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卵白釉瓷器 > 导航 >

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

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

古代卵白釉瓷器 元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的印花

2020-05-18

古代卵白釉瓷器。

卵白釉是元代特有的颜色釉瓷器之一,跟元青花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瓷器,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口径13.5 cm,高4.2 cm,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印坯成型,敞口,弧腹,平底,涩胎,小圈足,足墙较厚,足端平切。碟内壁印菊瓣纹一周,内底印团菊纹,其中一菊瓣内印有“福”字,器外壁光素。

元代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元代卵白釉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还见模印有“太禧”即元代朝廷掌管祭祀机构“太禧宗烟院”的简称,以及“福禄”、“东卫”、“昌江”、“天顺年造”等铭文的器物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白瓷

陶瓷造型: 盘

说 明: 元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色品种,因为一些卵白釉瓷器上印有“枢府”二字,所以又被称作“枢府釉”或“枢府瓷”。本文介绍的这件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图1),是1978年从安徽省太平县仙源镇旧货商店征集,同时征集的另两件卵白釉折腰碗造型、尺寸皆相同,现均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此碗高4.5、口径11.7、足径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内底平,圈足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划弦纹,内底模印缠枝莲纹(图2)。碗身内外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底足(图3)不施釉,足底中心微有乳钉状凸起,这也是元代瓷器典型的细节特征之一。

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新的一个新品种,它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釉中呈色剂铁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镇窑从青白瓷向白瓷过渡的重要阶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较厚,而呈失透感的鹅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枢府”字样的产品,质量很高,所谓“枢府”即“枢密院”之简称,元朝重视军事,“枢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应当属于元代枢密院定烧的瓷器,所以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品质极高。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常见器型主要有:盘、碗、高足杯等,极少见有大件器物。而碗、盘类器物常作小底足,足径一般仅为口径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本文介绍的这件卵白釉折腰碗,口径近12厘米,足径却只有4厘米。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中记载:“古饶器……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景德镇窑古属饶州,古饶器即指景德镇窑瓷器,这里的“元朝烧小足印花者”正是指元代景德镇窑所烧造成的这类卵白釉印花折腰小足碗、盘,只可惜这件卵白釉折腰碗未有“枢府”款,算不上元代卵白釉瓷中的精品。

“折腰”造型是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一个突出的造型特征,因为折腰幅度极为明显,所以俗称“硬折腰”,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青花瓷等其他品种中也常见折腰造型器物。若往上追溯,折腰造型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样式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的。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还记载有:“霍器,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君宝效古定制折腰样者,甚整齐。”这说明元代除景德镇窑烧造折腰造型器物外,山西霍窑也生产这类折腰形器。

太平县即今天的黄山市黄山区,在距离太平县不远的歙县曾先后两次(1982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元代卵白釉瓷器,共计一百余件,现收藏于歙县博物馆,其中就有多件这类折腰碗,且印有“枢府”字样。皖南地区与景德镇毗邻,经济较为发达,这或许是这一地区常出土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原因之一。

元代器形优美的卵白釉暗花梅瓶


梅瓶虽然不是起源于元代,但是元代梅瓶器形最为规整优美,这件卵白釉暗花梅瓶高25、口径3.5、底径8.2厘米小口微侈,细颈,丰肩,腹上鼓下敛,底略外撇,假圈足。通体施乳浊卵白釉,白中闪青灰。瓶身有暗花纹饰,分三层:肩部饰内刻花朵纹的如意云头;腹部饰菊花纹,底部花卉纹。腹部接胎明显,造型匀称。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109件卵白釉瓷器,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是一次性出土“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经综合排比研究后得知,卵白釉瓷约在元代大德年间(14世纪初)就已经烧造,并且终元一代盛烧不衰,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烧造,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左右。

元代瓷器卵白釉瓷市场拍卖成交记录


元代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封建政权,和其他时代汉人政权一样,整个社会有层层阶梯,枢府釉也分为不同的等级:

1等级最高、质量最精美的枢府釉瓷器,以皇帝为首的宫廷御用器,表现宫廷艺术的气质。如装饰有龙凤纹样,尤其五爪龙纹、戗金龙纹、有福寿、万寿、福禄、太禧等铭款的作品。从工艺特点来看端庄敦厚,典雅大方,胎体洁白致密,釉层较厚,温润如玉,作工精巧,一丝不苟。

2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生产得最多的是枢府釉瓷器,在器物内里趁坯体湿润时,用印模压印出缠枝花卉,在花卉中出现“枢府”二字,花纹主要是植物类缠枝花卉。

