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明代宣德瓷器鉴别要点 > 导航 >

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

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

明代宣德瓷器鉴别要点 宣德瓷器的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0-05-21

明代宣德瓷器鉴别要点。

永宣瓷器是明代青花瓷器发展的代表性的两个时期,永乐青花瓷是继元代之后中国青花瓷的第二次高峰,而宣德青花瓷被美誉为“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个皇帝,是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烧造瓷器。宣德皇帝是知名的蟋蟀皇帝,但是至今没有发现一件宣德的青花瓷蟋蟀罐瓷器,他留给我们的是知名的宣德炉、青花瓷。历史演绎的是一个真实的宣德皇帝吗?值得我们思考。

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继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笔绘画风,并渐趋典雅、秀丽。其纹饰以花果纹为主,很少描绘人物,所以有素花瓷器之冠。

宣德青花瓷器特征

宣德青花瓷器跟永乐时期青花一样采用进口的“苏泥勃青”青料,宣德青花瓷器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宣德朝后进口的青料使用殆尽了,明代就开始进入国产青料的青花瓷烧造。

宣德时期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烧成后的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的显著特征。

宣德瓷器造型碗的外壁以花瓣纹装饰是宣德时典型的风格特征,花瓣纹通常作为主体纹饰与其它花纹配合。

宣德瓷器底足采用十字垫烧,一改前朝十字垫烧容易塌陷的问题。

青花缠枝莲纹瓶

青花缠枝莲纹瓶,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瓶直口,圆唇,细长颈,扁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饰朵梅纹,身部饰缠枝花卉,足墙外饰卷枝纹。口沿下从右至左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青花缠枝莲纹瓶造型朴实,青花明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少见,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

青花云龙纹碗

青花云龙纹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27.8cm,足径11.2cm。

碗敞口,方唇,浅腹,圈足。里白釉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饰青花线两道,壁饰祥云双龙,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如意云头纹。口沿下从右向左横书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青花云龙纹碗造型浅阔,纹饰描绘细腻。

青花海水龙纹钵

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高12cm,口径26.5cm,足径12cm。

 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底素胎无釉。

青花海水龙纹钵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有仿制品。

青花三果纹执壶

青花三果纹执壶,明宣德,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一周,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绘枇杷果,开光间绘缠枝花卉。盖面及近底处均绘莲瓣纹,流与足墙均饰忍冬纹,柄饰朵花纹。底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端庄古朴,釉质肥厚莹润,青花色泽深沉含蓄,色重处青花下凹,呈现出点点的黑疵斑痕,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明代素三彩陶塑船


这件素三彩陶塑船(图1),高11.5、长17厘米,1959年安徽省芜湖市铁山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近年借展在芜湖市博物馆。这件陶塑船塑船身、舱室、亭台、人物等,船身似月牙形,前提后翘,前部船板有一开口,可通船身内,为船舱;船体中部建一亭台,两侧设有栏板,亭内三人围桌端坐,人物皆作明人装束,亭台前放置一供瓶;在船尾部有一间舱室,舱室开有两窗一门,在舱室对应的船尾下部开有一缺口,塑有一物,似为船橹,因此推断船尾的舱室应为船工摇橹的操作间(图2)。陶船通体施绿、黄、紫三色彩,船身以绿彩为地,并刻有草叶等纹饰,又以黄、紫彩点染作水波状,以表现陶船行驶于水中。船体上部的亭台、舱室与人物主要以绿、黄两色彩相间涂染。整体观之,这件陶塑船素雅古朴,细节上刻画得较为清楚。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紫、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者,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说明紫、黄、绿是素三彩最常见的三种色彩,这与这件素三彩陶塑船的三色也是一致的。同时,也可知在民国时期,素三彩已受到外国收藏家们追捧,价值不菲。

总体来说,明代的素三彩主要还是继承了唐宋以来三彩器的特点,为低温一次烧成的陶胎三彩器,笔者观察过的数十件明代素三彩胎体皆比较疏松,釉面玻化程度不高,应该还是属于陶器,与清代康熙以后官窑先涩胎成瓷再施彩二次烧造的瓷胎素三彩还是有较大区别的。而明代素三彩产品主要见有人物俑、器具模型等,应当还是作为随葬的明器,这件素三彩陶塑船应该也是随葬明器,但这类品种较为少见。

