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香炉 > 导航 >

鬲式香炉始终是宋瓷中引人注目的经典款式

鬲式香炉始终是宋瓷中引人注目的经典款式

古代瓷器香炉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唐宋瓷器鉴别方法

2020-05-20

古代瓷器香炉。

在宋代种类繁多的陶瓷作品中,鬲式香炉始终是引人注目的经典款式。时至今日,如能得到一件大开门的宋代陶瓷鬲式香炉同样也是各处藏家的一大赏心乐事。数年前,笔者就曾在沪上某藏友处见到过一件南宋时期由湖田窑烧造的影青釉鬲式香炉。笔者用随身携带的单反留存其影像以飨其他藏友。

如图中所示,这件鬲式香炉题材取自商周吉金,造型工整、线条轻盈;虽光素无纹,但釉水呈色青白晶莹,令欣赏者能够立刻联想到历史上有关湖田窑瓷器的“饶玉”美誉。总的来说,这件鬲式香炉因釉色近乎白玉而气质脱俗、不染尘埃。这件体量适中的鬲式香炉十分符合古时诗书人家案头清供的要求,为那时莘莘学子窗下苦读的岁月多少增添了点焚香消烦的乐趣。

笔者在邂逅这件鬲式香炉之后,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两宋青白釉瓷器中鬲式香炉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品种。流传至今、时代最早的见诸文献的宋代陶瓷鬲式香炉是一件标注为“北宋官窑粉青鬲式炉”的瓷器,收录于台湾地区早年出版的《宋元陶瓷大全》一书中。在我国历史上,赵佶是一位极具艺术天赋且勤于创作的帝王。他自命风雅,能诗善画,并组织仿制商周秦汉青铜器,好古成癖。因此,北宋官窑首创本于三代铜器造型的鬲式香炉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一艺术形式的移植或许正是赵佶的独创。

南宋时期,陶瓷鬲式香炉不仅有较早的临安官窑制品,也有之后诸如吉州永和窑和处州龙泉窑这等民间窑场的制品。这说明自赵佶而起的复古美学风潮未因靖康之难而惨遭打断终止的命运。在宋室南渡、政局稳定之后,这股潮流再度勃兴,并且从贵胄士大夫群体向着具有一定可观财富、处于崛起阶段的以中小地主为代表的社会中产阶层漫散开去。

就南宋时期各地民窑所产的陶瓷鬲式香炉来看,那时的匠人们主要是受到了当时社会中产阶层市井审美与统治阶层贵族审美的双重影响。例如,那时吉州永和窑所产的鬲式香炉大胆地使用描绘民俗图案的白地黑花技法,一改官窑单色釉的做法,明显是为了迎合审美能力不高的市井所好。与之相反,处州龙泉窑所出的鬲式香炉则较好地沿袭了官窑的审美情趣,这可能是因为处州距离南宋首都临安更近,从而更易受到宫廷审美的陶染。

众所周知,宋代的政治环境由于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而自建国之初便形成了一个重文抑武的氛围,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文人文化的兴起正是发端于斯。笔者所遇到的这件南宋湖田窑影青釉鬲式香炉恰恰是暗合了中国古代文人因浸淫儒家人格教育之故而推崇和田白玉的审美需要。可见,这件鬲式香炉无疑将丰富我们对于宋代瓷器美学的认知。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征集的陶瓷艺术珍品亮相该馆引人注目


7月18日上午,位于北京天坛北门新落成的奥林匹克之旅一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的主题馆一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暨流通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我市代表团在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正大和市政协副主席何炳钦的率领下出席了开幕式。

由市文化局和珠山官窑文化研究院组织征集的我市200余件陶瓷艺术珍品在该馆亮相,立即引起当天出席开幕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相关部委领导: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国际奥组委和北京奥组委、崇文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与会嘉宾的共同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文化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等百余家媒体报道了开幕式盛况及景德镇陶瓷珍品展情况。

