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导航 >

陶瓷知识:“南青北白”—中国瓷器生产的早期格局

陶瓷知识:“南青北白”—中国瓷器生产的早期格局

陶瓷知识 陶瓷行业 生产瓷砖

2021-07-20

陶瓷知识。

从北朝至隋代,北方瓷器在发展中根据本地原料、窑炉的特点不断进行改进,使白釉瓷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到了唐代,河北邢窑、井陉窑、定窑,河南巩县窑、密县窑都已经能够烧造精美的白瓷。特别是河北邢窑烧造的高档白瓷,胎体洁白坚致,釉色类雪类银,成为北方白瓷的代表。唐代南方瓷场则一直以生产青瓷为主,历史悠久的越窑此时仍稳居霸主地位,代表着南方青瓷的最高水平。浙江境内的瓯窑和婺州窑,湖南的岳州窑、长沙窑,江西的洪州窑以及四川的邛崃窑等,也都是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

唐代可以说是我国瓷器走向成熟并全面普及的重要历史阶段,南北方瓷器的生产能力趋于平衡,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为宋代诸多名窑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

越窑自东汉以来一直是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场,唐、五代是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此时越窑青瓷的胎釉均达到了最高水平,胎体呈浅灰色,坚致细密,釉色早期多为艾青色或黄绿色,晚唐至五代釉色愈发莹润悦目,多呈碧绿青翠的湖水绿色,葱翠滋润,当时为朝廷烧造的贡瓷被称之为秘色瓷。此时器物造型丰富多彩,不少器形是模仿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金银器皿。纹饰除了传统的莲瓣、花卉外,龙风、鹦鹉、鱼等动物以及人物画面大量出现,装饰技法除了传统的划花、刻花外,还出现了褐彩绘画

B、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TaoCI52.coM

邢窑位于河北临城、内丘两县境内,目前发现的窑址已达四十余处。邢窑白瓷素以洁白坚致、似雪类银而著称,唐代是其最为鼎盛的时期。邢窑白瓷除了洁白坚致的胎釉外,精湛的旋削工艺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无论口、肩还是圈足,所有细节部位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如此精细规整的做工,在唐代可谓独一无二,南北方没有任何一个窑的产品可以与之相比。

到了晚唐时期,河北曲阳定窑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邢窑的统领地位,成为北方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定窑白瓷虽然旋削工艺不如邢窑精湛,圈足等次要部位往往不太细致,但胎釉质量已完全达到了邢窑的水平。

除了邢窑、定窑外,河北井陉窑,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也生产白釉瓷器

C、北方生产的黄釉瓷与黑釉瓷

黄釉瓷是北方隋唐时期特有的一个品种,它的前身是北方早期青瓷。由于北方青釉的釉料薄而透明,因此很难烧出南方青瓷那种清幽翠绿的色调。为了适应北方胎、釉原料以及烧造工艺等方面的特性,青瓷在不断的改革中釉层逐渐加厚,颜色基调也由绿转黄,最终演变成了黄釉瓷,这种变化大约在隋代中后期基本完成。黄釉瓷自隋代成熟之后很快在北方普遍流行,至初唐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青瓷的地位。但是,随着白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黑釉瓷的崛起,黄釉瓷所占份额愈来愈少,至唐代晚期已经逐渐消亡。

北方黑釉瓷成熟于隋代,至唐代开始普遍流行。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都有非常出色的黑釉产品。

唐代北方瓷器在造型、纹饰以及装饰手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共性,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D、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

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从唐代中期起,南北所有重要窑场如浙江的越窑、河北的邢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大量生产模仿金银器造型的瓷器。晚唐定窑模仿金银器造型的产品非常精致,有的完全按照原型仿制,有的则在仿制中结合瓷器自身的工艺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发挥和改进。其中晚唐定窑生产的海棠式杯、带把杯、凤首壶以及器形中出现的瓜棱腹、花式口、卷边等,都是模仿金银器皿的造型和工艺特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唐代五代瓷器“南青北白”是如何形成的


