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新瓷是这样变"古瓷"的

陶瓷文化:新瓷是这样变"古瓷"的

陶瓷文化 瓷砖墙面 全瓷的瓷砖

2021-07-12

陶瓷文化。

新瓷的釉光是浮而散的,行内人称之为“贼光”。去掉“贼光”是仿古瓷要过的第一关。一旦去光过度,釉面变哑色,内行人一看便能识破,而如果去光不到位,浮光仍在,亦易被人识破。

据专家介绍,去浮光的主要方法有:用碱、酸等化学物质按比例掺清水泡浸仿古瓷或涂抹,使釉表面由青灰变成白中闪黄,从而达到去掉贼光的目的。此外,用茶叶水长期泡浸或高温煮都是“陶瓷做旧”最快捷的方法。还有的是将新瓷放置在油烟大的地方,使之长期处于油烟熏的环境,加快釉面老化。

最耗时的方法则是用带油渍的毛巾,经常擦摸瓷器的表面,使之去掉新仿瓷表面的光亮这种方法了。专家说,“这种方法对釉面及彩不易造成损害,感觉最为自然,但非一天二天功夫可为。

先摔后粘留“古痕”

古瓷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各种痕迹,作伪就是让新仿瓷带有这些痕迹。为此,做假者不惜打烂新仿瓷,再行拼接做旧。最常见的方法是“新器接旧器作伪”,即将真的古瓷片尤其是带底款的官窑瓷片,与做旧后的仿古器物的一部分粘在一起,再罩一层树脂类涂料组成一个完整的器物,新旧同体。这种做法2~3年之内不易看出破绽,但时间久了,涂料会变色脱落,仿古瓷器暴露无遗。

据专家介绍,仿古瓷过于完美,反而容易引起怀疑,所以,作伪者往往将新仿瓷人为弄致“伤残”,即“自残作伪”。据了解,“自残作伪”的方法主要有几种,一、将器物口沿撞掉一块,然后再粘上去;二、用硬物撞击新仿瓷,使之产生裂痕;三、将瓶类的口部锯掉;四、将整器敲成数块,然后用传统的马钉法将之粘结。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邹永生还介绍说:“仿出土瓷作伪,主要是添加土锈,使新仿瓷留下土锈或釉面土气。此外,邹永生说:“还有一种作伪方法被称为‘传世作伪’,即用硬物在新仿瓷表面划痕迹,使之产生如同长期使用一般的划痕。

藏入古墓赚“历史”

相信不少人会留意到,走在大街上、天桥上,一些摆地摊的人,普通会用大白布书写“祖上是大官,手上的东西是祖上传下来的,现家庭兄弟姐妹多,分家时东西不好分,只能变现才能分配,又或是等钱急用,虽不舍得,也只能忍痛割爱……”的字样,出售“家传之宝”。行家介绍,这大多数都是造假者编故事制造瓷器历史渊源的伎俩。

此外,以“出版图录作伪”、“假托名专家鉴定”也是常见招数。如有些人给收藏的赝品出版专著,甚至借博物馆作公开宣传展览。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古陶瓷鉴定专家曾波强说,“有一些人专门找一个废弃的旧墓或被人盗挖过的古墓,事先将新仿的瓷器埋下去,再在晚上带买家前去挖墓,从而达到古瓷为盗墓所得的假局,进行行骗。”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陶瓷文化】六招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图)


1.古瓷纹饰、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作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去。

4.釉上彩瓷一般达100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蛤蜊光”。

5.有的赝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来讲为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下痕迹,仿古瓷金色则艳丽耀眼。

做旧瓷变“古瓷” “淘宝”需小心


沈阳是清朝的故地,受历史渊源影响,当地古玩市场中明清时代的藏品较多,其中,瓷器藏品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瓷器精品既可以装饰居室,表现主人品位,又可收藏增值,因此备受沈阳地区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据称,一件清代官窑瓷器甚至可以拍卖到几千万元,而拍卖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清瓷,则已经成为诸多拍卖会上的常客。

据辽宁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圆介绍,辽宁有上百万收藏爱好者,他们的收藏方向主要集中在书画、瓷器、金银铜器、玉器、家具类木器、观赏石等方面。而沈阳的收藏爱好者对瓷器情有独钟,但市场上假货多真货少,每年发生的被骗事件更是数不胜数。