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四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是呼应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活动,目的是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渊远流长。这次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方大力支持下,全国产瓷区中首推景德镇陶瓷艺术珍品规模大、品种多、品位高、艺术造诣高,这说明景德镇人富有创新精神,陶瓷历史辉煌,陶瓷文化灿烂,陶瓷技术精湛。

我市代表团中的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刘远长、涂金水在现场亮相,立即引起来宾和媒体记者关注,大家纷纷围过去,与大9币交流技艺,专题采访。

据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汇集了全国各门类艺术珍品,将在北京奥运期间向公众展示,并评出有关奖项,由批准主办单位之一的国家文物局颁发证书。

“7501”瓷又将惊现拍场 芙蓉花碗引人注目


“7501”瓷引起人们的重视源于1996年太平洋拍卖举行的一场拍卖会。首次亮相的87件“7501”毛主席专用瓷平均拍卖成交价竟然超出了估价的十倍以上。总成交额为882.86万元,每件平均价约为10万多元,由此掀起了“7501”瓷的收藏热潮。

但是,近两年在拍场上拍卖的“7501”瓷极少,原因是经过前几年收藏“7501”瓷的小高潮之后,大量仿品也陆续进入市尝鱼目混珠,令收藏家、鉴赏家和陶瓷爱好者们无所适从,望而却步。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毛晓沪认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谓“毛瓷”,其中绝大部分是假货。

“7501”瓷的来历

“7501”瓷之所以一鸣惊人,关键在于它的意义,它是文革文物突出的代表。

在国民经济初步恢复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做一些我们自己的瓷器,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以国家名义定烧的瓷器开始生产了。1975年中央下达文件,为毛泽东同志烧制专用瓷,代号为“7501工程”。毛晓沪认为,“‘7501’瓷跟其他的文革文物不一样,其他的文革文物属于群众自发向党中央献礼的举动,是由下而上的一种行动。而“7501”瓷恰恰相反,它不是自发的,它是由中央下文件专门定烧,之所以称它为“红色官窑”也正是如此,它确实代表了当时中国烧瓷的最高水平。”

毛主席专用瓷的珍贵,还有一点就是它的存世量极少。毛晓沪向笔者说道,这种专用瓷在烧制过程中成品率很低,当时入窑约有一万四千多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平均合格率近30%。从中只精选出两千余件送达北京中南海,其余产品全部被封存入库。据称,在1982年春节的时候,轻工业部陶研所将封存的“7501”瓷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约两千件,由此可见“7501”瓷的数量要远少于存世各朝代官窑瓷器,因此它更具有升值潜力。

“7501”瓷惊现拍场

在1996年太平洋拍卖“毛瓷”一年后,“7501”瓷中的一个小瓷碗在一家拍卖行拍至170万元,创下单件“毛瓷”的市场最高价。1998年,香港一家拍卖行以178万元的天价拍出一对“毛瓷”茶具对杯,“7501”瓷一跃而成为收藏界的新贵。

据悉,此次北京嘉信秋拍从毛晓沪手中征集到了二十余件“7501”毛主席专用瓷准备拍卖。毛晓沪向笔者讲述了这批“7501”瓷的来历:1989年,正值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现为百盛购物中心)落成之际,轻工业部在此举办自1949年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品展。陶研所开发部主任张炳祥、副主任黄万凯先生带队来京参展,展品中有“7501”毛主席专用瓷一百三十余件。展览会结束后,张、黄两人将展品转让给了他。除送去中南海两千件精选的毛主席专用瓷之外,这一批“7501”瓷是陶研所为了参展,又一次从余下的“7501”瓷中挑选出的精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批“7501”瓷中有两只芙蓉花碗。芙蓉花碗在毛主席专用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当时烧制完就送去中南海20只,它代表了景德镇当时最高工艺水准。它是在坯体上绘制内外花纹,坯体既不坚实,也不透明,绘画必须一次成功。毛晓沪表示这门技艺已经成为绝响。由此更显得“7501”瓷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的弥足珍贵。

