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中式瓷砖 > 导航 >

中式与欧式的瓷器饮具

中式与欧式的瓷器饮具

中式瓷砖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欧式瓷砖

2020-05-29

中式瓷砖。

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用来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由古至今的瓷器茶具主要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派。景德镇瓷所生产的茶具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而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

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在古代,由于黑瓷兔毫茶盏古朴雅致,风格独特,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较好,因此常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如今有一种英国的骨瓷,流入中国。骨瓷因在其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的骨灰(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骨瓷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骨瓷是一种比较昂贵的瓷器,据说英国的皇室、美国中上层人士饮茶,多用骨瓷茶具。如今中西合璧,中国的白瓷、青瓷、黑瓷也都制作成咖啡具,英国的骨瓷也不会忽略制作中国茶具。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具极高学术与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出版座谈会今天在京举行。由朱培初、宋兆麟、梅建军等五位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认为“这部成系列的文献性学术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为维护中国的文化命脉和保护民族特质作出贡献,对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人文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有创新价值。”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但长期以来未曾有系统的著述问世,不少优秀的传统技艺,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被现代工艺所替代;有的虽然延续至今,却又缺乏系统的文字记载整理,如再不进行抢救,则前景堪忧。

1995年,在华觉明研究员等知名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正式成立,同时筹划编撰《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一书,意在国家尚未立法保护之前,先将已知的优秀传统工艺及其研究成果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著录存世,为日后抢救保护做准备。199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和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鼎力支持下,《全集》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路院长亲任主编。1999年1月,《全集》完成立项程序,被确认为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传统技术综合研究》的两个子课题之一。

在《全集》编写过程中,编委会从全国延请学养深厚的权威学者或常年从事传统工艺调查研究、卓有成效的中年学者主持各卷的编撰,同时坚持规范化运作和严格把关,质量、文字、图片、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出版者大象出版社精心审校和做装帧设计,用铜板纸印刷,图随文走。各分卷大致分:历史沿革、工艺、所用的原料、设备、技法、历史上著名的工匠、作坊等内容。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分为《漆艺》、《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造纸》、《印刷》、《中药炮制》、《陶瓷》、《雕塑》、《丝绸织染》、《传统机械调查研究》、《金属工艺》、《民间手工艺》、《酿造》、《文物修复和辨伪》、《历代工艺名家》等14卷。《全集》出版后,在社会各界获得广泛好评。2007年,《全集》前七卷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并被列入全国“三个一百”优秀图书书目。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的支持下,《全集》又增补6卷,其中《甲胄复原》已于2008年出版,其余5卷将在2011年完稿。全部出齐后共20卷,成为一部成系列、覆盖传统工艺所有十四大类的文献性著作。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陶器是用可塑性较好的粘土(或加入不同的参和料),经过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器物.他的烧成温度一般在800oC-1000oC左右,特别疏松的仅600oC。

瓷器在古代也称窑器。瓷器以瓷土(瓷石)为原料,成形,干燥和施釉后,经1300oC左右的高温烧成。外观质地硬致密,表面光洁,胶体较薄者成半透明状,敲击时声音清亮,且不吸水。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原料

 火候(oC)

 声音

 吸水率

陶器

陶土

 600-1000

闷、翁

 吸水

瓷器

瓷土(瓷石) 1300左右

清亮

 不吸水

陶器的特点

1、陶器的原料是黏土,黏土随处可取,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2、陶器烧制的温度比较低一般是800摄士度。

3、陶器的密度小,吸水率较高。

4、陶器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到后来才在陶器上涂釉。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自古以来,专门从事制作陶器和瓷器的手工业称为陶瓷手工业。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反映着大唐盛世的面貌,有很高的艺术性。宋代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由于瓷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生产日益养活但从未间断。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黑瓷在汉代开始出现,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广泛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黑瓷工艺大大提高,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北方的内丘、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并发明白瓷。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元代景德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政府的浮梁瓷局对瓷器工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被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

瓷器上的菊花与民俗


菊花是我国较早引入人工栽培的花卉之一,菊花高洁、清逸、秀隽多姿常被文人们收录于笔下,付诸于毫端。人们誉菊花为花中君子,傲霜凌雪西风不落,清代画家黄山寿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迟开都为让群芳。”深秋盛开不与百花争艳的菊花,被人们赋于知足而乐,随遇而安,礼让三先,心态平和的美德。