近一时期,本报记者对沈阳古玩市场进行了长时间的明察暗访,特别是11月13日(星期日)的调查,更是令记者在惊险“走”一回的同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内幕。

●“淘宝”被引入小旅店

位于沈阳怀远门内的中街盛京古玩市场,因与沈阳故宫相距不远,受到皇家气息的熏陶,已经发展成为在沈阳屈指可数的少数几家专业销售古玩的市场。特别是重要节假日和双休日,市场外的一条小马路,更是被东西南北的古玩客商围个水泄不通,书画、铜器、钱币、瓷器等,统统被摆上地摊儿。在绝大多数当地人摆下的如长龙般的地摊儿中,穿插着几个南方人,他们摆的地摊儿中,看似刚出土的古瓷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扮作“淘宝”模样的记者刚一接近地摊儿,操着南方口音的商贩立即凑了上来,低声说:“这些都是‘老’的(沈阳古玩市场将民国以前的瓷品称为‘老’的,民国以后的瓷器称为‘新’的)是我们从家乡带来的,都是绝对的真品。”

记者拿起一个彩瓷花瓶问:“这是哪个朝代的?多少钱?”南方商贩称:“这是清乾隆时期的,要价3000元。”

记者以品相太差为借口,还价到500元。对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将记者拉到一旁,异常诡谲地说:“你跟我走,我给你拿几件好东西看看!”

说着,两个南方商贩丢下地摊儿,一溜小跑将记者引向胡同深处,接着又转了两个弯儿,最后将记者带到一家小旅店二楼的一间客房内。室内仅有两张床,床头挤挤插插地摆着几个纸箱子,箱子里面的东西都用黄纸包着。

两个南方商贩请记者坐在床上后,回身将房门反锁,然后从纸箱子里拿出用黄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待褪去黄纸,一件淡绿色30余厘米高的瓷瓶露了出来。瓷瓶的瓶耳带有淡淡的火石红(出土清瓷渗漏出的紫红色),瓶内釉面冲口(俗称裂缝)新旧不一,仿佛在地下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而瓶底的款识则显示为清乾隆时期印迹。瓷瓶釉面雕花精美,纹饰自然流畅。

“刚才你在地摊儿上看到的瓷瓶产自民窑,所以品相差。这件是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南方家乡搞到沈阳的,产自官窑,给6800元就行,你在市场上至少能卖几万元,也可能是几十万元。”

“你们家乡是哪儿的?这些纸箱子里面都是瓷器文物吗?”

“这个你不要问,我们不也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吗?你要真喜欢,价格咱们可以再商量……”

交谈之中,房门从外面被人打开,又一个南方人挤进了屋。

记者夹在3个人之间,面前已经摆了3个瓷瓶。记者感到有些不安,在费尽好一番口舌后,才得以摆脱商贩们的纠缠。此后,他们不断通过手机向记者推销出土瓷器。

●施展诡诈手段上演骗人秀

“古玩市场门外贩卖出土文物的南方商贩,就是在明着骗人,骗刚入行的‘菜鸟’,也有个别被暴富心理和捡漏心理驱使上当受骗的‘行家’。因为南方商贩把自己扮成走私者,再利用小旅店作道具,将那套骗人的把戏演得十分逼真。如果他们手里那些出土瓷器是真的,我们这些人还不早就抢破了头,哪儿还用他们摆地摊儿。他们销的那些瓷器,干脆连‘新’的都说不上,只是现代仿品。”记者在沈阳盛京古玩市场暗访时,几位拥有二三十年经销瓷器藏品经验的经营者一再叮嘱记者,千万别上当。

有20多年专门经营明清瓷器经验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那些所谓出土文物一般都是在南方土窑选一批造型比较古朴的瓷器,然后,将瓷器浸在盐酸中,待瓷器表面发黄,产生裂缝后,再将这批瓷器埋进土里。两三个月后,瓷器开始变得灰暗、陈旧起来……这种做旧手法,在瓷器造假中比较普遍。识别“老”瓷器时,除了认真查看器型、胎质、纹饰、色料、釉面、体重、烧制工艺外,更重要的是观察整体的自然老化的脱玻程度,这是判断年代的重要手段。