瓷器之美,让人陶醉,尤其是中国瓷器发展历史悠久,很多瓷器的出现与没落,都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也是很多藏家痴迷收藏瓷器的原因之一。今天,小编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南青北白,这个唐代五代时期独有的格局,让很多人好奇。那么,唐代五代瓷器“南青北白”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北朝时期,白瓷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开始烧制的时间还是隋朝,这主要是受当时生产力和技术的影响。在1959年的考古中发现的白瓷丰富了现代白瓷研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南青北白这段历史有了更好的了解。

南青是古代有名的瓷器烧制区域,它的范围包括浙江绍兴、上虞、余姚等地,代表作就是青瓷,这部分地区烧制的青瓷不仅精良,而且美观度高,用途也十分广泛,因此这个地区的青瓷十分盛行,而他们的瓷窑统称为越窑,后来这里慢慢形成了越窑体系,在我国瓷器烧制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秘瓷是青瓷中的精品、极品,数量非常少,为当时的皇家贡品,因为烧制工艺神秘而得名。秘瓷是唐代、五代时期最有名的作品,世人以得一件秘瓷而荣耀。最让人称赞的是秘瓷的釉面,犹如冰色玉石一般,让人看了非常喜欢。再加上秘瓷釉层薄、结构牢固,因此远观仿佛置于水中,深受世人的喜爱。晚唐诗人陆龟蒙曾特意写过一首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北白主要是指河北临城一带的代表作,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除了河北临城、曲阳之外,还有河南巩县、密县、登封,山西的浑源、平定,陕西的玉华宫、铜川黄堡镇等。这几个地方是当时邢窑白瓷盛行的地方,也是现如今考察的重要地点。

白瓷的出现打破了青瓷垄断的局面,也给中国瓷器注入新鲜活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出现了青白两大体系。两者不分伯仲,平分秋色,因此有了“南青北白”的说法。

青瓷和白瓷的制作数量和质量都差不多,而且因为是唐代五代时期着名的两个品种,因此世人在购买时,都会优先考虑这两个体系的瓷器。正是因为如此,才让青瓷和白瓷的技艺得到了极致发挥,为唐代以后的瓷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窑生产的瓷器,不仅影响当时的瓷器,也对后世,尤其是宋代之后的窑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邢窑白瓷则是所有白瓷的鼻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唐代五代瓷器拍卖价格统计:

1:唐白瓷长颈盖瓶,尺寸:高26.4厘米,估价:HKD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HKD 2,70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2:唐盈字款邢窑沥粉堆花卉纹倭角方盘,尺寸:高2.3厘米;边长12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77,5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3:唐白釉花口碗,尺寸:直径17.5厘米,估价:HKD 650,000 ,成交价: HKD 935,000 ,成交时间:2019.01.21,拍卖公司:英国维特根斯坦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英国维特根斯坦亚洲巡回第一期。

4:唐-五代·定窑四系穿带壶,尺寸:高16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862,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5:五代越窑青釉刻龙、凤纹盖盒各一,尺寸:13.8及14厘米,估价:HKD 8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2,500,000 ,成交时间:2019.05.3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5月拍卖会。

6:晚唐/五代越窑秘色青瓷盒,尺寸:直径17.5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2,100,000 ,成交时间:2017.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7:五代越窑皮囊壶,尺寸:高21.6厘米,估价:HKD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HKD 2,065,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8:五代龙泉窑五管瓶,尺寸:高40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7.07.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9:五代越窑秘色瓷执壶,尺寸:高18.4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10:五代至北宋越窑青釉刻团花纹执壶,尺寸:高16.4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1,156,4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南青北白话越窑


“南青北白”是人们对唐代制瓷业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南青即指越窑青瓷,北白即是邢窑白瓷。

越窑之名源于浙江上虞、绍兴等地。唐称越州而得名。后宋人赵氏在《候鲭录》记载:“秘色瓷器,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令世人神思遐想:越窑秘色瓷百寻不见,笼罩神秘之感,越窑也因秘色瓷的难觅踪影而受人青睐。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家以其浓烈的乡土情感广收越窑青瓷,使市场上的青瓷价格一路上扬,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价差竟有十倍之巨。尤其是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发现16件越窑青瓷,并被同时出土发现的皇室供奉物品账册上注明的秘色瓷,终于揭开谜底。越窑青瓷在市场上更加抢手,尤其那些工艺、造型、釉色俱佳的青瓷精品。价格一扬再扬,不少收藏爱好者只能以觅一块瓷片而解渴。