形制相似的素三彩陶塑船,曾于1974年在浙江省嘉兴市一座明代天顺癸未年(1463)包处士夫妻合葬墓中出土过一件(参见《明天顺墓出土的素三彩瓷船》,《南方文物》1993年第3期;《明天顺素三彩瓷船》,《收藏家》1996年第2期)。报导中称作素三彩瓷船,但看图片可能还是素三彩陶器。这两件素三彩船形制是非常相似的,均为中部有亭台,船尾设舱室,船头船板开口可通船身内的船舱,大体可判断两件素三彩船的年代相近,均为明代前期的遗物。同时,两件素三彩船分别出土于安徽芜湖和浙江嘉兴,都属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舟船是古代这些地方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现也为研究明代舟船的形制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明代青花瓷器的蓝青釉色


青花瓷器的釉色分进口的苏麻离青和国产的回青两种。元代青花瓷器是最出名就是因为用了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晕散现象更是新颖别致,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发色明艳,呈色稳定,美观精致。

明代青花瓷器的釉色继承了元青花的特点,都是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蓝玻璃。

晕散是苏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具有靛蓝、晕散、结晶斑等特征。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

明代嘉靖瓷器上青花特点


明代后期进口回青料已经使用殆尽了,很少在青花瓷器上使用进口钴料了,但是明代嘉靖青花以进口灰青和国产石子青料配合使用,色泽一反成化,弘治时的浅淡和正德时稍浓而泛灰的色调,青花发色普遍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而浓重、鲜艳的色调。其特点是:既没有永乐、宣德及元代青花瓷上那种明显的黑铁斑,也少见正德时期的那种灰黑色调,又比成化时所用的平等青要显得艳丽。

明代嘉靖青花器使用“回青料”,《窥天外乘》记:“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珰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江西大志》中记,嘉靖青花瓷是回青与瑞州石子青料配料使用,配制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此器青花色泽浓重鲜艳,幽菁可爱,纹饰描绘精工,笔法酣畅,体现出嘉靖青花瓷自由豪放的艺术特色。

明代嘉靖瓷器青花特征

明代嘉靖瓷器上青花浓处呈深紫色,往往图案轮廓的笔道和后加盖的青色,润化为一体。构成了鲜名的时代 特色。明代嘉靖瓷器上青花呈色可分为三种:

1. 嘉靖早期青花颜色深沉发灰。呈黑蓝色调,图纹有晕散效果,类似正德晚期,为钴料中回青配方比倒过高或者窑火温度过高的缘故;

2.嘉靖中期青花颜色浅淡发蓝,并且有精细之作。及至万历,越发浅淡,而图案线条更显细密。颇有成化遗风;

3.嘉靖晚期瓷器的青花色调颜色鲜发红发紫,亦称“青金蓝”颇像产于阿富汗之青金石色泽。为嘉靖时青花典型瓷器特点,这种回青料配以石青料产生的效果。

4.大盘是嘉靖官窑烧制的典型器物,有青花、黄釉青花、五彩、孔雀绿釉、孔雀蓝釉等品种。青花瓷是嘉靖时期的重要品种。清人《南窑笔记》品评嘉靖青花:“嘉窑料用回青,故浓翠红艳。多龙、凤、梵书、鱼、鸟、花样,但画工精重,不能比宣、成窑。”龙纹的描绘颇具时代风格,头呈三角形,龙嘴上颚比下颚长,鼻作如意形,状如猪嘴,俗称“猪嘴龙”,为嘉靖时期龙纹的典型形象。

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龙凤纹瓜棱罐

青花龙凤纹瓜棱罐高17厘米 口径8.6厘米 足径12.4厘米,青花罐器呈八瓣瓜棱形,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假圈足。青花装饰,肩部缠枝花卉纹,并篆书“洪福齐天圣寿万年”八字,腹部为龙凤呈祥纹,并衬以祥云纹,外底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嘉靖时期罐的造型丰富,有圆形、方形、六方、八方、长方、扁方、瓜棱等形制,有青花及各色彩釉品种,装饰纹样多种,有云龙、云鹤、八仙、婴戏、鱼藻纹等。瓜棱罐形制别出心裁,借鉴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在瓷器上表现出来,制作难度较大。此器端庄规整,反映了制瓷工匠的高超技巧。青花色泽浓艳,笔触流利生动,画法稚拙,纹饰新颖别致,采用图案化的构图技法,使龙凤纹更加富有装饰效果和艺术情趣。