在沈阳的另一家大型古玩市场,记者发现一家江西景德镇某陶瓷厂的摊位,摊位四周是精

美的现代瓷器,中间则摆放着十几件仿古瓷器。一位业务经理在无意中向记者透露:现在瓷器生产技术早已突破了普通收藏人士的想像,他们工厂生产的做旧瓷器,由专业人士绘画,采用特殊材料,釉面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连冲口内的脏物做得都可以像经历年代很久远一样,并且这些做旧瓷器都是孤品,更增加了市场上的可信度。该业务人员指着一只高约40厘米的做旧瓷瓶称,它仿得极像,品相也挺好,在古玩市场上找不到第二件,现在只卖1000元,最适合当藏品送人,谁也不知道它值多少钱。现在很多沈阳的古玩经销商都来此采购他们的做旧瓷器,然后再拿到古玩市场中卖,但在古玩市场上的价格不知要翻多少倍。

●只管出价别多问

“这件清瓷是不是仿制品?那件瓷瓶是哪个朝代的?”记者在沈阳多家古玩市场暗访时,曾无数次向沈阳的古玩经销商询问类似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绝对保真!错了可以拿回来换!”也有的经销商并不急于卖货,而是客气地拉记者到店铺里坐坐,歇歇脚,然后提出双方可以慢慢地交流。

原来,沈阳的古玩市场有一条行规:售出商品概不退换!一位在古玩市场卖了20余年瓷器的老者向记者介绍:是不是仿制品,谁也不敢说。在古玩市场,全凭眼力,“你看值多少钱,你就出个价,我感觉行,就卖给你,没有人给你鉴定真伪。”再说什么是仿制品,仿品历朝历代都有,仿品中也不乏很多精品。像明仿元宋、清仿明的很多仿品都是官窑珍品,谁也不敢说就不值钱。只有花大价钱买到现代的仿品,才有退换的可能。

老者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上半年,有客人花2万多元买了一个题有“明嘉靖年制”款识的瓷瓶,另有一家老板给顾客鉴定说是“新”的,顾客要求经营者退货,卖主坚决不同意,结果两个老板各不相让,为了鉴定瓷瓶的“老”、“新”,双方一直打到法院。后来,这个瓷瓶又被另外一位顾客花3万多元买走了,最后这位客人认为瓷瓶就值这个价钱,至此,最初的那场官司才算了结,最终谁也不知道那个瓷瓶到底是“老”的,还是“新”的。

时下,收藏不仅是一种时尚,更被一些收藏爱好者视作投资的方式,提升品位、增长学识的途径。辽宁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圆提醒广大的收藏爱好者:爱好收藏光交学费长知识还不行,要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并进行专门的研究,提升艺术境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收藏的目的。

古瓷和新瓷的区别方法


 鉴别古瓷和新瓷有以下七种方法可供收藏者参考:

一、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瓷器表面能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二、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三、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四、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五、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

六、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则愈明显。

七、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是否属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2)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多画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3)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4)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此外,后加款、换底、换款、换口、补彩、修补器物残缺等现象也在鉴定中常遇见,瓷器选购者都必须认真发觉。

