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一般的瓷砖 > 导航 >

“天下一统”的筒瓶

“天下一统”的筒瓶

一般的瓷砖 简一瓷砖 古代瓷器瓶

2020-06-02

一般的瓷砖。

筒瓶,借指“天下一统”之意,故亦称“一统瓶”,又因其尤如象腿,故又称象腿瓶,流行于清早期,,筒瓶造型起源于明万历朝,在清代顺治、康熙两朝被赋予“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从而成为民窑中最为流行的瓷器器型。

明崇祯青花人物筒瓶

青花人物筒瓶通高47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6.5厘米。侈口、短颈、溜肩、筒腹、砂底、器底有凹脐,口沿镶有铜扣。口沿下饰倒垂的蕉叶纹,腹部绘郊游图,主人乘马扬鞭,身后簇拥家丁数名,或打伞,或举旗,周围衬以祥云、山石、树木,花草,画面生动逼真。此种瓶也叫筒瓶,

崇祯青花文王访贤图筒瓶

崇祯青花文王访贤图筒瓶高:40.2厘米,口径:14.0厘米,底径:13.6厘米。敞口,微束颈,溜肩,筒腹略敛,平底无釉。崇祯青花文王访贤图筒瓶外绘青花,肩、底部分饰带状阴刻纹,口沿下折枝纹边饰,器身绘青花山水人物,描绘的是文王渭水访姜尚的故事。渭水边,深山中,草木茂盛,云雾缭绕,文王下辇而立,后随从八人,或撑华盖,或捧书、或背物、或抄手待命,姜尚拴牛而跪,右手捧书,左手呈指点状。taocI52.CoM

清顺治青花五彩神仙故事筒瓶

高36.5 cm,腹径14 cm,口径12.7 cm,底径12.5 cm,圆口外撇,短束颈,窄溜肩,直筒形长腹,砂底无釉,外壁近底边处一圈无釉。全器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装饰,颈部饰月季与荷花,腹部为主题纹饰,描绘宽阔江面之上有小舟泛游,岸边停靠一大船,水面之上一神怪背一女子,身后一背剑仙人,岸上有庭院于山石花木间,屋内一绿衣男子伏于案上。

此瓶造型挺拔,端庄古朴,釉质莹润细腻,纹饰布局有致,色彩丰富亮丽,笔画娴熟流畅,生动传神,为清早期青花五彩中精致之作。

清代早期历史故事、神仙传说等题材纹饰颇为常见,顺治青花五彩神仙故事筒瓶器物描述的就是吕洞宾与梁灝的传说故事,吕洞宾为了报答藏于梁灏笔管内躲避雷神的救命之恩,于是遣柳树精起大风,摄来一个女子赠于梁灏为妻,告其只有她既能做状元之妻,也能做状元之母,后梁灏得子梁固,父子二人均成为状元。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诠释历史的陶瓷筷子筒


不知从那个年代开始有了陶瓷筷子筒。福建福鼎收藏协会主席马树霞是陶瓷筷子筒的收藏爱好者,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福鼎陶瓷筷子筒。他说,收藏陶瓷筷子筒,不仅因怀古幽情及稀有价值,其本身造型美观及朴实生活感更是魅力所在,是美与实用的结合体。

福鼎筷子筒,多为日用陶瓷,以制作简便,材质优越、价格低廉、经久耐用、不易腐蚀、光洁美观、不透水、易洗涤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走进千家万户。

马树霞说,这些筷子筒都是福鼎土窑烧制,土窑分布很广,几乎各乡镇都有。它的造型与纹饰往往以简胜多,和谐统一,形式以原来直立式、直桷式,后多以倒梯式,更科学实用,底有小孔,能漏水。纹饰题材多样,不拘一格,多源于生活与自然,为群众喜闻乐见题材,它们或绘画、或刻划、或模印、或雕塑、或切割,形式也多不相同。

