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古代瓷器:清代粉彩花卉纹壁瓶

古代瓷器:清代粉彩花卉纹壁瓶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瓶 怎样鉴别清代粉彩瓷器

2021-07-10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粉彩花卉纹壁瓶清嘉庆

壁瓶是将瓶,尊等缩小制作,取其一半,背部扁平有孔,可以悬挂于柱子或墙壁上,故称壁瓶。古人常将壁瓶挂于床边,四时插花,人花相伴,芬芳满床。瓶底书金彩嘉庆年制篆书款。

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记载,壁瓶造型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它可挂在墙上或床内的柱子上,其器形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尺寸也有大小之分,所绘蘅皋掇青藻,毡室伴清嘉;宿再朝烟与润,山花野卉常新;动洁路搴秀,静悬屋盎春。

小编推荐

古代瓷器:法华寺的供器——青花花卉纹觚


清乾隆青花法华寺铭花卉纹觚

明清时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为五件,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合称五供。觚腹部书写法华寺三字,推测这对花觚是法华寺的供器。

瓷质五供最早出现在正德时期,但成套传世的瓷质五供主要是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烧造的。按其装饰方法可分为青花、粉彩、斗彩等各种样式。五供的形制各朝代变化不大,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大小均有。整套瓷器上多装饰缠枝莲托八宝纹,排列为轮、螺、盖、伞、花、瓶、鱼、结,逐渐成为一种祈求吉祥的传统纹样。

清廷信奉佛教,供器多以莲花装饰。在所有花木中,莲花与佛教的姻缘最为密切。莲是佛花,是佛国的象征与圣花。莲花为佛中圣花,在佛教中有多重意蕴《妙法莲华经》就是因为用莲花喻佛所说教法的清静微妙而得名的。莲花,即妙法。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佛即莲,莲即佛。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种种理想。莲贵善美,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白色莲子,正如人的佛性。小小的莲房、莲子,在佛眼中,广阔无边,是人所探究,也是应认识的本心、佛性。莲蓬上供莲子居住的莲室,曾被喻为人体的窍门,也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可以说,莲花几乎无处不是佛性的体现。

古代瓷器:毛晓沪品鉴清康熙花卉草虫纹盘


清康熙花卉草虫纹盘

清康熙花卉草虫纹盘局部

今年春拍,我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见到的一件清康熙釉上彩折沿盘。此盘为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胎质细腻,釉水肥润,盘底中心用青花绘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盘中所绘纹饰。根据盘沿上书写的万寿无疆四字,我们不难推断出它是为康熙六十年祝寿而作。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类似盘子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前些年在国内外拍卖会上也出现过,只是它与蝶不同,腹部粗壮,飞翔速度快;也与蜂不同,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又与鸟不同,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我小时候在盛夏时节的庭院中经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姿,忙碌于百花丛中,现今已经难觅踪影。

拍卖行标注此盘为康熙五彩,通常来说,这应当没错。但我还是发现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康熙五彩存在明显差异。首先作者的绘画技法十分细腻,以所绘花金子为例。在方寸之间,它鳞翅间的斑纹和身体上的绒毛都刻画的丝丝到位,甚至连四只爪尖上的分叉都要用深浅两种黑色点染的栩栩如生,比起当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草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件五彩瓷器都不曾使用过的超写实绘画技法。

其次,绘画所用颜料也与传统五彩存在明显差异。盘中主题纹饰虽然用色不多,但可以看出它们都属于质地极佳的进口洋彩。无论是浅色的豆绿还是深色的翠绿都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黑色又分亮黑和浅黑两种。亮黑是画珐琅工艺中必备的洋彩料。传统五彩中多使用黑色或矾红勾勒纹饰轮廓线,未曾见有用进口洋彩中的赭石色者。此盘上描绘花金子使用的就是赭石料。它与上海博物馆馆藏雍正画珐琅墨竹纹碗所用颜料如出一辙,亮黑、浅黑加赭石。此外,很少有人注意到,此盘中的花瓣处都点染有玻璃白,用以强调花瓣中的黑白对比。这更与传统五彩技法不同。

最后我们再分析一下此盘折沿处的辅助纹饰。先看一下故宫(微博)馆藏康熙五彩麻姑献寿纹盘。它的边沿仅使用深浅两种红色描绘花朵和锦地龟背纹。该盘在此基础上又用珊瑚红料做了进一步的渲染并绘以金边,使其显得更加华贵热烈。它又与盘中沉静淡雅的主题纹饰形成了强烈对照,更突显出此盘的非同凡响。

综上所述,此盘绝对不是人们所说的康熙五彩,而是一件极其罕见并具有承前启后创新价值的康熙宫廷瓷胎画珐琅器,俗称珐琅彩。瓷胎为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彩绘应为宫廷画师,至少原稿应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尽管它所用笔墨不多,但是已经可以从中窥见日后雍正画珐琅的踪迹。

古代瓷器: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


灵武窑黑釉剔刻牡丹纹瓶宋西夏。

灵武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该窑始于西夏,经金代而终于元代。其制瓷工艺受磁州窑系影响而发展起来,所烧瓷器品种十分丰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叶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器物胎体沉重,造型浑厚,很多器型都在北方窑产品中常见,但从整体上看,还是体现了西夏游牧民族瓷器的特点。装饰上有划花、剔花和褐色点彩等,纹饰上以折枝、缠枝、牡丹纹最为多见。

