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重新评判龙泉窑瓷的收藏价值

重新评判龙泉窑瓷的收藏价值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2-03

瓷器鉴别。

南宋龙泉窑最上品的梅子青釉、粉青釉瓷,过去一直被文博界誉为中国民窑青瓷最杰出的代表。龙泉窑梅子青釉苍翠欲滴的艺术魅力,完全可以与唐五代秘色釉瓷和宋汝窑、官窑、哥窑青釉瓷媲美,成为中国青瓷最亮丽的风景线。

单色青釉瓷是中国传统瓷器最高的美学境界,受到历代收藏家们的青睐、追逐。近代,口本陶瓷收藏家痴迷于中国宋元龙泉青瓷的收藏。到了加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陶瓷收藏家也开始在世界闻名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竞相追捧宋元龙泉青瓷。继唐三彩陶器之后,宋元青瓷创下了中国民窑瓷器数十万美元一件的世界拍卖纪录。

南宋龙泉窑双鱼纹大洗

然而,中国宋元龙泉窑瓷精品因为出自民窑,与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明清官窑瓷的拍卖价位相差一大截,一直相差十倍甚至百倍。尤其是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瓷的价位,与其历史、文化、审美艺术价值不相符,令人无奈、惋惜。

2007年1月20日,是中国龙泉民窑瓷重新评判大翻身的日子。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等,参加了浙江龙泉“大窑龙泉窑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会上宣布:大窑龙泉窑自明代洪武到穴德年间为宫廷烧制官用瓷器。颠覆了国内学术界过去一直认为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龙泉窑明代已经衰弱的说法,使其成为又一处明朝宫廷、官府生产器物的窑址,可以与景德镇官窑媲美。

此次“大窑龙泉窑遗址”挖掘历时四个月,考古人员共发掘出明代大墩碗、五爪龙纹(明代宫廷用)等碎片50余吨,发掘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鉴于此次考古发掘众多成果的重要性,有关文物部门考虑将其列人“申遗”后备名录。笔者预测:一个重新评判宋元明龙泉官窑瓷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拍卖价值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窑龙泉窑遗址也出土明“官器”的消息在文博收藏拍卖界迅速传开,部分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的精品龙泉窑瓷的鉴定结论将从元代改为明代早期,重新界定为明早期龙泉窑“官器”。这一部分龙泉精品瓷从民器身份改为官器身份后,其收藏拍卖价值也会与明清官窑彩瓷一样迅速升便。从而带动对两宋龙泉窑瓷的重新评估,尤其是对两宋龙泉瓷中的精品—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粉青釉瓷的重新评价,其收藏拍卖价值可能会迅速升值十倍甚至百倍。

既然原已被文博界认定为“衰弱时期”的明代早期大窑龙泉窑,曾为宫廷、官府烧造“官器”,那么文博界公认的南宋后期元代早期龙泉窑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青釉、粉青釉产品,是否也曾为宫廷、官府烧造过“官器”?这又将成为新的文物考古悬案。当然,这种推测最终需要考古发掘来证实。

龙泉窑鼎盛时期的产品,除了盘、盆、碗、碟、壶、渣斗等各类日用器外,水孟、水注、笔筒、笔架等文房用品及各式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器物也很常见,尤以高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等为典型器。以上器型就能说明:南宋及元初龙泉窑的文房用品,如扇式炉、八卦炉等,当年是为文人士大夫们烧造使用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不是京城的官员就是苏浙一带的官员。

所以,从使用者的身份来分析:南宋及元初龙泉窑文房用品及典型器雨式炉、八卦炉等,不是作为京城“官器”烧造就是作为地方“官器”烧造的,这基本可从器型上认定。至于是否也有可能曾作为“贡器”烧造,这需要考古发掘认证,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因为南宋于1138年迁都于杭州附近的临安,从时间上推算,南宋龙泉窑典型的粉青釉、梅子青釉产品,是南宋迁都临安后才问世、成熟的,这与南宋官窑“郊坛下官窑器”的问世处于同一时间段。况且南宋龙泉瓷中另有一类“龙泉窑仿官窑器”的黑胎器,其釉比传世哥窑器的釉更透明些,一般为薄胎厚釉,釉色有粉青、深粉青、米黄、深月白等,开大纹片或小纹片,其大部分器物与“郊坛下官窑器”非常相似。

由此可见,同为南宋时期浙江境内生产的“郊坛下官窑器”与“龙泉窑仿官窑器”,其器型、釉水等工艺是一脉相承的,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再从南宋“龙泉窑仿官窑器”的使用者身份来分析:这类南宋“龙泉窑仿官窑器”,可能是高一级别的官府官员为低一级别的官府官员生产的,或者有可能就是南宋宫廷直接定烧给‘卜属官员的“赏瓷”。这与后世清雍正、乾隆年间定烧大批仿明永乐、宣德青花玉壶春及青花赏瓶给宫廷官员们的性质或许是一样的。很有可能,清宫廷“赏瓷”的做法本身就是从南宋宫廷学来的。

追溯清官窑瓷仿明官窑瓷,我们就能很顺利地追溯到明官窑青花玉壶春瓶是仿元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的,南宋黑胎龙泉窑官瓷是仿南宋郊坛下官窑瓷的。官窑仿官窑是“官窑性质、官窑品质”,而民窑仿官窑是“民窑性质、官窑品质”。