菊花蕴藏着极深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们感物发端,借物喻志的教材,菊花与鸟雀画在一起喻意多多,在江苏吴语中菊与足谐音,故菊通足,菊花与鹰在一画喻英气十足,与锦鸡是锦衣知足,与鹌鹑是知足而安,与鹭鸶是仕途之足,与绶带鸟是知足长寿,与八哥是八方丰足,与喜鹊是知足见喜,与白头翁是白头满足。菊花在其他艺术品中也是大放异彩,被扬州人誉为三菊的著名工艺大师分别是以假乱真通草造就不谢之花的钱宏才;神剪之下;百菊绽放的张永寿、以画风丰姿绰约、骨秀清丽清奇而著称的绘菊女画家吴砚耕。

在近代粉彩瓷器绘图中,著名的瓷画大家景德镇“珠山八友”中的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都是喜欢以菊画入瓷伴以鸟雀的高手,在他们的粉瓷画作品中花茂枝繁,鸟雀栖枝临风,光与色交融中的美雅之感让人大饱眼福。而这件瓷绘笔筒表现的是秋景花鸟图,瓷画中嫩黄、粉白、紫色、红色菊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鸟雀栖枝或仰首俯尾张嘴歌鸣,或翘尾吟首静中蓄势,画面充满灵动与生机,每逢重阳佳节时常和家人取出菊花佳鸟图瓷玩,一边品茶一边观花,想像中已置身于菊海感受那鸟语花香般的意境。令人怡神舒心。

陶器与瓷器的分类概述


手工青花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与瓷器相比出现的较早一些。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瓷器则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我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之国”。陶瓷做为中国文明与历史文化的象征,受到了从古至今众多人们的喜爱,其艺术及欣赏价值极高。今天小编特地搜罗了下陶瓷的一些种类及品种,和大家一起分享下中华民族的陶瓷艺术魅力。

1、青花瓷

青花方形瓶陶瓷

2、毛瓷

毛瓷-2001年限量版

中博毛瓷12件

毛瓷摘要:从1958年起至1974年止,醴陵窑曾多次为毛主席制作生活专用瓷,包括餐具、茶具、文具、烟灰缸、牙盒等。由于种种原因,散落民间的主席用瓷数量非常稀少,而收藏主席用瓷较完整的中南海和韶山纪念馆又非常人所能接近的,这给研究和收藏主席用瓷带来很大的难度。直至1997年广州嘉德拍卖会上主席用瓷才第一次公开露面,当时作为拍品的红月季花碗尚有釉裂,但因收藏价值高,即便如此也颇受藏家追捧,最终以8.8万元成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藏友们的不断寻觅,多件主席用瓷陆续被发现,如四季花卉纹碗、梅花系列餐具、胜利杯、茶壶、红山茶鱼盘、烟灰缸、牙盒等。但这些相对于主席用瓷来说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主席用瓷探究领域尚有许多谜团,这些都需要有心人不断地寻觅、发现、研究、完善。

小编分享:小编刚见到毛瓷的时候并不知道其具体含义,到后来进行有关的查阅,才发现来头不小,竟然是我们毛主席专用瓷。小编实在是惭愧,竟然连这等高贵的瓷器都不识,还好后来小编在网上进行了这方面的“充电”。其实真正意义上遗留下来的毛瓷并不多,而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出售的毛瓷都是根据以往毛瓷工艺重新生产的。为大家选择的这两款产品小编觉得还是挺漂亮的。前者为毛瓷-2001年限量版,名为春夏秋冬四季花瓷碗,从外表我们可以发现其色彩是非常鲜艳的,红色的花瓣与白色的碗搭配的非常到位,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后者为中博毛瓷十二件套,产品数量比较多,跟前者很相似,都是采用花瓣的效果,也许这就是毛瓷的风格吧。两款产品都为醴陵生产的,醴陵也是最早为毛主席生产专用瓷器的地方,相信有毛主席做为代言人的毛瓷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做为遗留下来的毛瓷收藏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3、骨瓷

欧式奶壶

中国结奶杯

骨瓷摘要:

一、骨瓷特点:1、外观美。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2、档次高。产生于英国,长期以来是英国皇家和贵族的专用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3、工艺精。二次烧成,工艺复杂,只有英国,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泰国有生产。

