壶口为一象首造型,象鼻向上扬,象嘴张开。象嘴壶的口为葵口。总体上给人一种浑圆丰满稳重的感觉。

吴教授介绍说,这两件仿生瓷尽管是唐代瓷器,但其市场价格只有1000-2000元。吴教授谈收藏宋瓷风韵依旧在

文!吴应骑当下,许多藏友的收藏视角似乎都聚集在清三代的官窑上,这些尤物因其华美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而受人青睐。而对造型淳朴内秀,釉色莹润的宋代瓷却问津甚微。

其实,宋时有胎质细腻纯净、有“紫口铁足”的“官窑”瓷;有因烧制时胎釉收缩不同步而形成疏密有致的“白圾碎”;有“金丝铁线”之纹的“哥窑”瓷;有列为“百代之冠”、胎土细润、厚若堆脂的“汝窑”瓷,被人们视为稀世之宝,珍若天球河璧;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窑”瓷,因其紫云红霞,异彩斑斓,加之釉润如酥,厚而不垂,受到大清几朝皇帝的厚爱。

这些名瓷,誉满海内外。在宋末,就有荷兰人将宋瓷运到欧洲,价格与黄金媲美。而在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称宋瓷为“porcelanin”。此系拉丁语,意指珍珠母、玛瑙、玉髓之类。而古人更是用“夕照紫翠忽成岚”来形容宋瓷的釉色之美。

就在世人注目清三代官窑瓷的时候,而国外有识人士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宋瓷上。1988年5月,在苏富比拍卖场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拍出2200万港元。1991年2月,在佳士得拍卖场上,“宋哥窑八方壶”尽管底足有残,但仍拍出1100万港元。同年11月该行又拍出一件“南宋郊坛下官窑瓶”,以275万美元成交。可见,宋瓷的风韵依旧,藏友不可疏忽。收藏•行情高古瓷身价

不及明清瓷尽管是唐代瓷器,但其市场价却只有1000-2000元。这与动辄上万的明清瓷器相比,价格悬殊。

元代以前的陶瓷器一般被称为高古瓷。元代以前的瓷器大多都是日用器,传世很少。

但现在收藏市场对高古瓷的基本认识是,除宋代官、哥、汝、定、钧5大名窑外,其余大部分工艺水平与明清瓷器相比,有很大差距,属于瓷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受国家文物政策的影响,市场上真正的高古瓷精品还不多见。

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热炒,清代瓷器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彩瓷系列成为中国古董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比如2002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福寿》纹橄榄瓶以4000多万元港币成交;同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以3200多万元港币成交。

而高古瓷价格与之相比,仍旧相当低。资料记载,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菊瓣碗价格才200余元;一件汉代绿釉带浮雕狩猎图的釉陶壶也在千元以下。在本报组织的收藏鉴赏活动中,包括一些汉陶、唐三彩以及宋代以前的魂瓶,吴教授认为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包括美术价值都非常高,但其投资价值却并不高。

宣德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


明朝宣德时期的官瓷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德字都少一笔,民间误为错字。要知所以然,实为宣德年间皇宫里的一场大火。大火过后,宣德帝召道家占卜,法师用奇门遁甲宣卜:大明宫,居南方,属火德。宣字九划,德字十五划,阳气太盛,需要滋阴,因此把德字简少为十四划。

这场大火之前,“大明宣德年制”德字都有一横,大火之后,德字都少一笔。所以认为宣德官瓷底款“德”字一定都少一笔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由此可推断宣德时期官窑瓷器底款,有一横的应是早期官瓷,而少一横的为中后期制品。而不是民间所传的错字,是宣德帝有意而为之。

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为宣德时期国之重器。此塑象造型端庄,比例匀称,纹饰采青花料绘制彰显盛世之象。此处的“象”释义为气象的象,是昭示人们国家天下太平,政通人和,自然是“太平有象”。

象背驮一“象耳钵”有钵满盆“溢”之意,寓意丰足,大象正姿,目光有神,意“国正民谦”之法度,青花发色纯正艳丽,微不足处釉有少许窑伤,底书“宣德年制”四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宣德 青花平安有象仿生塑瓷 尺寸:

高:12.3cm

足径:4.7cm

名人名作一壶难求—宜兴紫砂经久不衰的原因何在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在不少传统民间工艺日趋低迷萎缩、面临后继乏人的今天,宜兴紫砂却一派兴旺,从业人员众多,精品佳作迭出,价格不断飙升。名人名作一壶难求,原因何在?