笔者2006年初在研究出口中东、西亚宫廷的元青花精品瓷时,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元青花出口精品瓷民窑性质、官窑品质”。2007年初,在浙江龙泉召开的“大窑龙泉窑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传来令陶瓷收藏家振奋的消息,笔者作为龙泉窑瓷收藏爱好者又一头扎进思考之中,感悟到:

一、原藏在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的元末明初龙泉窑大墩碗、超大尺寸的大盘、有五爪龙纹的龙泉窑瓷,已被权威专家认定为“官器”。

二_南宋黑胎龙泉仿官窑器,本身就应属于“仿官器”,其本身也应像元青花精品出口瓷一样,属于“民窑性质、官窑品质”的器物。

三、既然原被文博界公认为品质不如南宋龙泉窑的元末明初龙泉窑已出土“官器”,那么品质上远远高于元末明初龙泉“官器”wwW.TAocI52.coM

的南宋龙泉窑鼎盛时期的梅子青、粉青釉龙泉窑瓷,目前至少应该界定为“民窑性质、官窑品质”的器物。其历史文化、工艺、收藏价值,远远高于己认定的明初龙泉窑“官器”。

至此可以推论:重新评判龙泉窑瓷的收藏价值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为明初龙泉瓷的“官器”身份已被权威专家认定,虽然南宋至元初的龙泉精品瓷的“官器”身份,还没有被考古发掘证实。

但在当代开放的信息社会,赏瓷与看人一样,不论出生贵贱,而是以人之品格、修养、学问、才华、情怀、业绩等为评判重点的。

“大窑龙泉窑”虽然已认定为有“官器”,但仍属“民窑性质,官窑品质”。

从整体上来分析,龙泉窑精品瓷与元青花出土瓷一样,同样为“民窑性质,官窑品质”的瓷器,同样属于中国民窑瓷器里的杰出代表性器物。民窑里的出n精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已在2005年佳士得创下世界拍卖奇迹。2007年春,香港佳士得又再次拍卖龙泉窑精品如龙泉窑青釉缠枝牡丹纹石榴尊,拍卖价已高达200万港元,相信龙泉窑精品拍卖会推动龙泉窑瓷价格迅速上扬。

在此,我们可以预测:从2007年初开始,当代文博界新一轮的龙泉窑考古发掘研究将掀开崭新的一页,当代民间收藏界新一轮龙泉窑收藏研究热将兴起,当代艺术品拍卖界新一轮龙泉瓷拍卖高潮已经来临。南宋及元初龙泉窑粉青釉、梅子青釉瓷和明初龙泉窑大型盘、碗、五爪龙纹饰龙泉瓷等,将会在海外苏富比、佳士得等世界一流的拍卖会上,与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彩瓷竞相争辉。

宋元明龙泉窑瓷,又将成为新一轮的收藏拍卖研究“明星瓷”,传统的龙泉窑瓷收藏观念已遭颠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价值千万 古瓷精品──龙泉窑小盘


岁月无法磨灭的美

不可再生的古瓷精品

“龙泉窑小盘”

2014年艺术品收藏市场如火如荼,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拾。商界大亨皆瞄准这一生机盎然的艺术品市场。各地的活动更是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尤其是书画、瓷器、奇石。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瓷器收藏市场具有无法想法的商机。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上流社会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中国高端瓷器。

古往今来,我国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大国,青花釉里红瓷、青花瓷、官窑白瓷粉彩开窗天球瓶等闻名于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瓷器的里程碑。尤其是龙泉窑工艺的开发,让我国的陶瓷技术带来质般飞跃。龙泉窑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龙泉窑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争相收藏。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了一款在当今天下不可再生的古瓷精品──龙泉窑小盘。藏品口径:11.7cm,底径:3.5cm。藏品虽然经历了无穷岁月的洗礼,但如今依然保存得极为完好。此款稀世珍宝“龙泉窑小盘”极为珍贵,藏品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胎体较厚,釉色淡绿,釉层稍簿,小盘内花卉极为瑰美,就仿佛是一幅水墨画,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花香弥漫而来,并有醉人的芬芳,沁到人的骨子里,一瞬间而已让人神清气爽,宛若要羽化飞升。

不可再生古瓷精品──龙泉窑小盘,藏品渐变色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渐变色,美到极致。“龙泉窑小盘”完全演绎出古瓷之美,龙泉窑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此款“龙泉窑小盘”极为珍贵,是当今天下幸存不多龙泉窑精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堪称瓷之重宝,弥足珍贵。

此款举世难寻“龙泉窑小盘”,其富丽雄浑、釉面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龙泉窑小盘”层次分明,显得质感强。此款“龙泉窑小盘”极为瑰丽,让人如痴如醉,美得动人心魄,古往今来“龙泉窑小盘”都是最为名贵的瓷器,是稀世珍品。

龙泉窑瓷器价格平稳上升,每年约有25%成长,其中“龙泉窑小盘”由于存世量极为稀少,已经数年没有出现在香港,如今“龙泉窑小盘”横空出世,必然会掀起瓷器收藏市场飓风,这场飓风将会卷席全场,众多大收藏家必定难以按捺,一场来自众多大收藏家激烈争夺的大戏,即将来临。

龙泉窑瓷器的收藏潜力以及市场价值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居于瓯江—卜游,不仅具备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还有便利的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瓯窑、婺州窑等周边窑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这一状况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却出现了突然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龙泉窑青瓷的“迷惑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南宋龙泉窑插花花瓶

龙泉窑瓷器拍卖如下:

龙泉窑瓷器的市场行情

收藏界有一种说法,龙泉青瓷尤其受英美、法国、日本收藏者推崇,中国内地收藏龙泉青瓷之风最盛的地方则属江浙地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收藏历史悠久,收藏者众,收藏规模之大,内地鲜有匹敌者。对于龙泉青瓷的收藏,江浙收藏者倾注了极大热情。

龙泉青瓷以物美价廉闻名。当前国际市场上,龙泉青瓷古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今依然是各古陶瓷窑系中,存世量较大、价值相对较低的一类,市场上的流通量仅次于后起之秀明清景德镇彩瓷,整体价格低廉,远不及高价的景德镇产品。

南宋至明代的龙泉窑青瓷精品成交价早过千万元——2006年11月8日伦敦苏富比秋拍,高23.4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拍至118.4万英镑,此瓶曾为日本近代著名茶道大师益田孝(1848-1938年)收藏。两年后,2008年3月19日纽约佳士得再以228.1万美元拍出一件高28.8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图二),同样源自日本藏家——茶道大师松平不昧收藏。

与价格动辄数千万元的景德镇明清瓷器相比,龙泉窑青瓷的价格显然被严重低估。

近年各大市场行情观察

近年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五地的拍卖,龙泉窑青瓷与高古瓷器行情有着相似之处,而与明清彩瓷的行情表现明显有异。龙泉窑青瓷大量的收藏品流散在日本及欧美地区,尤其以日本市场数量最多,历年国际市场上拍卖的龙泉瓷青瓷,相当一部分出自日本藏家。

东京市场日本收藏者普遍喜欢龙泉青瓷。目下市场上流通的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精品,不少来自日本回流。成立于1906年的日本东京茧山龙泉堂是20世早期经营龙泉青瓷著名的古董店,创始人茧山松太郎痴迷宋代龙泉青瓷。今年2月22日,日本东京中央拍卖株式会社举办迎春拍,上拍宋代至明代龙泉窑青瓷约25件。与中国市场行情有别的是,估价低廉,九成以上的拍品仅数万元人民币,估价最高的三件元代龙泉青瓷原为日本九州中国陶瓷美术馆收藏品,但并未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5月3日JADE株式会社(日本美协)在东京举办的春季拍卖中,特别推出“翠瓷礼谈——宋元明重要龙泉青瓷”专拍,收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16件,多数估价仅在数万元人民币,直径9厘米有小修的南宋官窑鬲式香炉最高估价为20万元人民币。

今春东京龙泉窑青瓷上拍量相当可观,拍品的时间跨度较长,若抛开真伪性,自北宋龙泉初创期到明代衰落期产品均有所体现,且价格比中国市场低,相信这也是长期以来对中国拍卖公司、古董商、收藏者的吸引力所在。

纽约市场纽约是高古瓷器拍卖交易的重镇,每季都不乏龙泉青瓷,很多成交价格较高的精品都由纽约卖出。仅以今年3月23日佳士得春拍为例,瓷杂专场接连上拍了五件元、明龙泉青瓷,成交四件,器型有牡丹纹浅盘、刻花莲纹梅瓶、缠枝花卉纹荷叶形盖罐、几何纹盘、花口折沿盘,价格均在2万美元以上。高35.3厘米的元末明初龙泉青釉缠枝花卉纹荷叶形盖罐以6.25万美元成交。原为日本藏家收藏的直径47厘米的明初龙泉青釉花口折沿盘,估6万至8万美元,最终拍到了15.25万美元。