哪些“7501”瓷值得收藏

在当前古玩市场比较混乱的环境下,收藏“毛瓷”应尽量把握一点:流传有绪。毛晓沪毫无忌讳地向笔者讲道,“7501”出名了以后,景德镇就开始仿制,仿品对市场的冲击非常大,什么东西仿得几乎乱真了,真东西价格也就下来了,这是历史的规律。但有一类例外,那就是流传有绪的东西,其价格还是会居高不下。

现在市场上“毛瓷”数量不多,但也不是所有的“毛瓷”都有很高价值。就总体而言,最有价值的应该是送入中南海的产品。它们在质量上无可挑剔,在品种上也是最全的。当然这批“毛瓷”已为国家所有,很难再进入市场流通。其次就是1989年参加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的那批产品,也就是后来转让给毛晓沪的一百来件“毛瓷”,它们也是“毛瓷”中的上乘之作。原陶研所的展览室中还有二十几件质量不错的釉下彩产品。至于其余那些流散于民间的“毛瓷”,有些质量还可以,但也有相当—部分是残次品。这类“毛瓷”的收藏价值自然要低一些。其次是那些制作工艺复杂且烧制数量较少的产品,如文具中的臂搁等。

南宋官釉三足鬲式炉具有哪些特点


炉是古人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焚香熏物之器,我国最早的炉源于战国时期,在这之后的数千年里,无数手工匠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创制了样式多种多样的香炉,其中包括博山形、鼎形、三足形、金山寺形、火舍形……制作香炉的原料也非常丰富,包括瓷质、通知、玉质、银质、竹木质、珐琅质……

说完了炉,咱们再来说一说鬲,在商周时期,鬲是一种非常盛行的青铜器,它的作用和鼎差不多,一般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或者烹煮美味佳肴的时候,都会用到定器鬲。在远古时期,人们把鬲当作炊具,最早的鬲是采用陶质制作而成,到了商朝以后,开始采用青铜来制作鬲。它的器形基本上是沿口外撇,圆腹饱满。到了南宋时期,制瓷产业非常发达,老百姓更多地选择瓷质鬲作为礼器,青铜鬲也就渐渐无人问津。

制瓷工匠们仿造周朝铜鬲器型创制了鬲式炉,这个器型在宋代开始流行起来,直至明朝仍然没有衰落。在宋朝时期,统治者非常注重举行国家祭祀活动,而且将这种祭祀活动作为巩固皇权的一个重要的举措。生产于这个时期的鬲式炉,严格遵循官方规定的标准来进行烧造,主要是仿商周青铜器鬲款式。另外,这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鬲式炉,只有皇室贵族和朝廷官员才有资格使用。在南宋时期,龙泉窑生产的鬲式炉最受欢迎,一般在瓶身上是以粉青釉,颜色柔和纯粹宛若翠玉,器腹到器足的地方凸起3条冷香,釉色比较薄的地方露出了白色,被人们称为“出筋”。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和官窑生产的鬲式炉不相上下。在二零零三年的时候,有一件出自南宋龙泉窑烧制的粉青鬲式炉的拍卖价格就将近3,400,000元人民币。

今天就给大家带了一件鬲式炉,下面请各位藏友一起来品味吧!

以上鬲式炉名作南宋官釉三足鬲式炉,这件瓷器是仿古青铜器型的佳品,口沿外撇,器颈较直,折肩,圆腹饱满,器腹下方有三足,圈足底部呈酱色釉。整个器皿造型端庄大气,具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堪称炉中珍品。此三足鬲式炉通体施以釉色,外壁并没有花纹装饰,釉面细致并且散发光泽。胎质比较细密,开片非常匀称。

经典中的经典 蒙娜丽莎瓷砖拉菲经典系列


年轻一代日日夜夜在外打拼,为的是能够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日子,然后可以孝敬父母。父母上了年纪,行动多少会不便,经常会担心他们在家中滑倒摔伤,所以很多人都会选购一些防滑产品。瓷砖的防滑性能越好,代表瓷砖的实用性更强,下面是对蒙娜丽莎瓷砖一款产品的评测。