嘉靖青花缠枝莲纹罐

嘉靖青花缠枝莲纹罐高16.5厘米 口径8.5厘米 足径10.3厘米。罐圆口,短颈,鼓腹,假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花纹,辅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器追摹成化青花瓷的笔意,但青花发色较艳丽,画法稚拙纤细,时代特征鲜明。

嘉靖青花仙人寿字纹八棱罐

嘉靖皇帝信奉道术,祈寿求福图案为瓷器的重要装饰。形体高大,造型规整,青花发色纯正鲜艳,纹饰富丽繁缛。

青花仙人寿字纹八棱罐高49.7厘米 口径21.9厘米 足径25厘米,罐呈八棱形,唇口,直颈,丰肩,鼓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部钴蓝地绘折枝花卉纹,肩部锦地圆形开光内书“福”、“寿”字,腹部“寿”字锦地绘八仙人物,辅以江芽海水纹,胫部为变体莲瓣纹。

明代洪武青花瓷器的收藏鉴定


 

洪武青花瓷概念的产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真正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镇珠山明初官窑遗址的科学发掘之后。随着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残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将一些传世的洪武青花器与元青花和永乐青花区分开来,由是,人们才开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因为存世量太少,见过真品的人更少,所以,洪武青花器的鉴定不为人们所熟悉。在收藏、鉴定活动中,洪武青花器有哪些特征必须掌握呢?我以为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器形。就现有资料看,洪武朝青花瓷器形伟岸,甚至要超过元青花。例如,盖罐有高达65厘米的,盘的直径多在40~45厘米,有的达56厘米,有口径40厘米的大海碗,一个小小盏托的口径居然接近20厘米。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王朝的宏伟气魄在器物制作上的反映。洪武瓷器壁比较厚实,总体给人一种雄壮拙实的感觉。

二、青花呈色。在青花呈色上,洪武青花不及元青花和后来的永宣瓷鲜亮,多闪灰或几近黑色,有一种粉类涂料被水冲刷过的感觉,料浓处有褐色结晶斑点和自然的下凹。小件器物呈色比较清丽淡雅。有人认为洪武青花器用国产钴料描绘,但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测定,其青料成分与元青花并无二致。当然,民窑生产的大量日常小件器物的青料不属此列。

三、修坯工艺。在修坯工艺上,洪武青花瓷与元青花有明显区别,改元代器物足墙斜削为平切,器底有平整的细白砂底,也有涂一层褐红色护胎汁的,有些还有明显的旋痕和淡淡的橘红色,但手抚感觉均平滑。有不少器物底部开始施釉,改变了元代多不施釉的习惯。盘类器物有的内底平坦,有的稍下陷,周边则微微突起一圈。

四、绘画题材。洪武青花所选用的装饰图案与前后相邻朝代相比显得单调,多为四季花卉,扁菊纹使用最多,也使用一些兽纹,如龙凤纹等。龙爪多为五爪,与元代的三爪、四爪不同。另外,庭院湖石、石栏芭蕉、岁寒三友、鸳鸯池塘、灵芝纹等亦常见。元代习用的杂剧故事、水藻游鱼纹已很少见。与元代图案相比,洪武青花已表现出自身的某些时代特征,例如纹饰层次开始减少,茶花叶片和蕉叶中茎留白不填色,西番莲叶和牡丹叶片普遍缩小,明显细瘦,并产生变形,有的叶片有明显的出尖现象。

五、瓷土原料。洪武器无论官窑民窑,其使用的瓷土原料都是十分优良的,但原料加工不如永宣及以后各朝精细,民窑器物胎体上常会有一些杂质。洪武器物露胎处多有火石红出现,有的呈色较重。一般说火石红重的器物时代偏早。洪武官窑器胎料的加工水平较元代有了明显提高,故胎的孔隙明显减少,而元青花器壁和外底则常见不规则的气孔。器物的白胎较少,有的胎呈灰黄色,但手感均比较平滑。器物胎底有少量氧化铁黑黄色疵点,偶有小片的窑渣粘附,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胎体有明显的润泽感。