民间艺人为满足群众的审美要求,纹饰多有吉祥寓意,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渴望。如人物有“状元游村”、“三星高照”、“福禄寿喜”、“麒麟送子”、“春牛图”、“日高星”;图案有“牡丹花开”、“三钱(福禄寿三全)”;刻字有“福”、“福寿”、“双喜”等。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些筷子筒随着时代变迁,纹饰上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联盟”筷子筒,左右铭文“工农联盟”、“技术研究”,上刻“陶器生产社”;“大跃进”时有“快马加鞭”、“人民公社好”、“勤俭持家”;文革中有“工农兵学毛选”、“听毛主席的话”、“学习白求恩”、“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等。

来自福鼎磻溪的大筷子筒是马树霞最喜爱的筷子筒藏品之一,被作为饰品挂在正对着门的墙壁上。他说,这是为公社化办食堂制做的筷子筒,分三格,能插一百多双筷子。

马树霞收藏筷子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只是觉得筷子筒好看,用它种些植物作为壁挂。后来,一些朋友知道他有收藏筷子筒的习惯,纷纷送上门来。为了表示谢意,他有时便以自己的绘画作品回赠,收藏得多了,竟迷上了,自己还常常跑到乡下去收集。

他说,陶瓷筷子筒是历史的缩影。从旧筷子筒的形式、纹饰能看出人民的美好愿望与期盼,同时也能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社会信息。

现在,陶瓷筷子筒已逐渐淘汰,被花花绿绿的塑料筷子筒所代替,如果陶瓷筷子筒延续至今,将会出现“改革开放”、“迎奥运”、“福娃”等文字和图案,那该多好。他觉得旧陶瓷筷子筒很有研究和收藏价值,希望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再生产。

目前,马树霞已收存有六十多种不同品种的筷子筒,他希望能集齐一百个。

清代瓷器帽筒


瓷器帽筒是由帽架发展而来的,帽筒大约出现在清代乾隆、嘉道时期,它是当时清代官员放官帽的器物,人们就叫它帽筒,随着清代民窑瓷器的发展,这类瓷器开始从官窑走向民窑。随着中国人对帽子的使用不重视,而帽筒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瓷器帽筒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除了放帽子也可以装一些杂物。一般古代官僚人物和富贵人家都有帽筒。 帽筒的制作工艺、制式、纹饰艺术都反映出当时的民风民俗, 帽筒产生于清代。清朝满族人对帽子非常讲究,所谓“革去顶戴花翎”,就是摘掉帽子,罢免官职。因此,官员对帽子爱护有加,下朝之后,都将帽子供奉于厅堂之上。由于对帽子的尊敬,便产生帽子盛放的器具,早期是帽架,清嘉庆以后就出现了瓷制的帽筒。早期的帽筒主要是官员使用,比较考究,多数呈六边形,每面开海棠窗孔,用来通气和燃烧熏香。从清晚期到民国时期,帽筒走向民间,用途也逐渐从专门放帽子转变为厅堂的陈设瓷,形态也逐渐转变为“不开窗”的圆形样式。其摆设凸显家中出官人,加官晋爵。尤其是姑娘出嫁时,成双成对的陪送,预示着婚后生子能坐官。而老百姓常常把鸡毛掸、痒痒挠、小画轴等各种家庭用品插放在里面。

清代帽筒的材质以瓷类为主,其它还有玉质、铜制、紫砂等等。瓷器帽筒是实用器物,多产自民窑。一般高度为28厘米左右,直径12厘米左右。圆形最多,其次还有六棱形,四棱形等。色彩以浅绛彩为大宗,粉彩、青花、单色帽筒也不少。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

判断帽筒的收藏价值,品相完整、成双成对是首要条件。名家所绘、图案精美的更具有收藏价值。帽筒的形制是多样的,有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加工工艺有镂空、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繁复,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但是在文革“破四旧”时期,不少人物图案的帽筒遭到破坏,如今人物图案的帽筒往往更稀有。