测评品牌:蒙娜丽莎瓷砖

产品名称:拉菲经典系列超级防滑仿古砖

产品规格:600600mm

测评地点:蒙娜丽莎瓷砖展厅

蒙娜丽莎瓷砖拉菲系列,采用防磨材料,制造粗糙的摩挲手感,还原了石材最真实的质感。这款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加入品牌最新研制的防滑耐磨材料,更进一步提升产品表面的摩擦质感,做到真正防滑,保障家人的安全。

复古风格的外形,纹理真实自然,时尚又不失典雅,符合各个年龄层的喜好,不必担心产品花纹过于花俏,让年纪大的人感到不适。

干燥面测试,摩擦系数>0.6

有水的情况下摩擦系数大于0.5

国际瓷砖防滑性能系数参考

通过测试,这款产品在无水的情况下,摩擦系数高于0.6属于非常安全的级别;在有水的情况下,高于0.5,属于很安全的级别,可见这款产品的防护性能十分的优秀。

除了防滑性能外,这款产品的的做工也十分的精细,用尺子测量其边长为60cm,对角线长为85cm,尺寸精准,几乎没有误差。

我们还发现这款产品的边缘十分平整,能够不靠支撑物就能立在地面上,若是家中要更换防滑瓷砖,那么铺贴的过程也会十分的轻松。

这款拉菲系列不仅防滑性能优秀,同时具备强大的抗污能力,在凹凸的表面上写字,也能轻松擦干净,没有任何的残留。

滑瓷砖一般都会用在潮湿的空间,例如浴室等,如果产品的吸水率过高,就会容易造成脱落和空鼓,甚至会绊倒家人。而这款产品的吸水率十分的低,可以放心地在浴室使用,以优秀的防滑性能保障家人的安全。

这款产品在防滑性能十分优秀之余,其自身质量也十分的可靠,以一定角度斜放,两名成年人站在上面也没有任何问题,是一款真正放心的产品。

拉菲经典系列产品效果图

综合评价

蒙娜丽莎瓷砖的这款拉菲经典系列超级防滑仿古砖,外形典雅大方,符合多个各年龄层的审美风格,同时性能优秀,适合用在多种室内外空间。其强大的防滑性能是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美观实用,贴心呵护你家人的安全。选择蒙娜丽莎瓷砖拉菲系列,给你的家人更安全更贴心的爱。

陶瓷知识:宋瓷中的官窑系统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官窑”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至于哥窑的名称来历,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各窑之一。汝窑不用说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过去汝窑的窑址不明,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定窑,就是定州所烧的窑。

名窑之魁——汝窑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流传甚广。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

汝窑非常稀少,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今天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汝窑业非常珍贵,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宋代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大同小异——官窑、哥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一些。今天官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明清官窑文章转载于华夏陶陶瓷信息网,带有明确朝代纪年的瓷器。实际历史上的官窑,从宋代宫廷就有烧造。官窑是北宋定的主调。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当时为了区分,北宋官窑就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宋代的官窑,到了元代就戛然而止,一下停住了。因为它跟社会背景发生了冲突,元代人不欣赏这种青色的宋瓷。直到清代,皇宫才开始主动地去临摹。了解这些社会背景,对瓷器鉴定会有好处。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也有开片。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有时候连专家都分辨不清。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口。因为史书上的记载都不太详细,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

特立独行——钧窑、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

钧窑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它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它是从北宋的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的,有人认为是“汝停钧代”,即汝窑停止烧造以后,钧窑就出现了。汝窑和钧窑有些外部特征很接近,工艺也比较接近。钧窑的工艺中有一点不同,它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汝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釉是透亮的;钧窑不是玻璃釉,是乳浊釉。

钧窑对中国陶瓷史有个巨大的贡献。它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不仅是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陶瓷史的贡献,这个贡献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辉煌的。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宋代的审美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它代表着官方和贵族的利益。青瓷的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注重精神至上。