二、骨瓷的挑选:1、将杯子罩在灯泡上(当然也可以对着光就好),透光性强、色泽柔和为上品;2、通体乳白色、釉面光滑,瓷质轻薄的是优质品;3、用瓷勺敲打或用手指轻弹,清脆响亮、宛如洪钟。

小编分享:骨瓷,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骨瓷历史虽然不是很悠久,但是被世界公认为最高档的瓷种。而现在出现的一种新骨瓷,是通过在瓷坯中添加矿化剂对传统瓷器的烧成温度,变形度,吸水率,透光度等方面的产生影响,形成了一种外观质量上近似于骨瓷,内在质量优于骨瓷的新材质。但是由于小编并非专家,至于这里的产品是哪种意义上的骨瓷小编也是无能为力。小编为大家选的两款骨瓷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前者产品为欧式风格,瓷杯口一圈古典的条状纹加上杯身优雅的花纹,具有很强的欧洲气息。后者为中国式风格,清亮的瓷杯与中国结的结合,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气息。两款产品都为奶杯,有一定的特色,风格可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

4、红瓷

醴陵明鑫红瓷

醴陵明鑫红瓷

红瓷摘要:“中国红”以精湛的制瓷技艺著称于世,在四大发明出现以前,它就已经传遍世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并且也是最受世界各国青睐的颜色。红瓷承载着吉祥、尊贵、自古就成为皇室追求的珍品。今天,中国红瓷将红瓷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红瓷进入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红瓷的每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研发,皆由专业设计师精心选材、构思,并结合不同理念所创造的工艺精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内涵,均能见到设计师的巧思妙想,因此产品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小编分享:小编刚接触红瓷的时候就是被它的大红的色彩吸引了。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红瓷工艺的复兴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相信中国的红瓷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小编为大家选得两款产品都是为醴陵明鑫红瓷。前者产品采用花与蝴蝶的搭配,还原了大自然状态的某一部分,把这种图画集合到红瓷身上,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后者产品采用黑色的花与大红的红瓷进行搭配,黑色衬托着红色,是红色让人感觉更显亮。两款产品气质高雅,雍容华贵,实现了东方艺术神韵和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是陈设的瑰宝,也是收藏的极品。

陶器篇

1、紫砂陶

紫砂-井栏壶

延壶阁-紫砂杯

紫砂陶摘要:

紫砂陶的特点:1、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2、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3、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4、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5、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小编分享:说完了瓷器,现在开始说陶器了,紫砂应该是属于陶与瓷之间的“炻器”,但人们都习惯称之为紫砂陶,既然这样小编我就暂时把他归纳到陶器这边吧。一提起紫砂,就想到了宜兴,两者显然是不可分割的。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趋完美、丰富。宜兴紫砂壶从古至今受到众多饮茶人的喜爱。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摘录。小编为大家选的两款产品分别为紫砂壶和紫砂杯。前者为紫砂壶,有着浓厚的宜兴紫砂气息,壶的造型别致优雅,颜色为单一颜色。后者为紫砂杯,体积比较大,与前者产品明显不是配套的,而和我们平常一般人喝茶用的大杯相似,走的是大众化的路线,相信很多朋友也会喜欢的。两款产品均为宜兴紫砂,造型美观,别致优雅,绝对是饮茶人士首选的器具。

2、黑陶

黑陶

黑陶中华龙鼎

日照黑陶摘要:日照的黑陶是中国的传统陶艺,这种陶器通体漆黑,闪闪发亮,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带有原始气息古拙的美,正是这种朴素的美,恰恰符合今天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时尚,而成为人们欣赏和收藏的精美艺术品。日照,这个中国新时期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境内两城、丹土等遗址被史学界称为“四、五千年前亚洲最大的城市”的濒海文化圣地,曾一度并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考古大师和寻宝者接踵而至。日照境内古遗址出土的各类陶器是中国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华夏艺术之魂”,日照的黑陶制作迄今已具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

