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的亲缘关系

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的亲缘关系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耀州窑瓷器 耀州窑瓷器真假鉴别

2020-05-27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定窑白瓷有“官”字款,而耀州窑瓷器也有“官”字款?这两种地域的瓷器款式有什么区别,还是有某种亲缘关系呢?我们通过瓷器的碎片为您讲解定窑白瓷“官”字的款和耀州窑瓷器“官”字的款识。

耀州窑“官”字写法有出与不出之分,均为釉上刻划,字迹规整较大,有些用修坯刀直接刻划,有些刻划工具稍钝,类骨针。耀州窑总计出土20多片(件)“官”字标本及残器,其中遗址考古挖掘出土14片,无纪年墓葬出土情况。遗址考古判定“官”字器物始于五代中晚期,瓷器生产年代跨度大概是400年左右时间。

耀州窑出土的“官”字标本、残器,釉色纯净,器型规整,均为淘洗干净,瓷化度极高的精良胎骨;修坯、修足略有小的差异,但同属圈足;装烧工艺为满釉三岔支钉烧法,支钉痕多在圈足上,其他耀州窑产品则极少见这种精致的装烧工艺。

耀州窑十几座窑场,出土官字及五代精细白胎产品并不交叉。由于出土量较少,耀州窑“官”字确有待于长时间认识。

耀州窑“官”字写法及器型与晚唐定窑极似,分析认为:与定窑确实存在一种关系。

以定窑来讲:全国出土的“官”字标本、残器、整器数以万计,本人在定州见过的就有两千片之多(字不完整亦计算在内)。 这么多窑口生产大量的“官”字款器物,说明以往人们对“官”字款器物的性质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产生了错误。 晚唐武宗年间,李氏王朝为振兴、厉行节约,遂出一批精美的“仿金银器”图样“官府公用器”,在全国各大窑场大量生产。此时,具“贡瓷”性质的“盈”字款器物在邢窑生产的同时,定窑也开始生产。从历史背景来看,耀州窑生产的“官字款”器物也应在晚唐,如定在五代,那性质就变了。

五代时期,由于入奉“大盈库”的性质,“盈”字款自然消失了。“官”字款延续使用,由于其动荡的历史背景,已并非“官用器”,民间也可大量使用,但总体瓷器质量较好,器型、纹饰也变得极为复杂。所以,五代及北宋早期“官”字款器物,皆可认为是为迎合市场的当朝“伪款”。

宋早期太宗年间,国家政权稳定、管理规范,“官”字遂消亡。从此也可知,“官”字款与宋晚期“尙食局”等铭文,无任何承启关系。tAOci52.cOM

目前已知越窑、耀州窑、邢窑、井陉窑、定窑、文头岭窑、婺州窑、寿州窑、湖田窑、宣州窑、缸瓦窑(匣钵)及发现实物标本而不能确定窑口的刻划类“官”字器物,至少有十几个窑口生产,且大多在晚唐、五代这个时期。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五代,高6.6cm,口径17cm,足径6cm。

碗敞口,斜壁,圈足。胎体轻薄。碗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釉色纯正。足中心刻划“官”字。

此碗是五代时期河北曲阳定窑产品,属同一时代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据考证,晚唐至北宋定窑瓷器铭款中以刻划“官”和“新官”者居多,仅1985年陕西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晚唐定窑“官”字款白瓷就达33件之多。1969年河北定县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基和净众院舍利塔基也曾出土17件北宋定窑刻划“官”和“新官”款的瓷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数件“官”字款定窑瓷器收藏,主要是盘、碗、水丞、罐等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国内外收藏的署“官”字款的定窑瓷器大约有80件左右。过去曾有学者认为这些署“官”字款的瓷器中有一部分是辽代官窑的产品,但是,自从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大批“官”字款瓷器后,学术界基本统一了观点,即认为“官”字款白瓷均为定窑产品。当年定窑部分作坊被皇室或官府征用后,为防止与民用器物相混淆,特刻划”官”字,以示区别。与同时期不署款定窑瓷器相比较,这些“官”字款器制作工艺都相当精细,属于精品,已达到宫廷用瓷的标准。