吟龙泉谣 赏龙泉窑古瓷


中国的古瓷,星光灿烂,泛若银河。河水滔滔,浮出天瓢。然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耳;弱水一瓢,吾只取龙泉耳。龙泉在浙江西南,东晋时为龙渊乡,唐乾元二年始置龙泉县,是瓯江上游的一片山水林溪之地。既称龙泉,当有泉与龙有典,以龙为名。只是我翻检书籍,并未找到龙泉之泉,只知有龙泉之窑,名龙泉窑,龙泉窑又尽以龙窑为窑。在紧水滩大白岸,居然发现五条北宋至明代的龙窑交错叠压在一起,构成一道世界古窑奇观。其实,龙泉窑必有龙之泉的来历,因为,龙泉窑的窑口大都与泉水为邻,如溪口、松溪、武溪等,“所谓伊人,在水之俟”,盖此地之泉皆为龙泉也!那里真是一片火的世界,水的天地,龙的故乡。于是,这龙泉之水便赋予窑火以灵妙之性,赋予窑风以清丽之气,赋予窑神以仙逸之魂,赋予窑珍以翠玉之质。史上许多有名的窑口都是各类瓷釉兼烧,如钧台窑主烧钧瓷,也兼烧黑瓷、白地黑花釉下彩绘和印花青瓷;巩县窑主烧白瓷,也兼烧绿、蓝、黄等单色釉及三彩。而一定是由于龙泉之龙乃青龙的缘故,龙泉窑千余年来却专烧青瓷。青釉中本含有铁分子,再添入神秘的紫金土,便可调制出上等的龙泉釉料,再加上当地特有的瓷土和松柴,金木水火土五行便一应俱全,烧出的龙泉青瓷自然独具青龙之魅。中国瓷器的历史始自东汉,最早的成熟瓷器便是越窑青瓷。经年不久,魏晋之际,龙泉窑便出现了。那时,还没有白瓷,其他各种瓷釉自然更是无从谈起。所以,龙泉窑一定是位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龙脉之泉。沿龙脉上溯,龙首当是隐于越窑遍布的上虞曹娥江和慈溪上林湖流域。龙泉窑问世之时,越窑已是一枝独秀,独步天下,龙泉窑却只能亦步亦趋,奉为圭臬,以至其仿烧越窑的青瓷,竟难以分辨彼此。只是,史书上记有一种秘色瓷,至于何为秘色,却语焉不详。近年考古发现,秘色瓷其实就是越窑青瓷。或可妙想,越窑青瓷之所以古称秘色瓷,是因为此等青色即青龙之色,而青龙之色当为秘色也。我便藏有数件越窑精品,而浙江绍兴的越窑故里,竟有藏数千件越窑青瓷的民间博物馆,令人心神系之,艳羡不已。北宋以降,越窑之龙泽日渐枯竭,而龙泉窑之龙脉却是泉流喷涌,恣意汪洋,一泄千里,奔腾不息。自魏晋始,至清中期,龙泉窑前后烧造了一千六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经世最长的窑系,可谓无限风光,无与伦比。我藏有一只北宋龙泉八棱梅瓶,器型朴拙,胎体厚重,土脉细润,釉面莹丽,典型的宋器风华,苍雄奇崛,全然已是超越之作。宋室南渡后,南宋朝廷曾把龙泉窑选作供器,仿照南宋官窑,烧出史上最好的龙泉青瓷,其釉色之美已臻极致,其风姿极尽宫廷奢华浮靡之尚。当时龙泉窑最名贵的品种是粉青和梅子青,粉青若青玉,温润雅淡,迷人心窍;梅子青如翡翠,浓丽幽菁,夺人魂魄。这两种名品已是龙泉窑的登峰造极之作,可谓永垂青瓷之青史。我还藏有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八方棒槌瓶,幽玄苍古,令人沉醉。那碧绿青翠、沉郁莹澈的釉面,如入化境,直可抒怀:泄一潭碧透的春水,浇不尽翠绿的春园;沏一杯浓酽的春茶,调不开凝结的春愁。龙泉窑在供应朝廷和民用的同时,还经瓯江出海,大量出口到亚、非、欧的许多国家,惊炫世界。骄傲而浪漫的法国人就沉迷于龙泉青瓷那如翠似玉的釉色,他们动情地称之为“雪拉洞”——那是法国歌剧中一个青衣美男的名字!拥有一件龙泉青瓷,已成为法国上流社会的标准时尚。入元之后,粗砺的北国之风吹临江南,龙泉窑开始流行露胎工艺,并烧造大件青瓷,曾制有高约一米的大型佛像,成为那个王朝独有的遗珍。龙泉窑系进一步扩散于南北各地,出口规模与日俱增。前些年在临近韩国海域的一艘元代沉船上,就曾打捞出近万件龙泉青瓷,令世人惊叹。明代龙泉窑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将厚实雄浑的审美理念推到极致,并再现了北宋盛极一时的刻花工艺,其刻花之精美绝伦与釉色之美轮美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说,龙泉青瓷的釉面竟如丝光锦缎般亮泽的话,那么,其刻花工艺恰是锦上添花。我藏有一件明龙泉缠枝莲纹瓶,莲花枝蔓缠卷而柔婉,流转而悠远。白晰的花线凸起在翠绿的釉面上,显得格外清丽。碧水玉荷,洁雅优致,风声过后,不染尘埃。人生得一宝瓶足矣,斯世当以珍怀视之!从北宋到南宋,从大元到大明,从江南到江北,从瓯江到欧陆,龙泉青瓷与星月同辉,共水天一色。问渠哪得青如许,为有龙泉活水来。那是深浅浓淡、层重叠合的绿色之美——葱茏之绿,春华之绿,青翠之绿,碧玉之绿。熊熊的红焰,烧出的竟是浓浓的绿颜,这就是乾坤的流转,自然的极变,龙之泉的神幻。龙之泉,泉之窑,窑之火,火之烟,看那青龙于烟云之中翻腾跃动,展露真容,只身化作青瓷亿万,假以千年。只是,入清之后,燃烧了一干六百余年的龙泉窑火却渐渐脉息衰微,最终归于沉落。无数蒸腾的龙窑,已变成一座座死寂的龙窟,像睁着一只只不瞑而干涩的泪眼。此景此情,令世人无限伤怀;此生此缘,引天地不尽悲歌。勿相忘,风雨中,红尘外,似有一青衣龙女,倩影灵幽,迷蒙素丽,暗香袭人,芳菲飘逸,却在这朦朦的雾夜,悄然隐去,空余那一潭泪泉,一团梦絮。芳草凄凄,杨柳泣泣,泉水无言,经天流地。青龙已归隐深潭,不见首尾;水面上阵风吹过,未起涟漪。晨钟暮鼓,谁知今夕是何夕;不觉又逝数百年,刚逾花期,又到雨季。弱水三千,吾尽取,龙泉矣;龙泉三千,吾尽取,一瓢复一瓢,一滴又一滴——装满我的心房,装满我的龙泉记忆;装满我的梦床,装满我的龙泉诗句;装满我的世界,装满我的龙泉思语;装满我的酒器,装满我的龙泉砚滴……

鉴定南宋龙泉窑瓷的要点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 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

2. 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3. 器型丰富多彩,除日用器皿外,有罐、盒、灯盏、渣斗、熏炉等。文具有笔筒、笔洗、水盂、笔架等,及多种仿古铜器、古玉器的瓶。这时期的新产品有堆塑龙瓶、虎瓶、琮式瓶、荷叶盖罐、葫芦瓶、五管瓶等。