小编分享:黑色陶器,间称黑陶,小编刚接触黑陶的时候对它并没有什么好感,相反黑色的表面让小编时不时联想到了煤炭。时间总是能证明一切,小编不得不相信这句话了,逐渐小编对黑陶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而它那黑不再让小编联想到那煤炭,而更多的变成了让小编赞赏的黑色魅力,黝黑的表面散发出微微的光泽。小编选择的两款产品为日照黑陶,上面图片下的文字是对日照黑陶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前者产品为圆圆的壶,表面雕有一位小孩,似乎在拉扯着什么东西,黑色陶与人物雕刻的结合非常具有艺术效果,且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后者为黑陶鼎,鼎与黑陶一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中为黑陶中华鼎,鼎身刻有古文字,线条歪曲,具有一定的历史韵味。两款产品代表着日照黑陶的艺术,有着独特的欣赏价值。

3、彩陶

彩陶工艺品

彩陶工艺品

彩陶摘要: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了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小编分享:小编也是刚接触彩陶这一类陶器,似乎看上去与其他陶器与瓷器有些很大的差别,当然小编所指得是彩陶工艺品,并非上面介绍中的那种历史发掘品。彩陶工艺品的特色就是色彩鲜艳、多样,塑造出来的产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给小编的感觉就是没有其他陶瓷那样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许是因为我们发现的比较晚吧,只有85年的时间。小编为大家选的就是两款彩陶。前者产品为彩陶瓶,跟其他陶瓷瓶的外型差别不是很大,而主要差别就是瓶身的图案了,图案为两只猫抓住了两只老鼠,将生活中的动物生活细节融入到了里面,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后者产品相比前者,色彩更丰富,图中为森林中的一栋房屋,给人森林之家的感觉,让小编不由地想到森林也去逛一逛,也许这就是彩陶的艺术魅力,让人产生不同的遐想,回味无穷。

4、印纹陶

印纹陶

印纹陶摘要:印纹陶,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又有泥质与细砂质之分,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后者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系在前者基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上发展起来,其出现年代约在商代以后。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其纹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美。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犷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均匀,结构严谨,且富有韵律感。印纹陶的装饰工序,寄寓于器物脱坯后的压印过程中,制作较为简单,且一旦制成模具,即使不会刻画的人,也能从事捺印。因此,简单易行,适合大量生产,故它在一定区域内获得极大发展,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一种制陶工艺。它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省区,盛行于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暗纹陶、彩绘陶器等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而走向衰落,至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西方瓷器的发展与特色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后来,瓷器及瓷器的烧造工艺流传的西方国家,渐渐的在欧洲国家也开始出现仿制的中国瓷器。这些仿制的中国瓷器又融合了西方国家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一类瓷器,像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珐琅彩咖啡杯、欧式釉下五彩餐具等等。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西方瓷器的发展与特色。

对于仍使用铁制品的欧洲人来说,中国瓷器的轻巧、美丽、干净和实用令人惊诧。那时,只有富裕的欧洲上层人士才能买得起中国瓷器。正是因为中国瓷器的昂贵,很多欧洲国家开始仿造中国瓷器。

中国陶瓷最早的仿制品不是瓷器,而是一种名为“代尔夫特”的锡釉陶瓷。这种技术在荷兰兴起并成名,却为英国和法国所广泛应用。17、18世纪制造代尔夫特陶器的厂商们都广泛仿制了中国瓷器的样式。

在这些瓷器中,我们能够看到欧洲人学习模仿中国瓷器的纹饰图案。如这件18世纪英国产代尔夫特式“青花”花果纹盘,就是欧洲人模仿中国陶瓷的早期产品。据了解,欧洲画家对中国瓷器上描绘的花卉和水果一无所知,因此他们混了各种元素,制成欧洲人较为熟悉的图案。所谓的“洋葱”,极有可能是中国瓷器上桃子和石榴的变体,由此产生了闻名遐迩的洋葱系列瓷器。

17世纪中国瓷器开始大批涌入欧洲。一方面,欧洲工厂仿制中国瓷器最流行的图案,也立刻开始尝试研发属于他们自己的釉料及样式,并发明了装饰物品的新用处,通过创新,欧洲瓷器逐渐脱离“中国风”,制造了一系列欧式艺术装饰风格的崭新瓷器。

瓷器与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时大兴,至唐达到第一个高潮,玄奘西游取经为鼎盛之际。后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于民间广为流传,元、明、清属中国民族融合繁化时期,佛教为统治者所运用,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出身寺院,对佛教更是照料有加,使得佛教大为发展。清初四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均与佛教(喇嘛)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使得佛孝思想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深厚影响。