十几年前的市场上,越窑青瓷寻常可见,价格低廉,几十元、上百元便可买得,数百元可得精品,上千元便可得大器精品。作为标本品种,我曾买过一个唐五代越窑水盂(如图),器形古朴、内外拉坯痕明显,釉面发色稍差。说它唐五代的产品,主要依据为水盂外表饰有双圈开光图案,水盂口沿也以双圈点缀,框内画有花卉图案,这种双圈开框是越窑青瓷五代时期的典型工艺。水盂内外施釉,内无支烧印痕,烧制工艺较前先进了一大步,从它的底足圈上明显留有四个垫烧点,粘附着粉红色颗粒状遗痕,是胎体中氧化铁的反映。整个水盂呈青绿色,局部绿中泛黄,局部绿中泛灰,这种色差是施釉不均或烧制时受热面的差异造成的。整件器物釉面称不上肥厚,放大镜下看釉面密布细小开片,开片缝隙处渗透土沁。作为水盂,较近代相比,体形大而肥,视觉上有敦实之感,握于手中饱满润滑,既可实用,又可把玩。

越窑以秘色瓷为颠峰征服世人,作为“贡窑”绵延三百年之久,自然引来历史上许多文人的咏叹:陆龟蒙的“千峰翠色”早已为人传诵,而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论述喝茶的碗说道: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同时他还将“南青北白”作了比较:“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南青北白”如此比较,可见越窑在那个历史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至于越瓷精品秘色瓷,朝廷当然要下令大臣与庶民均不得用之了。

现代陶瓷艺术南派和北派中的陶瓷彩绘


艺术需要创新

在中国,瓷器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瓷;北派——以刑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

河北唐山作为北方瓷都,即是北派瓷器的代表之一,尤其以陶瓷彩绘而着称。陶瓷彩绘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源于景德镇。早期的唐山陶瓷彩绘做工粗糙,瓷味甚浓,工艺特点明显。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唐山陶瓷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玉兰瓷和白玉瓷的出现,以及近年来骨质瓷的兴起,都把我国的白瓷文化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唐山陶瓷彩绘业也发展迅速,与景德镇以青花为主的彩绘有了极大的区别,新彩为主的手绘和独具唐山特色的喷彩瓷构成了唐山彩瓷的两道风景。

两地彩绘的区别显而易见,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传统技法完备成熟,到了现代虽有创新但始终能找到其祖宗的身影。而唐山的陶瓷彩绘却不同,由于受传统的影响比较少,再者地近津京,津京两地的书画家的不断介入,使陶瓷彩绘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新彩和釉下五彩比较适合对中国画的表现,所以发展比较迅速,这也是唐山艺术陶瓷画味十足的原因。有人说陶瓷彩绘就得有瓷味,这也不无道理。现代的唐山手绘陶瓷大都是中国画的复制,画味太浓而瓷味太少,创新之作寥寥。

传统的瓷画形式朴实,并具有装饰性,但是过于陈旧,缺少神采,无时代感。而纯中国画的复制虽然有韵味,但总是感觉和纸画有一定的差别。怎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有韵味,且有陶瓷特点的作品,是摆在现代陶瓷艺术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不少艺术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尝试和开发了一些创新的作品。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这是艺术生命之所在。陶瓷彩绘也是一样,正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把中国画元素带进陶瓷绘画中一样,现代艺术理念也必将走进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中。

从某种角度说,艺术陶瓷也是商品,它的兴衰不可能不受市场之左右,从六七十年代唐山喷彩陶瓷和八九十年代陶瓷壁画的兴衰便可见一斑。至本世纪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追求的改变,中高档艺术陶瓷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日用陶瓷的艺术化也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现代装饰艺术来美化,现代陶瓷艺术更需要有一方滋润的沃土。盛世到来,这是陶瓷艺术和陶瓷工作者的希望,愿陶瓷工作者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南瓷北移越演越烈


由于种种压力,佛山陶瓷企业往北迁移的势头,近年来越来越“迅猛”。今年禁用水煤气(煤转汽)后,南庄、石湾的陶企迁出已成必然……。继近两年清远、河源等地后,佛山陶企出现了瞄向省外,迁移大军开始转战省外原材料聚集地的现象。