古代瓷器:清代官窑瓷器赏析


此碗口径14.1厘米,底径5.5厘米,高7.2厘米。碗外壁腹中部绘一圈伏羲八卦方位墨地三彩和虎皮三彩。其中的虎皮三彩据《陶雅》云:以茄、黄、绿三色晕成彩斑,曰虎皮斑也其釉面由黄、绿、紫、白色斑块渐次浸晕而成,如同班驳的虎皮,因此称为虎皮三彩,传世器物以碗居多,官窑器外底多署六字款。康熙素三彩在清末民初曾被大量仿制,真器釉色薄而润,色斑衔接自然;仿品釉色不正,色斑生硬呆板。

清乾隆素三彩葫芦形贴花龙纹小瓷瓶(一对)

瓶口径1.6厘米,底径3.6厘米,高13.2厘米。瓶身以青绿色暗刻纹为背景,浅浮雕三条龙和云、水,分别施以黄、蓝、紫色,清新淡雅。表现手法以堆塑为主,辅以阴线刻划。在不大的器物表面雕划多样纹饰,工艺严谨,技法多样,但繁而不乱,主次分明。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素三彩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素三彩瓷其实并不限于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表示多数。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是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一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素三彩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古代瓷器:清代珐琅彩瓷器赏析


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山水碗

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一种将铜胎掐丝珐琅彩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清▪康熙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清雍正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据清宫造办处文献档案记载,瓷胎画珐琅是在康熙皇帝的钦命旨意下,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的御用匠师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瓷本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皇帝犒赏有功之臣。

清▪乾隆珐琅彩双环瓶

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

明清瓷器: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当时是专为皇室而制,其烧制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烧至而成。所需秋葵、菊花、兰花等九秋墨色绘花叶、叶脉,婆娑婀娜,色彩艳丽。边缘以白地展轮廓,花蕊、花心点绘出粒粒细斑,刻画细致入微。外底书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隽秀工整。

史料记载,雍正六年之前,珐琅彩多源于欧洲进口,故制作受到极大限制。雍正六年后造办处开始自炼珐琅彩料,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著名工匠邓八格主持烧制,配制出硬度偏软的国产料,使得料彩更适合吸附于瓷胎,极大的改进了珐琅彩的品种。此碗纹饰源于康熙珐琅彩的同类品种,图案绘制工细,形神兼备,色彩妍丽,珐琅彩质感较强,与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实为嘉庆早期御制瓷器精珍之品,成对保存举世罕有,自嘉庆早期之后,珐琅彩便自宫廷御窑瓷器之中销声匿迹,这对瓷碗亦可视作珐琅彩之余辉,灿若晚霞。

古代瓷器:咸丰粉彩瓷赏析


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以雍正时制作最精。粉彩瓷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瓷器品种,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的同时,烧制出的瓷器画面粉润柔和,故名粉彩;又因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画彩,再经过低温(700℃~750℃)二次烧造而成,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又称软彩。咸丰一朝时间短暂,只有11年。咸丰帝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又有英法联军进犯,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导致国力疲弱民不聊生,手工业的发展一度受到制约,御窑烧造也断断续续的,远不如前几代兴旺繁盛,因此传世作品很少,官窑粉彩更是少见。但因为官窑的衰落导致一大批官窑的高级技师流落民间,反而促进了民间瓷器的发展,个别民窑器物相对精美细致,也很具有收藏价值。

清咸丰粉彩花蝶纹瓜棱壶

腹上部及足胫部均以蓝料彩绘制,上部一周如意云头纹,下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身以粉彩点蓝料彩绘花蝶纹,蝴蝶翩翩,生动自然,趣味盎然。胎质洁白细腻,施彩淡雅又不失大气。若置于案头,一壶清茶,品清代之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提梁壶又名东坡提梁壶,相传此壶型为宋代苏东坡所创制,以其圆纯端重的造型,简巧虚空的提梁设计,历来为壶界所珍爱和推崇的经典款。这件粉彩花蝶纹瓜棱壶即采用此设计,双肩上配外撇提梁钮,配铜提梁;略收口、肩略收,鼓腹、流外撇、圈足,盖与壶身均成瓜棱状,整个器形典雅流畅,精巧细致。

清咸丰粉彩通景刀马人物纹壶

刀马人物纹是清代瓷器的一种常用装饰纹样,构坐骑、弓刀、故名。如火烧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五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咸丰时期的人物头部绘画方法很有特点,多为上窄下宽,且鼻头较大,从此壶腹所绘的刀马人物纹通景,也可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特点,描画细腻,人物神态生动,性格表现突出,整体色彩缤纷绚丽,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造型为单耳执壶,配宝珠钮圆盖,收口鼓腹、长流外撇。胎质坚致,釉色莹润,堪为咸丰粉彩的上乘之作。

古代瓷器:清代乾隆朝瓷器:瑰丽繁复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

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物力对其进行精心打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