4. 由于改进了胎、釉的配方及烧造技术的提高,烧造出与南宋官窑相类似的黑胎厚釉瓷器及白胎厚釉瓷器。黑胎厚釉瓷器釉色深沉,开片,釉色透明,表面有浮光。白胎厚釉瓷器釉色淡雅,呈粉青、梅子青、豆青等色。

5. 此时的瓷器通体施釉,光色无纹,以釉色与造型取胜。

6. 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使青瓷显得特有韵味。

7. 龙虎瓶代替北宋的多管瓶和盘口壶。

8. 梅瓶(宋代称作"径瓶",是一种贮酒器),北宋时期肩腹比较丰满,器型较大,外壁刻缠枝花、莲瓣。到南宋,梅瓶高度减低,下腹瘦削,有的梅瓶有盅型盖倒扣瓶上(可作酒杯用)。

9. 鬲式炉系仿商周铜鬲式样,其肩与腹部的凸楞称"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种装饰。

10. 一种用模子成形的水注、小罐、瓜型壶,腹部有模印的菊瓣、莲瓣、云纹、龙纹等纹饰的,多数为龙泉溪口窑所生产。

总之,南宋龙泉青瓷,其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而矮,纹饰以刻划花为主,印花、贴花少见。纹饰多见云纹、水波纹、游鱼,还印有"金玉满堂"、"河滨遗范"等铭文。印花游鱼有单鱼和双鱼,单鱼时代稍早,双鱼为中期,两鱼同一方向者,一般要早于相向者。南宋晚期的莲瓣纹较前期肥硕,瓣脊明显清晰。

龙泉窑瓷器的鉴定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宋代瓷业鼎盛,除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外,山西省平阳的平阳窑、陕西省耀州的耀州窑,福建省建安的建窑,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窑,也都烧制相当好的瓷器。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是华北大窑业中心,很受日本重视,历代都有大量的瓷器销往日本,日本人也把瓷器叫磁器,是有其原因的。

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设窑厂,生一所烧的窑名“琉田窑”,又名“哥窑”;生二所烧的窑名“龙泉窑”,又名“弟窑”。

在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

鉴别真伪

要判定古代瓷器的年代和真伪,就要掌握不同时期器物的特征,这些特征要从器物的造型、胎体、釉色、纹饰以及款识等方面人手,典型特征就是时代器物的名片。在了解器物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要将不同时期的标准器熟记于心。所谓标准器就是这一时期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能说明这一窑口特色或者最能代表这一釉色品种的器物,掌握了标准器就有了判定的标准,就能以此作为比照,从不同的方面来判定一件器物的时代和真伪。

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些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宋代龙泉窑鉴别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浑厚如玉的釉色,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在青瓷家族中名列榜首,为世人所瞩目。据文献记载,早在800 多年前的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就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享誉海内外。从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在国内,从内蒙古草原到云南边陲,从甘肃到沿海各地,都有龙泉青瓷出土;在国外,从东亚到南亚,从非洲到阿拉伯诸国,以及欧美国家,也相继有龙泉瓷器出土的报告,可见其产量之大,传播之广,是其他青瓷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有精美的龙泉青瓷的收藏与陈列。

青瓷之美,龙泉瓷达到了巅峰。尽管瓯窑青瓷曾被晋人誉为“缥瓷”,越窑青瓷被唐人称作“秘色”、“如冰似玉”、“千峰翠色”,但其造型与釉色远远无法与龙泉窑青瓷媲美。只有龙泉窑才创造出青玉般的粉青和翡翠般的梅子青釉色,其釉色与质地之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巧夺天工的人造翠玉!今天,当我们拥有一片粉青或梅子青釉残片时,无不为其柔和典雅,绿如翡翠的釉色所倾倒。

由于龙泉青瓷声名远播,品质高,影响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历代仿烧龙泉青瓷的问题,就目前调查所知,自南宋以来,国内外许多窑厂都仿烧过龙泉窑青瓷。在国内除浙江本地以外,广东、江西、福建、湖南等省都有仿烧。在国外,有日本、泰国、朝鲜、叙利亚、埃及等国,直到今天,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仍在大量仿制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他们或为发掘古代高超的烧造工艺而在苦苦追求探索,或为利益驱使,制假作赝。这些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往往使初学者上当受骗;有时即使专家也一时受其蒙蔽,类此个例,时有所闻。

龙泉青瓷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烧造工艺、胎釉变化、造型特征,反映了龙泉青瓷从北宋的发展期,到南宋至元代的鼎盛期,以及明清的衰落期三个明显的历史发展轨迹。这里首先谈一谈宋代龙泉青瓷鉴定与辨伪的手段。

北宋龙泉瓷的特征及鉴定

前面已经谈到,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较薄,釉色青中带黄。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温粘度较低,易流釉,釉面光泽感强。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刻划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题材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荷花、缠枝牡丹、焦叶纹、莲瓣纹、水波纹、云纹、波涛纹等。在技法上,根据题材的需要有直线、单线、双线、斜线、蓖纹等。此外,为了使器型更加丰富多彩,在有的器物上盘筑、粘贴、镂雕等技法,如多管瓶、五叶瓶、盘口壶等都采用上述技法。多管瓶是从越窑多角瓶演变而来,“角”与“谷”在南方语言中谐音,“管”与“谷”又近谐音,因此,“五管”与“五谷”的解释也就顺理成章了。五管或多管瓶是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而多叶瓶或盘口瓶则是装酒的,一般在北宋的墓葬中是成对的出现。

鉴定北宋龙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征:

1.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其产地集中在龙泉金村和庆元上垟两县交界处的溪边山坡上。

2.中晚期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约有窑址30余处。

3.北宋中晚期,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施石灰釉,其特点高温粘度比较低,容易流釉,釉层薄,釉面有光泽,由于烧窑技术和还原控制不好,使釉色出现泛黄现象。

4.纹饰特点:以刻画花为主,碗、盘类多饰蓖纹、折扇纹,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5.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为这一时期的新产品。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6.在工艺上,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器物多有支钉痕。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南宋龙泉瓷的特征及鉴定

南宋龙泉窑可分为前期和中晚期两个阶段。前期,正是南宋政局动乱期。宋高宗赵构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建立南宋政权后,到定都临安(杭州)前后的10多年时间内,女真族仍没有停止他们野蛮的掠夺战争。随着金兵铁骑的长驱直入,南宋政府选择了唯一出路-逃亡。于是从河南商丘至建康(南京)、扬州、杭州、绍兴、宁波,直至入海至温州、台州,最后返越州(绍兴)、杭州。一路颠沛流离,风云难测。朝廷如此,民间的动荡更甚,此时生产力发展处于低谷。龙泉窑产品除了生产一些日用器皿及冥器,供当地民间使用以外,一如北宋时期。如作为冥器的五管瓶、盘口壶等仍沿袭北宋末年旧制继续生产,只从器型上稍加改进。如五管瓶上腹部比北宋时稍瘦,从肩部分成两级,最后演变成一级,肩部凸起,器身光素无纹,盖钮以各种动物如鸡、犬、鸟代替花苞钮装饰。胎为灰色,施淡青或青灰色釉。

南宋中晚期,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瓯窑、越窑、婺州窑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相继衰落。而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龙泉有着丰富的瓷土和燃料,为发展瓷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鼓励对外贸易,使龙泉青瓷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据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龙泉及毗邻地区,窑厂遍布,除龙泉大窑、金村、溪口、安福等外,庆元县的上垟,云和县的梓坊、水碓坑,遂昌县的湖山,缙云县的大溪滩、碗窑山,以及泰顺、文成、永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体系。

南宋初年,北方大批窑工“随驾南来”,纷纷涌入浙江。这批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落户龙泉,重操旧业,他们把北方的制瓷技术融合到龙泉青瓷的制作上;加上南宋官窑对龙泉窑的影响,使龙泉窑产品技艺大进,质量不断提高。

首先是坯料的改革。原先使用的坯料仅以瓷石一种拉坯成型,由于瓷石中氧化硅含量相当高(7%以上),所产瓷器胎骨厚重,严重影响其美观程度。于是,匠师们采用瓷石和紫金土配成胎料,由于紫金土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铝和氧化铁,铝的含量增加,抗弯度大大加强,制成薄胎瓷器,就能在高温下不易变形,解决了笨重呆板的问题,使龙泉窑产品壁薄如纸,轻盈秀美。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说,龙泉窑在胎坯的改革中,解决了粗、重、笨的缺点,在质量上完成了一次飞跃的话,那么在釉色的变革中,使它成为人见人爱的艺术品,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为打开国际市场,并为皇室提供贡品打开了方便之门。

龙泉窑原先使用的是一种含钙量较高的石灰釉,它的特点是高温下粘度较小,易流动,因此这类釉一般显得比较薄而透明,光泽感强。而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动,这样可使釉层施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匠师们还采取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复杂工艺,使釉层变得更加丰厚,色泽更加沉稳。同时,匠师们还熟练地掌握了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创造出青玉般的粉青釉和翡翠般的梅子青釉。

考古发掘证明,龙泉窑在烧制工艺上完成了胎坯、釉色、多次素烧、多次施釉以及熟练掌握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等复杂工艺后,其产品结构也作了重大调整,一些以前不见的陈设、祭祀用器大批出炉,如鬲式炉、贯耳瓶、凤耳瓶、鱼耳瓶、八卦炉;文具用品中的笔筒、笔洗、笔架、水盂等,式样新颖,品类繁多,作为冥器的多管瓶、盘口瓶等此时已不见,为堆塑龙瓶、虎瓶所代替。

此时的龙泉窑因釉色优美造型别致,多数光素无纹。有刻划花的器物其装饰手法亦与北宋时期有明显不同。此时盛行单面刻划花,以刻为主。纹饰多样,有莲花、莲瓣、荷叶、蕉叶、如意等;动物有凤凰、飞雁、游鱼等。

纵观南宋龙泉窑青瓷,每一件器物都设计精妙,匠心独运,造型端庄秀丽,釉色温润如玉。即使露胎,出筋,也刻意为之,做到一丝不苟,从不经意中见深意。造型与装饰,露胎与釉色,互为关联,自然流畅,妙然天成,表现了一代匠师高超的艺术造诣。

值得一提的是,龙泉大窑、溪口曾生产过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两种精美瓷器,尤其黑胎厚釉青瓷无论器型、釉色、胎骨都与郊坛下官窑瓷器非常相像。因此,藏界与理论界有人误认为是郊坛下官窑器,有人则冠以“龙泉官窑”。笔者认为,这批所谓的“龙官”,其实是龙泉窑的仿官产品,它或许为满足郊坛下官窑之不足,而上供朝廷;或许是朝廷大臣得不到官窑器而在龙泉仿烧。尽管这批仿官产品,由于在不同地点、不同胎釉、化学成分仍有差别外,其精美程度不亚于官窑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同时,白胎厚釉青瓷在烧造工艺上,不但采用了南宋官窑烧造技术,而且还有所创新。如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的紫金土,使胎色白中带灰;圈足底部或佛像的脸、手等露胎处,呈红色。釉色光洁滋润,多数不开片。这些都是南宋龙泉窑的特征。