古今第一瓶,钧瓷梅瓶鉴赏


梅瓶是中国传统经典的名瓷器型,梅瓶是一种口小、颈短、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型,因其口小的只能插一枝梅花而得名,故称“梅瓶”。

古今第一瓶,钧瓷梅瓶鉴赏

梅瓶是各大窑系都制作的一种器型,造型优美程度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算是中国瓷器第一造型。

梅瓶也称为“经瓶”,最早出现在唐代,其造型姿态优美、线条流畅,如同俏佳人一样美丽。梅瓶最早做为酒具使用,也可用来观赏。

钧瓷梅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在宋代以后颇为流行,特别是明清时期,梅瓶的观赏价值越来越高,清代梅瓶多为传世作品,观赏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朝代不同,梅瓶的审美也不同,如宋代梅瓶挺拔高雅,元代梅瓶粗犷豪放,明代梅瓶雄健稳重,清代梅瓶奇巧秀美等,都体现了当朝的文化艺术特色。

钧瓷柴烧梅瓶

梅瓶做为第一瓶型,特别是在宋代各大名窑争锋的时期,钧瓷梅瓶也是不可缺少烧制器型,钧瓷梅瓶有别于其他梅瓶,钧瓷梅瓶以优美的窑变而深受欢迎。

钧瓷在宋代时期是皇家御用瓷器,故所有的珍品都被收入宫中,民间流落极少,当时的钧瓷工艺因不计成本,已经达到了时代的顶峰。

钧瓷荷口梅瓶

以上图片均为钧瓷梅瓶,其器型也不尽相同,窑变更是丰富多彩,不变的的是梅瓶的优美姿态,梅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瓷器第一器型,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可想而知。

从瓷上“莲”“佛”忆南梁萧统


晚明至康熙早期“佛”字瓷片

收藏者李玉珍藏有十多块明清时期的残片,纹饰有“莲”“佛”“善”等。这些莲花瓷片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南京玄武湖清淤时“出水”的。陆续淘到这些瓷片后,他在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叶伯瑜的指导下,对“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小作研究,可谓“用心至今”。

明崇祯“善”字瓷片

明崇祯“善”字瓷片

清顺治—康熙早期“玄武湖”瓷片

明空白期末期—成化“佛莲”瓷片

清顺治—康熙早期“佛莲”瓷片

清道光佛莲纹碗

南京玄武湖是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今日湖畔玄圃中的萧统像下,还石刻着他的诗《同心莲》“江南采莲处,连枝树,俱耀紫茎端。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以兹代愁人欢。”“同心莲”是莲的一种,也叫合欢莲、嘉莲、佛莲。除了常以喻男女恋情外。“莲”又与“怜”谐音,“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唐人有句:“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可以说,萧统的这首诗是他留给玄武湖的一份“人文”礼物,如同古瓷片是前人留给今人的礼物一样。

立秋前夕,笔者将青花瓷片带去与著名作家、诗人俞律、冯亦同二公品赏。两位先生得知其出自玄武湖非常高兴,冯先生说,这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之后我们同游玄武湖赏莲,并相约写诗唱和。随后,冯先生写来新诗:“五洲的莲花谁最美,我选玄圃的那一片/那是他的才情所化,那是他的诗魂所系/一千五百年的船难,一千五百年的涅槃/山水清音是他在朗吟,天低吴楚为他而倾听/从水里来还回水里去,爱是怜悯,爱是同心/三十春秋最美的绽放,十朝都会永远的昭明。”