耀州窑瓷器胎体和装饰的演变特点


耀州窑瓷器创烧于唐代,发展装大于宋代,在宋代形成一个窑系可见耀州窑瓷器在北方青瓷的地位。而且耀州窑是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煤烧造瓷器的窑口,青瓷的制作工艺不仅全面成熟,而且在学习和仿效晚唐越窑上林湖秘色瓷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青瓷以“绿”为基调,以“薄冰”“嫩荷”“千峰翠色”为最高水准的青釉单一的瓷器种类。

耀州窑瓷器胎体的演变

宋代耀州窑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黑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

北宋中期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已不见有黑胎,均为颗粒细小均匀的浅灰白胎。胎质致密,没有早期疏松和气孔的现象。其青瓷釉色的色调相当稳定,不见早期的多级色差,均呈典雅深沉的橄榄青,釉面温润。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宋

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金

金元耀州窑瓷器胎釉粗厚,胎面不上白衣。由于烧造中采用了叠烧的工艺,一部分碗、盘内心被刮掉一圈釉,露出涩胎。

耀州窑瓷器装饰手法演变

耀州窑的刻花浮雕装饰在当时独具一格,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纹饰刻的非常清晰,体现了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

耀州窑瓷器装饰手法从划花到剔花,再由剔花到刻花,最后发展到印花,其中反映出的是装饰审美风格从线性手法的平面性装饰为主向以三维的立体装饰发展,最后形成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耀州瓷独具魅力的刻花装饰风格的转换。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

耀州窑的装饰纹样众多,植物类以折枝牡丹、缠枝牡丹、交枝菊、缠枝菊花、莲花、水波花草、水藻、缠枝忍冬、花叶纹为主,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

动物纹中有双鸭莲花、水波三鱼、龙、凤纹等,模拟自然,处于写生与图案之间。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


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市,因地属古耀州得名,也叫铜川窑。北宋耀州窑青瓷的胎子是灰白色,较薄,很坚密;釉子细密,光润,青中闪黄或略闪黄,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主要装饰方法是刻花、划花、印花、堆塑等。北宋初期开始出现非常草率的刻花,以后日臻成熟。北宋中期,己采用刻划结合的手法,刻主题纹饰,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而奔放;划陪衬纹饰时,纤细如丝,排列有序,整体纹饰层次清楚,繁而不乱,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北宋晚期盛行在盘、碗内印花,既规整又洁晰。常见纹饰有:缠枝牡丹、缠枝莲、缠枝菊、把莲(一把、两把、三把的都有,有的还印上 "三把莲 "等文宇)、菊瓣、梅花、松树、鹊竹、水草、忍冬、龙纹、凤纹、狮、虎、鹿、犀牛、蛾、飞鹤、游鸭、鸳鸯戏莲、莲池游鱼、水波游鱼、仙人骑鹤、飞天、弥勒佛、婴戏等。边饰主要是莲瓣纹、回纹,也有堆贴雕塑龙、兽、力士、猴、荷叶、人物等。

耀州窑纹饰以花卉为主,以婴戏纹最有特色,有攀在花枝上的,有卧于花丛中的,有荡于花枝间的,有戏水的、夺球的,活灵活现。耀州窑主要器型有盘、碗、怀、盏、钵、梅瓶、荷叶式高足盘、喇叭口瓶、葫芦形执壶、多子盒、枕、炉、凤头壶、花口尊、玉壶春瓶等。北宋耀州窑的碗身较高,敞口,小圈足,器物一般施满釉,工匠多拿着底足蘸釉。耀州窑虽属民间瓷窑,但制作非常规整,釉色很漂亮。据史书记载,北宋中晚期的耀州窑有大量上乘之作作为贡瓷供宫廷使用。

宋代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耀州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耀州窑系。河南的临汝窑、宝丰窑、宜阳窑、禹县窑、内乡窑、新安城关窑均深受其影响,烧造青釉刻划花、印花瓷器。这一时期广州西村窑、福建同安窑、广西永福窑和容县窑,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也仿造耀州窑产品。

耀州窑瓷鉴定要点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颇具代表性的窑场之一。窑场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因铜川古属耀州。该窑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耀州窑不仅成为北方烧制青瓷的著名瓷窑,而且对当时诸多瓷窑产生重要的影响,形成耀州窑系。