六、釉面。洪武青花釉较元青花厚。由于釉的配方或浓度的原因,器物表面常出现较明显的缩釉斑和棕眼。常见釉面有两种,一种比较润亮,另一种是承自元代,闪鸭蛋青色,有失透感,颇似卵白釉,釉面不够亮。

七、题款。洪武青花官窑器至今未见年款,故依赖年款断代是不可靠的。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洪武青洪武青花瓷概念的产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真正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镇珠山明初官窑遗址的科学发掘之后。随着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残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将一些传世的洪武青花器与元青花和永乐青花区分开来,由是,人们才开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因为存世量太少,见过真品的人更少,所以,洪武青花器的鉴定不为人们所熟悉。在收藏、鉴定活动中,洪武青花器有哪些特征必须掌握呢?我以为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器形。就现有资料看,洪武朝青花瓷器形伟岸,甚至要超过元青花。例如,盖罐有高达65厘米的,盘的直径多在40~45厘米,有的达56厘米,有口径40厘米的大海碗,一个小小盏托的口径居然接近20厘米。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王朝的宏伟气魄在器物制作上的反映。洪武瓷器壁比较厚实,总体给人一种雄壮拙实的感觉。

二、青花呈色。在青花呈色上,洪武青花不及元青花和后来的永宣瓷鲜亮,多闪灰或几近黑色,有一种粉类涂料被水冲刷过的感觉,料浓处有褐色结晶斑点和自然的下凹。小件器物呈色比较清丽淡雅。有人认为洪武青花器用国产钴料描绘,但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测定,其青料成分与元青花并无二致。当然,民窑生产的大量日常小件器物的青料不属此列。

三、修坯工艺。在修坯工艺上,洪武青花瓷与元青花有明显区别,改元代器物足墙斜削为平切,器底有平整的细白砂底,也有涂一层褐红色护胎汁的,有些还有明显的旋痕和淡淡的橘红色,但手抚感觉均平滑。有不少器物底部开始施釉,改变了元代多不施釉的习惯。盘类器物有的内底平坦,有的稍下陷,周边则微微突起一圈。

四、绘画题材。洪武青花所选用的装饰图案与前后相邻朝代相比显得单调,多为四季花卉,扁菊纹使用最多,也使用一些兽纹,如龙凤纹等。龙爪多为五爪,与元代的三爪、四爪不同。另外,庭院湖石、石栏芭蕉、岁寒三友、鸳鸯池塘、灵芝纹等亦常见。元代习用的杂剧故事、水藻游鱼纹已很少见。与元代图案相比,洪武青花已表现出自身的某些时代特征,例如纹饰层次开始减少,茶花叶片和蕉叶中茎留白不填色,西番莲叶和牡丹叶片普遍缩小,明显细瘦,并产生变形,有的叶片有明显的出尖现象。

五、瓷土原料。洪武器无论官窑民窑,其使用的瓷土原料都是十分优良的,但原料加工不如永宣及以后各朝精细,民窑器物胎体上常会有一些杂质。洪武器物露胎处多有火石红出现,有的呈色较重。一般说火石红重的器物时代偏早。洪武官窑器胎料的加工水平较元代有了明显提高,故胎的孔隙明显减少,而元青花器壁和外底则常见不规则的气孔。器物的白胎较少,有的胎呈灰黄色,但手感均比较平滑。器物胎底有少量氧化铁黑黄色疵点,偶有小片的窑渣粘附,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胎体有明显的润泽感。

六、釉面。洪武青花釉较元青花厚。由于釉的配方或浓度的原因,器物表面常出现较明显的缩釉斑和棕眼。常见釉面有两种,一种比较润亮,另一种是承自元代,闪鸭蛋青色,有失透感,颇似卵白釉,釉面不够亮。

七、题款。洪武青花官窑器至今未见年款,故依赖年款断代是不可靠的。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洪武青花梅瓶,肩部篆书“春寿”二字,几近孤例。民窑青花器亦未见年款。