瓷器自是不能例外。受崇尚佛教之风的影响,在器型方面,最为常见的是观音菩萨像了。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衍生出造型各异的三十二应身观音像:送子观音、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等。各类妙像,皆庄严静默。

此外,较为常见的器型还有净水碗、军持、如来、弥勒、罗汉等等,常见文饰有梵文,“佛”字,罗汉图,达摩渡江,璎珞纹,八吉祥等。军持,是一种佛家用水瓶,原是印度语译音,又翻译为,君持,意思是水瓶,为佛家饮水或净手之器。梵文,为印度文,与佛教有关,是一种经文咒语,明永乐开始出现,成化,弘治常见,之后历朝都有见。早期书写工整,至清代雍正时期,有的碗外壁满布一圈圈密密的梵字,字体变长,变形,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八吉祥即用八种佛教法物: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构成的一组图案,含有吉祥之意,故名,明清两代青花瓷上常用。

男人与瓷器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这是曹组的一阕《如梦令》。黄鹂,在杜工部的诗见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靑天。”黄鹂就是莺歌。今天讲的不是动物学,也不是说诗唱词,而实际上又是与“词”音相若的“瓷”。瓷都,除了江西省景德镇之外,台湾台北市的莺歌也是瓷都。

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出名,是缘于明宣德初在此设官窑。清代有专供内廷用的御窑,各窑所产享誉世界;莺歌的瓷业始于清嘉庆九年(1804),这应是后起之秀。

我是男人,觉得男人和瓷器很相似。我这么说好像“无厘头”,其实是有据可依的。有谓:男人是泥做的,光是这一点已与瓷器同一个DNA。人,特别是男人,可以贵为王侯将相,可以贱如蝼蚁,是“同人不同命,同遮不同柄”。

瓷,除了塑神像,制夜壶、厕盆之外,可造者甚蕃。《明史•舆服志》曰:“庶民,酒注锡,酒盏银,余用甆(瓷)。”这是说,老百姓的酒壶用锡造,酒杯是银制的。其余的器皿是瓷器。一个“余”字涵盖很广,就莺歌的瓷制品可分为五大类: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和工业以至精密陶瓷。台湾的工业,在陶瓷方面可以写上浓重的一笔。

古中国与埃及瓷器的渊源


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扼红海和地中海咽喉。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著名的古城遗址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位于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建于公元641年,当时是埃及工商业中心,9世纪时相当繁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埃及悠久而古老的文明,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深受中国影响的埃及瓷器工艺品

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始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早在战国七雄之一的商鞅正在进行雄心勃勃的变法之时,远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也已经建立了辉煌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地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座名闻遐迩的城市:“它有优良的海港,所以是埃及唯一的贸易地,而它之所以也是埃及的唯一的陆上贸易地,则因为一切货物都方便地从河上运来,聚集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随后埃及的命运无论是文化、艺术、商业还是精神都被写进了世界历史。埃及从9世纪前后就源源不断地进口中国陶瓷。自1912年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三上次男、小山富士等古陶瓷学者对这座遗址进行发掘以来,福斯塔特共有六、七十万片瓷片出土,其中有一万二千片中国陶瓷,时间跨度从中国唐代~明清时期。

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9~13世纪初期的越窑青瓷,有些刻有莲花、凤凰等纹样;还有比较典型的属于唐代平底小圆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纪60年代在库赛尔和阿伊扎布等遗址也出土过唐末到宋初青瓷器。

土耳其的秦泥与中国的瓷器


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普宫殿占地700公顷,建筑渗透着浓浓的伊斯兰教文化。 20世纪初,土耳其共和国将这座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皇帝)辉煌业绩的宫殿辟为永久性博物馆。被视为最珍贵的青花瓷器就珍藏在绿荫丛中第二庭院的巨大的古厨房旧址内。 500年来12000件中国青花瓷器,默默地深藏在异国深宫。从13世纪到20世纪,中国出口的瓷器在古老的皇宫内都有收藏,是居中国、德国之后世界第三位拥有大量瓷器的收藏馆。元、明、清、龙泉、景德镇的各种瓷器在这里都有。据中东的神话传说:如食物中有毒,青花盛器就会裂碎,因此奥斯曼苏丹爱用青花瓷食具。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是奥斯曼的巅峰时期,他下令大量收藏精美绝伦的中国青花瓷器为自己所用。