【陶瓷文化】古瓷鉴定


古瓷鉴定的主要内容1、断代:即鉴别某件古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古瓷中,多数器物上没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决断代问题,后者有辨别真伪的问题和伪品的仿造年代问题。对景德镇古瓷的断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时代来区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后半期,明朝与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号来分期。但按照帝王年号分期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决不意味着产品所具的特征是随着帝王的更换而变化的,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审美观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渐渐变化着的,是沿着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艺术发展常规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断代时,掌握产品演变的总趋势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已使用了"烈释光(TL)法"测定古瓷的烧造年代,误差可达到10%以内,但这种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钻孔取出少量的标本,有损害器物。另外,对那些"后加彩"、"后烧款",或受到过暴晒、加热等干扰的器物,是不太适用的。在目前情况下采用目测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学仪器对古瓷断代推广了,也必须和人的实际鉴定经验相结合,正如医学上先进的诊断仪器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一样。2、断真伪:名窑产品影响其他窑口的生产,这是在商品生产中常见的事,如景德镇五代生产的"蟹壳"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窑青釉瓷的影响,但这并非仿古生产,从古瓷鉴定角度来说,是属于窑口的问题,不属断真伪的内容。断真伪是区分有意仿制前代产品的赝品。即把"仿古器"与"真器"识别出来。景德镇明朝成化御窑厂仿宋朝龙泉哥窑纹片瓷极似。正德时开始写"宣德年制"等寄托款,嘉靖、万历以来更盛。清朝雍正、乾隆仿古瓷的水平很高,唐英所督造的御窑厂,"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景德镇陶录》)。清末和民国,仿古生产有不少专门的小作坊,有的达到了乱真水平,此时的对外货易也几乎成了古董贸易了。解放以后,仿古瓷生产仍然是瓷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致使传世的"古瓷"中赝品充斥,鱼目混珠。我们在古瓷鉴定时就要认真去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了。3、断优劣:即鉴别古瓷的质量和价值。质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烧制时所造成的或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毛病,如变形、裂痕、冲口、阴黄、粘釉、磨釉、缩釉、剥釉、剥彩、脱彩、漏彩、补彩等。价值--是指某件古瓷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价值。历史价值是说该产品带有绝对的烧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对的烧造年代,可作为断代的依据;能证明某一品种的创烧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证实中外技艺交流或反映某一历史事实等。科技价值是说该产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艺发展进程和瓷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反映瓷业的革新、创造和高超的技艺等。艺术价值是看构成产品美的三个基本要素:瓷质、器型、装饰的艺术处理是否高,三者之间是否和谐统一,能否代表某时期的陶瓷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此外,国内外稀少的产品也往往是珍贵品。4、断窑口:即鉴别产品的产地。唐代陆羽《茶经》,在品茶时同时评论了不同产瓷地区的茶碗,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这种命名方法较为普遍。(2)以某窑的主技者的姓氏来命名。如景德镇唐代的陶(玉)窑、霍(仲初)窑,明代的崔公窑、周(丹泉)窑,清代的郎(廷极)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

(3)按烧造年代来命名。如景德镇明代御窑通常分别叫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4)按产品的攸用者的身份来命名,如官窑、民窑、枢府窑等。所谓官窑,是生产专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来赏赐入贡国及使臣,或赏赐群臣、亲贵)的各种瓷器的窑,也称御窑。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窑,景德镇元代的"御土窑"、"枢府窑",明、清的御窑(又叫官窑、厂官窑)。所谓民窑,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产民间用瓷的民营手工业作坊。据《陶雅》说:"民间所卖之瓷器厂人则谓之曰客货。凡所以别于官窑也。官窑之尤精者,命曰御窑。御窑也者,至尊之所御也,官窑也者,妃嫔以下之所得用者也。"同时期的不同窑口产品,有差别明显的,亦有相近的,这需要我们去加以区分。产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断窑口主要是看产品的胎、釉特征,其次是看工艺、造型和装饰等诸因素。

陶瓷文化:新仿古瓷和古陶瓷的使用磨损痕迹特征介绍


古瓷器在使用和埋藏或流通过程中,会在表面留下痕迹。这种痕迹是在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逐次形成的。因而真品古瓷的使用磨损痕迹是很自然的。新仿的瓷器,由于流通、使用时间很短,一般没有古瓷那种自然的使用磨损痕迹,即使在流通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磨损痕迹,或者人为有意做出某些磨损使用痕迹,但是这些痕迹是不自然的,与古瓷的自然使用磨损痕迹有着根本的区别。掌握了两种使用磨损痕迹的区别和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使用磨损痕迹来鉴定一件瓷器是真古瓷还是新仿瓷。

瓷器最容易产生使用痕迹的地方是器物的底足,器物的口沿,碗、盘、盆、洗类器物的底心,器物突出的边角部位等。这些地方是我们观察使用痕迹的主要部位。

■新仿古瓷的使用磨损痕迹特点

1.新仿的古瓷,由于新鲜出炉,未经使用,特别是新仿明清瓷,如不经人为作旧磨损,它的底足和器身都是锃亮崭新的。这种不作旧的东西,火光刺眼,再看器身无任何摩擦痕迹,即可断为新仿。这类东西的底足因为没有使用磨损过,用手摸上去往往感觉很粗涩或割手,没有老瓷器底足的那种自然光滑感。