据《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载,耀州窑瓷器的烧造最早始于晋。考古发掘证明,唐代耀州窑,已开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瓷窑。到北宋时,耀州窑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烧制出了相当精美的青釉瓷,达到耀州窑鼎盛时期。在有些方面,耀州窑甚至超过了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广汲各窑之长,并具有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充足的燃料以及优质的瓷土等优越条件。

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乱,经济受到破坏。耀州窑与全国各地瓷窑一样,生产受到影响。到金代时,虽然耀州窑仍在进行瓷器的烧制,但产量及质量已开始走下坡路。除少数产品外,一般瓷器均烧制得较前粗劣。元代耀州窑已经衰落到极点。瓷质低下、产量锐减,在各瓷窑之中已不占有什么位置了。明代初期和中期,更是只具小规模生产,并于晚期最终停止了这一瓷种的烧造。

宋代耀州窑瓷器主要有盘、碗、洗、瓶、壶等日常生活用具及少量的香炉、印盒、瓷塑等。器物一般制作得比较规整、精巧。其高超的花纹装饰工艺、丰富的装饰题材,使耀州窑瓷器独具魅力。

耀州窑瓷器上所装饰的花纹图案,主要是靠刻划、模印及堆塑等等工艺手段完成。

所谓刻划纹,是用刀具及尖状器在瓷胎上刻划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施釉烧制而成,所饰花纹,线条下凹,低于胎面。此种纹饰创于北宋初期,其技法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受到越窑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初期刻划纹一般都显得较为简单、草率,中期才日趋成熟,所饰花纹刀法熟练、线条流畅,花纹图案表现得极为生动。

印花纹饰出现的年代要晚于刻划纹饰,即北宋中期才出现,并成熟于晚期。是用特别的模子在盘、碗、洗等器物的内壁压印成各种花纹,然后再烧制。所印花纹图案微微凸起,略高于胎面、立体感较强,具有半浮雕的效果。纹饰清晰,布局繁密完整,讲求章法,是宋代耀州窑印花图案的特点。

目前已能见到的耀州窑印花图案达百余种,主要有折枝和缠枝花卉及水波游鱼、鸳鸯、浮鸭、婴戏、飞天,还有龙凤、麒麟、飞鸭等。耀州窑虽为民间瓷窑,但史书记载及出土文物表明,它在宋代曾为宫廷烧过贡品。耀州窑虽为北方民窑,但其产品的声誉及影响在宋代遍及全国。

鼎盛时期的耀州窑产品是以青瓷为主的,由于当时各窑之间的相互影响,耀州窑青瓷与越窑、龙泉窑等窑的瓷器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一件器物,鉴别它是耀州窑还是其它窑的青瓷,瓷釉方面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耀州窑瓷器釉色青翠、釉质细润,施釉亦较薄,釉色深浅多变。有的稍绿一点,有的稍黄一些,但均为青中闪黄色,不论釉深浅都含有黄的成分,否则就不是耀州窑而是其它窑的青瓷产品了。其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也就越大。到元代时,耀州窑青黄色的成分就更大了,看上去几乎成了黄釉瓷器。

此外,瓷胎的特点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宋耀州窑青瓷胎骨较雹胎色深灰。因当时施釉工艺尚有不足,故器物背面接近足部及底部经常出现漏施釉的情况。这些漏釉的露胎处,呈现出一些酱色的氧化铁所致小斑块。由于胎土中所含铁的成分较高,在器身之外的下部釉薄处,也时常隐隐透出一些淡褐色。这些特征都是后仿品无法仿出的。

宋代耀州窑瓷器的仿品,在民国及以前各时期很少见到,而多数都是近几年所仿。新仿耀州窑青瓷胎骨稍厚,含铁量低,故胎色灰白,颜色较真品色浅,更没有因漏釉所呈现出的酱色小斑块以及釉薄处所透出的褐色。除此之外,圈足形成也有所不同。仿品圈足较为圆滑,这与切削平齐规整的真品圈足,有着很显明的区别。以上都是鉴别真伪宋代耀州窑瓷器的关键所在。

如何鉴别仿耀州窑瓷器?