3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那些饰三爪、四爪龙纹的器物应该是宫廷、亲王、贵族类显赫类人物使用的。

4普遍商品用瓷。枢府釉瓷既然是生活用具,是手工业产品,作坊一建立就要不间断地生产。普遍商品用瓷。枢府釉瓷既然是生活用具,是手工业产品,作坊一建立就要不间断地生产。

元代卵白釉的出现,为青花、釉里红奠定了基础,虽然它让位给了青花瓷,但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依然为人们所赞美。元代“枢府”瓷器因传世品极少,故在国内外艺术拍卖会上极少露脸,它的市场价位仅能以宋元青白瓷和明甜白釉瓷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参考。制作精美的元代“枢府”瓷器其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物以稀为贵,作为元代“官”瓷,“枢府”瓷将会进一步得到收藏界的认同。

元代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


元代瓷器知名的就是元青花瓷器,但是元代官窑瓷器除了枢府釉以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官窑瓷器就是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浮梁瓷局”在元代朝廷的关注下,景德镇的陶瓷大师们开始将釉上彩绘运用到高岭土制成的瓷胎高温釉器上,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品种,可以说元代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元代特有的瓷器。

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一种五彩瓷,但它不是平面的,而是具有“堆垛”效果,立粉堆彩瓷是在元青花、元代釉下彩、釉上彩技法基础上的工艺新突破,用堆花立粉法制作五彩加金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的一个重大工艺创新。聪慧的元代工匠借鉴古波斯掐丝珐琅的工艺用于陶瓷工艺的大胆尝试,其意义不亚于元青花,只不过因这种稀罕的器物工艺复杂,多为宫廷所用,实物留存凤毛麟角。

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有五个特点:

一、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是以卵白釉为胎体;

二、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具有元代器物典型特征;

三、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绘制方法是立粉戗金五彩,胎体基本同于枢府之青白釉瓷,在乳浊的青白釉地上以堆花立粉的特殊工艺堆出纹饰轮廓,再于轮廓内分别填彩并嵌金片。其红、紫、赭、黄、蓝、白、绿、孔雀绿料彩,高高凸起于釉表,彩质如玻璃料般透明,色泽既浓艳、鲜亮,又沉着、古雅,各种色彩与嵌金浑然一体;

四、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采用“堆垛”工艺;

五、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元代官窑瓷器,它应是元代景德镇供皇家之用的御窑珍品,它的被发现,将景德镇烧成五彩瓷的历史提前了约半个世纪之多,并首开珐琅彩之先河。

邓州八里岗出土彩陶深腹盆赏析


盆的发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盆足以佐证。1996年11月下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邓州市白庄村八里岗遗址第4次发掘,第44号墓葬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前4000—前3500)花瓣纹彩陶深腹盆(图1)。该器高16.1、腹径34.9、口径21.5、底径10.2厘米,手制,泥质红胎,圆唇,宽肩,肩以下陡收,平底。唇部及肩部施乳白色陶衣,盆腹上装饰有褐彩。腹盆正面绘两朵绽放花卉(背面相同),上下各五瓣,瓣心以圆点配饰弧边三角纹,花瓣连续散开;腹盆侧面各饰两朵六瓣花卉,采用二方连续纹纹样装饰,盆腹一周共饰8朵34片花瓣。此盆造型规整精美,腹部挺秀饱满,口沿微凸分明,平底承托庄严,纹样生动,节奏均匀,韵律统一,彩绘鲜颜,画工精湛,整体感极强。

盆是专指用来盛放物品的钵状容器,因其形状口大底小,比钵大,比盘深,故名,至今仍为重要的食器之一。《说文解字·皿部》:“盆,盎也。从皿,分声。”古人将小口大腹的盆器称“盎”,“央”有口子收小之意,引申为“权力集中”,汉语思维强调“中央的一元化领导”。“盆”的用途主要是把它所盛受的内容物再分装给盘、钵、碗等更小的器皿,这是它的名字从“分”的原因。八里岗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距今约6800年。1990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对八里岗遗址进行22年共11次发掘,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器物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依次为: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4个相对稳定的聚落遗存,是迄今唯一一处被完整揭露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八里岗遗址出土的花瓣纹彩陶标本器深腹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方连续”纹样图案。在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图案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单独、适合纹样。所谓“二方连续”,即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二方连续的基本构成形式是线。无论是点、圆、长线、短线最终汇集而成的都是带状的群线。群线的组合可聚集可分散,可交叉可循环,这样才可以无限反复排列,形成带状图案。线的魅力在于不论直线曲线都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反应。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植物题材花瓣纹大多使用等分圆分割法,花瓣呈轮花形;有的则采用横向平行切割法,把花朵上下平行分割成几部分。应用最广泛的是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曲边三角纹。不同的三角纹组合构成的整体纹饰,或相对或相背,或单体或连续,图案既高度抽象概括,又不失灵活多变的效果,动感强烈,韵律明显,勾连回旋,出神入化,变化无穷。八里岗出土的彩陶深腹盆纹样独树一帜,此纹样在郑州大河村(图2)、山东泰安大汶口、山西垣曲县下马村(图3)、安徽肥西古埂、湖南澧县城头山、湖北宜都红花套文化等遗址出土的彩陶标本,有似形而无纹饰同样。