洪武青花瓷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其存世量过于稀少。在故宫旧藏可以认定的百余件明初洪武瓷器中,青花瓷不过20余件,近十几年在拍场上露面的真正够格的洪武青花瓷整器也是屈指可数的,社会上收藏的洪武青花瓷更是鲜见。其次,它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是元青花与永宣青花之间重要的过渡类型,所以,洪武瓷尤其是青花瓷有着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在拍卖会上和民间有时也还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花梅瓶,肩部篆书“春寿”二字,几近孤例。民窑青花器亦未见年款。

洪武青花瓷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其存世量过于稀少。在故宫旧藏可以认定的百余件明初洪武瓷器中,青花瓷不过20余件,近十几年在拍场上露面的真正够格的洪武青花瓷整器也是屈指可数的,社会上收藏的洪武青花瓷更是鲜见。其次,它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是元青花与永宣青花之间重要的过渡类型,所以,洪武瓷尤其是青花瓷有着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在拍卖会上和民间有时也还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

明代天启青花瓷器鉴赏


天启官窑是明代官窑的尾声,天启一朝,仅存 7年,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即爆发于天启末年,官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至崇帧时官窑停产,故天启官窑传世品极少。官窑青花传世精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天启年制”款青花花鸟薄胎玲珑小杯,署“天启元年孟夏月造”款的青花花卉纹觚等。

根据传世不多的官窑青花瓷分析,其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则很精细,颇有万历遗风。共青花颜色可分4种:一、继承万历传统,呈色稳定,为鲜艳的浅蓝色,但己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类似清初青花颜色。如日本根津美术馆所藏天启官窑款青花花篮折沿盘,即属此类。二、青花色泽清谈,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定。如十八罗汉纹龙纽钟及米石隐款的花觚等。三、青花呈色不稳定,有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现象,类似永宣青花,但没有永宣那种入木三分、深入胎骨的刚健之风。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件署天启元年款的青花双龙耳瓶,属于此类。四、青花色调浓重,泛蓝黑或灰黑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以上 4种呈色,前两种属标准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

天启官窑青花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凌乱布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后代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造型和纹饰也显露出受日本风格的影响,尤其民窑作品中更为明显,如四方、六方、八方、花口斜方、扇面形、菱花式等各种造型及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均与外销日本相关。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鉴赏


正德朝的官窑青花瓷胎体比成化和弘冶时的要厚重。立型大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子肥厚光润,白中闪青或闪灰。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洁谈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也叫“无名子”,颜色浓艳闪灰。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用双勾平涂技法绘画。常田纹饰有海兽波涛、翼龙、云龙、云凤、龙穿花、凤穿花朵云、双狮戏球、仕女婴戏、缠枝番莲‘缠枝牡丹、四季花果、山石牡丹、灵芝、蕉叶、花鸟、孔雀、八宝、八仙、暗八仙、山石栏杆、龟背锦、钱纹、回纹等。用呈色浓艳的青花料绘画纹饰的瓷器,其纹饰往往仿宜德瓷的画意。正德时期的婴戏纹很多,一般绘十几个孩子在庭院中戏耍,孩子的脑袋很大,活泼天真。以阿拉伯文宇装饰器物是正德瓷器的又一大特点。

正德官窑青花造型十分丰富,大件产品相对多起来,除常见的碗、盘、瓶、罐、炉、烛台、壶等,绣墩、笔架、多层套盒、花插插屏、石榴形小罐、八方罐等均为正德时创新的造型。造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正德碗”,其特征是口微外撇,从口沿至足渐收敛,碗壁弧度大而深,圈足,又名“宫碗”、“宫式碗”。立器比较厚重,接胎痕迹明显。瓶、觚类瓷膀部外撇后下收,像加厚一块,而正德之前的瓶、觚类瓷器腔部只外撇不内收。碗、盘圈足梢高,直立或外撇,盘塌底。大件器增多,大罐、大葫芦瓶渐多且出现了作为坐器的绣墩。正德时期官窑款写得很工整,排列稍显松散,六宇或四宇款邵有。正德的“德”字和宣德的“德”字一样,“心”宇上役有一横,呈“德”状。