耀州窑是北方唐宋时期著名的瓷窑之一。耀州青釉为青绿色,该窑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约有700年的历史。烧瓷品种除具有代表性的青釉刻花、青釉印花以外,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品种。以宋代为例,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形成了该窑的特有风格,并一度为宫廷烧制贡瓷。

宋代早期青瓷器物以碗居多,中期为鼎盛时期,凡日常所用器形应有尽有,如碗、盘、碟、洗、钵、杯、盏托、盆、砚滴、砚、尊等。每种器形又有多种多样,装饰以刻花、印花最具特色。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印花纹饰布局严整,纹饰清晰。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鹤、婴戏、龙凤纹等。晚期器物仍以盘碗为主,器形的制作更为规整小巧,胎更薄,装饰以印花占主导地位。

现代仿耀州窑器物以陕西仿器为代表。随着对耀州窑认识的不断提高,仿品不仅仿最能代表耀州窑制瓷水平的刻、印花青瓷,亦能仿月白釉、白地黑花等品种。

仿青釉方面,凡传世的精品现代均有仿制。如宋代的梅瓶、玉壶春瓶,小口瓶、花品瓶、盖罐、钵、洗、各式碗、盖盒、倒流壶等。如仿宋青釉刻花倒流壶,与真品相比较,从造型总体粗略来看,高度上二者相差不多,仿品略高在19厘米以上,真品则在19厘米以下,仿品造型尚可,但仔细观察细部还是有区别的:仿品肩部稍瘦,圈足略矮;在装饰方面:真品刻花刀法犀利,纹饰清晰,立体感强,仿品刻花棱角不清晰,浮雕感不强,肩部的连珠纹、弦纹等亦不够立体感。在壶流与壶柄的处理上更明显地看出二者的区别:真品流上的子母狮子与柄上的凤轮廓清楚,形象传神,而仿品则形象模糊,较真品黯然失色。

康熙青花瓷官民窑的关系及分期与鉴定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官窑生产不惜成本,价值在于精。而民窑则变化多,纹饰生动活泼,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产品粗细兼有,产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大批外销。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其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推动民窑的发展。官民窑这种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其形成了既有共同时代风格又各具自身特点的状况。而正是其中的共同时代风格为民窑断代提供了依据。

二、造型、胎、釉和工艺

康熙民窑青花造型古朴、端庄,整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充满阳刚之美。型制、规格众多难以计数。这恰映证了梁同书《古铜瓷器考》所云:“官窑器纯,民窑器杂。”主要见有瓶、方瓶、观音瓶、梅瓶、筒瓶、棒槌瓶、胆瓶、玉壶春瓶、琵琶瓶、花觚、盖罐、将军罐、粥罐、高奘罐、莲子罐、盘、六方盘、八方盘、花口折沿盘、攒盘、碗、侈口碗、收口碗、墩式碗、笠式碗、盖碗、高足杯、提梁壶、缸、花盆、笔筒、洗、砚、盒、绣墩、熏炉、钵式炉、筒式炉、洗式三足炉、鼎式炉和瓷板画等。其中,以花觚、梅瓶、筒瓶、棒槌瓶、盖缸、将军罐、粥罐、盘、碗、提梁壶、军持、缸、笔筒及钵式炉等最为多见。

三、纹饰

康熙民窑青花早期的纹饰仍保留着明末、顺治时的绘画风格,豪放粗犷和精细工丽并存。中晚期受明末清初书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刘泮源、华喦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朗,意境深远。早期画法流行单线平涂,有明末遗风。中晚期以流畅工细,勾、染、皴、擦并用为主流,多可分出阴阳面及层次。主要使用浙料和珠明料作画。

装饰题材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均是当时社会习俗和文化观念的直接反映。这种来源于民间现实生活并充满活力的题材,其情趣盎然的内涵与粗犷洒脱热情奔放的艺术表现,可说是青花中独特且最具艺术魅力的部分。

四、款识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款识种类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纪年、家藏、人名、吉语赞颂、图记及寄托款等数类。书体以楷书为主,篆书(较硬的铁线篆)为辅。排列严谨且书法精良者较少。