一、宜兴紫砂以传统为根,在创新中求变

宜兴紫砂工艺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宜兴紫砂能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很多工艺美术大师既是传统的坚定守望者,又是敢于创新的探索者。例如先后受业于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等多位名艺人的汪寅仙大师,博采众长,光、花器兼擅,尤其在花货艺术上,勇于创新,从形、神、态、气、韵、精、功等方面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吕尧臣大师强调“临摹要过渡到创新”、“功夫在壶外”,发展了“绞泥”手法,赢得了“壶艺魔术师”的称号;鲍志强大师忠于传统,师古而不泥古,锐意创新,破旧而重传承;周桂珍大师既守绳墨,忠于传统,尽显扎实制壶功夫,又能冲破常规,独辟蹊径,形成清新之风。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宜兴紫砂是在大师们的引领下,坚持在传统中发展,使得紫砂工艺经久不衰。

二、宜兴紫砂以文化为魂,注重文人合作

纵观紫砂的历史,不同时代都有文化人参与介入,故有“文人壶”之称。《阳羡砂壶图考》云:“文人胜事,偶尔寄兴,旁及壶艺,代有其人。”可以说紫砂要提高,需要文化内涵的充实,因此也就离不开文化人的参与。从古至今,文人学者以全新的艺术理念和丰富的陶瓷学识,与大师的鬼斧神工相结合,创作出一件件传世之作,绽开了永不凋谢的砂艺之花,其中高庄与顾景舟联手制作《提璧茶具》;张守智与汪寅仙合作《曲壶》;冯其庸与周桂珍合作《曼生提梁壶》等广为流传。进入新时代以来,宜兴的紫砂工艺大师,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他们的作品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之美。例如谭泉海大师的陶刻强调“书魂画魄刀骨肉”,作品《百寿瓶》、《历代文化陶屏》等,集文学、书画、金石于一体,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艺术欣赏价值,是难得的收藏品。

继承传统,坚持创新精神,注重人文之美的宜兴紫砂是一份神秘的领悟,是一种灵魂的寄托,包容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艺术馨香必将远播世界。

为什么说高古瓷难鉴定


为什么说高古瓷难鉴定呢?

一是窑口多。据资料统计,唐五代至宋金时期,全国各地官民杂窑数以千计。由于瓷土成分、制作工艺及烧成方法等特殊原因,即使同一窑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产品各有特点,也难以考量。

二是工艺粗。高古瓷绝大多数是民间杂窑产品,因其主要系供民间使用的大路货日用瓷,故它在当时不需要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制作、烧成工艺,因此现代仿品制作起来相当容易。

三是可供鉴别的信息要素少。高古瓷不像明清官窑器一般在形制、釉色、纹饰发展源流有绪,高古瓷特别是民窑高古瓷在这些方面可供作为确定标准的信息和要素就少得多。如果不从全面、综合的要素上去鉴断,会使人产生迷茫。

四是烧制缺点诱人走入误区。民窑高古瓷工艺环节简单粗放,会出现一些缺点,而这些缺点又折射出其属于高古瓷真器的身份。但这些缺点和特征,又往往被现代民间仿品延用及还原,使人们从这些缺点上认仿为真。

佛山陶瓷进京“求合作”


佛山与北京在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在近日举办的佛山陶艺文化暨产业经济发展交流会上,佛山和北京当地企业共有12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并签约,项目内容涉及陶艺文化、科技平台、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金融等多个行业。据统计,2013年至今,佛山与北京产业对接合作总额达320多亿元。

据悉,“十二五”期间,佛山市提出要完成产值万亿规模的九大产业链,将重点推进“补链”、“建链”、“强链”三大产业工程,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佛山市寻求跨区域的产业互补、产业对接合作伙伴,而依托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基础的北京,成为其主要谋求合作的伙伴。

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表示,佛山与北京在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佛山拥有庞大的民营资本,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无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都需要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层次专业人才。而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方面聚集了大量专业人才,既能满足佛山制造业的需求,也能带动佛山当地人才水平的提升。

另外,刘悦伦还指出,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佛山陶瓷走向世界。资料显示,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80%以上,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0%和16%。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雕瓷仿生:精品难求》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雕瓷仿生:精品难求》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