南宋的龙泉瓷有早期和中晚期的区别,在鉴定时要加以注意。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

2.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3.器型丰富多彩,除日用器皿外,有罐、盒、灯盏、渣斗、熏炉等。文具有笔筒、笔洗、水盂、笔架等,及多种仿古铜器、古玉器的瓶。这时期的新产品有堆塑龙瓶、虎瓶、琮式瓶、荷叶盖罐、葫芦瓶、五管瓶等。

4.由于改进了胎、釉的配方及烧造技术的提高,烧造出与南宋官窑相类似的黑胎厚釉瓷器及白胎厚釉瓷器。黑胎厚釉瓷器釉色深沉,开片,釉色透明,表面有浮光。白胎厚釉瓷器釉色淡雅,呈粉青、梅子青、豆青等色。

5. 此时的瓷器通体施釉,光色无纹,以釉色与造型取胜。

6.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使青瓷显得特有韵味。

7. 龙虎瓶代替北宋的多管瓶和盘口壶。

8.梅瓶(宋代称作“径瓶”,是一种贮酒器),北宋时期肩腹比较丰满,器型较大,外壁刻缠枝花、莲瓣。到南宋,梅瓶高度减低,下腹瘦削,有的梅瓶有盅型盖倒扣瓶上(可作酒杯用)。

9.鬲式炉系仿商周铜鬲式样,其肩与腹部的凸楞称“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种装饰。

10.一种用模子成形的水注、小罐、瓜型壶,腹部有模印的菊瓣、莲瓣、云纹、龙纹等纹饰的,多数为龙泉溪口窑所生产。

总之,南宋龙泉青瓷,其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而矮,纹饰以刻划花为主,印花、贴花少见。纹饰多见云纹、水波纹、游鱼,还印有“金玉满堂”、“河滨遗范”等铭文。印花游鱼有单鱼和双鱼,单鱼时代稍早,双鱼为中期,两鱼同一方向者,一般要早于相向者。南宋晚期的莲瓣纹较前期肥硕,瓣脊明显清晰。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浑厚如玉的釉色,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在青瓷家族中名列榜首,为世人所瞩目。据文献记载,早在800 多年前的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就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享誉海内外。从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在国内,从内蒙古草原到云南边陲,从甘肃到沿海各地,都有龙泉青瓷出土;在国外,从东亚到南亚,从非洲到阿拉伯诸国,以及欧美国家,也相继有龙泉瓷器出土的报告,可见其产量之大,传播之广,是其他青瓷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有精美的龙泉青瓷的收藏与陈列。

青瓷之美,龙泉瓷达到了巅峰。尽管瓯窑青瓷曾被晋人誉为“缥瓷”,越窑青瓷被唐人称作“秘色”、“如冰似玉”、“千峰翠色”,但其造型与釉色远远无法与龙泉窑青瓷媲美。只有龙泉窑才创造出青玉般的粉青和翡翠般的梅子青釉色,其釉色与质地之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巧夺天工的人造翠玉!今天,当我们拥有一片粉青或梅子青釉残片时,无不为其柔和典雅,绿如翡翠的釉色所倾倒。

由于龙泉青瓷声名远播,品质高,影响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历代仿烧龙泉青瓷的问题,就目前调查所知,自南宋以来,国内外许多窑厂都仿烧过龙泉窑青瓷。在国内除浙江本地以外,广东、江西、福建、湖南等省都有仿烧。在国外,有日本、泰国、朝鲜、叙利亚、埃及等国,直到今天,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仍在大量仿制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他们或为发掘古代高超的烧造工艺而在苦苦追求探索,或为利益驱使,制假作赝。这些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往往使初学者上当受骗;有时即使专家也一时受其蒙蔽,类此个例,时有所闻。

龙泉青瓷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烧造工艺、胎釉变化、造型特征,反映了龙泉青瓷从北宋的发展期,到南宋至元代的鼎盛期,以及明清的衰落期三个明显的历史发展轨迹。这里首先谈一谈宋代龙泉青瓷鉴定与辨伪的手段。

北宋龙泉瓷的特征及鉴定

前面已经谈到,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较薄,釉色青中带黄。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温粘度较低,易流釉,釉面光泽感强。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刻划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题材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荷花、缠枝牡丹、焦叶纹、莲瓣纹、水波纹、云纹、波涛纹等。在技法上,根据题材的需要有直线、单线、双线、斜线、蓖纹等。此外,为了使器型更加丰富多彩,在有的器物上盘筑、粘贴、镂雕等技法,如多管瓶、五叶瓶、盘口壶等都采用上述技法。多管瓶是从越窑多角瓶演变而来,“角”与“谷”在南方语言中谐音,"管"与"谷"又近谐音。

老窑瓷:龙泉窑瓷器鉴定四招


近年来,龙泉窑仿品时常在古玩市场上露面,给收藏者及爱好者带来很大的烦恼,故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接下来就教大家四招来鉴定龙泉窑瓷器的真伪。