五、仿作

由于康熙民窑青花在景德镇制瓷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后世对其仿制较流行。从大量传世品来看,仿品主要出现于光绪、民国(1875——1949年)时期。多为观音瓶、筒瓶、花觚、棒槌瓶、罐、笔筒、钵式炉与碗等。学界认为光绪青花瓷在清代仅次于康熙,某些仿康熙青花瓷精品(应指官窑及民窑精品——笔者注)甚至几近乱真。图案流行花卉、山水、瑞兽及人物等,以前者为上。

六、结论

康熙民窑青花瓷形制众多,陈设、日用、文具等品类齐全。重点使用浙料与珠明料作画的纹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民族化及大众化为一重要特点。纵观中国陶瓷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即器形,二是装饰。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分析其胎、釉、款及工艺。清朝青花研究当亦不例外。

余在经手过目大量康熙青花后,以为其形、图、胎、釉可用一个“硬”字予以高度概括。一件优秀仿品,跟真品的差别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只要鉴定者具备了辨别一丝一毫一厘的本领,即可鉴别真赝。恰如古人所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经过采石、粉碎、淘洗、制坯、描画、上釉和烧成等七道工序生产的康熙民窑青花瓷,粗细兼有,差距很大。上乘者堪称“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它说明此时社会贫富与贵贱悬殊。换言之,社会的普遍需要才会成为生产动机。

总之,康熙民窑青花瓷因产于我国陶瓷最高峰时期,所以,其在景德镇民窑研究领域中应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经意间收购的北宋耀州窑瓷枕


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

藏友求鉴:12月11日下午,一位叫徐瀚平的先生打电话说他是我的熟人王老师的挚友,酷爱收藏,有自己的古瓷会馆,8年前他收藏了一件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十分罕见,问我不忙的话可否去他家里看看,面对他的真诚,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徐瀚平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牡丹鹦鹉鹿寿纹财童瓷枕

藏家感言:搞收藏能历练一个人的眼界,成就识货识人的能力。能及时抓住瞬间机遇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鉴赏家。

鉴宝专家:王学武(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该枕枕面长23厘米,下底面长19厘米,枕上面宽19厘米,下面宽16厘米,枕前面高8.5厘米,后枕面高11厘米,为瓷质,整体呈倒梯形,为十一棱元宝瓷枕、上宽下窄、前底后高型。枕面施橄榄绿色釉,是北宋耀州窑橄榄色釉中的上品。该枕胎质灰色,细致紧密,为典型的北宋耀州窑胎质。平底,底面不施釉,有氧化铁析出的不规则浅褐色,自然老旧,枕面后高前底,中间略凹,高低合适,设计的符合人体科学舒适的原则。在整体制作工艺上,不是常用的拉坯、模印、灌浆工艺,而是采用难度极高的“拼接”成型工艺,尤其这种多棱型的拼接,入炉高温烧制极易变形,刻划花工艺复杂,技术要求极难,故而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几乎没有。在最后面的柱体上方,有一个8毫米的圆孔,用于通气,防止变形,瓷枕内部施褐色护胎釉。枕的主体图案为一枝茂盛的牡丹,带着五朵花卉,开满整个画面。在枕上方的两边,各刻划一只鹦鹉,一只向前看,一只左右看,眼神传情,遥相呼应。在主体画面的下方,左边刻划一只奔跑而来的小鹿,喻意官运亨通,福禄(鹿)双至。右边刻划一只弓背蹲卧的似鼠大兽,借以比喻智慧勤奋,寿(兽)比南山。该瓷枕在十一个棱柱面上,尤以前面的立柱面图案写意动人:一个光着屁股的孩童,趴在一个大元宝上,双手合拢,稳抱着元宝,元宝上划刻着如意形银锭纹,光芒四射。在两边的侧立面上,是三折立面连在一起刻绘“天圆地方”的钱币纹饰,布满整个瓷面。再后面围包的是四面牡丹纹饰,两两合成一面,刻绘折枝牡丹,有花有叶,流畅传神;生活品质自然就提升到如牡丹般的富贵,符合瓷枕前低后高、日子越过越美好的愿望。底下一周海水波纹装饰,仿佛把人们带入飘渺的梦乡世界。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北宋耀州窑瓷艺珍品,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徐瀚平是甘肃庆阳人,身材魁梧,为人耿直,行武出身,酷爱古籍诗赋。近十年来徐先生喜欢上了古代瓷器的收藏与研究,尤其对耀州窑情有独钟,很快就成为甘肃省耀州窑收藏的知名人士。如今在西安开办了一家古瓷会馆,以瓷会友,不亦乐乎!谈起眼前这件瓷枕的收藏来历,徐先生很激动。