正德民窑青花瓷胎子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灰,有孔洞缝隙及黑点,釉子光润,白中闪青灰,多数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细密的气泡。青花颜色浅谈闪灰,具晕散,多双勾平涂,纹饰草率、随便,但不乏佳作。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鉴赏


崇祯朝传世品中没见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崇祯青花瓷常见的纹饰有人物故事、达摩、罗汉、高官、仕女、婴戏、龙、凤、狮子、麒麟、牛、马、牡丹、梅鹊、山水、树石、花鸟鱼虫、蕉叶等,粗犷随意。还有一类瓷器,胎子细密坚致,釉面光洁,青花颜色青翠,色阶层次少,一直被认为是清代康雍时期的,因在崇帧二年(1629)沉船中打捞上很多类似的瓷器,使人们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和传世品中“大明崇祯年制”款的类似瓷器互为印证,明确了这类瓷是专为外销生产的外销瓷。

崇祯朝的日常民用瓷,青花颜色有灰蓝、深蓝,有晕散的也有稳定的。纹饰一般画得比较潦草,常见纹饰有螭虎、凤鸟、游鱼、山水、树石、花鸟、玉兔、婴戏、达摩、和尚、高土、八仙、荷塘、花卉、松鼠葡萄、松树、垂柳、月影、博古等。

崇帧时期主要器型有盘、碗、罐、花抓、香炉、净水碗、筒瓶等。多酱口,除部分盘、碗外,一般底足较高,足外墙下边无釉,底足内亦无釉。盘、碗有跳刀痕,有的足底留有没旋削净的小台、窑渣、鸡心凸起及火石红斑块。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为细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后留下的弦纹。

崇祯青花瓷器带年款的较少,佛前供器多有长篇铭文,字体比较古拙。崇祯时的斋堂款很多,往往写在碗心上,如“翔凤堂”、“于斯堂”、“博古斋”、“雨香斋”、“松石居”等,碗底常见“富贵佳器”、“雅”、“白玉”、“宜窑”、“片玉”以及银锭、方胜、兔子等图记款。

明代永宣青花洗瓷器


明代永乐和宣德青花瓷器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自宣德后期青花开始以国产青花取代尽快的苏麻离青。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文房用品,是用来盛水洗毛笔的器皿,也称笔洗。其造型类钵盂形,以敛口或敞口、浅腹、圆形为主,也有荷花形、桃形、葵花形等。制作工艺精湛大多形象端庄,作为文房案头用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笔洗远古时用贝壳、玉石制作,后来用瓷、玛瑙、珐琅、金属、象牙和犀角等做材质,而使用最普遍的是瓷质笔洗。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洗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洗通高3.5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12.5厘米。瓷器撇口,浅腹,平底,圈足。内底绘云龙纹,外壁饰团龙纹。造型秀巧,纹饰精致。胎质洁白,釉面晶莹。青花材料是进口苏麻离青钴料。

明 宣德款青花鱼藻图菱花口洗

宣德款青花鱼藻图菱花口洗青花是苏麻离青,发色鲜丽而体深调沉,晕散烂漫,隐见铁斑。白地描绘,玉色青蓝,釉质厚润,抚如凝脂。 观之或清可涤心,或磅礴憾人。 若云龙海兽,腾转翻挪,云滚浪啸;若写生木禽,枝叶真灼,动静相度。笔画沉着,青花发色湛蓝晴朗,散点晕染分明,变化微妙。碗外壁绘以莲池游鱼,构图趣妙,将水面之荷花莲叶与水中游鱼藻植并绘,似若光朗水清,池中澈澄如镜,水面水下融为一体,水面莲花圆叶,水下藻荇交横,随波晃摇,浮游鱼动若飞空,一昂一沉,静动纷去,更有“鱼若空游无所依”之感。碗绘四鱼,一为鲤鱼,一为鳜鱼,两鱼各迎对一鲂鱼。四鱼两两相对又各为独体,每鱼间,皆以一簇水藻莲花做为分隔,四周白底,再添绘浮萍气泡,前后主次逻辑连畅,层次清晰,并使得画面拢聚而增强整体感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