2.有些新仿的瓷器,虽然在底足经过人为有意的打磨以冒充使用磨损痕迹,但是由于它是人为的,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因而与门然磨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类人为磨损一般是用砂轮打磨或把器物底足直接在地板、石板上摩擦,用力很大,磨出的痕迹很明显。有时往往弄巧成拙,把一些器物的底足或其他部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容易产生磨痕的地方也弄出磨痕来。如果在一件器物很隐蔽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摩擦不到的地方,却发现了使用磨损痕迹,那么这件东西是可疑的。有些器物在人为做出磨损痕迹时,往往顾此失彼,在磨损底足时,却忽略了器身。所以,如果一件器物底足的磨损痕迹很明显,而器身却崭新毫无磨痕的话,对这件器物就应该提高警惕。

3.有的器物在口沿或突出的边角部位人为地做出磨损痕迹,但是这种磨损痕迹太规则,用力过度,把一些不该磨损的地方也给磨损了。凡是口沿一圈或器物凸起的地方都有规则、明显磨损痕迹的器物,大多都是新仿的。

4.有的新仿器物,在器物的里面和器身用沙子类的东西打磨,表面有密密麻麻的摩擦痕迹,看起来很像是经过使用产生的磨痕,这类磨损痕迹需要仔细辨别。如果磨损痕迹朝向一个固定的方向,力度较一致,很有规律感,这类东西必定是新仿无疑。

5.有的器物为了去除浮光,采用毛皮或其他较软的东西摩擦釉面,以使釉面失亮。这种磨损痕迹在器物表面往往成网状,较易鉴别。

■古陶瓷的使用磨损痕迹特点

古瓷的使用磨损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器物的器型、用途不同,它们在磨损痕迹上的特点也不同。这里仅讲解常见的情况。

1.有的古瓷由于未经使用或使用时间很短,随即被用于随葬或窖藏保存,甚至有些器物本身就是专门用于随葬的,这类器物的使用磨损痕迹一般不很明显。至多在运输和埋藏过程中,在器物表面留下微小的零星擦痕。这种使用磨损痕迹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种痕迹对于鉴定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可作为参考,它毕竟与那些新仿器物毫无磨损痕迹还是有区别的。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我们常说的清代宫廷库存的未经使用过的瓷器,虽然老,但上面却没有使用痕迹。

2.许多古瓷是日常用器,由于经过长期的使用,器物的底足、内心和器身都有自然的磨损痕迹。特别是底足的磨损痕迹,由于是放在桌子等木器上多次缓慢磨损,底足用手摸时有光滑舒适的感觉。碗、盘、盆类容器内部的磨损是杂乱无规律的,由于长期使用,釉面有失亮情况。同时,器身的磨损擦痕也是毫无规律的,星星点点,若隐若现。这种器物表面自然磨损的情况,在古瓷鉴定中的参考作用很大。

【陶瓷文化】古瓷鉴定初识


搞古旧瓷器的收藏,先得听懂和弄明白历代瓷器鉴赏家、收藏家约定俗成的“行话”,方可试探入市,并在实践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以期成为大家。下面向古瓷爱好者介绍的就是最基本的常识术语。·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合而形成的小孔。·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漏胎现象。·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轨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两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伤釉——由于釉与其他物体摩擦,使釉面局部损伤。·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上受浸而使釉面脱落。·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他年代器物。·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他年代,而把釉磨去。·复烧——二次入窑烧烤。·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进行补腿。·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作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物,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他嘴镶补。·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古瓷固然佳 新瓷也值钱


"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首次现身中国嘉德拍卖会!在下周即将举行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中首次推出60位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大师以及学院教授、职业艺术家、国家级大师的80件陶瓷精品。行内人士认为,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是二级市场的新生力量,未来有可能成为主流艺术。