徐先生坦言,他经常往返于庆阳、天水、耀县之间,一日朋友请他在天水近郊的农家乐吃饭,一位憨厚的老农找到了他,说是家里有爷爷传下来的瓷器枕头,让小孩不小心打碎了,问他要不要?徐先生不在意地说:打碎了的不要。农民就悻悻地走了。徐先生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就跑出去追上农民问是什么枕头?农民说是绿颜色的,徐先生还以为是冥器“汉绿釉”,又问农民是陶的还是瓷的?老农撂了一句“陶瓷的”,就走了。徐先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就又跑了两步追问,老农说,我也不懂说不清楚,要不你跟我到家里看去。徐先生顾不上吃饭,跟着老农去了家里。老农拿出一个袋子一倒,一堆破碎片,徐先生拿起一片擦干净一看:哦,耀州窑的橄榄绿色!再拿起一片仔细一看:哇!一只刻花鹦鹉赫然于上,徐先生抑制住自己的激动说:怎么是烂片子啊?老农说:我说的就是打烂的,要不我家还留着自己用呢,夏天枕着凉快得很。徐先生赶紧说不是这个意思,是问你还有完整的没有,这个怎么能打碎了呢?农民说,解放前家里穷,他爷爷常到山上寻野果子吃,下大雨后常有许多野果落下。一次大雨过后,爷爷赶紧去山上拾野果,不想从半山腰上被冲垮的一座古墓里,咕噜噜滚下一个枕头,爷爷当时还小,也吓坏了,定神一看觉得枕头挺好,就赶紧抱着跑回家了。谁知道家里老人讲迷信,说不准用这样的枕头睡觉,让把它扔掉。爷爷就把枕头藏在家中炕洞里,一封就是60年。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富裕了,拆旧屋盖新楼时,爷爷才把它拿出来。并说谁也不许动,自己枕着舒服。爷爷去世后,开始还有人偶然枕枕,以后便扔在家里炕上让小孩子玩耍,这不,前年让小孩玩耍给打碎了,本来要扔了的,只是从小玩着它长大,虽然打碎了,还真有些舍不得,就装个袋子准备以后粘起来,一扔下就没再管它了。听说你们城里有收古董的,碰见了我就问问,人家都说“烂的不要”。你要是有兴趣,看着给点钱就行,咱也省得收拾了。徐先生看着厚道但不富裕的农家,把他们一家人都叫出来,给他们讲这个瓷枕的来龙去脉和意义,然后,掏出三沓人民币,对着学习不错的小孩说,这是你以后上大学的费用,不够再来找我。老农一家人一阵感动,对着徐先生千恩万谢,说真是遇见识货的好人了。徐瀚平把瓷片带回家,经过粘结,成为一个完整的瓷枕。

金代耀州窑月白釉


月白色釉是耀州窑创烧的一种独特的釉色品种,始于北宋晚期,盛于金代,以乳白色为基调,白中略闪暗青色,恬静温润,有如冰似玉的效果。金代耀州窑月白釉以釉色和造型取胜,釉色浓深润泽,造型独特,展示了耀州窑青瓷的烧造水平。

耀州窑月白釉鋬沿洗

高6.1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8厘米。直口,弧腹,卧足,口沿侧附月牙形鋬耳,耳下附环形系。内外施月白色釉,细润光亮。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卧足钵

高6.8厘米,口径17.9厘米,底径6.4厘米。唇沿,弧壁,卧足,底足无釉。内外施淡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碗内刻折枝牡丹纹,刀法爽利娴熟,刀锋犀利,外壁光素无纹饰。釉面光亮柔和。胎呈浅灰白色,胎质细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