省外工业区吃香

近两年来,陶瓷企业更倾向把生产基地迁到清远、河源、肇庆等地,因为那里地价低、工人工资低、离原料产地近、离销售地也近,环保要求稍低。但这些区域也面临着燃油升价、市场逐渐饱和及工业环境不佳等问题。与省内产区相比,省外的工业区近一两年来更受佛山陶企的青睐。高青(山东)、发库(辽宁)、阳泉(山西)、夹江(四川)、丹陵(四川)、北流(广西)、淮北(安徽)等是有一定陶瓷产业基础、原料、燃油比较充裕的工业区,由政府牵头不断向广东陶企挥手,以颇优惠的政策引进佛山陶企。

“优惠政策固然能加速陶企外迁,而究其主因,还是因为佛山已不太适合陶企扩大再发展”。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介绍。他认为,如今,制约本地陶企发展最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烧柴油,而油价昂贵(4000元5顿),二是电价上扬(平均一条窑线一年要增多六七十万元的费用);三是陶土资源少,最近也得从清远、河源、肇庆、英德等地运回来;最后是地价高,陶企的窑线大多只有80米长(窑线越长,能耗越低,产量越大),不利于进一步发展。

这一系列“困扰”,在外迁的热土中却不存在。以山东高青县为例,当地邦德陶瓷的总经理吕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该县为老工业区(以棉纺织业著称),所以工业基础颇好,加上地价不超过3万5亩,多为平原,又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中“沧(州)—淄(博)高压天然气管线”的必经之地,天然气为1.75元5立方米,而且境内陶土资源充足,颇适合陶瓷工业的发展。该企业虽然只有一条窑线,但产品即便拿到佛山,也有价格的优势。

省外市场更庞大

在陶瓷企业中,有一种说法叫“南瓷北移”,说的是把南方(佛山)的陶企迁往北方。这里所说的“迁”,既有生产基地的迁移,还包括有销售基地的迁移。

据行内资深人士分析,最初阶段,陶企找外地厂家贴牌生产,然后运回佛山销售;而如今,更多的是在省外工业区设厂,“光明正大”地亮出品牌,除了生产以外,还兼顾大部分销售以及物流作用。因此,陶企在选择厂址时会考虑产品的辐射面以及运输物流等因素,而对处于不同区域的厂房则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如生产不同的瓷砖以适应当地的需求。

积累了多年生产营销经验以及人脉的佛山陶企,在内地颇受青睐,潜在市场巨大。山东淄博中国陶瓷科技城的董事长蔡祈敢表示,引进了东鹏、金意陶等知名佛山陶企后,反映颇为热烈。预计未来将加大力度引入佛山企业。而四川新中源的负责人也介绍称,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内地的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该企业生产的高档超洁亮抛光砖,在当地以及西南一片反映良好。

时至今日,在山东淄博、四川夹江等新兴的陶瓷产区,已出现了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辐射面广的陶瓷城,为当地陶瓷销售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这些新建的陶瓷城,如山东淄博中国陶瓷科技城,兼备了物流、仓储等功能,定期举办大型展览,对于陶瓷出口俄罗斯等地也颇为有利。

陶瓷知识:中国瓷器年谱


一、汉代的瓷艺:

名窑:越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瓷、瓷罐的出现

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瓷壶、瓷瓶、瓷尊、白瓷的出现

三、唐代的瓷艺

名窑:长沙窑、陶窑与霍窑、刑窑、耀州窑、磁州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唐三彩、瓷盒、执壶、花釉的出现

四、五代十国分裂时期的瓷艺

名窑:柴窑

五、宋代的瓷艺

名窑:龙泉窑、湖田窑、五大名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白瓷、玉壶春瓶、窑变釉、葫芦瓶、提梁壶、注碗、胆瓶、梅瓶

六、元代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多穆壶、蓝釉、僧帽壶、法华彩、觚

七、明代的瓷艺

名窑:御器厂、德化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红釉、甜白釉、永乐瓷、三彩、宣德瓷、天球瓶、黄釉、成化瓷、斗彩、红绿彩、牛头尊、嘉靖瓷、五彩、万历瓷、将军罐、象腿瓶