作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的俞老告诉我,萧统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是梁武帝萧衍长子,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可惜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朝齐中兴元年,萧统出生时,他的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谈及瓷片上的“佛”字、“善”字,俞老先生说,这是“佛莲”的一个依据。南梁萧统一生信佛,而且具有慈悲大善的心怀,他12岁时,去观看审判本地的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刑官竟然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正元年(551),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四年后是大定元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史载,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5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数行并下,过目不忘。他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识之士,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萧统主持编选,所以称《昭明文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梁武帝是有名“笃信佛教”的,在国内兴建了480座寺院早成善行。据当时的《佛事小记》介绍,寺院还在许多窑厂定制“佛家粥具”,因此,就有了许多题有“佛”“善”字样和“莲花”图案的瓷器。所以,在南京湖水中遗下这“佛”家瓷片也就顺理成章了。当年,梁武帝还兴建了有名的“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据说也是描绘了许多莲花为柱饰。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修身养性,精心修编文选。

南朝是“僧尼遍地走”的时代。有一则传说是:一日,太子下山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谈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不久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为“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地离去。此树历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嫩叶,直到现代,如虬龙老树了。

昭明太子具有佛家的慈悲心怀,特别关注百姓生活。519年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在百姓发生严重饥荒时,萧统作为昭明太子,多次上书给皇上,并亲自安置送粮赈灾,才使池州百姓度过劫难。萧统逝后,百姓特向朝廷请来了昭明的衣和帽子,在昭明生活过的秀山建造了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代都供奉着昭明牌位,称作“案菩萨”至今。

正如我们一再发现古瓷片一样,千年风雨不朽,总有史迹可寻。据报道,昭明太子墓就在南京栖霞山狮子冲,南朝大墓为2013年发现,是罕见带有明确纪年的大型南朝砖印壁画墓式,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墓主推测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生母丁贵嫔……

如今,南京的玄武湖南侧,依然有一座佛教圣地叫“鸡鸣寺”,它似乎在与一湖莲花映衬着,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不变的佛音。因此,93岁的俞先生在诗中叹咏道:“我不知道玄武湖的水有多深,反正已经储蓄了上千年/我不知道玄武湖的水有多厚,反正上千年未被日月星辰烘干/我不知道玄武湖的水有多清,反正千年红尘都被沉淀了//我不知道玄武湖的水为什么偏爱莲花,我不知道莲花为什么要结莲蓬/我不知道它的叶为什么像把伞/遮盖着莲蓬站不稳的影子/我不知道支撑蓬蓬体重的长杆里为什么挤满了剪不断的丝//我不知道它牵着玄武湖理还乱的历史,折断了也苦牵着不放/不知道为什么莲蓬里结这么多甜果/果里有一根苦心,这个我知道/在玄武湖的历史里,苦比甜多回味。”

古瓷片是不朽之物,它引出的不巧故事,永远是诗人和收藏家们津津乐道的彩头。

瓷器收藏之浅泽彩帽筒


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

精美绝伦的古代瓷器,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以其广博精深的内涵,华美绚丽的外表,始终是中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关注点,堪称海内外收藏市场的无价瑰宝。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已作为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各类收藏家所珍藏。

综合近两年瓷器专场春季拍卖情况后发现,在2015年刚刚结束没多久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浅泽彩瓷器”专场拍出的极为罕见的“清代浅泽彩赏盘”以1600多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之前香港苏富比于2013年4月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的“云龙纹青花瓷”专场以1436万港元拍出的“清代青花云龙纹梅瓶”的清瓷世界拍卖纪录,最终由匿名买家电话竞投成功投得,超过拍卖前估价的三倍。内地的瓷器市场“处变不惊”,始终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此浅泽彩帽筒为清代作品,据瑾若艺术品许先生介绍,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已经十多个年头,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今日的欣欣向荣,成长之路坎坷崎岖,着实不易;这个年轻的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并被国际大家庭所接受乃至重视,则是跨进21世纪的事情了。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比较名贵和有着历史悠久的著名瓷器越来越少。因此未来的浅泽彩瓷器收藏价值将会一路飙升前景无限好!如果想入手请与本站或者瑾若艺术品联系。