在托普卡普宫殿还收藏着250多个破碎的青花瓷盘、瓷瓶。出于对中国青花瓷器的尊重和喜爱,不仅没有被丢弃,而用黄金修补,不少破碎缺口的瓷器都被用金、银架固定、修补。一件14世纪的龙泉窑青花瓶的盖子居然是用全黄金的盖子代替。奥斯曼人认为青花瓷器制作工艺复杂,不仅烧制温度要1300摄氏度以上,瓷石还要加高岭瓷土的二元配方,再在白胎上用钴料绘制后罩层透明釉,且在当时瓷都景德镇烧制,一窑中没有几件成功的,有时甚至一窑中没有一件成功的青花瓷,成功率很低,成本如同黄金。

托普卡普宫殿瓷器陈列室内有皇室御用瓷5000多件青花瓷器中,更有元朝的40多件,明朝的52件珍品。图案都是藏传佛教和中国古代代表皇权的龙凤纹案,以及汉民族文化艺术风格的瓷瓶。

珍藏在宫里的明朝青花瓷,虽然在中国烧制,却与元青花瓷有明显不同,大都有伊斯兰教的痕迹,使人怀疑是否在景德镇烧制的。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开始外销贸易的产生,开始从波斯来料加工生产。图案、造形都由对方提供,且从明朝开始已从波斯进口最好的钴料(青花料)由景德镇工匠用先进工艺烧制生产最好的瓷器,在博物馆常看到陈列的波斯人用的水注、双耳瓷瓶、双耳扁水注,就是这时期的外销瓷。在景德镇发掘出来的土耳其人文物中发现:当时有土耳其人直接来景德镇设计、指导、监督生产陶瓷的可能性。这也是中西亚文化、青花瓷直接交融的产物。

在伊斯坦布尔东南方向100多公里,马尔马拉海对岸的伊兹尼克古城,在街上到处可见到陶瓷的装饰、碎瓷片和类似景德镇瓷窑的遗迹,使人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像回到了长达7年采访过的瓷都景德镇。在一家陶瓷作坊里,陶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里从15世纪就开始制瓷。在拜占庭期间这里是连接安纳托利亚和东部的主要贸易通道,也是13世纪晚期被奥斯曼占领的第一个中心。伊兹尼克陶瓷早期是仿制中国元、明青花瓷器,制作工艺也相似。18世纪后逐渐形成土耳其文化特点的陶瓷。图案以15、16世纪传统的大自然图案以及国花郁金香等花卉。在作坊里居然看到不少在景德镇陶瓷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常看到的,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绘在大瓷盘、梅瓶上的被土耳其人称之为“蓝色青花”的青花花卉。

土耳其陶瓷的发音为“秦泥”,与中国英文发音“china”很像,也有人说“china”是“秦泥”的发音。陶瓷的英文发音也是“china”,据说是源于古时景德镇的地名“昌南”。翻开词典,“中国”和“陶瓷”的英文发音并用。

因原料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运到土耳其,经过海上丝绸之路遥远的颠簸,那些幸存下来的陶瓷,千年之后依然风采、依然在世人的凝视下,默默地讲述着两个文明古国的精彩故事……。

古瓷青花 中式之美淋漓尽致


古代瓷器中的青花瓷,是釉下彩的一种,这也是人们广为收藏的一个种类。在明代青花瓷器的发展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这个时期的官窑瓷器逐渐形成了宫廷化的艺术风格,而民窑瓷器则体现出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风格。

这种珐琅彩的瓷瓶十分罕见。珐琅彩是康熙年间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一种颜料,康熙年间开始实验在中国瓷器上使用,但是不很成功。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制并不十分重视,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乾隆皇帝喜爱西方文化,珐琅彩瓷器的烧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烧造数量依然不多,所以今天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

人们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这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

清代景泰蓝梅瓶

清代是景泰蓝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6),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景泰蓝制品种类繁多,器物的应用范围要比以往更为扩大,工艺比明代有所提高,胎体较薄,掐丝细薄均匀,技艺更是丝流畅婉。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润泽,并且无砂眼,虽镀金较薄,但金色很漂亮。清代景泰蓝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但花纹图案也是繁复多样,鲜艳夺目。清代的中国景泰蓝工艺品已经闻名天下,景泰蓝制品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海外贵族家庭中的摆饰品。

青花瓷是我国的国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它耐酸耐磨,色彩经久不退,亮泽而深邃,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