八、清代的瓷艺

名窑:郎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棒槌瓶、康熙瓷、油锤瓶、凤尾尊、太白尊、粉彩、观音尊、珐琅彩、马蹄尊、雍正瓷、灯笼瓶、墨彩、赏瓶、乾隆瓷、贲巴壶、盉式壶

九、近代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帽筒、浅绛彩、洪宪瓷

陶瓷知识:白瓷的萌芽


北方瓷器起步虽晚,但因有着长期生产釉陶的经验,一旦开始烧造青瓷,很快就掌握了高温石灰釉的技术。从北魏后期到北齐短短几十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特别是优质瓷土的开发利用和成型工艺的成熟,标志着河北青瓷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北方特有的薄而透明的釉料无论施于深色胎体还是施于浅色胎体,都无法烧出南方青瓷那种清幽翠绿的色调。

在反复的改进尝试中,当含铁量偏低的青釉施在较白的胎体上时,往往会呈现一种白中泛青的颜色,这种浅淡的色调与传统青瓷大相径庭,却与白瓷非常接近。这种介乎于青白之间的瓷器,正是青瓷向白瓷转变的过渡产品。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早期白瓷或原始白瓷。

陶瓷知识:早期景德镇瓷器有什么特色


历史上,景德镇瓷开始是以素瓷著称的。从晚唐五代到元.都是如此。最初的作品如陶玉的假玉器,就是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同时代霍仲初的作品,也是“色亦素”,宋景德时作品,也是光致茂美的素瓷。到元代还是洁白不疵。当时景德镇的白瓷,能与外地的红瓷,青瓷比美,《陶记》作者蒋祁认为是奇迹。

景德镇瓷,为什么素来就尚白呢?这与本地的原料有关系。如许之衡所说:“瓷质之贵,在于瓷泥…。是种土砂,非随处所恒有。复分各色;有紫,有黄,有褐,有白;而以白为最贵。紫也,黄也,褐也,均无法使之白。而白之一种,千百年来,独尊景德镇之所制专。”

景德镇白瓷的高度成就,还是在宋代仿北方定窑的粉定产品之后,而定窑又是继承邢窑的,邢瓷类雪,带一点乳白色,而景德镇瓷的特色是“白里泛青”,宋元时期,景德镇还生产了一种色质如玉的青白瓷器,俗称“影青”;明永乐年间还制造了一种高水平的“甜白”瓷器。

陶瓷知识:白瓷的介绍


白瓷: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的素白瓷器。

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分类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隋代白瓷巳较普遍,河南内邱邢窑曾发现隋代窑址。唐代达到极盛时期,巳查实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邱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其中以邢窑白瓷为代表,与南方地区越窑青瓷相匹敌,世称“南青北白”,为唐杜甫赞诵的四川大邑窑,至今未查明其产地。南方地区未发观唐代白瓷窑址。据唐李勋《本草,唐代广州亦曾产白瓷。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较租的瓷眙上,先施化妆土,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到中、晚唐,已多数采用高质量的坯料,因而减少或不用化妆土加工瓷胎,其精品已达体薄釉润,光洁纯净地步。五代时期,白瓷生产仍以北方为主,唐代窑场大多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的黄堡镇和玉华宫窑等。晚唐、五代墓中多次发现带有“官”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数应属河北曲阳窑及辽白瓷。景德镇五代窑址是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白瓷产地。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阳的定窑为代表。山西介休、盂县、平定和阳城窑也都生产白瓷,四川彭县窑的仿定窑瓷,曾有人误认为唐大邑窑。此外,河南地区某些瓷窑也在烧制白地黑花器的同时,生产白瓷。泗州窑和宿州窑在南宋初已有仿定器的制作。福建德化宋代亦曾烧造白瓷。元代纯白瓷的制作已趋于低潮,景德镇枢府器卵白釉的烧制成功,对明代白瓷的成就有很大作用。明永乐时期的甜白釉是白瓷史上的最高成就。但由于青花瓷器和斗彩、彩的盛行,纯素白瓷的制作已渐趋低落。除景德镇外,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其特征,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色”、“象牙白”之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知识:“南青北白”—中国瓷器生产的早期格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知识:“南青北白”—中国瓷器生产的早期格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