鼻烟壶:或将成为下一只收藏“蓝筹股”


近些年,中国鼻烟壶被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长期以来深受国外收藏家的喜爱,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火速升温,鼻烟壶收藏市场也渐渐由国外向国内发展。

浓缩中国传统工艺

鼻烟自明万历年间由欧洲传入中国后,先在宫廷、王府中得到应用,到清代已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用来盛放鼻烟的鼻烟壶也成为人们显示身份和馈赠亲友的时髦物品。鼻烟和鼻烟盒虽是舶来品,是我国古代艺术品中成长最晚的一门,但却在中国被发扬光大,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壶”。

鼻烟壶“身高”仅五六厘米,却浓缩了中国大部分的传统工艺。在材质上,鼻烟壶有料器、玉石、有机物、陶瓷、金属、内画六大类,在制作工艺上集书画、雕刻、精铸、镶嵌、焊接、烧结、锻造、点蓝、珐琅、黏合、模压等各种技术于一体,各种因材而宜的造型同样让人目不暇接。自清乾隆嘉庆时期,内画鼻烟壶出现,由于它结合了鼻烟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中国书画艺术,加之高难度的内画技法,所以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至今形成了京、冀、鲁、粤四大内画流派。

精品大多在国外

“有九成的精品鼻烟壶藏在外国人手中。”中国鼻烟壶博物馆总经理、艺术总监董晶对记者说,“以前,鼻烟壶在国内被视为"封建糟粕",并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口到国外,这使得大量明清精品官窑鼻烟壶都被外国收藏家纳入囊中。现在,国内真正称得上鼻烟壶收藏家的不过十几人,甚至更少,许多号称藏有几百、几千件鼻烟壶的人所收藏的,不过是些后人制作的仿品。”

董晶告诉记者,鼻烟壶收藏在国内是名副其实的小众收藏,但这也意味着鼻烟壶收藏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几天,我和几位收藏家还在一起讨论,我们都认为鼻烟壶很有可能成为收藏市场下一只"蓝筹股"。这不是没有根据的,近几年,随着国内收藏市场大形势的发展,鼻烟壶收藏市场也逐渐有了起色。从1994年北京翰海拍卖率先拍卖35件鼻烟壶开始,鼻烟壶在各大拍场上屡创佳绩,价格涨了10多倍。而在国际鼻烟壶拍卖市场上,除了一些鼻烟壶的老收藏家外,也不断出现中国内地的新藏家参与竞拍,相信越来越多的精品将回流到中国藏家手中。”记者了解到,在今年3月22日举办的纽约亚洲周拍卖活动中,琳达·里德尔·霍夫曼中国鼻烟壶藏品专场拍卖现场,亚洲买家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西方买家,洛杉矶收藏大腕ClareChu形容,“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买家纷纷进入市场,并且充满活力地参与竞买”,“这在国际鼻烟壶领域是前所未见的景况”,“也为鼻烟壶市场创造出令人激动的繁荣景象。”

“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鼻烟壶收藏要选择精品,普品的鼻烟壶只能保值。”董晶告诉记者。而衡量鼻烟壶精美与否主要看几方面:材质上,瓷胎珐琅彩目前价位较高;画工、雕工讲究精细,内画鼻烟壶讲求大师之作。在收藏鼻烟壶时还要特别注意鉴别赝品和仿品。各类鼻烟壶中,瓷器鼻烟壶最容易造假,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官窑鼻烟壶胎细,道光时期的鼻烟壶以民俗、人物题材为内容的较多,光绪时期则存在大量仿前朝的精品之作。