宋瓷中的官窑系统有哪些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我们先从宋代的官窑系统,也就是宋代五大名窑讲起。

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老大,有"汝窑为魁"之称。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官窑"是一个特定的称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至于哥窑的名称来历,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各窑之一。汝窑不用说了,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过去汝窑的窑址不明,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定窑,就是定州所烧的窑。

名窑之魁--汝窑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流传甚广。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古人的这些记载,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

汝窑非常稀少,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今天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汝窑业非常珍贵,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宋代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大同小异--官窑、哥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一些。今天官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明清官窑,带有明确朝代纪年的瓷器。实际历史上的官窑,从宋代宫廷就有烧造。官窑是北宋定的主调。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

公元1127年,南宋接替北宋。当时为了区分,北宋官窑就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宋代的官窑,到了元代就戛然而止,一下停住了。因为它跟社会背景发生了冲突,元代人不欣赏这种青色的宋瓷。直到清代,皇宫才开始主动地去临摹。了解这些社会背景,对瓷器鉴定会有好处。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也有开片。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有时候连专家都分辨不清。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口。因为史书上的记载都不太详细,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

特立独行--钧窑、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

钧窑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它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它是从北宋的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的,有人认为是"汝停钧代",即汝窑停止烧造以后,钧窑就出现了。汝窑和钧窑有些外部特征很接近,工艺也比较接近。钧窑的工艺中有一点不同,它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的釉。官窑、哥窑、汝窑,都属于透明的玻璃釉,釉是透亮的;钧窑不是玻璃釉,是乳浊釉。

钧窑对中国陶瓷史有个巨大的贡献。它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这不仅是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也是对世界陶瓷史的贡献,这个贡献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辉煌的。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不同,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宋代的审美观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宋代的宫廷审美,它代表着官方和贵族的利益。青瓷的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青瓷受到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提倡,这是宋代官方陶瓷美学的一个写照,注重精神至上。

瓷器中的经典青花料


我国是制造瓷器的大国,从古至今文化源远流长,但凡对瓷器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过“景德镇”这个名字。这个因瓷器而闻名于世的城镇,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相对著名的青花瓷器。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认识苏麻离青的呈色及其主要特征,无疑对于上述历史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识大有裨益。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情况有明显区别。这当中,尤以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永乐、宣德时期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有三种典型情况。一种为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晕散,是指液体落在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的情状,也即俗语所说的“洇”,如纸洇的厉害,洇水等。青花瓷器绘制也出现相同的情况,故有是说。晕散是苏麻离青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论是哪一时期的苏麻离青,无论其呈色如何,或多或少总是带有晕散,没有晕散的苏麻离青是不存在的。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苏麻离青出现晕散的机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釉层有一定的关系。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釉面多肥厚莹润。据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介绍,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釉面肥厚且较为透明,如果用30至50倍放大镜观察,其气泡的分布多呈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的星状。的确,从所观察的实物标本来看,这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是比较多见,而且,越是晕散严重,呈星状气泡的情况也越是普遍。但是,呈鱼子纹状气泡分布均匀的情况也属常见,一般来说,釉面呈鱼子纹状气泡的晕散情况较轻。在30至50倍放大镜下观察结晶斑,也有两种情况:呈浓黑色的结晶斑,多呈锡铂状,也可以说是“锡光”;呈褐色的结晶斑,则呈深色的“铁锈黄”。

苏麻离青的第三种情况也为典型色,以故宫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最具代表性。其主要发色特征是:发色蓝艳,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熠熠闪光,并呈现出明显的紫罗兰色;凝聚处有明显的浓黑色结晶斑块或斑点,晕散情况严重。这种呈色令人宝爱,所以,耿宝昌先生所着《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就是以这件三足炉的绘图作书影,即封面书题字下的图案影衬。