近来,有现代工匠参照八里岗遗址出土花瓣纹彩陶深腹盆的尺寸比例,取泥胎手拉坯。惊讶地发现,因盆腹径大,口、足小,腹径大于口径、底足13.4和24.7厘米。手拉泥胎盆腹时,稍不精心,盆腹刚刚成形,盆口倏尔凹陷。数十次拉坯试验失败后,工匠秤量胎泥12千克,将深腹盆尺寸比例换算为胎坯高18.9、口径25.2、腹径41.1、底径12.1厘米,经过重新反复拉试,才终制成形。由此,足以看出先民匠人的高超技艺。鉴赏制作、纹样绝技,即兴偶成《仰韶文化彩陶花瓣纹深腹盆诗赞》:“仰韶纹样彩陶盆,六出花瓣逼眼真。矿料饰彩白衣胎,承载绝技冠群伦。穰都东郊八里岗,单元套房住先民。部落首领挥玉斧,雷鼓神祀祭天魂!”

卵白釉雕花高足杯(元)


元 卵白釉雕花高足杯

元统一全瓶等。采用进口华中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国的前一年,元政府就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磁局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中华以至绝迹。装烧的”,专管皇室烧瓷。“浮梁磁局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物中青白瓷又称“影青瓷””的设立,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兴盛,带比,元代湖田窑的青白华亚各国和中东、来了景德镇窑业的技术变革。由于湖田窑也是“浮、狮舞绣带纹等。器物中博,刻画花、印花、雕花及梁磁局”的定点窑场,湖田窑先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华博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前的窑业秩序必然受到冲击,首先是创烧、凤穿莲、莲池水藻、莲物博色质如玉。此类瓷器“了“卵白釉”瓷。“卵白釉”瓷专为元政釉色青灰或米黄。器华博政府枢密院所定烧,所府枢密院所定烧,所以瓷器内壁常印有“枢府简单的排点装饰,内底书博物印花更模糊,圈足内”字样,又称“枢府”瓷。“卵白釉”瓷胎质期相似。主要表物博并在器底书“景灰白,颗粒较大,釉色乳浊失透,具皆是。1982年,国务华物湾等。“若夫渐有凝脂般的感觉。器形有折腰碗,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中物遍较粗松,色红褐,釉、圈足盘、高足杯等,造型与宋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物华青料绘制青花图案,代有异。器物内壁常模印云龙纹、缠枝菊纹、开光因采用支钉叠烧中物品。同时,其烧八宝纹等,还有鎏金装饰。在元代中晚期的窑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华博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卵白釉”、“狮舞绣球纹、开光盆华中生产青花瓷器。最白磁瓦”、玻璃等建筑用瓷。

真正元代枢府釉瓷器,印花折腰碗


折腰碗,是元代—个常见的品种,以“枢府”瓷折腰碗制作最为精美.圈足内无釉,因修足而留下鸡心点,这也是元代枢府釉瓷鉴别的特征之一。

元代枢府釉印花折腰碗高5.0厘米 口径12.0厘米 底径4.3厘米侈口,斜腹,折腰,小圈足。白胎细腻,碗内外施卵白釉,釉层较厚,有乳浊感。内有印花装饰,并印有“枢府”两字。

此碗高4.5、口径11.7、足径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内底平,圈足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划弦纹,内底模印缠枝莲纹(图2)。碗身内外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底足(图3)不施釉。

卵白釉是元代瓷的创新品种,在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比青白釉的釉层更厚,呈失透状,又叫鹅蛋青。这种瓷器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釉中呈色剂铁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镇窑从青白瓷向白瓷过渡的重要阶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较厚,而呈失透感的鹅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枢府”字样的产品,质量很高,所谓“枢府”即“枢密院”之简称,元朝重视军事,“枢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应当属于元代枢密院定烧的瓷器,所以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品质极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