1、釉色鉴定

龙泉窑青瓷的釉色极为丰富,皆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的梅子青;有粉润如玉,半透明的粉青,还有青中泛黄,釉面光泽较暗的豆青。其青釉釉面滋润而无浮光,釉汁极少有流淌,釉色精美,呈色稳定,釉面没有开片。而越窑青瓷釉色较暗,为艾青色;耀州窑的青瓷釉色青黄,缺少纯净滋润。龙泉窑的釉属于石灰碱釉,流动性差,有较强的玉质感,在放大镜下可见大量均匀密布的微小气泡。一般来讲,北宋早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淡青色,釉层透明,表面光亮。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青中带黄,釉层薄,并有较多的开片。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色青翠,极少开片,没有流釉现象。

2、胎质鉴定

龙泉窑的胎色发灰,胎质缜密,胎体细薄匀实。同时期的耀州窑青瓷的胎则是呈色较深,胎质不及龙泉窑缜密。同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色较灰,胎体厚实,胎质较为坚硬。而民用仿品则胎体更为重要。在实际鉴定中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可发现越窑、耀州窑和民用仿品的器物手感沉重。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区分龙泉窑各个时期胎的不同特点:北宋早期龙泉窑的胎较为厚重,淘炼不纯,但质地坚硬。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呈灰色或淡灰色,胎壁薄厚匀称,胎面光洁。南宋前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中氧化铝的含量较低。南宋后期龙泉窑瓷器的胎质坚硬细腻,玻化情况良好,胎色白中泛青。而同时期的龙泉黑胎青釉瓷器的胎比历代龙泉窑瓷器的胎都要薄,胎质细密坚实,多数呈灰黑色,少数呈黄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

3、纹饰鉴定

北宋时以刻划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划花。北宋早期多莲瓣纹、变形云纹、水波形堆纹。北宋中晚期则以团花、莲瓣和缠枝牡丹纹为主。其布局严谨。南宋前期以刻花为主,划花次之,蓖纹越来越少。以云纹、水波纹、蕉叶纹较为常见。南宋中晚期已无纹饰,以青玉般釉色取胜。

4、造型鉴定

龙泉窑的品种非常丰富,品种之全在宋代各大窑系中位居前列,除日常生活用瓷外,还烧制各种陈设瓷。无论何种器物器型,均古朴稳重,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用瓷多有弦纹、出筋等。

龙泉窑有宋代民窑的巨擘之誉,盖因其质量甚佳。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北宋和南宋前期的龙泉窑器物与全盛期(南宋中、晚期)器物。一般来讲,北宋龙泉窑器物“质颇粗厚”,釉色淡青;南宋前期龙泉窑器物胎体粗重,釉色转为青黄;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窑器物则薄胎厚釉,以青玉般的釉色取胜。

龙泉窑宋元雕龙残瓷启悟


龙泉青瓷肇端于北宋早期,至南宋中晚期到元时,为极盛期。笔者珍藏着一块龙泉窑宋元雕龙梅子青盘残瓷(图1、图2),这一翠颜玉质的古残瓷片,内底径21.7厘米、足径15.2厘米,具有非常完整的瓷艺烧造时代特征。

这块残瓷外腹壁刻菊瓣纹,内心坦底贴雕龙头凤尾纹及绣球,苍龙及绣球皆系同瓷盘坯泥片堆贴后,作雕、刻、划、剔等,使纹饰高于胎体,挂釉后营造了纹饰玉质釉彩下,映现出浮雕效应,烧成之器物清纯流翠、釉色莹润、纹饰俏丽。

胎装饰制作以刀为笔,在龙头上,突出张牙吐舌、突兀龙眼;在强悍的龙身,用刀剔雕四趾鹰爪、曲张龙脊、绣球,线条流畅舒展,质朴严谨、自然,此即龙泉窑独有术语:出筋;对龙之鳞甲、龙之凤尾、龙之腿毛飘逸处行剔刻,以剔阴显阳,谓之撕筋。独特夸张的工艺,使霸气十足、强悍无比的龙泉瓷上苍龙令人震撼!

宋元梅子青雕龙盘残瓷片,给龙泉青瓷收藏群体,提供了器物圈足修削两个原生态讯息:

一、露胎圈足脊应是朱砂色。严格的说,圈足脊露胎,是龙泉窑宋元青瓷独特的胎装饰的又一例证。在还原焰气氛烧成后,胎泥中含2%%以下铁质的紫金土成氧化亚铁的原真发色,便是艳而不媚的朱砂红,这是标准色。在四十倍带光放大镜下,可见柔和朱红膨化状胎体。常在市肆中有见灰黑色及涩紫黑色圈足脊,实是伪色!

二、梅子青雕龙残瓷佐证了宋元龙泉窑青瓷,器物除足脊刮釉露胎外,应为满釉———大凡盘、碗、罐、洗等,修削圈足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圈足大致内敛;圈足内墙直,大都修削过肩,足脊刮釉平整。是时,龙泉窑使用瓷垫饼(有碟形饼、镗罗饼)垫烧。

近见《中国宋元瓷器》书中有载,广东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梅子青堆贴蟠龙盘(图3),被标定为元代,其龙头凤尾纹浮雕之出筋、撕筋瓷艺,与笔者收藏的龙纹残瓷完全一致,只是广东瓷盘少了一个绣球,足径小了1.9厘米,应该说两瓷盘不是一个版本的。笔者由此多了一个思路,企求贤达指点迷津:

一、瓷盘龙头凤尾带绣球之纹饰,是南宋中晚期、还是宋元过渡之器?其带绣球与否,有无渊源关系?

二、龙盘之绣球和明清常见的火焰龙球的演化是在什么时候……

让雕龙残器提供的原生态信息得以诠释,将会给龙泉古青瓷收藏的后来者受益匪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