晕散与结晶斑,是青料粗粝所致,如以强光照射可明显看出,结晶斑实际上就是青料中斑斑块块呈颗料状的锈斑,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铁质高所致。青料粗粝,也极有可能是造成晕散和结晶斑的原因。晕散和结晶斑,本来就是一种缺陷。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御器厂明永乐、宣德曾出土大量实物标本,其中因晕散过重或呈色过于深重,常常是被废弃或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说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称其为典型色,是因为苏麻离青的上述三种呈色,目前仍为现代仿品不能仿成,因此为业内人士称为“开门”。

苏麻离青的第四种情况,为呈色靛蓝浓艳,有的不含紫色,有的蓝中微泛紫或紫色较明显;结晶斑少见,且多呈褐色,不见浓黑色者;浓淡色阶明显,有明显晶莹剔透之感,或呈半乳浊状,但仍显晶莹。这种呈色,以故宫所藏并于现在展出的永乐狮球款及花心款两件压手杯最具代表性。学界多认为这是永乐也包括宣德在内的“细路活儿”。颇有道理。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永乐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说明这种呈色正是时人所追求的,但不易做到,尤其是大件器物,更不易烧成。目前,景德镇仿永乐、宣德青花多以此为蓝本,但其与真品相比,相差实在是太远,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不论。

苏麻离青的第五种情况,以故宫藏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和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较具代表性,其呈色特征是:色泽淡雅,蓝中泛紫,或呈浅天蓝色,不含紫色;晕散情况较轻或不甚明显;不见结晶斑。因此,有专家认为这是以国产料绘制。但是,这一说法不知有何凭据。

从文献来看,明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当然主要是指官窑的情况,所用青料都是苏麻离青。明王士懋《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是有关苏麻离青最早的文献。明陈继儒《妮古录》载:“宣庙窑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勃泥青。”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也。”明王士性《广志绎》载:“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清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唐秉钧《文房肆考》等文献,都有相同的记载。宣德朝如此,永乐朝也不会例外。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皆以苏麻离青为青料,文献与实际完全相符。

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有粗粝、细匀之分,着色方法有浓淡之分,青料细匀颗粒少见,则无结晶斑现象,而着色浅淡,则失去浓艳的特征,此实为自然之理。另外,永宣青花瓷器多以小笔醮钴料上色,因此要不停地用笔醮钴料,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出现了深浅浓淡不一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的成因属用笔方法所致。我们说苏麻离青有明显的色阶,则非指这一情况。色阶,是指色的质地,也是料质本身的显现。苏麻离青无论是呈色深重还是浅淡,其色质总是具有深浅不一的特征,这可以说是苏麻离青的本质特征。我们以扬州博物馆所藏元代蓝地白龙纹梅瓶为例,其釉层极其肥厚,发色蓝艳深重,但其总是影影绰绰透出泛白的胎色,即为显例。

宣德款青花缠枝大梅瓶虽呈色浅淡,也无结晶斑,但有明显的色阶,其色质与色地都呈现出苏麻离青的主要特征,应属用进口料绘制。宣德款海水龙纹青花高足碗并非是以国产料与进口料相结合,如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海水与龙纹实为同一色,只是深浅浓淡大不相同。这是使用“分水法”的结果。分水法又称浑水法,这一着色方法早在元代就已成熟。以故宫所藏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实物来看,那种论永宣青花则必谈结晶及下凹不平状的看法,应该得到纠正。

苏麻离青的呈色情况比较复杂,如一一细观永宣时期的实物,便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另一方面来看,尽管苏麻离青的呈色情况复杂,而将其放置在一起,又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感。因此上述情况,也只是概括性的认识,约略其大概,通过排比分析,力图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陶瓷鉴定,是以考古学的标型学为基础,而标型实际上就是可靠的科学的物征,如果离开这一基础,则难免会全盘皆错。

青花瓷器的款式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庆、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 “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2)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5)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鬲式香炉始终是宋瓷中引人注目的经典款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鬲式香炉始终是宋瓷中引人注目的经典款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香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