深受外国藏家青睐

尽管目前国内鼻烟壶收藏群体规模很小,但在欧美,以中国鼻烟壶为主要藏品的收藏家却不在少数。“中国鼻烟壶的体积虽小,但选材之考究、做工之精美、内涵之丰富,让人惊叹。在美国,那些上乘之品一经露面总是能吸引许多热爱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在欧洲也同样如此。”前任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主席、鼻烟壶收藏家福特先生告诉记者,中国鼻烟壶一直以来深受国外收藏家喜爱,为了便于藏家们交流、学习,他的祖父在1968年发起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学会成立后,每年都在世界各大城市轮换召开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会员通过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对博大精深的鼻烟壶艺术进行切磋交流,不少收藏家也把鼻烟壶作为首次东方艺术的入门起点。

柳叶瓶和梅瓶的区别


柳叶瓶和梅瓶都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陈设花瓶,相比之下,柳叶瓶比较少见,梅瓶比较多见,很多人都会把柳叶瓶和梅瓶混淆,但是同时见过两种瓶型的人应该就能看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柳叶瓶和梅瓶的区别

柳叶瓶以康熙豇豆红柳叶瓶最为出名,其他的并不多见,但柳叶瓶确实是一件很不错的观赏器型。

康熙豇豆红柳叶瓶

柳叶瓶和梅瓶区别

1、名称的区别:

柳叶瓶因型似柳树叶而得名。梅瓶因口小的只能插梅花枝而得名。

钧瓷天青釉柳叶瓶

2、器型的区别:

a、柳叶瓶口小而平,且口沿外扩较宽;梅瓶虽也是小口,但口内收,口沿非常窄。

b、柳叶瓶颈虽短,但比梅瓶要长,比梅瓶要宽一点。

c、柳叶瓶器身丰肩,肩向下斜切至足,体态瘦而纤长;梅瓶丰肩,但肩详细为弧度过度至足,体态丰满,具有一定的曲线美。

d、柳叶瓶底足直径要比梅瓶小,且梅瓶整体比较厚重丰满,柳叶瓶整体比较苗条消瘦。

钧瓷梅瓶

柳叶瓶和梅瓶总体来说是两种不同的器型,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柳叶瓶瓶型一般都比较小,而梅瓶的瓶型却可以做的很大。

在陈设的器型中,柳叶瓶多以精致的小器型出现,大约高度都在18-25公分左右,而梅瓶多以相对较大的器型出现,高度大约在30-50公分左右。

豇豆红柳叶瓶

所以,在选择这两种瓶型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要陈设的位置,要达到的效果进行选择,柳叶瓶和梅瓶都是经典的器型,其陈设效果是非常好的。

清同治粉彩描金筒式盖罐瓷器


摘要:清同治粉彩描金筒式盖罐瓷器收藏鉴赏清同治粉彩描金筒式盖罐,通高11.7厘米,直径9.8厘米。罐身画面描绘的是《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故事片段。故事背景是:因崔夫人悔婚,经普救寺长老劝说,征西大元帅杜确无形的压力

清同治粉彩描金筒式盖罐瓷器收藏鉴赏

清同治粉彩描金筒式盖罐,通高11.7厘米,直径9.8厘米。罐身画面描绘的是《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故事片段。故事背景是:因崔夫人悔婚,经普救寺长老劝说,征西大元帅杜确无形的压力……迫使崔夫人最终作出了让步,约定张生想要迎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求取功名方可;张生为爱情和前程准备赴京赶考,莺莺在十里长亭为张生摆下筵席送行。后来张生果然不负众望金榜题名,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画面中,莺莺渴望自由爱情的深情之美、盼君早归的眼神透着小女人的依恋之情;婢女身份的红娘持壶紧随莺莺;张生的钟情之美、真爱永恒的信念,与莺莺共同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显示出超前的进步思想。三人个性鲜明、彼此衬托、相映成辉。

此器整体色彩艳丽华贵,虽带有点俗气,但很有晚清社会动荡、皇权飘摇的氛围,也体现出景德镇晚清瓷业衰落的大环境;画面遵循前朝旧制,沿用套路式画法,人物尚能维持清咸丰风格,堪称一件古瓷佳作。

相关推荐