"新工艺品"也有收藏价值

中国嘉德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传统收藏理念历来都是贵远贱近和厚古薄今,十几年来,国内各拍卖机构的重点多放在古代官窑瓷器、杂项、中国书画、油画等方面,忽略了有很深的传统艺术基础又有较强工艺性的作品。然而纵观历史,带有工艺性质的作品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和它的"本土化"特征,有其特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符合日益成熟的收藏、投资市场的需要。该负责人认为,无论工艺品是"新"是"旧",只要与传统工艺和当代艺术有内在的承接性,就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本次"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云集了国内6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陶瓷艺术家的80件优秀作品,作者包括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大师以及学院教授、职业艺术家、国家级大师:施于人、周国桢、秦锡麟、王锡良、李进、张松茂、王恩怀、戴荣华、刘远长、李菊生、蓝国华、方复、刘平、朱乐耕、舒惠娟、饶晓情等。

当代艺术陶瓷在分类中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但很多人都习惯将它当作是实用美术。实际上,陶瓷中既有艺术品,也有实用工艺美术品,还有日用品。

实用美术的观点人为地降低了当代陶瓷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在习惯思维中,人们也有厚古薄今的倾向,认为现在的东西不如过去的东西"值钱",当代制作的东西就一定不"值钱"。然而,当代陶瓷艺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目前的水平超出了很多人的认识。

上世纪80年代欧洲人在中国人对古董避之唯恐不及之时,将唐三彩宋瓷的价格推到百万元高位;近10年来,明清瓷持续成为陶瓷收藏的"热风",价格在世界各地的拍卖场中不断攀高;近两三年来,民国瓷器、当代艺术陶瓷又逐步迈进收藏投资主流领域,其中最受瞩目的依然是"景德镇"这个金字招牌,而"珠山八友"、"7501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等字眼成为收藏业界的常用语。

顶尖大师作品增值最快

曾经历数百年无比辉煌的景德镇目前的陶瓷艺术发展如何?

据了解,目前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约有2万多人,形成金字塔状结构,学徒和普通画工占了绝大部分,属于游走于"金字塔"塔底的一部分,作品平均价格约为几百元到千余元。

位于"塔身"的是约100多名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与数百名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平均价在数千元至1万元左右。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是100多位教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艺大师,其作品价格在几年间已由数千元翻升为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增值幅度最大。

景德镇瓷器的艺术表现形式历来以丰富多彩著称:青花瓷色泽青翠欲滴,花纹清新雅致,釉彩晶莹柔润;粉彩瓷色彩粉润柔和,画式丰富细腻;还有釉里红、古彩、窑变、高温色釉、综合陶艺装饰等等,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当代艺术大师除了代代相传的四大名瓷外,还有各自的拿手好戏。刘远长擅长雕塑瓷,以"天女散花"为代表誉满海内外;独立研制釉上珍珠彩艺术装饰方法的赖德全,其创新的制瓷技法开创了景德镇当代陶瓷釉上装饰的新风;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之美与墨彩瓷的清丽雅致之意韵融为一体的李文跃,创立了颇具个性的"粉墨彩瓷"装饰风格等等。

行家们认为,现代大师们都有独门看家本领,当中的艺术、技术含量绝不低于古瓷。

【陶瓷文化】古瓷的基本常识


收集古玩最好有专项,比如“古瓷”就是理想的投资品。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原始瓷。宋代的五大名窑、明代的青花瓷、清代的粉彩,天下绝伦。有人可能认为好瓷器太贵,动辄上百万,买不起。要知道,那是拍卖会上的价格,不一定物有所值,有些甚至是炒作。买“古瓷”是一理想的投资,甚至几年内就有回报。有人5年前买了一个青花缠枝菊的赏罐,大约是清代中期的产品,只用了30元钱,现在有人出400元还不卖呢!只要是有时代价值,不管是解放前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都可以收购,当然也要看档次和品相,有没有艺术性,年代如何,都关系到它的价值。其中鉴别艺术品的年代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谓“赝品”就是仿制品,大家担心的就是看不懂“新”、“旧”,而现代的一些仿品不但样子极像真品,连分量都一模一样。但是买到仿品也不要紧,如果是明仿宋、清仿明、民国仿清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价钱不会很高。鉴定瓷器的真伪除了亲身实践外,还要多看有关的书籍,多去大拍卖行参观预展,多请教专家和内行。有时买到一件有争议的东西也是好事,那说明它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新瓷是这样变"古瓷"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新瓷是这样变"古瓷"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